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酶制剂对生长鹅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荣升[1](2020)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2(SGLT1/2)抑制剂的药物筛选及其药效验证》文中研究说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1/2,SGLT-1/2)抑制剂,是一种非胰岛素依赖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目前国内外关于该双靶抑制剂药物的研发仅有一个药物获批上市,但SGLT-2单靶抑制剂降糖药物已完成多个临床注册研究,积累了大量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SGLT-2靶点的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Hb A1c,且低血糖风险低,还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同时还有相关研究表明,其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和终末期肾脏疾病风险。本课题主要以SGLT-1/2双靶抑制剂作为药物靶点,通过临床前体外、体内评价实验,筛选出对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药效的化合物,进而满足现阶段的临床需求。首先通过进行SGLT-1/2靶点相关的体外活性筛选实验,从25个全新化合物中筛选出了满足筛选标准的体外活性较好的候选化合物Compound 05。该化合物的SGLT-1靶点IC50值为53.7n M,SGLT-2靶点IC50值为1.4n M,与阳性对照药物相近。接着通过大鼠、小鼠、犬的药代动力学实验以及各种属肝微粒体试验,考察候选化合物Compound 05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Compound 05在动物体内吸收情况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在犬和人的肝微粒体体系中稳定性中等偏好,但在大鼠、小鼠、猴体外肝微粒体体系中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最后对候选化合物Compound 05进行一系列的体内药效学验证实验,进一步考察了候选化合物Compound 05的降糖活性。结果表明,对于正常动物,Compound 05具有很好的降低餐后血糖和促尿糖排泄作用,在小鼠中的起效剂量为3mg/kg。对于糖尿病模型动物,Compound 05单次和长期给药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具有明显的糖尿病治疗作用,剂量为2mg/kg时即呈现出显着的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作用。同等剂量下降糖效果与LX4211相近。综上所述,候选化合物Compound 05在临床前药效研究中表现出优秀的药效活性,有望发展成治疗2型糖尿病的SGLT1/2双靶新药。
安东[2](2019)在《发酵法生产的α-酮戊二酸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文中指出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AKG)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维持肠道屏障完整以及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与免疫能力等功能。通常关于AKG的研究添加的往往都是化学合成的高纯度AKG,价格昂贵,增高了生产成本。而生物发酵法生产出的AKG虽然纯度较低但是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低廉,更加贴近于生产实践。本实验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AKG制剂(AKG含量293 g/kg)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为其将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192只体重无显着差异的健康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0.2%AKG制剂添加组、0.4%AKG制剂添加组、0.8%AKG制剂添加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基础日粮参照NRC(1994)进行配制。试验期为42 d。结果显示:日粮添加AKG制剂显着提高了肉鸡1~21 d的平均日增重(P<0.05),日粮添加0.8%AKG制剂显着降低了 21~42 d和1~42 d的料重比(P<0.05),但对肉鸡屠宰性能没有显着影响。因此,日粮添加AKG制剂能够提高肉鸡体增重并降低料重比,改善生长性能。2.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消化和代谢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1。结果显示:日粮添加AKG制剂显着提高了 18~20 d肉鸡的粗蛋白、粗灰分、干物质、粗纤维的表观代谢率(P<0.05),日粮添加0.8%AKG制剂显着提高了 39~41 d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P<0.05),日粮添加0.4%AKG制剂显着提高粗灰分、干物质的表观代谢率(P<0.05)。日粮添加0.8%AKG制剂显着提高了 21 d肉鸡的空肠相对长度(P<0.05),日粮添加AKG制剂显着提高了 42 d肉鸡的肌胃、空肠、回肠的相对重量(P<0.05)。日粮添加0.8%AKG制剂显着提高了 42 d肉鸡胰腺的胰蛋白酶活性(P<0.05)。日粮添加0.8%AKG制剂显着提高了肉鸡血清中血糖的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 42 d肉鸡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因此,日粮添加AKG制剂能够提高肉鸡的表观代谢率和胰蛋白酶活性,促进器官发育并增强肉鸡的消化和代谢功能。3.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1。结果显示:日粮添加AKG制剂显着提高了 21 d肉鸡十二指肠、空肠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显着提高了 42 d肉鸡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日粮添加0.8%AKG制剂显着提高了肉鸡空肠黏膜GSH-Px的活性(P<0.05),日粮添加0.2%、0.8%AKG制剂显着降低了 21 d肉鸡空肠黏膜MDA的含量(P<0.05)。日粮添加AKG制剂显着降低了 21 d肉鸡血浆中DAO的含量(P<0.05),日粮添加0.4%、0.8%AKG制剂显着降低了 42 d肉鸡血浆中DAO的含量(P<0.05)。日粮添加0.8%AKG制剂显着提高了 42 d空肠黏膜sIgA的含量(P<0.05)。因此,日粮添加AKG制剂能够改善肉鸡小肠粘膜形态、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并增强肉鸡肠道的屏障功能。
冯江鑫[3](2019)在《菌酶协同发酵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文中认为生产中仔猪断奶后生长缓慢、腹泻率高等问题广泛存在,抗生素虽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存在污染环境和残留率高等问题。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具有提高仔猪养分消化率,均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潜在价值。因此,本试验通过一个体外发酵试验和两个动物试验研究菌酶协同发酵对饲粮品质的影响,以及发酵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改善效果,为仔猪健康养殖提供参考。试验一饲料发酵工艺参数的筛选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时间、料水比和酶制剂的使用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发酵饲料由36.01%膨化玉米、35.69%玉米、11.89%豆粕、11.89%膨化大豆、2.38%蔗糖和2.14%大豆油组成。饲料中复合菌接种量为3 m L/kg。复合酶制剂添加量设定为0%、0.2%,料水比设定为1:0.5、1:1和1:1.5,发酵时间设定为6 h、12 h、18 h和24 h。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可大幅提高饲料中乳酸和酸溶蛋白的含量,发酵饲料p H随加水量增加而降低,乳酸含量随加水量增加而升高。发酵时间延长显着提高饲料乳酸、酸溶蛋白含量和乳酸菌数量(P<0.05),显着降低饲料大肠杆菌数量和p H(P<0.05)。试验表明,菌酶协同发酵可提高饲料乳酸、酸溶蛋白水平和乳酸菌数量,降低饲料p H和大肠杆菌数量,从而改善饲料品质。综合各项指标,菌酶发酵的推荐工艺参数为:复合酶制剂0.2%,料水比1:0.5,发酵时间12 h。试验二饲粮发酵12 h和24 h对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96头42日龄(8.98±0.75 kg)“杜×长×大”杂交仔猪,按性别和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抗生素组(金霉素75 mg/kg)(AB)、12 h发酵组(12 h FER)和24 h发酵组(24 h FER),其他发酵条件同试验一。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12 h和24 h FER均显着提高了试验全期的ADG(P<0.05),24 h FER组ADG显着高于AB组(P<0.05),两发酵组(12 h和24 h发酵组)均显着降低F/G和腹泻率(P<0.05),且两发酵组与AB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2)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和24 h FER组DM、CP、EE、Ash、GE、TP的消化率均显着提高(P<0.05),且两发酵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与CON组相比,两发酵组和AB组血清IL-6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且三者间无显着差异。两发酵组血清MDA水平均显着低于CON组和AB组(P<0.05),且两发酵组间无显着差异;(4)与CON组相比,24 h FER组空肠蔗糖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5)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着降低(P<0.05),12 h FER组十二指肠V/C、空肠GC数量和回肠绒毛高度显着提高(P<0.05),24 h FER组十二指肠V/C和回肠绒毛高度显着提高(P<0.05);(6)与CON组和AB组相比,24 h FER组空肠CLDN-1、ZO-1,回肠OCLN、IGF-1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12 h FER组回肠OCLN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且与24 h FER组无显着差异(P>0.05);(7)与CON组和AB组相比,24 h FER组结肠s Ig A水平和TGF-β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8)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和24 h FER组结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显着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12 h和24 h FER组结肠食糜中大肠杆菌数量显着降低(P<0.05)。本试验表明,发酵饲粮可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高养分消化率,降低腹泻率,改善代谢状况,从而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发酵饲料效果相当于或优于金霉素,发酵12 h与24 h组效果基本相当。试验三饲粮发酵12 h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72头平均体重为7.21±0.32 kg的21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根据体重和性别一致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抗生素组(金霉素75 mg/kg)(AB)和发酵12 h组(12 h FER)。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12 h FER组1-42 d的ADG显着提高(P<0.05),F/G和腹泻率显着降低(P<0.05),且12 h FER组和AB组无显着差异(P>0.05);(2)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DM、CP、EE、Ash、GE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3)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血清MDA、UREA水平显着降低(P<0.05),ALB水平显着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12 h FER组血清TNF-α、IL-6、DAO水平显着降低(P<0.05);(4)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空肠蔗糖酶、淀粉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12 h FER组空肠食糜中乳酸水平显着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12 h FER和AB组均显着提高十二指肠V/C和空肠绒毛高度、V/C(P<0.05),且二者无显着差异;12 h FER组空肠和回肠GC数量均显着高于CON组和AB组(P<0.05);(6)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空肠CLDN-1、ZO-2、回肠ZO-2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提高(P<0.05);(7)与CON组和AB组相比,12 h FER组空肠s Ig A水平显着提高(P<0.05),同时显着上调IL-10、TGF-β基因表达,12 h FER组和AB组回肠IL-1β基因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8)与CON组相比,12 h FER组结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显着提高,大肠杆菌数量显着减少(P<0.05)。本试验进一步证明,12 h发酵饲粮可显着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健康,提高养分消化率,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其效果优于金霉素。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菌与复合酶协同发酵可改善饲粮品质,其效果与料水比和发酵时间有关。在料水比1:0.5条件下发酵12 h的饲粮可显着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提高生产性能,其效果优于添加75 mg/kg金霉素。
贾红梅,由大鹏,杨晓虹,王丽凤[4](2012)在《酶制剂对肉仔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鸡25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6只鸡。分别饲喂正对照组(试验1组)基础日粮;负对照组(试验2组)基础日粮(降低代谢能0.21MJ/kg);负对照组日粮+200 g/T酶制剂(试验3组)、负对照组日粮+400 g/T复合酶制剂(试验4组)。试验结果如下:肉鸡日粮中添加NSP酶制剂对肉仔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影响,可提高28日龄、45日龄肉仔鸡血清葡萄糖的含量(P<0.05),NSP酶制剂对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NSP酶制剂可降低28日龄、45日龄肉仔鸡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NSP酶制剂对血清尿酸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NSP酶制剂对血清钙、磷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NSP酶制剂可提高28日龄、45日龄肉仔鸡血清T3的含量(P<0.05)。NSP酶制剂对28日龄血清肉仔鸡T4水平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NSP酶制剂可提高45日龄肉仔鸡血清T4水平(P<0.05)。NSP酶制剂对28日龄血清肉仔鸡GH水平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NSP酶制剂可提高45日龄肉仔鸡血清GH水平(P<0.05)。
林谦[5](2012)在《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协同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为探讨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及相关机理,本研究进行了2个试验。在确定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血液生理生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后,进一步研究益生菌与酶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小肠绒毛形态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内在联系,并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进行比较,从多层次多角度阐明益生菌与酶制剂及其协同效应的相关作用机理。试验一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为研究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黄羽肉鸡675羽,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27羽,处理I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II、III、IV、V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g/t益生菌制剂、150g/t复合酶制剂、25g/t益生菌制剂+150g/t复合酶制剂、300g/t抗敌素。结果表明,日粮中组合添加益生菌与酶制剂获得了最高的全期平均日增重,且与空白I组及抗生素V组相比分别提高了4.22%(P<0.05)和2.12%(P>0.05),各处理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益生菌与酶制剂协同使用有提高全期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的趋势;真代谢能以组合添加IV组最高,且与空白I组及抗生素V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29%(P<0.01)和6.89%(P<0.05),各处理蛋白质、干物质利用率无显着差异(P>0.05),粗纤维利用率酶制剂III组极显着高于I、II、V组(P<0.01),显着高于组合添加IV组(P<0.05);组合添加IV组的多项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出有优于其他各组的趋势。综合说明益生菌与酶制剂联用在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方面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试验二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研宄益生菌与酶制剂协同效应的相关作用机理及比较其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作用的差异,本研究以试验一为基础,于54日龄时从试验一I、II、III、IV、V每处理随机选取10只接近该处理平均体重的肉鸡(每重复2羽),进行屠宰实验,测定屠宰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显示,益生菌与酶制剂联用IV组获得了最佳的屠宰率,分别比空白I组和抗生素V组提高0.75%(P>0.05)和0.79%(P>0.05),IV组的全净膛率较I组提高5.80%(P<0.01),且与抗生素V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处理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及腹脂率差异均不显着(P>0.05);抗生素、益生菌与酶制剂及两者组合使用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形态结构的发育;各处理胸腺、脾脏、法氏囊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合添加Ⅳ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最高,球蛋白也处于较高水平,且白球比适宜,血清FT3浓度空白Ⅰ组及益生菌Ⅱ组显着高于抗生素Ⅴ组(P<0.05),血清FT4浓度则反之,抗生素Ⅴ组显着高于空白Ⅰ组和益生菌Ⅱ组(P<0.05),组合添加Ⅳ组血清FT3、FT4浓度适中,FT3/FT4值Ⅰ、Ⅱ两组一致且明显高于组合添加Ⅳ组(P<0.05)和抗生素Ⅴ组(P<0.01)。总体而言各添加剂处理组对黄羽肉鸡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但益生菌与酶制剂协同使用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温超[6](2009)在《复合酶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内源消化酶及养分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复合酶为研究对象,以产蛋后期蛋鸡为试验动物,研究复合酶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血清指标、养分消化率、内源消化酶活性和胰腺消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外源性酶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蛋鸡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由4个试验组成:试验一,选用1800只49周龄伊莎褐蛋鸡,随机分为10组,每组6个重复,其中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9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E1-E9,研究其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对酶制剂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3、E5、E6组产蛋率略有降低而其他复合酶组产蛋率均有所提高;各复合酶组蛋重和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除E3、E5、E6组外各复合酶组料蛋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E1、E7、E8组分别下降了1.4%、3.3%、1.9%(P>0.05);另外,这三组软破蛋率分别下降了14.6%、13.5%、2.2%(P>0.05),死淘率分别下降了50%、50%、66.7%(P>0.05)。E5、E9组第4周蛋形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E8、E3组第11周蛋形指数分别极显着(P<0.01)和显着(P<0.05)低于对照组;各复合酶组蛋壳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变化;E4、E7、E8组第17周蛋黄颜色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E6组第11周蛋壳厚度显着低于对照组,E3组第17周蛋壳厚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E1、E9组第4周哈夫单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E4、E6组第7周哈夫单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第9周时,E7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血钙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E8、E9组白蛋白含量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E1组球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E1、E9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E7、E8组尿素含量显着减少(P<0.05);第17周时,各复合酶组血清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变化(P>0.05)。从蛋鸡生产性能来看,E1、E7、E8组效果好于其他复合酶组。试验二,选用720只58周龄伊莎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其中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E1、E7、E8,用以验证酶制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E1组产蛋率比对照组略高而蛋重略有下降,E7、E8组产蛋率比对照组略低而蛋重略有增加,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各组采食量、料蛋比、软破蛋率均无显着差异。El、E7、E8组蛋壳厚度有所降低但蛋壳强度均有所提高,哈夫单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E1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着提高,但复合酶组其他血清指标无显着变化。试验三,选用36只58周龄伊莎褐蛋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E1的试验日粮,研究复合酶对产蛋后期蛋鸡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粗蛋白、粗脂肪和Ca的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他养分的消化率以及AME也略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但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U/g食糜鲜重)有显着提高的趋势(P=0.087);试验组空肠总蛋白酶活性(U/g食糜干物质)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总蛋白酶活性也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着;试验组胰腺消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有所降低,而空肠黏膜麦芽糖酶、蔗糖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试验四,研究饲料中添加E1对产蛋后期蛋鸡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同试验三。结果表明:试验组淀粉酶、胰蛋白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
刘长忠,张毅,王自良,崔建勋,谢晓琳[7](2009)在《NSP酶制剂对雏鹅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影响》文中指出选择150只1日龄雏鹅进行28 d的饲养试验,研究了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和0.4%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NSP酶制剂)后,NSP酶制剂对雏鹅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制剂对GLU(葡萄糖)浓度分别提高了19.47%和13.15%(P<0.05),TP(总蛋白)浓度分别提高了18.74%和22.52%(P<0.05),GPT(谷丙转氨酶)浓度分别提高了28.84%和32.91%(P<0.05);对UA(尿酸)、TC(总胆固醇)和TG(甘油三酯)浓度无显着影响(P>0.05)。0.2%与0.4%的NSP酶制剂对INS(胰岛素)的提高幅度分别为20.55%与22.83%(P<0.05),对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7.60%与16.00%(P<0.05),对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提高幅度分别为21.16%和18.30%(P<0.05),而对TSH(促甲状腺素)、GH(生长激素)、T4(甲状腺素)和GLu(胰高血糖素)均无显着的影响(P>0.05)。
刘长忠,谢德华,贺永惠,张海棠,王自良,王艳荣,何云,何瑞国[8](2008)在《高纤维基础日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生长鹅生产性能及内分泌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选择300只29日龄生长鹅进行28 d的饲养试验,研究了在高纤维基础日粮(粗纤维11.02%)中分别添加0.2%和0.4%的非淀粉多糖(NSP)酶制剂对生长鹅生产性能及内分泌的影响。对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制剂对平均日增重提高幅度分别为14.82%与19.69%(P<0.05),对饲料转化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3.27%与19.93%(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对内分泌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制剂显着提高了血糖、总蛋白、T3和IGF-Ⅰ(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高血糖素、胰岛素、TSH、GH、T4均无显着影响(P>0.05)。
范成莉[9](2008)在《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轴激素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以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腺垂体细胞和肝脏细胞体外培养试验,从胃泌素(GAS)基因表达、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基因表达、GH脉冲分泌模式、IGF-I血清水平及其它与生长相关的激素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内源消化酶活性、大肠微生物区系等方面揭示在大麦型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轴激素的影响并阐明其机理,旨在为p-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Genebank登录的猪GAS、GH、IGF-I和内标β-act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胃窦组织、腺垂体组织和肝脏组织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和PCR反应,克隆得到了相应的GAS、GH、IGF-I和内标β-actin的基因片段。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得到的GAS、GH、IGF-I及内标β-actin基因序列与Genebank登录的相应基因片段(登录号分别为NM001004036、M22761、M31175和U07786)同源性分别为100%、99.60%、100%和10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PCR反应中适宜的退火温度、Mg2+浓度和循环数,构建了适合相应基因序列的优化半定量RT-PCR法,以用于研究p-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胃窦GAS、腺垂体GH和肝脏IGF-I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S、GH、IGF-I和β-actin退火温度分别为62℃、62℃、61℃和60℃时,Mg2+浓度皆为1.5 mmol/L、循环数皆为29时条件最优。选择3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公母各半,平均体重为13.10±1.38 kg,28日龄断奶),按科学饲养试验要求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含和含有1.5 g/kg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的大麦型饲粮(大麦含量为65%),其中葡聚糖酶的活性为10000U/g,木聚糖酶活性为80000U/g,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饲养期间,试验猪自由采食、饮水。饲养试验结束后,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个重复中各随机选取试验猪2头(公母各半),共12头,饲喂相应饲料,1h后,分别耳静脉采血,试验于10:00至13:00,每隔20 min采样一次,并分别制备血清,以研究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仔猪GH脉冲分泌的影响。按常规方法进行屠宰,并采集血清样品、肝脏、垂体、胃窦和胰腺样品、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样品进行相关指标分析。同时,通过体外原代培养猪腺垂体细胞和肝脏细胞,检测GAS对GH和IGF-I分泌的影响。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1.5 g/kg)使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提高了13.99%(P<0.05),料重比降低了6.32%(P<0.05),日采食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并使腹泻频率降低了41.80%(P<0.05);2.血清生化指标及与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表明:复合酶的添加使得断奶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血清尿素氮含量分别降低了26.46%(P<0.05)和21.27%(P<0.01),使血清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2.97%(P<0.01)和8.22%(P<0.05),但对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还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胰岛素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3.42%(P<0.05)和32.07%(P<0.05),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3.胃窦GAS mRNA丰度和血清GAS水平分析表明:添加复合酶显着上调了断奶仔猪胃窦GAS的mRNA丰度和血清GA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64.04%(P<0.01)和48.41%(P<0.01)。4.GH脉冲分泌、血清IGF-I水平及垂体GH和肝脏IGF-I mRNA丰度分析显示: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1.5g/kg)的添加,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GH分泌的基础水平、总体水平和峰强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7.27%(P<0.05)、34.62%(P<0.05)和34.69%(P<0.05),但对分泌频率和峰持续时间未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复合酶的添加还明显上调了腺垂体GH和肝脏IGF-I的基因表达及血清IGF-I水平,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90%(P<0.05).33.43%(P<0.01)和43.91%(P<0.01)。5.体外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0-10mol/L、10-8 mol/L和10-6 mol/L的五肽胃泌素(pGAS,GAS的体外合成类似物)培养12 h、24 h、36 h和48 h后,显着促进了体外原代培养的猪腺垂体细胞(P<0.05)和肝脏的细胞增殖(P<0.05),同时促进了腺垂体细胞分泌GH(P<0.05)、肝脏细胞合成IGF-I(P<0.05),并提高了pGAS作用24 h后两种细胞在S期细胞的数量(P<0.05)和分裂指数(P<0.05),其中腺垂体细胞增殖率和GH的分泌量、肝脏细胞增殖率和IGF-I的合成量相关性显着(P<0.05)。6.内源消化酶活性和消化器官形态分析表明: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胰腺消化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提高的趋势,但无显着性影响(P>0.05),使空肠粘膜麦芽糖酶、蔗糖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3.33%(P<0.05)、145.35%(P<0.05)和94.74%(P<0.05),回肠粘膜麦芽糖酶、蔗糖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49.50%(P<0.05).136.00%(P<0.05)和93.33%(P<0.05),并明显改善了肝脏、胰腺、胃窦幽门腺和小肠粘膜绒毛的形态结构,使小肠绒毛高度增加且排列整齐,绒毛高度显着增加(P<0.01),隐窝深度降低(P<0.05)。7.盲肠内容物菌群、细菌酶活性以及总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分析显示:添加复合酶可显着提高盲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P<0.05)和双歧杆菌(P<0.05)数量,降低沙门氏菌(P<0.05)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同时使细菌酶β-葡萄糖苷酸酶的活性降低了23.38%(P<0.05),p-半乳糖苷酶活性提高了19.31%(P<0.05),乳酸、丁酸和总SCFA的浓度分别提高了7.49%(P<0.05)、27.72%(P<0.05)和15.15%(P<0.05),并降低了盲肠内容物的pH值(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p-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能显着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添加复合酶可上调胃窦胃泌素基因表达,显着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改善了幽门腺和肠粘膜绒毛形态结构,并可显着提高二糖酶活性;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在饲料中的添加可上调腺垂体GH基因表达,明显提高GH脉冲分泌;与此同时,还可上调肝脏IGF-I基因表达,显着提高血清IGF-I水平;猪原代细胞培养表明:胃泌素能上调腺垂体细胞的增殖,显着提高GH的分泌量:还可上调肝脏细胞的增殖,显着增加IGF-I的合成量;添加复合酶可使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其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显着增加,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明显降低,显着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频率。
刘长忠,谢德华,何云,何瑞国,毛宗林,张毅[10](2008)在《高纤维基础日粮添加NSP酶对生长鹅生产性能及内分泌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选择300只29日龄生长鹅进行28天的饲养试验,研究了在高纤维基础日粮(粗纤维11.02%)中分别添加0.2%和0.4%的NSP酶对生长鹅生产性能及内分泌的影响。对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对平均日增重提高幅度分别为14.82%与19.69%(P<0.05),对饲料转化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3.27%与19.93%(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对内分泌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显着提高了血糖、总蛋白、T3和IGF-I(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高血糖素、胰岛素、TSH、GH、和T4均无显着影响(P>0.05)。
二、酶制剂对生长鹅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酶制剂对生长鹅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2(SGLT1/2)抑制剂的药物筛选及其药效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糖尿病流行病学分析 |
1.2.1 糖尿病流行病学概述 |
1.2.2 糖尿病领域医疗花销 |
1.3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1.3.1 糖尿病的诊断 |
1.3.2 糖尿病的分型 |
1.4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
1.4.1 一级预防策略 |
1.4.2 二级预防策略 |
1.4.3 三级预防策略 |
1.5 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
1.6 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 |
1.6.1 SGLT-2抑制剂药物研发进展 |
1.7 SGLT-1/2靶点介绍 |
1.7.1 SGLT蛋白的研发进展 |
1.7.2 SGLT-2靶点介绍 |
1.7.3 SGLT-1靶点介绍 |
1.8 论文研究目的及思路 |
第二章 体外活性筛选研究 |
2.1 引言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1 实验仪器 |
2.2.2 试剂耗材 |
2.2.3 实验细胞株 |
2.2.4 化合物信息 |
2.3 实验方法 |
2.3.1 实验试剂、溶液配制 |
2.3.2 化合物配制 |
2.3.3 实验步骤 |
2.4 实验结果 |
2.4.1 SGLT-2体外抑制活性实验 |
2.4.2 SGLT-1体外抑制活性实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药代动力学研究 |
3.1 引言 |
3.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3.2.1 实验仪器 |
3.2.2 试剂耗材 |
3.3 实验方法 |
3.3.1 SD大鼠、C57BL/6小鼠、比格犬药代动力学试验 |
3.3.2 肝微粒体稳定性试验 |
3.4 实验结果 |
3.4.1 SD大鼠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 |
3.4.2 C57BL/6小鼠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 |
3.4.3 比格犬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 |
3.4.4 肝微粒体稳定性试验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体内药效学研究 |
4.1 引言 |
4.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2.1 实验仪器 |
4.2.2 试剂耗材 |
4.3 实验方法 |
4.3.1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饲养 |
4.3.2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
4.3.3 药物配置 |
4.3.4 检测指标 |
4.3.5 数据统计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4.1 正常C57BL/6 小鼠OGTT实验 |
4.4.2 促进糖负荷正常小鼠GLP-1分泌实验 |
4.4.3 SD大鼠OGTT及尿糖实验 |
4.4.4 糖尿病模型小鼠长期药效验证实验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发酵法生产的α-酮戊二酸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α-酮戊二酸的理化特性和体内代谢途径 |
1.1 α-酮戊二酸的理化特性 |
1.2 α-酮戊二酸在体内的的代谢途径 |
2 α-酮戊二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2.1 α-酮戊二酸可以调节机体氮代谢,促进动物生长 |
2.2 α-酮戊二酸可以促进肠道发育 |
2.3 α-酮戊二酸可以增强机体抗氧化性能 |
2.4 α-酮戊二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3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α-酮戊二酸研究进展 |
3.1 α-酮戊二酸的发酵生产过程 |
3.2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α-酮戊二酸的研究进展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样品采集 |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消化和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样品采集 |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2.2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器官发育的影响 |
2.3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4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3.2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器官发育的影响 |
3.3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样品采集 |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
2.2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空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3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血浆DAO含量的影响 |
2.4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空肠黏膜sIgA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小肠粘膜形态的影响 |
3.2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空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血浆DAO含量的影响 |
3.4 日粮添加AKG制剂对肉鸡空肠sIgA含量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3)菌酶协同发酵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符号表(Abbreviations)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仔猪断奶应激与腹泻 |
2.仔猪断奶与肠道健康 |
3.发酵饲料 |
3.1 .发酵的定义 |
3.2 .发酵菌种 |
3.3 .发酵条件 |
3.4 .发酵的作用 |
3.4.1 .提高饲料品质 |
3.4.2 .提高动物生长性能 |
3.4.3 .增强免疫功能 |
3.4.4 .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 |
3.5 .发酵饲料在猪上的应用情况 |
第二章 存在的问题、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1.存在的问题 |
2.研究目的及意义 |
3.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饲料发酵工艺参数的筛选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3.1 .乳酸和pH |
2.3.2 .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 |
2.3.3 .酸溶蛋白含量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结果 |
3.1 .料水比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
3.2 .发酵时间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
3.3 .酶制剂的添加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
4.讨论 |
5.小结 |
试验二 饲粮发酵12和24 h对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饲粮 |
2.3.1 .基础饲粮 |
2.3.2 .发酵饲粮 |
2.4 .饲养管理 |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5.1 .生长性能 |
2.5.2 .养分表观消化率 |
2.5.3 .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指标 |
2.5.4 .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指标 |
2.5.5 .小肠形态和杯状细胞 |
2.5.6 .结肠食糜中的微生物 |
2.5.7 .结肠食糜中的挥发性脂肪 |
2.5.8 .肠道屏障和发育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结果 |
3.1 .生长性能 |
3.2 .养分表观消化率 |
3.3 .血清生化指标 |
3.4 .血清抗氧化能力 |
3.5 .血清免疫指标 |
3.6 .消化酶活性和乳酸水平 |
3.7 .小肠形态和杯状细胞数量 |
3.8 .空、回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及血清DAO水平 |
3.9 .回肠和结肠免疫因子 |
3.10 .空、回、结肠免疫因子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 |
3.11 .结肠食糜中的微生物 |
3.12 .结肠食糜中的挥发性脂肪酸 |
3.13 .回、结肠生长发育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 |
4.讨论 |
5.小结 |
试验三 饲粮发酵12h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饲粮 |
2.4 .饲养管理 |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5.1 .生长性能 |
2.5.2 .养分表观消化率 |
2.5.3 .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指标 |
2.5.4 .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指标 |
2.5.5 .小肠形态和杯状细胞数量 |
2.5.6 .结肠食糜中的微生物 |
2.5.7 .结肠食糜中的挥发性脂肪酸 |
2.5.8 .肠道屏障和发育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结果 |
3.1 .生长性能 |
3.2 .养分消化率 |
3.3 .血清生化指标 |
3.4 .血清抗氧化能力 |
3.5 .血清免疫指标 |
3.6 .消化酶活性和乳酸水平 |
3.7 .小肠形态和杯状细胞数量 |
3.8 .空、回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与血清DAO水平 |
3.9 .肠道免疫指标 |
3.10 .空、回、结肠中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 |
3.11 .结肠食糜中菌群数量 |
3.12 .结肠食糜中挥发性脂肪酸水平 |
3.13 .回、结肠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 |
4.讨论 |
5.小结 |
第四章 总体讨论、结论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1.总体讨论 |
2.全文结论 |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协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立论依据和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益生菌制剂 |
2.1.1 益生菌制剂种类 |
2.1.2 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应具备特性 |
2.1.3 益生菌饲料添加剂作用机理 |
2.1.4 影响益生菌制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
2.1.5 益生菌制剂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 |
2.1.6 芽孢杆菌制剂概述 |
2.2 酶制剂 |
2.2.1 酶制剂种类 |
2.2.2 酶制剂作用机理 |
2.2.3 影响酶制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
2.2.4 酶制剂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 |
2.3 益生菌与酶制剂联用研究进展 |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3 试验饲粮与营养水平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5.1 生长性能 |
1.5.2 养分利用率 |
1.5.3 血液相关激素及生理生化指标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3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3.3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3 试验饲粮与营养水平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1 屠宰性能 |
1.4.2 肠道形态结构 |
1.4.3 免疫功能 |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2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2.3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3.3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总体讨论 |
前言 |
1 对黄羽肉鸡养分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
2 对黄羽肉鸡脂类代谢的影响 |
3 对黄羽肉鸡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4 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5 对黄羽肉鸡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
第四章 全文主要结论、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 主要结论 |
2 论文创新点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表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复合酶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内源消化酶及养分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酶制剂的种类及作用 |
2 影响酶制剂效果的因素 |
3 蛋鸡的产蛋规律及生理特点 |
4 酶制剂在蛋鸡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
5 外源酶对内源酶的影响及机制 |
6 酶制剂应用效果的评定 |
7 酶制剂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蛋鸡产蛋后期专用酶制剂配方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蛋鸡产蛋后期专用酶制剂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试验三 复合酶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试验四 复合酶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胰腺消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NSP酶制剂对雏鹅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1.1.2 NSP酶制剂 |
1.1.3 试剂与仪器 |
1.2 试验设计 |
1.3 血清的测定 |
1.3.1 血清的制备 |
1.3.2 血清生化指标 |
1.3.3 血清激素指标 |
1.3.4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NSP酶制剂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 NSP酶制剂对血清激素的影响 |
3 讨论 |
3.1 NSP酶制剂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 NSP酶制剂对血清激素的影响 |
(8)高纤维基础日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生长鹅生产性能及内分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NSP酶制剂 |
1.2 基础日粮配方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 |
1.5 血清的制备 |
1.6 测定指标 |
1.6.1 生产性能指标 |
1.6.2 血清生化指标 |
1.6.3 激素指标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生产性能 |
2.2 血清生化指标 |
2.3 代谢激素指标 |
3 讨论 |
3.1 NSP酶制剂对生长鹅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NSP酶制剂对生长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NSP酶制剂对生长鹅代谢激素指标的影响 |
(9)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轴激素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篇 文章综述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NSP和NSP酶制剂类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
1 大麦在中国的种植分布 |
2 大麦中的抗营养因子NSP |
3 NSP的物理特性 |
4 NSP在猪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
4.1 NSP在猪体内的消化、吸收 |
4.2 NSP在猪体内的代谢 |
5 NSP对猪的营养特性 |
5.1 NSP对猪的正面营养作用 |
5.2 NSP对猪的负面营养作用 |
6 日粮中NSP抗营养机理 |
7 克服NSP抗营养作用的措施 |
8 NSP酶制剂的安全性 |
9 NSP酶制剂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
10 NSP酶制剂的作用机理 |
11 结语 |
第二章 GH-IGF-I轴和胃肠激素胃泌素的研究概述 |
1 GH-IGF-I轴 |
1.1 GH-IGF-I轴的组成 |
1.2 GH |
1.3 IGF-I |
2 GAS |
2.1 GAS的分类 |
2.2 GAS的生理功能 |
2.3 GAS合成和分泌的调节 |
3 结语 |
第三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篇 研究工作报告 |
第四章 基因克隆及半定量RT-PCR法测定基因mRNA丰度条件的优化 |
第一节 GAS、GH、IGF-I和β-actin基因片段的克隆 |
1 基因克隆策略 |
2 试验材料 |
2.1 动物材料 |
2.2 菌种及载体 |
2.3 仪器设备和试剂 |
2.4 引物 |
2.5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的配制 |
3 试验方法 |
3.1 总RNA的提取 |
3.2 RNA含量的测定 |
3.3 反转录 |
3.4 PCR反应 |
3.5 PCR产物电泳,检测目的条带是否与设计大小相等 |
3.6 PCR产物的割胶回收 |
3.7 割胶回收的PCR产物与pGEM-T easy Vector连接 |
3.8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目的DNA的热激转化 |
3.9 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3.10 重组DNA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 |
4 试验结果 |
4.1 GAS、GH、IGF-I和β-actin基因RT-PCR产物电泳结果 |
4.2 PCR产物克隆及重组质粒鉴定 |
4.3 重组克隆中插入片段的序列分析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二节 半定量RT-PCR法测定GAS、IGF-I和GH mRNA丰度的条件优化 |
1 试验材料 |
1.1 动物材料 |
1.2 仪器设备和试剂 |
2 试验方法 |
2.1 总RNA的提取 |
2.2 RNA含量的测定 |
2.3 反转录 |
2.4 PCR反应 |
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3 试验结果 |
3.1 Mg~(2+)浓度对GAS、IGF-I、GH及内标β-actin基因扩增效率的影响 |
3.2 循环数对GAS、GH、IGF-I及内标β-actin基因扩增效率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大麦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胃窦GAS mRNA丰度、血清GAS水平及其它与生长有关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日粮 |
1.4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2 试验方法 |
2.1 样品采集 |
2.2 样品测定 |
2.3 数据分析及统计 |
3 结果 |
3.1 生长性能 |
3.2 血清生化指标 |
3.3 血清激素水平 |
3.4 胃窦GAS mRNA丰度 |
4 讨论 |
4.1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血清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
4.4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胃窦GAS mRNA丰度的影响 |
5 小结 |
第六章 大麦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GH-IGF-I轴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
第一节 大麦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GH-IGF-I生长轴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日粮 |
1.4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2 试验方法 |
2.1 样品采集 |
2.2 样品测定 |
2.3 数据分析及统计 |
3 结果 |
3.1 生长激素脉冲分泌模式及其特征 |
3.2 屠宰血清IGF-I水平 |
3.3 垂体GH丰度 |
3.4 肝脏IGF-I丰度 |
4 讨论 |
4.1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血清GH动态分泌及腺垂体GHmRNA丰度的影响 |
4.2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血清IGF-I水平及肝脏IGF-ImRNA丰度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二节 大麦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GH-IGF-I生长轴影响的机理探讨 |
1 试验材料 |
1.1 动物组织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试剂 |
1.4 试剂的配制 |
2 试验方法 |
2.1 猪腺垂体细胞和肝脏细胞的原代培养 |
2.2 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形态观察 |
2.3 细胞增殖试验 |
2.4 细胞周期分析 |
2.5 细胞培养液中激素浓度测定 |
2.6 数据分析及统计 |
3 结果 |
3.1 细胞形态 |
3.2 细胞增殖率 |
3.3 细胞周期 |
3.4 激素浓度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七章 大麦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内源消化酶活性和消化器官形态结构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日粮 |
1.4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2 试验方法 |
2.1 样品采集 |
2.2 样品测定 |
2.3 数据分析及统计 |
3 结果 |
3.1 内脏器官相对重率 |
3.2 胰脏消化酶活性 |
3.3 胃粘膜和胃内容物消化酶活性 |
3.4 空肠、回肠粘膜消化酶活性 |
3.5 消化器官形态 |
4 讨论 |
4.1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内脏器官相对重率的影响 |
4.2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4.4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消化器官形态结构的影响 |
5 小结 |
第八章 大麦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细菌酶活性和总SCFA浓度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日粮 |
1.4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2 试验方法 |
2.1 样品采集 |
2.2 样品测定 |
2.3 数据分析及统计 |
3 结果 |
3.1 腹泻频率 |
3.2 细菌数量 |
3.3 细菌酶活性 |
3.4 盲肠内容物pH、乳酸和总SCFA浓度 |
4 讨论 |
4.1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腹泻频率的影响 |
4.2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盲肠菌群的影响 |
4.3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细菌酶活性的影响 |
4.4 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盲肠内容物pH和总SCFA含量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三篇 提示、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展望 |
提示 |
创新点 |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pGEM-T easy vector图谱 |
作者简历 |
四、酶制剂对生长鹅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2(SGLT1/2)抑制剂的药物筛选及其药效验证[D]. 陈荣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发酵法生产的α-酮戊二酸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D]. 安东.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菌酶协同发酵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与肠道健康的影响[D]. 冯江鑫.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 [4]酶制剂对肉仔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J]. 贾红梅,由大鹏,杨晓虹,王丽凤.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5]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协同机理研究[D]. 林谦. 广西师范大学, 2012(10)
- [6]复合酶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内源消化酶及养分代谢的影响[D]. 温超.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7]NSP酶制剂对雏鹅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影响[J]. 刘长忠,张毅,王自良,崔建勋,谢晓琳. 湖北农业科学, 2009(06)
- [8]高纤维基础日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生长鹅生产性能及内分泌的影响[J]. 刘长忠,谢德华,贺永惠,张海棠,王自良,王艳荣,何云,何瑞国. 中国兽医学报, 2008(09)
- [9]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轴激素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范成莉. 浙江大学, 2008(04)
- [10]高纤维基础日粮添加NSP酶对生长鹅生产性能及内分泌的影响[A]. 刘长忠,谢德华,何云,何瑞国,毛宗林,张毅. 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