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篮板球的技术特点及训练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刚[1](2021)在《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研究》文中指出三人制篮球运动是在半场进行的技战能主导类三对三对抗运动,是在五人制篮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运动项目。2017年,三人制篮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2019年11月1日我国三人制篮球男女组双双入围2021年东京奥运会名单,为我国三人制篮球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的攻防技战术特征进行总结与剖析,为促进我国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本文以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四强队伍在进攻移动技术方面,无球队员进攻移动运用次数多于有球队员进攻移动,无球队员进攻移动中无球队员向球、向空区、向篮、向人移动所占比重依次减小,有球队员进攻移动中运用持球突破较多。四强队伍在传球方面运用双手胸前传球及单手体侧传球技术最多,接球方面运用接中部位的球技术较多。四强队伍在抢进攻篮板球方面运用卡位抢篮板技术最多。2.通过投篮热图直观地看出四强队伍在投篮技术运用中,1分球得分技术主要是10区域合理冲撞区的投篮得分,此方式的投篮出手数最多且命中率最高。四强队伍在2分球得分技术上主要是接球投篮出手,其投篮区域多在弧顶及两侧45度。四强队伍的中距离投篮运用极少。3.四强队伍在进攻战术运用中掩护配合战术使用最多,传切配合、策应配合及突分配合使用较少。其中使用突分配合最多的是阿姆斯特丹球队,使用传切配合最多的是里加球队,策应配合最多的是诺维萨德球队,使用掩护配合最多的是普林斯顿球队。四强队伍在突分配合战术方面,运用突分传外多于突分传内。在掩护配合战术方面,无球掩护有球较多。四强队伍在传切配合战术方面,运用直接传切多于一传一切、隔位传切。在策应配合战术方面,诺维萨德球队及里加球队运用高低位策应较多,普林斯顿运用低位策应多于高位策应,阿姆斯特丹几乎不使用策应配合。4.四强队伍在防守有球队员时多采用防投篮、防传球的防守技术。四强球队在防守无球队员时较多使用防摆脱接球、防空切的防守技术。四强队伍在抢防守篮板球时运用卡位抢篮板技术较多;在盖帽、抢断技术方面中,盖帽能力诺维萨德球队尤为突出,抢断能力阿姆斯特丹球队最突出。5.四强队伍在防守战术运用中以人盯人防守为主,交换配合防守为辅。三人制篮球攻防节奏快及对抗强度大,比赛中多采用人盯人防守,防对位球员时遇到挡拆及掩护采用换防,及时跟住进攻人员的突破。四强队伍在关门、夹击、补防、挤过、穿过和绕过配合的战术使用上明显少于人盯人防守和交换配合。6.四强队伍在攻转守中,主要是进攻方投篮命中后交换球权由攻转守,在投篮命中、投篮未中未抢到篮板球、进攻失误、进攻违例、进攻队员犯规方面无显着性差异。四强队伍在守转攻时,主要是对方投篮命中后交换球权由守转攻,在防守篮板、对方投篮命中、抢断球、对方违例、对方犯规方面无显着性差异。7.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相关性联系:进攻技术中无球进攻移动、有球进攻移动、传接球、1分球投篮、2分球投篮与进攻战术中突分配合、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策应配合的运用密不可分。防守技术中防有球、防无球、抢断盖帽与防守战术中关门配合、夹击配合、补防配合、挤过配合、穿过配合、绕过配合、交换配合、人盯人防守相辅相成。8.四强队伍的攻防技战术RSR值排序为:诺维萨德球队(1)>普林斯顿球队(0.75)>里加球队(0.5)>阿姆斯特丹球队(0.25)。四强队伍最终比赛排名为:诺维萨德球队(1)、普林斯顿球队(2)、里加球队(3)、阿姆斯特丹球队(4)。攻防技战术对球队综合比赛能力及比赛名次起决定性作用,攻防技战术更优的球队综合比赛能力及比赛名次更优。
尹泽洋[2](2020)在《2018-2019赛季CBA季后赛球队中外后卫运动员攻防能力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篮球运动不断向着高强度、高对抗、速度快、较灵活的趋势发展,比赛中对后卫球员各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常把后卫球员比作一支球队的“大脑”,在场上组织实施教练员布置的战术意图。后卫球员不仅要有出色的进攻能力,还要具有强悍的防守能力,在球队中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1995年首次引入外籍球员至今已有25年,近几年,联赛中各支球队大多都采用内线与外线位置的引进方式,中外后卫球员所表现出的攻防能力成为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018-2019赛季CBA联赛季后赛球队中外后卫运动员的攻防能力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剖析当前国内后卫球员与外援后卫球员攻防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为我国后卫球员培养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与建议如下:(1)基本素质方面,国内后卫平均年龄小于外援后卫,国内后卫平均身高稍高于外援后卫,国内后卫平均体重比外援后卫稍轻一些,国内后卫克托莱指数平均值小于外援后卫,整体来看外援后卫基本素质更有优势,建议国内后卫应重视基本素质训练,提高对抗能力,根据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地进行训练。(2)进攻能力方面,外援后卫平均出场时间多于国内后卫,国内后卫平均得分少于外援后卫,国内后卫平均两分球、三分球、罚球出手次数都少于外援后卫,进攻机会大多掌握在外援后卫手中,外援后卫平均两分球、三分球、罚球命中率都高于国内后卫,国内后卫平均助攻次数上与外援后卫相比较少,外援后卫平均进攻篮板球数量多于国内后卫,国内后卫平均失误次数少于外援后卫,国内后卫平均助攻失误比小于外援后卫,掌控比赛能力弱。建议国内后卫应提高投篮自信心,敢于出手,平时多进行投篮练习,扩大投篮范围,增加基本功练习,加强传球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培养进攻篮板球拼抢的意识。(3)防守能力方面,国内后卫平均防守篮板球数量少于外援后卫,国内后卫平均抢断次数与外援后卫相比较少,国内后卫平均犯规次数多于外援后卫,国内后卫平均盖帽次数少于外援后卫,盖帽能力都表现较差。建议国内后卫要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争抢防守篮板球中加强与队友的配合,端正防守态度,增强防守动作的熟练程度,减少不必要的犯规。(4)从球员效率(PER数值)方面来看,国内后卫场上效率普遍不高,而外援后卫效率大部分处于较高水平且分布较为均衡。除了说明国内后卫在比赛中综合竞技能力需要加强之外,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国内球队在外援引进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穆文浩[3](2020)在《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进一步完善中锋进攻能力评价方式,提高国内中锋赛场竞技实力。以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19赛季CBA联赛国内中锋为观察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将初选指标进行专家复选后通过正态分布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临场差异显着指标建立评价理论模型,在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优化后,构建了男篮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既能对国内男篮中锋球员个人进攻能力评价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也能从实践上为提高我国男篮中锋队员的进攻能力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指标,由“得分能力”“控制球能力”“抢位接球能力”和“抢进攻篮板球能力”4个宏观指标构成。其中“得分能力”由近区跳投、低位终结投篮、补篮、中区跳投、远区跳投、造防守犯规罚篮6项微观指标构成;“控制球能力”由底角0-30度持球突破、顶弧60-60度持球突破、底角0-30度运球突破、顶弧60-60度运球突破、助攻与创造机会5项微观指标构成;“抢位接球能力”由背身抢位、侧身抢位、后吊抢位、强侧下顺、从弱侧至强侧、弧顶下顺6项微观指标构成;“抢进攻篮板球能力”由卡位双手、卡位点拨、冲抢单手3项微观指标构成。2.中锋“得分能力”与“控制球能力”、“抢位接球能力”、“抢进攻篮板球能力”4个宏观指标之间共变系数大,中锋各宏观能力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每项能力的发展都会对其他能力产生影响。3.用4个宏观指标和20个微观指标效应量揭示中锋个人进攻能力的内部强弱现状。宏观指标“得分能力”、“控制球能力”、“抢位接球能力”、“抢进攻篮板球能力”对个人进攻能力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89、0.40、0.46、0.29。“得分能力”上的微观指标载荷系数分别为0.14、0.34、0.43、0.20、0.20、0.39;“控制球能力”上的微观指标载荷系数分别为0.32、0.59、0.24、0.48、0.65;“抢位接球能力”上的微观指标载荷系数为0.47、0.78、0.60、0.33、0.68、0.48;“抢进攻篮板球”上的微观指标载荷系数为0.55、0.94、0.68。4.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分及评价标准的制定,很好的体现出中锋球员进攻能力的内部特征,同时经验证后,显示较高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满源[4](2020)在《第十八届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优缺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奥委会执行董事正式批准三人制篮球加入奥运会项目,三人制篮球将正式登上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竞赛舞台。我国运动健儿在第十八届亚运会赛场上斩获了三人制篮球的冠军,而中国男篮能获得如此殊荣与我国目前在三人制篮球领域所具备的专项技战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近年来防守技战术对篮球比赛胜负决定性作用愈发的明显,重视发展和创新防守技战术,是使我国在日后三人制篮球赛场上朝着更高更远地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故本文选取第18届亚运会三人制篮球比赛中国国家三人篮球男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在赛场上所采用的防守技战术的效果和优缺点进行总结与分析,争取为日后三人制篮球的教学和训练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竞赛技战术指导。研究结果与结论:1.在“快、准、灵”攻击性防守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男篮具有扎实的三人制篮球防守技术且防守战术运用灵活多变。2.中国男篮防守技术优点:无论对阵对手实力的高低,中国男篮都能稳健的在抢、断、打球和防守篮板球技术运用上展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技巧性和熟练性;防守技术缺点:强对抗防守状态下,中国男篮投篮封盖犯规失误率为防守技术中最高;在对抗伊朗、韩国队强侧位的篮下进攻时,中国男篮个人在高位防守上不占有丝毫优势。3.中国男篮人盯人防守战术优点:中国男篮依靠迅捷的移动步伐和积极的跟防意识,在确保人盯人防守对持球队员造成攻击性防守压迫的同时,全面增强全队的防守整体性;人盯人防守战术缺点:受体能消耗和对抗强度加剧的影响,中国男篮在敌方强侧位进攻时人盯人防守战术的实施过于被动。4.中国男篮“关门”和防内线进攻配合防守战术优点:凭借“关门”和防内线进攻配合战术,中国男篮可有效阻隔敌方在内线的进攻连续性;“关门”和防内线进攻配合防守战术缺点:“关门”时,中国男篮无法及时有效的对篮下进攻队员的突分配合进行再次追防。5.中国男篮防掩护配合防守战术优点:中国男篮交换配合和穿过配合的运用时机拿捏精准,换防后回防落位迅速准确;防掩护配合战术缺点:中国男篮不擅长运用挤过配合和绕过配合并且挤过不够凶狠坚决。
谭定康[5](2020)在《2019年SCBA联赛广州体育学院女篮与对手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专业组,下简称SCBA)于2019年6月28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落下帷幕。历年成绩已取得两连冠的广州体育学院女篮在本届比赛中以6胜1负的战绩,获得第三名,成绩有所下滑。本文以2019年SCBA广州体育学院女篮与对手的7场比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女篮与对手比赛中运用防守战术的类型、次数和防守效果等,探讨广州体育学院女篮与对手比赛中运用防守战术的特点与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对策和建议,为广州体育学院女篮及SCBA联赛其他同级别球队提供参考,促进SCBA联赛的发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9年SCBA广州体育学院女篮的7场比赛的防守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身体条件的对比中,广州体育学院女篮后卫队员平均身高低于对手后卫平均值,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余位置各项数据的对比差距较小,不具有显着性差异。(2)广州体育学院女篮防守战术种类较为丰富,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克制对方核心队员的防守策略变化明显。以人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作为主要的防守战术,以综合防守和混合防守作为变化手段,在特定的比赛时间中运用。(3)广州体育学院女篮运用全场人盯人防守、综合防守和混合防守战术的次数较多,与对手有明显差异,并取得较好的防守效果。全场人盯人防守和综合防守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防守犯规,综合防守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被抢进攻篮板球。(4)广州体育学院女篮防守成功率最高的是综合防守战术;对手防守成功率最高的全场人盯人防守。广州体育学院女篮区域联防每回合失分最多,其主要原因是被对方二次进攻得分;对手区域联防每回合失分最多,全场人盯人防守每回合失分最少,对手全场人盯人防守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抢断球。(5)与上海体育学院女篮的比赛中,广州体育学院女篮未能有效限制对方的外线投篮得分,防守快攻退防不及时,运用的防守战术针对性不强,整体防守战术变换次数较少。
杨志军[6](2020)在《第二十一届CUBA东南赛区八强技术运用分析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各高校对篮球运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高校篮球队的训练水平也不断提升,队员的技术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就促进了CUBA联赛水平的不断提高。东南赛区是CUBA联赛的主要赛区之一,赛区整体实力较强。第二十一届CUBA东南赛区八支球队分别是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汕头大学和华东交通大学。这八支球队代表了第二十一届CUBA东南赛区的最高竞技水平,本研究通过对八强队伍在比赛中各项攻防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在总结八强队伍技术运用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队伍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发现各队伍技术运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各队伍日后训练工作的开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对CUBA东南赛区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类比分析法,对二十一届CUBA东南赛区八强球队进攻和防守的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对各球队的技术特点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与建议:结论:身体形态和年龄方面:中锋位置身高和平均体重上的优势,能为防守进攻篮板和防守篮板上的统治地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平均体重上的弱势队,在身体对抗方面处于被动地位;球队在内线球员的选择上应该注重身高、体重优势明显的,这样有利于篮板球的争夺。在进攻方面:(1)投篮技术上,虽然利用较高的罚球命中率能够提高了整体命中率,但是对球队整体得分影响不大;因此在比赛中想获得较好成绩要在日常训练中综合提升投篮与罚球双命中率。(2)在进攻战术的基础配合上,日常球队的训练中不能单纯的依靠理论以及体能或单项训练来提升球队的整体配合,要靠比赛和日常训练的对抗赛提升队员之间配合的默契性以及进攻战术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效率。(3)突破技术上,只有在比赛中不停的使用突分来创造进攻的机会,进攻时球队能获得更高的主动性占据进攻有利位置,更好的为球队争取得分。所以各球队都应重视突分在进攻时的积极意义,减少直接分球带来的被动性。(4)助攻技术上,助攻能够带动队伍的整体积极性,保证各个队员在赛场上能够全神贯注,全身心的参与到球赛中来。在防守方面:(1)在防守篮板球上,球队队员的身体条件直接决定了防守篮板球的得失率;在(2)盖帽上,队员防守意识好会提高防守的成功性。防守和进攻是同样重要的方面,只要通过防守阻碍对手得分,那么就是成功的防守。(3)在整队防守阻碍对手得分方面,队员应加强攻防转换能力,篮球强调的是整体性而非单一的方面,不论是在球员的技术整体性以及球员思维的整体性甚至是球队整体的战术性配合性都要保持高度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建议:(1)球队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技战术。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为球队制定符合其特点的战术,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强化,逐渐形成自身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球员的能力,进而为球队的胜利打下基础。(2)球员提升自身的实力,注重全面技术的发展。具体位置的球员,不能仅发展该位置的各项技术能力,应该注重队员各项技术的均衡发展,不能让队员有明显的技术短板。(3)球队在进行队员的招募时,不仅应该注意队员的身高和体重,还应该注意球队的年龄结构,保证球队年龄的平衡。(4)球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为队员提供更多比赛的机会,通过在实际比赛中不断的利用各种技术,使技术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保证在往后的比赛中有更稳定发挥。(5)球队在注重的进攻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防守训练,建立适合球队的防守战术,提升防守意识与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攻守平衡。
刘骏浩[7](2020)在《2018年女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9月22日至9月31日首届女子篮球世界杯在西班牙的特内里费岛和加那利群岛举行,共有16支球队参加,中国女子篮球队与拉脱维亚、美国和塞内加尔三支队伍同为D组。中国女篮在小组赛2胜1负出线后,在四分之一决赛不敌澳大利亚队,最后在排名赛中不敌法国队,最终名列第6名。比赛暴露出平均年龄只有23.2岁的中国女篮年轻队员比赛经验不足,竞技能力攻防不平衡一系列问题。本文以2018年女篮世界杯中国队与拉脱维亚、美国、塞内加尔、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队七场比赛中的攻防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中国女篮与对手在身体形态、进攻能力、防守能力、战术能力、攻防转换能力和篮板球能力等技战术统计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对相关技战术指标进行分类和界定,从更细致的角度分析中国女篮不敌对手的原因,有利于中国女篮吸取本届女篮世界杯的经验,弥补不足,为2020年中国女篮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思考和借鉴。得出结论如下:1.中国女篮在女篮世界杯比赛中的球员克托莱指数为421.3,在本研究七支女篮队伍中属于中等水平;在比赛结果中可以看出女篮世界杯比赛中队伍体型充实度对最终排名有一定影响。2.在排名赛中,中国女篮第一节比赛利用快攻节奏领先法国队10分,由于本届世界杯中国女篮正处于新老队员过渡阶段,年轻球员发挥失常,外线投篮能力不稳定,没有抓住开局的领先优势;球队过度依赖锋位主力内线得分,导致比赛失利。3.中国女篮在女篮世界杯七场比赛中3分球得分、快攻得分以及核心球员的持球突破能力是中国女篮致胜的重要因素,其攻防能力的RSR值为0.5625,防守能力属于B级水平,防守能力的优势很难填补进攻方面上的缺陷。从进攻能力一览表发现其得分效率较低,导致进攻能力隶属C级水平,从整体上拉低其攻防能力水平。4.中国女子篮球队和对手攻防能力RSR排名与本届女子篮球世界杯比赛的最终先后排名相符,且中国女篮是本届女篮世界杯中球员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参赛队伍,新老队员的更换过于彻底,导致场上经验不足,说明中国女篮在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具有很大能力提升空间。
郭浩杰[8](2020)在《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和竞技体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中,录像分析技术就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竞技领域当中,特别是录像分析在NBA联赛当中的成功运用,为我国职业篮球带来了发展和契机,2005年广东队率先引进了录像分析技术,拉开了我国职业篮球引进录像分析技术的大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录像分析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究其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和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录像分析人员的现状调查和对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梳理分析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球队教练员、运动员、录像分析人员的调查研究,分析归纳出录像分析剪辑的结构内容和特殊内容以及录像分析人员具备的要素;结合录像分析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录像分析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这三个方面研究了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得出如下结论:(1)在我们的联赛中,各自球队剪辑的内容有自己的录像资源库,没有一个共享平台,缺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处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2)目前,国内关于篮球录像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缺少对篮球录像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专业的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缺乏对这个职业的了解,包括他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能、工作负荷、工作范围、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另外,现在从事录像分析这项工作的人员参差不齐,各行各业的人员都有。(3)在球队中的录像分析人员身兼数职,不仅要做好录像分析工作,而且还要做好录像工作。同时,很多录像分析人员在球队中还担任其他职务,如:助理教练、队务、其他等方面的职务。这就大大增加了录像分析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负荷。(4)录像分析人员应该具备篮球专业知识、视频分析软件的熟练使用、视频后期处理能力、外语能力、视频资料收集、视频摄制、品德素质、实践经历等要素。(5)录像分析剪辑的结构内容和特殊内容要求包括:跳球方面;球员的个人技术特点;外援方面;篮板球方面;最后一攻;失误方面;进攻(常规战术、边线球战术、底线球战术、快攻战术、破联防战术);防守(防挡拆方面、协防方面、退防方面、防低位方面、防守变化方面、防快攻方面、联防方面)等八个方面的结构内容和对方主要战术、发动战术的动作两个方面的特殊内容。
朱南阳[9](2020)在《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世界男篮技战术发展趋势来看,无球进攻是有球进攻的前奏,有球进攻是无球进攻的延续。从中可以窥见出无球移动技术在现在篮球比赛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很少有研究者以无球移动作为研究主题,而关于小前锋无球移动技术的研究更鲜有人涉及。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运用以向空区移动为主,向篮下移动和向球移动次之,向人移动最少。其中波兰队和尼日利亚队场均向人移动的次数最多,尼日利亚队场均向球移动、向篮下移动以及向空区移动的次数多于其它球队。2、给无球队员做无球掩护是向人移动的主要目的,向人移动的主要区域依次为两侧45度角和三分线内限制区以及弧顶;波兰队在向人移动及时到位和不及时到位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余球队,科特迪瓦队、尼日利亚队、委内瑞拉队和韩国队在向人移动以向两侧45度角移动为主,注重发挥整体优势的特点。3、接应和掩护是向球移动的主要目的,在向球移动的方式选择中,采用直接和反跑上提最多,无球掩护次之,而内线穿插最少;在向球移动的区域中以两侧45度角为主,罚球线和弧顶次之;波兰队和委内瑞拉队在向球移动的场均得分最多,而中国队助攻最多。4、抢位、冲抢篮板、接应、补篮是向篮移动的主要目的,在篮板球的争夺上运用冲抢的次数要多于挤抢,而中国队争夺篮板球比较出色;斜切的次数明显多于纵切和横切的次数;向篮移动的主要区域在罚球线延长线及弧顶位置,底角次之。小前锋大多采用斜切的方式来冲抢前场篮板球以便获得二次进攻机会。5、向空区移动的目的依次为牵制防守、传球、运球突破以及直接投篮;向空区移动的方式中采用两种及以上方式最多,反跑和溜底线次之;向空区移动的主要区域依次为两侧45度角、底角、其它和弧顶区域。通过对2019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小前锋无球移动技术进行建言献策:第一,加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人移动区域选择能力;第二,提高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球移动掩护配合能力;第三,增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篮移动时机把握能力;最后,提升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空区移动意识的能力。
陈泽旭[10](2020)在《CBA2018-2019赛季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季后赛四强球队快攻战术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快攻战术是现代篮球中衡量球队战术风格及技战术水平的标准,是战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东莞银行队是一支典型的“以快致胜”的球队,2018年杜峰接任广东东莞银行队主教练后,球队的特点变得更加鲜明,在CBA2018-2019赛季季后赛以全胜战绩斩获赛季总冠军,其比赛中展现出的快速得分能力以及良好的快攻战术素养,成为了各队伍学习和研究的对象。通过反复观察季后赛四强队伍的比赛录像并进行数据对比,发现各队快攻战术的运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广东东莞银行队的快攻战术新理念和快攻各阶段展现出的特点,是值得研究的地方。基于前人对篮球快攻战术的各项研究成果,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从快攻战术的三大阶段入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快攻战术的结束阶段,对CBA2018-2019赛季季后赛后三轮系列赛的所有快攻战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东莞银行队快攻战术构成比和快攻得分占比较高,场均快攻得分比四强队伍多,球员场均上场时间更平均、人员轮换更合理。(2)在快攻的发动与接应阶段,广东东莞银行队发动快攻的意识强,防守能力强,抢发端线球次数多;在接应方面,现代篮球中“无接应”的情况居多,广东东莞银行队在前锋、中锋位置的无接应直接发动快攻上与四强队伍存在差异性,快攻发动的机动性更强,拥有更强的发动快攻的能力。(3)在快攻的推进阶段,广东东莞银行队主要以运球和传球相结合方式完成推进,球员拥有较强的快速推进能力,推进过程中运球少,传球次数不繁多,推进阶段参与人数主要为1-2人,分工明确。(4)在快攻的结束阶段,广东东莞银行队冲击力强,不轻易转换为阵地进攻;结束阶段的参与人数多、整体性强,呈现了“全攻全守”的特点,4、5号位的跟进环节与四强队伍存在较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4、5号位参与快攻的跟进速度;结束阶段的内外线落位清晰、空间感强,球员跑位及球的运转路线更多变,容易创造出快攻中4、5号位在进攻位置上的“相对优势”,4、5号位快攻得分明显多于四强队伍。
二、浅析篮板球的技术特点及训练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篮板球的技术特点及训练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强国建设的必要性 |
1.1.2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协同提升的必要性 |
1.1.3 我国三人制篮球攻防技战术相关理论完善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的相关概念研究 |
2.1.1 三人制篮球技术相关研究 |
2.1.2 三人制篮球战术相关研究 |
2.2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特征相关研究 |
2.2.1 三人制篮球技术特征相关研究 |
2.2.2 三人制篮球战术特征相关研究 |
2.2.3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特征相关研究 |
2.3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相关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录像观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体系的确立 |
4.1.1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预选 |
4.1.2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初选 |
4.1.3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指标筛选 |
4.2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进攻技术特征分析 |
4.2.1 世巡赛四强队伍无球队员进攻移动特征分析 |
4.2.2 世巡赛四强队伍有球进攻移动技术特征分析 |
4.2.3 世巡赛四强队伍传球技术特征分析 |
4.2.4 世巡赛四强队伍接球技术特征分析 |
4.2.5 世巡赛四强队伍抢进攻篮板球技术特征分析 |
4.2.6 世巡赛四强队伍投篮技术特征分析 |
4.3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进攻战术特征分析 |
4.3.1 世巡赛四强队伍突分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
4.3.2 世巡赛四强队伍掩护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
4.3.3 世巡赛四强队伍传切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
4.3.4 世巡赛四强队伍策应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
4.4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技术特征分析 |
4.4.1 世巡赛四强队伍团队防守有球队员特征分析 |
4.4.2 世巡赛四强队伍团队防守无球队员特征分析 |
4.4.3 世巡赛四强队伍抢防守篮板技术指标统计分析 |
4.4.4 世巡赛四强队伍个人防守技术统计分析 |
4.5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战术特征分析 |
4.5.1 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基础配合特征分析 |
4.5.2 世巡赛四强队伍全队盯人防守特征分析 |
4.6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守转换特征分析 |
4.6.1 世巡赛四强队伍攻转守特征分析 |
4.6.2 世巡赛四强队伍守转攻特征分析 |
4.7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分析 |
4.7.1 世巡赛四强队伍进攻技战术特征分析 |
4.7.2 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技战术特征分析 |
4.7.3 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分析 |
4.8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的相关性分析 |
4.8.1 世巡赛四强队伍进攻技战术的相关性分析 |
4.8.2 世巡赛四强队伍防守技战术的相关性分析 |
4.8.3 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的相关性分析 |
4.9 2019 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RSR值与比赛综合能力及成绩排名的相关性分析 |
5 结论 |
6 建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2018-2019赛季CBA季后赛球队中外后卫运动员攻防能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录像观察法 |
2.3.3 数理统计法 |
2.3.4 比较分析法 |
2.3.5 PER(球员效率值)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对比分析 |
3.2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进攻能力对比分析 |
3.2.1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场均出场时间与场均得分对比分析 |
3.2.2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两分球技术对比分析 |
3.2.3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三分球技术对比分析 |
3.2.4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罚球技术对比分析 |
3.2.5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助攻技术对比分析 |
3.2.6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进攻篮板球技术对比分析 |
3.2.7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失误技术对比分析 |
3.3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防守能力对比分析 |
3.3.1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防守篮板球技术对比分析 |
3.3.2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抢断技术对比分析 |
3.3.3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犯规技术对比分析 |
3.3.4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盖帽技术对比分析 |
3.4 CBA联赛中外后卫球员PER对比分析 |
3.4.1 PER |
3.4.2 计算公式 |
3.4.3 PER值(球员效率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 |
4.1 基本素质方面 |
4.2 进攻能力方面 |
4.3 防守能力方面 |
4.4 PER数值方面 |
5 对策与建议 |
5.1 重视国内后卫球员的身体对抗能力 |
5.2 提高国内后卫球员投篮命中率与扩大投篮范围 |
5.3 增加国内后卫球员控制与支配球能力 |
5.4 培养国内后卫球员争抢进攻与防守篮板球的能力与意识 |
5.5 提升国内后卫球员抢断与控制犯规的能力 |
5.6 增强国内后卫球员防守意识 |
5.7 提高国内后卫球员的心理素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
(3)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篮球中锋进攻技战术及进攻能力概念诠释 |
2.2 篮球中锋进攻方面的研究 |
2.2.1 国外中锋进攻技战术及能力研究 |
2.2.2 国内中锋进攻技战术及能力研究 |
2.2.3 国内外中锋进攻技战术及能力对比研究 |
2.3 篮球运动员的评价研究 |
2.3.1 评价方法的运用研究 |
2.3.2 球员评价方式的研究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录像观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验证性因子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2018-2019赛季CBA国内中锋技术统计 |
4.1.1 观察对象的选取 |
4.1.2 有效比赛场次的选择 |
4.1.3 球员场均数据与效率值 |
4.2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
4.2.1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构成 |
4.2.2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各级评价指标选取 |
4.3 结合球员临场表现的三维度评价指标形成 |
4.3.1 二、三级复选指标合并成微观指标 |
4.3.2 正态分布检验探究指标数据适用性 |
4.3.3 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球员临场表现显着差异指标 |
4.4 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中锋评价理论模型 |
4.4.1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理论模型初步确定 |
4.4.2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高阶理论模型确定 |
4.5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验证 |
4.5.1 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4.5.2 个人进攻能力评价标准的研制 |
4.5.3 个人进攻能力评价结果 |
4.5.4 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验证 |
4.6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及展望 |
4.6.1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运用 |
4.6.2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展望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4)第十八届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优缺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三人制篮球技术研究现状 |
2.1.1 国内三人制篮球技术研究现状 |
2.1.2 国外三人制篮球技术研究现状 |
2.2 国内外三人制篮球战术研究现状 |
2.2.1 国内三人制篮球战术研究现状 |
2.2.2 国外三人制篮球战术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录像观察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防守体系中球员配置优缺点分析 |
4.1.1 现阶段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建队背景 |
4.1.2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与对手的身高比较 |
4.1.3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与对手的体重比较 |
4.2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防守技术优缺点分析 |
4.2.1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抢、断、打球”技术优缺点分析 |
4.2.2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防守篮板球技术优缺点分析 |
4.2.3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投篮封盖技术优缺点分析 |
4.3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防守战术优缺点分析 |
4.3.1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人盯人防守战术优缺点分析 |
4.3.2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关门”防守战术优缺点分析 |
4.3.3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防内线进攻防守战术优缺点分析 |
4.3.4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防掩护防守战术优缺点分析 |
4.3.5 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补防防守战术运用分析 |
4.4 第18届亚运会中国三人制男篮防守技战术与2018赛季三人制世界杯六强队对比分析 |
4.4.1 中国男篮与六强队的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
4.4.2 中国男篮与六强队的防守战术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
(5)2019年SCBA联赛广州体育学院女篮与对手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关于篮球防守战术的研究 |
2.2 国内关于篮球防守战术的研究 |
2.2.1 关于篮球防守战术的研究 |
2.2.2 关于女子篮球防守战术的研究 |
2.2.3 关于SCBA的研究 |
2.3 相关概念与指标的界定 |
2.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3.2 相关指标的界定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录像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比较分析法 |
3.2.7 个案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广州体育学院女篮的基本情况 |
4.1.1 与对手身体条件的对比分析 |
4.1.2 广州体育学院女篮本届参赛情况 |
4.2 广州体育学院女篮与对手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
4.2.1 与西安体育学院女篮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
4.2.2 与沈阳体育学院女篮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
4.2.3 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女篮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
4.2.4 与成都体育学院女篮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
4.2.5 与首都体育学院女篮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
4.2.6 与上海体育学院女篮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
4.2.7 与山东体育学院女篮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
4.3 阵地防守战术运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
4.3.1 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运用效果对比分析 |
4.3.2 全场人盯人防守战术运用效果对比分析 |
4.3.3 区域联防战术运用效果对比分析 |
4.3.4 综合防守战术运用效果对比分析 |
4.3.5 混合防守战术运用效果对比分析 |
4.4 防守快攻战术对比分析 |
4.4.1 防守快攻方法的对比分析 |
4.4.2 防守快攻退防人数的对比分析 |
4.4.3 防守快攻效果的对比分析 |
4.5 与上海体育学院女篮的个案分析 |
4.5.1 队员年龄、身高、体重的对比分析 |
4.5.2 阵地防守战术的对比 |
4.5.3 防守快攻的对比 |
4.5.4 广州体育学院女篮防守上的不足之处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2019年SCBA防守战术指标调查问卷 |
附录 B 问卷效度检验表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第二十一届CUBA东南赛区八强技术运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1 有关篮球比赛技术运用的研究 |
1.3.2 有关篮球不同位置队员技术运用特点的研究 |
1.3.3 有关篮球不同技术运用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类比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身高、体重、年龄对技术影响的分析 |
3.1.1 身高、体重对比分析 |
3.1.2 年龄对比分析 |
3.2 CUBA东南赛区八强进攻技术运用的比较 |
3.2.1 CUBA东南赛区八强有球进攻技术运用的比较 |
3.2.2 CUBA东南赛区八强无球进攻技术运用的比较 |
3.3 CUBA东南赛区八强防守技术运用的比较 |
3.3.1 CUBA东南赛区八强抢断球技术的比较 |
3.3.2 CUBA东南赛区八强防守篮板球技术的比较 |
3.3.3 CUBA东南赛区八强盖帽技术的比较 |
3.4 CUBA东南赛区八强攻防战术运用的比较 |
3.4.1 CUBA东南赛区八强进攻战术运用的比较 |
3.4.2 CUBA东南赛区八强防守战术运用的比较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2018年女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相关研究 |
2.2 中国篮球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
2.3 中国女篮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的相关研究 |
2.4 研究小结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访谈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4.1.1 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 |
4.1.2 持球突破能力 |
4.1.3 空位投篮能力 |
4.1.4 二次进攻能力 |
4.1.5 错位进攻能力 |
4.1.6 掷界外球战术能力 |
4.1.7 攻防转换能力 |
4.2 中国女篮参加历届女子篮球世锦赛成绩 |
4.3 中国女篮与对手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
4.3.1 平均年龄对比分析 |
4.3.2 平均身高的对比分析 |
4.3.3 平均体重的对比分析 |
4.3.4 平均克托莱指数的对比分析 |
4.4 中国女子篮球队与参赛对手攻防能力指标对比分析 |
4.4.1 中国女篮与对手进攻能力对比分析 |
4.4.1.1 投篮能力对比分析 |
4.4.1.2 持球突破得分能力对比分析 |
4.4.1.3 空位投篮能力对比分析 |
4.4.1.4 二次进攻能力对比分析 |
4.4.1.5 错位进攻能力对比分析 |
4.4.1.6 掷界外球战术能力对比分析 |
4.4.1.7 传切配合得分能力对比分析 |
4.4.1.8 突破分球得分能力 |
4.4.1.9 掩护配合得分能力 |
4.4.1.10 助攻能力对比分析 |
4.4.1.11 失误情况对比分析 |
4.4.2 中国女篮与对手防守能力指标对比分析 |
4.4.2.1 抢断能力对比分析 |
4.4.2.2 盖帽能力对比分析 |
4.4.2.3 犯规次数对比分析 |
4.4.2.4 总失分对比分析 |
4.4.2.5 区域联防、人盯人防守和全场紧逼防守能力对比分析 |
4.4.3 篮板球能力对比分析 |
4.4.3.1 进攻篮板球对比分析 |
4.4.3.2 防守篮板球对比分析 |
4.4.4 快攻和攻防转换能力对比分析 |
4.4.4.1 快攻能力对比分析 |
4.4.4.2 防守快攻能力对比分析 |
4.4.4.3 守转攻能力对比分析 |
4.4.4.4 攻转守能力对比分析 |
4.5 中国女子篮球队与对手攻防能力RSR分析 |
4.5.1 中国女子篮球队与对手进攻能力RSR分析 |
4.5.2 中国女子篮球队与对手防守能力RSR分析 |
4.5.3 中国女子篮球队与对手攻防能力RSR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任务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录像分析的相关研究 |
1.3.3 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个案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
3.1.1 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所使用的录像分析软件及反馈情况 |
3.1.2 录像分析人员的基本状况调查分析 |
3.1.3 录像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
3.1.4 录像分析设备的硬件要求 |
3.2 录像分析剪辑的结构内容和特殊内容 |
3.2.1 录像分析剪辑的结构内容 |
3.2.2 录像分析剪辑的特殊内容 |
3.2.3 以青岛队为个案对录像分析剪辑的结构内容和特殊内容进行分析 |
3.2.4 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
3.2.5 录像分析报告的撰写 |
4 结论和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9)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小前锋在球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1.1.2 无球移动是串联球队进攻重要纽带 |
1.1.3 2019年男篮世界杯具有特殊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篮球比赛中向人移动方面的研究 |
1.3.2 篮球比赛中向球移动方面的研究 |
1.3.3 篮球比赛中向篮移动方面的研究 |
1.3.4 篮球比赛中向空区移动方面的研究 |
1.3.5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基础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2 研究统计指标的筛选及确定 |
1.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重点 |
1.5.2 研究难点 |
1.5.3 创新点 |
1.6 研究主要内容及思路 |
1.6.1 主要内容 |
1.6.2 研究思路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录像观察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对比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基本情况简述 |
3.2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运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
3.3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对比分析 |
3.3.1 小前锋阵地进攻中向人移动的对比分析 |
3.3.2 小前锋阵地进攻中向球移动的无球移动技术对比分析 |
3.3.3 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篮移动的无球移动技术对比分析 |
3.3.4 向空区移动技术分析 |
3.4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个案分析 |
3.4.1 中国队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个案分析 |
3.4.2 比赛对手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个案分析 |
3.4.3 小结 |
3.5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运用发展方略 |
3.5.1 加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人移动区域选择能力 |
3.5.2 提高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球移动掩护配合能力 |
3.5.3 增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篮移动时机把握能力 |
3.5.4 提升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空区移动意识的能力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加强对无球移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
4.2.2 提高小前锋无球掩护的质量 |
4.2.3 强化小前锋无球移动技术的牵制能力 |
4.2.4 提升小前锋冲抢篮板球的能力 |
4.2.5 增强小前锋阅读比赛的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10)CBA2018-2019赛季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季后赛四强球队快攻战术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际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关于篮球快攻运用的相关研究 |
2.2 国内关于篮球快攻运用的相关研究 |
2.2.1 篮球快攻的概念 |
2.2.2 篮球快攻相关指标的研究 |
2.2.3 快攻战术运用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专家访谈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CBA2018-2019赛季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季后赛四强球队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
4.1.1 CBA2018-2019赛季季后赛基本对阵情况 |
4.1.2 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四强队伍快攻数据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
4.1.3 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四强球队球员上场时间对比分析 |
4.2 CBA2018-2019赛季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季后赛四强队伍快攻的发动与接应阶段对比分析 |
4.2.1 快攻的发动方式对比分析 |
4.2.2 快攻的接应方式对比分析 |
4.3 CBA2018-2019赛季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季后赛四强队伍快攻推进阶段对比分析 |
4.3.1 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四强队伍快攻推进方式对比分析 |
4.3.2 快攻推进阶段的推进路线对比分析 |
4.3.3 快攻推进阶段参与人数对比 |
4.3.4 快攻推进阶段传球次数的对比分析 |
4.3.5 快攻推进阶段运球次数对比分析 |
4.4 CBA2018-2019赛季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季后赛四强队伍快攻的结束阶段对比分析 |
4.4.1 快攻结束阶段的结束方式对比分析 |
4.4.2 快攻结束阶段得分方式命中率对比分析 |
4.4.3 快攻结束阶段参与人数对比 |
4.4.4 快攻结束阶段落位情况对比 |
4.4.5 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四强队伍内外线队员得分情况以及助攻位置对比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四、浅析篮板球的技术特点及训练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三人制男篮世巡赛四强队伍攻防技战术特征研究[D]. 刘明刚.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2018-2019赛季CBA季后赛球队中外后卫运动员攻防能力比较研究[D]. 尹泽洋.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穆文浩.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第十八届亚运会三人制篮球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优缺点分析[D]. 满源.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1)
- [5]2019年SCBA联赛广州体育学院女篮与对手防守战术运用的对比研究[D]. 谭定康.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6]第二十一届CUBA东南赛区八强技术运用分析研究[D]. 杨志军.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7]2018年女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D]. 刘骏浩.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8]录像分析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队中的应用研究[D]. 郭浩杰.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9]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研究[D]. 朱南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CBA2018-2019赛季广东东莞银行队与季后赛四强球队快攻战术对比研究[D]. 陈泽旭.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