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一、胃癌行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鞠坤[1](2019)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民众的健康。虽然放疗、化疗在治疗胃癌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但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其中D2淋巴结清扫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规范。但是,由于胃的手术操作复杂、淋巴清扫范围较大,加上大部分患者高龄、营养发育不良、一般情况较差,导致术后并发症比较常见。胰瘘是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术后大出血、腹腔感染和二次手术。因此,胃癌术后胰瘘的预防和治疗是外科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的危险因素,为我们围手术期合理管理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提供理论依据,进而降低胰瘘的发生率。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病例396例,根据临床经验和查阅文献,本研究纳入以下指标:年龄、性别、内脏脂肪面积、BMI、术前一般情况(如腹部手术病史、有无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入路、TNM分期、术后第1-2天引流液淀粉酶浓度、术后第2-4天白蛋白水平。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术后胰瘘组和非胰瘘组。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模型,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的危险因素,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共收集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例39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21例发生术后胰瘘。所有患者通过充分引流、禁饮食和胃肠减压、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抗感染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措施后痊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2=1.017,P=0.313)、年龄(t=0.726,P=0.468)、腹部手术史(?2=0.026,P=0.872)、糖尿病史(?2=2.080,P=0.149)、手术入路(?2=0.001,P=0.980)、手术方式(?2=0.139,P=0.710)、病理分期(?2=1.385,P=0.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脏脂肪面积(?2=6.879,P=0.009)、BMI(t=8.272,P=0.024)、手术时间(t=2.253,P=0.025)、淋巴结清扫数目(t=3.493,P=0.001)和术后第2-4天白蛋白(t=-2.485,P=0.013)差异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有关(P<0.05)。将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脏脂肪面积(OR=1.920,P=0.003)、BMI(OR=2.020,P=0.024)、淋巴结清扫数目(OR=1.863,P=0.022)、手术时间(OR=3.726,P=0.010)、术后第2-4天血清白蛋白降低(OR=0.808,P=0.018)均是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高BMI、内脏脂肪面积大、淋巴结清扫数目多、手术时间延长、术后第2-4天血清白蛋白降低都会增加术后胰瘘发生的风险。术后动态监测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有助于早期预测和诊断胰瘘。通畅引流、禁饮食、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选用广谱抗生素、使用滴水双套管可有效治疗胃癌术后胰瘘。

郑连生[2](2017)在《胃癌根治术联合脾切除的Meta分析及保留脾脏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及解剖学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在世界上引起癌症死亡的病因中,胃癌占第二位,相比所有的胃肿瘤,近端胃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大多数患者中,胃癌在发现时已经是进展期。进展期贲门或胃底部胃癌的标准化手术是清扫第二站淋巴结。而根据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在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属于第二站。所以,脾门及脾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必须完成。在近端胃癌和胃食道连接部癌,脾门经常发生淋巴结转移,预示着预后较差。因此,日本胃癌指南要求在行近端胃癌和胃食道连接部癌手术时,应行全胃联合胰尾及脾脏切除或行全胃切除术时同时切除脾脏而保留胰尾。而根据最新欧洲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认为脾切除是不必要的,除非肿瘤直接侵犯脾脏。他们认为脾切除不但达不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反而增加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与死亡率,如急性胰腺炎、术后出血、腹腔脓肿、胰瘘、术后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关于是否在行胃癌手术时同时切除脾脏仍是有争议的。我们这篇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的目的是想阐明胃癌手术时联合脾脏切除在短期并发症和长期生存率方面的价值。这篇Meta分析的结论是同时切除脾脏,不仅达不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反而增加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与死亡率。如急性胰腺炎、术后出血、腹腔脓肿、胰瘘、术后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们行尸体解剖及腹腔镜手术,旨在寻求一种最佳手术路径及手术方式,既可保留胰腺和脾脏的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又不降低患者的5年生存率。我们在行全胃切除术时,通过胰后入路清扫脾门淋巴结、骨骼化脾动静脉,完全实现了既保留功能又完成D2淋巴结清扫的目的。第一章在根治性胃癌手术中联合脾脏切除是必要的吗?一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目的:这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目的是比较在根治性胃癌手术中脾脏切除和脾脏保留的短期和长期结果。方法和材料:我们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纳入在根治性胃癌手术中脾脏切除和脾脏保留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和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检测分析短期和长期结果,统计学软件使用RevMan5.2。结果:2个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以及9个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共计543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相对脾保留组,脾切除组有明显高的术后并发症(OR =2.31,95%CI:1.80 to 2.96,P<0.001),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OR=1.80,95%CI:1.22 to 2.64,P=0.003),腹腔脓肿明显增加(OR=3.71,95%CI:2.18to6.32,P<0.001),胰腺炎明显增加(OR=4.56,95%CI:1.60 to 12.97,P=0.004)。术后死亡率(OR=1.18,95%CI:0.93 to 1.49,P=0.17),切 口感染(OR=1.69,95%CI:0.98 to 2.92,P=0.06),吻合口瘘(OR=1.82,95%CI:1.01 to 3.29,P=0.05)和术后5年生存率(OR=0.85;95%CI,0.63 to 1.14,P=0.28)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与脾保留组相比,脾切除组并未取得相当的长期肿瘤学疗效,而存在较差的短期效果。因而,在根治性胃癌手术中脾切除是不必要的。然而,本研究的结论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进一步证实。第二章胃癌患者腹腔镜经胰后入路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时,在保留脾脏的前提下,经胰后入路清扫脾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尸体两具和2008年5月-2013年5月10例在南方医院因近端进展期胃癌行全胃切除并保留胰腺和脾脏经胰后入路清扫脾门淋巴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尸体解剖胰腺前后间隙,发现从胰后间隙入路完全可行。在尸体解剖的基础上,我们给10例近端胃癌患者做了全胃切除术,并在保留胰腺和脾脏的前提下,经胰后入路行脾门淋巴结清扫。10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均于术后15天内好转出院。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经胰后入路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安全的。第三章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外科间隙及入路目的:通过解剖胃周及胰周筋膜间隙,探讨行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安全入路。方法:选取尸体两具解剖胃周及胰周筋膜间隙,并对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可能的手术入路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尸体解剖胃周及胰周筋膜间隙,发现胃周与胰周有许多无血管及神经走行的筋膜间隙,而且胃周与胰周筋膜间隙常互相交通。熟悉这些筋膜间隙才能制定出安全的手术入路,防止术中大出血及损伤重要脏器。结论:只有熟悉胃周及胰周筋膜间隙,才能制定出安全的手术入路。

肖华,左朝晖[3](2013)在《局部进展期胃癌联合脏器切除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据统计2008年新增胃癌989 600例,死亡738 000例,在男性中居肿瘤相关性死亡的第3位,在女性中为第5位[1]。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提高胃癌长期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临床上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对于侵犯周围脏器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彻底切除受累的脏器以及足够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最根本的措施。以往多数学者对侵犯周围脏器的局部进展期胃癌采取联合脏器切除有所顾虑,主要原因是手术适应证不明确、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以及远期效果不理想。然而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以及术后辅助化疗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不断改进,胃癌联合脏器切除的开展越来越广泛,而且根治性手术的实际效果也得到了肯定,目前文献

马鹏飞,韩广森,赵玉洲,顾焱晖,任莹坤,曹养辉[4](2013)在《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分析:附11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联合行胃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6月期间11例因侵及胰头或十二指肠而联合行胃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远端胃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远端胃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加右半结肠切除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胆瘘1例,胰瘘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34.1%,22.7%。结论:对能达到R0切除的胃癌侵犯胰头或十二指肠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丁良福,顾钧,董平,陆建华,吴文广,李茂岚,丁琦晨,张林,杨佳华,吴向嵩,穆嘉盛,刘颖斌[5](2012)在《胃癌侵及胰头部的外科处理研究》文中提出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患者占多数。进展期胃癌侵犯胰头部的病例并非罕见,对此类患者的外科处理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对65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侵犯胰头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胃

张霄鹏[6](2012)在《胃癌根治术下切缘阳性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在累及或侵犯胰腺十二指肠区域的局限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扩大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10年期间13例在标准胃癌根治术中冰冻报告下切缘为阳性而接受PD术的进展期胃癌者的临床资料(PD组);并与21例未接受进一步手术即行姑息性胃切除术(仅下切缘阳性)的病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分期、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病理类型、并发症、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结果:PD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分期均为Ⅲ、Ⅳ期,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7.5h与4.5h,中位出血量为500ml与400m1,中位输血量为4u与0u,中位住院时间是22天与19天,两组病理类型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PD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4例(其中3例出血,1例脑梗)与3例(2例呼衰,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两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0天与330天,一年生存率为72.7%与44.4%,两年生存率为27.3%与0,三年生存率为9.1%与0,PD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的比较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术中或术后发现累及或侵犯胰十二指肠区域的胃癌(即仅下切缘为阳性)者,施行联合PD术的胃癌扩大根治,比行姑息性胃癌切除术更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临床应用价值。

洛山[7](2010)在《胃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胃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7月~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的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胃癌患者110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56例行根治性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余行胃癌姑息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无1例死亡,其中行根治性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并发症发生率26.8%;行胃癌姑息手术者,并发症发生率22.2%。胃癌根治术切除率BorrmannⅠ型者最高;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6~72个月,行胃癌根治术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三年生存率73.2%,而行胃癌姑息术者仅5.6%。结论可对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胃癌患者适当开展胃癌根治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应证,做好术后并发症预防。

明含昕[8](2008)在《胃窦癌侵及胰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脂肠切除术治疗胃窦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病人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窦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为本手术的适应证,第1,2站淋巴结转移者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安全性高;第3站淋巴结转移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结论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胃窦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能达到预期的根治目的,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黄忠[9](2003)在《胃癌根治术联合器官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附12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丁云晴[10](2021)在《电针促进阳虚型胃癌及胰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文献研究:主要通过对胃癌及胰腺癌的古代文献研究,梳理对古代医家对于胃癌及胰腺癌的病名、体征、病因病机认识;2.临床研究:观察“复元活血通腑针”对阳虚型胃癌及胰腺癌术后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及不同针刺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文献研究:采用中医文献学方法,从胃癌及胰腺癌的症状体征角度寻找相关描述,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相关病证的论述,并对古代文献相关病名进行大致界定。同时,从病因角度,筛选古代文献内对应范畴中胃癌及胰腺癌的论述。研究古代医家对于胃癌及胰腺癌的病因、病程、预后的认识。2.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探索性研究设计方案,将患者依照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随机方式为随机卡片法,各组比例为1:1:1,分别为电针预刺激组(A组)、假针刺组(B组)、常规术后电针组(C组)。病例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电针预刺激组采用电针灸治疗,其治法为复原活血通腑针,取穴为百会,内关(单侧),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治疗时间为术前一天及术后第1天至第5天,每日治疗一次,一次20min。选用KWD-808I型电针仪,频率为疏密波,2/100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假针刺组采用假电针仪+假针刺,电针仪导线内部断路、不通电,计时功能显示及铃声正常,假针灸刺入穴位上贴敷的电极贴片上,不刺入皮肤,频次同电针预刺激组。常规针刺组术前操作同假针刺组,术后取穴、操作方法同电针预刺激组,针刺时机为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5天。研究员从术前第一天术后第七天,每日观察术后每日胃液量、围手术期胃肠道功能评价量表中各项量表评分变化。数据以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文献研究:1.胃癌及胰腺癌属于中医积聚、胃反、翻胃、症瘕、食痹、脾积等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食痹”一项,晋代开始后主要见于“积聚”范畴。至清代始出现“胃癌”的具体称谓。2.从晋代开始,阳虚被认为是积聚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宋代至明代,各医家对阳虚在此类疾病的形成、发展、预后中的作用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述。明清各医家提出了各种针对此类腹部积聚的方剂。各时期医家均强调治疗过程中补虚的重要性。(二)临床研究:本课题共纳入93例(脱落0人,每组各31人)。治疗前经中医症候评分表诊断病人证型,选取阳虚型患者。治疗前各组年龄、性别、诊断、手术方式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具有可比性。1.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情况及住院时间:复元活血通腑针电针预刺激组首次排气时间中位数3(3,4)d、常规术后针刺组为3(3,4),显着短于假针刺组5(4,5)d,两治疗组分别比假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预刺激组与常规术后电针组排便时间中位数为4(4,5)天、4(4,5)天,分别与假针刺组6(5,7)天相比较,患者平均排便时间显着缩短(P=0)。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电针预刺激组平均住院时间10.94±5.18d,常规术后针刺组平均住院时间11.39±6.16d,假针刺组平均住院时间15.65±11.93d。电针预刺激组与假针刺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常规术后针刺组与假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胃液分泌情况:两治疗组胃管拔除时间分别与假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天,电针预刺激组、常规术后电针组分别与假针刺组胃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4天,电针预刺激组胃液量显着少于假针刺组(P<0.01),常规术后针刺组胃液量少于假针刺组(P<0.05),两治疗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疼痛方面:术后PCA地佐辛用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地佐辛补充用量、地佐辛使用天数、术后止痛药花费方面,电针预刺激组显着优于假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4天至术后第7天,电针预刺激组地佐辛用量低于假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胃肠道功能量表评分:术后第1天常规术后针刺组评分高于假针刺组(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天评分,两治疗组评分显着高于假针刺组(P<0.05),两治疗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古代文献研究得出结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医家就开始对胃癌及胰腺癌有所认识,且逐渐认识到补虚在此类疾病形成、发展、预后中的重要作用。2.“复元活血通腑针”对阳虚型胃及胰腺肿瘤术后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显着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3.与常规术后针刺治疗相比较,围手术期针刺在预防及缓解阳虚型胃癌及胰腺癌患者术后术后疼痛及胃肠道不适方面具有优势。

二、胃癌行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癌行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1.2 入组标准
    2 围手术期及手术
        2.1 围手术期处理
        2.2 手术方式
        2.3 手术步骤
        2.4 术后处理
    3 胰瘘诊断标准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基本情况
    2 单因素分析结果
        2.1 患者基本指标
        2.2 手术因素
        2.3 病理分期
        2.4 术后因素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1 胃癌术后胰瘘
        1.1 胰瘘的定义
        1.2 术后胰瘘分级标准
    2 影响胃癌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
        2.1 性别
        2.2 年龄
        2.3 白蛋白水平
        2.4 手术时间
        2.5 BMI
        2.6 术后第1-2 天引流液淀粉酶含量
    3 胰瘘的治疗
结论
本次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2)胃癌根治术联合脾切除的Meta分析及保留脾脏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及解剖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在根治性胃癌手术中联合脾脏切除是必要的吗?一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胃癌患者腹腔镜经胰后入路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
    1. 尸体解剖
    2. 病例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外科间隙及入路
    1. 尸体解剖
    2. 总结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1
缩写词简表2
缩写词简表3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局部进展期胃癌联合脏器切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胃癌联合脾切除术
二、胃癌联合部分肝切除术
三、胃癌联合横结肠及横结肠系膜切除术
四、胃癌联合胰体尾切除术
五、胃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六、左上腹腔脏器联合切除术

(4)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分析:附1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统计学处理
    1.3 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6)胃癌根治术下切缘阳性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附录

(7)胃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根治性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
    1.3 术后治疗及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2.2 病理分型与手术切除率的关系
    2.3 术后随访
3 讨论

(9)胃癌根治术联合器官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附1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1.3 结果:
2 讨 论
    2.1 胃癌根治术并联合器官切除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2.2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10)电针促进阳虚型胃癌及胰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胃癌及胰腺癌的文献研究
论文二 “复元活血通腑针”促进阳虚型胃癌及胰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标准及使用设备
        2 研究设计
        3 观察方法
        4 统计分析方法
        5 技术路线
        6 质量控制
    实验结果
        1 临床资料
        2 主要观察指标
        3 次要观察指标
        4 其他
    讨论
        1 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2.祖国医学对胃癌及胰腺癌的认识与治疗
        3 疗效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胃及胰腺肿瘤术后预后情况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胃癌行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D]. 鞠坤. 青岛大学, 2019(02)
  • [2]胃癌根治术联合脾切除的Meta分析及保留脾脏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及解剖学观察[D]. 郑连生. 南方医科大学, 2017(12)
  • [3]局部进展期胃癌联合脏器切除的研究进展[J]. 肖华,左朝晖.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15)
  • [4]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分析:附11例报告[J]. 马鹏飞,韩广森,赵玉洲,顾焱晖,任莹坤,曹养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04)
  • [5]胃癌侵及胰头部的外科处理研究[J]. 丁良福,顾钧,董平,陆建华,吴文广,李茂岚,丁琦晨,张林,杨佳华,吴向嵩,穆嘉盛,刘颖斌. 上海医学, 2012(04)
  • [6]胃癌根治术下切缘阳性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价值[D]. 张霄鹏. 浙江大学, 2012(10)
  • [7]胃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根治性手术治疗[J]. 洛山. 中国现代医生, 2010(24)
  • [8]胃窦癌侵及胰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效果观察[J]. 明含昕.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8(09)
  • [9]胃癌根治术联合器官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附12例报告)[J]. 黄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06)
  • [10]电针促进阳虚型胃癌及胰腺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D]. 丁云晴.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