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自学能力的中考试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丽丽[1](2021)在《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文中提出中考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考试题也在不断的变化,试题呈现方式也多样化发展,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迁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和研究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卷,能够了解试题的变化规律、命题思路以及发展态势,进而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和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上能改进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并深层分析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初中地理中考试题并进行梳理。全文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文特点及创新之处及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概况及对试题内容、结构、试题当中地理图表的呈现方式、归纳总结试题特点分析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及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等内容。第四部分为基于试题分析对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策略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从各年考点分析来说考查内容的覆盖面不太全面,但都是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考查形式相对较稳定,主要就是主观题和客观题。试题考查的内容深浅度搭配相对合理。2.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并逐年加大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3.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每年试卷的考查都离不开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四类类型在试卷的考查中是稳中有变的。9套试卷中考查类型最多的核心素养就是综合思维,贯穿着试卷,其次是区域认知,而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在试卷中考查的比例也是较大,因此会发现呼伦贝尔市地理历年中考试题始终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呼应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吴凡[2](2021)在《物理学科素养下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初升高”升学压力的逐渐增大,学校、教师、家庭以及考生对中考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因此,分析中考命题趋势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改革以及学生针对重、难点知识的有效复习。电学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包括基本电路、电路计算以及电学实验等。然而学生对于复杂电路的认识、动态电路的计算、电学实验的掌握以及初、高中电学衔接的考查普遍不太理想。本文基于当前基础教育提出的发展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目标要求,通过对近五年来安徽省中考物理电学相关真题展开系统地剖析与研究,剖析题中所体现的物理学科素养,初步整理中考电学命题的内容与特点,分析电学部分命题趋势,给一线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及教研参考。分析研究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的命题趋势,一方面,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掌握中考电学考试的重难点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精准把握整体电学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仔细剖析电学试题,能够帮助教师对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程理念的深切理解与有效落实,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科学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铸就学生的科学精神。本研究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现状和方法,第二章内容是理论基础部分,包括核心素养、物理学科素养的概念界定、有意义学习理论等;第三章内容是对部编版初中物理课本中电学所属知识点的剖析,主要运用思维导图和表格的方式呈现知识点与重点知识;第四章内容是对近五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中电学部分试题的剖析,包括中考电学概念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四部分内容的体现;第五章内容是对安徽省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分析,包括对重点知识点考查分值的统计分析。
江萌[3](2021)在《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文中指出语文中考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既是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又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内容和目标,因此,对语文中考试题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古诗文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学财富,学习古诗文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因此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古诗文试题的题量和分值在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文命题和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中考成绩直接相关,只有科学合理的命题和以试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此外,国家教育部也给予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足够的重视,在十年间先后制订颁布了两次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分别是国家教委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稿)》和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鉴于此,本文特以新课标颁布既新课改深化以来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为研究对象,分析遵义市近十年中考古诗文试题考查的内容、形式及知识点的变化,以期探索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再结合命题依据判断古诗文试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分析命题与教学的相互适应性,比较遵义市和贵阳市两地中考古诗文试题内容及形式的异同点,以突出遵义卷古诗文试题命制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命题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命制的改进提出几点思考,并以试题为导向为古诗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使得语文中考与古诗文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论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介绍2011-2020年遵义市语文中考的发展背景和命题依据,分析命制的影响因素;二是从试题的内容、形式及知识点这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制特点与发展趋势;三是评析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着眼于试题是否符合命题依据的要求、命题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相互适应性,并将遵义市和贵阳市两地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突出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的优势和不足;四是依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总结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存在的问题,并以试题的特点和问题为导向对命制和教学的改进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陈世惠[4](2020)在《PISA测评视角下中考数学试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自20世纪七十年代实施中考以来,至今有40多年。我国的中考数学试题命题也随时代的需求发生变化。PISA是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测评之一,其评估对象为15岁的青少年,而我国参加中考学生的年龄也在15岁左右。两者测评对象在心理认知发展上相近,使得可将我国中考数学试题与PISA数学测评做相应的对比,从中得出启示,为我国的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线索。本文致力于研究我国参加过PISA测评的上海市、南京市两个城市与我国未参加过PISA测评的发达城市成都市与欠发达的城市贵阳市四个城市的2017-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与PISA2012数学测评试题之间的差异。具体研究问题为:一、我国参加过PISA测评的省份与没有参加过PISA测评的发达省份与落后省份之间的中考数学试题在内容与认知两个不同维度比较下有何异同?能反映我国中考数学试题的那些问题?二、PISA数学测评与我国中考数学试题之间的一致性表现如何?对我国的中考数学命题有何启示?三、四个不同城市之间的命题有何不同?研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13套试题进行分析。从教材版本内容、数学情景、内容维度、过程维度定性分析我国四个城市2017-2019年的数学中考数学试题,再根据安德鲁.帕特和约翰.史密森与美国重点州学校管理委员会合作开发的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分别从内容与认知两个维度分析我国中考数学试题与PISA2012数学测评试题在内容与认知两个维度上的一致性。得出下列结论:1、虽然四个城市的中考数学试题都有情景背景,但在具体的试题分析中,上海、南京的中考数学试题大题中的情景试题多于成都市与贵阳市,将情景融入大题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PISA2012数学试题在情景、内容与过程三个维度各有特色,情景多样、真实、新颖;内容综合性强;过程分析具有层次性,并不是集中于单一能力的考察。而我国中考数学试题情景少,且过于理想化。较为缺乏创新,试题情景不够丰富,过程中的能力多数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对表述与阐述的考查过程太少。2、我国上海市、南京市、成都市与贵阳市2017-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与PISA2012数学测评在内容维度上的一致性系数正逐渐稳定于0.7;在认知维度上的一致性系数将稳定于0.8,无论是在内容维度还是认知维度都有较好的一致性。3、四个城市之间的命题存在一些共性与差异,如对学生的考查能力均集中在基础能力与推理能力,地域上的优势与资源等导致试题难易程度的差异等。4、结合我国国情与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得出命题须坚持知识与能力共发展、强化问题情境,注重数学过程发展、强化教师数学素养与命题能力等启示。
陆美妮[5](2020)在《基于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的说明文教学研究 ——以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在谈及心路历程时,都曾指出初中说明文教学的“困境”所在。究其本源,长时间以来,初中说明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讲授文体知识为主的模式化教学。针对这一境况,亟需探究出更高效的教学策略来作用于说明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今天,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担负着衡量和选拔的双重使命,有着教学监测和风向标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试题的命制范围和教学工作。基于此,本论文对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考查特点进行了梳理分析,结合问卷调查法,调查当下昆明市初中说明文的教学现状,再以说明文阅读试题的视角反思教学,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启示。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从理论和实际出发,阐述出研究的重要价值;第二部分从试题命制的背景和依据出发,了解昆明市命题背景和命题思路;第三部分则是对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的试题与命题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分为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此部分以昆明市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从教师的角度对初中说明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五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从试题的角度去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思考,并根据教学现状谈教学启示。
苏佳岐[6](2020)在《2011-2018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考是检测初中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也是参加考试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型选拔性考试,是莘莘学子在学业道路上第一个人生重要转折点。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以及未来的人际交往都影响甚远,因此长久以来在中考测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来是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板块,在语文试题总分值中占有较高比例,与师生开展阅读教学、组织复习备考联系密切,可见研究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研究对象是2011-2018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范围共包括六个地区的46套中考语文试题,其中涉及现代文阅读共128篇。本论文从以下四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从课程标准、本地学情、语文教材、考试说明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进行研究。第二章主要从试题呈现方式、测试材料、测试形式、测试内容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现代文阅读试题特点进行详细、具体地分析,研究内容包括试题文本的体裁、题材、主题、篇幅以及试题题干、题量、题型、分值、考点等多个方面。第三章主要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教师探究命题趋势、教师指导学生备考三方面探究黑龙江省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相关启示,进而体现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杨洁[7](2020)在《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对联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同时也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对联自隋唐五代时期兴起而逐渐兴盛于明清并延续至今,虽然对联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但是从最早的《诗经》中却也可以找到对联对仗的雏形,之后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熏陶影响下,才逐步形成现在的对联。可以说对联自古就一直被孕育发展,是与诗词曲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文化样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对联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断层,时至今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才开始被重新关注起来,本文旨在探究中考语文对联的考点、题型类别并调查对联教学情况,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探究对联教学方法及对策,帮助学生在中考语境下学习对联、赏析对联、写作对联。本文除绪论、参考文献及附录外,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中考对联题型分类,对近年来各省份中考题型进行汇总分类,将考题样式主要分为选择联、填字联、接下联、排序联、话题联、材料联、迁移拓展类,并予以举例分析。第二章为中考对联考点,通过中考试题分析并结合语文课标要求将对联涉及到的考点主要归纳为词汇考点、音韵考点、语法考点、修辞考点、逻辑表述考点五类。第三章为对联教学调查,主要针对师生群体分别分发问卷,调查了学生学习对联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联教学基本情况,并将各类考点题型全面汇总为对联专题测试卷,分发给不同水平的初三年级毕业生,进行集中评判分析学生考情,总结了七项易错点:审题分析不细、文学积累不足、对联要求不符、概括能力不佳、表达能力不佳、思想格局不大、综合能力不佳。第四章为对联教学方法,从对联入门训练、对联评作训练、对联应试训练三个维度进行,帮助学生提高对联学习兴趣,尝试鉴赏创作对联,同时提高答题正确率。本论文采用调查法、归纳法、统计法,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针对中考考点、题型专题训练,系统化分析学生学情考情、归纳错误错因,有的放矢的进行对联教学训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并掌握对联,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应试能力,同时为中学语文教学群体在中考题型的研究上做借鉴。
王莉雯[8](2020)在《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分析》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方式之一是考试。近年来随着推行中考改革,实施初中阶段学业考试即中考和综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那么地理中考试题是否会有较大改变,对于初中地理的教与学应该怎样更新理念和方法,这些问题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使用修订的综合难度模型对牡丹江市2014年至2018年五年的地理中考试题难度进行研究。使得综合难度模型应用更广泛,也为地理试题难度分析提供新的工具;同时分析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可以给命题者提供参考,作为命题的有效依据;对于试题有效地分析还可以反映出教学情况,为今后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地理时也会更加重视地理素养的形成。通过对牡丹江市五年的地理中考试题进行了“情境立意、认知水平、逻辑层次、知识点数量和试题开放程度”这五个难度因素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教学策略和命题建议。研究发现:1、当试题创设较多新颖情境时,会增加试题难度,2016年和2018年的试题情境立意难度有明显增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而命题时考虑试题中情境是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2、认知水平层次要求越高,会增加试题难度,2014年至2018年五年的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认知水平难度有小幅度上升趋势,教师应该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命题时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正确呈现课标要求的认知水平。3、逻辑层次水平越复杂,会增加试题难度,这五年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逻辑层次难度的变化虽然不大,但是,教学中也要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地图教学,形成空间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地理要素的逻辑关系,命题时也要注意地理事物,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突出学科特点。4、知识点含量过多,会增加试题难度,从这五年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知识点数量难度分析中可以看出,每一道试题涵盖知识点数量略有下降趋势,为了增加知识量,学生可以加强阅读,拓展知识面,教师教学中利用知识框架图,表格等方式呈现知识点,同时注意填充拓展知识,而命题时要注意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在教材、课标要求范围内。5、试题开放性增加,试题难度也会增加。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开放程度从2014年到2016年降低,从2016年到2018年又缓慢升高,所以教学中要提高重视度,教师可以适当开设研学实践课,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命题时要注意试题应该突出地方特色,让学生拥有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成就感。
肖海英[9](2019)在《部编本初中历史教材民族史相关教学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教材改革迎合了新时代下教学发展的要求,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本文以新编人教本初中历史教材为研究蓝本。通过梳理民族史相关理论问题和重要概念的界定结合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部编本教材中民族史内容变化和编排特点。试图通过梳理民族史教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以及深刻剖析部编本民族史内容特色为一线教师更好的把握部编本民族史内容和更好的进行民族史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是对民族史相关问题的梳理。从理论的层面对民族史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理论的阐述,作为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最基本的理论范式之,对其内涵和内容的具体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以跨学科的角度从理论层面梳理我国对于民族定义的研究及其我国的民族特点等相关问题。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我国民族史研究动态,了解中国民族史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现有的民族特点。理解我国当前所从用的民族理论范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的看待我们的现在民族现状以及当前所采用的民族政策等问题。并对民族史教学中相关的专业术语进行概念界定,所选取的专业术语都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但易混淆的术语,进行相关专业术语的讲解可以使得教学更加科学性和专业性。第二章节是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部编本教材为蓝本,与之前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从内容归纳整理、内容呈现形式的调整、内容缩减探析等角度熟悉教材、分析教材以此来更好的把握教材。第三章节是借助于统计分析陕西省近十年的中考题,从中考题中民族史相关内容的命制形式和高频考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考题中的民族史命制特点以及在民族史中考试题命制中的不足。第四章节是根据前三个章节的内容分析,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理论结合实践为中学一线教师更好的讲解民族史相关内容给予教学参考。
陈枕[10](2019)在《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碎片式阅读”已然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潮流。2009年PISA国际测评项目正式将非连续性文本归入阅读测试项目中,引起了中国语文教育界的关注。为了与时代和国际接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第三学段、第四学段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巨大;但另一方面,“教考关系”的制约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等因素致使其教学问题频出。基于此矛盾点,本研究将从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学情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深入地分析初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发现和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据此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本研究按照“界定相关概念—讨论教学现状及问题—提出改进策略”的研究思路,分为三章展开论述。在第一章中,进行了研究概述。首先,通过文学文本和语文阅读的范围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其次,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分类。再者,将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进行对比总结出其特点。最后,对于初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意义进行详细阐述。在第二章中,分析现状问题及原因。本章主要根据“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探究原因”的研究思路进行论述。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梳理教材及中考试题,发现当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问题所在,并从主观与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探究其产生原因,为第三章教学策略的提出提供合理的依据。在第三章中,提出了教学策略与建议。本章将以第二章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为现实基础,从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学生能力及教学评价四个维度进行分点阐述。
二、考查自学能力的中考试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考查自学能力的中考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 |
(五)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多元智能理论 |
3.教学测量与评价理论 |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命题概况 |
1.命题指导思想 |
2.考试命题依据 |
3.考试命题原则 |
4.考试命题要求及内容 |
(二)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
1.试题内容分析 |
2.试题结构分析 |
3.试题呈现方式分析 |
4.试题特点 |
二、呼伦贝尔市中考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 |
(二)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三、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
(一)夯实地理基础知识,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
(三)引入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四、本文结论和展望 |
(一)本文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一)教育文件类 |
(二)专着类 |
(三)期刊类 |
(四)学位论文 |
附录 |
(一)附录1 对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案例 |
(二)附录2 教师访谈记录单 |
致谢 |
(2)物理学科素养下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名词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概述 |
3.1 思维导图—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 |
3.2 初中物理电学重点知识点剖析 |
3.3 安徽近5 年中考物理电学试题情况分析 |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剖析 |
4.1 基于“物理观念”的中考试题剖析 |
4.2 关于“物理思维”的考查 |
4.3 “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 |
4.4 对于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
第五章 近五年安徽省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分析 |
5.1 近五年安徽省中考电学试题考查的整体情况分析 |
5.2 近五年安徽省中考电学试题的命题趋势 |
5.3 对重点知识点分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六章 不足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1:一线教师关于中考物理电学知识备考的访谈摘录 |
附录2:“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剖析”的试题节选 |
致谢 |
(3)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2011-2020年遵义市语文中考发展背景及命题依据 |
第一节 遵义市语文中考发展历程概述 |
第二节 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题依据 |
一、“课标要求” |
二、“考纲指导” |
第二章 中考古诗文试题考试内容、形式及知识点特点 |
第一节 试题考查内容特点 |
一、古诗文默写题 |
二、文言文阅读题 |
三、古诗词鉴赏题 |
第二节 试题考查形式特点 |
一、古诗文试题题型、题量及分值 |
二、主观题与客观题数量及分值比重 |
第三节 试题考查知识点特点 |
一、客观题考查知识点 |
二、主观题考查知识点 |
第三章 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评析 |
第一节 试题与命题依据一致性分析 |
一、从“课标要求”看古诗文命题 |
二、从“考纲指导”看古诗文命题 |
第二节 试题与教学相互适应性分析 |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
二、师生对试题的评价及对教学的看法 |
第三节 遵义卷与贵阳卷近十年古诗文试题比较分析 |
一、两地试题考查内容比较 |
二、两地试题考查方式比较 |
三、遵义卷古诗文试题命制优势及不足 |
第四章 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素质教育”理念凸显力度不够 |
第二节 课外选文难度与初中生文言能力不匹配 |
第三节 试题形式内容单一,趋于“模式化” |
第五章 改进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和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
第一节 改进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的思考 |
一、创新试题形式,促进命题内容多元化 |
二、扩展选文体裁,改善文言文思想单一性 |
三、调整选文难度,考虑学生文言能力 |
第二节 针对中考古诗文试题的教学建议 |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 |
二、扩展学生阅读量,提升迁移能力 |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PISA测评视角下中考数学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测评研究对提高我国整体教育素质的重要性 |
1.1.2 国内课程改革对教师命题能力的需求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路线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PISA数学素养研究 |
2.2.PISA数学测评框架的研究 |
2.3.PISA数学测评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启示 |
2.4.中考数学试题研究 |
2.5 我国中考数学测试与PISA测评的比较 |
第3章 上海市、南京市、成都市与贵阳市 2017-2019 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
3.1 教材版本与内容分析 |
3.2 数学情景分析 |
3.3 内容维度分析 |
3.4 过程维度分析 |
3.5 代表性试题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PISA测试对中考测试的一致性分析 |
4.1 PISA2012数学测评试题的内容和认知分析 |
4.2 上海、南京中考试题与PISA试题一致性分析 |
4.2.1 内容维度 |
4.2.2 认知水平 |
4.3 成都、贵阳中考试题与PISA试题一致性分析 |
4.3.1 内容维度 |
4.3.2 认知水平 |
4.4 小结 |
第5章 四个城市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分析 |
5.1 试题中能力立意分析 |
5.2 解题的通法考查分析 |
5.2.1 关于几何图形的求证 |
5.2.2 关于三角形的动态变化 |
5.2.3 关于二次函数 |
5.3 地域特征带来的命题影响 |
第6章 对中考数学命题的启示 |
6.1 坚持知识与能力共发展 |
6.2 强化问题情境,注重数学过程发展 |
6.3 强化教师数学素养与命题能力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的说明文教学研究 ——以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研究 |
(二)语文中考命题与试题的研究 |
四、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文献检索法 |
(二)统计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第一章 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命制的背景和依据 |
第一节 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命制的背景 |
一、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潮流 |
二、科技文化影响 |
第二节 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命制的依据 |
一、语文课程标准 |
二、考试说明 |
三、语文教科书 |
第二章 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分析与命题特点 |
第一节 说明文阅读试题材料分析 |
一、试题材料的类型分析 |
二、试题材料的内容分析 |
三、试题材料的阅读量分析 |
第二节 说明文试题分析 |
一、试题题量分析 |
二、试题的题型和分值分析 |
三、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
第三节 说明文阅读试题命题特点 |
一、考查角度简单,题型具有单一性 |
二、内容考核侧重文本细读 |
三、能力层级考查不均 |
第三章 昆明市初中说明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对说明文教学的态度 |
二、教师说明文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
三、教师说明文教学内容调查 |
四、教师对说明文教学的意见 |
第四章 从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的视角反思阅读教学 |
第一节 基于说明文试题分析的说明文教学思考 |
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
二、教学内容以中考考查内容为主 |
三、教师注重文本知识,忽略知识拓展 |
四、部分教师将自己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
第二节 由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带来的说明文教学启示 |
一、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
二、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拓展与深化 |
三、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
四、加强读写结合,做到读以致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2011-2018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二)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要求 |
(三)基于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现状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一)为增强中考语文命题的信度、效度提供一些借鉴 |
(二)为指导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实施提供一些思考 |
(三)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师自身评价素养提供一些参考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比较研究法 |
(三)图表统计法 |
第一章 2011——2018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分析 |
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 |
(一)符合课程的基本理念 |
(二)体现课程目标与内容 |
(三)贯彻实施建议 |
二、以本地学情为基础 |
(一)重视知识,依据文体特点命题 |
(二)重视能力,依照能力层级命题 |
(三)重视素养,联系实际生活命题 |
三、以语文教材为参照 |
(一)注重教材范文系统 |
(二)注重教材知识系统 |
(三)注重教材练习系统 |
四、以“考试说明”为标准 |
(一)遵循“考试说明”中的“命题原则” |
(二)落实“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 |
(三)参照“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 |
第二章 2011——2018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
一、呈现方式分析 |
(一)选文呈现方式分析 |
(二)题干表述方式分析 |
二、测试材料分析 |
(一)选文体裁兼收三类 |
(二)选文题材种类多样 |
(三)选文主题追求真善美 |
(四)选文篇幅地域差别明显 |
三、测试形式分析 |
(一)试题题型分析 |
(二)试题题量分析 |
(三)试题分值分析 |
四、测试内容分析 |
(一)试题考点分析 |
(二)能力层级分析 |
第三章 2011——2018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相关启示 |
一、试题对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启示 |
(一)树立大阅读观,有效进行阅读指导 |
(二)明确能力层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
(三)基于学科特点,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
(四)丰富评价主体,改进阅读教学评价 |
二、试题对教师探究命题趋势的启示 |
(一)把握试卷命题特点 |
(二)讲究试卷研究方法 |
三、试题对教师指导学生备考的启示 |
(一)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科学学习 |
(二)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中考对联题型分类 |
第一节 选择联 |
第二节 填字联 |
第三节 接下联 |
第四节 排序联 |
第五节 话题联 |
第六节 材料联 |
第七节 迁移拓展类 |
(一) 仿写迁移 |
(二) 材料研究迁移 |
(三) 诗歌鉴赏迁移 |
第二章 中考对联的考点 |
第一节 词汇考点 |
第二节 音韵考点 |
第三节 语法考点 |
第四节 修辞考点 |
第五节 逻辑表述考点 |
第三章 对联教学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的效度、信度与难度 |
(一) 调查效度 |
(二) 调查信度 |
(三) 调查难度 |
第二节 对联学习情况分析 |
第三节 对联教学情况分析 |
第四节 对联考试情况分析 |
(一) 审题分析不细 |
(二) 文学积累不足 |
(三) 对联要求不符 |
(四) 概括能力不佳 |
(五) 表达能力不佳 |
(六) 思想格局不大 |
(七) 综合能力不足 |
第四章 对联教学方法 |
第一节 对联入门训练 |
(一) 对联基本概念教学 |
(二) 对联历史发展教学 |
(三) 对联故事激趣教学 |
第二节 对联评作训练 |
(一) 对联评鉴教学 |
(二) 对联创作教学 |
第三节 对联应试训练 |
(一) 对联考点训练 |
(二) 对联题型训练 |
(三) 综合能力训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
2.1 理论基础 |
2.1.1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理论 |
2.1.2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 |
2.1.3 鲍建生综合难度评价理论 |
2.2 核心概念 |
3 牡丹江市2014 年至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分析 |
3.1 牡丹江市2014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
3.1.1 牡丹江市2014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
3.1.2 牡丹江市2014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
3.1.3 牡丹江市2014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
3.2 牡丹江市2015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
3.2.1 牡丹江市2015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
3.2.2 牡丹江市2015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
3.2.3 牡丹江市2015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
3.3 牡丹江市2016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
3.3.1 牡丹江市2016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
3.3.2 牡丹江市2016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
3.3.3 牡丹江市2016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
3.4 牡丹江市2017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
3.4.1 牡丹江市2017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
3.4.2 牡丹江市2017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
3.4.3 牡丹江市2017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
3.5 牡丹江市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难度统计分析 |
3.5.1 牡丹江市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选择题难度统计分析 |
3.5.2 牡丹江市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综合题难度统计分析 |
3.5.3 牡丹江市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整体难度统计分析 |
3.6 牡丹江市2014 年至2018 年地理中考试题各难度比较分析 |
3.6.1 情境立意难度比较分析 |
3.6.2 认知水平难度比较分析 |
3.6.3 逻辑层次难度比较分析 |
3.6.4 知识点数量难度比较分析 |
3.6.5 试题开放度难度比较分析 |
4 试题难度变化及成因分析 |
4.1 试题难度变化 |
4.1.1 情境立意难度变化 |
4.1.2 认知水平难度变化 |
4.1.3 逻辑层次难度变化 |
4.1.4 知识点数量难度变化 |
4.1.5 试题开放度难度变化 |
4.2 试题难度成因分析 |
4.2.1 情境立意难度成因分析 |
4.2.2 认知水平难度成因分析 |
4.2.3 逻辑层次难度成因分析 |
4.2.4 知识点数量难度成因分析 |
4.2.5 试题开放度难度成因分析 |
5 教学策略与命题建议 |
5.1 教学策略 |
5.1.1 创设人地相关的问题情境 |
5.1.2 构建综合整体的知识体系 |
5.1.3 训练空间形象的思维能力 |
5.1.4 践行知行合一的学习理念 |
5.1.5 综合实践培养的创新思维 |
5.2 命题建议 |
5.2.1 情境立意难度的命题建议 |
5.2.2 认知水平难度的命题建议 |
5.2.3 逻辑层次难度的命题建议 |
5.2.4 知识点数量难度的命题建议 |
5.2.5 试题开放度难度的命题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部编本初中历史教材民族史相关教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一) 对于民族史相关问题的研究 |
(二) 中学教材中民族史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
(三) 对于部编本教材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民族史相关理论问题梳理 |
第一节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节 民族史教学相关专业术语的概念界定 |
一、氏族、胞族、部落和民族的区别 |
二、民族冲突与民族整合 |
三、民族融合、民族同化与民族交融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历史教材民族史内容整理 |
第一节 基于课程标准的部编本教材中民族内容的选取 |
第二节 部编本民族史教材内容归纳整理 |
第三节 部编本与人教版教材民族史内容对比研究 |
一、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的调整 |
二、民族史正文内容调整情况综述 |
三、民族史内容增添和缩减的原因探析 |
第三章 近十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中的民族史教学研究 |
第一节 近十年陕西省中考试题中的民族史内容统计 |
第二节 陕西省中考试题中的民族史内容分析 |
第四章 民族史内容教学建议 |
第一节 讲解民族关系史应坚持历史主义原则 |
第二节 民族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一、应高度重视教材中民族史叙述内容的变化 |
二、对于民族史人物的评价应坚持统一标准 |
第三节 民族史教学过程加强民族认同感教育的培养方法 |
一、加强对于族群的认同感 |
二、强化对祖国疆域的主权意识 |
三、加强对于优秀比族文化的认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三、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文本的含义 |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 |
三、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 |
四、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含义 |
第二节 非连续性文本的分类 |
一、文字类 |
二、表格类 |
三、图画类 |
四、图表类 |
五、材料组合类 |
第三节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
一、形式上具有直观性 |
二、语言上具有简洁性 |
三、表达上具有非文学性 |
四、内容上具有实用性 |
第四节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
一、扩充语文课程内容,利于形成大语文观 |
二、培养合格现代公民,社会实用价值极强 |
三、提高综合阅读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 |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情况 |
二、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学情分析 |
三、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情况 |
四、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评价现状 |
第二节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问题 |
一、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资源的问题 |
二、初中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问题 |
三、语文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问题 |
四、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评价的不足 |
第三节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客观因素 |
二、主观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开发广阔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资源 |
一、有效运用课内资源 |
二、充分挖掘学校资源 |
三、积极关注社会生活 |
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
第二节 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
一、训练学生掌握非连续性的阅读方法 |
二、锻炼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迁移能力 |
三、鼓励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实践运用 |
第三节 提升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能力 |
一、转变观念,全力提高教学意识 |
二、学用结合,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
三、开拓视野,密切关注研究前沿 |
第四节 构建科学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评价体系 |
一、评价方式多样化 |
二、评价标准层级化 |
三、评价内容全面化 |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二: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况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三: 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后记 |
四、考查自学能力的中考试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 丽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物理学科素养下安徽中考物理电学试题命题趋势研究[D]. 吴凡.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3]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D]. 江萌.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4]PISA测评视角下中考数学试题研究[D]. 陈世惠.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5]基于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的说明文教学研究 ——以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D]. 陆美妮.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2011-2018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D]. 苏佳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D]. 杨洁.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牡丹江市地理中考试题难度分析[D]. 王莉雯.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部编本初中历史教材民族史相关教学问题研究[D]. 肖海英.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10]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 陈枕. 苏州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