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多酚(TP)——一种极有潜力的新型饲料添加剂(论文文献综述)
崔帅,王光,郑菲菲,王利华[1](2017)在《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对育成前期水貂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文中认为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育成前期水貂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200只60日龄健康育成前期水貂共80笼,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个重复,公母各10个重复。TP的添加量分别为0(Ⅰ组)、0.05%(Ⅱ组)、0.1%(Ⅲ组)和0.2%(Ⅳ组)。结果表明:TP可提高育成前期公貂和母貂Ⅰ期末体重及Ⅰ期平均日增重(P<0.05),但对Ⅱ期末体重及Ⅱ期平均日增重作用不显着(P>0.05);TP可影响干物质、钙、磷、酪氨酸、谷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消化率(P<0.05)。添加0.05%TP可显着提高水貂钙和磷的消化率,也可降低干物质的消化率(P<0.05),但只降低了0.23%。当日粮中TP的添加水平超过0.1%时,可显着降低酪氨酸消化率(P<0.05),添加0.2%TP可降低谷氨酸和苯丙氨酸消化率(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水貂日粮中添加0.05%TP可提高育成前期水貂的体重及日增重,可以提高钙和磷的消化率。
何俊金[2](2017)在《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机体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不同纯度及不同水平茶多酚(TP)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类代谢、抗氧化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筛选蛋鸡上TP的适宜添加水平,为TP在蛋鸡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不同纯度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3+1双因素试验设计,包括10个处理,3种茶多酚纯度(TP20、TP30、TP60),3个茶多酚添加水平(666、1333、2666mg/kg)和一个对照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重复/15只鸡,共计1200只罗曼粉壳蛋鸡(67周龄)。结果表明:在1-9wk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TP30和TP60的二个添加水平1333mg/kg、2666mg/kg均显着降低采食量(P<0.05)。从茶多酚纯度效应来看,TP30、TP60组的平均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从茶多酚水平效应来看,666mg/kg组平均采食量显着高于1333、2666mg/kg组(P<0.05);茶多酚纯度与茶多酚水平对蛋鸡平均采食量(ADFI)有互作效应(P<0.05)。在1-9wk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TP30或TP60的二个水平1333mg/kg和2666mg/kg均显着降低平均蛋重(P<0.05);从纯度效应来看,TP30组平均蛋重显着低于(P<0.05)TP20、TP60组;从水平效应来看,2666mg/kgTP组平均蛋重显着低于(P<0.05)666、1333mg/kg组;茶多酚纯度与茶多酚水平对蛋鸡平均蛋重有互作效应(P<0.05)。在1-9wk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TP30与TP60的2666mg/kg组料蛋比显着升高(P<0.05);从纯度效应来看,TP30组料蛋比显着(P<0.05)高于TP20组;从水平效应来看,2666mg/kgTP组料蛋比显着高于666、1333mg/kg 组。在 1-9wk 试验期间,TP30 1333、2666mg/kg 与 TP60 2666mg/kg组产蛋率显着下降(P<0.05);从纯度效应来看,TP20组产蛋率显着高于TP30、TP60组(P<0.05)、且TP60组产蛋率显着高于TP30组(P<0.05);从水平效应来看,2666mg/kg TP组产蛋率显着低于666、1333mg/kg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TP30 666mg/kg组哈夫单位在第4wk显着升高(P<0.05);TP30 2666mg/kg组哈夫单位在第2wk和第4wk显着升高(P<0.05);TP60 1333mg/kg组哈夫单位在第4wk显着升高(P<0.05);TP60 2666mg/kg组哈夫单位在第2wk和第9wk显着升高(P<0.05)。二因素分析表明,在第2wk,从纯度效应来看,TP20组哈夫单位显着低于TP30、TP60组(P<0.05),从水平效应来看,2666mg/kgTP组哈夫单位显着高于666、1333mg/kg组(P<0.05)。在第2wk,TP20组蛋壳比重显着高于TP30、TP60组(P<0.05),2666mg/kgTP组蛋壳比重显着低于666、1333mg/kg组(P<0.05)。对照组蛋黄胆固醇显着高于处理TP60 666、1333、2666mg/kg组(P<0.05)。TP影响蛋鸡脂质代谢,TP20组血清TG、TC、HDL-C均显着高于TP30、TP60组(P<0.05);2666mg/kg茶多酚组血清LDL-C显着高于 666、1333mg/kg 组(P<0.05)。TP 显着提高肝脏 AMPK 表达量(P<0.05)。结果表示,添加TP可以提高鸡蛋哈夫单位,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但是会降低蛋鸡生产性能;TP能够提高蛋鸡脂质代谢。试验二:不同水平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质代谢、抗氧化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720只健康罗曼粉壳蛋鸡按产蛋率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对照、TP200、TP400、TP600、TP800),分别饲喂含0、200、400、600、800mg/kg茶多酚饲粮,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实验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在第8周,TP400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显着高于对照组、TP200组(P<0.05),且TP800组哈夫单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TP对蛋壳颜色有一定影响,在第2wk,TP600组L*值显着低于对照、TP800组(P<0.05),TP800 组 b*值显着低于对照、TP200、TP600 组(P<0.05)。TP400 显着降低血清TC、LDL-C(P<0.05),显着增高血清HDL-C(P<0.05)。TP可以提高蛋鸡血清、肝脏、子宫、鸡蛋抗氧化性能。TP600、TP800显着提高血清GSH-ST含量(P<0.05),TP400、TP600、TP800 显着降低血清 MDA 含量(P<0.05)。TP400显着提高肝脏T-SOD(P<0.05),且能显着提高子宫GSH-PX(P<0.05)。TP能显着影响盲肠食糜短链脂肪酸(P<0.05)。T400P组盲肠食糜乙酸、丁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TP200(P<0.05)。800mg/kg乙酸、丁酸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TP可以提高盲肠食糜丙酸含量(P=0.058)。TP能够增加盲肠乳酸杆菌含量,且能看出,TP400盲肠菌群最相似,TP800盲肠菌群最丰富。TP增加肝脏LDLR基因表达量(P<0.05)。TP增加子宫FECH表达量(P<0.05)。结果表示,TP可以提高鸡蛋蛋品质,提高机体抗氧化性,改善肠道健康,此外,TP可以通过调节盲肠短链脂肪酸和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蛋鸡脂质代谢。结论:蛋鸡饲粮中添加四种纯度的茶多酚产品(20%、30%、60%与98%)都能提高鸡蛋哈夫单位,从成本与效益考虑,20%、30%、60%三种茶多酚产品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66mg/kg;98%茶多酚产品的适宜水平为400mg/kg。从改善鸡蛋品质程度考虑,20%、30%、60%三种茶多酚产品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666mg/kg。添加茶多酚改善蛋鸡机体和肠道健康,其机理在于提高蛋鸡机体和子宫抗氧化能力,提高肝脏LDLR基因表达,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值,降低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梁进[3](2011)在《纳米茶多酚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茶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刻文化底蕴的特色经济作物,也是当前世界三大饮料中最具有生命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文明健康饮料。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多酚类、咖啡因、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和茶氨酸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天然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突变和防癌抗癌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开发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本文基于绿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茶多酚所具有的防癌与抗癌作用,采用现代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分离技术,获得纯度较高的茶多酚,并以两种水溶性壳聚糖为载体,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纳米茶多酚,优化纳米茶多酚的制备工艺,筛选纳米茶多酚的最佳粒度和包封率,并分析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体外表征。采用生物学前沿技术和手段,建立人肝癌HepG2肿瘤细胞培养模型以及肿瘤动物模型,研究纳米茶多酚的抗肿瘤作用,通过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的形态学观察、酶标仪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探讨纳米茶多酚的抗肿瘤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绿茶采用超微加工技术可以显着提高茶多酚的有效溶出。本研究结果显示,绿茶原料经超微碎粉后茶多酚的溶出量由原来的156.34±4.22 g/kg提高到272.67±9.56 g/kg。茶多酚的分离纯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法与大孔树脂法相结合进行,获得的茶多酚纯度为93.75%,产品得率达到6.1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纯化的茶多酚与有机溶剂提取的粗多酚相比,儿茶素的含量较高,且咖啡因的含量有所降低。2.以羧甲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盐酸盐为载体,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溶液中制备纳米茶多酚,通过Box 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优化纳米茶多酚制备工艺,获得粒径较小且包封率较高的纳米茶多酚。动态光散色仪检测结合透射电镜观测显示,纳米粒形态不规则,但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径大多在200 nm-400 nm范围内,Zeta电位值为30 mV左右,在溶液中呈现相对稳定的胶体状态。以壳聚糖制备的纳米粒是一种优良的缓释载体,纳米茶多酚在溶液的显示了较强的缓释性能,在PBS为7.4的缓冲溶液中纳米茶多酚的体外缓释时间可达48 h。纳米茶多酚经冷冻干燥后室温下保存,稳定性良好。3.主要通过溶血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纳米茶多酚的体内外安全性。结果显示,纳米茶多酚无溶血和凝集现象;对L929细胞的相对增殖度为(100.03±0.06)%,毒性分级结果显示为无毒性。急性毒性试验显示,最大灌服剂量为3 g/kg BW纳米茶多酚以及2.55 g/kg BW勺空载纳米粒均对小鼠无明显影响。由此表明,纳米茶多酚以及壳聚糖纳米粒载体在此剂量范围内均为安全的,对机体无毒性。4.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纳米茶多酚(0.5 mg/mL-1.0 mg/mL)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与时效关系。透射及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纳米茶多酚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后,细胞变小,胞膜皱缩,细胞核固缩,致密浓染并伴有核型的不规则变化,出现核碎裂等凋亡的典型特征,表明纳米茶多酚可明显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5.流式细胞术检测纳米茶多酚对HepG2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 mg/mL勺纳米茶多酚处理HepG2细胞24 h后,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的细胞分别占总检测数的23.83%及3.30%,明显高于未给药对照组2.44%和2.89%,相同浓度的纳米茶多酚可使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对照组为0.62%,给药组为5.54%),阻断细胞周期向S期进行,阻止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6.通过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并结合体内抗氧化实验及病理技术,测定小鼠移植瘤体积、抑瘤率以及瘤块组织形态学变化,研究纳米茶多酚的体内抗肿瘤功效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试验结果显示,纳米茶多酚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具有显着的体内抗肿瘤作用,6.0、12.0 mg/kg剂量纳米茶多酚处理后抑瘤率分别达到51.50%和58.17%;体内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茶多酚可显着提高荷瘤小鼠血清T-AOC活性,同时降低肝脏H202含量以及SOD活性;病理检测结果表明,纳米茶多酚使肿瘤组织周边结缔组织增多,呈现细胞凋亡特征。
高君恺[4](2010)在《茶多酚作为饲料添加剂于养鸡业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它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茶多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抑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迅猛发展及人类对禽类产品安全认识的逐步提高,茶多酚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开始应用于养禽业生产中。使用茶多酚作为饲料添加剂可防止饲料中油脂的氧化,使饲料的保质期显着延长。此外,茶多酚还在预防鸡的疾病、抗应激、提高生产性能等多方面体现出特色与优势。茶多酚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饲料添加剂,将会在禽制品的绿色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宝德,马明颖,沙万里,马亮,王军[5](2009)在《茶多酚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选用32周龄海兰褐蛋鸡150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mg/kg、400mg/kg、600mg/kg、800mg/kg的茶多酚,试验期2个月。结果表明,茶多酚能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尤其饲喂添加600mg/kg茶多酚组对提高平均产蛋率(P<0.05)、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P<0.05),降低料蛋比(P<0.05)效果比较显着。
徐玮,王利华,聂宁[6](2009)在《茶多酚在商品犬粮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主要化学成分,大量研究证实茶多酚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且国内外宠物食品公司将茶多酚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犬粮的生产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文章论述了茶多酚的生理功能,以及添加于犬粮中起到的动物保健和犬粮保质的双重作用。
李学鸣,孟宪军,彭杰[7](2008)在《茶多酚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介绍了茶多酚的理化性质;结合近20年来有关茶多酚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及茶多酚在食品、医疗保健、日用化工、农业、工业、动物养殖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徐玮,王利华,聂宁[8](2008)在《犬粮中茶多酚的功效》文中研究指明茶多酚(TP,tea polyphenols)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天然添加剂。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TP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从80年代以来,TP被广泛的应用到生活和生产过程的众多领域,尤其是国内外宠物食品公司将TP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犬粮的生产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茶多酚的生理功能,以及添加于犬粮中起到的动物保健和犬粮保质的双重功效。
王华燕[9](2008)在《绿茶多酚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低档绿茶为原料,围绕茶多酚的提取、分析、片剂制备和质量标准展开,主要内容如下:系统研究了茶多酚的提取过程。首先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茶多酚浸出率的影响,正交试验选择合适的浸提条件为:以水作浸提溶剂,料液比为1∶12,浸提温度为80℃,浸提2次,每次为3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茶多酚的浸出率可达茶叶干重的14.5%。其次研究了金属离子沉淀法纯化茶多酚的条件,通过反复实验,确定了沉淀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以ZnCl2为沉淀剂,用NaHCO3溶液调节pH值为6.0,进而以HCl溶液转溶沉淀,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在0℃以下冷冻静置除杂,旋转蒸发回收溶剂后真空干燥,结果表明茶多酚产品的纯度由74.3%提高到95.6%。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等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茶多酚产品进行分析,与标准品色谱行为对照表明,样品中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等四种主要儿茶素类和极少量的咖啡因(CAF),并定量测定了各成分的含量。对此方法进行系统考察,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靠,能较客观地评价茶多酚的品质。根据茶多酚自身的特点以及生产、贮存、运输、携带和服用的需要,本着制备工艺尽可能简单、主药含量尽可能高的目的,采用直接粉末压片法把茶多酚制成片剂。对制得的茶多酚片进行质量标准研究,该片剂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硬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都符合标准。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片中的TP总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茶多酚片中主要有效成分EGCG的含量进行测定,最终实现了茶多酚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本文对人们提取、分析和制备茶多酚这一天然无毒抗氧化剂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李卫春[10](2008)在《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硒与茶多酚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旨在评估日粮中添加高剂量的茶多酚和硒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鸡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在保证肉鸡生产性能的基础上拟定一个较理想的添加组合,进而提高鸡肉的品质及抗氧化性能,延长鸡肉的货架期。试验选健康的540只21日龄艾维因肉鸡随即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9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分别在每组基础日粮中添加茶多酚和硒:0mg/kg,0mg/kg;0mg/kg,0.2mg/kg;0mg/kg,0.4mg/kg;200mg/kg,0mg/kg;200mg/kg,0.2mg/kg;200mg/kg,0.4mg/kg;400mg/kg,0mg/kg;400mg/kg,0.2mg/kg;400mg/kg,0.4mg/kg;基础日粮中含硒0.15mg/kg。试验期0-42天,检测生产性能: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检测屠宰性能: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全净膛率及肝重比;检测肉质指标:失水率、肉色、pH值、嫩度、肌间脂肪含量。检测血浆胸肌中主要抗氧化物酶: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过氧化物酶(POD)及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显示,试验组肉鸡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Ⅱ、Ⅲ料肉比和日采食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Ⅳ、Ⅴ、Ⅵ、Ⅶ、Ⅷ、Ⅸ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肝重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Ⅲ、Ⅸ组胸肌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Ⅴ、Ⅵ、Ⅶ腿肌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胸肌的pH值、肌间脂肪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试验Ⅳ胸肌剪切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胸肌失水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Ⅳ、Ⅴ、Ⅵ、Ⅶ、Ⅷ、Ⅸ组胸肌、腿肌失水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胸腿肌肉色红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黄度有所下降。腿肌的pH值、肌间脂肪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Ⅵ、Ⅶ、Ⅷ、Ⅸ组的失水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硒和茶多酚能提高血浆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对过氧化物酶(POD)也有改善作用。肉鸡日粮中适量的添加茶多酚和硒能显着提高胸肌中GSH-PX、SOD、CAT、POD的活性(P<0.05),试验Ⅳ组GSH-PX的活性最高,而Ⅵ组SOD的活性最高,试验Ⅳ、Ⅴ组CAT的活性较高,试验ⅣPOD的活性最高。试验Ⅳ组血浆和肝中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最低。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茶多酚和硒能显着降低胸肌冷藏3、7、9天MDA的含量(P<0.05),延缓MDA含量的上升,对鸡肉贮存期的延长有改善作用。9天内各组MDA含量最大值中,试验Ⅳ组的MDA含量最低。综合分析表明,日粮中添加茶多酚和硒对肉鸡的生产性能有改善作用,能降低胸肌率和腿肌率,改善肉色的红度值,升高黄度值,试验Ⅳ组的添加组合能更好的提高鸡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延缓MDA含量的上升,进而延长肉的货架期。
二、茶多酚(TP)——一种极有潜力的新型饲料添加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多酚(TP)——一种极有潜力的新型饲料添加剂(论文提纲范文)
(1)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对育成前期水貂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试验设计 |
1.3饲养管理及日粮组成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1 生长性能指标测定 |
1.4.2 营养物质消化率测定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TP对育成前期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TP对育成前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TP对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TP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 结论 |
(2)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机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我国鸡蛋生产与消费现状 |
1.1 我国鸡蛋生产现状 |
1.2 我国鸡蛋消费现状 |
2 茶多酚概述 |
2.1 茶多酚的定义、组成和化学结构 |
2.2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及功能 |
2.3 茶多酚调节肠道菌群 |
3 茶多酚在产蛋鸡上的应用研究 |
3.1 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茶多酚对鸡蛋产品的影响 |
3.3 茶多酚对蛋鸡脂质代谢的影响 |
第二部分 存在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 存在的问题 |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试验内容 |
试验一: 不同纯度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
1 引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饲粮 |
2.4 饲养管理 |
2.5 考察指标与方法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生产性能 |
3.2 蛋品质 |
3.3 血清生化 |
3.4 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
4 讨论 |
4.1 生产性能 |
4.2 蛋品质 |
4.3 蛋鸡机体健康 |
5 小结 |
试验二 不同水平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质代谢、抗氧化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1 引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动物与饲粮配制 |
2.4 饲养管理 |
2.5 考察指标与方法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茶多酚组成及饲粮中茶多酚含量实测值 |
3.2 生产性能 |
3.3 蛋品质 |
3.4 血清生化 |
3.5 抗氧化性 |
3.6 十二指肠形态 |
3.7 盲肠挥发性脂肪酸 |
3.8 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 |
3.9 肝脏、子宫相关基因表达 |
4 讨论 |
4.1 生产性能 |
4.2 蛋品质 |
4.3 蛋鸡机体健康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全文结论 |
1 全文总结 |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六、参考文献 |
致谢 |
(3)纳米茶多酚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表格索引 |
图形索引 |
缩写符号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茶多酚研究概述 |
1.1 茶多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
1.2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
1.3 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 |
1.4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
1.5 茶多酚的应用 |
2 纳米载体研究进展 |
2.1 纳米载体概述 |
2.2 壳聚糖纳米载体研究进展 |
2.3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
2.4 壳聚糖纳米载体的作用特点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2 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超微茶粉的粒径 |
2.2 超微茶粉的透射电镜分析 |
2.3 超微茶粉中茶多酚的含量 |
2.4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 |
2.5 茶多酚的紫外光谱分析 |
2.6 茶多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3 讨论 |
3.1 绿茶与超微粉碎 |
3.2 茶多酚的综合提取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纳米茶多酚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纳米茶多酚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
2.2 纳米茶多酚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检测 |
2.3 纳米茶多酚的形态学观测 |
2.4 纳米茶多酚的包封率与载药量检测 |
2.5 纳米茶多酚的红外光谱分析 |
2.6 纳米茶多酚的体外缓释性能 |
2.7 纳米茶多酚的稳定性分析 |
3 讨论 |
3.1 纳米茶多酚制备的工艺优化 |
3.2 纳米茶多酚的性状分析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纳米茶多酚的安全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纳米茶多酚对L929细胞的毒性判定结果 |
2.2 血液安全性试验结果 |
2.3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纳米茶多酚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纳米茶多酚对HepG2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 纳米茶多酚对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
2.3 纳米茶多酚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
2.4 纳米茶多酚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
2.5 纳米茶多酚对HepG2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 |
2.6 纳米茶多酚体内抗肿瘤活性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 |
(4)茶多酚作为饲料添加剂于养鸡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TP的生物学功能 |
1.1 抗氧化功能 |
1.2 促进免疫功能 |
1.3 抑菌抗病毒作用 |
2 TP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
2.1 预防疾病 |
2.2 抗应激 |
2.3 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 |
2.4 降低粪便的臭味 |
3 展望 |
(6)茶多酚在商品犬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TP的生理功能 |
1.1 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
1.2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
1.3 影响脂类代谢 |
1.4 杀菌抗病毒作用 |
2 TP对犬的保健作用 |
2.1 维护消化系统 |
2.1.1 口腔保健 |
2.1.2 肠道保健 |
2.2 增强免疫力 |
2.3 保护皮肤被毛系统 |
2.4 延缓衰老 |
2.5 减肥 |
3 犬粮中TP的保质作用 |
3.1 抗氧化剂、保鲜剂 |
3.2 保色剂 |
3.3 除臭剂 |
4 总结 |
(7)茶多酚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
2 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 |
2.1 抗氧化作用 |
2.1.1 直接作用于自由基 |
2.1.2 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 |
2.1.3 与诱导氧化的过渡金属离子络合 |
2.1.4 与体内其他高效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 |
2.2 茶多酚的药理及保健作用 |
2.2.1 抗菌抗病毒作用 |
2.2.2 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 |
2.2.3 减肥作用 |
2.2.4 抗癌、抗突变作用 |
2.2.5 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预防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 |
2.2.6 胃肠保护功能及预防便秘作用 |
2.2.7 防辐射作用 |
3 茶多酚的应用 |
3.1 在食品业中的应用 |
3.1.1 用作抗氧化剂[15] |
3.1.2 用作保鲜剂 |
3.1.3 作保色剂 |
3.1.4 作除臭剂 |
3.2 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 |
3.3 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 |
3.4 在农业中的应用 |
3.5 在工业中的应用 |
3.6 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 |
4 展望 |
(9)绿茶多酚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茶多酚的组成和结构 |
2 茶多酚的功能 |
2.1 抗氧化 |
2.2 清除自由基 |
2.3 抗菌 |
2.4 抗病毒 |
2.5 抗紫外线照射 |
2.6 防治心血管病 |
2.7 除臭 |
2.8 延缓衰老 |
2.9 抗龋护齿 |
2.10 抗肿瘤 |
2.11 多药耐药性逆转 |
2.12 抗辐射 |
3 茶多酚的应用 |
3.1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
3.1.1 食品抗氧化剂 |
3.1.2 食品护色剂 |
3.1.3 食品除臭剂 |
3.1.4 食品保鲜剂 |
3.1.5 功能保健食品添加剂 |
3.1.6 茶多酚饮料 |
3.2 在日用化工上的应用 |
3.2.1 除臭剂 |
3.2.2 香烟解毒剂 |
3.2.3 废纸脱油脱墨剂 |
3.2.4 牙膏添加剂 |
3.2.5 花露水添加剂 |
3.2.6 防晒霜添加剂 |
3.2.7 唇膏添加剂 |
3.2.8 护肤品添加剂 |
3.2.9 洗发水添加剂 |
3.3 在农业上的应用 |
3.4 在医学上的应用 |
3.4.1 心血管保健药物 |
3.4.2 抗癌抗突变药物 |
3.4.3 抗糖尿病及肥胖症保健药品 |
3.4.4 治疗皮炎 |
3.4.5 抗病毒制剂 |
3.5 在酶工程上的应用 |
3.6 在环保领域上的应用 |
4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
4.1 浸提过程 |
4.2 纯化过程 |
4.2.1 有机溶剂萃取法 |
4.2.2 离子沉淀法 |
4.2.3 柱层析吸附分离法 |
4.2.4 其它方法 |
4.2.4.1 对流溶剂萃取法 |
4.2.4.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4.2.4.3 高速逆流色谱法 |
5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第二章 茶多酚的浸提工艺研究 |
1 仪器和试剂 |
1.1 仪器 |
1.2 药品和试剂 |
1.3 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1.3.1 酒石酸亚铁溶液:自配 |
1.3.2 pH7.5 的磷酸盐缓冲液:自配 |
2 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
2.1 原理 |
2.2 标准工作出曲线的绘制 |
2.3 茶多酚浸出率的测定 |
3 茶多酚浸提工艺优选 |
3.1 实验方法 |
3.2 浸提单因素试验 |
3.2.1 绿茶磨碎程度 |
3.2.2 浸提时间 |
3.2.3 浸提温度 |
3.2.4 浸提次数 |
3.2.5 料液比 |
3.2.6 过滤过程 |
3.3 浸提正交试验 |
3.3.1 正交试验设计 |
3.3.2 正交试验结果 |
3.3.3 最佳浸提条件 |
3.3.4 验证实验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茶多酚的纯化工艺研究 |
1 金属离子沉淀法的原理与优点 |
2 仪器和试剂 |
2.1 仪器 |
2.2 药品和试剂 |
3 离子沉淀法纯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
3.1 实验步骤 |
3.2 茶多酚的沉淀率 |
3.3 沉淀过程各因素对沉淀率的影响 |
3.3.1 沉淀剂种类 |
3.3.2 沉淀剂用量 |
3.3.3 沉淀温度 |
3.3.4 调节pH值的碱性溶液 |
3.3.5 沉淀时间 |
3.4 转溶 |
3.4.1 转溶酸类型 |
3.4.2 转溶酸浓度 |
3.5 萃取 |
3.6 冷冻静置除杂 |
3.7 蒸馏 |
3.8 真空干燥 |
4 茶多酚的提取率和纯度 |
4.1 茶多酚的提取率 |
4.2 茶多酚的纯度 |
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茶多酚的组分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 |
2.2 药品和试剂 |
2.3 色谱条件 |
2.4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5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流动相的选择 |
3.1.1 流动相体系的选择 |
3.1.2 乙酸用量的选择 |
3.2 定性测定 |
3.3 定量测定 |
3.3.1 标准工作曲线 |
3.3.2 精密度试验 |
3.3.3 加样回收率试验 |
3.4 HPLC测定茶多酚样品中的儿茶素类及咖啡因含量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茶多酚片剂制备的工艺研究 |
1 仪器和试剂 |
1.1 仪器 |
1.2 药品和试剂 |
2 茶多酚剂型的选择 |
3 茶多酚制备方法的选择 |
3.1 湿法制粒压片法 |
3.2 干法制粒压片法 |
3.3 直接粉末压片法 |
3.4 半干式颗粒(空白颗粒)压片法 |
3.5 结论 |
4 茶多酚片处方优化 |
4.1 片剂的辅料类型 |
4.2 茶多酚片处方中各成分的影响 |
4.2.1 茶多酚 |
4.2.2 稀释剂 |
4.2.3 粘合剂 |
4.2.4 崩解剂 |
4.2.5 助流剂 |
4.2.6 润滑剂 |
4.3 最佳茶多酚片芯处方 |
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茶多酚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
1 仪器和试剂 |
1.1 仪器 |
1.2 药品和试剂 |
2 外观性状 |
3 片重差异 |
4 硬度 |
5 崩解时限 |
6 鉴别 |
7 含量测定及方法学研究 |
7.1 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片中的茶多酚总含量 |
7.1.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7.1.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7.1.3 专属性试验 |
7.1.4 线性关系考察 |
7.1.5 精密度试验 |
7.1.6 稳定性试验 |
7.1.7 重现性试验 |
7.1.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7.1.9 茶多酚片中TP总含量的测定 |
7.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片中的EGCG含量 |
7.2.1 色谱条件 |
7.2.2 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7.2.2.1 空白辅料溶液的配制 |
7.2.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7.2.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7.2.3 专属性试验 |
7.2.4 线性关系考察 |
7.2.5 精密度试验 |
7.2.6 稳定性试验 |
7.2.7 重现性试验 |
7.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7.2.9 HPLC法测定茶多酚片中的EGCG含量 |
8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硒与茶多酚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1.1 硒与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
1.2 硒与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 |
1.2.1 硒和茶多酚的吸收代谢过程 |
1.2.2 硒与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 |
1.2.3 硒与茶多酚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
1.2.4 硒与茶多酚对肉品质的改善作用 |
1.2.5 硒与茶多酚对机体免疫的作用 |
1.2.6 硒与茶多酚对机体繁殖的作用 |
1.2.7 硒和茶多酚的抗癌作用 |
1.2.8 其它功能 |
1.3 硒与茶多酚组合效应的研究及对MDA 含量的影响 |
1.4 硒和茶多酚日常需要量问题 |
1.5 硒和茶多酚在畜禽生产中的运用 |
1.5.1 单胃动物 |
1.5.2 反刍动物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引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2.1.2 试验设计 |
2.1.3 试验日粮 |
2.1.4 饲养管理 |
2.1.5 试验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
2.1.6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屠体性能的影响 |
2.2.3 对肉品质的影响 |
2.2.4 对主要抗氧化物酶的影响 |
2.2.5 对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 |
2.2.6 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茶多酚和亚硒酸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茶多酚和硒对肉鸡屠体性能的影响 |
2.3.3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茶多酚和硒对肉鸡对肉品质的影响 |
2.3.4 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硒和茶多酚对血浆和胸肌中主要抗氧化物酶的影响 |
2.3.5 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硒和茶多酚对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 |
2.3.6 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硒和茶多酚对MDA 含量的影响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茶多酚(TP)——一种极有潜力的新型饲料添加剂(论文参考文献)
- [1]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对育成前期水貂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J]. 崔帅,王光,郑菲菲,王利华. 中国畜牧杂志, 2017(09)
- [2]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机体健康的影响[D]. 何俊金.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1)
- [3]纳米茶多酚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D]. 梁进.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4]茶多酚作为饲料添加剂于养鸡业中的应用[J]. 高君恺.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0(01)
- [5]茶多酚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J]. 刘宝德,马明颖,沙万里,马亮,王军. 当代畜牧, 2009(08)
- [6]茶多酚在商品犬粮中的应用[J]. 徐玮,王利华,聂宁. 饲料博览, 2009(01)
- [7]茶多酚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 李学鸣,孟宪军,彭杰. 中国酿造, 2008(24)
- [8]犬粮中茶多酚的功效[J]. 徐玮,王利华,聂宁. 武夷科学, 2008(00)
- [9]绿茶多酚的提取与制备工艺研究[D]. 王华燕. 首都师范大学, 2008(02)
- [10]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硒与茶多酚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的影响研究[D]. 李卫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