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张艺[1](2021)在《贵州历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文中提出高考作为我国各类考试中影响最大、最重要的考试,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距今已有四十余年历史。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随着高考改革和语文改革政策的颁布实施,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而阅读作为语文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本文试图以历年贵州高考语文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题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本文共三章,分别陈述如下:第一章分析贵州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及其历史沿革。首先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高考语文的要求,并对此进行整理归纳,明确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及原则。再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贵州地区历年高考语文的用卷情况进行分析,明确贵州省高考语文在全国高考中的定位;最后对贵州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考查的历史演变进行整体梳理,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分析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具体情况。主要从题型、分值占比、内容等方面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考查能力情况,明确高考语文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同时探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规律和趋势。第三章:针对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考查的分析结果,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贵州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提升策略。本文以期通过对贵州省历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进行详尽分析,并对当前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提出具体建议,以期对贵州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一定帮助,对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启发,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及应试能力。
刘媛媛[2](2021)在《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研究(2011-2020)》文中研究指明语文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列出,可见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语言文字运用”作为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四个板块之一,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方式众多,题型灵活,一直是高考试题研究的重点,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由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研究,探寻试题的考点和命题特点,指导语言文字运用教与学的实践。本论文以2011—2020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为研究对象,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考点。将语言文字运用题分为词语运用,辨析与修改病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标点符号这七大类,结合具体的试题分析归纳出各个题型涉及的考点。第二部分是分析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命题特点。基于试题考点研究,通过分析命题依据的规律性,探寻出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题型趋于灵活多样、选材更加广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的命题特点。第三部分是探究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研究对现实的指导。在前两个部分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具体可实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探究试题研究对教与学的现实指导。在教师教学方面,一是注意有效引导,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二是课堂渗透,教考结合;三是设置课外活动,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方面,一是要夯实基础,注重日常积累;二是做题时要仔细审题,掌握做题技巧。本论文的研究不只是为了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本身,也不单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探索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为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林施华[3](2021)在《高考实用类文本能力考查导向与教学策略探究》文中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实用类文本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有较强的实用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实用类文本从2007年出现以来,先后经历了选考阶段与必考阶段。为适应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际,高考实用类文本不断进行了改革创新,对语文教学具有引导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高考实用类文本进行深入研究。对2007~2020年高考语文课标卷实用类文本进行研究,主要从考查形式与考核目标两方面探讨高考实用类文本能力考查导向,提出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策略。正文部分对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概述高考实用类文本命题历程。主要梳理高考实用类文本发展历程,分析高考实用类文本的命题依据。第二章是分析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查形式。从文体类型、文本形式和测试形式类型三个维度对高考实用类文本进行分析。高考实用类文本文体类型多样,重视考查学生阅读新闻、科普文章、报告,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关注社会生活;非连续性文本成为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查的主要趋势,关注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高考实用类文本的分值与题量保持稳定性,不同题型的考查指向实用类文本不同阅读能力层级。第三章是分析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核目标。高考实用类文本对不同阅读能力层级进行不同程度的考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方向明确。第四章是提出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研读文本特征,应辨明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探究具体文本的个性特征;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多文本阅读能力;创新阅读策略,丰富实用类文本教学方法,既重视检视性阅读与理解性阅读,培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也运用可视化阅读策略,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创设真实情境,应分析学情,在问题情境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任务驱动,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徐斌[4](2021)在《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文件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在新课标中,将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排在首位,表明新课标对语言文字基础性地位的重视。高考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方向标,是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而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度感和表达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以及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制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如何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高考试题中,如何使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与语文教学改革相适应,如何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分为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论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进行概述。这部分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回顾并梳理了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发展历程,对试题的演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清楚试题的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高考考试改革背景下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影响。第二章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进行探究。第一节论述了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依据,掌握试题的命制情况。第二节以2011年至2020年的高考试卷为研究对象,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进行命题分析,从题型、考查形式、语言材料、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节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进行总结。第三章主要总结了高中语言文字教与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在当前语言文字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考试和认识情况。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在全面分析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以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上升到对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实践性思考,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语文教材以及语言文字的教学相联系,从学生应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能力,教师应如何对待语言文字的教学以及应如何有效利用语言文字资源这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探讨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教学对策,希望对教师语言文字的教学提供启迪,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马敏[5](2021)在《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研究》文中认为语病题是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试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其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漫长的时间促使语病题的发展逐渐完善和稳定,呈现稳中求新的趋势。从考查点看,语病题结合了语法、语意、语用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以1978至2019年的贵州高考语文语病试题为研究对象,对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题进行纵横向分析,探寻贵州高考语病试题的特点、考查内容,为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提供指导性的策略。由贵州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的分析可知,语病题的题型和分值较稳定,考查类型是考试大纲提及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六大类。近年语病题的命题有变化,只对同一个句子作修改,难度看似有所降低,实则更考验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故分析贵州历年高考语病试题,对贵州中学语病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共三章。第一章分析了高考语病题的命题依据,然后结合试题分析了语病题的发展演变;第二章分析了贵州历年高考语病试题,从考查能力、命题情况、命题规律与趋势几方面分析了历年试题,试题分析主要梳理了语病的题型、分值、考查类型、考查频次、语料及命题规律,最后根据试题特点及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了学生失分原因;第三章根据第二章的试题分析和实践情况得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主要从积累语言知识、规范语言表达、总结规律、练习多方面提出了语病试题的教学方法和高考应对策略。
王佩珺[6](2021)在《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中对于传统诗歌作品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学者们对于高考语文考试中古典诗歌建设题型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新颖的研究角度与方式。本论文拟在江苏高考“3+1+2”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对近二十年来江苏语文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进行研究,从而梳理了一定的命题思路与规律。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论文主体、结语。绪论主要梳理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现状。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是对高考诗歌鉴赏相关题型的研究加以补充,同时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相关的教学与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的实践意义主要为江苏高考语文科目诗歌鉴赏在命题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促进更加灵活、公平、有效的命题策略实施,以及帮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鉴赏的出题角度,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学习与应试能力。从目前现状看,近年来的诗歌鉴赏相关课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析诗歌鉴赏理论、分析诗歌鉴赏教学、分析诗歌鉴赏命题。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命题原则、命题要求、题型趋势、命题概况等四方面对近20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进行分析。第二章具体分析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的变化特点,主要集中在题型、内容以及考点三个方面。第三章阐述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目前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实际中教学与考试的错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提升考生的基础诗歌鉴赏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姚林群,封思颖[7](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历程、特征与趋势》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发展经历了规范与失范、恢复与稳定、探索与深化、发展与创新四个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秉持开放进步、坚守创新的同时,积极吸收他国优秀成果。未来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将进一步凸显育人功能,继续释放考生作为主体生命的个性思想力,选取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话题,并通过试题的常变常新,克服作文的套作、宿构和抄袭。
贾颖[8](2020)在《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试题研究》文中提出自科举取士以来,中国形成一套完备的考试机制,有悠久的考试传统。现代以来,各类考试更是体系完备。高考作为众多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无论是对于国家人才的选拔还是对于考生自身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被列为重要考试科目,一直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中国有着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最能体现中国的文化和审美,因此古诗词在高考语文中成为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优秀古诗词的阅读分析、鉴赏评价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化素养,也有利于我国古诗词的入脑入心,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传承。本文以贵州省1978年至2019年高考语文卷的古诗词试题为研究对象。一是通过对高考原则、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规定性文件的解读,探求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依据;对贵州历年高考语文用卷情况进行归并分析、对贵州历年所选用的语文试卷中古诗词试题的历史演变进行爬梳。二是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及语文教材中对古诗词阅读学习要求和考查能力,比对高考试题中古诗词试题考核情况,总结古诗词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考查内容,并对高考中古诗词阅读试题的命题规律进行概括,对命题趋势进行预测。三是通过分析近几年贵州考生答题情况,总结失分原因,结合国家教育文件精神、教材教学、出题趋势、得分情况等,提出一些关于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建议: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要引领学生实现与诗人和鉴赏者的思维同步,同时要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研读,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清晰古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体系。就学生来说,要加强课后对古诗词知识的积累,包括历史脉络、作者作品、意象典故等知识的积累。此外,在考试时,要学会从题目、作者、注释、字词等材料获取关键信息,利用古诗词分析批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赏析和审美判断。
晏飘[9](2020)在《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文中指出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是考核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并已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但目前实用类文本阅读无论是从深度、广度来看,研究都还不够。本文以恢复高考以来贵州历年高考阅读试题为例,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文本材料、试卷题型、考查标准等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解答和教师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应提出建议,冀此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在该类文本的教学和解题方面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贵州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研究。绪论部分对近年来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同时对研究意义进行陈述、对相关研究概念进行必要的界定。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梳理贵州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各个时期以及高考改革的各个阶段,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贵州高考语文卷选用情况。第二章主要从考查的能力层级、选文的来源、文本呈现方式以及试题的题目类型、分值变化等方面对贵州省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近几年考试中学生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失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一线教师教学实用类文本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提高一线教师在实用类文本体裁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石圣洁[10](2020)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试题研究 ——以2010年至2019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和高考试题的不断改革,一直作为必答题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地位愈发突显出来,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现代文阅读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部分,对于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研究也就随之受到热捧,但很少出现有学者单独对论述类文本试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现象,作为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部分,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一个紧迫的任务。本文以2010年至2019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中21篇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试题内容、试题材料、试题形式这三个方面展开对高考论述类试题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命题依据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高考论述类试题的考查能力层级、题材来源与呈现方式、题型分值与命题指向等几个层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三部分总结出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特点,试题内容具有基础性和规律性,材料选取偏重传统文化,融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形式呈现稳定性和命题指向以“反向”为主,“正向”为辅。第四部分揭示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出现的设误方式陈旧、材料局限化、题型单一化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建议与意见。通过这四个部分的论述,希望为一线教师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为高考考生指出论述类文本试题的答题方向,为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人提供新的命题思路。
二、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历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一章 贵州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及其历史沿革 |
第一节 贵州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 |
第二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卷选用情况 |
第三节 贵州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历史演变 |
第二章 贵州历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
第一节 历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命题情况分析 |
第二节 历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考查能力分析 |
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命题规律与趋势 |
第三章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及启示 |
第一节 科学使用语文教材 |
第二节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
第三节 加强学生阅读训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研究(2011-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点分析 |
第一节 词语运用题考点分析 |
第二节 辨析与修改病句题考点分析 |
第三节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题考点分析 |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题考点分析 |
第五节 语言表达题考点分析 |
第六节 标点符号题考点分析 |
第二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命题特点分析 |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命题依据的规律性 |
第二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命题特点分析 |
第三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研究对现实的指导 |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研究对教师教学的指导 |
第二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研究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考实用类文本能力考查导向与教学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一)高考实用类文本研究 |
(二)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考实用类文本命题历程概述 |
第一节 高考实用类文本命题改革概况 |
一、高考实用类文本的选考阶段 |
二、高考实用类文本的必考阶段 |
第二节 高考实用类文本命题依据 |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引领命题方向 |
二、考试大纲确定命题内容与要求 |
第二章 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查形式分析 |
第一节 高考实用类文本文体类型 |
一、高考实用类文本文体类型变化 |
二、高考实用类文本文体保持稳中求新态势 |
三、高考实用类文本文体考查导向 |
第二节 高考实用类文本的形式 |
一、高考实用类文本的形式变化 |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类型 |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导向 |
第三节 高考实用类文本测试形式类型 |
一、高考实用类文本测试形式变化趋势 |
二、高考实用类文本主要题型 |
三、高考实用类文本题型的考查导向 |
第三章 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核目标分析 |
第一节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层级 |
一、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层级考查变化 |
二、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考查特点 |
三、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考查导向 |
第二节 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查导向 |
一、注重考查信息处理能力 |
二、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四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
第一节 研读文本特征,培养多文本阅读能力 |
一、辨明文体特征,探究文本的个性特征 |
二、开展群文阅读,培养多文本阅读能力 |
第二节 创新阅读策略,丰富实用类文本教学方法 |
一、重视检视性阅读与理解性阅读,培养筛选整合信息能力 |
二、运用可视化阅读策略,培养图文转换能力 |
第三节 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
一、分析学情,在问题情境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二、任务驱动,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类试题分析研究 |
(二)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命题趋势 |
(三)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策略研究 |
三、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
(一)创新点 |
(二)重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统计分析法 |
(三)问卷、访谈调查法 |
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概述 |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历程 |
一、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初始阶段(1977—1984) |
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阶段(1985—2006) |
三、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创新阶段(2007—2016) |
四、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成熟阶段(2017 年至今) |
第二节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
一、新课改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影响 |
二、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内容改革影响 |
第二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探究 |
第一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依据 |
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
二、 《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 |
第二节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分析 |
一、语文高考试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题型分析 |
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语言材料 |
三、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发展趋势 |
第三章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与学现状 |
第一节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教师教学现状 |
一、缺乏国际视野及对新课标理念理解 |
二、教师对高考试题重视程度各有不同 |
三、必修与选修课程没有很好的相结合 |
第二节 高中语言文字运用学生的学习现状 |
一、考试情况与分析 |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四章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教学对策 |
第一节 落实新课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一、建构学生的知识基础,用语言表达培养语感 |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训练,要增强合作探究能力 |
三、注重具体情境的设计,创建学生的审美体验 |
四、从传统提升文化涵养,在现实挖掘人文精神 |
第二节 端正教学观念,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地位 |
一、推动育人方式转变,注重研究高考试题新动向 |
二、转变教学的方式,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 |
三、实现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
第三节 丰富教学资源,积累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 |
一、结合日常教学,充分利用必修与选修教材 |
二、关注试题命制,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
三、开发隐性资源,打开视野并积累素材来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 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的命题依据及历史演变 |
第一节 高考语病题的命题依据 |
第二节 贵州高考语病题的考查类型 |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的历史演变 |
第二章 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用卷情况分析 |
第二节 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命题情况分析 |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语病试题命题规律与趋势 |
第四节 语病试题失分原因分析 |
第三章 贵州高考语病试题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及启示 |
第一节 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 |
第二节 立足运用规范语言表达 |
第三节 总结规律精讲精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及其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2000-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分析 |
第一节 诗歌鉴赏题概述 |
一、诗歌鉴赏题的起源 |
二、诗歌鉴赏题的变化 |
第二节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原则 |
一、依据课程纲领 |
二、突出选拔功能 |
三、确保公平公正 |
第三节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要求 |
一、传统文化继承的要求 |
二、高考考点考查的要求 |
第四节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题型趋势 |
一、诗歌鉴赏题出现频率 |
二、诗歌鉴赏题分值占比 |
第五节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概况 |
一、诗歌鉴赏题形式分析 |
二、诗歌鉴赏题内容分析 |
三、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
第二章 2000-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变化特点分析 |
第一节 诗歌鉴赏题形式变化特点 |
第二节 诗歌鉴赏题内容变化特点 |
第三节 诗歌鉴赏题考点变化特点 |
第三章 2000-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诗歌鉴赏题在形式方面的问题 |
第二节 诗歌鉴赏题在内容方面的问题 |
第三节 诗歌鉴赏题在考点方面的问题 |
第四章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
第一节 教学现状 |
一、内容考查强调学生的理解度 |
二、题型设置重视设问的灵活性 |
三、材料选择注重诗歌的特殊性 |
四、评分细则确保操作的可行度 |
第二节 应对策略 |
一、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二、诗词鉴赏教学的相关建议 |
三、诗歌鉴赏题的解题对策 |
结语 |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相关表格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历程、特征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变革历程 |
1. 规范与失范阶段(1949—1976年) |
2. 恢复与稳定阶段(1977—1989年) |
3. 探索与深化阶段(1990—2005年) |
4. 发展与创新阶段(2006—2020年)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变革特征 |
1. 砥砺前行: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在改革中不断进步 |
2. 继往开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在坚守中勇于创新 |
3. 择善而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在开放中吸收借鉴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变革的趋势 |
1. 命题思路:进一步凸显高考语文作文的育人功能 |
2. 命题重点:继续释放考生作为主体生命的个性思想力 |
3. 命题材料:选取与时代发展脉搏同频共振的话题 |
4. 命题底线:极力避免考生作文的套作、宿构和抄袭现象 |
(8)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试题命题依据及历史沿革 |
第一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试题命题依据及原则 |
第二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情况 |
第三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试题历史演变 |
第二章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试题分析 |
第一节 古诗词阅读能力考查要求 |
第二节 古诗词阅读试题命题情况分析 |
第三节 古诗词试题得分情况及失分原因分析 |
第四节 古诗词试题命题规律及趋势 |
第三章 高考背景下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升策略 |
第一节 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 |
第二节 学生自身循序渐进的积累 |
第三节 学习及应考方法的掌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一章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试题命题依据及历史沿革 |
第一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试题的命题依据 |
第二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原则 |
第三节 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卷选用情况 |
第四节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演变进程 |
第二章 高考语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考查能力层级的分析 |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和命题情况分析 |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失分原因 |
第四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规律及趋势 |
第三章 高考背景下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联结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内容 |
第二节 分体裁进行阅读教学 |
第三节 教师教学准备精细化 |
第四节 学生知识储备及解题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试题研究 ——以2010年至2019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一)对试题命题者的意义 |
(二)对语文教师教学的意义 |
(三)对高考考生备考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定量分析法 |
第一章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概述 |
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试题命题依据 |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论述类试题命题的主要依据 |
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是论述类试题命题的基本依据 |
三、高中语文教材是论述类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 |
第二章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论述类试题测试内容分析 |
一、测试能力层级和能力点分析 |
二、测试知识点分析 |
第二节 论述类试题测试材料分析 |
一、文本阅读体材来源分析 |
二、文本呈现方式分析 |
第三节 论述类试题测试形式分析 |
一、试题题型分值分析 |
二、试题命题指向分析 |
第三章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 |
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内容特点 |
一、试题内容的基础性 |
二、试题内容的规律性 |
第二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材料特点 |
一、试题材料的选取偏向传统文化 |
二、试题材料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
第三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形式特点 |
一、试题形式的稳定性 |
二、试题命题指向“反向”为主,“正向”为辅 |
第四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
第一节 论述类试题存在的问题 |
一、设误方式陈旧 |
二、试题材料局限化 |
三、试题形式单一化 |
第二节 论述类试题教学改进建议 |
一、依据文体特征,明确核心测试点 |
二、拓宽试题材料范围,增添文体类型 |
三、增添试题形式,注重测试思维过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历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 张艺.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2]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研究(2011-2020)[D]. 刘媛媛.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高考实用类文本能力考查导向与教学策略探究[D]. 林施华.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教学对策探究 ——以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D]. 徐斌.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研究[D]. 马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6]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 王佩珺. 扬州大学, 2021(09)
-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历程、特征与趋势[J]. 姚林群,封思颖.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1(03)
- [8]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试题研究[D]. 贾颖.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贵州历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 晏飘.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1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试题研究 ——以2010年至2019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为例[D]. 石圣洁.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