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氧化技术及应用进展

湿法氧化技术及应用进展

一、湿式氧化法的工艺及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杨桑宇[1](2021)在《超临界石化碱渣废水氧化处理装置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石油炼制工业的飞速发展,碱渣废水总量不断增多。传统的处理技术(如生物法、湿式氧法)无法彻底降解这些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甚至还会产生二次污染。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有着适用范围广、反应速率快、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在碱渣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该技术存在的腐蚀、盐沉淀以及高运行成本问题使其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因此,本文以碱渣废水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装置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实验室现有的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对燕山石化的汽油碱渣废水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实验,反应器为连续管式,氧化剂为空气,反应温度范围500~600℃,压力范围24~28MPa,停留时间范围10~30s,过氧系数超过400%。实验采用正交分析的形式,探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与停留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对碱渣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在综合考虑产物COD以及装置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后,在氧化剂充足的情况下实验最佳条件可选择反应温度550℃、反应压力24MPa、停留时间30s。为解决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存在腐蚀、盐沉淀以及高运行成本问题,提出一种带有能量回收系统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艺和一种内燃式透壁自动排盐及集反应与分离功能一体的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并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采用不同氧化剂(空气、氧气、液氧)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能耗与能量回收量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最后得出三种方案均可有效降低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减小系统运行成本,但在工厂有空分站的情况下,方案三为最优方案。根据Aspen Plus软件的模拟结果,对系统中反应装置的结构进行设计,包括多孔管、反应斜管、分离器以及设备封头,还对系统中的余热回收装置以及气液分离器进行选型与设计,最后对各方案所需的辅助设备包括增压设备、阀门、测量装置以及加热装置进行选型。

潘玉福[2](2020)在《新型改性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染料废水由于具有COD高、难降解、排放量大等特点而成为废水处理中的难题。电催化氧化法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且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受到很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传统的钛基二氧化铅电极虽然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但二氧化铅极易与基体脱落,使电极在稳定性、催化性以及使用寿命方面存在着缺陷。因此,需要对钛基二氧化铅电极进行改性研究,以进一步优化并提高该类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使其更好的应用于废水处理中。本文主要研究了铈(Ce)和钕(Nd)复合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铅(PbO2)电极Ti/SnO2-Sb2O3/α-PbO2/Ce-Nd-β-PbO2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改性二氧化铅电极,研究了所制备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并将其与铈、钕分别单独掺杂改性的Ce-PbO2,Nd-PbO2电极以及未经过改性的单纯二氧化铅电极进行了对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不同改性电极的表面形态、晶体结构以及改性电极表面的元素价态进行了表征分析,发现与铈、钕单独掺杂改性以及未改性的二氧化铅电极相比,铈和钕元素共同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铅电极其表面的晶体颗粒更加细小,结构更加紧凑。使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来研究改性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其他三种电极相比,所制备的铈和钕复合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铅电极具有最高的析氧过电位(OEP)和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Rct),其析氧过电位为2.17 V,故而其用于电催化氧化降解有机废水的能耗要低于其他三种电极。研究了所制备的不同改性二氧化铅电极对甲基橙(MO)模拟染料废水的电催化氧化降解情况,来评估这些改性电极在处理环境染料废水中的潜在应用。研究发现,所制备的铈和钕复合掺杂改性二氧化铅电极与单元素掺杂以及纯的二氧化铅电极相比具有更高的甲基橙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接近100%,从而改性的二氧化铅电极具有更加高效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冯雪梅,卫新来,陈俊,吴克,李明发[3](2020)在《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臭氧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和芬顿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技术的反应机理和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各种高级氧化技术的应用进展,并对高级氧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孟伟康[4](2020)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旨在制备几种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对印染废水模拟液甲基橙进行降解实验,找出最佳催化剂,并找出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和最佳反应条件。采用浸渍法,经过静置、干燥、焙烧的方法,制备了以γ-Al2O3为载体的Fe、Zn、Co、Ni四种金属负载的催化剂,并找出金属负载的最佳催化剂Fe/Al2O3,并对Fe/Al2O3催化剂进行XRD检测。找出Fe/Al2O3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0.1mol/L焙烧温度350℃。最佳反应条件为27℃、pH为7、催化剂投加量为300mg、氧化剂30%过氧化氢溶液5mL、反应时间90min,甲基橙最大降解率为91.01%。采用浸渍法,经过静置、干燥、焙烧的方法,制备了以γ-Al2O3为载体的La、Y两种稀土元素负载的催化剂,并将二者处理甲基橙的能力进行比较,选出性能更好的催化剂Y/Al2O3,并对Y/Al2O3催化剂进行XRD检测。找出Y/Al2O3最佳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0.1mol/L焙烧温度350℃。最佳反应条件为27℃、pH为7、催化剂投加量为300mg、氧化剂30%过氧化氢溶液5mL、反应时间90min,甲基橙最大降解率为83.49%。最后采用稀土元素对金属元素进行改性实验,使用分步浸渍法,分在γ-Al2O3载体上先后浸渍钇、铁元素,制备Y-Fe/Al2O3改性催化剂,得出在焙烧温度为350℃条件下,经过0.1mol/L的硝酸钇溶液和0.3mol/L的硝酸铁浸渍所得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甲基橙降解率为87.90。

张伦秋[5](2019)在《丁苯橡胶生产废水EACD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丁苯橡胶作为工业原料,其需求量有增无减,其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毒性强且不易分解。因此,开发出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工艺技术就成了重要的社会需求。本文以抚顺石化分公司下属企业排放的丁苯橡胶生产废水(SBRW)为供试材料,在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技术(EACD)的基础上,借鉴Fenton试验处理污水的技术与原理,通过调控处理废水的p H、添加Fe SO4和H2O2,优化废水处理时间,对EACD技术用于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可行性、工艺改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确定了自制设备EACD的放电伏安特性曲线。由伏安曲线得出该装置的起晕电压为8 k V,运行最佳电压为11 k V、处理废水时适宜的废水流量为71 m L·min-1。在废水水(流)量相同、电压相等的条件下,负极(即负电晕)产生的电流大于正极所产生的电流,且负极电流随水(流)量的增大而降低。2.EACD装置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效果良好。原状丁苯橡胶生产废水以71m L·min-1的(流)量,经电压为11 k V的EACD装置处理21 min后,其COD值从600.8mg·L-1降至200.0 mg·L-1,降低了66.7%;BOD5值随处理时间延长而上升,从最初的50.0 mg·L-1升至70.0 mg·L-1,而后稳定在68.0 mg·L-1,BOD5/COD比值从0.08增大至0.35;Tb值从106.0 NTU降至35.0 NTU,下降了67.0%。3.与添加H2O2、Fe SO4和调节p H前处理措施联合使用,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待处理丁苯橡胶500 m L生产废水中添加0.8 g的Fe SO4,废水处理后COD值明显降低,COD去除率由66.7%上升至86.7%,BOD5/COD比值由0.35提高至0.54。同样,调节待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p H也会对EACD处理废水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处理后废水COD去除率随处理前的废水p H值增大而增加,即碱性条件有利于EACD处理废水对COD的去除。而添加H2O2对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效果无显着影响。4.EACD与Fenton试剂联合使用可显着提高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效率。Fenton试剂是污水处理常用的一种试剂,是p H=3~5的H2O2与Fe SO4的混合溶液。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用Fenton试剂单独处理,即,在500m L待处理水样中添加0.8 g Fe SO4和3 m L H2O2,60 min后其COD值从600.8 mg·L-1降至122 mg·L-1、去除率约为80%,BOD5/COD从0.08提高至0.40。在丁苯橡胶生产废水中加入同上浓度的Fenton试剂,再用EACD处理,处理30 min后废水COD值时降至100 mg·L-1以下,不仅显着地提高了处理废水速率,也提高效果。5.优化处理工艺组合可以大幅提高EACD处理丁苯橡胶废水效率和效果。处理时间、废水p H、H2O2和Fe SO4的添加等因素都是影响EACD处理丁苯橡胶废水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添加Fe SO4浓度1600 mg·L-1、废水p H调节至11、放电时间21 min、放电电压11.5 k V是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用该工艺技术参数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COD去除率为89.1%。6.用活性炭覆盖管电极表层-改进EACD废水处理装置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用改进后的EACD装置处理废水,COD的去除率提高了约9%;用活性炭改进后的EACD装置与Fenton试剂联用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21 min后废水的COD值下降至35 mg·L-1,达稳定状态。另外,EACD与Fe2+催化、纳滤浓缩膜-Fe2+催化工艺结合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COD去除率提高,但费用增加、成本上升。Fe2+催化EACD装置与纳滤浓缩膜结合使用,可以实现Fe2+的循环使用,进一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7.Fe2+催化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机理是:EACD装置的放电电极接入高电压后,空气和SBRW被高压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活性粒子,撞击有机污染物(R),化学键断裂,有机污染物被逐步分解为CO2和H2O;而Fe2+能够与活性粒子发生化学配位作用,促进活性粒子与有机污染的反应效率;同时还存在着电子碰撞和Fe2+循环反应(Fe2+→……Fe3+→……Fe2+),以电子雪崩的形式相互促进,从而提高电子对H2O、O2碰撞几率,产生更多的活性粒子,即,提高EACD对有机物的氧化能力,从而提高COD的去除效率。总之,本文首次提出以Fe2+催化EACD、纳滤浓缩膜-Fe2+催化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技术的思路,设计出新的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工艺的可行性。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唐建伟[6](2019)在《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处理高氯3,4-二甲基苯胺废水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3,4-二甲基苯胺(3,4-dimethylaniline,3,4-DMA)废水具有高盐、难降解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特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本文基于光催化和电催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开发了光电耦合催化氧化新工艺,即以悬浮态的纳米二氧化钛(Ti O2)光催化剂和紫外光作为光催化子系统,以钛基二氧化铱阳极(Ti/Ir O2)和石墨阴极作为电催化子系统,两个子系统在同一个混沌体系中进行催化氧化反应,从而为处理高氯3,4-DMA废水提供了一种高效处理方法。在研究该工艺影响因素和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3,4-DMA的氧化机理、降解机理和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协同机理,对于深入研究光电耦合催化氧化法、光催化和电催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1)基于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电流密度、光照强度、光催化剂投加量、氯化钠浓度、初始p H值、3,4-DMA初始浓度等7个参数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降解3,4-DMA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和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对其中四个参数的交互作用、最佳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4-DMA在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降解遵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各因素对系统影响的大小排序为:电流密度>初始p H>氯化钠浓度>光照强度。其中,电流密度与氯化钠浓度、初始p H与光照强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为3.46 m A/cm2,初始p H为3.3,氯化钠浓度为5733 mg/L,光照强度为10.6 W。(2)基于分子探针检测和不同抑制剂条件下的动力学规律研究,对高氯离子条件下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中的羟基自由基、光生空穴、电子还原半反应、过氧化物、氯类活性氧化物质等各类活性氧化物质的含量、贡献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二氧化钛、钛基二氧化铱催化剂共同作用下,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中氯类活性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贡献度分别为88.24%和6.19%,而空穴氧化和过氧化铱直接氧化贡献度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中羟基自由基主要来源于光催化子系统,羟基自由基的产生遵守零级动力学规律,氯类活性氧化物质主要是自由氯和二氧化氯。(3)基于GC-MS和UV-Vis检测,结合3,4-DMA降解率变化和TOC分析,深入研究羟基自由基和氯类活性氧化物质对3,4-DMA降解的作用机理,分析3,4-DMA的降解中间产物和降解路径。结果发现,3,4-DMA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是邻二甲苯、苯甲醛、甲苯、烷烃类物质和联苯类物质。在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中3,4-DMA降解初期主要是通过氯类活性物质对侧链进行快速氧化,转化为易分解的苯甲醛等苯环类物质,后期主要是通过羟基自由基进行开环、矿化。GC-MS检测未发现反应产物中有氯代物,推测是羟基自由基和二氧化氯抑制了氯代物的生成。(4)设计了光催化、电催化、光电耦合催化、光助电催化、电助光催化等系列实验,基于动力学分析,结合光化学原理和量子力学理论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中光催化子系统和电催化子系统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产生的机理是:(1)电催化子系统的析氧副反应为光催化系统提供了电子受体,且静电场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促进系统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2)光催化子系统的紫外光激发了3,4-DMA分子及其降解中间产物,提升了活性氧化物质的利用率。(5)以某制药厂二沉池出水为原水,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处理3,4-DMA废水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反应10min后3,4-DMA浓度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估算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工艺的运行成本为4.25元/吨。综合分析该方法降解速率快、处理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是一种实用性强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李玮,赵聪,李应文,胡清,胡雪生,高飞[7](2019)在《超重力法选择性脱除酸性气中硫化氢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超重力技术在选择性脱除硫化氢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选择性脱除硫化氢技术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两类技术与超重力技术结合在选择性脱硫方面的研究进展。

卢洪源[8](2019)在《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在辽河油田伴生气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辽河油田进入吞吐开发末期后转换石油开采方式,虽保障了原油稳产,但油井伴生气体中H2S含量逐渐上升,现有脱硫工艺已不适用。针对这一情况,借鉴LO-CAT液相氧化催化技术,研发了以螯合铁离子作为脱硫液中催化剂的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实验表明,伴生气经脱硫处理后H2S含量小于6 mg/m3,达到GB 17820—2012《天然气》中的相关要求,同时可回收单质硫磺。该技术可作为辽河油田部分高潜硫量区块伴生气脱硫接替技术。

张占勋[9](2019)在《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很多地区不仅关注废水的达标排放,还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回用废水,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煤化工等行业的反渗透高盐浓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不利于后续的盐结晶分质回收,严重影响了企业项目的运行。本论文中反渗透高盐浓水的COD为750~800 mg/L,电导率为27.0~28.0 mS/cm,pH值为7.0~7.5,应企业要求,处理后的高盐浓水COD去除率达到60%以上,单位吨水能耗小于10 kW·h。通过研究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满足企业对反渗透高盐浓水处理要求,也为其他类似废水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撑。分别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对某煤化工焦化厂反渗透高盐浓水进行了小试实验处理,通过对比废水的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pH、CON(电导率)、单位吨水能耗以及单位千克COD能耗的变化情况,利用单因素的实验优化了电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的工艺参数,同时确定了臭氧氧化法和电催化氧化法的最佳组合方式为臭氧-电催化氧化串联的方式。臭氧-电催化氧化法确定的最优参数为:反应时间为60 min(臭氧反应30 min,电催化反应30 min),臭氧气态流量为0.1 L/min,臭氧气态浓度为32.0 mg/L,采用多电极体系,选用阳极材质为钌铱电极,阴极材质为钛电极,电流密度为5 mA/cm2,电极间距为1 cm。废水经过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后,最终的COD去除率为67.6%。臭氧-电催化氧化处理对应的单位吨水处理能耗为6.4 kW·h,对应的单位千克COD处理能耗为16.1 kW-h。根据小试实验优化的参数进行中试,设计了中试系统流程“原水桶—臭氧氧化反应器—中间水桶—电催化反应器—出水桶”以及制作了电催化反应器和臭氧反应器等,采用臭氧-电催化氧化的方式处理废水。中试进水为某工厂焦化废水零排放车间二级反渗透高盐浓水,COD为750.0 mg/L,电导率为24.7 mS/cm,pH值为7.5,处理规模为2.4 m3/d,反应器连续运行9 h,最终COD的去除率为68.6%,臭氧-电催化氧化处理对应的单位吨水能耗为7.9 kW·h,单位千克COD处理能耗为18.5 kW·h。因此达到企业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马英豪[10](2019)在《铜铁水滑石光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甲基紫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一种高级氧化法——利用氧化性强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艺方法,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SO4·-因其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较强的有机物矿化能力,反应条件温和,pH适应范围广,反应后没有大量的沉淀生成,处理操作简单等特点,在有机物降解应用中比常见的羟基自由基(OH·)更具优势。一般地,SO4·-可以由过硫酸盐(PS)经活化产生,常用的活化方法包括光活化、超声活化、热活化、电化学活化、过渡金属活化等。其中,以Fe2+为代表的过渡金属活化展示出了极高的效率。紫外(UV)光辐射被发现可以显着促进Fe2+/Fe3+的转换,以产生更多的Fe2+加速PS的活化进程。但是溶液中的Fe2+因其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且难以被回收。此外,UV光在太阳光谱率中占有率仅为4%,也远远小于可见光(Vis)45%。因此,开发基于可见光下的非均相催化反应体系将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在本课题中,将Cu与Fe通过双滴定,共沉淀的方法来合成为一种新的非均相催化剂——铜铁水滑石(CuFe-LDH)。该物质具有高效稳定的特性,利用CuFe-LDH协同可见光催化活化PS产生SO4·-,可以高效地去除染料废水中的甲基紫(MV)。此外,在本课题中,探讨了在不同实验参数的条件下(PS的投加量、CuFe-LDH的投加量、初始pH、初始MV的浓度及水体中常见共存阴离子),CuFe-LDH/PS/Vis催化氧化体系对MV的去除效率,并且阐述了该体系中发挥降解作用的主要活性基团,以及MV的降解原理。(1)非均相催化剂CuFe-LDH的制备利用双滴-共沉淀法,本实验制备了不同Cu/Fe比例的CuFe-LDH。通过XRD、SEM、EDX、PL、UV-Vis-DRS等技术对制得的CuFe-LDH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Cu/Fe摩尔比为3:1条件下所制得的CuFe-LDH展现出最好的结晶度且表现出明显的层状水滑石结构;EDX光谱显示催化剂材料中Cu/Fe摩尔比约为3.18,非常接近最初设定的摩尔比。这些结果表明一种具有较好结晶性的非均相催化剂CuFe-LDH已成功合成。同时,UV-Vis-DRS也证实了CuFe-LDH具有优秀的可见光吸收特性,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可行性。(2)CuFe-LDH/PS/Vis体系高效降解染料废水中的甲基紫将合成的非均相催化剂CuFe-LDH应用到CuFe-LDH/PS/Vis体系中降解甲基紫,发现CuFe-LDH显示出极高的催化活性。最优反应条件是:起始MV浓度20 mg/L,CuFe-LDH投加量0.2 g/L,PS投加量0.2 g/L,且无须调整pH。在这个条件下,MV在18 min内就可基本实现完全降解,MV的去除进程与准一级动力学吻合,反应速率常数k=0.202 min-1。(3)CuFe-LDH/PS/Vis体系的反应机理以及CuFe-LDH的稳定性在CuFe-LDH/PS/Vis体系中,自由基捕获实验和ESR证实了,在MV降解过程中有SO4·-、OH·的出现,且SO4·-在降解中占主导地位。PL光谱显示,PS可明显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效率。一方面,CuFe-LDH中的Cu、Fe通过变换价态活化PS产生SO4·-;另一方面,可见光激发CuFe-LDH所产生的光生电子可以加速金属离子的价态转化,且电子也可以被PS捕获产生SO4·-。生成的自由基攻击MV分子,使降解可以既快速又高效的完成。催化剂CuFe-LDH在重复使用4次之后,催化活性依然十分明显,证实了CuFe-LDH良好的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CuFe-LDH/PS/vis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系统,高效环保且应用前景广泛。

二、湿式氧化法的工艺及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湿式氧化法的工艺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超临界石化碱渣废水氧化处理装置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炼油碱渣废水概述
        1.1.1 炼油碱渣废水的来源
        1.1.2 碱渣废水的组成及危害
        1.1.3 碱渣废水常用的处理技术
    1.2 超临界水的性质
    1.3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原理及特点
        1.3.1 超临界水氧化的原理及反应机理
        1.3.2 超临界水氧化的特点
        1.3.3 超临界水氧化工艺流程
    1.4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5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1.6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1.7 研究内容
2 实验设计与分析
    2.1 实验装置及对象
        2.1.1 实验装置
        2.1.2 实验对象
    2.2 实验条件及控制手段
        2.2.1 实验条件
        2.2.2 实验影响因素
        2.2.3 实验条件的控制
    2.3 实验流程及步骤
        2.3.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3.2 实验步骤
    2.4 分析仪器与测定方法
    2.5 实验优化与分析
        2.5.1 正交实验设计
        2.5.2 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超临界水氧化碱渣废水处理工艺优化设计
    3.1 超临界水氧化碱渣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3.1.1 进料系统
        3.1.2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
        3.1.3 能量回收系统
        3.1.4 工艺流程及反应装置
    3.2 基于Aspen Plus的超临界水氧化碱渣废水处理工艺模拟
        3.2.1 废水组分选择
        3.2.2 物性方程以及反应条件
        3.2.3 流程模拟中各模块的选择
    3.3 模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超临界水氧化碱渣废水处理工艺装置的设计计算
    4.1 关键设备的设计计算
        4.1.1 反应装置
        4.1.2 余热回收装置
        4.1.3 气液分离器
        4.1.4 缓冲罐
    4.2 辅助设备的选型
        4.2.1 增压装置
        4.2.2 阀门
        4.2.3 测量装置
        4.2.4 加热装置
        4.2.5 射流混合器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新型改性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染料废水
    1.3 有机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物理法
        1.3.2 生物法
        1.3.3 高级氧化技术
    1.4 电化学高级氧化用阳极材料研究进展
    1.5 二氧化铅电极的研究进展
        1.5.1 金属/PbO_2电极
        1.5.2 陶瓷/PbO_2电极
        1.5.3 塑料/PbO_2电极
        1.5.4 石墨/PbO_2电极
    1.6 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与改性
        1.6.1 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方法
        1.6.2 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的改性研究进展
        1.6.3 钛基二氧化铅电极氧化有机物机理研究
    1.7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电极的制备
        2.3.1 未改性Ti/SnO_2-Sb_2O_3/α-PbO_2/β-PbO_2电极的制备
        2.3.2 改性Ti/SnO_2-Sb_2O_3/α-PbO_2/Ce-Nd-β-PbO_2电极的制备
    2.4 电极性能表征测试
        2.4.1 电极形貌结构分析
        2.4.2 电化学性能测试
        2.4.3 电极加速寿命测试
    2.5 电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实验与分析
        2.5.1 电催化氧化实验
        2.5.2 脱色率与COD去除率的测定
        2.5.3 平均电流效率的计算
        2.5.4 甲基橙降解过程的拟一阶动力学模型
第3章 Ce-Nd复合改性与单独掺杂改性PbO_2电极的对比分析
    3.1 引言
    3.2 Ce-Nd复合改性PbO_2电极的制备
    3.3 复合改性电极掺杂比例优化
    3.4 不同改性电极形貌与晶体结构的比较
        3.4.1 二氧化铅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3.4.2 二氧化铅电极的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分析
        3.4.3 二氧化铅电极的X射线衍射分析
        3.4.4 二氧化铅电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5 不同改性电极电化学性能的比较
        3.5.1 二氧化铅电极的极化曲线分析
        3.5.2 二氧化铅电极的电化学阻抗图谱分析
    3.6 不同二氧化铅电极的电极寿命比较
    3.7 紫外-可见波长扫描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Ce-Nd复合改性PbO_2电极电催化降解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
    4.1 引言
    4.2 复合改性电极降解甲基橙操作参数优化
        4.2.1 初始溶液pH值
        4.2.2 电流密度
        4.2.3 初始甲基橙浓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臭氧氧化法
2 光化学氧化
3 电化学氧化法
4 催化湿式氧化法
5 芬顿氧化法
6 展望

(4)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物化处理
        1.2.2 生物处理
        1.2.3 化学处理
    1.3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概述
        1.3.2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甲基橙的特点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药品、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2.1 载体的预处理
        2.2.2 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2.2.3 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2.3 分析评价方法
    2.4 催化氧化实验方法
    2.5 载体和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第3章 Fe/Al_2O_3 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3.1 不同金属负载的催化剂催化效果对比及选择
    3.2 Fe/Al_2O_3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研究
        3.2.1 浸渍液浓度的选择
        3.2.2 焙烧温度的选择
    3.3 Fe/Al_2O_3 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
        3.3.1 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2 氧化剂加入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3 催化剂加入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4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5 反应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4 XRD测试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Y/Al_2O_3 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4.1 不同稀土负载的催化剂催化效果对比及选择
    4.2 Y/Al_2O_3 催化剂制备研究
        4.2.1 浸渍液浓度的选择
        4.2.2 焙烧温度的选择
    4.3 Y/Al_2O_3 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
        4.3.1 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2 氧化剂加入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3 催化剂加入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4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5 反应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4 XRD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Y-Fe/Al_2O_3 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5.1 Y-Fe/Al_2O_3 催化剂制备工艺优化
        5.1.1 Y、Fe配比的选择
        5.1.2 焙烧温度的选择
    5.2 XRD测试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丁苯橡胶生产废水EACD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丁苯橡胶生产废水(SBRW)处理现状
        1.2.1 物理技术
        1.2.2 化学技术
        1.2.3 生物法
        1.2.4 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技术(EACD)
        1.2.5 联合处理技术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EACD实验装置设计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装置设计
        2.1.1 工作原理
        2.1.2 设计思路
        2.1.3 装置的结构及其使用运行
    2.2 实验材料
    2.3 其它实验设备
    2.4 电晕放电及水处理实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接地雾化电晕放电技术(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
        3.1.1 接地雾化电晕放电特性
        3.1.2 EACD放电时间对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1.3 丁苯橡胶生产废水p H值对EACD技术处理效果的影响
        3.1.4 FeSO_4 用量对EACD技术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效果的影响
        3.1.5 H_2O_2 用量对EACD技术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影响
        3.1.6 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正交实验设计
        3.1.7 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完全实验分析
    3.2 Fenton试剂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效果
        3.2.1 Fenton试剂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正交实验设计
    3.3 Fenton试剂对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影响
    3.4 AC-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研究
        3.4.1 AC-EACD放电特性测试
        3.4.2 AC-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研究
    3.5 Fenton试剂对AC-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
    3.6 丁苯橡胶生产废水(SBRW)处理前后水质成分定性分析
第四章 工艺优化及经济技术比较
    4.1 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工艺优化
        4.1.1 纳滤浓缩膜的工作原理
        4.1.2 纳滤浓缩膜-Fe~(2+)催化EACD装置运行过程
        4.1.3 纳滤浓缩膜-Fe~(2+)催化EACD装置的优点
    4.2 常见的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技术比较
第五章 EACD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机理分析
    5.1 EACD对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机理分析
    5.2 Fe~(2+)催化EACD对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处理机理分析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6)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处理高氯3,4-二甲基苯胺废水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3,4-二甲基苯胺类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1.2 3,4-二甲基苯胺废水的排放标准及现状
    1.2 3,4-二甲基苯胺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1.2.1 传统工艺研究进展
        1.2.2 高级氧化法研究进展
    1.3 光、电催化氧化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1.3.1 电催化氧化研究进展
        1.3.2 光催化氧化研究进展
        1.3.3 光电催化氧化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电极与催化剂
        2.2.1 钛基二氧化铱阳极
        2.2.2 石墨板阴极
        2.2.3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2.3 实验装置
    2.4 实验流程
    2.5 实验检测方法
        2.5.1 3,4-二甲基苯胺浓度的定量检测
        2.5.2 羟基自由基浓度的定量测定
        2.5.3 三聚氰胺浓度的测定
        2.5.4 氯类物质的定量测定
        2.5.5 降解中间产物的测定
    2.6 实验分析方法
第三章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3.1 电催化子系统操作工艺参数
        3.1.1 电流密度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影响
        3.1.2 曝气强度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影响
    3.2 光催化子系统操作工艺参数
        3.2.1 光照强度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影响
        3.2.2 光催化剂投加量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影响
    3.3 物料子系统初始条件参数
        3.3.1 初始氯化钠浓度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影响
        3.3.2 初始p H值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影响
        3.3.3 3,4-二甲基苯胺初始浓度对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影响
    3.4 响应面法分析
        3.4.1 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与结果
        3.4.2 数学建模及显着性检验
        3.4.3 响应面模型的因子图分析
        3.4.4 响应面等值线图法优化降解反应参数
    3.5 反应动力学研究
        3.5.1 3,4-二甲基苯胺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推导
        3.5.2 初始p H值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3.5.3 氯化钠浓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3.5.4 电流密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3.5.5 光照强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3.5.6 3,4-二甲基苯胺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的氧化机理研究
    4.1 羟基自由基
        4.1.1 二甲基亚砜作为分子探针检测羟基自由基
        4.1.2 不同系统中羟基自由基的产生规律
        4.1.3 不同影响因素下羟基自由基的产生规律
    4.2 光生空穴
        4.2.1 光生空穴氧化的争议
        4.2.2 光催化系统中光生空穴氧化机理探究
        4.2.3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中光生空穴的氧化机理探究
    4.3 电子还原半反应
    4.4 阳极氧化与氯类活性物质氧化
        4.4.1 阳极氧化机理研究
        4.4.2 氯离子浓度在光电耦合催化氧化系统中的变化规律
        4.4.3 自由氯浓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4.4 氯类自由基的作用机理
        4.4.5 二氧化氯的发现和产生机理分析
        4.4.6 其它氧化性氯
    4.5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机理模型的建立
        4.5.1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机理的划分
        4.5.2 氧化物质贡献度的确定和分析
        4.5.3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降解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3,4-二甲基苯胺降解机理研究
    5.1 3,4-二甲基苯胺光电耦合催化氧化降解路径推断
        5.1.1 3,4-二甲基苯胺第一类降解路径的推断分析
        5.1.2 3,4-二甲基苯胺第二类反应路径的推断分析
        5.1.3 3,4-二甲基苯胺总降解路径推测
    5.2 氮元素在降解过程中的转移路径推测
    5.3 氯元素在降解过程中的转移路径推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协同效应的机理研究
    6.1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协同效应指标及现象分析
        6.1.1 协同效应指标研究
        6.1.2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协同现象分析
    6.2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协同度变化规律研究
        6.2.1 电流密度对协同度的影响
        6.2.2 光照强度对协同度的影响
        6.2.3 氯化钠浓度对协同度的影响
    6.3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协同机理分析
        6.3.1 析氧反应的协同作用分析与讨论
        6.3.2 光量子的激发作用分析与讨论
        6.3.3 电场的增效作用分析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工艺在某制药厂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7.1 湖北某制药厂废水现有处理工艺
        7.1.1 原水基本情况
        7.1.2 现有处理工艺
        7.1.3 处理结果
    7.2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处理效果分析
        7.2.1 实际废水与模拟废水的处理
        7.2.2 光电耦合催化氧化3,4-二甲基苯胺废水的效益分析
        7.2.3 3,4-二甲基苯胺废水处理工艺的对比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超重力法选择性脱除酸性气中硫化氢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性脱除硫化氢技术现状
2 超重力法选择性脱除硫化氢研究进展
    2.1 化学吸收法
        2.1.1 MDEA法
        2.1.2 位阻胺法
    2.2 湿式氧化法
        2.2.1 PDS法
        2.2.2 络合铁法
3 结束语

(8)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在辽河油田伴生气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简介
2 湿式氧化法的实验应用
    2.1 实验流程
    2.2 实验操作要点
    2.3 经济性分析
3 结论

(9)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反渗透高盐浓水水质特点及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反渗透高盐浓水的水质特点
        1.2.2 反渗透高盐浓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电催化氧化法研究现状
        1.3.1 电催化氧化法的原理
        1.3.2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1.4 臭氧氧化法研究现状
        1.4.1 臭氧氧化法的原理
        1.4.2 臭氧氧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1.5 电催化和臭氧氧化联合技术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废水来源与水质
    2.2 反渗透高盐浓水处理工艺小试设计与条件优化
        2.2.1 电催化工艺
        2.2.2 臭氧氧化工艺
        2.2.3 臭氧电催化氧化联合工艺
    2.3 反渗透高盐浓水处理工艺中试设计及运行
    2.4 测定分析方法
        2.4.1 常规指标测定方法
        2.4.2 GC-MS分析方法
        2.4.3 能耗计算方法
3 臭氧电催化氧化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小试条件优化
    3.1 电催化氧化工艺小试条件优化
        3.1.1 电解时间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2 电极材料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3 电流密度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4 电极间距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5 多电极体系对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1.6 电催化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动态实验研究
    3.2 臭氧工艺小试条件优化
        3.2.1 进气臭氧浓度对臭氧溶解平衡浓度的影响
        3.2.2 进气流量对臭氧溶解平衡浓度的影响
        3.2.3 进气臭氧浓度对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影响
    3.3 臭氧电催化联合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3.3.1 电催化+臭氧复合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3.3.2 电催化-臭氧串联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3.3.3 臭氧-电催化串联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3.4 GC-MS分析优化工艺出水
        3.4.1 各水样GC图谱
        3.4.2 废水水质成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臭氧电催化氧化反渗透高盐浓水的中试系统设计与运行
    4.1 中试系统反应流程设计
    4.2 中试系统反应装置设计
        4.2.1 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4.2.2 设计计算书
    4.3 中试系统运行
        4.3.1 中试系统运行装置
        4.3.2 中试系统运行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
致谢

(10)铜铁水滑石光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甲基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高级氧化技术
        1.2.1 高级氧化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1.2.2 几种典型的高级氧化技术
    1.3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
        1.3.1 硫酸根自由基的反应机理与产生方式
        1.3.2 水滑石的概述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制备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样品制备方法
    2.3 样品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3 粉体微观结构表征(EDX)
        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2.4 试验分析方法
        2.4.1 标准曲线的建立
        2.4.2 催化降解实验
第3章 CuFe-LDH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CUFE-LDH的表征
        3.2.1 XRD分析
        3.2.2 FT-IR分析
        3.2.3 SEM分析与EDX分析
        3.2.4 UV-Vis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CuFe-LDH/PS/Vis体系降解MV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降解体系与CuFe比率对MV降解速率的影响
        4.2.2 催化剂与PS的投加量对MV降解速率的影响
        4.2.3 溶液pH和 MV的初始浓度对MV降解速率的影响
        4.2.4 水体中常见共存离子对MV降解速率的影响
    4.3 MV的降解机制
        4.3.1 CuFe-LDH/PS/Vis光活化系统自由基淬灭实验研究
        4.3.2 CuFe-LDH/PS/Vis的 ESR分析
    4.4 催化剂的重复性使用和实际应用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湿式氧化法的工艺及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超临界石化碱渣废水氧化处理装置优化设计[D]. 杨桑宇.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2]新型改性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 潘玉福. 天津大学, 2020(02)
  • [3]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 冯雪梅,卫新来,陈俊,吴克,李明发. 应用化工, 2020(04)
  • [4]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D]. 孟伟康.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5]丁苯橡胶生产废水EACD处理技术研究[D]. 张伦秋.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6]光电耦合催化氧化处理高氯3,4-二甲基苯胺废水的机理研究[D]. 唐建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1)
  • [7]超重力法选择性脱除酸性气中硫化氢研究进展[J]. 李玮,赵聪,李应文,胡清,胡雪生,高飞. 石化技术, 2019(08)
  • [8]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在辽河油田伴生气处理中的应用[J]. 卢洪源. 石油规划设计, 2019(04)
  • [9]臭氧电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的研究及应用[D]. 张占勋.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10]铜铁水滑石光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甲基紫的研究[D]. 马英豪. 湖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湿法氧化技术及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