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作用的初步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尚丹丹[1](2020)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专科胜任力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初步探讨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我国社区护理的专科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回顾法:本研究对国内外数据库、护理院校及相关组织机构的网站进行检索,获取并筛选社区高级实践护士岗位胜任力、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相关的文献及网站资料,以文献检索结果为基础,初步拟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相关条目。2.半结构式访谈法:以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为工具,对研究领域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以及全科医学的6名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取与社区高级护理实践需求现状、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及岗位胜任力情况等主题相关的信息,根据半结构访谈的结果对临床实践模式的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专家纳入标准,初步选取35名专家参与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纳排标准以及专家和课题组的参考意见,最终确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指标体系。4.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 2016及SPSS 22.0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采用均数、标准差及构成比对专家一般资料进行描述;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对专家的积极性进行描述;采用专家权威系数(由专家学术水平、对研究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决定)对专家权威性进行描述;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对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描述;采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以及权重值对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描述。本次研究中指标的权重通过比例分配法进行计算。结果1.文献回顾法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网站信息,最终确定将社区护理高级实践护士的专科胜任力作为本研究中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初步确定了实践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以及培养环节质量控制。2.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确定了3个主题(MNS专科化培养的认可度、社区护理MNS专科化培养的理论要点、社区护理MNS临床培养质量控制)以及6个亚主题(角色定位、实践培养目标、社区专科特色实践安排、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基地与带教师资质量、院校与实践基地间的交流)。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27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90.00%。本研究中的函询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17个省市,其研究方向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全科医学。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0.05)。第一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87(P<0.05),第二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95(P<0.05)。4.指标修改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共删除指标13项,增加指标19项,修改指标36项。最终形成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培养环节质量控制),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171项。在一级指标中,培养目标所占权重最高。在培养目标中,权重排名为前三位的指标分别为“社区全科护理实践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及“教育指导能力”。结论本次函询的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较高,地域代表性较好,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体现社区高级护理实践的特点,可以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思路,对提高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随着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完善及社区高级护理实践人才角色范畴的改变,该临床实践体系的内容仍需不断调整与更新。
曹兆群[2](2017)在《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接种门诊行预防接种的儿童24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儿童120例,观察组给予儿童及家长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教育,对两组预防接种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免疫接种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观察组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率达96.7%,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免疫接种服务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帮助,能够显着提升免疫接种率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高丽茹[3](2015)在《福利治理视角下城市困境儿童的福利提供 ——基于南京市FH街道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体制变迁、儿童福利制度从补缺型向制度型转变,困境儿童数量激增至数百万,困境儿童福利问题日益凸显,在新的社会治理背景下对困境儿童的福利提供和需要满足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城市困境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福利治理的分析视角,力图通过对困境儿童的需要、困境儿童的多元福利提供及二者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探讨多元福利提供不能满足困境儿童福利需要的产生原因。本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从理论层面来看,不仅从福利治理的视角探寻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制度困境的产生原因,丰富了福利治理理论的应用,而且对城市困境儿童实际福利需要的分析和对不同福利提供主体之间责任关系的探讨,有利于丰富、深化需要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另一方面,从政策和实务的层面来看,对城市困境儿童福利提供与需要满足状况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建设。本研究采用福利治理的分析视角,首先以困境儿童福利需要的分析为起点,然后对家庭、社区、社会组织、政府四大福利提供主体的的福利提供状况进行论述,将二者进行对照,揭示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和需要满足之间的差距,即困境儿童福利提供的困境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依据福利治理关注的议题,围绕困境儿童福利政策与福利项目的制定、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制度、困境儿童福利的核心形式与内容,探讨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困境形成的原因。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方法,在南京市FH街道所辖的三个中低收入社区展开实证调研,运用观察法、深度访谈法、文献档案法收集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主要发现:首先,城市困境儿童的福利需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基本生活照顾需要主要包括恰当的饮食照顾、基本生活常识的传授、相对稳定的庇护之所等;健康需要主要包括疾病的预防、疾病的治疗、专业的康复服务等;教育需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安全需要则指在家庭和学校中免受来自父母等家庭成员、同学和老师的忽视、歧视、虐待和暴力等的伤害。其次,对比分析困境儿童的福利需要和现行福利提供状况,发现家庭、社区、社会组织、政府为困境儿童提供的基本生活照顾、健康、教育和安全的福利提供与困境儿童需要满足之间存在差距,即困境儿童福利提供面临“供需失衡”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一是福利覆盖对象有限,导致大量困境儿童的基本福利需要尚未得到保障;二是已有福利提供项目不均衡,如重资金福利、轻福利服务,导致部分困境儿童所接受的福利项目和服务与其福利需要不相匹配;三是已有福利提供水平有限,较低水平的福利提供不能满足困境儿童的需要。再次,关于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困境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困境儿童福利政策、福利项目的制定来看,目前我国困境儿童福利的性质仍更多地带有慈善的人道主义关怀色彩,而不是作为公民社会权利的福利权,导致现行困境儿童福利制度的目标定位是以国家为本、资源取向,而不是以困境儿童为本、需要取向,以选择性福利和补缺性福利为主。第二,从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制度来看,在福利递送维度,不仅家庭、社区、社会组织、政府四大福利提供主体分别在困境儿童福利递送中存在局限或面临挑战,而且多个福利主体在协作为困境儿童递送福利的实践中尚没有形成高效、整合的福利递送网络,影响了福利合力的生成,导致福利的递送效率较低、福利服务的可获得性较差;在福利规制维度,作为主要规制主体的政府规制能力不足,规制执行状况较差,同时缺少行业自治协会等的专业性、行业性规制,限制了福利规制效能的发挥。第三,从困境儿童福利的核心形式与内容的分析来看,政府没有切实履行提供资金的福利责任,极大限制了筹集的福利资金总量,导致当前困境儿童的资金福利和服务福利提供存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的问题,尤其是服务福利发展相对滞后,偏重补缺性服务,支持家庭的福利服务相对不足,服务福利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为了解决困境儿童福利提供的困境,本研究认为,应不断完善多元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制度,加快构建需要导向的组合式普惠型困境儿童福利制度。
陈晓伟[4](2015)在《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计划免疫的180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接种预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儿童疫苗接种预防情况和儿童家长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率(100.0%)和儿童家长满意率(98.9%)均高于对照组(93.3%、90.0%),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在常规接种预防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计划免疫儿童接种率和儿童家长满意程度。
于波[5](2014)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意义。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儿童420例,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预防接种的程序以及计划免疫接种对儿童的重要意义。结果:对儿童家长健康教育的有效率高达95.3%。结论: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儿童家长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杨芝红[6](2013)在《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中的作用(综述)》文中提出健康教育是以传播卫生知识技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新兴学科。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健康教育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手段。医院是健康教育的中心,而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密切医护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场所。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计划免疫门诊工作,普及免疫预防知识,有助于公众主动、自愿参与预防保健,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保障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学校、政府对预防免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增进对预防接种工作了解,增强信任感。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也能够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塑造医护人员良好职业形象,改良医患关系,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刘国强,王曼丽,贾润霞[7](2009)在《系统化健康宣教对家属知晓计划免疫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宣教对提高患儿家属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程度的作用。方法:将90名家属随机分为宣教组和对照组(各45名)。对前者进行系统化健康宣教及后者给予常规宣教后,经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其效果。结果:宣教组计划免疫知识得分比对照组高(t=9.911,P=0.000);宣教组非常知晓、比较知晓、基本知晓和不知晓率比对照组相应率高(χ2=51.213,P=0.000);临床意义分析:RR=0<1,RRR=1>0,ARR=0.311 1>0,NNT=3.214 4。结论:系统化健康宣教可提高病儿家属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对实施计划免疫及预防传染病意义深远。
叶运莉[8](2007)在《偏远农村居民计划免疫知信行调查及健康教育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当地儿童监护人的计划免疫知识、行为、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对儿童监护人开展计划免疫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改善农村儿童计划免疫的可行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屏边和夏溪两乡12岁以下儿童监护人的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开展儿童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对屏边乡儿童监护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当地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知识知晓情况均差,两个乡水平接近,总平均分为19.93分,及格率为0%;儿童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是计免知识得分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监护人获得传染病计划免疫相关信息途径主要是医生、防保人员的宣传,其它信息来源屏边乡比夏溪乡少。监护人对儿童计划免疫的主动性与民族、儿童父母文化程度、计划免疫知识得分有关。从未参加过预防接种的儿童比例屏边乡高于夏溪乡;影响当地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主要有民族、家人数、子女数、孩子是否通常由父母照顾、父母的文化程度、监护人计免知识得分、是否愿意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等因素。健康教育干预:在屏边乡开展传染病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后,儿童监护人的计划免疫知识总分平均比基线调查提高了1.51倍;未听说过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儿童监护人比例降低了19.4%;从分发的宣传资料和亲朋好友转达获得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比例和愿意通过报刊杂志、亲朋好友转达获取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夏比例高于对照组夏溪乡;愿意带孩子去主动接种的监护人比例由54.3%提高到了86.0%,也高于夏溪乡。结论目前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两个乡的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知信行现状不容乐观;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低、儿童计划免疫宣传少、计划免疫知识匮乏、预防接种观念和意识差等是影响农村儿童计划免疫的接受方的主要因素;在屏边乡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社区干预活动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监护人的计划免疫相关知识,以及监护人对儿童预防接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干预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改善尚不明显;研究在屏边乡发展了一批人力资源,以保证今后类似干预工作的可持续性。
姚田玲,冯燕[9](2005)在《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作用的初步调查》文中研究说明
倪进东[10](2003)在《芜湖市区计划免疫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计划免疫服务人群满意度情况,探索顾客满意度调查这一方法在计划免疫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002年10月至2003年2月,通过整群抽样,在芜湖市区对1344名儿童(平均月龄8.08±4.72),进行了调查,由儿童家长/监护人填写了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满意度决定因素及计划免疫相关问题等内容的匿名调查表,其中385名儿童家长/监护人同时接受了决定因素重要性的调查,两份调查表的回收率分别为96.0%、96.3%。调查结果显示:根据设定的18个决定因素计算所得满意度分值及被调查人主观评分,分别有超过80.8%、97.9%的被调查人对目前计划免疫服务感到比较满意:被调查人对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较高,对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操作规范和接待态度等方面工作给予较好的评价,达到比较满意水平的都超过60%;除儿童母亲职业以外,其它社会人口学特征对计划免疫服务人群满意度的影响没有显着意义;通过相关分析显示:涉及人际交流、健康教育、操作规范等有关的决定因素对总体满意度影响较大;进一步对决定因素进行差额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对总体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也正是实际工作需要引起注意,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的领域。对决定因素的奖惩分析、聚类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精简了调查内容,确定了“医护人员对疫苗的介绍、接种前医护人员的问诊”等十三个决定因素为影响计划免疫服务满意度的绩效因素。以上研究结果为顾客满意度调查在计划免疫服务领域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参考。
二、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作用的初步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作用的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
3.1 胜任力(Competency) |
3.2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
3.3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 |
3.4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 |
3.5 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与专科护士(Specialist Nurse,SN) |
3.6 临床实践模式(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2.2 文献回顾法 |
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 |
3 统计学方法 |
3.1 专家一般资料 |
3.2 专家积极性 |
3.3 专家权威系数 |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6 指标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3.7 指标权重 |
4 技术路线图 |
5 质量控制 |
5.1 问卷编制阶段 |
5.2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阶段 |
5.3 数据统计阶段 |
结果 |
1 文献回顾法结果 |
2 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 |
2.1 访谈专家基本资料 |
2.2 专家访谈结果 |
3 预函询结果 |
3.1 专家基本资料 |
3.2 预函询指标修改情况 |
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 |
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
4.2 专家积极性 |
4.3 函询专家权威程度 |
4.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
4.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4.6 第一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
4.7 第二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
讨论 |
1 本研究中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
1.1 课题研究小组对MNS教育领域的研究经验丰富 |
1.2 实践模式目标明确,内容量化,可操作性强 |
1.3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
2 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成 |
2.1 培养目标明确,指标全面,充分体现社区护理MNS的专业角色特点 |
2.2 培养内容详细,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
2.3 考核体系科学,可动态反馈培养效果 |
2.4 严抓培养环节,全面保障培养质量 |
结论 |
1 本研究的创新性 |
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2)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测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福利治理视角下城市困境儿童的福利提供 ——基于南京市FH街道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经济社会体制变迁 |
二、儿童福利制度转型 |
三、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福利视角下的理论 |
一、从社会治理到福利治理 |
二、从需要到社会需要 |
三、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二节 儿童与中国儿童福利制度 |
一、多维度的儿童福利概念解读 |
二、多阶段的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演进 |
三、发展与危机并存的当前中国儿童福利制度 |
第三节 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福利制度 |
一、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 |
二、美国的儿童福利制度 |
三、瑞典的儿童福利制度 |
第四节 困境儿童的需要与福利提供研究 |
一、困境儿童 |
二、困境儿童福利需要的探寻 |
三、困境儿童的福利提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框架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分析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方式:定性研究方法 |
二、资料收集方法和过程 |
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
四、研究伦理和研究局限 |
第三节 章节安排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供需现状:困境儿童的福利需要与福利提供 |
第一节 基于多重困境的困境儿童的福利需要 |
一、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 |
二、健康需要 |
三、教育需要 |
四、安全需要 |
第二节 基于短缺资源的困境儿童多元福利提供 |
一、基本生活照顾的福利提供 |
二、健康福利的提供 |
三、教育福利的提供 |
四、安全福利的提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供需失衡:困境儿童福利提供的困境 |
第一节 困境儿童福利需要满足的维度 |
一、福利需要的内容维度 |
二、满足福利需要的方式维度 |
三、满足福利需要的水平维度 |
第二节 多元福利提供和困境儿童需要满足的差距 |
一、基本生活照顾需要维度的供需差距 |
二、健康需要维度的供需差距 |
三、教育需要维度的供需差距 |
四、安全需要维度的供需差距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价值与实践:困境儿童福利政策与福利项目的制定 |
第一节 困境儿童福利政策与福利项目的价值理念 |
一、福利分配的基础 |
二、福利的性质:恩赐还是权利 |
第二节 困境儿童福利政策与福利项目制定实践 |
一、资金型福利政策与福利项目制定实践 |
二、服务型福利政策与福利项目制定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递送与规制: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制度 |
第一节 困境儿童福利的递送 |
一、脆弱家庭的福利递送 |
二、行政化社区的福利递送 |
三、嵌入社区的社会组织的福利递送 |
四、多层级政府的福利递送 |
五、多主体协作递送福利 |
第二节 困境儿童福利的规制 |
一、科层制体系下政府的福利规制 |
二、非政府福利提供主体的福利规制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资金与服务:困境儿童福利的核心形式与内容 |
第一节 困境儿童的资金福利 |
一、资金福利的内容 |
二、福利的资金来源 |
三、资金筹集原则 |
第二节 困境儿童的服务福利 |
一、服务福利的内容与特点 |
二、服务福利的资金来源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一、困境儿童的多重福利需要 |
二、供需失衡:困境儿童福利提供的制度困境 |
三、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困境的形成原因 |
第二节 相关讨论 |
一、困境儿童福利的制度取向:需要为本、兼顾资源 |
二、福利治理的目标: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制度的重构 |
第三节 政策建议 |
一、完善多元困境儿童福利提供制度 |
二、构建组合式普惠型困境儿童福利制度 |
第四节 未来研究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深度访谈提纲 |
附录2 深度访谈的困境儿童基本情况 |
附录3 困境儿童家长基本情况 |
附录4 其他间接访谈对象(不含家长)基本情况 |
附录5 困境儿童福利提供主体(不含家庭)深度访谈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5)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7)系统化健康宣教对家属知晓计划免疫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计划免疫知识知晓得分比较 |
2.2 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程度比较 |
2.3 临床意义分析 |
3 讨论 |
(8)偏远农村居民计划免疫知信行调查及健康教育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问卷调查样本量的估算和抽样方法 |
三、研究设计方案 |
四、内容和方法 |
五、资料统计分析 |
六、质量控制 |
结果 |
一、基线调查 |
(一) 一般人口学特征 |
(二) 计划免疫"知、信、行"情况 |
(三) 乙肝检查结果 |
三、干预过程 |
四、干预结果 |
(一) 干预前后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 |
(二) 计划免疫相关知识认知改变情况 |
(三) 对儿童计划免疫态度的改变情况 |
(四) 儿童预防接种的改变情况 |
讨论 |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特点 |
二、基线调查结果 |
三、干预实施情况 |
四、干预效果评价 |
五、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六、对开展相关研究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附录一 |
附表二 |
致谢 |
(10)芜湖市区计划免疫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4 调查实施和质量控制 |
2.5 数据整理与方法 |
3 结果 |
3.1 芜湖市区计划免疫服务人群满意度现状研究 |
3.1.1 结果与分析 |
3.1.2 讨论 |
3.2 计划免疫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
3.2.1 结果与分析 |
3.2.2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6 附录 |
6.1 个人简历 |
6.2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6.3 致谢 |
7 调查表 |
8 综述:计划免疫质量管理方法 |
四、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作用的初步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D]. 尚丹丹. 青岛大学, 2020(01)
- [2]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曹兆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16)
- [3]福利治理视角下城市困境儿童的福利提供 ——基于南京市FH街道的个案研究[D]. 高丽茹. 南京大学, 2015(08)
- [4]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的应用[J]. 陈晓伟. 健康之路, 2015(08)
- [5]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意义[J]. 于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14(24)
- [6]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中的作用(综述)[J]. 杨芝红.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3(05)
- [7]系统化健康宣教对家属知晓计划免疫的作用[J]. 刘国强,王曼丽,贾润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05)
- [8]偏远农村居民计划免疫知信行调查及健康教育评价[D]. 叶运莉. 四川大学, 2007(04)
- [9]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中作用的初步调查[J]. 姚田玲,冯燕. 社区医学杂志, 2005(02)
- [10]芜湖市区计划免疫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D]. 倪进东. 安徽医科大学,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