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拟生理的重睑成形术(论文文献综述)
董雪,周显玉,沈一蕊,杨军[1](2021)在《上睑提肌腱膜重置的仿生重睑术》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出一种运用上睑提肌腱膜重置的方法, 来获得仿生、动态、稳定且瘢痕轻的重睑形态的新术式。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应用"上睑提肌腱膜重置法"行切开重睑的汉族患者。以睑缘高度、睑缘弧度、重睑线弧度、切口平整度、眼睑下唇平整度、对称性、脱落率作为术后恢复评价指标, 由医生和患者分别对术眼重睑形态进行综合评价, 评级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结果共纳入151例患者, 其中男24例, 女127例, 年龄18~41岁, 平均27.1岁。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医生综合评分示137例(90.7%)满意, 11例(7.3%)基本满意, 3例(2.0%)不满意;患者综合自我评分示130例(86.1%)满意, 18例(11.9%)基本满意, 3例(2.0%)不满意。总体随访时间为6~18个月, 平均12.7个月, 远期效果稳定,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上睑提肌腱膜重置法重睑术不仅可以模拟天然重睑的解剖结构, 以达到仿生、动态、稳定且瘢痕轻微的重睑形态, 还可同期改善角膜暴露率、矫正轻度上睑下垂, 规避上睑提肌力量不足引起的并发症,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陈刚,张天琦,陈晓东,杨方亮,黄金龙[2](2021)在《眼轮匝肌-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固定技术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OOM-SAJT)固定技术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OOM-SAJT固定技术行重睑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均为有重睑成形术需求的初次手术患者或埋线法重睑术后患者。术中均打开眶隔,对眶隔残端进行修剪,暴露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SAJT)。将切口下唇真皮深层与眼轮匝肌层固定在SAJT上。术后观察重睑的对称性、流畅度、是否脱落或变浅、伤口的愈合情况、瘢痕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 384例,其中男136例,女1 248例,年龄17~45岁。初次重睑术患者1 173例,二次修复患者211例。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明显淤血肿胀。术后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个月。重睑脱落或变浅12例,重睑皱襞不对称8例,重睑皱襞不流畅9例,其余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睁眼睫毛自然上翘,闭眼上睑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瘢痕及肉条现象。结论 OOM-SAJT固定技术可形成接近生理性重睑的解剖结构,具有术式易于操作、解剖结构辨识清晰、重睑线成形稳定的优势。
孙晨[3](2021)在《眶隔固定切开法重睑术和经典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眶隔固定切开法重睑术(眶隔后壁-皮肤缝合)和经典切开法重睑术(睑板前筋膜-皮肤缝合)的重睑术后形态、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分析两种重睑术式的适应症及局限性,探讨眶隔固定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疗效,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美容整形外科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60例单睑年轻女性求美者,根据入院记录内容、术后手术记录内容及询问主刀医师,确定受术者所采用的手术方式,将采用皮肤下唇-眶隔后壁-皮肤上唇缝合的患者分为眶隔组,采用切口下唇-睑板前筋膜-切口上唇缝合方式的患者分为睑板组。其中眶隔组患者38例,共76只眼睛,睑板组患者22例,共44只眼睛,眶隔组行内眦赘皮矫正术者18例,共36只眼睛,睑板组行内眦赘皮矫正术者9例,共18只眼睛。术后7天、1个月、6个月拍照存档,术后6个月发放“双眼皮术后情况调查表”(见附录)。调查表内容包括:对重睑术后6个月改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分为5级,分别为完全改善(达到最佳改善效果)、部分改善(外观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并不是完全理想的)、有改善(外观较术前有改善,但可通过加做小型矫正手术达到更理想的外观)、无改善(外观无任何改善,这意味着手术的失败)、较术前更糟(比术前状况更差),统计眶隔组和睑板组各评分等级人数,计算改善率、明显改善率和完全改善率;其中改善率=(完全改善病例+明显改善病例+有改善病例)/组内总人数;明显改善率=(完全改善病例+明显改善病例)/组内总人数;完全改善率=完全改善病例/组内总人数。求美者根据调查表中所附评分标准图片对重睑术后6月重睑瘢痕程度、“肉条”程度、重睑皱褶变浅或消失程度、内眦瘢痕程度进行评分,区分左侧和右侧,评分范围0-10分,0分为未出现并发症,10分为出现严重并发症。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眶隔固定切开法重睑术和经典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讨论。结果:通过术前、术后7天、术后1月、术后6月照片对比及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重睑术后切口裂开、上睑退缩、眼睑闭合不全、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重睑术后6月,眶隔组改善总例数为38例,改善率为100%;睑板组改善总例数为22例,改善率为100%;眶隔组明显改善总例数为35例,明显改善率为92%,睑板组明显改善总例数为20例,明显改善率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眶隔组完全改善例数为20例,完全改善率为53%,睑板组完全改善例数为5例,完全改善率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行重睑术60人,共120眼进行分析,眶隔组总眼数为76眼,眶隔组重睑瘢痕程度评分分布在0-4分,平均分2.08分,其中0分8眼,4分2眼,睑板组总眼数为44眼,重睑瘢痕评分分布在0-6分,平均分3.72分,0分4眼,6分4眼,术后6月眶隔组瘢痕程度较睑板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眶隔组“肉条”程度评分分布在0-2分,平均分0.18分,其中0分66眼,2分6眼,睑板组评分分布在0-3分,平均分0.86分,其中0分18眼,3分6眼,术后6月眶隔组瘢痕程度较睑板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眼中重睑变浅评分为0。眶隔组加做内眦赘皮手术36眼,出现内眦瘢痕4眼,睑板组加做内眦赘皮18眼,出现内眦瘢痕2眼。结论:眶隔组与睑板组患者在术后自评中均有较好的临床改善,眶隔组患者完全改善率优于睑板组。眶隔组与睑板组术后瘢痕、“肉条”程度均较轻,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6月眶隔组瘢痕、“肉条”均优于睑板组。说明眶隔固定切开法重睑术临床效果佳,值得不断推广。
朱吉凤[4](2021)在《保留眼轮匝肌肌皮瓣重睑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分析保留眼轮匝肌肌皮瓣重睑术与传统方式重睑术治疗单睑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一种操作简单、形态自然、灵动的重睑术,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整形外科行双侧切开重睑成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施行保留眼轮匝肌肌皮瓣重睑术,对照组施行传统切开重睑术。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眼睑肿胀、术后6月切口瘢痕、术后6月重睑整体形态、术后1月和6月的满意度及术后6月的并发症。结果:通过保留眼轮匝肌肌皮瓣重睑术(观察组)与传统切开重睑术(对照组)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术后1天、2天、3天、4天、1周、2周、3周、4周眼睑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月切口瘢痕评分、重睑形态等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月、6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观察组重睑线变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6月观察组台阶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重睑不对称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眼轮匝肌肌皮瓣重睑术相较传统切开重睑术具有术后肿胀轻,恢复快,术后瘢痕不明显,重睑更自然、灵动、手术步骤精简、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但对于上睑臃肿者容易发生重睑线变浅,应准确把握适用范围,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
董东亮,余苗,李能仙[5](2021)在《生理性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符合重睑生理解剖结构的切开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重睑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符合生理解剖结构的切开重睑成形术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运用传统切开重睑成形术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瘢痕以及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组重睑形态满意度9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生理性重睑术弧度自然流畅,无凹陷性疤痕形成,临床效果显着,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黄煜翔[6](2021)在《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睑板缝合法重睑术与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法重睑术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作为整形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重睑术式众多。历史最悠久的当属传统法切开重睑术。1999年,Jung I.Park提出眼轮匝肌-提上睑肌缝合(以下简称Park法),一度十分流行。2013年,Jesusito S.Zubiri报道了眼轮匝肌-提上睑肌-睑板法重睑术(简称改良Park法),该法与Park法缝合方式近似,但两种术式间临床效果的对照却未见报道。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术与Park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对比,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临床资料与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科就诊行切开重睑术的60例求美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行改良Park法重睑术和Park法重睑术,所有对象由同一位医生完成手术。术后7天、3月、6月复诊,观察测量并记录患者双眼基础指标、重睑线宽度变化、术前后提上睑肌肌力、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满意度等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26.0,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设盲为单盲,研究者(主刀医生)知晓患者分配情况,受试者不知。纳入实验的60例患者均为女性,实验组平均年龄(23.43±3.5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4.15±3.59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上睑皮肤松弛度、睑裂横径、术前及术后提上睑肌肌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研究对象在肿胀评分均随随访时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多出10分钟。4.两组研究对象重睑宽度变化指标中,术后即刻、7天、3个月时重睑线宽度变化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时重睑宽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重睑线宽度变小程度低于对照组。5.随访至术后6个月,两组研究对象在皱褶过窄和重睑线变浅消失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满意度不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更高。结论:1.改良Park法术具备Park法重睑术术后肿胀轻、无闭眼瘢痕、能增强肌力等优点。2.改良Park法重睑术的中期(6月)效果确切。术后重睑线宽度变化小,出现重睑过窄和重睑线变浅消失的几率明显低于Park法重睑术。3.改良Park法法重睑术研究对象满意度高于Park法。
寇德强,刘娟,白新平,周明,杨名,王维新[7](2021)在《应用仿生技术减轻重睑成形术后瘢痕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应用仿生重睑成形技术减轻术后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完成的100例重睑成形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n=50)采用仿生重睑成形术,B组(n=50)采用传统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分析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瘢痕形成情况及手术效果满意度。结果 A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4/50),B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瘢痕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P<0.05),但同一时间段A组术后瘢痕严重程度均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满意率为90%(45/50),B组总满意率为86%(43/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重睑成形技术相较于传统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可以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减轻重睑成形术后切口部位的瘢痕形成,从而增加手术治疗的满意度。
宋英杰,刘立强[8](2020)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是当前美容整形领域中较为常见的手术。为了追求更加稳定、自然的重睑外观,许多整形外科医师以上睑提肌腱膜学说为基础,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对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而这些术式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眼睑浅层与深层间"锚定结构"的选择以及组织去除多寡方面。此外,为了减少和隐藏瘢痕,手术切口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间断微小切口法、睑缘切口法和眉下切口法等相继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现简述重睑形成的原理,并逐一介绍近一个世纪以来所涌现出的几种较为经典的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力图总结出一些规律,为不同情况下术式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谭云[9](2020)在《小切口一针两段式埋线法重睑术在肿泡眼中的临床运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切口一针两段式埋线法重睑术在肿泡眼中的临床引用,为求美者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归纳2018年12月-2019年6月间本科室及禾美整形门诊部运用小切口一针两段式埋线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方法进行比较,两组人数各30例,年龄均在19-31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各项禁忌症,选取符合统计要求的人员。统计分析对于肿泡眼的求美者,对术中运用小切口一针两段式埋线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方法两种术式进行比较。通过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统计分析如下几项指标:1,术中要求方面:术中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后并发症方面:淤血肿胀恢复时间、术后瘢痕程度;3,术后满意度方面:术后双眼对称性、重睑线条流畅性、重睑线条变浅或消失、上睑凹槽程度、切口上下唇“台阶感”等,通过对统计指标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对两种术式做出优劣判断,为求美者选择所需手术方式提供客观依据。结果:1、对比采取改良小切口一针两段式埋线法重睑术式组(简称改良组)与传统常规切开术式组(简称常规组)手术时间,常规组(1.02±0.04)h,改良组(0.66±0.02)h,统计学分析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术式更能缩短手术时间。2、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改良组平均出血量为(0.76±0.01)h,常规组平均出血量为(0.97±0.03)h,统计学分析为p<0.05,改良组明显优于传统切开组,相比常规组出血量更少。3、在术后恢复淤青肿胀发生率方面,传统常规切开法手术组术后3个月时仍有9例肿胀未完全消退,21例基本恢复,肿胀发生率为30%;改良组仅1例稍有肿胀,其余29例恢复良好,肿胀发生率为3%,通过卡方检验对比两者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在术后瘢痕方面,在3个月时,传统常规组重度瘢痕有3例,中度瘢痕有21例,改良组重度瘢痕有0例,中度瘢痕有2例。通过卡方检验对比两者瘢痕率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6个月时,基本恢复后两者无多大差异。5、术后满意度评价方面:传统常规组存在1例双侧重睑线不一致,1例线条不流畅,2例切口上下“台阶感”较明显,1例线条变浅,满意率为83%;改良组1例重睑线变浅,1例眼尾处分叉不够流畅,满意率为93%,两组数据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两组术式在术后效果满意度方面有同样的效果。结论:采用小切口一针两段式埋线法重睑术在术中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恢复时间、术后瘢痕程度等方面都较传统切开法有明显优势,在术后双眼对称性、重睑线条流畅性、重睑线条变浅或消失、上睑凹槽程度、切口上下唇“台阶感”等术后满意度方面有同样的效果,故可作为求美者的一项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案。
孙文佳[10](2020)在《亚洲人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重睑成形术是目前全世界最为流行的整形美容手术之一,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传统的手术方法无法避免线条状的瘢痕产生,尤其是在闭眼时比较明显。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型、可以减少形成明显瘢痕的重睑成形术手术切口。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行重睑手术患者共300例,包括采用传统切口组(traditional external incision,TEI)180例和睑缘切口(palpebral margin incision,PMI)组120例,其中PMI组还包括5例患者行伴有上睑皮肤松弛的重睑成形术,13例患者伴有轻度至中度上睑下垂,行上睑下垂矫正联合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其余行单纯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所有患者术后皆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效果评价包括水肿、瘢痕评价、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四个方面,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总体上PMI组患者满意度为95.03±3.02,显着高于TEI组的89.18±4.04,且术后肿胀及瘢痕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组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瘢痕(5.5%)、水肿时间长(3%)和重睑线形态不满意(4%)。PMI组患者对瘢痕和水肿时间未表达不满(0%),另有6例(2%)患者出现其余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患者术后3月出现重睑线消失需再次手术;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缝合结节外露,术后2个月出现皮样囊肿;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单个缝合结节外露,拆除后达到满意效果。结论:睑缘切口入路重睑成形术是一项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适应症广、术后恢复时间短、水肿程度轻、瘢痕不明显、重睑线自然优美等优点,相较于传统切口重睑法的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二、模拟生理的重睑成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拟生理的重睑成形术(论文提纲范文)
(3)眶隔固定切开法重睑术和经典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病例资料 |
1.1 研究对象和入选标准 |
2 手术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术前设计 |
2.3 麻醉方法 |
2.4 手术操作 |
2.5 术后处理 |
2.6 评估指标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4)保留眼轮匝肌肌皮瓣重睑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重睑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生理性重睑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 统计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6)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睑板缝合法重睑术与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法重睑术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实验方法 |
(三)结果 |
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信息比较 |
2.两组研究对象手术前后提上睑肌肌力变化比较 |
3.两组研究对象术后眼睑肿胀评分比较 |
4.两组研究对象术后重睑宽度变化比较 |
5.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6.两组研究对象满意度比较 |
7.典型病例 |
(四)讨论 |
1.关于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睑板缝合 |
2.关于本研究相关分析 |
3.不足之处及展望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切开重睑术的研究进展 |
1.重睑形成机制 |
2.重睑相关基础测量 |
3.重睑成形术术式 |
4.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应用仿生技术减轻重睑成形术后瘢痕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4.1 术后早期并发症 |
1.4.2 术后瘢痕严重程度评价 |
1.4.3 求美者满意度评价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术后早期并发症 |
2.2 术后瘢痕严重程度对比 |
2.3 满意度调查结果 |
3 讨论 |
(8)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重睑形成的原理 |
1.1 上睑提肌腱膜学说 |
1.2 解剖多因素学说 |
2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
2.1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
2.2 间断微小切口法重睑成形术 |
2.3 切口位置特殊的2种重睑成形术 |
2.3.1 睑缘切口法重睑成形术 |
2.3.2 眉下切口法重睑成形术 |
3 总结与讨论 |
(9)小切口一针两段式埋线法重睑术在肿泡眼中的临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2 手术方式和方法 |
2.3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
2.4 术后护理 |
2.5 评价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术中出血时间 |
3.2 术中出血量 |
3.3 术后并发症 |
3.4 满意度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亚洲人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术前设计 |
1.3 手术方法 |
1.4 术后随访及效果评价 |
2 结果 |
2.1 水肿评估 |
2.2 瘢痕评估 |
2.3 术后并发症 |
2.4 患者满意度 |
2.5 特殊类型的睑缘切口重睑术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单睑的临床分类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四、模拟生理的重睑成形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上睑提肌腱膜重置的仿生重睑术[J]. 董雪,周显玉,沈一蕊,杨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12)
- [2]眼轮匝肌-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固定技术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J]. 陈刚,张天琦,陈晓东,杨方亮,黄金龙.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08)
- [3]眶隔固定切开法重睑术和经典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疗效比较[D]. 孙晨. 青岛大学, 2021(02)
- [4]保留眼轮匝肌肌皮瓣重睑术的临床疗效分析[D]. 朱吉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生理性重睑术的临床应用[J]. 董东亮,余苗,李能仙. 中国医疗美容, 2021(03)
- [6]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睑板缝合法重睑术与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法重睑术临床疗效分析[D]. 黄煜翔.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应用仿生技术减轻重睑成形术后瘢痕的对比研究[J]. 寇德强,刘娟,白新平,周明,杨名,王维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1(01)
- [8]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研究进展[J]. 宋英杰,刘立强.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0(05)
- [9]小切口一针两段式埋线法重睑术在肿泡眼中的临床运用[D]. 谭云. 南华大学, 2020(01)
- [10]亚洲人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 孙文佳. 浙江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