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事通先生挤牛奶(论文文献综述)
刘越[1](2021)在《故事家刘合升及其故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忠文[2](2020)在《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语素教学法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语素选取的问题。杨晓黎(2018)选取了有利于教学的重点语素与核心语素,重点语素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严格的选取标准、确定的数量(228个),为开展语素教学提供了方便。然而,已选重点语素只是根据《等级大纲》和《等级划分》来选取,而以重点语素为基础选取的核心语素(95个)更是严格地按照规定标准来操作,它们都未对实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料或相关教材进行考察,所以重点语素的选取标准和核心语素的选取情况还有待探讨,同时,我们还需研究重点语素的教学应用情况。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和语料来源,并描述了前人关于语素构词和语素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为统计和分析重点语素在现代汉语中构词情况。这部分首先介绍了重点语素的选取和划分标准;其次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构建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并选取构词能力强的重点语素进行构词分析。第三章为分析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考察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与分布情况;其二是结合对外汉语教材分析重点语素在具体教材中的构词分布情况;其三是将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情况和在教材中的构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其四是在比对分析基础上补充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我们对重点语素在《汉语教程》六册共计2522个词汇构词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并构建语料库,在杨晓黎(2018)选取的95个核心语素基础上,根据重点语素在实际汉语教学中的构词能力,对核心语素进行了适当增补。第四章为研究重点语素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包括初中高级班重点语素教学的开展策略、教材的编排建议等。结语是对本文的观点和建议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任梦鸽[3](2020)在《科勒等值理论视角下《伦敦不为人知的一面》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是詹姆斯·尤因·里奇所着《伦敦不为人知的一面》节选部分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译者以科勒的等值理论为指导,针对实际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词汇对等、交际对等及文本形式对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翻译策略进行应对。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对话”,翻译等值研究有助于对话的顺利进行,实现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对等。“等值”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一大核心概念,也无疑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点关注。瑞士语言学家沃纳·科勒重新定义“等值”这一概念,提出等值翻译理论,划分了五种等值关系类型,即外延、内涵、文本规范、语用和形式等值关系。受源语文本及目标读者所处交际情境的限制,译文的不同部分需要达到不同的等值要求。本实践报告中,译者以等值理论为指导,运用直译、直译加注、增译、调适等翻译方法,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实现外延、内涵、语用和形式等值关系,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翻译效果。
常乐[4](2019)在《山西方言量范畴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语义语法理论”指导下,从“量”这一语义范畴入手,考察量范畴在山西方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探讨各种不同形式的语义特征,并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量范畴结构进行解释。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选题的意义及依据。在详细回顾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有关量范畴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量范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找到本研究的切入点。其次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最后说明本文的语料来源。第二章,量类系统与量值系统。本章主要介绍量范畴系统,所说的量范畴包括物量、动量、性状量。所谓物量是计算事物数量的量范畴,比如“一本书”“一匹马”等;动量是指所计量动作在时空环境下的表现,主要有:动作的时长、活动的幅度、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反复的次数,比如:“看了一个半小时”“去了趟北京”“咬了一口”“敲了三四下”等;性状量是量的载体,表现为事物与动作的性质或状态,比如“三米深”“高一头”“喝得多了”等。在此基础上,将量范畴区分为量类系统与量值系统。所谓量类系统是指量的类别系统,比如“物量、动量”等;所谓量值系统是指量的取值系统,比如“四十七人”“比上次好”“班上最高”等。第三章,山西方言的物量范畴。本章主要对山西方言物量表征范畴进行描写,一方面描写山西方言的物量表征,另一方面从词汇、句法层面描写山西方言量词。具有山西方言特征的物量表征主要有:(1)词汇层面,山西方言物量词具有一定的习俗性、多义性,如:“一口井”“一眼井”“一根棍子”“一根葡萄”“一根西瓜”“一根道儿”等;(2)词法层面主要表现为:物量词形态丰富,可与“圪”“卜”“儿”“子”组合,比如“圪把”“圪截”“圪堆”;(3)句法层面的表现为:一,不定量词可以重叠,如:“一点点”“一些些”“这点点”“这些些”。二,量词可以单独使用,主要有:量词+NP与介词+量词+NP,比如“喝了壶壶奶”“买了双双鞋”“把个娃娃毁了”等。并描写了数量结构的句法功能。第四章就山西方言动量范畴的表征进行描写和解释。一,探讨了动词与“量”的关系。动词沿着时间轴展开,其中指称动作的动词具有时间性,动词除指称动作外还指称行为、状态与属性,如“走”“病”“姓”等,因此,不同动作在时间性上表现不同,如状态动词和属性动词一般不加“着”,比如无“他死着”“他姓着马”的说法。受人类认知有界性的限制,人们倾向于将无界的动作、行为或状态有界化,使其成为事件。二,由于动词本身不同,因此使无界动作、行为、状态、属性等有界化的手段也不相同,从语义上大致可分为:计数、计时、计时数与计量动作力度以及所涉及范围动量词,其中,山西方言动量计数、山西方言的计数量词主要有“次”“回”“顿”“卜气”等,计时量词主要有“春起春天”“前晌上午”“后晌下午”等,计时数量词主要有“下”,计动作力度以及所涉及范围动量词主要来自借用动量词,如“剪子”“笤帚”“嘴”“圪都拳头”等。三,这些有界化手段有的是直接的,即直接表达动量的形式,如与动量结构相关的形式,比如“吃了三顿包子”“一跑没影儿”等,有的是间接的,即间接表达动量的形式,如用物量、时间量表达动量以及动词的重叠形式,比如“等上一晌晌”“买了两箱子苹果”“说说”“看看”等。第五章描写山西方言的性状量范畴的表征形式,计量事物或动作的性质或状态。一,将山西方言中特殊的形容词分为表属性、空间、相貌、评价等小类,并从词法、句法角度描写具有山西方言形容词特色的形容词,如“猴小”“圪出皱”“日里巴脏”“黑洞洞地”等。二,山西方言对性状量分为数值型性状量与非数值型性状量,其中数值型性状量的常见形式有“数词+量词+形容词”“形容+数词+量词”“形容词+下+数词+量词”,如“三米深”“长短有个两米”“短下三公分”“大下一圈圈”等;非数值型性状量则是通过形容词词汇意义来表现,如“个子高”“衣裳净干净”等,并从语义上将性状量分类为性状极量、性状大量、性状等量与性状小量,描写了不同语义表现的句法结构。三,初探山西方言表性状的拟声词类,如“咚咚咚咚地敲门子”“嗖地一下跑没影了”等。结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出山西方言量范畴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王辉[5](2019)在《引进澳洲奶牛在宝鸡地区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鲜奶和奶制品的需求增加,我国的优秀奶牛比例和牛奶产量都大幅度增长。但是在现代化奶牛养殖中,我国本地饲养的奶牛的产奶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高质量需求,而引进的高产澳洲奶牛的利用可以提高奶牛各方面的生产性能,所以引进澳洲奶牛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本试验按同一种饲养水平设立引进澳洲奶牛和本地中国荷斯坦奶牛两个试验组,通过记录统计各项指标,分析引进澳洲奶牛与本地荷斯坦牛的差异性,研究引进澳洲奶牛在本地的适应性;按不同饲养水平设立引进澳洲奶牛三个组(规模牛场、标准化奶牛小区、散养户),采取分组观察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对宝鸡市引进的澳洲奶牛在不同饲养管理方式下的体型外貌、繁殖性能、后代发育、产奶性能、适应性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和常见病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案,为宝鸡市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资料,开发澳洲奶牛的生产潜能,提高其整体生产水平。本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与本地荷斯坦牛相比,引进澳洲奶牛的一胎成年牛体型较为窄小,繁殖能力略低,其中引进澳洲奶牛的复配率(26.76%)比本地荷斯坦牛低8.24%,产犊率(83.47%)比本地荷斯坦牛低11.66%,且差异显着(P<0.05)。在产奶性能方面,引进澳洲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峰期产奶量和305天产奶量均高于本地荷斯坦牛(P<0.05),其中引进澳洲奶牛的乳脂率比本地荷斯坦牛高0.37%,乳蛋白率高0.16%,高峰期产奶量高出15.81%,尤其是305天产奶量可达到5.9吨,高出本地荷斯坦牛6.35%,但是体细胞数差异不显着。引进澳洲奶牛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冷、热应激能力即极端气温条件下产奶量可达8kg以上,与本地荷斯坦牛基本一致。2.通过对引进澳洲奶牛不同饲养方式下差异性的对比,在体型外貌上规模场组、小区组和散养户组的引进澳洲奶牛均无显着优势;在繁殖能力方面,规模场组引进澳洲奶牛发情最早(11.38月龄,301.58kg)、配种最早(14.80月龄)、配种体重最轻(341.61kg),配种效果也较好,复配率为16.7%,且显着高于散养户组奶牛(P<0.05);规模场组引进澳洲奶牛在乳脂率(3.96%)、乳蛋白率(3.27%)、高峰期产奶量(26.4kg)和305天产奶量(6.75吨)上均显着优于小区组(P<0.05),生产性能明显较好。3.经过本试验高效养殖技术实施后,引进澳洲奶牛的淘汰率下降4.13%(P<0.05),发病率下降2.72%,其中乳房炎、营养代谢病、肢蹄病和产后病分别降低了0.82%、0.51%、0.76%、0.63%。复配率降低10.06%,产犊率由83.47%上升为95.28%,提高了11.81%(P<0.05)。乳蛋白率和305天产奶量分别可达到3.30%和6.7吨,而其产地澳洲奶牛的乳蛋白率和305天产奶量分别为3.0%~3.2%和6.0~6.2吨,引进澳洲奶牛超过了产地澳洲奶牛的区间最高值。综上,引进澳洲奶牛的产奶性能高于本地荷斯坦牛,且规模场养殖的澳洲奶牛生产性能更高,应用本试验开发的高效养殖技术后其性能进一步提高。
张明[6](2019)在《《太脏太恶心啦—儿童科普系列之科学笑话与历史故事》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是基于作者2017年承担的《儿童科普读物通俗笑话》系列丛书中部分英汉翻译任务所撰写,主要包括《科学》和《历史》两个分册的英汉翻译。原文共计约为2万英文单词,委托方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注重以译语读者为中心,使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原文对源语读者近似的效果,主张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根据其文本分类,本次翻译实践所涉及的科普读物既属于信息型文本又属于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翻译可运用交际翻译法,使译文信息简洁明了,同时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以达到交际效果;表达型文本翻译可使用语义翻译法,以再现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效传递原文中幽默生动的语言风格。因此,本文主要从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文化信息三个层面分析了本项目相关翻译的重点及难点,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运用交际翻译法和语义翻译法解决具体的翻译问题,以提高儿童科普翻译质量。在案例分析中,针对信息型文本的长句、被动句、专有名词和逻辑结构的翻译,作者采取拆译长句、解释专有名词、将被动句译为主动句、将逻辑结构显性化的方法,使译文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并更易被译文读者接受;针对表达型文本中大量运用的双关、头韵、仿拟等修辞手段,作者通过采用加注释、增译、改写等方法进行翻译,使译文达到交际效果,尽量再现原文风格和形式;针对源语文本中文化负载词和历史典故的翻译,作者主要通过增加注释的方式有效传递原文中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总之,基于本文的分析探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既能为译者提供宏观层面的翻译原则与策略理论指导,也能在微观层面帮助译者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希望本文所总结的翻译经验能为同类翻译提供借鉴。
王安忆[7](2019)在《考工记》文中提出第一章一一九四四年秋末,陈书玉历尽周折,回到南市的老宅。这一路,足有二月之久。自重庆启程,转道贵阳,抵柳州,搭一架军用机越湘江,乘船漂流而下,弯入浙赣地方,换无数货客便车,最后落脚松江,口袋里一个子不剩,只得步行,鞋底都要磨穿。但看见路面盘桓电车轨道,力气就又上来。抬头望,分明是上海的天空,鳞次栉比的天际线,一层层围拢。暮色里,路灯竟然亮起来,一盏,两盏,三盏……依然是夜的眼,他就要垂泪了。
张柠[8](2018)在《三城记》文中研究说明卷一沙龙一2006年年初,我们的主人公顾明笛,从上海东山公园管理处辞职,把人事档案放到市第二人才交流中心,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这一年他26周岁。也正是这一年,顾明笛突然决定离开上海,要出去闯荡一番。顾明笛祖籍江苏句容,祖父辈开始定居上海。母系姓竺,祖籍浙江上虞,外祖父竺燕生年轻时就到了上海,推销绍兴绸缎,生意正要发达起来的时候,上海就解放了。因为还没有发大
苏·格拉夫顿,杨蔚[9](2015)在《无人认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序幕那年秋天,两个死去的男人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一个我认识,另一个在停尸房我才第一次见到。第一个叫皮特·沃林斯凯,做事不择手段的私人侦探。多年前我在伯德-夏因调查公司认识了他。为了积攒申请执照所需的6000小时工作时间,我给本·伯德和莫利·夏因打了3年工。他们都是受人尊敬的私人侦探,足智多谋、勤奋敬业。本和莫利偶尔与皮特合作,对此人评价不高。他品性不好,账目不干净。他常常缠着本和莫利要活儿干,因为他公关能力极差,名声又差,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推荐他去接单。伯德-夏因公司有时会把临时监视任务分包
李晓桦[10](2014)在《世纪病人》文中研究说明我的儿子多年前你说过我欠你一本书后来你又说你不记得你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题记第一章1一个行将五十的爹,领着刚满十五的儿子,站在加拿大国,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西区——这所被叫做麦吉的中学门前。学校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看上去不像是个学校。
二、百事通先生挤牛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事通先生挤牛奶(论文提纲范文)
(2)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语素构词研究 |
1.2.2 语素教学法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重点语素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情况考察 |
2.1 重点语素的界定 |
2.2 重点语素语料库的建立 |
2.3 重点语素构词状况考察 |
2.3.1 构词频率 |
2.3.2 构词类型 |
2.3.3 构词位置 |
第三章 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情况统计分析 |
3.1 《等级划分》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
3.1.1 构词分布 |
3.1.2 构词类型 |
3.1.3 构词对比分析 |
3.2 对外汉语教材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
3.2.1 构词统计 |
3.2.2 构词分布 |
3.3 《等级划分》和《汉语教程》构词对比分析 |
3.4 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 |
3.4.1 新增核心语素的构词情况 |
3.4.2 增补核心语素相关分析概括 |
第四章 重点语素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
4.1 利用重点语素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优势 |
4.2 不同阶段重点语素教学实施策略 |
4.2.1 初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2.2 中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2.3 高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3 重点语素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
4.3.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 |
4.3.2 重点语素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附录二 《等级划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附录三 《汉语教程》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科勒等值理论视角下《伦敦不为人知的一面》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Abbreviations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Project Descrip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1.2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
1.3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
1.3.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
1.3.2 Practices During Translation |
1.3.3 Proofreading After Translation |
1.4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
1.4.1 Equivalence at Lexical Level |
1.4.2 Equivalence at Communicative Level |
1.4.3 Equivalence at Textual Level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
2.1 Literature Review |
2.1.1 Studies on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Abroad |
2.1.2 Studies on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at Home |
2.2 Koller’s Equivalence Theory |
2.2.1 The Concept of Equivalence |
2.2.2 Differentiation Between‘Correspondence’and‘Equivalence’ |
2.2.3 Five Types of Equivalence Relations |
2.3 Applicability of Koller’s Theory to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Analysis |
3.1 Denotative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
3.1.1 One to One Equivalent |
3.1.2 One to Many Equivalent |
3.1.3 Many to One Equivalent |
3.1.4 One to Zero Equivalent |
3.1.5 One to Part Equivalent |
3.2 Connotative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
3.2.1 Connotative Equivalence on Dimension of Formality |
3.2.2 Connotative Equivalence on Dimension of Stylistic Effects |
3.2.3 Connotative Equivalence on Dimension of Emotion |
3.3 Pragmatic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
3.3.1 Pragmatic Equivalence with Established Translation |
3.3.2 Pragmatic Equivalence Without Established Translation |
3.4 Form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
3.4.1 Form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ng Poems |
3.4.2 Form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of Rhetoric Devices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
(4)山西方言量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及依据 |
1.2 量范畴研究现状 |
1.2.1 普通话量范畴研究现状 |
1.2.2 汉语方言的相关研究 |
1.3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1 对量的涵义认识不够明确 |
1.3.2 方言量范畴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 |
1.4 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材料来源 |
1.5.2 发音人情况 |
1.6 符号体例说明 |
第二章 量类系统与量值系统 |
2.1 量类系统 |
2.1.1 事物的量 |
2.1.2 言语情感的量 |
2.2 量值系统 |
2.2.1 单个量取值 |
2.2.2 通过与他量配置关系取值 |
第三章 山西方言的物量范畴 |
3.1 物量词 |
3.1.1 个体量词 |
3.1.2 集合量词 |
3.1.3 度量量词 |
3.1.4 不定量词 |
3.1.5 临时物量词 |
3.2 物量词构词形式 |
3.2.1 圪头词 |
3.2.2 量词重叠 |
3.3 数量短语 |
3.3.1 数值型数量短语 |
3.3.2 非数值型数量短语 |
3.4 数词单用 |
3.4.1 比例关系 |
3.4.2 “一+NP” |
3.4.3 货币/年龄/分值 |
3.5 量词单用 |
3.5.1 量词+NP |
3.5.2 介词+量词+NP |
3.5.3 指量结构 |
3.5.4 量词重叠后单用 |
3.6 数词与物量词的关系 |
3.6.1 X+物量词 |
3.6.2 数词+X |
3.6.3 数词与物量词相互制约的原因 |
3.7 山西方言物量词的特点 |
3.7.1 个体量词不丰富 |
3.7.2 丰富的量词形态 |
3.7.3 事物量词的通用性较强 |
3.8 “数词+量词+名词”的句法功能 |
3.8.1 作主语 |
3.8.2 作谓语 |
3.8.3 做宾语 |
3.8.4 作定语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山西方言的动量范畴 |
4.1 动词与动作量的关系 |
4.1.1 动词的本质 |
4.1.2 山西方言中常用动词 |
4.1.3 活动与事件 |
4.2 动量表达要素 |
4.2.1 计数量词 |
4.2.2 计时量词 |
4.2.3 时数量词 |
4.2.4 计量动作力度或涉及范围的量词 |
4.3 山西方言动量的直接表达形式 |
4.3.1 与动量结构相关的形式 |
4.3.2 副词+动词 |
4.4 山西方言动量的间接表达形式 |
4.4.1 通过时间量间接表达动量 |
4.4.2 通过物量间接表达动量 |
4.5 固定动量格式 |
4.5.1 表示动量小的结构 |
4.5.2 表示动量加大的结构 |
4.6 动词的重叠形式与动量 |
4.6.1 山西方言动词重叠的形式 |
4.6.2 重叠形式的句法分析 |
4.6.3 山西方言动词重叠的功能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西方言的性状量范畴 |
5.1 山西方言中特殊的形容词 |
5.1.1 山西方言独有的形容词 |
5.1.2 山西方言与普通话不一致的形容词 |
5.2 山西方言形容词的形态 |
5.2.1 中缀型 |
5.2.2 后缀型 |
5.2.3 重叠型 |
5.3 性状量的计量方式 |
5.3.1 数值型性状量 |
5.3.2 非数值型性状量 |
5.3.3 山西方言性状大量的表述 |
5.4 拟声词表性状 |
5.4.1 表性状变化快 |
5.4.2 表动作性状程度 |
5.4.3 拟声词+VP |
5.4.4 拟声词+数量结构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6.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6.2 本文创新之处 |
6.3 文章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山西方言常用量词与名词搭配表 |
附录 2:山西方言行为量词语搭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 |
(5)引进澳洲奶牛在宝鸡地区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进展 |
1.1 奶牛的主要品种简介 |
1.1.1 国外主要奶牛品种 |
1.1.2 国内主要奶牛品种 |
1.2 奶牛的生长发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1.2.1 奶牛生长发育研究概况 |
1.2.2 影响奶牛生长发育性能的主要因素 |
1.3 奶牛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1.3.1 奶牛繁殖性能概况 |
1.3.2 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 |
1.4 奶牛的生产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1.4.1 奶牛生产性能研究概述 |
1.4.2 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
1.5 奶牛的营养水平研究进展 |
1.5.1 奶牛所需要的蛋白水平 |
1.5.2 奶牛所需要的维生素 |
1.5.3 奶牛所需要的矿物质 |
1.6 奶牛的常见病概述 |
1.6.1 地方性牛白血病 |
1.6.2 奶牛乳腺炎 |
1.6.3 牛痘病毒感染 |
1.6.4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引进澳洲奶牛与本地奶牛体尺外貌及生产性能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一胎成年牛体型外貌、繁殖性能测定 |
2.1.3 一胎后代体重、体尺的测定 |
2.1.4 产奶性能测定 |
2.1.5 冷热应激能力测定 |
2.1.6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一胎成年牛体型外貌与繁殖性能差异性比较 |
2.2.2 一胎后代体重、体尺的差异性比较 |
2.2.3 产奶性能差异性比较 |
2.2.4 冷热应激差异性对比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饲养方式对引进澳洲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牛场 |
3.1.2 一胎成年牛体型外貌、繁殖性能测定 |
3.1.3 一胎后代体重、体尺的测定 |
3.1.4 产奶性能测定 |
3.1.5 不同的产奶水平下日粮组成的平衡性 |
3.1.6 引进澳洲奶牛常见病发病情况 |
3.1.7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一胎成年牛体型外貌与繁殖性能差异性比较 |
3.2.2 一胎后代体重、体尺的差异性比较 |
3.2.3 产奶性能差异性比较 |
3.2.4 不同的产奶水平日粮组成的平衡性 |
3.2.5 引进澳洲奶牛常见病发病情况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对引进澳洲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实施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 |
4.1.3 奶牛性能测定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引进澳洲奶牛意外损伤情况 |
4.2.2 引进澳洲奶牛繁殖情况 |
4.2.3 本地杂交一代犊牛与产地纯种犊牛体重、体高、胸围比较 |
4.2.4 本地澳洲奶牛、产地澳洲奶牛产奶性能比较 |
4.2.5 养殖技术实施前后澳洲奶牛常见病发病率比较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太脏太恶心啦—儿童科普系列之科学笑话与历史故事》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Abbreviations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Description of the Project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
1.3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
Chapter Two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1 Translation Strategy Based 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
2.2 Target Readers’Expectation |
2.3 Stylistic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ST and TT |
2.4 Preparation for Encyclopedic Knowledge |
2.5 Work Division and Quality Control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Translation Solutions |
3.1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Project |
3.2 Translation of Informative Texts |
3.2.1 Amplification of Terms |
3.2.2 Division of Long Sentences |
3.2.3 Activation of Passive Voice |
3.2.4 Explicitation of Logic Structure |
3.3 Translation of Expressive Texts |
3.3.1 Preservation of Style and Form |
3.3.2 Transform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
3.4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
3.4.1 Explan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3.4.2 Addition of Historical-Cultural Background |
Chapter Four Reflection and Suggestions |
4.1 Feedback of Editor |
4.2 Self-evaluation |
4.3 Suggestion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Appendix |
(8)三城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9)无人认领(论文提纲范文)
序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后记 |
(10)世纪病人(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第二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第三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第四章 |
1 |
2 |
3 |
4 |
5 |
第五章 |
1 |
2 |
3 |
4 |
5 |
第六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第七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外一章 |
尾声 |
四、百事通先生挤牛奶(论文参考文献)
- [1]故事家刘合升及其故事研究[D]. 刘越.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 郭忠文. 安徽大学, 2020(08)
- [3]科勒等值理论视角下《伦敦不为人知的一面》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任梦鸽. 兰州大学, 2020(01)
- [4]山西方言量范畴研究[D]. 常乐. 山西大学, 2019(02)
- [5]引进澳洲奶牛在宝鸡地区的适应性研究[D]. 王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6]《太脏太恶心啦—儿童科普系列之科学笑话与历史故事》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张明.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7]考工记[J]. 王安忆.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1)
- [8]三城记[J]. 张柠. 当代, 2018(06)
- [9]无人认领[J]. 苏·格拉夫顿,杨蔚. 译林, 2015(01)
- [10]世纪病人[J]. 李晓桦. 作家,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