一、网络财务系统是降低采购与付款经营成本和风险的重要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葛佳鑫[1](2021)在《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文中提出跨国并购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推向了高潮。然而跨国并购过程复杂、风险丛生,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文章以汤臣倍健跨国并购LSG为例,追溯了汤臣倍健从2018年高溢价收购LSG到2019年受到电商法冲击,公司业绩因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惨遭"滑铁卢"的全过程。分析汤臣倍健首次海外并购所遭遇的行业政策风险以及控制措施,旨在为其他有意跨国并购的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建议。
薛花花[2](2021)在《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从企业的经营发展角度来看,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因为采购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所以经营管理者需要考虑如何提升采购效率,以此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许多企业开始使用ERP系统,这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逐渐发生变化,但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协调内部控制与ERP系统的关系,也成为了企业发展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选择电气行业作为研究主体,在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论述,选择电气行业的D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D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以及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现状;然后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COSO内部控制框架、采购内部控制理论基础、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D公司采购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和D公司具体情况,提出SAP系统下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包括控制环境的优化、风险评估的优化、控制活动的优化、信息与沟通的优化以及监督的优化等。本文的研究有利于D公司明确SAP系统下物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加强企业经营的稳健性。对于电气行业的其他企业,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丹[3](2021)在《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光伏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从过去只关注企业内部营运资金单个周转期指标的研究,已经逐渐转向了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且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等。基于供应链理论,能够从整体上展开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本文将L光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阅读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出发,首先分析L企业目前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结合L企业基础财务数据及相关资料,分别对L企业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王竹泉教授营运资金重分类,选择模糊层次分析法,基于供应链视角,从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最后通过评价分析发现L企业采购环节在供应商管理关系、商业信用的运用和票据转移管理方面存在欠缺,以及销售环节存在库存周转慢、应收账款回款慢以及票据接收风险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优化供应商关系管理制度、充分合理利用商业信用、加强票据转移的监管力度;依靠信息技术提高库存商品周转、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规避票据接收风险和注重产品多元化的建议。本文从整个供应链角度研究,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分别从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三个方面进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提高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对于光伏行业的适用性,一定程度上扩充了该领域的研究,并且为其他光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升带来一定的思考与借鉴作用。
路跃南[4](2021)在《基于渠道的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演变出更多具有综合性的新应用,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赋予其更多的发展动能。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网络大数据将其与上下游所有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X公司是一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处于规模扩张的关键阶段,面对竞争环境的根本性改变,传统营运资金管理越来越难以满足X公司的管理需求,因此,在营运资金管理实践中融入渠道思想,基于渠道对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深度剖析,建立与现代企业竞争环境相适应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新方法,是其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获得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X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以渠道管理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对行业、X公司概况和营运资金现状进行介绍,并基于渠道对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描述;其次,通过对相关财务数据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采购渠道成本较高且过多占用供应商资金、生产渠道其他应收款收回不及时、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能力低和理财活动中闲置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渠道提出了完善供应商选择考核机制、分类评级制定应付款项付款期、制定科学的其他应收款管理制度、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销售渠道、采用大客户加应收款项保理等的相关优化建议,并从思想、组织、激励和资源四个方面提出营运资金管理的保障措施。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最终的目的,使X公司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通过研究发现,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从整体出发,不仅可以将各个营运资金项目涵盖在内,而且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与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相比更加全面和精准,能够准确的发现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基于渠道对营运资金管理可以有效解决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赵璐[5](2021)在《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深化,各个大型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价值最大化,而企业要想占据更大优势就得依靠财务分析来提高决策的质量。到了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不再是两个独立的部分,而是借助财务系统两者之间呈现日趋融合的现象,企业更希望通过业财融合,将财务延伸至业务前端发挥对业务的指导作用。建设财务共享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运作效率并满足大范围的流程规范和财务管控需求,有利于及时提取业财数据进并促进业财融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相关文献,依据资源配置、流程再造等理论,分析了T企业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状况,基于其建设财务共享,优化业务流程并形成战略、业务和核算的铁三角财务组织架构,本文在业务财务部门的基础之上,主要研究了业务财务对公司项目管理全过程和季度滚动预算中发挥的指导作用。指出了其财务共享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共享系统部分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业务财务对接矛盾突出、项目管理过程财务人员参与不充分、预算管理过程业财融合不充分等,并针对问题给出优化建议,包括建立组织间协作制度、财务共享系统优化、强化财务BP项目全流程管控、增设财务BP季度预算管理工作等,最后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希望对T企业经营管理和价值创造起到积极作用。
蔡青青[6](2021)在《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税务部门的监管技术日益强大使企业必然要重视税务风险管理。诸多企业由于交易金额大、涉及税种类型多等特征而面临更高的税务风险。企业受到税务处罚,不仅涉税金额高,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更给企业声誉及社会形象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企业应该积极开展税务风险管理相关工作,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JD水泥公司列于税务机关的重点税源监控企业名下,作为资源型企业,面临的涉税事项较多,所以潜在的税务风险也较高。本文选取JD水泥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地调查,调研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得出公司当前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能力不足、相关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运用流程分析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发现JD水泥公司在采购与付款环节、销售与收款环节、资产管理与工程项目方面均存在税务风险,并通过风险对照清单表,发现各个税种存在的税务风险。通过财务指标与行业税收负担率对比发现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较高,运用层次结构模型评估出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的关键因素来自发票管理有缺陷、虚列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环节内控缺陷、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公司内部信息沟通不畅等。针对识别出来的税务风险和对税务风险的评价,JD水泥公司应该在风险应对上加强流程管控,并对各个税种提出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税务管理部门、完善涉税员工岗位职责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通过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税务发票管理制度、强化信息与沟通机制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希望通过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提高公司抵抗税务风险的能力,并以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管理为例,希望能给水泥行业带来一定启发。
康嘉雯[7](2021)在《基于业财融合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增速,国内经济局面稳定,当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模式也日趋信息化。企业规模日渐壮大,分公司布局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集团企业的版图扩张不仅仅带来机遇与利润,也产生许多问题。特别是财务部门作为公司核心管理部门,产生问题对整个公司管理层面影响重大。例如财务组织结构的多层次带来业务运作的滞塞,管理效率低下;机构职能相近造成人员冗余,提高运作成本等。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公司预期发展目标及扩张步伐,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企业财务转型的新选择。本文基于业财融合的理论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涉及财务共享中心构建步骤与保障措施。首先从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业务流程、财务报表、信息系统方面分析D集团公司当前财务发展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就当前问题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影响,提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必要性。并结合D集团公司自身实力,提出在D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可行性。其次是以国有运输D集团公司为背景,结合当前财务问题,以实现业财融合为目的构建财务共享中心。通过明确财务共享中心战略目标,选择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构架共享中心组织结构,梳理财务流程,进行人员分配,建设信息系统等步骤来解决当前财务问题。最后,从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制度等方面施行保障措施。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构建提高公司财务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司财务程序信息化程度;同时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中心有利于改变公司的管理模式,推动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更好的发挥财务在公司管理层面的作用,为公司战略的制定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参与公司管理决策。
龙江宁[8](2021)在《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企业流动性风险防控研究 ——以东旭光电为例》文中提出目前,许多企业遭遇流动性风险,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情况,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除金融企业外,部分企业对于流动性风险重视程度不足,未形成完整的流动性风险防控体系,以致流动性风险发生。本文从文献研究入手,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将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以及风险全面管理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本文以内部审计为视角,基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结合流动性风险特点构建流动性风险防控体系。在进行风险防控体系构建时,以内部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监控等方面出发,结合实体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体系搭建。流动性风险防控环境的有效性体现在内部审计实施以及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流动性风险识别突出对企业内部与外部风险点的识别;风险评估则构建相应指标进行流动性风险度量;通过降低措施以及分担措施进行流动性风险应对;根据筹资流动性风险以及资产流动性风险进行风险控制;最后建立常态化的流动性风险监控机制。引入东旭光电案例,该公司已出现流动性风险,根据该企业特点,从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及报告与风险应对五部分出发,建立相符的流动性风险防控体系。本文通过进行流动性风险防控体系构建,进行流动性风险防控的探索,并引入东旭光电作为案例验证,为企业流动性风险防控提供了一种思路。
张锦凯[9](2021)在《基于渠道视角的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营运资金如同企业经营运转的血液,而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稳定住企业的资金流,抓好营运资金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好坏甚至生死存续。传统营运资金管理以资金结构优化和持有资金量的确定为中心,由于难以指导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及时有效地做出管理决策而备受挑战。近年来提出将营运资金管理与渠道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策略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得研究营运资金从单一要素的分析管理延伸到企业本身和上游供应商,涵盖了企业从采购、生产到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营运资金管理先进的研究成果,翻阅相关书籍,并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为本文研究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奠定理论基础。首先,从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营运资金规模以及结构等方面对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采用基于要素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其次,对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展开绩效评价,得出较低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并基于渠道视角分析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再次基于渠道视角对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方案设计;最后提出渠道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希望对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参考价值,助力X钢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论文研究有以下发现:X钢铁公司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效果不佳;基于渠道视角对该公司营运资金进行管理发现各个渠道存在问题:在采购渠道,发现采购成本过高,采购策略单一,过度挤压上游供应商,未信息化采购;在生产渠道,发现X钢铁公司存货积压主要为在产品积压,且生产过程监管不严,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交货期时间长;在销售渠道,盲目放宽信用政策导致应收账款占比高,回款风险大,销售渠道窄,无客户信用评级机制,营销盈利能力较弱。本文的贡献在于摒弃了传统营运资金管理所采取的单因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变各因素孤立、割裂的局面,基于渠道视角对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方案设计,并提出保障措施,最终提升X钢铁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刘琨[10](2021)在《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工程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对其投资可以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乘数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先行地位”。随着全球基础设施短缺及老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持续性的挑战。由于传统采购模式引起的公共部门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以及资产交付与服务质量的低效率问题,基础设施正由公共供给转向私营供给,这一趋势因思维方式转变和良好实践效果受到支持,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得以加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英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兼顾效益、效率、公平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全球已有135个国家开展了基础设施公私合作,但各国PPP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在PPP模式风靡全球之际,加拿大发展为最具PPP市场热度和成熟度的国家之一。本篇论文针对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展现了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全貌:以PPP模式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多元化投融资市场,法律制度与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探究,挖掘加拿大PPP模式跻身领先地位的深层驱动力。目前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正经历由高增长到高质量的规范化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通过研究,吸取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中西交流和鉴往知来,对我国PPP模式的行稳致远与深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制度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一,阐述了PPP模式概念,众多参与主体、伙伴关系、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服务绩效五个主要特征,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第二,分析了PPP模式应用对象,即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特征,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失灵,以及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行业领域。第三,以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新公共管理与实践、公共事业民营化等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探究了PPP模式的制度优势。最后,以不完全契约下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PPP模式缔约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有所值、投融资结构、风险与利益分配、合同管理、绩效监管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第二,分别从基础设施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角度,阐释了加拿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动因。总结了近30年加拿大PPP模式发展的两次浪潮及特征,宏观展现了项目在各基础设施领域、管辖层级及地域分布的基本情况。在1991-2003年的第一波浪潮中,加拿大PPP模式经历了由理论转向实践的艰难过程,伴随着部分项目失败,在质疑声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第二次浪潮是2004年至今,加拿大省级政府作为PPP主要开拓者,打造了更具活力的基础设施PPP市场,公共部门拥有更专业的评估技术与监管能力,制定了更明晰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在项目实践中,转变对私营资本需求方式,优化交易结构与回报机制,采用有限的需求与市场风险转移,极大提升了PPP项目产出效率及复杂程度。第三,加拿大PPP模式展现了公私双方从咨询伙伴、运营伙伴、协作伙伴、到贡献伙伴权利逐渐下放过程,根据私营部门参与度和风险转移程度,形成连续的包含设计、建设、融资、维护、运营等责任的组合体。在探讨加拿大PPP模式全流程运行机制和采购管理中发现,加拿大主要PPP应用省份虽然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项目审批与采购管理上更为复杂且周密,但实际上加拿大PPP项目采购效率极高,表现为较短的招投标时间以及较低的招投标成本。这种高效性得益于,采购前期项目评审与决策管理、招投标评估与竞合谈判、合同体系建立三方面的运行监管与结构设计。首先,加拿大PPP项目采用了以物有所值为核心,细致且繁复的前期规划和评估工作;其次,加拿大省级PPP专业机构借助发达的咨询服务,实施评标以及竞争性对话,能够确保透明度和竞争性,权衡技术创新与财务方案;最后,分析了加拿大PPP合同协议在绩效产出规范以及回报机制两个关键边界条件的特征。第四,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能够获得足额、长期、稳定的资金,PPP模式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加拿大PPP模式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其成熟且深厚的PPP项目投融资市场。论文回答了关于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的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包括PPP项目债券、绿色债券、社会效益债券在内的债券类融资,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加拿大PPP基金与联邦基础设施基金,以上四类重要且极具特色的多元化投融资工具,对加拿大PPP模式支持方式和投融资特征。第五,加拿大PPP模式风险管理较为完善。以加拿大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原则以及风险管理工具为依据,探讨了加拿大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七个要素,分别为风险全流程沟通,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和标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风险动态监管。并根据安大略省交通类PPP风险矩阵,探讨加拿大PPP项目风险识别中的风险触发机制与影响结果,以及风险评估方案。最后,归总加拿大主要省份交通项目的风险分配方式,探究加拿大PPP项目风险分配特征。第六,加拿大PPP模式拥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宏观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首先,探讨PPP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总结了加拿大联邦及主要省份PPP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将治理能力、人力资源、协调能力归纳为加拿大PPP专业机构三大核心能力要素,体现了联邦PPP机构的战略引导作用,以及省级PPP机构的运营与执行能力。最后,从绩效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管三个方面,探析加拿大PPP广泛的宏观治理体系。最后,对加拿大PPP模式进行了评价及启示。重点分析了加拿大PPP模式按预算与准时交付效率,社会公众与主要参与者认可度,以及项目经济系统性影响。探讨加拿大在PPP模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市级PPP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降低对长期私营资本需求及有限需求风险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和项目未实现真正的物有所值的原因。并且对本篇论文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篇末部分,阐述了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对加拿大的研究得到对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二、网络财务系统是降低采购与付款经营成本和风险的重要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财务系统是降低采购与付款经营成本和风险的重要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案例介绍 |
1.1 并购双方简介 |
1.2 并购动因 |
1.3 并购过程 |
1.4 并购后业绩变脸 |
2 政策风险控制分析 |
2.1 电商法的颁布对汤臣倍健跨国并购所带来的行业政策风险 |
2.2 汤臣倍健未能成功防范行业政策风险的原因 |
2.3 汤臣倍健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
3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应如何应对行业政策风险 |
3.1 跨国并购前密切关注与标的企业相关行业政策 |
3.2 签订对赌协议 |
3.3 加强并购整合 |
4 结束语 |
(2)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SAP系统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2.1 SAP系统及主要模块介绍 |
2.1.1 SAP系统概念 |
2.1.2 SAP系统中与采购相关的主要模块 |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2.1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2.2.2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概述 |
2.2.3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
2.2.4 采购内部控制概述 |
2.2.5 内部控制与SAP系统相结合 |
2.3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三章 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现状 |
3.1 D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概况 |
3.1.2 公司组织结构 |
3.2 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
3.2.1 物资采购规范性引用文件 |
3.2.2 物资采购基本原则 |
3.2.3 部门物资采购职责 |
3.2.4 物资采购流程 |
3.3 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现状—基于五要素进一步分析 |
3.3.1 控制环境现状 |
3.3.2 风险评估现状 |
3.3.3 控制活动现状 |
3.3.4 信息与沟通现状 |
3.3.5 监督现状 |
第四章 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4.1 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的建立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评价 |
4.2.1 构建判断矩阵 |
4.2.2 构建评价指标权重表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评价 |
4.3.1 确定评分集 |
4.3.2 评分数据收集 |
4.3.3 评价过程 |
4.4 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
4.5 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5.1 控制环境 |
4.5.2 风险评估 |
4.5.3 控制活动 |
4.5.4 信息与沟通 |
4.5.5 监督 |
第五章 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优化 |
5.1 内部控制优化的基本原则 |
5.2 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
5.2.1 控制环境的优化 |
5.2.2 风险评估的优化 |
5.2.3 控制活动的优化 |
5.2.4 信息与沟通的优化 |
5.2.5 监督的优化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问卷调查一 |
附录二 问卷调查二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技术路线图 |
1.4.1 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营运资金相关概念 |
2.1.2 供应链相关概念 |
2.2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
2.2.1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分类 |
2.2.2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三章 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1 L企业概况 |
3.2 L企业营运资金构成情况 |
3.2.1 L企业流动资产构成情况 |
3.2.2 L企业流动负债构成情况 |
3.3 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描述 |
3.3.1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3.2 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3.3 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3.4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总体现状 |
第四章 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及分析 |
4.1 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
4.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的选定 |
4.2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
4.2.2 构造判断矩阵 |
4.2.3 构建评价指标权重表 |
4.3 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总体评价分析 |
4.3.1 确定指标评价集和评语集 |
4.3.2 评价过程 |
4.3.3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提升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建议 |
5.1 提升采购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建议 |
5.2 提升生产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建议 |
5.3 提升销售环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基于渠道的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营运资金及营运资金管理 |
2.1.1 营运资金及其分类 |
2.1.2 营运资金管理及内容 |
2.2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 |
2.2.1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 |
2.2.2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分类 |
2.2.3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优点 |
2.3 理论基础 |
2.3.1 渠道管理理论 |
2.3.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2.3.3 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三章 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1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概况 |
3.1.1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特点 |
3.1.2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营运资金特点 |
3.2 X公司概况 |
3.2.1 公司简介 |
3.2.2 X公司组织结构 |
3.2.3 X公司经营情况 |
3.3 X公司营运资金现状 |
3.3.1 营运资金规模 |
3.3.2 营运资金结构 |
3.4 基于渠道的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4.1 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4.2 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4.3 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4.4 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第四章 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问卷调查 |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2 问卷调查收集的结果分析 |
4.2 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采购渠道成本较高且过多占用供应商资金 |
4.2.2 生产渠道其他应收款收回不及时 |
4.2.3 营销渠道资金周转能力低 |
4.2.4 理财活动中闲置资金使用效率低 |
4.3 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4.3.1 采购渠道供应商管理制度不完善 |
4.3.2 生产渠道未重视其他应收款管理 |
4.3.3 营销渠道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
4.3.4 理财活动闲置资金利用不充分 |
第五章 基于渠道的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优化建议及保障措施 |
5.1 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优化建议 |
5.1.1 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优化建议 |
5.1.2 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优化建议 |
5.1.3 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优化建议 |
5.1.4 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优化建议 |
5.2 完善营运资金管理的保障措施 |
5.2.1 营运资金管理思想保障 |
5.2.2 营运资金管理组织保障 |
5.2.3 营运资金管理激励政策 |
5.2.4 营运资金管理资源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访谈记录 |
附录3 关于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4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规模经济理论 |
2.1.2 资源配置理论 |
2.1.3 流程再造理论 |
2.2 财务共享相关概述 |
2.2.1 财务共享 |
2.2.2 财务共享的发展方向 |
2.3 业财融合相关概述 |
2.3.1 业财融合与管理会计 |
2.3.2 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路径 |
第三章 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案例分析 |
3.1 企业概况 |
3.1.1 组织架构 |
3.1.2 主要业务情况 |
3.1.3 财务状况 |
3.2 T企业财务共享状况 |
3.2.1 财务共享的建设概况 |
3.2.2 财务共享系统的内容 |
3.2.3 业务流程 |
3.3 T企业业财融合情况 |
3.3.1 财务部门组织设置情况 |
3.3.2 财务BP参与项目管理情况 |
3.3.3 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管理情况 |
3.4 T 企业业财融合访谈及现状调查情况 |
3.4.1 财务主管访谈情况 |
3.4.2 调查问卷发放以及回收情况 |
3.4.3 调查结果统计 |
3.5 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
3.5.1 部分业务流程不合理 |
3.5.2 业务财务对接矛盾突出 |
3.5.3 项目管理过程财务人员参与不充分 |
3.5.4 预算管理过程业财融合不充分 |
3.5.5 参与人员业财融合意识不够,专业储备和能力不足 |
第四章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建议 |
4.1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目标 |
4.1.1 优化财务部门组织管理程序 |
4.1.2 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
4.2 建立组织间协作制度 |
4.2.1 设立组织机构及制度 |
4.2.2 制定协作工作流程 |
4.2.3 协作示例 |
4.3 相关业务流程优化 |
4.3.1 费用报销流程优化 |
4.3.2 采购付款流程优化 |
4.3.3 销售收款流程优化 |
4.4 强化财务BP项目全流程管控 |
4.4.1 参与投标阶段报价编制 |
4.4.2 参与项目设计方案审核 |
4.4.3 加强项目采购成本动态管控 |
4.5 增设财务BP季度预算管理工作 |
4.5.1 财务BP参与制定季度预算计划 |
4.5.2 完善月度预算分析内容 |
第五章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的预期效果及保障措施 |
5.1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的预期效果 |
5.1.1 提升业财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协作 |
5.1.2 优化流程,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
5.1.3 项目运营管理更加高效 |
5.2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的保障措施 |
5.2.1 公司管理层的支持 |
5.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5.2.3 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 |
5.2.4 加强管理会计工具使用 |
5.2.5 加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6)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税务风险管理的含义与目标 |
2.1.1 税务风险与风险管理含义 |
2.1.2 税务风险管理的含义 |
2.1.3 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
2.2 税务风险管理内容 |
2.2.1 税务风险识别的内容 |
2.2.2 税务风险评价的内容 |
2.2.3 税务风险应对的内容 |
2.3 税务风险分析方法 |
2.3.1 税务风险识别方法 |
2.3.2 税务风险评价方法 |
2.3.3 税务风险应对方法 |
第三章 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JD水泥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架构 |
3.2 JD水泥公司经营现状及涉税情况 |
3.2.1 JD水泥公司经营现状 |
3.2.2 JD水泥公司涉税情况 |
3.3 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3.1 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
3.3.2 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第四章 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影响因素及识别 |
4.1 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外部影响因素 |
4.1.2 内部影响因素 |
4.2 JD水泥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税务风险 |
4.2.1 采购与付款环节的税务风险 |
4.2.2 销售与收款环节的税务风险 |
4.2.3 资产管理与工程项目的税务风险 |
4.3 分税种识别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 |
4.3.1 增值税的税务风险 |
4.3.2 所得税的税务风险 |
4.3.3 其他税种的税务风险 |
第五章 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评价 |
5.1 定量评价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 |
5.1.1 财务指标评价税务风险 |
5.1.2 税收负担率比较评价税务风险 |
5.2 综合评价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 |
5.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5.2.2 构建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
5.2.3 一致性检验及评价结果 |
第六章 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
6.1 完善税务发票管理制度 |
6.2 JD水泥公司各税种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
6.2.1 增值税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
6.2.2 所得税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
6.2.3 其他税种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
6.3 强化信息与沟通机制 |
6.4 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
6.4.1 加强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
6.4.2 加强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
6.5 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
6.5.1 建立公司税务管理部门 |
6.5.2 完善涉税员工岗位职责 |
6.6 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
6.6.1 确立税务风险管理目标 |
6.6.2 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7)基于业财融合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业财融合的研究 |
1.2.2 关于财务共享的研究 |
1.2.3 关于业财融合在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财务共享相关概念 |
2.1.2 业财融合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2.2.2 组织变革理论 |
2.2.3 流程再造理论 |
2.2.4 资源配置理论 |
2.2.5 协同效应理论 |
第三章 D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及分析 |
3.1 D集团公司基本概况 |
3.2 D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
3.2.1 D集团公司财务组织架构分析 |
3.2.2 D集团公司财务流程分析 |
3.2.3 D集团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3.2.4 D集团公司信息系统框架 |
3.2.5 D集团公司调查问卷分析 |
3.3 D集团公司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3.3.1 财务组织结构复杂 |
3.3.2 人才结构不合理 |
3.3.3 信息系统繁杂 |
3.3.4 信息系统单向传输 |
3.3.5 业务与财务疏离 |
3.4 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必要性分析 |
3.4.1 改善财务组织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
3.4.2 完善信息系统,统一数据标准 |
3.4.3 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财融合 |
3.5 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可行性分析 |
3.5.1 自身因素推动 |
3.5.2 改革环境推动 |
第四章 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 |
4.1 财务共享中心架构 |
4.2 财务共享中心构建原则 |
4.3 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目标 |
4.3.1 优化财务组织结构 |
4.3.2 优化人才结构 |
4.3.3 规范业务流程 |
4.3.4 支撑公司经营决策 |
4.4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设计 |
4.4.1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选择 |
4.4.2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职能 |
4.4.3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设计 |
4.5 财务共享中心人员配置 |
4.5.1 行政管理岗位 |
4.5.2 业务处理岗位 |
4.5.3 运营管理岗位 |
4.6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4.6.1 费用报销业务 |
4.6.2 资产采购业务 |
4.6.3 固定资产报废流程 |
4.7 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 |
4.7.1 账务报销管理系统 |
4.7.2 影像管理系统 |
4.7.3 银企互联系统 |
4.7.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
4.8 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 |
第五章 D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保障措施 |
5.1 信息技术保障 |
5.1.1 完善财务数据管理 |
5.1.2 统一数据信息接口 |
5.1.3 注重会计信息安全性 |
5.2 人力资源保障 |
5.2.1 培养复合型人才 |
5.2.2 优化员工激励制度 |
5.3 公司制度保障 |
5.3.1 制定适配的内部控制制度 |
5.3.2 执行规范化管理流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表——关于D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企业流动性风险防控研究 ——以东旭光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流动性风险定义 |
二、流动性风险度量 |
三、流动性风险管控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流动性 |
二、企业流动性风险 |
三、流动性风险、营运资金与资不抵债 |
四、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 |
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 |
第三章 企业流动性风险防控框架分析 |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防控环境的有效性 |
一、将流动性风险纳入内部审计范畴 |
二、有效的流动性风险防控治理结构 |
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识别 |
一、外部因素 |
二、内部流程分析 |
三、风险与机会 |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评估 |
一、流动性覆盖率 |
二、净稳定资金比率 |
三、流动性比例 |
四、现金流分析与期限错配分析 |
第四节 流动性风险控制 |
一、筹资流动性风险控制 |
二、资产流动性风险控制 |
三、其他流动性风险控制 |
第五节 流动性风险监控 |
一、融资集中度 |
二、可用的无融资障碍的资产 |
三、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 |
四、其他监测工具 |
第六节 流动性风险应对 |
一、流动性风险降低措施 |
二、流动性风险分担措施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总体情况 |
一、企业介绍 |
二、事件回顾 |
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
一、内部环境 |
二、风险识别 |
三、风险评估 |
四、监控及报告活动 |
五、风险应对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渠道视角的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理论 |
2.1 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1 营运资金的定义及特征 |
2.1.2 营运资金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
2.1.3 营运资金管理的类型 |
2.2 渠道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1 渠道理论 |
2.2.2 渠道管理理论 |
2.2.3 渠道管理应用于营运资金管理中的意义 |
2.3 基于渠道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 |
2.3.1 渠道视角下营运资金的分类 |
2.3.2 渠道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
2.3.3 渠道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势 |
第三章 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X钢铁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组织结构 |
3.1.3 公司的营运资金结构 |
3.2 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3.2.1 营运资金管理基本原则 |
3.2.2 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 |
3.2.3 营运资金信息管理情况 |
3.3 渠道视角下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3.3.1 渠道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的具体分析 |
3.3.2 渠道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的综合分析 |
3.4 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效果评价 |
3.4.1 评价指标确定 |
3.4.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4.3 效果评价 |
3.5 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3.5.1 营运资金总体配置结构不合理 |
3.5.2 采购渠道问题及成因分析 |
3.5.3 生产渠道问题及成因分析 |
3.5.4 销售渠道问题及成因分析 |
3.6 X钢铁公司基于渠道视角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6.1 必要性分析 |
3.6.2 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渠道视角下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设计 |
4.1 渠道视角下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目标 |
4.2 渠道视角下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原则 |
4.3 渠道视角下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改进内容 |
4.3.1 渠道视角下营运资金配置结构改进内容 |
4.3.2 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内容 |
4.3.3 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内容 |
4.3.4 销售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改进内容 |
第五章 渠道视角下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完善营运资金相关制度建设 |
5.2 提高员工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认识 |
5.3 建立营运资金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
5.4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
5.5 加强财务队伍人才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10)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2.2 国外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基础设施PPP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2.1 PPP模式一般性分析 |
2.1.1 PPP模式概念 |
2.1.2 PPP模式特征 |
2.1.3 PPP模式价值驱动因素 |
2.2 公共产品与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
2.2.2 基础设施性质与市场失灵 |
2.2.3 基础设施分类与PPP项目选择 |
2.3 PPP模式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理论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PPP实践 |
2.3.3 公共事业民营化组织形式 |
2.4 PPP模式缔约机制相关理论 |
2.4.1 交易费用理论与PPP模式 |
2.4.2 产权理论与PPP模式 |
2.4.3 委托代理理论与PPP模式 |
第3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动因及现状分析 |
3.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需求角度动因 |
3.1.1 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 |
3.1.2 基础设施老化与投资缺口 |
3.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角度动因 |
3.2.1 基础设施投资呈下降趋势 |
3.2.2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管理能力不足 |
3.2.3 基础设施战略与PPP政策导向 |
3.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现状与运作机制 |
3.3.1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特征 |
3.3.2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 |
3.3.3 基础设施PPP模式主要运作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分析 |
4.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框架与管理原则 |
4.1.1 PPP模式全流程采购框架 |
4.1.2 PPP模式采购管理原则 |
4.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评估与采购决策体系 |
4.2.1 PPP全项目筛选及物有所值动态评估 |
4.2.2 PPP物有所值定性评估计分法 |
4.2.3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估方案 |
4.2.4 PPP物有所值创新因子与量化 |
4.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管理的竞争性与效率性 |
4.3.1 PPP项目竞合对话的充分竞争性 |
4.3.2 PPP项目非招标提案的竞争性优化 |
4.3.3 PPP项目技术与财务评标的权衡 |
4.3.4 PPP项目采购时间与成本的效率性 |
4.4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主合同边界条件 |
4.4.1 PPP项目合同标准化 |
4.4.2 PPP项目合同绩效产出边界 |
4.4.3 PPP项目合同回报机制边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管理分析 |
5.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结构 |
5.1.1 PPP项目投融资一般性分析 |
5.1.2 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 |
5.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债券类融资构成及创新 |
5.2.1 PPP项目债券融资现状 |
5.2.2 PPP项目债券构成要素 |
5.2.3 绿色债券与PPP绿色项目协同创新 |
5.2.4 社会效益债券与公共服务融资创新 |
5.3 加拿大PPP项目政策性及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与变革 |
5.3.1 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对PPP政策性金融支持 |
5.3.2 省属金融管理局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
5.3.3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PPP投融资变化与变革 |
5.4 加拿大养老金对基础设施及PPP项目投资与绩效 |
5.4.1 养老金资产配置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
5.4.2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与风险偏好 |
5.4.3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与投资业绩 |
5.5 加拿大PPP产业投资基金与基础设施基金作用与机制 |
5.5.1 PPP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及主要作用 |
5.5.2 PPP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 |
5.5.3 联邦基础设施基金运作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分析 |
6.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制度 |
6.1.1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及特征 |
6.1.2 PPP模式风险管理原则与工具 |
6.1.3 PPP模式风险管理要素 |
6.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核心内容与管理实践 |
6.2.1 PPP项目风险识别 |
6.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
6.2.3 PPP项目风险评估 |
6.2.4 PPP项目风险救济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保障分析 |
7.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与制度框架 |
7.1.1 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 |
7.1.2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 |
7.1.3 联邦与省级PPP法律制度框架 |
7.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专业机构与治理能力 |
7.2.1 PPP专业机构核心能力要素 |
7.2.2 联邦级PPP机构战略引导作用 |
7.2.3 省级PPP机构运营与执行能力 |
7.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机制 |
7.3.1 PPP模式绩效监管 |
7.3.2 PPP模式财政监管 |
7.3.3 PPP模式审计监管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评价 |
8.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效率评价 |
8.1.1 加拿大PPP项目交付效率分析 |
8.1.2 社会认可度与市场参与度分析 |
8.1.3 PPP模式经济系统性效益分析 |
8.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面临挑战 |
8.2.1 加拿大市级PPP模式发展受到制约 |
8.2.2 弱化对长期私营资本的需求及其影响 |
8.2.3 部分地区或项目未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 |
9.1.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 |
9.1.2 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现状 |
9.2 我国基础实施PPP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9.2.1 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理念认识不清,双方合作地位不平等 |
9.2.2 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监管、财政隐性风险、绩效管理存在不足 |
9.2.3 PPP项目融资属性欠缺,项目回报渠狭窄,存在短期投资倾向 |
9.3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3.1 协调财政与发改部门轴心作用,建立省和市级PPP专业团队 |
9.3.2 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财政及审计综合治理能力 |
9.3.3 加强PPP项目规划与筛选,完善物有所值定性与定量分析 |
9.3.4 优化PPP项目风险分担、回报方式与激励机制 |
9.3.5 拓展PPP多元化投融资市场,逐步向项目融资模式转变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网络财务系统是降低采购与付款经营成本和风险的重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J]. 张强,葛佳鑫. 当代会计, 2021
- [2]SAP系统下D公司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研究[D]. 薛花花.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基于供应链的L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张丹.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4]基于渠道的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路跃南.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研究[D]. 赵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6]JD水泥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 蔡青青.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7]基于业财融合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D]. 康嘉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8]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企业流动性风险防控研究 ——以东旭光电为例[D]. 龙江宁.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9]基于渠道视角的X钢铁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张锦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10]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D]. 刘琨. 吉林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