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斯巴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一、斯巴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何文智,刘静,陈美丽,邝高艳[1](2017)在《基于胰岛-肠轴调节机制研究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血清及结肠组织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胃动素(Motilin,MTL)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含量的影响,研究胰岛-肠轴调节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机制及干预效果。方法将8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痛泻要方组(C组)、阳性药物对照组(D组),造模成功后分组干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对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GLP-1、SS及MTL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中GLP-1含量降低,SS及MTL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痛泻要方组和西药斯巴敏组均能升高血清及结肠组织GLP-1的含量,降低SS及MTL含量(P<0.05,P<0.01)。结论痛泻要方可通过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中GLP-1(升高)、MTL及SS含量(降低),调节胰岛-肠轴中的代谢物质,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许磊[2](2017)在《舒肝扶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舒肝扶脾化湿汤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疾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况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病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侯总积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IBS-SSS)、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表(IBS-QOL)、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舒肝扶脾化湿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匹维溴铵片口服,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疗程为1个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中医症候总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再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的差异,最后探讨舒肝扶脾化湿汤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疾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况的影响。结果:中医症候总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中医症侯总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舒肝扶脾化湿汤和匹维溴铵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作用,但舒肝扶脾化湿汤效果更明显。IBS-SSS积分:治疗组治疗前积分为194.61±78.78,治疗后为78.87±41.19,而对照组治疗前积分为190.13±84.57,治疗后为117.26±62.68,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可降低IBS-SSS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舒肝扶脾化湿汤效果更明显。IBS-QOL积分:治疗组治疗前积分为124.68±23.80,治疗后为99.81±22.79,而对照组治疗前积分为125.29±24.27,治疗后为119.68±23.89,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舒肝扶脾化湿汤和匹维溴铵片对IBS-QOL积分均有改善作用;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舒肝扶脾化湿汤改善效果更明显。SAS积分:治疗组治疗前积分为46.00±11.92,治疗后为37.58±12.30,而对照组治疗前积分为46.23±11.92,治疗后为44.65±12.9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的SAS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说明匹维溴铵片对SAS积分改善作用不明显,而舒肝扶脾化湿汤对其有显着改善作用。SDS积分:治疗组治疗前积分为46.94±10.97,治疗后为39.45±10.61,而对照组治疗前积分为47.71±11.21,治疗后为39.45±10.6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的SDS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匹维溴铵片对SDS积分改善作用不明显,而舒肝扶脾化湿汤对其有显着改善作用。结论:舒肝扶脾化湿汤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上,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精神状态。

楚慧款,刘劲松[3](2016)在《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成本-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成本-效果。方法检索2000年以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符合相关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成本采用2016年5月的药品价格,效果数据来源于所检索文献,采用Meta分析计算总体有效率,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奥替溴铵、匹维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的4周治疗成本分别为162.4元、197.1元、162.4元;Meta分析发现,奥替溴铵、匹维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9%、8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39);但奥替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的成本低于匹维溴铵。结论奥替溴铵、匹维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的总体有效率无显着差异,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奥替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的成本-效果更高。

江学良,姜开通,许刚[4](2016)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阿泰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药物的经济学价值,为寻求经济、有效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4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组)和B组(奥替溴铵治疗组),A组121例患者给以酪酸梭菌活菌胶囊3粒/次,2次/d,疗程为28d,B组119例患者给以奥替溴铵片,1片/次,3次/d,疗程为28d;观察两种药物治疗28d的治疗效果及3个月复发情况,并计算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比,分析其经济学价值。结果A组药物使用28d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9.2%,完全缓解率为97.5%,均明显高于B组(总有效率为87.4%,临床缓解率为58.0%,P<0.05);A组药物治疗28d的药物成本效果比314.7,明显低于B组的药物成本效果比720.6,达到单位治疗效果时,A组可以节约用药成本405.9元。结论服用28d的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可以明显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疗效,具有很好的成本效果比及增量成本效果比。

吴利标[5](2016)在《79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培菲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与复合维生素B联合应用治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型肠易激综合征(bifidobacterium,IBS)患者79例,分为A、B 2组:A组45例为实验组给予培菲康、黛力新和复合维生素B,B组34例为对照组按常规用奥替溴铵片(斯巴敏)、思密达、西甲硅油等对症治疗。结果⑴A组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较B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A组治愈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黛力新和复合维生素B联合用药是治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较好方案。

毕龙腾[6](2016)在《通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肝郁乘脾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以反复、长期的腹痛、腹胀或者排便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是胃肠道平滑肌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逐渐得到重视,目前该病种的病理变化和生化改变仍未得到明晰认知,临床上仍未有特效治疗药物,以个体化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止泻、改善肠道动力、抗抑郁等药物治疗,辅助以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临床疗效欠满意,且疗效短暂。中医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以避免加重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有着见效快、效果持久、无毒副作用等作用特点,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赖氏通元针法是赖新生教授在系统成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独创的一种针灸疗法,有疗效好、操作易、适应证广的特点。赖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通元针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着突出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通过比较观察通元温针灸法、通元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之临床疗效,探讨通元法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为今后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来源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教学诊所门诊患者以及社会公开招募的患者。将符合选择标准的90位患者随机分为通元温针灸组、通元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前统计各组人口学资料等并进行对比。治疗时,通元温针灸组给予针刺天枢、关元、气海、归来、三阴交、肝俞、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和太冲,并于天枢、关元、气海、归来6个穴位的针柄上施灸;通元针刺组取穴与温针灸组一致,不予施灸。常规针刺组取穴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三组均行提插捻转法使之得气后留针30分钟。4周为一个疗程,每周针刺2次,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的主要指标由症状严重程度评分(IBS-SSS)评价,IBS-SSS从腹痛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等五个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分。次要指标包括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焦虑与抑郁量表(HAD)和中医症候积分。根据IBS-SSS量表在治疗前后的分数变化,进行有效率评定。以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共90例,通元温针灸组、通元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有30例病患,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BMI和学历均具有可比性,治疗过程中病例无脱落。经过统计分析,性别、病程、BMI、文化程度和年龄对IBS-SSS初始积分没有显着影响,考虑这些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不存在关联性。治疗前,三组IBS-SSS评分、IBS-QOL各项及总分、HAD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和随访数据分析如下:(1)ⅠBS-SSS评分在IBS-SSS量表积分变化方面,三组治疗对降低IBS-SSS评分均有效果,且三组疗效存在差异。治疗后通元温针灸组和常规针刺组相比,降低IBS-SSS评分更为显着,而通元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在改善IBS-SSS评分方面没有明显差别。治疗后,三组远期疗效稳定。(2) IBS-QOL量表积分根据IBS-QOL量表积分变化,研究发现针刺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变化、行为障碍、健康担忧、进食逃避四个维度均有疗效,而通元温针灸法对改善性行为和关系拓展方面对比其他两组,有独特的疗效。在远期疗效方面,针刺对改善IBS患者的行为障碍、健康担忧和进食逃避三个维度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而通元温针灸法对改善心理状态和性行为方面有独特的远期疗效。治疗后三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行为障碍、自体意象和进食逃避四个维度的疗效有所区别,通元温针灸法优于通元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随访发现,三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行为障碍、自体意象、健康担忧、进食逃避和关系拓展维度的远期疗效有所差别,其中通元温针灸法优于通元针刺法,而通元针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研究证实,针刺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帮助,特别是心理变化、行为障碍、健康担忧、进食逃避四个维度,而温针灸组在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方面最为突出。(3)焦虑抑郁积分三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大于8分,提示样本人群焦虑、抑郁指数较高。通元温针灸组和通元针刺组在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有显着变化,提示治疗有效。常规针刺组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常规针刺在改变患者焦虑抑郁方面没有显着疗效。三组治疗后与随访差值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治疗结束后,焦虑抑郁远期疗效稳定。(4)中医证候积分在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方面,研究证实,通元温针灸法、通元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通元温针灸法疗效最为突出,而通元针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在中医证候积分具体项目方面,研究证实针刺可改善患者腹胀腹痛、泄泻、泄后痛减、胸胁胀痛、喛气、食欲不振和倦怠乏力,其中通元温针灸法对情志抑郁方面的改善有独特的疗效。随访发现,通元温针灸组和通元针刺组在改善泄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改善泄泻方面方面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三组治疗后与随访中医证候总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治疗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远期疗效稳定。(5)疗效评定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疗程结束后,通元温针灸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通元针刺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常规针刺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组疗效具有差异,通元温针灸法疗效优于其他两组,而通元针刺法疗效则优于常规针刺法。结论:通元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比常规针刺更为有效,其中通元温针灸法疗效优于通元针刺法,通元针刺法疗效则优于常规针刺法。赖氏通元针法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突出的临床疗效,且安全灵便,值得临床全面推广。今后对其治病机理则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发掘。

刘海军[7](2015)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斯巴敏治疗,观察组使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X2=7.26,P<0.05)显着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取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张天凤,郑芝雁[8](2014)在《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80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丙(对照组)三组。甲组患者应用黛力新、培菲康和硫糖铝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应用黛力新、达喜和培菲康进行治疗。丙组患者应用谷维素、维生素E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这807例患者中,完成治疗与随访的患者共721例,其中甲组失访50例患者,乙组失访55例患者,丙组失访70例患者。在完成治疗与随访的患者中,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6,P<0.05),且趋势卡方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从丙组患者、乙组患者到甲组患者有升高的趋势(χ2=82.21,P<0.05)。结论 :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着,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王永云[9](2013)在《调和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文献分析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探讨调和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分析及临床研究。提供一个综合性整体观的治疗模式与思维方向,为治疗IBS-D提供更好的方法与思路。方法:通过对调和肝脾法的方剂与病理机制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多位医家论治IBS-D经验并且提出对肝脾不调证予调和肝脾法治之,然辨证还应依不同证型进一步细分,分别为:1、肝气乘脾型;2、肝郁脾虚型;3、脾虚肝乘型;4、肝脾湿热型;5、肝脾两虚型。并探讨其证候治法和作用机制。同时结合临床研究作研究验证分析,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0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中医辨证属肝脾不调证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15例)和西药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采用调和肝脾法,予中药煎剂辨证施治,对照组予匹维溴铵(得舒特),总疗程为4周。结果:经SPSS17.0统计分析得出,在中医证候总积分中,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体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主要症状积分方面,经组内比较,治疗组中腹泻、腹痛或腹部不适、情绪抑郁或易怒较治疗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善太息、食欲不振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能减轻患者上诉症状,有良好治疗作用。对照组中腹泻、腹痛或腹部不适较治疗前相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情绪抑郁或易怒、善太息、食欲不振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亦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在伴随症状中治疗效果不明显。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中腹泻、腹痛或腹部不适两项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情绪抑郁或易怒、善太息、食欲不振三项症状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采用调和肝脾法改善IBS-D主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和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脾不调证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王健[10](2012)在《白兆芝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中医小肠病治法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胃肠病是中医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脾胃肠病学,对发展充实中医藏象学说、脾胃学说及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导师白兆芝教授是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脾胃病临床40余载,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运用中医传统方法研究脾胃肠病学说,继承整理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中医小肠腑病学的研究,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防治方法,在内科疑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继承和发扬白兆芝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弘扬传统中医学,本文在探析导师学术渊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导师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病、内科疑难病及中医小肠病的学术经验及临床经验。分两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探析导师的学术渊源。主要从白兆芝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形成过程及成才之路、中医经典古籍渊薮、中医各家学派源流的关系、继承与创新---小肠腑病学新论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导师学术渊源及成才之路的分析,寻找继承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白兆芝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全面的整理与总结。首先对其学术思想进行高度概括,其次全面总结导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内科疑难急重病的临床经验。通过对上述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要领、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常用药物及临证特点的论述,力求全面反映导师治疗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注重调理脾胃;治疗内科疑难重证,探求证治规律的学术思想。最后详细阐述导师辨治中医小肠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导师通过深入阐发小肠生理功能,系统发挥小肠病机学说,提出小肠腑病的主症、病位、常见病症、发病特点和基本证候,并精心研究小肠腑病临床辨证治疗心法。通过整理白兆芝教授辨治中医小肠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概括总结出白老师治疗中医小肠腑病的辨证施治规律,分别在上述病种后附有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从而对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从上述总结研究可以看出:白兆芝教授治疗脾胃肠疾病,重视对胃肠病病机转化规律的探讨和研究,善于总结此类疾病的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继承与创新并举,首次在国内对中医小肠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证候分布及基本用药规律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总结,深化了对小肠生理病理及论治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小肠腑病学、中医脾胃病学说及中医证候学说。

二、斯巴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斯巴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胰岛-肠轴调节机制研究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动物与器材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及分组方法
    2.2 干预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3.1 大鼠排便情况
        2.3.2 血浆GLP-1、SS、MTL的含量测定
        2.3.3 结肠粘膜GLP-1、SS、MTL的含量测定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排便情况
    3.2 用药后血清GLP-1、MTL及SS的改变
    3.3 用药后结肠组织中GLP-1、MTL及SS的改变
4 讨论

(2)舒肝扶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2.诊疗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病例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及处理
        2.6 终止标准及处理
    3.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案
        3.2 观测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统计学分析
    4.研究结果
        4.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4.2 基线分析
        4.3 疗效性分析
        4.4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IBS的认识及对照组选药原则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1.4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2. IBS-D肝郁脾虚证的认识
        2.1 病位
        2.2 症状特点
        2.3 病因病机
        2.4 转变规律
        2.5 治法
    3. 舒肝扶脾化湿汤的剖析
        3.1 药物组成
        3.2 组方特点
        3.3 方义分析
        3.4 单味中药研究
        3.5 临床用药体会
        3.6 舒肝扶脾化湿汤治疗IBS-D的可能作用机制
    4.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文献综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2:IBS-D患者病情评估的常用量表
    表 1 IBS-SSS量表
    表2 生活质量评分表(IBS-QOL)
    表3 焦虑自评量表(SAS)
    表4 抑郁自评量表(SDS)
致谢

(3)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成本-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文献检索
        1.1.2 文献纳入标准
        1.1.3 文献数据采集
    1.2 成本-效果分析
        1.2.1 成本
        1.2.2效果
        1.2.3 最小成本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
    2.3 成本-效果分析
3 讨论

(4)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给药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成本-效果比的计算方法
    2.4 增量成本效果比计算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2 经济学评价
    3.3 随访3个月后复发情况
4 讨论
    4.1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着
    4.2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的意义
    4.3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之处

(5)79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6)通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肝郁乘脾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进展
        1.1.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1.2.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1.3.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阐述
        1.4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1.5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2.1.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名探讨
        2.2.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分型
    3. 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3.1 古代医家对泄泻治则治法的认识
        3.2 内治法
        3.3 外治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图
        3.2 研究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5 疗效评价
    4. 统计方法
    5. 试验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疗效分析
        5.3 安全性
第三章 讨论
    1.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与特点
    2. 课题设计
        2.1 赖氏通元法介绍
        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2.3 取穴依据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实验结果
        3.2 结果分析
    4. 课题有关问题和展望
        4.1 课题创新之处
        4.2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甲组
        1.2.2 乙组
        1.2.3 丙组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调和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文献分析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的概况
    2.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的研究
        2.1 肠道动力因素
        2.2 内脏感知异常
        2.3 免疫功能紊乱
        2.4 脑肠交互作用
        2.5 精神心理因素
        2.6 胃肠激素的变化
    3. 现代医学对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3.1 IBS-D治疗方法
        3.2 IBS-D药物治疗
    4. 中西医结合用药与联合用药
第二部分 中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分析
    1. 中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2. 现代名中医治法与经验研究
        2.1 谢建群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拾萃
        2.2 彭景星老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3 蔡淦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4 张继泽从肝脾不和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5 李国栋教授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3. 调和肝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论治的文献分析
    4. 调和肝脾法的临床应用与探讨
        4.1 肝气乘脾型
        4.2 肝郁脾虚型
        4.3 脾虚肝乘型
        4.4 肝脾湿热型
        4.5 肝脾两虚型
    5. 中医辅助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2. 诊断标准及分型
    3. 研究方法
    4. 临床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4.1 安全性观察指标
        4.2 疗效性观察
        4.3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基线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6.2 疗效分析
第四部分 导师临床病案分析
    1. 病案一
    2. 病案二
    3. 病案三
    4. 病案四
    5. 病案五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白兆芝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中医小肠病治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白兆芝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1 白兆芝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2 各家学说---历代医家关于小肠腑病学的论述
    3 继承与创新--小肠腑病学新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白兆芝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1 学术思想概述
    2 诊疗经验总结
第三部分 中医小肠病治法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一 中医小肠病治法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临床研究二 自拟健脾清肠化湿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疗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中医小肠病证候规律调查表

四、斯巴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胰岛-肠轴调节机制研究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J]. 何文智,刘静,陈美丽,邝高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1)
  • [2]舒肝扶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D]. 许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3]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成本-效果分析[J]. 楚慧款,刘劲松.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12)
  • [4]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 江学良,姜开通,许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09)
  • [5]79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J]. 吴利标. 中国校医, 2016(05)
  • [6]通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肝郁乘脾型)临床研究[D]. 毕龙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 刘海军.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8)
  • [8]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张天凤,郑芝雁.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7)
  • [9]调和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文献分析与临床研究[D]. 王永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3)
  • [10]白兆芝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中医小肠病治法的临床研究[D]. 王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斯巴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