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层住宅配电设计的几点看法与探讨

对多层住宅配电设计的几点看法与探讨

一、对多层住宅配电设计的一些看法及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晋,周兴悦,羊鑫根[1](2021)在《重庆地区住宅项目电气竖井做法》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和归纳了现有国家标准规范和重庆地方标准中对住宅电气竖井位置、面积、尺寸大小等设置的规定和要求,结合重庆地区不同类型项目的住宅电井实例,分析了影响住宅电井布置做法的因素,最后提供了满足目前规范要求下最小尺寸的住宅电井布置参考图。

王广昊[2](2018)在《基于居家养老的北京多层住宅垂直交通改造策略》文中提出本文立足于北京当下进行的多层住宅适老化改造的热潮,选取其中最为关键又相对复杂的垂直交通改造部分着手,针对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得到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造策略。笔者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的过程中,均参与过此类多层住宅适老化改造的规范编制和研究。尽管国内外就适老化改造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详尽的研究,但垂直交通改造涉及到资金筹措、政策支持、居民认可度等建筑学之外的限制因素,因此不同的建筑背景导致其改造策略和实施模式大相径庭,实施难度相对较大。文章先行对多层住宅改造的发展背景和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结合现阶段新的改造模式和居家养老概念,为此类改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探讨引入社会力量等多元化的改造策略的可行性。本文在基础调研、改造策略和后评价研究这三部分里对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改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基础调研中笔者根据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对北京地区2016-2017年新增的6处具有代表性的改造项目进行考察和测绘,了解现阶段的改造存在公平性欠缺、居民满意度不足、改造不彻底等弊端,通过图解分析和分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从而在后续的改造中予以考虑和改正。改造策略则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将多层住宅垂直交通改造方式分为平台入户、平层入户和楼梯间整体改造三种方式进行讨论,并研究与其相适应的适老化等候区、出入口、楼梯间以及内部部品和装饰的选择,探究不同改造方法导致的改造差异,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通过引入建筑使用后评价的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理模型,为改造中的每一部分进行重要程度的划分,从而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对现有项目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续的新建项目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上述一系列研究,力求对北京地区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改造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指导思想和施工参考。

郑其锋[3](2017)在《住宅项目电气竖井设计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住宅项目电气竖井空间较小,欲使电气竖井达到实用、美观、节省面积的效果,则需通过在有限的电气竖井空间合理排布各类电气箱、柜、桥架、管线。基此,文章结合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图,给出几种电气竖井相关尺寸的参考数据。

沈晓霞[4](2017)在《多层住宅小区供配电气系统配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多层建筑楼宇的功能不断增多,在其供配电电气系统设计时,既要遵循系统简单、灵活可变的原则,又要保证供电可靠性,这也是每位建筑电气设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某高层住宅小区项目工程,对多层住宅楼的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配置进行探讨。

梁玲玲,孔德群,梁家磊[5](2016)在《住宅小区接地系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规范住宅小区接地系统接地方式,改变小区接地方式混乱的现状,在今后的设计和施工中住宅小区应统一按照类别选择相应的接地方式,以满足现行标准中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C-S或TN-S接地方式的要求。介绍民用建筑低压配电接地方式,比较各类接地方式优缺点,分析目前日照莒县地区各类小区接地方式现状,提出小区接地方式整改要求和整改方法,满足标准要求,消除接地系统安全隐患,保障人身和电网设备安全。

刘佳[6](2015)在《中国城市住宅高度的合理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人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城市化的可持续对于我国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城市建筑规划在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处于龙头位置,是城市的骨架。上个世纪,为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同时解决大量人口居住问题,各大中城市开始建造高层住宅。然而高层住宅体量日渐增大,给城市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市民健康问题频现等。因此,住宅高度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可持续性。论文本着城市的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国内外经验,探讨我国城市住宅应当如何选择合理的高度。论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及调查法,了解了国内外在建筑高度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建筑高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从土地节约、成本经济性、人文关怀、环境问题、安全等角度对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做了对比分析,综合各个因素分析得出建筑最佳层数。最佳的居住模式是采用多层高密度,并且以7-9层最佳,在做到节约土地最大的同时,成本最低。其次,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例,分析了建筑高度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发达国家城市建筑的发展都是从低层住宅开始。由于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在全球爆发,高层住宅为解决人口居住问题,在世界各大中城市兴起一阵热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认识逐渐成熟,建筑的发展趋于可持续,并回归到以低层建筑为主的居住模式。按照这样的发展规律,对比我国现状,判断出我国目前处于第二个过渡阶段——追求建筑高度的同时,城市问题频现的矛盾时期。然后,论文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筑高度形态上的差异性,从土地、人口密度、建筑层数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高层化”的原因。通过对比日本得出,我国城市有条件做到建筑的“低层化”和土地的“集约化”。最后,论文阐述了多层高密度的住宅模式和“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我国未来应该从城市土地整顿、社区空间规划、政府政策激励等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多层高密度居住模式的发展。

高飞[7](2010)在《浅谈多层住宅电气设计》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多层住宅的电气设计,提出了设计中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对多层住宅电气设计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康永兴[8](2009)在《多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对多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些规范及特点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从负荷确定、导线选择、主干线敷设、用户配电箱、住户插座、配电系统接地制式、等电位连接、防雷8个方面介绍有关国标、设计要点和笔者的经验等。

高月梅[9](2007)在《用电设备负荷确定及配电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笔者有幸参与了多项住宅小区的电气设计工作,本文将从住宅楼配电系统及电费计量的设计、住户终端配电系统的设计、照明设计、防雷设计及住宅用电安全保护接地设计及弱电系统设计等方面对多层住宅电气设计过程及要点进行了阐述,以供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王瑞雪[10](2007)在《浅谈住宅电气设计新标准》文中研究表明从住宅用电负荷,住宅供电,户内配电系统,照明、插座布置,弱电设计,配电箱、开关、插座的安装,接地保护,防雷设计等方面对多层住宅电气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满足住宅工程的新需求。

二、对多层住宅配电设计的一些看法及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多层住宅配电设计的一些看法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地区住宅项目电气竖井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住宅电井做法的规范要求
    1.1 电井布线适用范围
    1.2 电井位置
    1.3 电井分类
    1.4 电井面积尺寸要求
    1.5 弱电井(电信间)的特殊要求
    1.6 易忽略的规定
    1.7 重庆地方标准特殊要求
2 重庆市住宅项目电井做法实例
    2.1 点式住宅电井
        (1) 强弱电合用。
        (2) 强弱电井分设。
    2.2 板式住宅电井
    2.3 多层住宅电井
3 结 语

(2)基于居家养老的北京多层住宅垂直交通改造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北京城市居民老龄化增涨幅度持续变快
        1.1.2 城市中心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步
        1.1.3 政府加大对既有住宅垂直交通改造的扶持力度
        1.1.4 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现状与老年人需求脱节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2.1 既有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改造基本概念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实践探索
        1.3.1 垂直交通改造
        1.3.2 适老化改造
        1.3.3 建筑使用后评价理论体系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北京市既有住宅垂直交通改造现状调查
    2.1 垂直交通改造的居民满意度调查
        2.1.1 调查问题
        2.1.2 调查结果分析
        2.1.3 调查总结
    2.2 北京市既有住宅垂直交通改造调查
        2.2.1 楼梯间紧靠外墙的平台入户
        2.2.2 楼梯间紧靠外墙的平层入户
        2.2.3 电动爬楼机等智能化设备利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垂直交通改造策略
    3.1 评价标准和方法的确定
        3.1.1 评价标准的选择
        3.1.2 评价方法的确定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3.2.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2.4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3.3 以大柳树北里、大有北里为例的后评价计算
        3.3.1 对于大柳树北里的后评价计算
        3.3.2 对于大有北里的后评价计算
    3.4 使用后评价对改造的反作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垂直交通各功能空间、面积下限及尺寸研究
    4.1 改造条件及选型
        4.1.1 改造先决条件
        4.1.2 楼型选型
    4.2 电梯选型及施工要求
        4.2.1 电梯轿厢规格
        4.2.2 电梯内部装置
        4.2.3 电梯井道布置
    4.3 等候区设计
        4.3.1 入户层等候区
        4.3.2 单元口等候区
        4.3.3 临时座椅
    4.4 出入口布置及楼梯间改造
        4.4.1 出入口高差设计
        4.4.2 适老部品选择
        4.4.3 楼梯间改造
    4.5 适老性的塑造与居家养老概念的延续
        4.5.1 让老人“走出去”
        4.5.2 让老人“走回来”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垂直交通改造策略研究
    5.1 改造模式选择策略
        5.1.1 电梯及平台改造
        5.1.2 等候区及其他改造
    5.2 居民满意度提升策略
    5.3 改造的可持续性和未来性策略
        5.3.1 可持续性的实现
        5.3.2 未来性的考虑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研究不足
    研究问题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北京地区既有多层住宅垂直交通改造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二:既有多层住宅垂直交通改造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三:论文表目录
    附录四:论文图片目录

(3)住宅项目电气竖井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影响电气竖井布置的因素
2 多层住宅的电气竖井设计
3 高层住宅的强电竖井设计
4 高层住宅的弱电竖井设计
5 结语

(4)多层住宅小区供配电气系统配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2 负荷计算
    2.1 负荷等级说明
    2.2 变压器容量计算值 (如表1所示)
    2.3 供电回路负荷计算值
3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要点及方案
    3.1 合理配置电源
    3.2 合理布置变配电所设备
    3.3 合理选择配电形式
    3.4 合理选择导线及敷设方式
    3.5 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
4 结语

(5)住宅小区接地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接地方式及优缺点分析
2 小区接地系统现状
    2.1 多层住宅接地系统
    2.2 小高层和高层住宅接地系统
3 整改要求及方法
    3.1 整改要求
    3.2 整改方法
4 结语

(6)中国城市住宅高度的合理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分析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住宅高度形态评价比较分析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城市
        2.1.2 城市化/城镇化
        2.1.3 住宅高度形态
        2.1.4 密度
    2.2 高层住宅的发展和综合评价分析
        2.2.1 高层建筑的发展背景
        2.2.2 高层建筑的优势
        2.2.3 高层建筑的劣势
        2.2.4 小结
    2.3 低层、多层住宅的发展和评价分析
        2.3.1 低层、多层住宅发展背景
        2.3.2 低层、多层住宅优势
        2.3.3 低层、多层住宅劣势
        2.3.4 小结
    2.4 三种住宅高度类型比较选择
3 国内外住宅高度形态的发展历程
    3.1 国外住宅高度的发展历程
        3.1.1 美国
        3.1.2 英国
        3.1.3 德国
        3.1.4 日本
    3.2 国内住宅高度形态的发展历程
        3.2.1 中国住宅高度形态的发展
        3.2.2 住宅高度形态发展的瓶颈
    3.3 小结
4 住宅高度形态的实证对比分析
    4.1 中国与日本住宅高度的对比分析
        4.1.1 建筑高度(层数)现状
        4.1.2 土地资源的利用及人口密度分析
        4.1.3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4.1.4 综合分析结果
    4.2 北京与东京住宅高度的比较分析
        4.2.1 北京
        4.2.2 东京
        4.2.3 北京和日本对比分析
    4.3 小结
5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住宅高度选择标准
    5.1 城市住宅发展的标准和住宅高度选择
    5.2 多层高密度建筑与可持续性的关系
        5.2.1 土地资源利用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5.2.2 多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3 多层建筑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5.4 小结
6 多层高密度建筑在我国的实施建议
    6.1 多层高密度住宅发展概况
    6.2 多层高密度建筑实施建议
        6.2.1 城市土地的整体规划——实施土地置换
        6.2.2 多层高密度建筑的社区设计和技术改进
        6.2.3 城市建筑建造相关法案、政策的建立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浅谈多层住宅电气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住宅的用电负荷
二、电源引入及进线开关的选择
    1. 电源的引入
    2. 建筑总配电箱进线开关的设置
三、住户终端配电箱的设置
四、配电线路
    1. 导线的选择
    2. 配线方式
五、防雷及接地
六、弱电系统
七、安保系统
八、结语

(10)浅谈住宅电气设计新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 住宅用电负荷
2 住宅的供电
3 户内配电系统
4 户内照明、插座布置
5 弱电设计
6 配电箱、开关、插座的安装
7 住宅公共部位配电
8 接地保护
9 住宅防雷设计
10 结语

四、对多层住宅配电设计的一些看法及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地区住宅项目电气竖井做法[J]. 李东晋,周兴悦,羊鑫根. 现代建筑电气, 2021(10)
  • [2]基于居家养老的北京多层住宅垂直交通改造策略[D]. 王广昊. 北京建筑大学, 2018(12)
  • [3]住宅项目电气竖井设计探讨[J]. 郑其锋. 福建建筑, 2017(09)
  • [4]多层住宅小区供配电气系统配置分析[J]. 沈晓霞. 中国设备工程, 2017(13)
  • [5]住宅小区接地系统分析[J]. 梁玲玲,孔德群,梁家磊. 山东电力技术, 2016(10)
  • [6]中国城市住宅高度的合理选择研究[D]. 刘佳. 重庆大学, 2015(06)
  • [7]浅谈多层住宅电气设计[J]. 高飞. 中国电力教育, 2010(30)
  • [8]多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J]. 康永兴. 电工技术, 2009(08)
  • [9]用电设备负荷确定及配电系统设计[J]. 高月梅.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10)
  • [10]浅谈住宅电气设计新标准[J]. 王瑞雪. 山西建筑, 2007(11)

标签:;  ;  ;  ;  ;  

对多层住宅配电设计的几点看法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