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沈智敏[1](2021)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通过调控MMP9和VEGF-C抑制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之一,中国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有95%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国食管鳞癌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生存率的“两高一低”的流行病学特点。近年来,随着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改进和突破,食管鳞癌的治疗方式日益多样,但仍未能明显提高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因此探索更具有诊断和治疗意义的靶标仍是食管鳞癌研究的热点方向。我们前期在食管鳞癌蛋白D-2质谱分析中发现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蛋白在食管鳞癌中表达降低,但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仍未明确。方法:1.通过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检测5对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组学分析。2.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L-1RA在8对食管鳞癌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6对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IL-1RA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探索IL-1RA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3.运用慢病毒过表达技术构建食管鳞癌IL-1RA过表达的稳转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验证IL-1RA过表达效果。4.通过CCK8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IL-1RA过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裸鼠尾静脉注射实验研究IL-1RA过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淋巴管成环、淋巴管迁移实验和动物实验检测IL-1RA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影响。5.通过全转录组测序结合GO功能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检测IL-1RA表达改变对食管鳞癌基因的转录的影响,并预测其具体机制。6.通过RT-q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L-1RA对食管鳞癌细胞PI3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NF-κB、p-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2、MMP9和MMP13)的影响;通过和ELISA实验检测IL-1RA对淋巴管生成调控因子(VEGF-A/B/C/D、HIF-1α和COX-2)表达和分泌的影响;7.通过MMP9回补实验验证IL-1RA通过调控MMP9的表达抑制食管鳞癌EMT进展;8.通过Anakinra给药实验评估Anakinra对食管鳞癌的治疗效应。结果:1.全转录组测序分析及生物数据库数据均提示IL-1R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降低。2.临床组织验证结果显示IL-1RA表达降低与食管鳞癌较差的临床分期、阳性淋巴结转移及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3.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裸鼠功能实验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IL-1RA过表达后,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均受抑制。4.食管鳞癌细胞中过表达IL-1RA能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进而抑制食管鳞癌EMT进展。5.食管鳞癌细胞中过表达IL-1RA能通过PI3K/NF-κB通路抑制VEGF-C的基因的转录,进而抑制EVGF-C的表达和分泌,抑制肿瘤诱导的淋巴管生成。6.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药物Anakinra能在裸鼠体内抑制食管鳞癌淋巴管生成,进而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和转移。结论:1.IL-1R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降低,且其降低水平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负相关。2.IL-1RA能通过调控MMP9的介导EMT进程和受PI3K/NF-κB/VEGF-C调控的淋巴管生成抑制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3.Anakinra能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和转移,可能是食管鳞癌治疗的有效药物。
王新宇[2](2021)在《LEF1-ID3-HRAS信号轴促进食管鳞癌增殖、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发病率第七位、死亡率第六位的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主要的食管癌类型,约占90%以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早中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徘徊在30-50%左右,其中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靶向治疗在一些恶性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对于食管鳞癌,靶向治疗进展较为缓慢。从分子水平上寻找有效的靶点减少食管鳞癌的复发与转移,是目前治疗食管鳞癌的策略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化的过程。在生理情况下,EMT参与生长发育中原肠胚形成、组织形态发生和伤口愈合过程。而在病理情况下,EMT可导致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黏附性降低和迁移能力增强,此时赋予了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因此EMT也是公认的肿瘤细胞复发与转移的机制之一。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是Wnt/β-cantenin信号通路中一个关键的核内转录因子。生理情况下LEF1在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和器官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异常表达的LEF1可能打乱正常细胞间的调控机制,造成细胞的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形成。已经证实,LEF1在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肿瘤干细胞特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LEF1在食管癌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显示,相比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LEF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且LEF1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更差,这提示我们LEF1可以作为一个食管鳞癌的预后标志物。但LEF1在食管鳞癌中是否具有生物学功能,其机制又是什么,目前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推测LEF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中我们在此前的基础上继续探索LEF1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及相关机制。第一部分LEF1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目的:探索LEF1在食管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下游分子机制。方法:1.使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LEF1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构建过表达和干扰LEF1的稳转食管鳞癌细胞株。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基因的蛋白水平。4.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5.裸鼠皮下成瘤比较组间的致瘤能力。6.转录组测序寻找基因下游调控关系。7.JASPAR数据库预测转录因子与下游靶基因的结合位点。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转录因子与下游靶基因的结合并确定结合位点。9.回复实验验证表型挽救能力;10.连续切片行免疫组化观察两种蛋白的表达相关性。结果:1.LEF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数据库验证,结合我们既往的研究,同正常食管组织相比,LEF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2.过表达LEF1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皮下成瘤能力:(1)同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EF1能增强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能力,而敲减LEF1则抑制了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能力。(2)同对照组相比,接种过表达LEF1细胞的裸鼠皮下成瘤体积明显增大(P<0.05),而接种敲减LEF1细胞的裸鼠皮下成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3.过表达LEF1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能力:(1)过表达LEF1显着下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上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的表达水平。而敲减LEF1显着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下调N-Cadherin的表达水平。(2)过表达LEF1不仅显着促进Eca109和TE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P<0.01),也促进它们的侵袭能力(P<0.01,P<0.01)。而敲减LEF1则抑制Eca109和TE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P<0.01),也抑制了它们的侵袭能力(P<0.01,P<0.01)。4.LEF1是通过直接结合ID3发挥生物学功能的:(1)根据转录组测序的结果,筛选并验证出LEF1可激活TGF-beta信号通路。再根据富集分析的结果使用q RT-PCR验证以及JASPAR数据库预测,确定了ID1和ID3很可能是LEF1的下游靶基因。(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LEF1可增强ID1和ID3的启动子活性,Ch IPPCR显示ID1启动子上游-1631~-1616区域、ID3启动子上游-1114~-1100区域存在LEF1的结合位点。(3)通过检测14对新鲜食管鳞癌样本中LEF1、ID1和ID3的表达情况,发现相比于ID1,LEF1与ID3的关联更紧密。回复实验显示干扰ID3后,对LEF1产生的增殖、EMT功能影响较干扰ID1明显,提示LEF1是通过调控ID3的表达,进而发挥致癌作用。(4)通过连续切片行免疫组化检测LEF1与ID3的表达相关性,发现LEF1与ID3的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LEF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过表达LEF1能够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及EMT能力。LEF1通过直接结合ID3,调控后者的表达,从而产生生物学功能。第二部分ID3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目的:探索分化抑制因子3(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 and cell differentiation 3,ID3)在食管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下游分子机制。方法:1.使用Oncomine和UALCAN数据库分析ID3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使用免疫组化在组织样本中进行验证。2.分析ID3的表达水平和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预后之间的联系。3.构建过表达和干扰ID3的稳转食管鳞癌细胞株。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基因的蛋白水平。5.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6.裸鼠皮下成瘤比较组间的致瘤能力,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建立肺转移模型比较组间的肺转移能力。7.转录组测序探索基因下游调控网络。8.回复实验验证表型挽救能力。结果:1.ID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部分不良临床病理资料相关,同时与预后成负相关:(1)利用92例石蜡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64.13%的患者食管鳞癌组织ID3高表达,35.87%低表达。而正常食管组织中ID3高表达仅占27.17%,低表达占7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同正常食管组织相比,ID3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2)分析ID3和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联发现,ID3高表达的病人有更差的组织学分化(P=0.011)、更高的病理T分期(P<0.01)与TNM分级(P<0.01)。(3)ID3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ID3低表达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分析示,组织分化(P=0.035)、病理N分期(P=0.025)以及ID3表达水平(P=0.002)是影响总体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示ID3表达水平是食管鳞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提示ID3可以作为食管鳞癌患者的一个预后标志物。此外,联合LEF1和ID3的表达情况发现,LEF1高表达且ID3高表达组患者的预后最差,LEF1低表达且ID3低表达组患者预后最好,说明LEF1和ID3两者联合较单一指标可以更准确的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2.ID3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能力:(1)CCK-8增殖实验显示,同对照组相比,过表达ID3能增强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P<0.01),平板克隆实验中ID3过表达组可以明显增加Eca109和TE1细胞的克隆数(P<0.01,P<0.05)。而干扰ID3后行CCK-8增殖实验显示能明显降低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中干扰ID3可以明显减少Eca109和TE1细胞的克隆数。(2)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ID3后,Eca109和TE1细胞间隔明显减少(P<0.05,P<0.01),而干扰ID3后,Eca109和TE1细胞间隔增宽。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ID3不仅显着促进Eca109和TE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P<0.05),也促进它们的侵袭能力(P<0.01,P<0.05),而干扰ID3则明显抑制Eca109和TE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3)过表达ID3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明显减少,间质标志物N-cadherin、Snail、Slug、Vimentin、MMP2和MMP9明显增加。而干扰ID3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明显增加,间质标志物N-cadherin、Snail、Slug、Vimentin、MMP2和MMP9明显减少。提示ID3能促进食管鳞癌上皮间质转化。(4)ID3过表达后可以显着增加裸鼠皮下成瘤的体积(P<0.01),而干扰ID3后可以显着减少成瘤的体积(P<0.01),提示了ID3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生长。(5)裸鼠尾静脉注射过表达ID3细胞的裸鼠肺部转移瘤数量均多于对照组,过表达组平均成瘤数16.75±1.11个,对照组为6±0.8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ID3组中的裸鼠肺部转移瘤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干扰组平均成瘤数2.25±0.63个,对照组则为12.25±1.0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了过表达ID3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肺转移,而干扰ID3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肺转移。3.ID3可激活ERK/MAPK信号通路,而ERK/MAPK信号通路也能诱导ID3的表达,局部形成正反馈调节:(1)根据转录组测序的结果,筛选并验证了ID3可激活ERK/MAPK信号通路,而ID3对JNK/SAPK和p38两条MAPK级联通路无影响。(2)使用ERK/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加入过表达ID3的Eca109及TE1细胞中发现,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EMT作用均明显受到抑制,说明在食管鳞癌细胞中ID3是通过ERK/MAPK信号通路产生生物学功能的。(3)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剂TPA加入Eca109及TE1细胞中,ID3的表达明显升高。加入TPA的同时加入U0126,则ID3的表达较单独加入TPA下降,且随着U0126的浓度增加,ID3下降的程度也更多。说明ERK/MAPK信号通路能调控ID3的表达,激活ERK/MAPK信号通路能明显上调ID3的表达,抑制ERK/MAPK信号通路则能明显降低ID3的表达。4.ID3是通过升高HRAS的表达激活ERK/MAPK信号通路的:(1)通过q RT-PCR及WB验证出HRAS无论在m RNA还是在蛋白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升高。(2)在过表达ID3的Eca109及TE1细胞中转入HRAS干扰质粒,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EMT能力均受到抑制,说明ID3是通过激活HRAS,进而激活ERK/MAPK信号通路产生生物学功能的。结论:ID3通过促进HRAS的表达激活ERK/MAPK信号通路,进而产生生物学功能。而激活了的ERK/MAPK信号通路又可以反过来促进ID3的表达,通过正反馈调节放大了局部促进作用。
林怡秀[3](2021)在《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鳞癌中差异表达的mRNA的筛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搜集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汉族食管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它们差异表达的mR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了解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对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鳞癌中的mRNA进行了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并将二者结果利用韦恩图进行比较,从而挑选出其中仅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差异表达的mRNA,并对它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与其相关的通路;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寻找核心基因。另取哈萨克食管鳞癌及其癌旁组织用于RT-PCR,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汉族食管鳞癌及其癌旁组织用于免疫组化实验,对芯片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筛选出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差异表达的mRNA 2490个。2490个mRNA中有724个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差异上调,1748个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差异下调。在汉族中,有88个基因在汉族食管鳞癌中差异上调,有94个基因在汉族食管鳞癌中差异下调。2.将哈萨克族与汉族差异表达mRNAs通过韦恩图取交集,最终筛选出707个差异上调mRNA和1680个差异下调mRNA仅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差异表达。这些mRNA参与了细胞分化负调控、细胞周期、细胞粘附调控、糖脂代谢等信号通路。Cytoscape软件找到MMP1、MMP2、MET、Ep CAM、FLG、SPRR1A等是仅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差异表达的mRNA中排名前十的核心基因。3.PCR检测PPFIA1、FADD在哈萨克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4.免疫组化检测在食管鳞癌中PLAUR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阳性率高于汉族食管鳞癌。结论:1.食管鳞癌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mRNA的表达存在差异;哈族食管鳞癌差异表达的mRNA与汉族差异表达的mRNA存在不同。2.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RNA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寻找食管鳞癌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
张超奇[4](2021)在《M6A结合蛋白HNRNPC通过维持肿瘤细胞干性和重塑免疫微环境促进食管鳞癌进展和放化疗抵抗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食管癌是我国特色的高发肿瘤,发病率约占世界的1/2,其中超过90%为食管鳞癌。由于早期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目前食管鳞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仍是手术切除,但对于这些中晚期患者,大多数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3年内即出现局部复发或远端转移,5年生存率仅约为20.64%~34.00%。针对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联合治疗已成为标准的治疗选择。这种联合方案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率,但较低的新辅助放化疗有效率和较为广泛的毒副作用也给这种治疗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探究新辅助放化疗抵抗的机制,寻找具有临床转化潜能的疗效标志物,深入挖掘逆转治疗抵抗的潜在靶点,是目前食管鳞癌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随着表观修饰研究的深入,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作为最为常见的RNA修饰方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角色已逐渐被揭示。目前研究证实,m6A修饰广泛参与到肿瘤的转移、复发和耐药等相关生物学进程。新近研究表明,其作为关键调控因子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干性维持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而干细胞样肿瘤细胞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已被证实与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推测m6A修饰的异常可能是食管鳞癌放化疗抵抗的重要机制。然而,目前关于m6A修饰在食管鳞癌进展和放化疗抵抗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课题组前期的基因芯片结果,全面揭示了 m6A调控因子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并发现m6A结合蛋白HNRNPC是临床意义最为重要的调控因子。通过数据库分析、qPCR验证和免疫组化,我们利用大样本、多中心队列明确了 HNRNPC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显着上调且与较短的生存期密切相关。此外,通过多个数据库近万例泛癌样本分析,我们发现HNRNPC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分析HNRNPC在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前内镜样本的表达情况,我们发现其高表达可以预测新辅助放化疗抵抗和治疗后较短的生存获益。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我们证实了 HNRNPC表达与食管鳞癌干细胞样特性密切相关,且敲降或敲除HNRNPC可以显着抑制肿瘤细胞的成球能力、转移能力和放化疗抵抗能力。进一步对HNRNPC敲除细胞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联合基于HNRNPC的紫外交联免疫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Crosslinking-immunoprecipitation an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CLIP-seq)数据分析,我们发现OGT可能是HNRNPC结合的经过m6A修饰的关键靶mRNA。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OGT参与了 HNRNPC介导的食管鳞癌成球能力、转移能力和放化疗抵抗能力的维持。通路分析表明,HNRNPC-OGT轴可能激活了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食管癌进展。组织标本的qPCR和免疫组化分析证实了 OGT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且与较差的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免疫组化和多色免疫荧光证实了 HNRNPC与OGT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和临床标本检测,我们发现HNRNPC表达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密切相关,且肿瘤免疫微环境异质性与食管鳞癌进展和放化疗疗效密切相关。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我们证实了敲除HNRNPC可以显着提高肿瘤细胞对CD8+T细胞的招募能力。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证实,基于HNRNPC和CD8+T细胞的分子分型可以有效预测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生存获益。综上所述,我们首次揭示了m6A结合蛋白HNRNPC在食管鳞癌进展和放化疗耐药中的关键作用。HNRNPC在维持肿瘤细胞干性和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HNRNPC不仅是个体化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更有望成为食管鳞癌联合治疗的潜在靶点。
方凌凌[5](2021)在《LAMC1及PLAU调控微环境中CAF的活化及促进食管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管癌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五年生存率约15%-25%。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食管鳞癌占食管癌90%以上,也是我国的特色癌症。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联合放化疗,但治疗后容易出现耐药、复发、转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研究基础。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促进肿瘤增殖、抑制肿瘤凋亡以及引起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主要由各种细胞,比如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因子等组成。细胞间可通过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CAF)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重塑ECM、促血管形成、促肿瘤增殖、转移、复发等。在ESCC中,CAF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比如IL-6、CXCL1、PAI-1、HGF等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耐药及转移等。和肿瘤细胞类似,CAF也具有异质性,并影响其对肿瘤的作用。比如胃肠道肿瘤中的促肿瘤CAF与抑肿瘤CAF;如胰腺导管癌中有炎性CAF与肌性CAF。同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细胞因子,不仅直接对肿瘤细胞有双重作用,而且TGFβ可以调控CAF的异质性,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首先,我们探索肿瘤细胞内受TGFβ调控,同时参与TME中细胞间信号分子及相互作用的致癌基因。通过分析TCGA、GEO53625的ESCC组织测序数据,以及受TGFβ-1刺激与否的ESCC细胞系的测序数据,我们最后锁定层黏连蛋白γ1(laminin subunit gamma 1,LAMC1)。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在食管磷癌中LAMC1高表达,且影响患者预后。TGFβ通过SMAD4及SP1协同转录上调LAMC1的表达;体外功能实验也显示:LAMC1通过抑制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且通过激活Akt/NF-κB/MMP9,MMP14促进肿瘤细胞迁移。我们也发现并验证LAMC1可以通过激活NF-κB上调CXCL1的分泌。而肿瘤细胞分泌的CXCL1通过CXCR2/pSTAT3 促进炎性 CAF(inflammatory CAF,iCAF)的形成。iCAF 的上清又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综上所述,ES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我们期望找到不仅针对肿瘤细胞本身,同时也通过TME间接影响肿瘤细胞进展的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首次揭示LAMC1在ESCC中的双重致癌机制:肿瘤细胞中受TGFβ上调的LAMC1不仅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也可通过上调CXCL1的分泌,促进炎性CAF转化来发挥致癌作用。这提示LAMC1可以成为ESCC的有力治疗靶点及预后标志物。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在肿瘤微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而CAF的异质性则影响CAF的促进或抑制肿瘤效果。同时,CAF的异质性可以被肿瘤微环境中其他细胞,比如肿瘤细胞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影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Plasminogen Activator,Urokinase,PLAU)系统通过蛋白水解系统、细胞内外信号转导、趋化因子活化等途径介导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多种生物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既往很多报道证实PLAU在多种肿瘤中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复发等生物进展过程。我们探索PLAU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功能,及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对CAF异质性的影响。我们发现PLAU在ESCC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相关,可以作为ESCC的预后标记物。通过构建敲降或过表达PLAU食管鳞癌细胞株,并进行功能、RNA测序、验证等实验,我们发现PLAU通过激活MAPK途径促进ESCC增殖及克隆形成,并通过上调Slug及MMP9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同时可以被Mekl/2抑制剂U0126回溯。另外,我们在体外原代培养并鉴定了CAF细胞,再通过肿瘤细胞与CAF共培养、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刺激CAF、以及重组PLAU因子刺激CAF等实验方法,结合转录组测序,细胞因子检测,及PCR验证,我们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促进CAF向炎性CAF转化。且PLAU通过uPAR/Akt/NF-KB途径促进炎性CAF分泌IL8。受刺激后CAF分泌的IL8再反过来促进肿瘤细胞中PLAU的高表达,进一步促进ESCC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总之,PLAU不仅是ESCC的预后标记物,通过c-raf/Mek/Erk/Slug/MMP9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而且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促进炎性CAF形成,发挥促肿瘤作用,同时炎性CAF分泌的IL8又反过来上调肿瘤细胞PLAU的表达。
马晓丽[6](2021)在《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研究其在食管癌中功能,为食管癌的精准诊疗奠定理论基础和临床参考。方法:1)采用meta分析评价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间的相关性;2)筛选ILK高表达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建立ILK慢病毒干扰序列。将ILK慢病毒干扰序列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TE-1和KYSE-150,用q RT-PCR检测干扰载体转染后ILK的表达。在细胞水平上,利用MTT增殖、克隆检测、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Transwell小室侵袭及划痕愈合等技术,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3)建立ILK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KYSE-150细胞。在裸鼠皮下分别接种sh ILK及对照细胞株,建立KYSE-1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测量肿瘤大小和体积。在动物水平上,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基于RNA-seq技术筛选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筛选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第一部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中高表达,ILK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在体外ESCC细胞水平,沉默ILK基因后,可显着抑制TE-1、KYSE-150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促进TE-1、KYSE-150细胞凋亡。ILK基因消减后,TE-1、KYSE-150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第三部分: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结果发现,ILK干扰组裸鼠肿瘤生长缓慢,相比较于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均偏小,ILK基因消减后影响了裸鼠成瘤的能力。基于RNA-seq技术,ILK基因干扰后挖掘到5540个食管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2839个,下调基因为2601个。上调的基因有SOD2、IRF6、PER1、PHLDB2、TNFAIP3等,下调的基因有RPL21、HYOU1、WARS、SUPT16H、DHCR24等。可能参与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NF-k B信号通路等。结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ILK基因消减抑制E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及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体内致瘤研究证实,ILK基因消减会阻碍KYSE-150移植瘤的生长。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出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
王锋[7](2021)在《PLEK2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管鳞癌(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食管癌主要的病理亚型。虽然食管鳞癌的综合治疗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但其五年生存率仍然相对较低,食管鳞癌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危险因素之一,而其相对较差的预后主要与转移和化疗耐药有关。因此,深入探究食管鳞癌在转移和化疗耐药方面的相关机制,发现提示转移和化疗耐药的相关分子标志物,有可能成为提高食管鳞癌综合治疗效果和改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突破点。本课题组对食管鳞癌已进行了多年深入的研究,已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的并上传至GEO数据库的食管鳞癌数据库(GSE53625)。通过对TCGA和GSE53625数据库中食管鳞癌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我们发现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2(Plekstrin2,PLEK2)能够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此外,PLEK2的表达还与接受过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有关。以上所有结果都提示PLEK2可能在食管鳞癌中起重要作用。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我们进行了体内体外一系列功能实验来探究降低及过表达PLEK2对于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RNA-seq数据的分析锁定PLEK2调控食管鳞癌转移的上下游分子。同时运用qPCR、Western Blot、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定法等对PLEK2调控食管鳞癌转移的内在机制做了深入探究。研究结果提示食管鳞癌组织中PLEK2对比其邻近的癌旁组织表达高且PLEK2的较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较差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在食管鳞癌细胞内降低PLEK2的表达能够降低体外实验中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同时在体内实验中有降低肿瘤细胞皮下成瘤和远处转移的作用。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过表达PLEK2则具有相反的作用。我们的结果还提示PLEK2的较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对于化疗的低反应性相关。而在食管鳞癌细胞内降低PLEK2的表达能够增加其对于化疗的敏感性,与之相反的是过表达PLEK2则会增加化疗耐药。对小鼠皮下肿瘤进行化疗时,随着化疗剂量的增加,PLEK2在肿瘤的表达也逐渐升高。在机制研究方面,研究结果还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过经典通路刺激Smad2/3的表达,该转录因子复合物可直接与PLEK2的启动子序列结合,上调PLEK2的表达,从而促进食管鳞癌的转移。而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2,LCN2)则作为PLEK2直接调控的下游分子参与调控ESCC的转移。LCN2作为调控ESCC转移的重要分子,可以逆转PLEK2表达降低的食管鳞癌的迁移和侵袭的减少。TGF-β可促进LCN2的表达,但是当PLEK2表达水平被降低时,上述作用消失。值得一提的是,PLEK2调控食管鳞癌细胞转移的一系列过程中都有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提示Akt通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本研究主要证明了 PLEK2通过调节LCN2的表达来激活Akt的磷酸化,进而促进食管鳞癌的转移和化疗耐药。我们的发现表明PLEK2可用于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同时可做为食管鳞癌潜在的治疗靶标。
孙磊[8](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在我国,食管癌居各类恶性肿瘤第五位,也是癌症导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发病率为16.7/10万,死亡率为13.4/10万。虽然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已成为欧美等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组织学类型,但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仍是我国的主要类型。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关联。Lnc RNA是一组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不编码蛋白,但能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控作用。目前国内外对食管鳞癌中lncRNA表达与功能的研究逐步增多,多项证据表明lncRNA在食管鳞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首先,在一些细胞研究中,部分lncRNA被报道为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其次,多种lncRNA的表达和调控模式也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临床分期、预后等临床参数有关。这些结果提示基于lncRNA的治疗策略在食管鳞癌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深入研究lncRNA的功能有助于阐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治疗食管鳞癌提供新的靶点,为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提供新的预测标志物。目的本研究分析lnc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GAS8-AS1对食管鳞癌的作用及其参与的分子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新的方向。方法首先,通过RNA-seq分析在食管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确认lnc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中存在低表达,通过q PCR进一步扩大样本分析确认lnc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且分析lncRNA GAS8-AS1表达对临床上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其次,通过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分析lncRNA GAS8-AS1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存活、增殖、凋亡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lncRNA GAS8-AS1表达对肿瘤形成的影响;最后,筛查和验证lncRNA GAS8-AS1的靶基因,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及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1.Lnc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测序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有不同的基因表达上调和下调。其中,lnc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下调较为明显(p<0.05)。我们利用qPCR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发现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的确出现下调(p<0.05)。此外,我们分析了TCGA数据库中lncRNA GAS8-AS1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lncRNA GAS8-AS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和预后更好(p<0.05)。2.LncRNA GAS8-AS1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lncRNA GAS8-AS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510和KYSE140中敲低其表达,与对照组相比,GAS8-AS1敲低以后细胞的存活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增殖形成的克隆大小明显增大,更多的细胞进入G1/S期,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降低(p<0.05)。在lncRNA GAS8-AS1低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中利用过表达质粒过表达lncRNA GAS8-AS1,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GAS8-AS1过表达以后细胞的存活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增殖形成的克隆大小明显减小,细胞进入G1/S期的比例也降低,而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增多(p<0.05)。3.LncRNA GAS8-AS1过表达能够在体内抑制食管鳞癌的发展我们将lncRNA GAS8-AS1过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移植到裸鼠皮下,一段时间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GAS8-AS1过表达形成的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形成肿瘤的比例也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LncRNA GAS8-AS1影响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RNA-seq分析比较了lncRNA GAS8-AS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510和KYSE140中lncRNA GAS8-AS1敲低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发现了233个基因在lncRNA GAS8-AS1敲低以后出现表达上调,如DNMT3A、HDAC5等,47个基因在lncRNA GAS8-AS1敲低以后出现表达下调,如PRMT5、Bax等。通过上面的表型实验,我们发现lncRNA GAS8-AS1敲低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而lncRNA GAS8-AS1过表达能够促进细胞的凋亡,而Bax蛋白又是细胞凋亡通路中的关键经典分子。因此,我们推测lncRNA GAS8-AS1可能通过促进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进而抑制食管鳞癌的形成。我们通过qPCR和Western-blot进一步检测了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40和EC9706中lncRNA GAS8-AS1对Bax表达的影响。结果提示,在lncRNA GAS8-AS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40中敲低lncRNA GAS8-AS1的表达,Bax的表达也会降低(p<0.05);在lncRNA GAS8-AS1低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EC9706中过表达lncRNA GAS8-AS1,Bax的表达则会上升(p<0.05)。随后进一步研究了Bax在食管鳞癌中的基因型情况及蛋白表达。PCR-RFLP结果表明Bax三种基因型GG、AG、AA的例数及分布频率分别为50(66.67%)、16(21.33%)、9(12%)。免疫组化显示Bax在食管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42.67%,且Bax基因多态性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Bax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外膜浸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生存分析显示AG+AA型患者预后较好,而GG型患者预后较差。以上结果表明,lncRNA GAS8-AS1可以调控Bax的表达,而Bax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转移及预后相关,因此,lncRNA GAS8-AS1可能通过调控Bax的表达发挥生物学功能。我们进一步探讨了GAS8-AS1调控Bax的机制,网站预测提示GAS8-AS1与靶向Bax的miR-573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miR-573可以和GAS8-AS1形成碱基对,相关性分析显示GAS8-AS1与Bax呈正相关,已有研究显示Bax是miR-573的直接靶基因。采用qPCR和Western-blot发现GAS8-AS1过表达促进了Bax水平上调,而miR-573过表达促进了Bax水平下调,并降低了GAS8-AS1过表达对Bax的影响。细胞凋亡试验显示GAS8-AS1和Bax过表达组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而miR-573过表达组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并且降低了GAS8-AS1过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lncRNA GAS8-AS1可能通过吸附miR-573促进Bax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发现lnc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中存在低表达,且对预后有提示意义。LncRNA GAS8-AS1可能通过吸附miR-573促进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从而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肿瘤的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因此,lncRNA GAS8-AS1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食管鳞癌治疗、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靶点。
乔冠恩[9](2019)在《miR-106b-3p靶向ZNRF3调控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miR-106b-3p的表达情况,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确认miR-106b-3p的差异表达能够影响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黏附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通过Target Scan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预测及验证miR-106b-3p在ESCC调控中的靶基因。最后,深入探讨miR-106b-3p调控ESCC恶性生物学功能的机制。方法:1、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邯郸市第一医院的ESCC组织和癌旁样本3对,应用Agilent miRNAs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2、RT-qPCR检测差异比较大的miR-106b-3p的表达水平;3、RT-qPCR检测miR-106b-3p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MTT-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增殖能力;4、将合成的miR-106b-3p mimics NC、miR-106b-3p mimics、miR-106b-3p inhibitors NC及miR-106b-3p inhibitors转染至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RT-qPCR检测转染效率;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106b-3p对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周期实验观察对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观察对细胞周期、迁移、侵袭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对细胞非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对细胞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移实验观察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5、构建ESCC细胞株(ECA109)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miR-106b-3p对ESCC细胞株移植瘤生长的作用;6、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ZNRF3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转染miR-106b-3p mimics NC、miR-106b-3p mimics、miR-106b-3p inhibitors NC及miR-106b-3p inhibitors后ZNRF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Target Scan预测miR-106b-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06b-3p的靶基因;7、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06b-3p对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利用Agilent miRNAs表达谱芯片筛选出62个ESCC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ESCC表达上调的miRNAs 41个,下调的miRNAs 21个;2、RT-qPCR实验结果显示miR-106b-3p在ESCC临床组织样本的表达水平要显着高于其在癌旁中的表达;3、RT-qPCR结果显示miR-106b-3p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中的表达要显着高于其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表达;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的增殖能力要显着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4、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miR-106b-3p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miR-106b-3p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MTT实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的增殖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增殖能力显着增强;克隆形成实验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的克隆形成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克隆能力显着增强;流式周期实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细胞阻滞在G1期,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G1比例显着下调,且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显着抑制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促进p21和p27的表达,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显着促进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抑制p21和p27的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的迁移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迁移显着增强;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的侵袭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侵袭显着增强;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显着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显着促进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细胞形态和黏附实验表明,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抑制ESCC细胞株对collagen I、collagen IV和fibronectin的黏附,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增强对collagen I、collagen IV和fibronectin的黏附;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显着抑制Snail、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显着促进Snail、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抑制E-cadherin蛋白的表达;5、裸鼠移植瘤实验表明,抑制miR-106b-3p的表达能够显着抑制移植瘤的生长,而促进miR-106b-3p的表达则显着促进移植瘤的生长;6、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ZNRF3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的表达要显着低于其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ZNRF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ZNRF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Target Scan预测ZNRF3是miR-106b-3p的潜在靶基因,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ZNRF3是miR-106b-3p的靶基因;7、RT-qPCR结果显示抑制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抑制Wnt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促进GSK3βm RNA的表达;促进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促进Wnt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降低GSK3β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示抑制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抑制Wn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上调p-GSK3β蛋白的表达;促进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促进Wn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降低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论:1、miR-106b-3p在食管鳞癌临床样本中显着高表达;2、miR-106b-3p可以显着促进食管鳞癌细胞株的增殖、周期、迁移、侵袭、黏附及EMT进程;能够显着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3、miR-106b-3p能够靶向作用于ZNRF3;4、miR-106b-3p可以显着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
朱景云[10](2019)在《TGFBR1、TGFBR2和SMAD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新发病人数占世界食管癌发病人数的一半以上,其发病率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中国约80%左右的食管癌患者发生在太行山区,其中包括了河北的磁县、涉县、武安和河南的林州等地方,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主要有鳞癌和腺癌,而我国的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虽然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经临床手术及其他治疗手段,食管癌的五年生存率不到30%。所以,必须针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寻找有临床诊治价值生物标记物,为ESCC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新的思路。本项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BR1和TGFBR2和SMAD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原发病灶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3-5cm)及正常组织(距离癌症病灶>5cm的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评价其表达与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并为食管癌的预防、诊治提供临床指标。方法: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TGFBR1、TGFBR2和SMAD3基因的蛋白表达。2.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TGFBR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组织TGFBR1蛋白表达情况,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2%(14/52)、78.85%(41/52),96.15%(50/52)。TGFBR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及癌旁正常组织(P<0.01);TGFBR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在食管鳞癌中TGFBR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2.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GFBR2的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TGFBR2蛋白表达情况。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69%(17/52)、88.46%(46/52)和100.00%(52/52),TGFBR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1),TGFBR2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在食管鳞癌中TGFBR2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及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SMAD3的表达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组织SMAD3蛋白表达情况,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2%(14/52)、76.92%(40/52)和88.64%(46/52)。SMAD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1);SMAD3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在食管鳞癌中SMAD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学分级及分期无关(P>0.05)。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TGFBR1、TGFBR2和SMAD3的表达相关性分析在食管鳞癌组织中,TGFBR1和TGFB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79,P<0.05),TGFBR1和SMAD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05,P<0.05),TGFBR2和SMAD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86,P<0.05)。结论: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GFBR1、TGFBR2、SMAD3均呈低表达,提示三者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2.食管鳞癌中TGFBR1和TGFBR2的低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提示二者的蛋白表达食管癌细胞的分化。3.TGFBR1、TGFBR2和SMAD3三者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TGFBR1、TGFBR2和SMAD3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
二、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通过调控MMP9和VEGF-C抑制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二 主要仪器设备 |
附录三 主要试剂配方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食管鳞癌组织差异基因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IL-1R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IL-1RA通过阻断IL-1α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和迁移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IL-1RA在肿瘤诱导的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Anakinra对食管鳞癌治疗效应的探索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3 实验方法 |
5.4 结果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炎症与肿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2)LEF1-ID3-HRAS信号轴促进食管鳞癌增殖、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LEF1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ID3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LEF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ID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3)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鳞癌中差异表达的mRNA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病例和样本收集 |
1.2 芯片制备 |
1.3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样本准备 |
2.2 总RNA提取和质量检测 |
2.3 cDNA芯片分析 |
2.4 PCR验证 |
2.5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及免疫组化验证 |
实验结果 |
1.样本搜集 |
2.所取样品组织的总RNA的质量检测 |
3.芯片分析 |
3.1 食管鳞癌癌组织与其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比较差异表达的mRNA |
3.2 差异表达的mRNA聚类分析 |
3.3 差异表达的mRNA散点图 |
3.4 差异表达mRNA的富集通路分析 |
3.5 汉族与哈族差异表达mRNA比较 |
3.6 仅在哈族差异表达mRNA的富集通路分析 |
3.7 仅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差异表达的mRNA蛋白互作网络 |
4.RT-PCR验证芯片结果 |
5.免疫组化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因芯片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M6A结合蛋白HNRNPC通过维持肿瘤细胞干性和重塑免疫微环境促进食管鳞癌进展和放化疗抵抗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M~6A结合蛋白HNRNPC在食管鳞癌及多种实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前言 |
实验材料 |
一、实验试剂 |
二、主要仪器设备 |
实验方法 |
一、肿瘤组织标本收集 |
二、冰冻组织RNA的提取及质控 |
2.1 组织样本处理 |
2.2 总RNA提取 |
2.3 RNA浓度测定 |
2.4 RNA质控 |
三、反转录 |
四、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 |
五、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HC) |
六、公共数据库及软件介绍 |
6.1 STRING数据库 |
6.2 Cyoscape软件 |
6.3 GEO数据库 |
6.4 TCGA数据库 |
6.5 TIMER数据库 |
6.6 GTEx数据库 |
6.7 cBioPortal数据库 |
七、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HNRNPC是食管鳞癌中临床意义最为显着的m~6A调控因子 |
1.1 m~6A调控因子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 |
1.2 m~6A调控因子在食管鳞癌进展中协同互作 |
1.3 m6A结合蛋白HNRNPC显着影响食管鳞癌预后 |
1.4 大样本队列验证HNRNPC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情况 |
1.5 HNRNPC高表达与食管鳞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1.6 独立中心临床标本验证HNRNPC在食管鳞癌中临床意义 |
二、m~6A结合蛋白HNRNPC在多种实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1 HNRNPC在多种实体瘤中转录水平表达情况 |
2.2 HNRNPC在多种实体瘤中蛋白水平表达情况 |
2.3 HNRNPC高表达与多种实体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HNRNPC通过维持肿瘤细胞干性促进食管鳞癌放化疗抵抗 |
前言 |
实验材料 |
一、实验试剂 |
二、主要仪器设备 |
实验方法 |
一、肿瘤组织标本收集 |
二、细胞系培养 |
2.1 细胞培养与传代 |
2.2 细胞冻存 |
2.3 细胞复苏 |
三、细胞系RNA提取和质控 |
3.1 样本处理 |
3.2 总RNA提取和质控 |
四、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FFPE)样本RNA提取和质控 |
五、反转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
六、免疫组化 |
6.1 小鼠肿瘤组织的石蜡包埋 |
6.2 组织切片 |
6.3 小鼠组织切片及食管鳞癌组织切片的染色 |
七、石蜡组织切片免疫荧光 |
八、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
8.1 提取总蛋白 |
8.2 检测蛋白浓度 |
8.3 SDS-PAGE电泳 |
8.4 湿式转膜 |
8.5 封闭杂交和显色 |
九、稳转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
9.1 靶向HNRNPC的shRNA基因沉默慢病毒质粒载体构建和验证 |
9.2 质粒DNA的转化 |
9.3 质粒提取 |
9.4 慢病毒包装 |
9.5 慢病毒感染细胞系 |
十、敲除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CRISPR) |
10.1 CRISPR-Cas9的gRNA的设计与构建 |
10.2 目的细胞构建和验证 |
十一、细胞成球实验 |
十二、细胞增殖检测 |
十三、细胞凋亡检测 |
十四、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
十五、彗星实验 |
15.1 细胞准备 |
15.2 胶板制备 |
15.3 细胞裂解 |
15.4 DNA解旋 |
15.5 单细胞电泳 |
15.6 中和与染色 |
15.7 实验结果观察与数据处理 |
十六、克隆形成实验 |
十七、TUNEL检测细胞凋亡 |
十八、免疫荧光检测γ-H2AX |
十九、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
二十、裸鼠皮下成瘤放化疗抵抗实验 |
二十一、裸鼠尾静脉注射肺定植实验 |
二十二、裸鼠腘窝淋巴结转移实验 |
二十三、小鼠组织切片HE染色 |
二十四、GSEA软件介绍 |
二十五、统计分析 |
实验结果 |
一、HNRNPC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 |
1.1 HNRNPC的表达与食管鳞癌DNA损伤修复通路复密切相关 |
1.2 HNRNPC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
1.3 HNRNPC的表达与接受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二、HNRNPC是维持食管鳞癌干细胞样特性的关键分子 |
2.1 HNRNPC与食管鳞癌干性标志物显着相关 |
2.2 HNRNPC在食管鳞癌干细胞样肿瘤细胞中表达显着上调 |
2.3 干预HNRNPC对食管鳞癌干性的影响 |
2.4 干预HNRNPC对食管鳞癌转移能力的影响 |
三、HNRNPC是介导食管鳞癌放化疗抵抗的关键分子 |
3.1 干预HNRNPC对食管鳞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
3.2 干预HNRNPC对食管鳞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
3.3 干预HNRNPC对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HNRNPC通过OGT-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维持食管鳞癌干性促进放化疗抵抗 |
前言 |
实验材料 |
一、实验试剂 |
二、主要仪器设备 |
实验方法 |
一、肿瘤组织标本收集 |
二、细胞系培养 |
三、高通量RNA测序 |
四、细胞瞬时转染 |
五、稳转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
六、其他细胞及临床标本相关实验 |
七、公共数据库介绍 |
7.1 DAVID数据库 |
7.2 GEPIA数据库 |
八、统计分析 |
实验结果 |
一、m6A结合蛋白HNRNPC在食管鳞癌中的靶基因筛选和验证 |
1.1 HNRNPC在食管鳞癌中的靶基因筛选 |
1.2 OGT参与了HNRNPC介导的食管鳞癌干性维持和放化疗抵抗 |
二、HNRNPC-OGT轴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三、OGT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HNRNPC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促进食管癌进展和放化疗抵抗 |
前言 |
实验材料 |
一、实验试剂 |
二、主要仪器设备 |
实验方法 |
一、肿瘤组织标本收集 |
二、细胞系培养 |
三、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HC)与石蜡切片免疫荧光 |
四、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FFPE)样本RNA提取和质控 |
五、反转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
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
七、磁分选CD8~+T细胞 |
八、CD8~+T细胞迁移实验 |
九、分析工具及公共数据库 |
9.1 xCell |
9.2 AmiGO2数据库 |
十、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HNRNPC表达与食管鳞癌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 |
1.1 HNRNPC表达与食管鳞癌免疫表型的关系 |
1.2 干预HNRNPC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对CD8~+T细胞的招募能力 |
二、免疫微环境相关分子与食管鳞癌进展和放化疗抵抗密切相关 |
三、基于HNRNPC和CD8~+T细胞的分子分型可以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基金资助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文献综述 M~6A甲基化修饰在干细胞样肿瘤细胞和肿瘤免疫微环境互作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LAMC1及PLAU调控微环境中CAF的活化及促进食管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受TGFβ上调的LAMC1通过NF-κB/CXCL1/STAT3促进炎性CAF形成并促进食管鳞癌进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材料 |
一、实验试剂 |
二、主要仪器设备 |
三、溶液配制 |
实验方法 |
一、食管鳞癌组织标本的收集和组织芯片 |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评分 |
三、食管鳞癌细胞系和MRC-5和CAF培养 |
四、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
五、条件培养基的制备 |
六、共培养系统 |
七、细胞总RNA的提取 |
八、RT-qPCR检测mRNA的表达 |
九、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 |
十、构建稳转敲降及过表达细胞系 |
十一、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IP) |
十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
十三、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 |
十四、RNA测序 |
十五、细胞功能试验 |
十六、动物实验 |
十七、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筛选被TGFβ1正向调控且参与肿瘤微环境细胞间作用的致癌基因LAMC1,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相关 |
1.1 食管鳞癌中TGFβ1正向调控基因 |
1.2 参与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互作的基因 |
1.3 LAMC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相关 |
1.4 LAMC1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
二、TGFβ1诱导LAMC1的表达 |
2.1 LAMC1受TGFβ1的上调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
2.2 LAMC1受TGFβ1/SMAD4及SP1通路直接调控 |
三、LAMC1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 |
3.1 LAMC1促进体外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 |
3.2 LAMC1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小鼠皮下成瘤能力 |
四、LAMC1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 |
4.1 LAMC1在体外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 |
4.2 LAMC1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小鼠肺定植能力 |
五、LAMC1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下游机制 |
5.1 RNA-seq |
5.2 在食管鳞癌中LAMC1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5.3 LAMC1通过促进Akt/NF-κB /MMP9-MMP14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迁移 |
5.4 LAMC1通过NF-κB/caspase9-caspase3-caspase PARP cascade抑制凋亡,促进增殖 |
六、LAMC1通过NF-κB促进肿瘤细胞分泌CXCL1 |
6.1 LAMC1促进CXCL1的分泌 |
6.2 LAMC1通过促进NF-κB激活转录调控CXCL1 |
七、LAMC1通过分泌CXCL1促进炎性CAF形成 |
7.1 RNA-seq结果提示LMAC1通过分泌CXCL1促进炎性CAF形成 |
7.2 shLAMC1肿瘤细胞与CAF细胞共培养验证 |
7.3 shLAMC1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与CAF细胞共培养验证 |
7.4 人重组CXCL1因子促进炎性CAF形成 |
八、CXCL1通过CXCR2/STAT3通路促进炎性CAF形成 |
8.1 shLAMC1肿瘤细胞与CAF细胞共培养提示炎性CAF内CXCR2/STAT3激活 |
8.2 shLAMC1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与CAF细胞共培养提示炎性CAF内CXCR2/STAT3激活 |
8.3 人重组CXCL1因子通过CXCR2/STAT3通路促进炎性CAF形成 |
九、CXCL1激活的炎性CAF促进食管鳞癌增殖、迁移 |
9.1 体外CAF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提示CXCL1激活的炎性CAF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 |
9.2 体内CXCL1预处理CAF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皮下成瘤能力及MMP9高表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PLAU通过uPAR/Akt/NF-κB/IL8通路促进CAF向炎性CAF转化并促进食管鳞癌进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材料 |
一、实验试剂(与第一部分不同的如下) |
二、主要仪器设备 |
三、溶液配制 |
实验方法 |
一、食管鳞癌组织标本的收集和组织芯片 |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评分 |
三、细胞培养 |
四、构建稳转敲降及过表达PLAU细胞株 |
五、原代培养CAF及正常成纤维细胞NF |
六、收集条件培养基(Conditional medium,CM) |
七、构建共培养体系 |
八、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 (RT-qPCR) |
九、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 |
十、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 |
十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
十二、RNA测序 |
十三、细胞增殖实验 |
十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
十五、细胞迁移实验 |
十六、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
十七、肺定植实验 |
十八、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PLAU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 |
1.1 PLAU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患者预后差 |
1.2 PLAU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
二、PLAU在体内外促进食管鳞癌细增殖及肿瘤生长 |
2.1 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敲降PLAU细胞系 |
2.2 PLAU促进体外食管鳞癌细胞克隆形成及增殖 |
2.3 PLAU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裸鼠皮下成瘤能力 |
三、PLAU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 |
3.1 PLAU在体外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 |
3.2 PLAU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小鼠肺定植能力 |
四、PLAU通过MAPK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 |
4.1 RNA-seq |
4.2 食管鳞癌中PLAU对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4.3 PLAU通过MAPK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 |
五、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CAF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 |
5.1 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的CAF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
5.2 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后的CAF促进肿瘤细胞迁移 |
5.3 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的CAF促进肿瘤的皮下成瘤能力 |
六、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促进炎性CAF形成 |
6.1 RNA-seq提示肿瘤细胞分泌PLAU促进炎性CAF形成 |
6.2 RT-qPCR及CAF条件培养基蛋白芯片结果验证 |
七、肿瘤细胞分泌PLAU活化的炎性CAF分泌IL8 |
7.1 重组PLAU刺激CAF分泌IL8 |
7.2 过表达PLAU肿瘤细胞与CAF共培养验证肿瘤细胞分泌的PLAU刺激CAF分泌IL8 |
7.3 PLAU通过uPAR/Akt/NF-κB促进炎性CAF分泌IL8 |
八、炎性CAF分泌IL8促进肿瘤细胞PLAU表达 |
8.1 重组PLAU活化的CAF反过来促进肿瘤细胞内PLAU的表达 |
8.2 IL8上调PLAU的表达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文献综述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异质性及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ILK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检索数据库 |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功能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细胞系及来源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体内成瘤性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来源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7)PLEK2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一、食管鳞癌组织标本收集及组织芯片的制作 |
二、食管鳞癌细胞系和永生化的食管上皮细胞 |
2.1 已冻存细胞的复苏 |
2.2 细胞的培养和传代 |
2.3 细胞的冻存 |
三、食管鳞癌细胞系总RNA的提取 |
3.1 食管鳞癌细胞系RNA的提取 |
四、食管鳞癌组织及食管鳞癌细胞系总蛋白的提取 |
4.1 食管鳞癌组织总蛋白的提取 |
4.2 食管鳞癌细胞系的总蛋白的提取 |
五、RT-PCR检测mRNA的表达水平 |
5.1 cDNA的合成 |
5.2 实时定量PCR(RT-PCR) |
六、质粒的纯化提取 |
6.1 质粒的转化 |
6.2 质粒小提 |
6.3 质粒中提 |
七、Weste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 |
7.1 蛋白浓度的测定 |
7.2 蛋白样品的制备 |
7.3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
八、ChIP实验 |
8.1 体内交联,细胞核制备并用核酶S7消化染色质 |
8.2 分析染色质的浓度和酶切情况 |
8.3 染色质免疫沉淀 |
8.4 离心柱纯化DNA |
8.5 实时定量PCR |
九、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9.1 启动子序列设计 |
9.2 质粒构建及转染 |
9.3 荧光信号的检测 |
十、免疫组化 |
10.1 烤片 |
10.2 脱蜡及水化 |
10.3 抗原修复 |
10.4 去除非特异性的过氧化氢酶 |
10.5 抗原封闭 |
10.6 抗体孵育 |
10.7 显色 |
10.8 复染 |
10.9 分化及返蓝 |
10.10 脱水及封片 |
10.11 免疫组化的评分 |
十一、RNA SEQ |
11.1 细胞样本的收集 |
11.2 RNA分离文库制备及测序 |
11.3 数据分析 |
十二、细胞功能试验 |
12.1 慢病毒包装 |
12.2 慢病毒感染目的细胞系 |
12.3 瞬时转染 |
12.4 细胞增殖实验 |
12.5 细胞凋亡实验 |
12.6 细胞周期测定 |
12.7 细胞迁移实验 |
12.8 细胞划痕实验 |
12.9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
12.10 细胞放疗敏感性检测 |
十三、动物实验 |
13.1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
13.2 小鼠尾静脉注射肺定植实验 |
13.3 小鼠淋巴结转移实验 |
十四、统计方法 |
实验结果 |
一、PLEK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并与预后不良相关 |
1.1 PLEK2的筛选 |
1.2 PLEK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 |
二、PLEK2在食管癌细胞系中高表达 |
2.1 经mRNA层面检测,PLEK2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普遍高表达 |
2.2 在蛋白表达水平PLEK2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普遍高表达 |
三、降低PLEK2水平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
3.1 稳定敲低PLEK2的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能力 |
3.2 PLEK2通过影响在细胞周期的重新分布来影响细胞的增殖 |
四、降低PLEK2水平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转移 |
4.1 敲降PLEK2的食管鳞癌细胞可抑制其迁移和侵袭 |
4.2 PLEK2的食管鳞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与Claudin-1的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相关 |
五 |
5.1 过表达PLEK2水平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
5.2 PLEK2对于食管鳞癌细胞转移影响的差异并非来自增殖影响 |
六、体内实验证明PLEK2敲降抑制食管鳞癌的转移 |
6.1 敲降PLEK2的食管鳞癌细胞其肺定植的能力明显减弱 |
6.2 敲降PLEK2的食管鳞癌细胞其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明显减弱 |
七、PLEK2与食管鳞癌化疗抵抗相关 |
7.1 PLEK2高表达与食管鳞癌化疗效果不良相关 |
7.2 PLEK2高表达可以增加食管鳞癌细胞的化疗抵抗 |
7.3 PLEK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化疗剂量呈正相关 |
八、PLEK2对食管鳞癌的放射敏感性没有影响 |
8.1 KYSE-450在食管癌中对放射线相对不敏感 |
8.2 PLEK2对KYSE-450的放射敏感性没有影响 |
九、TGF-β诱导PLEK2的表达 |
9.1 TGF-β可刺激PLEK2表达并随着时间推移表达量逐渐增多 |
9.2 TGF-β刺激PLEK2的表达受Smad2/3经典通路的调控 |
十、LCN2是PLEK2作用的下游分子 |
10.1 PLEK2敲降的细胞系内多个基因差异表达 |
10.2 LCN2敲低可以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10.3 PLEK2表达降低可导致LCN2表达的降低 |
10.4 TGF-β刺激LCN2表达且通过PLEK2的调控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基金资助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文献综述 TGF-P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长链非编码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食管鳞癌组织样本收集 |
1.1.2 细胞培养 |
1.1.3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3.1 组织和细胞RNA的提取及qPCR |
1.3.2 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转染 |
1.3.3 MTT试验 |
1.3.4 克隆形成实验 |
1.3.5 细胞周期检测 |
1.3.6 Annexin V试验 |
1.3.7 Western blot试验 |
1.3.8 裸鼠皮下肿瘤模型的建立 |
1.3.9 免疫组化(SP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LncRNA GAS8-AS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 |
2.2 LncRNA GAS8-AS1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2.2.1 LncRNA GAS8-AS1敲低能够促进细胞的存活、增殖,抑制凋亡 |
2.2.2 LncRNA GAS8-AS1过表达能够抑制细胞的存活、增殖,促进凋亡 |
2.3 LncRNAGAS8-AS1过表达能够抑制食管鳞癌的体内生长 |
2.4 LncRNA GAS8-AS1影响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 |
2.4.1 LncRNA GAS8-AS1可能通过调控Bax的表达发挥作用 |
2.4.2 Bax在食管鳞癌中的基因型情况及蛋白表达 |
2.4.3 Bax基因型与ESSC组织病理参数和生存预后的关系 |
2.4.4 LncRNA GAS8-AS1通过吸附miR-573上调Bax的表达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LncRNA在食管癌中的作用及其潜在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9)miR-106b-3p靶向ZNRF3调控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食管鳞癌组织中microRNAs差异表达谱的筛选及研究 |
1.1 差异表达谱的筛选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1.3 结果 |
1.1.4 讨论 |
1.1.5 结论 |
1.2 食管鳞癌组织miR-106b-3p的研究 |
1.2.1 材料 |
1.2.2 方法 |
1.2.3 结果 |
1.2.4 讨论 |
1.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miR-106b-3p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2.1 对体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结果 |
2.1.4 讨论 |
2.1.5 结论 |
2.2 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2.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miR-106b-3p调控食管鳞癌分子机制研究 |
3.1 miR-106b-3p的靶基因验证及二者关系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结果 |
3.1.4 讨论 |
3.1.5 结论 |
3.2 miR-106b-3p对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3.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食管癌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10)TGFBR1、TGFBR2和SMAD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TGF-β/Smad信号通路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通过调控MMP9和VEGF-C抑制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研究[D]. 沈智敏.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LEF1-ID3-HRAS信号轴促进食管鳞癌增殖、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D]. 王新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鳞癌中差异表达的mRNA的筛选[D]. 林怡秀.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4]M6A结合蛋白HNRNPC通过维持肿瘤细胞干性和重塑免疫微环境促进食管鳞癌进展和放化疗抵抗的机制研究[D]. 张超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5]LAMC1及PLAU调控微环境中CAF的活化及促进食管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方凌凌.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6]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D]. 马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7]PLEK2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王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8]长链非编码RNA GAS8-AS1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孙磊.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6)
- [9]miR-106b-3p靶向ZNRF3调控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研究[D]. 乔冠恩. 苏州大学, 2019(06)
- [10]TGFBR1、TGFBR2和SMAD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朱景云.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肿瘤细胞论文; 食管癌论文; 转化生长因子-β论文; 细胞增殖论文; 细胞生长因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