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不坚持正规治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不坚持正规治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未坚持正规治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筱淇[1](2021)在《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伴随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渐经成为癌症领域的主要疗法之一。癌症生物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常用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疗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且避免了传统细胞治疗的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结合肿瘤表位的CAR受体基因通过转染等的方式导入正常T细胞后,体外扩增后把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回输,通过嵌合抗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精准靶向治疗取得重大突破,CAR-T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其中以靶向CD19 CAR-T细胞为代表的第二代CAR-T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应用最多,治疗难治/复发血液系统B细胞肿瘤有效率可达60-90%。CAR-T细胞根据T细胞来源分为自体、异体、干细胞诱导型,现在较常用的是自体T细胞。而对于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因为移植后强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集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CAR-T制备,其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白血病杀伤效能降低;同时,对于复发的患者,在采集单个核细胞的时候容易混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能影响制备效果。而采用HLA相合或者半相合的供者的T细胞则有许多优势,供者来源的T细胞是一种“健康”的T细胞,采集方便,质量可以保障,也是制备CAR-T细胞的重要来源。其优点在于:容易获得,避免肿瘤细胞污染,杀伤肿瘤能力强,尚需要观察的是其安全性,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c leukemia,ALL)作为一种发病高的恶性血液病,占白血病中的15%,而在急性白血病当中以儿童最为常见,占据总体的80%,成人占30-40%。ALL诱导化疗之后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达70-90%,3-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0-6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ALL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即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有30-60%的患者预后不良,而这也是导致ALL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对于难治/复发(Refractory/relapsed,R/R)ALL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方法包括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和二次移植。但DLI对于ALL的效果并不显着,反而有很大可能诱发GVHD;二次移植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挽救性二次移植的预后也相对不良且花费不菲。研究报道,复发后DLI和二次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仅20.74%和23%,因而很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ALL有望成为此领域的重点疗法。本研究针对移植后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以期提高缓解率,延长长期生存率。此项研究得到了陆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批临床研究号:Chi CTR-OOC-16008447和Chi CTR-OIC-17012374。伦理委员会批件文号:Chi ECRCT-20160022和XYFY2017-KL033-01。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国内9个移植中心共43例(我中心入组18例)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且出现复发的患者,给于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有效性,次要终点是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协变量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累积复发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等。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为6-47个月)。结果:纳入本研究统计的43例CD19表达阳性的HSCT后复发B-ALL患者采用了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其中29例男性,患者中位年龄24岁(4-60岁),按照供者类型不同分为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17例,HLA半相合供者来源的26例。复发情况为:微小残留病检测(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0.01–5%13例,原始细胞5-50%20例,原始细胞>50%10例患者。从复发到CD19 CAR-T输注中位时间为42天(35-59天)。复发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停止免疫抑制(12例),DLI(7例),化疗(19例),DLI联合化疗(5例)。CAR-T细胞输注前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氟达拉滨,30mg/m2/d,持续2-4天,环磷酰胺,200mg/m2/d,持续2天;方案二:氟达拉滨,30mg/m2/d,3天,环磷酰胺,350mg/m2/d,,2天,阿糖胞苷,100mg/m2/d,4天;方案三:环磷酰胺500mg/m2/d,共3天。4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接受方案一,5例肿瘤负荷重的年轻患者接受方案二,方案三用于4例老年患者。根据CAR-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不同,接受CD19–28z CAR-T细胞18例,CD19-BBz CAR-T细胞25例。输注CD19 CAR-T细胞的中位数为1.76×106/kg。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79.07%)。1年EFS及生存率是43.33%,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且没有接受第二次移植的患者中1年的EFS和生存率为59.01%,1年CIR为41.0%。不良反应发生率:38例患者发生CRS(88.37%),其中7例患者CRS≥3级;9例患者发生ICANS(20.93%),均≤2级;2例患者出现了≤2级急性GVHD(4.65%)。2例患者出现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CRS和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此外,临床治疗时还易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贫血相关的副反应,而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头痛、有患者出现畏光症状,但是没有发生严重的脑水肿。有患者则出现恶心、纳差,肝酶升高(包括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电解质紊乱、凝血常规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之类的毒副作用。CD19 CAR-T细胞输注后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输注后检测到的CAR-T细胞的中位间隔时间为89天,输注CAR-T细胞后,CAR-T细胞的峰值是4.85×105/L。结论: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是治疗移植后复发CD19+B-ALL的有效手段之一。

褚苗[2](2020)在《多参数联合监测在早期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中的意义》文中提出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急淋)约占所有儿童癌症的25.0%,是14岁以下儿童最常见恶性肿瘤,尽管近些年来儿童急淋的疗效已大大提高,但仍有15.0%20.0%左右的患儿最终复发,复发后的治愈率只有25.0%40.0%。复发成为威胁患儿生存的最大因素之一,是急淋治疗的瓶颈。目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多参数联合监测的运用在治疗早期发现复发的可能,以提高儿童急淋的疗效。方法1.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初诊ALL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CCLG-2008治疗方案分层治疗,复发组71人,对照组75人。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两组患儿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抑制持续时间、诱导缓解化疗期间第一次骨髓抑制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2.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复发组与对照组诱导缓解化疗期间第一次骨髓抑制时间和骨髓抑制持续时间两项指标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早期治疗反应(第8天和第33天骨髓原幼淋巴细胞比例、第33天MRD)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30例初诊ALL中71人复发,复发率为16.5%。71例复发患儿中单纯骨髓复发80%;单纯髓外复发15.5%,其中单纯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1.2%,单纯睾丸复发4.2%;骨髓联合神经系统复发1.4%,骨髓联合睾丸复发2.8%。极早期复发43.7%,早期复发35.2%,晚期复发21.1%。2.诱导缓解化疗期间第一次骨髓抑制持续时间,复发组为11.20±2.92天,对照组为10.81±2.36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持续时间,复发组为37.56±5.36天,对照组为36.91±5.09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第8天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复发组58例患儿资料完整,其中M1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5%)8例,M2组(5%≤原始+幼稚淋巴细胞<25%)12例,M3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25%)38例。对照组61例患儿资料完整,其中M1组11例,M2组11例,M3组3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33天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复发组71例患儿,其中M1组59例,M2组10例,M3组2例。对照组75例患儿,其中M1组71例,M2组4例,M3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33天微小残留病(流式细胞术),复发组68例患儿资料完整,其中<0.01%组24例,≥0.01%组44例。对照组75例患儿,其中<0.01%组44例,≥0.01%组3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第33天微小残留病(实时荧光定量PCR),复发组19例患儿有阳性融合基因,其中<0.01%组4例,≥0.01%组15例。对照组23例患儿有阳性融合基因,其中<0.01%组13例,≥0.01%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ALL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动态监测中,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适用性更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更高。结论1.对ALL患儿动态监测骨髓细胞形态,运用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MRD是有意义的,复发组患儿第33天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高,第33天MRD≥0.01%为高复发风险检测指标。2.多参数联合监测在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上优于单一参数监测。

陈晓红[3](2020)在《MRD检测与AML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诱导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MRD水平,评价初治诱导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RD水平与早期缓解、疾病复发、生存情况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早期检测微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60%),女性16例(40%),平均年龄56±17岁。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初治诱导后MRD水平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MRD阳性组患者(MRD>0.1%)21例和MRD阴性组患者(MRD≤0.1%)19例,同时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按照初诊时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水平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中等组和预后不良组,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缓解情况、复发情况、1年生存情况及与不同MRD水平预后分层的关系。结果:1.初治诱导后MRD水平与年龄、性别、初诊时WBC水平以及FAB分型等一般生物学信息无显着相关性(P>0.05)。2.初治诱导后AML患者完全缓解率MRD阳性组与MRD阴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3.初治诱导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MRD持续阳性高度提示复发(P=0.029)。4.预后良好组的患者在初治诱导后的MRD阴性率高于其他预后分组的患者(P=0.021);预后良好组的患者在初治诱导完全缓解后的MRD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5.初治诱导后MRD转阴组的患者复发风险是MRD阳性组的0.08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诱导后完全缓解患者,MRD持续阳性组的复发风险是持续阴性组的21.33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初治诱导后MRD阳性患者生存率远低于MRD阴性患者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诱导后获得完全缓解患者中,MRD阳性组生存率同样远低于阴性水平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1.早期和持续检测MRD水平对AML患者的早期缓解、早期复发、改善生存期、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检测MRD水平可以作为判断AML预后分层的依据之一。

黄媛媛[4](2020)在《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居家护理现状的基础上,成立居家护理小组,制定居家护理干预方案,探讨居家护理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时间连续性设计,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干预时间3个月,干预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奥马哈系统相结合)、健康教育讲座。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4.0,并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收集资料。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和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减标准差描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及各维度得分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91.51±5.97),呈正态分布,处于中等水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自我概念(2.24±0.25)分、自我护理责任感(2.14±0.30)分、自我护理技能(2.13±0.18)分、健康知识水平(2.05±0.21)分。(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0.30±4.60)分,呈正态分布,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功能状况(2.38±0.43)分、生理状况(2.22±0.26)分、社会/家庭状况(2.17±0.30)分、情感状况(2.15±0.24)分。(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状况、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干预前(91.51±5.97)分,干预 1 个月(114.06±3.56)分,干预 3 个月(130.40±2.52)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提升到高等水平(P<0.0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得分干预前(60.30±4.60)分,干预1个月(73.87±3.12)分,干预3个月(81.19±4.69)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居家护理干预逐渐提高到较高的水平(P<0.01)。结论:(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水平。(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易甜甜[5](2018)在《GD2008方案治疗29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GD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治疗效果、化疗强度、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经南方医院儿科接诊治疗的298例ALL患儿纳入临床分析。根据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对强的松7天治疗反应、t(9:22)、t(4:11)移位,融合基因(BCR/ABL和MLL/AF4)检测及D15及D33骨髓缓解情况,分为标危(Standard risk,SR)、中危(Medium risk,IR)及高危组(High risk,HR)。治疗方案为:诱导缓解VDLD+CAM,巩固治疗HDMTX(SR、IR)/BLOCK(HR)+再诱导VDLD+再诱导CAM+维持(A方案/B方案),部分HR组患者选择骨髓完全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标危组总疗程为 1 02 周,中危组106周,高危组女孩2年,男孩2.5年。结果:298例患者中,男性196例,女性106例,年龄0.6-15.1岁(中位年龄5岁),SR组64例,IR组142例,HR组88例,未定危险分层4例。随访至2018年1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范围:1-113个月),存活215例,死亡40例,失访15例,失访率为5.0%。3年及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7.5±2.0%、84.9±2.2%;3 年及 5 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 83.2±2.3%、78.4±2.6%;SR、IR、HR 组 3 年 EFS 分别为 89.8±3.9%、86.6±2.9%、72.6±5.2%,5 年 EFS 分别为 89.8±3.9%、82.6±3.3%、66.2±5.7%,HR 组长期 EFS 明显低于 SR 及 IR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255例强的松7天反应佳(85.6%);D15天骨髓 M1 者 173 例(58.1%),D33 天骨髓 M1 者 274 例(91.9%)。CR 率为96.3%(n=287)。30例化疗过程中放弃治疗,SR、IR、HR组放弃率分别为:7.8%(n=5)、4.2%(n=6)、18.2%(n=16),HR 组放弃率更高(P<0.001);医保及自费患者放弃率分别为5.5%(n=8)、14.5%(n=22),自费患者放弃率高于医保患者(P=0.01)。复发率为14.1%(n=42),其中30例骨髓复发,8例中枢复发,2睾丸白血病复发,2例中枢+骨髓复发。男性19.1%(n=34),女性8.4%(n=8),男性复发率高于女性(P=0.016)。死亡率为13.4%(n=40)。化疗相关死亡12例,诱导缓解阶段占75%(n=9)。化疗相关并发症主要为感染、黏膜炎、心肌损害、症状性糖尿病、不全性肠梗阻、中枢损害、继发性高血压、胰腺炎、二次肿瘤。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发病年龄、危险度、D33骨髓缓解情况、免疫分型、分类、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粒缺伴发热、药物性肝损害、中枢损害、症状性糖尿病、心脏损害、不全性肠梗阻、胰腺炎、BCR/ABL基因阳性与长期EFS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示:女性是长期E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发病年龄≥10岁、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D33骨髓未缓解、化疗相关胰腺炎胰腺炎是长期E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98例患者3年EFS为83.2±2.3%,5年EFS为78.4±2.6%,HR组化疗效果较差;CR率为96.3%,复发率为14.1%,死亡率为13.4%;诱导缓解阶段化疗相关死亡率最高,HR组BLOCK阶段化疗强度大,并发症多且严重;女性是长期EF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发病年龄≥10岁、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D33骨髓未缓解以及化疗相关胰腺炎是长期EFS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平儿[6](2011)在《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症状与体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围化疗期中医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疗效。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于化疗前3天始服用复方浙贝颗粒或安慰剂,连续给药14天,以一个标准化疗疗程为治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研究结果:①中医证候疗效:在FAS数据分析集中,访视点二、访视点三与访视点二减基线、访视点三减访视点二,两组病例中医证候记分自身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PS数据分析集中也显示同样的研究结果。②单项症状与体征疗效:各访视点与访视点二、访视点三减基线的痰核、骨痛、症块、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或体征记分与疗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点三减基线发热症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复方浙贝颗粒配合化疗应用可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发热症状,但对于痰核、症块、骨痛、瘀斑、头晕、纳差、乏力症状或体征作用不明显。

黄山[7](2011)在《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对化疗反应差,诱导缓解率低,病死率高是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特点。目前,轮换化疗方案与加大化疗药物剂量为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但临床上仍只有30%-45%的缓解率。除此之外,难治性白血病尚存在持续缓解时间短,易复发,生存期短等问题。因此,在提高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同时,延长其持续缓解时间以及降低其死亡率,也具有重要意义。本临床研究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研究》的部分内容。研究目的:观察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持续缓解时间、中位生存时间,以及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依据科技部关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要求与GCP规范,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协作的临床试验原则,在围化疗期对238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与西医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应用,并对一个标准化疗疗程结束后取得完全缓解的受试者开始随访,了解其持续缓解时间、生存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等情况。进入统计病例共41例,其中浙贝组20例,对照组21例。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①浙贝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172天、115天;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3天、201天,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浙贝组在持续缓解时间及生存期上更有优势。②浙贝组在3个月内、6个月内、1年内以及总复发率分别为30%、50%、70%、90%,均低于对照组的42%、76%、90.48%、90.48%,无统计学意义(P>0.05)。浙贝组有降低复发率的趋势。③浙贝组的死亡率为80%,与对照组的85.71%相比,低了5.7个百分点,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浙贝组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与国外文献比较:浙贝组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与近几年国外相关文献比较,均有一定优势。结论:复方浙贝颗粒具有延长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持续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等趋势。

丁晓庆[8](2011)在《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骨髓内的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且无限制增殖,正常的造血受到抑制,白血病细胞随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其他各组织器官造成广泛浸润。按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AL)及慢性白血病,前者发病高于后者,且预后差,死亡率高。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L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成人恶性肿瘤的2%,儿童恶性肿瘤的30%以上,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中,急性白血病所占比例增加尤其明显。近年来,随着科学进步,基础医学的发展,化疗药物和化疗方式都有了迅速进展,化疗已经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对白血病进行化疗已经是主要手段,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迅速分布至全身多个组织和器官,能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可杀灭远处转移的肿瘤,但化疗的毒副作用也很大,由于化疗药物对细胞选择性差,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很大的杀伤力,造成人们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多。这种药物毒性反应限制了人们对化疗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寻求减低化疗毒性反应的方法愈加被重视,本课题研究观察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在RAL围化疗期以“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的干预治疗方案中具有很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及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初步显示了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AL)的特色和优势。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综述分三部分,综述一: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中医治疗、化疗、生物调节剂治疗、基因治疗、骨髓移植等方面,但化疗仍占主导地位,阐述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中西医治疗;综述二:总结化疗的毒副作用,简述化疗常见急性亚急性毒性及常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的毒副作用;综述三:减低毒性反应的方法,阐述减低化疗毒性的中西医方法。并综述了复方浙贝颗粒的单药研究及复方的增效减毒、逆转耐药研究。第二部分临床观察,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临床试验,验证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受试者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影响,解决当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抗癌治疗受益问题。入组238例RAL患者,治疗组为化疗+复方浙贝颗粒,对照组为化疗+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严格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规定的诊断、疗效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并进行一个化疗疗程的双盲期治疗。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经对两组病例血液学、胃肠道、肾与膀胱、肺脏、药物热、过敏、皮肤、脱发、感染、心脏、高血压、低血压、神经系统、便秘、疼痛、听力、体重等指标分度观察。研究者将在入组、治疗第14天、一个化疗疗程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访视,采集可供安全性评估的各种数据,填写病例观察表(CRF),并实时录入CRF表中各种试验数据。结果ALP、胃部不适、周围神经感觉分度、心律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观察和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方案在不增加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情况下,对化疗损伤的肝功能、胃部不适、周围神经感觉、心律变化有一定的保护效应。结论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未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在RAL围化疗期能导致患者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增加的相关临床证据,且对抗癌药物损伤的肝功能(ALP)、胃粘膜、心律变化以及周围神经感觉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说明中药复方浙贝颗粒有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作用。该结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可带来很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白桦[9](2010)在《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轮换化疗方案与加大抗癌药物用量是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主要治疗方法,但临床缓解率仅30%一45%,且抗癌药物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因此,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疗领域需要解决三大科学问题,其一是提高临床缓解率;其二是克服轮换化疗方案或加大抗癌药物用量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其三是改善围化疗期患者生存质量。该课题以既往临床试验为背景资料,依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需求以及项目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在反复征求多位临床、评价、统计、管理专家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要干预措施的临床实施方案。研究目的:通过规范化的临床试验,验证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缓解率疗效,并依据临床试验结果,制定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中医药干预治疗方案,为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科技部关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要求与GCP规范,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原则,在围化疗期实施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与西医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应用,通过对临床缓解率(疗效评定金指标)、安全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价,为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提供易于推广应用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研究结果:全部病例资料来自于7家三级甲等医院为2007年5月至2009年11月间所观察的病例238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揭盲后,进入疗效统计的病例共197例,治疗组(复方浙贝颗粒组)98例,对照组(模拟剂组)99例。治疗组:完全缓解(CR)3例,占3.06%;骨髓象缓解(CRi)30例,占30.61%;部分缓解(PR)18例,占18.37%;未缓解(NR)47例,占47.96%;完全缓解率(CR+CRi)33例,占33.67%;总有效率(CR+CRi+PR)51例,占52.04%。对照组:完全缓解(CR)3例,占3.03%;骨髓象缓解(CRi)21例,占21.21%;部分缓解(PR)13例,占13.13%;未缓解(NR)62例,占56.88%;完全缓解率(CR+CRi)24例,占24.24%;总有效率(CR+CRi+PR)37例,占37.37%。两组病例疗效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浙贝颗粒配合化疗应用可明显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率,可能会减轻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临床使用中未发现其对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有不良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应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点:①在国内按照GCP规范,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系统观察复方浙贝颗粒配合化疗提RAL临床疗效。②将临床缓解率作为中医干预方案治疗RAL临床疗效评价的终极指标。③增加CRi作为评价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

芦殿荣[10](2009)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白血病课题设计特点与质控管理体会》文中提出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中普遍存在一些影响疗效评价以及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问题。在设计方面主要有:①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极少;②“随机”概念的误用或滥用;③疗效评价指标选择不当,疗效评价未能体现中医特色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则缺乏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基于上述,在设计和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06BAIO4A18)时,在设计上我们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标准临床试验方法,即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实验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质量控制和科学管理,严格执行四级监查制度,接受科技部、支撑办、第三方质控小组稽查与监查,对分中心进行监查与培训,以保证最终得到真实可靠研究结果。在设计方面重点考虑的是:研究方案符合伦理学问题,保证真正的随机,盲法设计以减少测量偏倚,计算合理的样本量,制定适宜疗效并体现中医优势的检测指标,采用合理的资料分析方法,对研究结果能够进行科学的解释等。由于本课题具有协作单位多、方法学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故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科学管理,以保证多中心临床试验达到研究方案的要求。为保证课题顺利实施,笔者作为白血病项目组的二级监查员,一方面认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曾先后8次参加科技部、支撑办、第三方质量控制小组的集中优化方案设计会议、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对临床研究设计的领会和实施中质量控制、管理的要点;另一方面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在课题负责人指导下,奔赴6个研究中心,进行11次实地监查,召开实地培训会议11次,协助召开3次课题负责人培训会议,并在项目实施当中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反复实践来体会严格质量控制和科学管理必要性,并通过实地监查与培训保证了项目的研究质量。在实施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严格质量控制是项目顺利进展的保证,监查是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培训是提高研究质量控制的基础,分中心质量控制员是项目实施的基层核心,也是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所在。

二、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未坚持正规治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未坚持正规治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1.3 CD19 靶点
    1.4 自体CAR-T细胞治疗B-ALL
    1.5 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B-ALL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入组情况
    3.2 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治疗
    3.4 CAR-T细胞输注情况
    3.5 CAR-T细胞治疗安全性分析
    3.6 CAR-T细胞治疗有效性分析
    3.7 亚组分析
    3.8 CAR-T细胞动力学
    3.9 炎症因子变化
第四章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CAR-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多参数联合监测在早期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急淋分型体系及预后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MRD检测与AML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3.1 .AML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3.2 首次化疗后不同MRD水平AML患者缓解情况
    3.3 获得完全缓解AML患者不同MRD水平与复发的关系
    3.4 首次诱导治疗后不同MRD水平与遗传学预后分层的关系
    3.5 复发与MRD水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6 完全缓解患者MRD持续阳性及持续阴性组的生存及累计危险概率曲线
讨论
    一、MRD 的预后评估作用
    二、MRD 的个体化治疗作用
    三、MRD与预后分层
    四、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理论依据
    1.6 文献回顾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干预方案
    2.5 资料收集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2.8 伦理原则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3.3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4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干预前后得分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4.2 居家护理对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白血病患者的居家护理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5)GD2008方案治疗29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病例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
    3. 化疗方案
    4. 部分定义
    5. 数据收集
    6.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分组与生存率
    2. 化疗前基因及染色体检查
    3. 治疗反应评估
    4. 放弃治疗
    5. 复发
    6. 化疗相关并发症
    7. 死亡
    8. 预后分析
第四章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与课题情况

(6)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症状与体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难治性白血病中医诊治探讨
        参考文献
前言
下篇 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
        1 研究单位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数据管理
        6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病例资料
        2 病情资料
        3 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4 中医症状分布比较
        5 治疗结果
    讨论
        1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医理论分析
        2 复方浙贝颗粒方解
        3 观察指标选择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英汉对照
上篇: 综述文献
    综述一 难治性白血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难治性白血病西医化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下篇: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方案
    诊疗标准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概况
    综述二 化疗的毒副作用概述
    综述三 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毒性反应的研究概况
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标准
        2 纳入病例标准
        3 排除病例标准
        4 中止和撤除病例标准
        5 脱落病例标准及处理
        6 研究方法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9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9)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疗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医诊治思路与进展
        参考文献
下篇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方案
    诊疗标准
    研究结果
    讨论
        1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评价标准的探讨
        2 中医药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优势
        3 复方浙贝颗粒组方分析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 结论
        6 创新点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白血病课题设计特点与质控管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1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研究概况
文献综述2 多中心中医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及其管理
前言
1 项目临床试验设计特点
2 项目研究质量控制体会
3 项目研究过程管理体会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究方案
附录二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病例报告表
附录四 监查报告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未坚持正规治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王筱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多参数联合监测在早期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中的意义[D]. 褚苗.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3]MRD检测与AML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陈晓红.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D]. 黄媛媛. 延边大学, 2020(05)
  • [5]GD2008方案治疗29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分析[D]. 易甜甜.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5)
  • [6]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症状与体征的临床观察[D]. 李平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7]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的临床观察[D]. 黄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D]. 丁晓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9]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 白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 [1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白血病课题设计特点与质控管理体会[D]. 芦殿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不坚持正规治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