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余兰菊,黄俊姿[1](2022)在《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效果。方法:选取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48例。参照组开展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开展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神经行为、并发症、发育状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最低电压、最高电压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行为能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价、被动肌张力等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参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社会适应等发育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身亚低温治疗可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振幅整合脑电图、发育情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陈少军,周凤霞,查志刚,陈全景[2](2021)在《心肌酶谱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心肌酶谱评估对亚低温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疗效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重症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行亚低温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医院产科出生的5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收集2组研究对象股静脉血3 ml,采用日本东芝200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心肌酶谱,分析心肌酶谱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2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碱剩余、pH值、1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乳酸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患儿CK、CK-MB、LDH、HBD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K、CK-MB、LDH、HBDH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心肌酶谱表达水平升高,心肌酶谱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亚低温治疗预后的评估指标。
刘建华,许云波,曹珊珊[3](2021)在《富氢水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富氢水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富氢水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氧罩吸氧或机械通气、维持血压和血糖及血气等在正常范围、维持电解质平衡、控制抽搐、治疗脑水肿、保护神经、限制饮水量等常规治疗;富氢水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口服氢水治疗,共10天,每日剂量为5mL/kg。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天后,富氢水治疗组前囟张力恢复正常时间、肌张力恢复正常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正常时间、惊厥控制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显着缩短(t=2.316~4.594,P<0.05)。常规治疗组和富氢水治疗组内,治疗10天后NSE、IL-6、VILIP-1、TNF-α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t=2.010~4.951,P<0.05);治疗10天后,富氢水治疗组NSE、IL-6、VILIP-1、TNF-α水平均显着低于常规治疗组(t=1.845~6.326,P<0.05)。常规治疗组和富氢水治疗组内,在治疗3天及10天后,NBN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增高,且治疗10天后NBNA评分均显着高于治疗3天后(t=1.955~3.011,P<0.05);治疗3天和10天后,富氢水治疗组NBNA评分均显着高于常规治疗组(t值分别为4.504、4.819,P<0.05)。两组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低血压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氢水可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富氢水可能通过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炎症水平发挥保护作用。
杜锐[4](2021)在《扩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背景: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一项重要检查,但在早期阶段常规MR平扫往往表现正常,如果延误了诊断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然而,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仍有一部分患儿后期会出现运动障碍和神经功能异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成像原理基于水分子扩散,可以检测出不同生理状态下水分子扩散情况及反映细微结构的变化,理论上DTI比MR平扫对于HIE早期和细小病变的检测更加敏感,可以通过量化指标实现定量诊断;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可以评估HIE患儿预后情况。DTI对于HIE诊断的价值需要验证,DTI的量化指标与NBNA评分是否具有相关性,即DTI的测量值与HIE患儿的预后是否有关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通过对HIE新生儿进行头部DTI扫描,探讨DT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轻、中、重度共62例,以及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采用Philips Ingenia 3.0T磁共振,行常规MR平扫(T1WI、T2WI、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DTI扫描,DTI所得的图像经过后处理之后,在其基础上规范准确地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各个感兴趣区(双侧额叶深部白质、枕叶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豆状核、背侧丘脑及胼胝体压部)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同时HIE患儿还需NBNA评分,探讨FA值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临床分度之间是否有差异性,分析感兴趣区FA值与HIE患儿的临床分度、NABA评分是否具有相关性,并找出最有诊断价值及预测价值的感兴趣区。结果:病例组的各ROI(豆状核除外)的F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度的HIE新生儿FA值具有差异性;各ROI(豆状核除外)的FA值与NABA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枕叶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背侧丘脑、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临床分度具有相关性(P<0.05);各ROI中,内囊后肢的诊断价值及预测价值最大(P<0.05)。结论:1、DTI可以早期、准确、定量地评估HIE脑损伤,评价髓鞘形成和损伤情况,在HIE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2、FA值在不同临床分度的HIE新生儿间具有差异性,FA值与临床分度具有相关性,说明FA值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3、FA值与NBNA评分具有相关性,表明FA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IE患儿的预后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尽早实施干预、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不良预后造成的影响。
李娜[5](2021)在《黄芪甲苷调控MMP-9介导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可能与NOD样受体家族含吡咯结构域-3(NLR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激活有关。炎症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高度依赖于治疗时机,早期评估HIE的炎症严重程度对于调整干预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期MMP-9、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效应因子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时程变化规律,阐明MMP-9介导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在HIE进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体内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黄芪甲苷(AS-IV)对HIE的防治作用及机制,为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为黄芪甲苷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体质量10~14g的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组(HI组,n=40)和假手术组(sham组,n=40)。分别于术后0 h、4 h、8 h、12 h、24 h采集标本(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8只)。HI组大鼠双重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然后低氧(8%O2和92%N2)暴露2 h。Sham组仅切开皮肤并钝性分离乳鼠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直接进行皮肤缝合。手术前后使用头颅超声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近端最大收缩末期血流速度(E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评价脑损伤程度。采用HE染色观察24 h内不同时间点大脑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 h内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表达,检测24 h内不同时间点脑组织NLRP3、Caspase-1、IL-1β、MMP-9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构建HT22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将HT2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OGD组、OGD+MMP-9抑制剂组、OGD+MMP-9激活剂组。应用CCK-8法测定HT22细胞缺氧后48 h内不同时间点细胞活力,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应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4 h内不同时间点OGD对HT22细胞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NLRP3、Caspase-1、Gasdermin蛋白(GSDMD)及IL-1β的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24 h内不同时间点NLRP3和MMP-9在氧糖剥夺HT22细胞中的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激活或阻断MMP-9对NLRP3表达的影响;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激活或阻断MMP-9对NLRP3及其下游效应因子Caspase-1、IL-1β、GSDMD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选取体质量10~14g的7日龄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HI组和HI+AS-IV组,每组均8只。造模方法同前。HI+AS-IV组在HI造模后,立即将AS-IV(10 mg/kg)溶于DMSO液中(10m L/kg),根据仔鼠体重进行灌胃,每8 h 1次,共记3次,24 h后异氟醚麻醉后脑部组织取样。HE染色观察AS-IV对HIE新生大鼠海马区脑组织的影响;采用Caspase-1和TUNEL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S-IV对HIE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焦亡发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S-IV对新生大鼠焦亡相关蛋白MMP-9、NLRP3、Caspase-1、GSDMD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HT22细胞OGD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OGD组、OGD+AS-IV组。设置AS-IV浓度梯度(50~400μmol/L),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AS-IV对氧糖剥夺HT22细胞活力及细胞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AS-IV对MMP-9、NLRP3、Caspase-1、GSDMD及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OGD 8 h应用不同浓度AS-IV对NLRP3和MMP-9的影响;采用Caspase-1和TUNEL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AS-IV对氧糖剥夺后HT22细胞焦亡的影响。结果:1.颅脑超声结果显示HI组右侧椎基底动脉4 h血流速度加快,24 h脑实质回声增强,3只仔鼠在24 h出现椎基底动脉盗血现象;与左侧MCA比较,HI组右侧MCA术后4、24 h ESV明显降低,24 h时EDV明显降低,4 h、12 h、24 h时RI明显增高(P<0.05)。与Sham组比较,HI组右侧MCA在24 h时ESV明显降低,RI明显升高(P<0.05),左侧MCA的EDV呈进行性升高。HI后4 h,右侧海马锥体细胞层出现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固缩和碎裂,可见少量神经细胞嗜酸性变性;8 h可见较多空泡细胞,细胞排列松散、层次紊乱;12 h神经细胞嗜酸性变性明显增多;24 h神经元体积和数量减少,嗜酸性改变有所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0 h相比,NLRP3和IL-1β在4 h、8 h、12 h和24 h的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Caspase-1的表达在8 h和12 h显着增强(P<0.01)。与sham组相比,HI组NLRP3 m RNA和蛋白地表达在4 h、8 h、24 h显着升高(P<0.05),Caspase-1表达在12 h显着升高(P<0.001),IL-1β表达在8 h时明显升高(P<0.01)。MMP-9变化趋势同NLRP3。2.HT22细胞在OGD环境下暴露8 h后体积开始缩小,并被碎屑包围,细胞核呈碎裂状。随着OGD时间的延长,细胞失去原有形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CK-8法检测HT22细胞活力,与0 h相比,8 h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01),48 h细胞存活率降至9.9±1.1%。与0 h比较,MMP-9、NLRP3、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及IL-1βm RNA和蛋白在OGD后4 h、8 h、12 h、24 h表达均升高(P<0.01),8 h和12 h上升最明显,24 h轻度下降。上述指标在8 h和12 h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3和MMP-9在OGD 24 h内各时间点变化趋势一致,TIMP-1变化则与NLRP3和MMP-9相反。免疫荧光法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T22细胞氧糖剥夺后NLRP3和MMP-9共定位在8 h和12 h明显上升,24 h轻度下降,两者在各时间点的Pearson相关系数(PCC)均大于0.8,各时间点PCC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均证实OGD后8 h MMP-9、NLRP3、Caspase-1、GSDMD及IL-1β的表达增加最明显,因此后续实验选择氧糖剥夺8 h的诱导条件进行。应用MMP-9抑制剂后,NLRP3的表达迅速下降。与OGD组比较,两者共定位明显下降(P<0.001)。应用MMP-9激动剂后,与OGD组比较,两者共定位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或阻断MMP-9后,NLRP3和MMP9在各时间点PCC均大于0.8,各时间点PC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MMP-9抑制剂后,与OGD组比较,NLRP3、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及IL-1β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01);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抗体蛋白和m 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应用MMP-9激动剂后,与对照组比较,NLRP3、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及IL-1β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OGD组比较,pro-Caspase-1及cleaved-Caspase-1m 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3.HE染色显示,HI组海马区锥体细胞层细胞密度降低、排列松散、层次紊乱,部分细胞可见空泡变性和典型红色神经元;AS-IV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变性程度减轻,急性缺血性改变明显减少。采用Caspase-1和TUNEL标记焦亡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HI组海马区可见较多焦亡细胞。与HI组比较,AS-IV治疗后焦亡细胞明显下降(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HI组脑组织NLRP3、Caspase-1、GSDMD及IL-1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I组比较,AS-IV治疗组脑组织NLRP3、Caspase-1及GSDMD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4.HT22细胞氧糖剥夺8 h时,应用不同浓度AS-IV进行干预。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OGD组比较,应用100~400μmol/LAS-IV干预后,HT22细胞活力均升高(P<0.05);AS-IV药物浓度在200μmol/L时能明显减轻OGD损害,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升高最明显;氧糖剥夺不同时间点应用AS-IV 200μmol/L干预HT22细胞结果显示,OGD 8 h应用黄芪甲苷治疗效果最佳。与对照组比较,OGD组MMP-9、NLRP3、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IL-1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应用AS-IV100~400μmol/L三个浓度干预后MMP-9、NLRP3、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IL-1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200μmol/LL和400μmol/L两个浓度为最佳浓度,两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LRP3与MMP-9共定位明显增加(P<0.001)。与OGD组比较,AS-IV在应用100~400μmol/L三个浓度干预后NLRP3和MMP-9双阳细胞均明显下降(P<0.01)。200μmol/L和400μmol/L两个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aspase-1和TUNEL标记焦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OGD组可见较多焦亡细胞,AS-IV治疗后焦亡细胞比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1.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4~8 h,NLRP3、Caspase-1和IL-1β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提示NLRP3炎症体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且其开始上调时间可能早于4小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的治疗靶点。2.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MMP-9表达与NLRP3有一定相关性,抑制MMP-9可显着降低NLRP3及其相关炎症介质Caspase-1、GSDMD、IL-1β的表达。MMP-9可能是调控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重要介质。3.黄芪甲苷治疗可以减轻缺氧缺血诱导新生大鼠脑损伤,抑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组织和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炎症反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MP-9介导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樊蓉[6](2021)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及扩散峰度成像对HIE患儿脑部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及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脑灰白质微观结构及脑白质纤维发育情况。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患儿脑部发育的影响,为临床评估治疗预后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32例临床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足月患儿及2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头部常规MRI筛查及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DTI数据通过FSL软件处理,得到全脑FA值,应用TBSS的方法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FA值的改变。另31例临床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足月患儿及1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头部常规MRI及磁共振弥散峰度(DKI)检查,分别测量脑灰白质32个感兴趣脑区(双侧大脑半球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额叶中央白质,枕叶中央白质,丘脑,海马,豆状核,尾状核头,脑桥,扣带回,岛叶,顶叶,颞叶,半卵圆中心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的FA、MK,MD,KA,KR值,将DKI组HIE患儿按照临床分度分为轻中重三组,院内短期随访(7天、14天)患儿预后情况,分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非参数检验及ROC曲线分析,将感兴趣脑区的DKI参数与Apgar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建立诊断HIE的列线图模型。非参数检验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早期DKI参数的差异。结果:1.TBSS显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出现广泛对称性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IE组FA值显着降低。2.病例组与正常组、病例组亚组DKI比较:HIE组与对照组相比,HIE组内囊后肢MK,内囊后肢KR,胼胝体膝部MK、胼胝体压部MK,脑桥FA、扣带回KA,顶叶MK,顶叶KR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HIE组与中度HIE组比较,中度组内囊后肢MK,内囊后肢KR,尾状核头MK,尾状核头KR均降低,扣带回MD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HIE组与重度HIE组比较,重度组尾状核头KA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KI与Apgar评分相关性:内囊后肢MK分别与Apgar评分5分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296,P<0.05。内囊后肢Kr与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10分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378,0.392,0.328,P<0.05。4.轻度组与中度组DKI各参数的ROC:联合参数(内囊后肢MK、KR、尾状核头MK、KR、扣带回MD)鉴别轻中度组HI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53,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60%、94.74%,最佳阈值为0.6014;轻度组与重度组DKI参数的ROC:尾状核头KA鉴别轻重度组HI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3.75%,最佳阈值为0.352;轻度组与中重度组DKI各参数的ROC,联合参数(内囊后肢KR、额叶中央白质KA、尾状核头MK、KA、KR、扣带回MD)鉴别轻度组与中重度组HI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64,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75%、89.47%,最佳阈值为0.4967。5.不同预后分组DKI比较: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儿内囊前肢KR及额叶中央白质KR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I各参数值的ROC比较,联合参数(内囊前肢KR、额叶中央白质KR、内囊后肢MK、内囊后肢KR、胼胝体压部MK)鉴别HIE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63,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87.5%、86.67%,最佳阈值为0.5145。结论:1.运用TBSS方法可以直观显示HIE患儿脑部主要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并可定量评估其发育情况。2.DKI比DTI更能发现脑部灰质及外围细小白质等微观结构的改变,DKI参数(FA、MK,MD,KA,KR)在评估HIE患儿的病情及患儿脑部发育情况有一定的价值,为HIE患儿预后提供了早期影像学预测指标。
张小彤[7](2021)在《NMDA受体不同亚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损伤保护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不仅会导致新生儿围产期死亡,并且也是新生儿后期病残的常见病因之一。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孕妇生育年龄渐增,HIE的发病率很可能进一步提升。约45%的重度HIE患儿在发育早期便可观察到明显的神经行为异常(如脑瘫、癫痫等)。轻症患儿即便在早期被认为治愈,但往往在学龄期、青春期逐渐出现神经行为问题,自闭症、注意力缺陷、精神分裂症等。患儿的认知功能损伤和社交行为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既往研究显示,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Acid Receptor,NMDAR)参与了缺氧缺血引起的兴奋性毒性,但其不同亚型在HIE中的作用及机制并不清楚。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NMDA受体不同亚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损伤及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探索新生儿与成人缺氧缺血损伤的病理差异,为临床上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损伤提供新的基础理论依据。[方 法]采用改良的Vannucci法建立新生C57小鼠9-11天的缺氧缺血(HIE)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E组和药物处理组。其中药物处理组进一步分为三组,分别给予GluN2A的特异性抑制剂TCN-201和GluN2B的特异性抑制ifenprodil。设置三个给药时间点,分别为HIE造模前,缺氧后,及造模后24小时。如上共分12组(每组n=5),在造模后72h取小鼠脑,使用TTC(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的情况,Hoechst染色检测造模及给药后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给药后两条重要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luN2A、GluN2B、Akt、ERK、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和突触内保护通路(PI3K、CREB、GSK)的表达情况及磷酸化改变。从而明确NMDA受体不同亚型在HIE中的功能,及其相关联信号通路。之后,为进一步探索GluN2B介导神经元保护的分子机制,使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检测造模后 GluN2B 与 PSD95 的相互作用情况。通过给予穿膜干扰多肽TAT-GluN2B-9c干扰GluN2B和PSD95相互作用,使用CO-IP检测干扰效果。将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造模组、生理盐水组、干扰多肽组,共4组(每组n=4),分别在术后24h、72h取材,免疫共沉淀检测给药后GluN2B与PSD95的相互作用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保护信号通路中蛋白(PI3K、p-PI3K、CREB、p-CREB、Akt、p-Akt)的表达变化。最后,使用悬挂实验(每组n=4-5)检测HIE后8周小鼠的运动功能。[结 果]①幼龄小鼠缺氧缺血造模后,脑中出现明显的白色梗死灶,神经细胞凋亡显着增加,提示造模成功。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缺氧缺血引起小鼠NMDA受体的GluN2A亚基表达下调,GluN2B亚基的表达量无显着改变。同时,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显着下调。③在给予ifenprodil特异性抑制含GluN2B的NMDA受体(GluN2B-NMDAR)后,Hoechst实验显示细胞凋亡加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造模组相比,ienprodil处理组小鼠脑中Akt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同时,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提示神经元凋亡加剧。抑制GluN2A-NMDAR后未见明显改变。④HIE造模后小鼠PI3K和CREB的磷酸化水平升高。此外,ifenprodil处理组小鼠PI3K和CREB的磷酸化与造模组相比显着下调。抑制GluN2A-NMDAR后未见明显改变。⑤在HIE后24小时至72小时,GluN2B与PSD95的相互作用显着增加,而干扰多肽GluN2B-9c可有效抑制GluN2B与PSD95的结合。⑥抑制GluN2B与PSD95相互作用后,小鼠脑中的Akt,PI3K,CREB的磷酸化水平较HIE造模组小鼠均显着下调,而生理盐水组小鼠的三种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与HIE组无显着差异。⑦HIE造模组、ifenprodil处理组小鼠的行为学实验评分较对照组显着降低。此外,和造模组相比,多肽处理组小鼠的行为学评分较高,提示多肽对远期行为有矫正作用。[结 论]①HIE造模小鼠的脑损伤明显,细胞凋亡加剧,NMDA受体的GluN2A表达显着下调,此外神经元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②GluN2B-NMDAR在HIE所致神经元凋亡中,偶联突触保护信号通路,降低神经元凋亡。③PSD95介导了 GluN2B-NMDAR的保护作用。干扰二者结合将加剧HIE所致神经元凋亡,但是对远期行为损伤有矫正作用。
何东梅,黄杜仙,肖坤茂,高杨[8](2021)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入选对象一般资料和预后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0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预后不良率为26.47%。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孕周、CT分度、5 min Apgar评分、产程异常、羊水异常、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妊娠高血压、新生儿呼吸暂停、脑干症状、强直性惊厥、剩余碱(BE)值及pH值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CT分度、妊娠高血压及强直性惊厥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分度、妊娠高血压及强直性惊厥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关注和分析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改善新生儿预后的敏感指标和状况。
邓提虎[9](202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造成新生儿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过程较为复杂,且临床治疗难度大。从现阶段来看,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机制临床尚无统一定论,且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案主要有亚低温疗法、纳洛酮或脑活素等药物治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高压氧疗法等。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并总结上述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以此为临床提供参考。
姜淑萍,朱洪斌,刘芳,才海燕,冯宁宁,闫爱霞[10](202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治的10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根据分度标准将其进一步分为轻度组57例,中度组33例和重度组1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53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NBNA)评分,分析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MGB1和脂蛋白a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重度组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NBNA评分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中度组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高于轻度组,而NBNA评分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清HMGB1水平(r=-0.9123,P <0.05)、脂蛋白a水平(r=-0.9045,P <0.05)均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HMGB1、脂蛋白a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子标志物。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振幅整合脑电图情况 |
2.2 神经行为 |
2.3 并发症 |
2.4 发育情况 |
3 讨论 |
(2)心肌酶谱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
1.3 分度标准 |
1.4 方法 |
1.4.1 亚低温治疗: |
1.4.2 心肌酶谱检测: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2.2 2组研究对象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
2.3 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亚低温治疗后患儿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
2.4 心肌酶谱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亚低温治疗后预后评估价值比较 |
3 讨论 |
(3)富氢水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治疗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3.1治疗效果 |
1.3.2血生化指标测定 |
1.3.3神经功能评分 |
1.3.4不良反应 |
1.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两组疗效的比较 |
2.2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血生化指标水平的比较 |
2.3两组治疗前后NBNA评分的比较 |
2.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
3讨论 |
3.1富氢水的研究现状 |
3.2富氢水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 |
(4)扩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概述 |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
3.影像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
4.研究目的 |
二、材料与方法 |
1.纳入对象 |
2.扫描仪器与参数 |
3.图像处理 |
4.NBNA评分 |
5.数据处理 |
三、结果 |
1.影像学表现 |
1.1 正常足月新生儿 |
1.2 HIE新生儿 |
2.基本资料 |
3.FA值对比分析结果 |
4.各感兴趣区FA值与临床分度、NBNA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 |
5.各感兴趣区诊断价值对比 |
四、讨论 |
1.结果分析 |
2.DTI技术及FA值对HIE的诊断价值 |
3.其他磁共振技术在HIE诊断中的应用 |
4.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磁共振扩散成像新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黄芪甲苷调控MMP-9介导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期MMP-9、NLRP3和Caspase-1 变化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MMP-9 介导NLRP3/Caspase-1 信号通路在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细胞中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黄芪甲苷调控MMP-9 介导NLRP3/Caspase-1 信号通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四 黄芪甲苷调控MMP-9 介导NLRP3/Caspase-1 信号通路对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黄芪的生物活性及其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及扩散峰度成像对HIE患儿脑部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及分组、纳入标准和院内短期预后随访 |
2.3 图像采集及数据处理 |
2.4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DKI结果 |
3.2 DTI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概述 |
4.2 磁共振常规检查、TBSS 及 DKI 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中的价值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及扩散峰度成像对 HIE 患儿脑部损伤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NMDA受体不同亚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损伤保护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NMDA受体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NMDA受体发挥损伤及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TAT-GluN2B-9c干预HIE小鼠远期行为缺陷的初步探索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NMDA受体在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预后评价标准[7]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情况 |
2.2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
2.3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变量赋值 |
2.4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
2.1 亚低温疗法 |
2.2 纳洛酮 |
2.3 脑活素 |
2.4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 |
2.5 高压氧疗法 |
(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比较 |
2.2 不同分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及NBNA评分比较 |
2.3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 |
2.4 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
3 讨论 |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J]. 余兰菊,黄俊姿. 中外医学研究, 2022(01)
- [2]心肌酶谱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J]. 陈少军,周凤霞,查志刚,陈全景. 河北医药, 2021(14)
- [3]富氢水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J]. 刘建华,许云波,曹珊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07)
- [4]扩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D]. 杜锐.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5]黄芪甲苷调控MMP-9介导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D]. 李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及扩散峰度成像对HIE患儿脑部损伤的研究[D]. 樊蓉. 汕头大学, 2021
- [7]NMDA受体不同亚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损伤保护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张小彤.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8]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何东梅,黄杜仙,肖坤茂,高杨. 全科护理, 2021(11)
-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邓提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8)
- [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HMGB1、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姜淑萍,朱洪斌,刘芳,才海燕,冯宁宁,闫爱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21(08)
标签: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论文; 新生儿缺氧论文; 新生儿评分论文; 预后论文; 富氢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