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仿葡萄球菌感染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1例(论文文献综述)
曹玉[1](2021)在《产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目的就在于探索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统计分析产科脓毒症的感染来源、病原微生物以及产科脓毒症的母体并发症,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收集了我院从2014年1月1日到2020年7月31日住院孕产妇中诊断脓毒症的病例,以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为原则,最终收集了43例产科合并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住院的非脓毒症孕产妇17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感染源、病原微生物学及母体相关并发症。结果:1.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自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我院总住院孕产妇人数46702人,产科合并脓毒症确诊病例43例,其发病率为0.09%。其中妊娠期脓毒症7例,发病率为0.01%;分娩期脓毒症4例,其发病率为0.009%;产褥期脓毒症32例,发病率为0.07%。死亡病例6例,死亡率为14%。观察组孕产妇年龄在25~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0±5.32岁。终止妊娠孕周在16+3~41+1周之间,平均终止妊娠孕周32.84±5.94周。住院天数在1~46天,平均住院天数17.56±11.47天。住院总花费在10333.78~467825.75元之间,平均住院总花费为139603.03±78535.66元。对照组孕产妇年龄在19~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80±4.39岁。终止妊娠孕周在6~41+4周之间,平均终止妊娠孕周为36.50±6.02周。住院天数在1~11天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3.91±1.80天。住院总花费在3669.59~38185.78元之间,平均住院总花费为11946.67±7222.98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婚姻状态、结核病史、盆腔感染病史、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是否经过辅助生殖技术、多胎妊娠、宫颈环扎、胎盘粘连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BMI、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入院方式、贫血史、产次、定期产检、孕期应用抗生素史、胎盘或胎膜残留、胎死宫内、羊水胎粪污染、妊娠期糖尿病、胎膜破裂时间≥24小时、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产程发动后行剖宫产术及糖尿病史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指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RBC及HGB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及FIB明显降低,PT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BUN、UA、Cr、白蛋白及总胆红素水平也显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感染部位:产科脓毒症的孕产妇感染部位最常见的是生殖道感染,共有16例(37.2%),其中最常见的为子宫内膜炎(7例)和绒毛膜羊膜炎(7例),其次是呼吸系统感染14例(32.6%)。另可见腹腔感染7例(16.3%)、泌尿系统感染6例(14.0%)、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及切口感染6例(14.0%)。同时伴有2个及2个以上感染部位的有8例(18.6%),未能找到确切感染来源者5例(11.6%)。4.病原微生物学:产科脓毒症患者中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是革兰阴性杆菌17例(39.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各3例(7.0%)。厌氧菌、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均2例(4.7%)。另见革兰阳性杆菌1例(2.3%),混合感染8例(18.6%)。未找到相关病原体21例(48.8%)。具体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共有8例,占比达18.6%;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6例,占比达14.0%;肺炎克雷伯杆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各有3例(7.0%);彭氏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脆弱拟杆菌、肺炎支原体各有2例(4.7%);阴沟杆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人葡萄球菌、流感病毒B、H1N1及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各1例(2.3%)。5.孕产妇并发症:产科脓毒症患者中孕产妇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脓毒症性休克15例(34.9%)、其次还可见MODS及凝血功能障碍各14例(32.6%),同时并发肾功能衰竭12例(27.9%);肝功能衰竭10例(23.3%);神经系统损伤8例(18.6%);心功能衰竭7例(16.3%);ARDS 6例(14.0%);呼吸衰竭5例(11.6%);下肢血栓形成2例(4.7%)及消化道出血2例(2.3%)。6.产科脓毒症的多因素分析:本次研究产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是:BMI(OR=1.258,95%CI 1.084~1.460)、贫血史(OR=14.162,95%CI 3.972~50.500)、初产妇(OR=10.408,95%CI 1.624~66.713)、未定期产检(OR=9.502,95%CI2.651~31.055)、胎死宫内(OR=24.452,95%CI 1.244~480.783)、妊娠期糖尿病(OR=3.908,95%CI 1.090~14.009)、重度子痫前期(OR=5.220,95%CI1.134~24.030)、产程发动后行剖宫产术(OR=7.808,95%CI 1.800~33.868)。结论:1.产科脓毒症的发病率为0.09%;其中妊娠期脓毒症发病率为0.01%;分娩期脓毒症发病率为0.009%;产褥期发病率为0.07%;产科脓毒症的死亡率为14%;脓毒症性休克发病率为0.032%;脓毒症性休克的死亡率为26.7%;2.产科脓毒症的发病因素与BMI、贫血史、初产妇、未定期产检、胎死宫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破裂时间≥24小时、重度子痫前期、产程发动后行剖宫产术等多因素作用有关。3.产科脓毒症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生殖道感染(37.2%),主要以子宫内膜炎及绒毛膜羊膜炎为主;其次为呼吸道感染(32.6%),主要以肺炎为主。4.产科脓毒症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5.产科脓毒症的孕产妇易并发脓毒症性休克、MODS、凝血功能障碍,同时也可伴有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伤、心功能衰竭、ARDS、呼吸功能衰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消化道出血。
蒋荣青[2](2021)在《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早期细菌学鉴别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脓毒症是重症感染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性血流感染极易导致脓毒症,早期识别、诊断及早期有效抗生素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革兰氏阳性菌(G+菌)、革兰氏阴性菌(G-菌)两种类型细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生物学指标及部分临床表现差异,探索利用可以第一时间获得的临床表现、生物学指标寻找早期识别脓毒症病原菌种类的方法,以期达到早期精准有效使用抗生素,从而提高脓毒症患者治疗成功率,减少抗生素滥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住重症监护室(ICU)的血培养阳性的75名脓毒症患者。研究的资料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收取入住ICU后24小时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血乳酸、降钙素原(PCT)、肌酐、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c 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根据患者入住ICU24小时内最差的数据评出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及休克指数、使用抗生素前留取血样本的培养结果。分析比较G-菌、G+菌血流感染导致脓毒症患者血乳酸、PCT、肌酐、c TNI、NT-pro BNP、SOFA评分、休克指数的水平,并比较上述指标在G+菌、G-菌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中的差别。结果G-菌血流感染致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乳酸、休克指数水平高于G+菌血流感染致脓毒症组(P<0.05),而两组间SOFA评分、c TNI、NT-pro BNP、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指数诊断G-菌与G+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5%CI 0.63~0.87),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82,休克指数>0.82考虑G-菌感染可能性大,其特异度为54.0%,灵敏度为84.0%,血清PCT水平AUC为0.72(95%CI 0.60~0.85),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21 ng/ml,PCT>8.21 ng/ml G-菌感染可能性大,该值的特异度为64.0%,灵敏度为68.0%,血清乳酸水平的AUC为0.76(95%CI 0.64~0.88),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55 mmol/L,乳酸>1.55 mmol/L G-菌感染可能性大,该值的特异度为64.0%,灵敏度为86.0%。PCT、乳酸、休克指数对早期G-菌、G+菌感染脓毒症患者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不高,PCT、乳酸、休克指数的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79(95%CI 0.69~0.90)大于三个独立指标,其灵敏度与三个独立指标无明显差异,而特异度明显优于各个独立指标。以上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对脓毒症患者G+菌、G-菌血流感染的预测。结论本研究发现,G-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休克指数、PCT、乳酸水平高于G+菌所致脓毒症患者。休克指数、PCT、乳酸水平的高低对区分脓毒症患者G+菌、G-菌血流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PCT、乳酸、休克指数比单个指标更具特异性强的优点,用于早期区分G+菌、G-菌感染脓毒症患者具有较高价值。
杨雅[3](2021)在《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特征与免疫紊乱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研究儿童脓毒性休克的免疫紊乱特点,探讨脓毒性休克的免疫紊乱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同时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对脓毒性休克、脓毒症的诊断价值,评估二者能否为脓毒性休克、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预警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 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PICU自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5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作为实验组,将同时期134例脓毒症患儿以及7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淋巴细胞亚群、体液免疫、炎性指标、血生化等),临床评分(APACHEⅡ、SOFA评分),治疗情况及28天转归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 果]1.临床特征:(1)本研究中65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28天生存率为66.2%,死亡率为33.8%。脓毒症休克组及脓毒症组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次为革兰氏阴性菌。从主要感染源部位来看,脓毒性休克组以腹腔感染为主,脓毒症组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儿童脓毒性休克最常合并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心肌损伤及肝功能损伤。(2)本研究中64.6%的脓毒性休克患儿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42.6小时;16.9%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经扩容后循环障碍即得到改善,其余患儿需要使用一种或多种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组织灌注。2.免疫紊乱特征:(1)对比分析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儿童组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发现CD3+T细胞百分比、CD3+CD4+T细胞百分比在三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呈下降趋势;CD19+B细胞百分比在三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脓毒性休克组患儿的CD16+CD56+细胞百分比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和健康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组和健康儿童组间不存在差异性(P>0.05)。(2)对比分析三组间的体液免疫,结果发现脓毒性休克组患儿的IgG、C3、C4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及健康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析脓毒性休克患儿生存组和死亡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死亡组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铁蛋白、乳酸、BE、AST、LDH、CK、CK-MB、血肌酐、肌红蛋白、高敏肌钙蛋白、血钾、INR、APTT等相关指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PLT、血气PH值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各项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紊乱的相关性分析:(1)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IgG和C3是影响脓毒症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IgG和C3的浓度水平均与脓毒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呈现负相关(IgG:0R=0.827,P=0.003;C3:0R=0.133,P=0.002),即 IgG 和 C3 的浓度水平越低,脓毒症病情加重的风险越大。通过ROC曲线评价淋巴细胞亚群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CD19+B细胞百分比的曲线下面积为0.759,具有一定的预测性。(2)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与CD3+CD4+T细胞、CD4+/CD8+均呈现负相关,与CD3+CD8+T细胞呈现正相关;SOFA评分与CD4+/CD8+呈现负相关,与CD3+CD8+T细胞呈现正相关;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均与C3、C4呈现负相关,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与IgG、IgM及IgA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3)通过分析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免疫指标与炎性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D3+T细胞百分比、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均与铁蛋白呈现正相关,CD19+B细胞百分比与铁蛋白呈现负相关。IgA与WBC呈现正相关,C3与WBC、铁蛋白、PCT呈现负相关。其他免疫指标与炎性指标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4)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器官功能障碍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器官功能障碍与细胞免疫状态均不存在相关性;肝功能损伤与IgG和IgA呈正相关,与C3呈负相关;肾功能损伤与IgA存在正相关,与C4存在负相关(P<0.05);心肌损伤与C3、C4存在负相关(P<0.05);凝血功能障碍与C3、C4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1.儿童脓毒性休克及脓毒症均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紊乱,且脓毒性休克的免疫紊乱更为严重。2.随着脓毒症的病情加重,细胞免疫紊乱表现为CD4+T细胞、NK细胞逐渐衰竭、CD19+B细胞大量增殖活化。3.脓毒性休克时存在明显的B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及补体系统紊乱,表现为IgG、C3、C4的浓度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与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呈现负相关;此外,IgG和C3降低是脓毒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4.补体的过度激活和消耗与器官功能损伤密切相关。5.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性。6.在临床工作中监测WBC、铁蛋白、PCT等炎症指标对评价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免疫状态具有一定意义。
陈立[4](2020)在《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两方面探讨通腑理肺汤(TFL)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03月-2019年09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分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TFL组)及非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NTFL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基线水平及入住ICU后7天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基本生命体征、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感染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肠功能损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危重程度及预后等,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探测肠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分析都采用双测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基础研究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3.6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3.6g/kg TFL)及7.2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7.2g/kg TFL),共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诱导建立脓毒症肠屏障损伤大鼠模型,TFL治疗组通过灌胃接受TFL煎剂,剂量为3.6或7.2g/kg体重,每天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通过灌服给予蒸馏水(10ml/kg),每天1次。实验为7天。取血及回肠组织用于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肠组织RNA中胞质附着蛋白-1(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表达,免疫组化(IHC)及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所有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进行,使用Prism 8.0(Graph Pad软件)进行统计作图。所有分析都采用双侧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TFL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N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腹腔压力(IAP)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资料比较显示: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NTFL组,而APACHEII评分及IAP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及SOFA评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基线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TFL组Ⅰ级、Ⅱ级所占比例更高(P<0.05)。3.以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为因变量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矫正平均动脉压、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PCT后,结果显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使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增加Ⅰ级的可能性是未使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的0.30倍(OR=0.30,P=0.015)。4.TFL组与NTFL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且TFL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中位数均明显高于NTFL组(P<0.05),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二、基础研究1.TFL组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下降(P<0.05)。假手术组大鼠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对于回肠组织IL-10水平来说,模型组、3.6g/kg和7.2g/kg TFL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其他因子不同,模型组IL-10水平显着低于TFL组、3.6g/kg和7.2g/kg TFL组(P<0.05,P<0.01)。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回肠组织结构完整,肠粘膜绒毛排列整齐,周围血管结构正常,无明显出血,肌纤维排列整齐,浆膜正常。模型组肠粘膜破坏,肠黏膜上皮组织水肿、变性,绒毛严重受损,肠绒毛紊乱,在血管周围观察到粘膜肿胀和出血,上皮细胞从固有层分离,基底层破裂,出血、水肿、坏死,有大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在给药治疗后,3.6g/kg TFL治疗组和7.2g/kg TFL治疗组,在血管周围观察到中度粘膜肿胀和出血,粘膜组织水肿、出血给药后均明显减轻,粘膜上皮细胞轻度水肿,肠粘膜绒毛中度受损,绒毛顶部被破坏,基本绒毛结构完整,并观察到破裂的基底层,固有层轻度水肿,出血坏死不明显,有少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ZO-1蛋白表达(IOD:2549±786)低于假手术组(IOD:15809±1566);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低于假手术组(IOD:14088±1808);模型组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3±161.8)低于假手术组(IOD:6572±704)。与模型组相比,TFL处理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ZO-1蛋白表达(IOD:3.6 g/kg TFL,5089±846;7.2 g/kg TFL,7094±1465)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7.2 g/kg TFL治疗上调了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至6632±704)和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162至4385±671)。6.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治疗后,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大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P<0.01)。结论通腑理肺汤能够降低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腹腔压力及肠功能损伤分级,减少患者APACHEII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其直肠滴入是肠功能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腑理肺汤能够提高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减轻脓毒症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减少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TNF-α、IL-1β和IL-6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IL-10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能够恢复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上调Occludin、Claudin-1及ZO-1的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这有可能成为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治疗的新方法。
吴莉[5](2020)在《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转入PICU时的临床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在转入PICU节点时的临床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比较不同评分系统对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时的结局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03月-2019年0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因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合并脓毒症而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患儿,共计51例,临床资料完整。根据患儿在PICU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儿转入PICU时的生命体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资料,回顾性评价两组患儿转入PICU时的PSOFA(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change、PEWS(儿童早期预警评分)、qSOFA(quick SOFA)评分,制定四种评分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对其ROC下面积(AUROC)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比较其对于脓毒症导致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共51例患儿因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生存组22例,死亡组29例,死亡率56.9%,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和死亡组在性别、月龄、诊断、粒缺天数、发热天数、感染部位及病原体、中性粒细胞计数、乳酸、CRP(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总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缓解状态、纤维蛋白原、住院天数、血肌酐、心率、意识改变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SOFA、PEWS、qSOFA评分,死亡组均值均高于生存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EWS评分的AUROC显着高于其他三种评分,其他三种评分系统的AURO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并转入PICU的患儿病死率高。白血病未缓解、住院天数>14天、心率升高、意识改变、纤维蛋白原降低、和血肌酐升高是合并脓毒症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转入PICU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EWS评分系统对转入PICU的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的死亡率预测价值最高,其最佳截断点为5.5分。
王丽靖[6](2020)在《28例儿童血流感染相关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脓毒症的认识;分析脓毒症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探讨导致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份至2019年09月份,在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病区就治的28例脓毒症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28例脓毒症患者中婴幼儿多见,约占总数的60.71%(17/28)。<1岁患儿11例;1-3岁患儿6例;学龄前期儿童4例;学龄期儿童7例。2.临床资料:本组研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占85.71%,医院获得性感染占14.29%,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脓毒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热为最常见的症状。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3.病原学种类及药敏:革兰阳性(G+)菌感染占60.71%,革兰阴性(G-)菌感染占35.71%,真菌占3.57%。G+组中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共5株,其中检出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均耐药,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均敏感。G-组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组多重耐药菌(MDR)检出率高,检出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均为耐碳青霉烯的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对阿米卡星敏感。真菌1株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均耐药,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4.辅助检查:G+组及G-组住院当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乳酸显示无统计学差异,仅血小板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存活组间住院当天以上检测指标均显示无统计学意义。5.抗生素应用:本组研究中患儿初始抗感染治疗应依据其流行病学特点、感染部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免疫状况、既往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当初始抗感染失败时抗生素的选择仍依赖于血培养的结果。6.预后:本组研究中死亡组6例(21.43%,6/28);存活组22例(78.57%,22/28)。随访存活组3个月,其中2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再次合并脓毒症而死亡(未获得病原菌结果),4例存在后遗症,余16例随访至今无异常。7.死亡危险因素:分别从年龄、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感染部位、SOFA评分、基础疾病7个方面通过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脓毒症导致死亡的单因素分析中仅基础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缺陷病、重度营养不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脓毒症患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的感染部位系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2.目前临床常用的炎性指标及生化指标在区分病原菌及判断预后方面作用不大。3.本组病例以G+菌感染占主导,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G-菌多重耐药率高,甚至出现耐碳青霉烯的菌株。在初始选择抗生素治疗时,应充分评估流行病学特点、感染部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免疫状况、既往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合理选择用药。4.患有基础疾病的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更高,而SOFA评分与预后无相关性,可能与本研究例数较少有关。
李晨光[7](2020)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脓毒症是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儿童重症监护室中患儿死亡的常见病因。根据《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委员会: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国际管理指南2012》,脓毒症是存在(可疑或证实)的感染,并伴有感染的全身系统表现。严重脓毒症定义为脓毒症并脏器功能不全或组织低灌注。以往脓毒症的治疗主要是以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症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保护重要脏器等),但局限性很大。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开始用于治疗脓毒症,但在儿童中应用较少,且疗效文献报道争议较多。本次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在儿童严重脓毒症应用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总体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1-2018.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严重脓毒症部分患儿,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55例。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即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予CRRT治疗。研究两组患儿一般治疗情况及预后(初始治疗24小时有效率、PICU住院天数、28天病死率)和两组患儿入PICU治疗72小时后,治疗前、治疗后一般项目T、HR、R、MAP,炎性指标PCT、CRP,器官功能指标CK-MB、TnT、UREA、Cr、ALT、TIBL,内环境指标K+、Na+、血乳酸、CO2CP、AG、血糖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作数据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一般治疗情况及预后:两组初始治疗24小时有效率,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ICU住院天数,治疗组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28天病死率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3.一般项目T、HR、R、MAP: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HR、R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MAP为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T、HR、R、MAP治疗前、后比较,P<0.05,T、HR、R显着低于治疗前,MAP显着高于治疗前。两组T、HR、R、MAP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T、HR、R显着低于对照组,MAP显着高于对照组。4炎性指标:PCT、CRP:对照组治疗后PCT、CRP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PCT、CRP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PCT、CRP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器官功能:(1)CK-MB、TnT:对照组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CK-MB、TnT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UREA、Cr: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UREA、Cr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ALT、TBIL: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ALT、TBIL治疗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6内环境:K+、Na+、血乳酸、CO2CP、AG、血糖: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K+、Na+、血乳酸、AG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CO2CP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血糖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K+、Na+、血乳酸、AG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O2CP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可迅速改善初始24小时病情,一般项目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炎症反应程度,心、肾功能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可以缩短PICU住院天数,但不能降低28天病死率。
张谏[8](2018)在《尿脓毒血症的诊治:附70例病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总结尿脓毒血症临床发病特点、泌尿系腔内术后发生脓毒血症的常见原因、患者延误治疗的原因的总结、不同时期及不同外科手术引流方式对泌尿系梗阻性的尿脓毒血症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相关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及预后等。统计学方法:所得指标采用SPSS 2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段手术引流对预后及治疗时间的影响结果采用Tamhane’s非参数检验,两种手术方式差异组间比较,计量资料正态分布取值?X±S,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7例术后感染的尿脓毒症患者中,14例(82.3%)为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其中1例是行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无管化),3例(17.7%)为输尿管碎石术后;11例(64.7%)术前存在感染;平均结石直径2.4±0.7cm;平均手术时间103.8±24.3min;2例出现手术麻醉复苏延迟;1例术后引流不畅。9例发生感染性休克,17例均早期及时诊断,予以抗感染、液体复苏、1例术后引流不畅行手术调整双J管位置、及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平均3.7±1.3天治疗后好转。(2)53例泌尿系梗阻引起的尿脓毒血症,其中25例在发病早期,只出现急性肾功能的衰竭,尚未出现其他脏器明显的功能障碍时积极手术引流,无1例进展为感染性休克,平均治疗时间3.3±0.4天,19例在早期未及时有效治疗,均合并多个器官功能障碍时行手术引流,其中9例出现感染性休克,平均治疗时间5.1±1.7天,9例未行手术引流,均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进展为感染性休克,1例死亡,平均治疗时间8.4±2.2天,三者在治疗时间上有显着差异(p<0.05)。对于22例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16例在保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行手术引流,其血小板术前及术后有着明显改变。(3)34例由外院转入,全部为江西省内地级市、县级医院转入,其医院组成为一级甲等医院2例(5.9%)、二级乙等医院1例(2.9%)、二级甲等医院22例(64.7%)、三级乙等医院2例(5.8%),三级甲等医院7例(20.7%)。(4)44例经手术引流,行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术30例,其中置入双J管28例,其中3例在术中先置单J管冲洗肾盂后在跟换留置双J管,同时同侧留置单J管和双J管1例,留置单J管1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14例,行2种手术在术后48小时内血WBC、CRP、PCT、Scr的平均变化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率为96.6%,有1例因输尿管极度扭曲而置管失败后改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成功率为100%,两者也无明显差异(p>0.05);经皮肾穿刺术后1例出现出血并发症(7.1%),输尿管镜支架置入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两者也无明显差异(p>0.05);2组在脓毒血症控制时间(3.9±1.6 VS 3.6±1.4)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对于术后发生的尿脓毒血症,往往与手术方式、术前合并感染未控制、结石的复杂程度、手术时间长、麻醉复苏延迟及术后引流不通畅有关。(2)临床上尿脓毒血症进展迅速,早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往往很难做到早期及时得治疗,往往与患者对疾病缺乏重视、医疗知识的欠缺、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水平的有限及异地就诊医保报销等因素有关,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预后。(3)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两种手术引流方式都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病人及医生的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4)对于存在泌尿系梗阻患者,即使合并休克、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时,在积极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的同时,也应积极行手术引流,可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吴扬,朱玲,林广裕,林创兴,庄婉莉,肖泽曦,冯学永,陈派镇,马廉[9](2010)在《早期综合加强治疗策略抢救小儿脓毒症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脓毒症器官功能不全患儿的早期综合加强治疗策略。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8年7月期间的39例脓毒症器官功能不全患儿,根据其临床表现,评估其所处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CARS)平衡状态,按个体化原则采用不同强度的扩容、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呼吸支持、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大剂量血浆、小剂量肝素、细胞因子拮抗剂、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并与2004年6月至2006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同类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9例存活35例,死亡4例,死亡率10.25%;对照组30例存活21例,死亡9例,死亡率30.00%。两组比较χ2=4.32,P<0.05。结论针对脓毒症复杂的病理生理和免疫失衡,运用早期综合加强治疗策略,及时调整患儿的SIRS/CARS失衡可显着提高抢救成功率。
郭媛,保健媛[10](2003)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3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二、模仿葡萄球菌感染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仿葡萄球菌感染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产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综述 |
1.2.1 定义及诊断 |
1.2.2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评估器官功能衰竭 |
1.2.3 产科脓毒症的病因 |
1.2.4 脓毒症的病原微生物学 |
1.2.5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
1.2.6 产科脓毒症的治疗 |
1.2.7 总结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观察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的统计结果分析 |
3.2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实验室指标的统计结果分析 |
3.3 观察组感染部位的统计结果分析 |
3.4 观察组病原微生物学的统计结果分析 |
3.5 孕产妇并发症的统计结果分析 |
3.6 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
4.2 产科脓毒症的感染部位的临床分析 |
4.3 产科脓毒症病原微生物学临床分析 |
4.4 产科脓毒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母体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
4.5 总结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早期细菌学鉴别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1.1 临床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仪器方法 |
2.2.3 评分方法 |
2.2.4 细菌培养与鉴定 |
2.2.5 观察指标 |
2.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我院近3 年来ICU血流感染细菌学分布 |
3.3 两组间PCT、cTNI水平比较 |
3.4 乳酸、休克指数、SOFA评分、肌酐、NT-proBNP情况 |
3.5 休克指数的ROC曲线 |
3.6 乳酸的ROC曲线 |
3.7 PCT的ROC曲线 |
3.8 PCT、乳酸、休克指数联合ROC曲线 |
3.9 各指标与G-菌的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常见病原菌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特征与免疫紊乱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脓毒症免疫紊乱与免疫监测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脓毒症与炎症反应 |
第二节 脓毒症与肠功能损伤 |
一、脓毒症肠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
二、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研究 |
三、肠黏膜屏障与紧密连接研究 |
四、肠道通透性与肠屏障损伤病理研究 |
五、脓毒症肠功能损伤防治现状 |
第三节 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中医药研究现状 |
一、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辨证认识 |
二、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中医治法 |
第二章 通腑理肺汤对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一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二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第三节 结论 |
第三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转入PICU时的临床状态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
2.5 急性白血病危险度分层 |
2.6 脓毒症的定义 |
2.7 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缺乏的定义 |
2.8 发热的定义 |
2.9 感染部位的明确 |
2.10 普通血液肿瘤病房患儿转入PICU流程 |
2.11 本研究相关临床评分系统 |
2.12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总体患儿一般资料 |
3.2 总体患儿感染情况分析 |
3.3 生存组和死亡组一般情况比较 |
3.4 生存组和死亡组感染情况比较 |
3.5 生存组和死亡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3.6 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指标比较 |
3.7 生存组和死亡组转入PICU时的相关评分情况 |
3.8 不同评分系统相应分值对应患儿死亡率 |
3.9 不同评分系统对患儿结局的预测价值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脓毒症时转入PICU结局 |
4.2 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结局的一般情况 |
4.3 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患儿的病原学及易感部位 |
4.4 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脓毒症转入PICU结局的实验室指标 |
4.5 不同评分系统对患儿结局的预测价值 |
4.6 提出新评分系统(儿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
4.7 儿童脓毒症3.0的可行性 |
4.8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6)28例儿童血流感染相关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分组标准 |
1.5 血培养采集及结果解读 |
1.6 炎性指标检测方法 |
1.7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临床特点 |
2.2.1 基础疾病 |
2.2.2 临床症状 |
2.2.3 器官功能障碍情况 |
2.3 辅助检查 |
2.3.1 不同分组间血常规、炎性指标、乳酸、白蛋白等的差异 |
2.3.2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 |
2.3.3 血培养药敏情况 |
2.4 病毒与细菌共感染现象 |
2.5 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
三、讨论 |
3.1 基础疾病 |
3.2 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 |
3.3 临床特征 |
3.4 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
3.5 病原菌分布 |
3.6 细菌与病毒共感染机制 |
3.7 脏器功能障碍 |
3.8 药敏结果分析 |
3.9 病死率及预后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脓毒症诊断及治疗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尿脓毒血症的诊治:附70例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诊断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
4.1 尿脓毒血症的高危因素及常见病因 |
4.1.1 年龄 |
4.1.2 性别 |
4.1.3 相关基础疾病 |
4.1.4 尿脓毒血症常见病因 |
4.2 尿脓毒血症的主要致病细菌 |
4.3 临床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 |
4.4 泌尿系微创腔内手术处理上尿路结石过程中出现尿脓毒血症的病因分析 |
4.5 不同时段的手术引流对存在梗阻性尿脓毒血症预后的影响 |
4.6 患者未及时诊断治疗的原因总结 |
4.7 外院转入病人医院成分分析 |
4.8 外科手术引流方式的选择 |
4.9 尿脓毒血症的病死率 第5章 结论与研究不足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
参考文献 |
(9)早期综合加强治疗策略抢救小儿脓毒症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观察组 |
2.2 对照组 |
2.3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比较: |
3 讨论 |
四、模仿葡萄球菌感染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产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D]. 曹玉. 吉林大学, 2021(01)
- [2]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早期细菌学鉴别的探究[D]. 蒋荣青.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特征与免疫紊乱相关性研究[D]. 杨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症患儿转入PICU时的临床状态对预后的影响[D]. 吴莉.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28例儿童血流感染相关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D]. 王丽靖.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研究[D]. 李晨光.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尿脓毒血症的诊治:附70例病例报告[D]. 张谏. 南昌大学, 2018(07)
- [9]早期综合加强治疗策略抢救小儿脓毒症器官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J]. 吴扬,朱玲,林广裕,林创兴,庄婉莉,肖泽曦,冯学永,陈派镇,马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01)
- [10]《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3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郭媛,保健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12)
标签: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论文; 脓毒症论文; 葡萄球菌感染论文; 败血症论文; pct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