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分析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分析

一、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户亮亮[1](2022)在《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动机分析——以上海市东北片区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基于前人对体育健身及动机的研究为前提,以上海市东北片区八所高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进行体育健身动机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其个人基本情况、体育健身现状以及参与健身的动机等进行调查,归纳出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进行体育健身消费的动机主要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该文从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减肥塑形、休闲娱乐、社会交往、通过考试、政策推动、朋友的影响等动机出发分析,希望能够更科学合理的指导大学生的体育健身行为,为体育健身市场提供理论基础,以期待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

邹小育[2](2021)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体像和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走进健身房,参加器械训练,以塑造形体美为主,多半是减重。很多女大学生在各项身体指标非常标准的情况下,还主观的认为自己偏胖或超重,因此不科学的减重给女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缓解女大学生的体像焦虑,改善她们的自尊状况,本研究引用器械训练做为运动干预手段,试图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像认知态度和改善她们的自尊状况,引导女大学生的身心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4周的器械训练对普通女大学生的体像和自尊水平是否有影响,(2)4周的器械训练是否能让女大学生的体像和自尊水平产生显着性的变化,(3)探讨4周的器械训练对普通女大学生形体的影响,(4)探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体育锻炼对促进女心理健康的作用。为改善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方法和数据参考。最后,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推动器械训练在女性群体中的推广,化解女性群体对器械训练的误解与偏见,向更多的女性普及器械训练的好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探索4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体像和自尊的积极影响。经过被试条件筛选后,随机选取了上海体育学院24名普通女大学生(均为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她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2人为实验组,12人为对照组。对12名实验组的普通女大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器械训练运动干预,每周训练两次,共8次,每次90分钟。另外12人不参加器械训练作为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她们的自尊水平和体像水平以及形体指标特征进行测试,并利用SPSS19.0对实验前后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研究结果:(1)外显自尊:经过为期4周的器械训练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外显自尊得分差异显着(P<0.05),实验组的被试实验前后外显自尊得分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的被试实验前后外显自尊得分差异不显着(P>0.05),实验组的外显自尊水平较实验前有了显着性的提升,对照组的外显自尊水平较实验前没有显着性的变化。(2)内隐自尊:经过为期4周的器械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内隐效应对比值(P>0.05),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内隐效应对比值(P>0.05),实验组被试在经过为期4周的器械训练后她们的内隐自尊没有显着性的提高,但是实验后实验组的内隐效应平均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290.16毫秒,提升至480.02毫秒,说明4周的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的内隐自尊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体像认知:经过4周的器械训练后,在实验后实验组被试在相貌评估,舒适倾向,健康评估,疾病倾向,身体部位满意,超重和自我分类七个分量表上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在相貌倾向,舒适评估,健康倾向三个分量表上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对照组在体像十个维度上都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形体:经过4周的器械训练后实验组被试的身体形态在骨骼肌和体脂百分数两个指标上变化显着(P<0.05),在身体素质方面前后对比下肢力量和心肺能力有显着性的变化(P<0.05),对其他指标没有显着性的影响(P>0.05),所以得出结论4周的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的体型变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1)4周的器械训练能显着提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外显自尊水平。(2)4周的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的体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的显着性变化:相貌评估,舒适倾向,健康评估,疾病倾向,身体部位满意,超重和自我分类。4周的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的体像认知有提高和改善的积极趋势。(3)经过4周的器械训练后,实验组被试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身体素质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她们的形体没有显着的变化。

汤燕青[3](2020)在《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具有节奏感强、风格多样、对抗性小等特点,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组合教学具有多元化的结构特征,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扬州大学大二年级啦啦操选修班52名女生进行为期12周的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以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重和体重指数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2)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3)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50米、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提升幅度显着大于单一教学;对女大学生80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4)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公正、节制、超越维度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公正、节制、超越维度的提升幅度均大于单一教学,且在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勇敢、人性、公正、节制维度具有显着性。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在花球啦啦操教学中可以融入花样跳绳进行组合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加强柔韧性练习和放松练习。(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愉悦的课堂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体验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孙贺[4](2020)在《哈他瑜伽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及情绪调节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有关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女大学生锻炼意识较差,体质持续下降。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心理问题,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引发众多不良后果。针对当前女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及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设计了哈他瑜伽训练手段,对天津体育学院40名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及情绪调节进行实验测试,并运用坐位体前屈、FMS功能性筛查及心境状态量表(POMS)等测试指标来评测干预效果。通过哈他瑜伽训练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对比,探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提升柔韧素质训练手段,提升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进而更有效地指导体育课程教学和柔韧素质、情绪调节训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FMS功能性筛查检测出女大学生较差的关节柔韧性的基础上,通过14周的哈他瑜伽训练计划干预,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表现为坐位体前屈测试指标成绩以及FMS得分的显着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FMS功能性筛查得分,并检测出柔韧性较差的关节柔韧性得到改善,可以有效提升女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效果,表现为降低了女大学生的紧张、愤怒、与自我有关的情绪维度得分,显着性改善了精力维度情绪得分。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通过设计与实验验证了哈他瑜伽训练对于女大学生柔韧素质与情绪调节的有效性,建议将哈他瑜伽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作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练习手段;(2)由于哈他瑜伽训练手段设计的不同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差异,因此,在将哈他瑜伽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或者课余锻炼时,应统筹考虑练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运动基础和练习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做好精心的训练方案设计,在实践中根据实施效果不断优化;(3)本研究尝试了将哈他瑜伽训练引入提高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及情绪调节实践中,但发展柔韧素质及促进情绪调节的手段有很多,希望有更多的学者积极展开类似研究,以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促进的训练方法手段体系。

张若男[5](2020)在《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3名天津城建大学非体育类专业在校大二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的CrossFit训练,通过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增强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CrossFit训练在高校的普及性提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参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经过CrossFit训练后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CrossFit训练对女大学生的身高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大学生的体重和BMI,使得女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更加匀称和标准。2 CrossFit训练能够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显着地提升了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与实验前相比较,实验后达到良好水平的学生人数和比例出现上升、而不及格水平的学生人数和比例均出现下降。3 CrossFit训练能够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其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均有显着性提高,相比于实验前,实验后达到优秀、良好的女大学生比例明显增加,而不及格的女大学生比例明显减少。

潘腾远[6](2019)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及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及相关性,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0名学生进行量表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其中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数各半、男女人数各半。将收集的量表分类编码并对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明显更强;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明显更强;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明显更强;与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家庭支持水平和人际协助水平更强。(2)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更高;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更高;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更高;与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负性情感表现更佳。(3)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具有高度正相关;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具有高度正相关且相关性更高,主要表现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方面;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具有高度正相关且相关性更高,主要表现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方面;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虽然略低,但也具有高度正相关,主要表现在目标专注、积极认识、家庭支持方面。(4)与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女生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具有高度正相关且相关性更高,主要表现在目标专注、积极认识、家庭支持方面;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具有高度正相关且主要表现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方面。

陈俊融[7](2019)在《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成分与握力的关系研究 ——出自于四川师范大学测量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作为国家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的重要输出群体,其健康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从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成分和握力现况对其专业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三方面进行探究;通过不同身体活动等级,分析骨密度、身体成分和握力的差异;根据大学生的骨密度、身体成分指标和握力指标两两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分析影响骨密度、身体成分和握力的因素。为提升大学生骨密度水平提供有效的依据。本文测量对象为四川师范大学202名学生(体育专业组男生63人、女生40人;非体育专业组男生45人、女生54人)。研究方法采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使用测量仪器(EXA-3000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清华同方体测仪BCA-1A、恒康佳业HK-6000智能型握力测试仪)进行测量,以《身体活动等级量表》对大学生身体活动等级水平进行测评,并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与分析。此次研究结论主要表现为:1)体育专业大学生骨密度和握力水平高于非体育专业学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年龄超过20岁的大学生骨密度要高于不足20岁大学生。2)体育专业大学生体重、骨骼肌、瘦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节段肌肉群、基础代谢率和BMI指数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男大学生体重、骨骼肌、瘦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节段肌肉含量、基础代谢率和BMI指数高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体脂含量、体脂率和节段脂肪含量低于女大学生。3)大学生骨密度随着身体活动等级的提升而提升,身体活动等级从小运动量到中运动量时,骨密度增长幅度较大,身体活动等级为大运动量时瘦体重含量为最高值。4)大学生的握力水平随着身体活动等级提升而提升。男大学生身体活动等级从不运动到中运动量水平时,握力增长幅度较大;女大学生身体活动等级从不运动到小运动量水平时,握力增长幅度较大。5)瘦体重与骨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骨密度随着瘦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右上肢肌群与BMD值呈正相关关系,BMD值会随着右上肢肌群质量的增加而增加。6)大学生右前臂骨骨密度随着右手握力的增加而提升。

桂晶晶[8](2018)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大学生是我国新时代的主人翁,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能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自尊意识,而大学生自尊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大学生身体自尊教育。但近年来,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关注程度一直较低。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发展大学生身体自尊教育显然迫在眉睫。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自编问卷、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城市学院等三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后对其进行随机访谈。将得到的数据用spss22.0加以处理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总体水平;体育专业和非体育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差异;专业与性别、民族、年级、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具有交互作用,即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中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表现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大学生整体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离散程度也较大。在身体自尊的五个维度内,水平最高的为身体素质维度,水平最低的为运动技能维度;其中运动技能维度离散程度最大,自我价值感维度离散程度最小。总体而言,大学生的身体自尊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运动技能方面。(2)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且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自尊水平。在各个分维度中均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且前者高于后者。研究表明,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适当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3)在体育专业中男生身体自尊水平高于女生,在非体育专业中同样也是男生身体自尊水平高于女生。体育专业不同性别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之间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身体自尊总体水平及各个分维度均没有交互作用。研究表明,目前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普遍低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有待加强。(4)体育专业汉族大学生比回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高,非体育专业汉族大学生与回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基本相同。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的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且两者身体自尊水平具有交互作用。体育专业回族大学生与体育专业汉族大学生之间身体自尊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要加以重视。(5)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从大一到大三呈降低趋势,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大一大二几乎持平到大三呈提升趋势。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的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且两者具有交互作用。因而,要加强对体育专业大三年级学生身体自尊的培养,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要从入学之初就积极加强其身体自尊教育。(6)在体育专业中,身体自尊水平最高的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大学生,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最后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在非体育专业身体自尊水平最高的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最后是家庭经济一般的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之间身体自尊总体水平不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两者在身体自尊水平总体上不具有交互作用。目前研究显示,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影响不大,且无明确指向性。

刘荣霞[9](2018)在《河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非体育专业女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低,很多女生不愿意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参加锻炼的频率低。本篇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河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多数非体育专业女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少,场地设施的不足等因素也影响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女生要转变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我校应合理安排场地,多组织一些集体体育活动。

王诗苇[10](2017)在《体育锻炼对武汉体育学院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以及锻炼方式现状,同时研究不同专业对其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方法:在武汉体育学院给女大学生发放问卷,并选用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量表》PSPP对武汉体育学院的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进行调查,并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日常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越高的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越高(P<0.05);日常锻炼时间越长的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越高(P<0.05);日常锻炼强度越大的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越高(P<0.05);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p<0.05)。

二、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动机分析——以上海市东北片区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主要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问卷调查法
    2.3 数据统计法
3 正文
    3.1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3.2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的现状分析
    3.3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动机分析
4 结论
    4.1 从实际情况着手合理安排健身时间
    4.2 完善学校场地设施培养健身意识
    4.3 加强宣传手段提高体育健身意识
    4.4 优化体育课程的设置带动课堂参与

(2)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体像和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1.1.2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1.3 器械训练是改善大学生体像和自尊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1.1.4 体像和自尊水平的高低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3)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及其研究
        2.1.1 器械训练
        2.1.2 体像概念
        2.1.3 自尊概念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有关器械训练的研究现状
        2.2.2 有关体育锻炼与自尊关系的研究现状
        2.2.3 有关体像的研究现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有关器械训练的研究现状
        2.3.2 有关体育锻炼与自尊关系的研究现状
        2.3.3 有关体像的研究现状
    2.4 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实验法
        3.2.6.1 实验目的与任务
        3.2.6.2 实验假设
        3.2.6.3 实验对象
        3.2.6.4 实验步骤
        3.2.6.5 .实验控制
    3.3 研究工具
        3.3.1 多维自我体像烦恼问卷(MBSRQ)
        (1)多维自我体像烦恼问卷(MBSRQ)来源及使用
        (2)多维自我体像烦恼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3.3.2 Rosenberg自尊量表
        (1)Rosenberg自尊量表来源及使用
        (2)Rosenberg自尊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3.3.3 内隐联想测试(Implict Assocition Test)
        (1)内隐联想测试(IAT)来源及使用
        (2)实验程序
        (3)施测方法
        (4)内隐联想测试(IAT)的信度、效度检验的
        3.3.4 电脑
        3.3.5 InBody720 体测仪
        3.3.6 AI智能体测一体机
4.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情况
    4.2 四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自尊的影响分析
        4.2.1 四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外显自尊的影响
        (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外显自尊水平总体状况
        (2)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外显自尊水平差异分析
        (3)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外显自尊水平总体状况
        (4)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外显自尊水平差异分析
        (5)实验前后实验组外显自尊水平差异分析
        4.2.2 四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影响
        (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内隐自尊总体状况
        (2)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内隐自尊状况差异分析
        (3)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内隐自尊总体状况
        (4)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内隐自尊状况差异分析
        (5)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内隐自尊变化对比差异分析
    4.3 四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体像的影响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像水平在十个维度上的对比
        4.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像水平在十个维度上的对比
        4.3.3 实验组实验前后体像水平在十个维度上的对比
        4.3.4 对照组实验前后体像水平在十个维度上的对比
        4.3.5 四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形体的影响
        (1)四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2)四周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访谈提纲1(健身教练版)
附件二 访谈提纲2(参与器械训练的女大学生)
附件三 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MBSRQ)
附件四 Rosenberg自尊量表
附件五 体育活动适应能力调查问卷(PAR-Q)
附件六 4 周的运动训练计划表
附件七 实验实拍图(部分)

(3)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优秀率、合格率较低
        1.1.2 现代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均衡
        1.1.3 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学生身心健康
        1.1.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符合女大学生运动需求,深受女大学生喜爱
        1.1.5 组合教学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花球啦啦操
        2.1.2 花样跳绳
        2.1.3 体质健康水平
        2.1.4 积极心理品质
    2.2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2.2.1 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研究
        2.2.2 有关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2.3 有关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2.3.1 有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的研究
        2.3.2 有关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2.4 有关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教学的研究
    2.5 有关不同体育项目组合教学的研究
    2.6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研究
        2.6.1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测量的研究
        2.6.2 有关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心理测量法
        3.2.3 测试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状况
        4.1.1 实验前实验对象体质健康水平状况
        4.1.2 实验前实验对象积极心理品质状况
    4.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4.2.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4.2.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4.2.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4.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4.3.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的影响
        4.3.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智慧和知识维度的影响
        4.3.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勇敢维度的影响
        4.3.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人性维度的影响
        4.3.5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公正维度的影响
        4.3.6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节制维度的影响
        4.3.7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超越维度的影响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分析
        5.1.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分析
        5.1.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
        5.1.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5.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分析
        5.2.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的影响分析
        5.2.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智慧与知识维度的影响分析
        5.2.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勇敢维度的影响分析
        5.2.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人性维度的影响分析
        5.2.5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公正维度的影响分析
        5.2.6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节制维度的影响分析
        5.2.7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超越维度的影响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体质测试项目及方法仪器
附录二: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附录三: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计划表
附录四: 实验组教案范例
附录五: 对照组教案范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哈他瑜伽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及情绪调节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哈他瑜伽的研究现状
        2.1.1 瑜伽的定义
        2.1.2 瑜伽的发展
        2.1.3 瑜伽的功效
        2.1.4 关于哈他瑜伽的研究
    2.2 提升柔韧素质的研究现状
        2.2.1 柔韧素质的定义
        2.2.2 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
        2.2.3 关于柔韧素质的研究
    2.3 提升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
        2.3.1 情绪调节的定义
        2.3.2 影响情绪调节的因素
        2.3.3 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咨询法
        3.2.3 实验法
        3.2.4 心理测量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的影响效果及分析
    4.2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FMS功能性筛查得分的影响效果及分析
        4.2.1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深蹲动作模式测试的影响分析
        4.2.2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跨栏架动作模式测试的影响分析
        4.2.3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直线弓箭步动作模式测试的影响分析
        4.2.4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肩部灵活性动作模式测试的影响分析
        4.2.5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直腿主动上抬动作模式测试的影响分析
        4.2.6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控体卧撑动作模式测试的影响分析
        4.2.7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转动稳定性动作模式测试的影响分析
        4.2.8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FMS总分提高的贡献率的影响分析
    4.3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心境状态量表(POMS)得分的影响效果及分析
        4.3.1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紧张维度的影响分析
        4.3.2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愤怒维度的影响分析
        4.3.3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疲劳维度的影响分析
        4.3.4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抑郁维度的影响分析
        4.3.5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精力维度的影响分析
        4.3.6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慌乱维度的影响分析
        4.3.7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与自我有关的情绪维度的影响分析
        4.3.8 哈他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TMD总分维度的影响分析
5 讨论
    5.1 哈他瑜伽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5.2 哈他瑜伽对女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研究生个人简历

(5)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情况
        3.1.2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3.1.3 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情况
    3.2 12周CrossFit训练实验对女大学生体质指标的影响
        3.2.1 12周CrossFit训练实验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3.2.2 12周CrossFit训练实验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3.2.3 12周CrossFit训练实验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6)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心理韧性
        2.1.1 概念
        2.1.2 研究历程
        2.1.3 测量工具
    2.2 主观幸福感
        2.2.1 概念
        2.2.2 研究历程
        2.2.3 测量工具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样本量确定的依据
        3.1.2 样本量选定的范围
        3.1.3 分层样本的选定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心理韧性
        4.1.1 体育专业组与非体育专业组的差异
        4.1.2 体育专业组男生与非体育专业组男生的差异
        4.1.3 体育专业组女生与非体育专业组女生的差异
        4.1.4 体育专业组男生与女生的差异
        4.1.5 分析与讨论
    4.2 主观幸福感
        4.2.1 体育专业组与非体育专业组的差异
        4.2.2 体育专业组男生与非体育专业组男生的差异
        4.2.3 体育专业组女生与非体育专业组女生的差异
        4.2.4 体育专业组男生与女生的差异
        4.2.5 分析与讨论
    4.3 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4.3.1 总体水平的相关性
        4.3.2 体育专业组与非体育专业组的相关性差异
        4.3.3 体育专业组男生与非体育专业组男生的相关性差异
        4.3.4 体育专业组女生与非体育专业组女生的相关性差异
        4.3.5 体育专业组男生与女生的相关性差异
        4.3.6 分析与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成分与握力的关系研究 ——出自于四川师范大学测量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骨密度研究现状
    2.2 骨密度与运动因素研究现状
    2.3 骨密度与身体成分力研究现状
3 对象与方法
    3.1 测量对象
    3.2 测量法
        3.2.1 测量指标
        3.2.2 测量仪器
        3.2.3 测量方案
        3.2.4 测量方法与过程
    3.3 问卷调查法
    3.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成分与握力差异分析
        4.1.1 大学生骨密度的专业差异结果
        4.1.2 大学生骨密度的性别差异结果
        4.1.3 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差异结果
        4.1.4 大学生身体成分指标专业差异结果
        4.1.5 大学生身体成分指标性别差异结果
        4.1.6 大学生握力专业差异结果
        4.1.7 大学生握力性别差异结果
    4.2 大学生不同身体活动等级、骨密度、身体成分和握力现况分析
        4.2.1 大学生身体活动等级现况分析
        4.2.2 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活动等级差异结果
        4.2.3 大学生身体成分指标身体活动等级差异结果
        4.2.4 大学生握力身体活动等级差异
    4.3 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成分、握力相关性
        4.3.1 大学生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相关性
        4.3.2 大学生骨密度与握力相关性
        4.3.3 大学生身体成分与握力相关性
5 讨论
    5.1 测量仪器设备讨论
    5.2 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成分与握力差异讨论
    5.3 骨密度、身体成分与握力身体活动等级差异讨论
    5.4 大学生骨密度与身体成分和握力的相关性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
        1.3.3 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
        1.3.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比较分析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基本信息情况
    3.2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情况分析
    3.3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均值比较
        3.3.1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总体比较
        3.3.2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3.3.3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3.3.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3.3.5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
    3.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3.4.1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总体差异性分析
        3.4.2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3.4.3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3.4.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3.4.5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9)河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女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
        3.1.1 河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女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意愿
        3.1.2 河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女生各个年级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的比例分析
        3.1.3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分析
    3.2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
        3.2.1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分析
        3.2.2 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的分析
    3.3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方式的分析
        3.3.1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分析
        3.3.2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活动形式分析
        3.3.3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场地选择分析
    3.4 河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女生对体育锻炼场地和硬件设施的满意程度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10)体育锻炼对武汉体育学院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2. 1 身体自尊量表
        2.2.2. 2 自编大学生一般锻炼情况调查问卷
        2.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体育锻炼频率与体育院校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的分析
    3.2 不同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与体育院校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的分析
    3.3 不同体育锻炼的强度与体育院校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分析
    3.4 不同体育锻炼的方式与体育院校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分析
    3.5 不同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专业对体育院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
        4.1.2 锻炼时间对体育院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
        4.1.3 锻炼强度对体育院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
        4.1.4 锻炼频率对体育院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
        4.1.5 锻炼方式对育院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
    4.2 建议
        4.2.1 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
        4.2.2 为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机会

四、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动机分析——以上海市东北片区高校为例[J]. 户亮亮.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2(02)
  • [2]器械训练对女大学生体像和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D]. 邹小育.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3]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汤燕青. 扬州大学, 2020(05)
  • [4]哈他瑜伽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及情绪调节效果的实验研究[D]. 孙贺.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5]CrossFit训练对非体育类专业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若男.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6]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及相关性研究[D]. 潘腾远.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大学生骨密度、身体成分与握力的关系研究 ——出自于四川师范大学测量报告[D]. 陈俊融.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D]. 桂晶晶.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9]河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J]. 刘荣霞.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3)
  • [10]体育锻炼对武汉体育学院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J]. 王诗苇. 武术研究, 2017(06)

标签:;  ;  ;  ;  ;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