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序列分析在洞庭湖地区双退点血吸虫病预测中的应用

时间序列分析在洞庭湖地区双退点血吸虫病预测中的应用

一、时间序列分析在洞庭湖区双退试点血吸虫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1](2016)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及预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区域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2)探索应用灰色模型预测该区域血吸虫病疫情的可行性,为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血吸虫病预警体系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1)收集2003-2015年九江区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趋势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人、畜病情和钉螺情况数据资料。(2)以2005-2014年血吸虫病疫情数据为基础,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建立原始模型,运用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模型对2015-2020年血吸虫病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引进环境干涉因子修正预测结果,并将2015年的血吸虫病疫情指标的实际数据与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1)2003-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区域传播阻断县由2个增至4个,传播控制县由5个增至9个,未达到传播控制的县数减少到0。人群血检和粪检阳性率明显下降,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均降至0.01%以下),急性感染病例数由49例快速下降为0,2003-2010年晚期血吸虫病新发例数逐渐增加,2011年以后下降,晚期血吸虫病新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耕牛阳性率由2003年的3.74%下降至2015年的0.07%,下降了98.13%。钉螺面积在2005-2015年期间维持在2400024800 hm2之间,并有缓慢增加趋势,灭螺面积增加了59.54%。(2)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耕牛阳性率及钉螺面积建立了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中长期预测结果显示,2016-2020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预测值分别为0.0078%、0.0021%、0.0003%、0.0003%、0.0002%,耕牛阳性率预测值分别为0.1466%、0.0580%、0.0208%、0.0214%、0.0249%,钉螺面积预测值分别为24850.69hm2、24915.83 hm2、24974.10 hm2、25030.61 hm2、25124.46 hm2。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及耕牛阳性率未来几年总体呈下降趋势,钉螺面积有缓慢增长趋势。结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区域血吸虫病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钉螺面积有回升可能;灰色预测模型对该地区血吸虫病疫情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血吸虫病疫情的中长期预测分析。

梁伟展[2](2015)在《洞庭湖区血吸虫疫水接触人群行为特征及调控研究》文中提出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重要热带病,流传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洞庭湖区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灾区。在对血吸虫病的众多研究中发现,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途径,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洞庭湖区血吸虫疫水人水相互作用机理及调控研究》,以行为地理学理论知识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统计测算、数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洞庭湖区血吸虫疫水接触人群行为特征,并结合湖区环境简要分析影响其行为的因子,据此提出调控措施,为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的预防提出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发现,疫区居民对血吸虫病的基本认知不存在明显偏差,但居民接触疫水概率较高、预防措施后置性明显。(2)运用SOM自组织神经网络和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居民不同行为的影响因子不同,其中职业是居民各行为中最显着的影响因子。(3)结合普雷德行为矩阵的相关原理,量化各群体对血吸虫病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发现学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综合得分最为满意,企业人员、个体户其次,家庭主妇、离退休人员较差,农民、渔民最差。(4)结合实地访谈资料,总结出疫区居民行为方式特征,并提出其行为具有季节性、意识性、群体差异性、规律性。(5)梳理研究成果,结合当地血防医生和专家意见,提出安全用水替换,医学专业规范,健康教育干预,救治范围扩大,预防、管理创新,外来群众提醒等行为调控措施。

王强[3](2014)在《江苏省高邮市历史有螺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与钉螺的地理分布呈高度一致。以了解钉螺分布范围及其感染情况为目的钉螺调查可用于评价防治效果,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往研究发现,钉螺分布面积的回升往往早于人、畜病情的回升,因此通过钉螺消长监测,及时发现钉螺消长过程中的时空聚集性和分布的热点区域,掌握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控制和消除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江苏省高邮市是血吸虫病历史重度流行区,经过60多年的防治工作,1995年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在血吸虫病防治进程中该市积累了丰富的螺情监测数据和防治工作经验。本研究以江苏省高邮市作为典型案例,收集该市1970-2009年有螺环境资料,建立高邮市历史螺情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时空扫描统计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高邮市历史有螺环境的分布情况、时空聚集性及重点环境钉螺分布的空间模式和热点区域进行分析,以指导当地及类似地区的监测工作。获得的主要结果有:一、高邮市历史螺情变化特点1970-2009年高邮市共发现有螺环境720处(含244处新发有螺环境),其中水网型环境521处,以历史有螺面积<0.5万m2的环境为主;湖沼型环境199处,历史有螺面积主要在5万m2以上。分析显示湖沼型环境钉螺持续生存时间(18.10±15.20年)显着高于水网型环境(6.41±8.47年,t=13.04,P<0.01),而不同类别的水网型环境、不同有螺面积环境的持续生存时间也存在显着差异(F=7.07,P<0.01;F=49.98,P<0.01)。不同防治阶段新发有螺环境的不同类型环境所占比例不同,疫情控制阶段以湖沼型环境为主(占83.61%,51/61),而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后以水网型环境为主,分别占新发环境总数的56.35%(71/126)和85.96%(49/57)。二、高邮市历史有螺环境时空聚集性运用扫描统计量法对该市1970-2009年间的全部有螺环境的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发现在1983-2002年和1970-1973年间各有1处聚集,前者覆盖了新民滩以129号滩为中心的135块滩块,后者覆盖了界首、周山和马棚等乡镇的227处有螺环境;分别对水网型、湖沼型有螺环境进行扫描统计量分析,结果各探测到2处时空聚集区,水网型有螺环境的聚集区分别出现于1970-1974年县域北部、1986-2005年县域南部,湖沼型有螺环境聚集区分别出现于1990-2009年新民滩东南部靠邵伯湖侧、1975-1994年新民滩北部靠高邮湖侧。水网型有螺环境聚集的时间区段相对较短,而湖沼型有螺环境聚集区随时间按先上游后下游的顺序出现聚集。新发螺点的聚集时间区段相对更短,为1-2年。三、高邮市新民滩钉螺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热点区域对当地湖沼型聚集区有螺环境-新民滩钉螺分布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研究时段新民滩钉螺呈随机分布为主,空间聚集分布为辅,两种分布的年份分别占75%(30/40)和25%(10/40),后者钉螺空间聚集分布模式呈高值聚集。进一步运用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探测聚集年份期间新民滩钉螺分布的热点区域,发现各聚集年份钉螺分布的热点较集中,主要以王港河以西、水位控制线以北的区域为热点分布区域。结论高邮市湖沼型历史有螺环境持续生存时间较水网型有螺环境长,是高邮市钉螺的监测重点区域。全市历史有螺环境的时空聚集区早期位于水网地区,后期位于湖沼地区。湖沼地区聚集区随时间按先上游后下游的顺序变化,与新民滩淮河泄洪入江水流方向一致。新民滩钉螺分布以随机分布为主,聚集年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王港河以西、水位控制线以北的区域。各地在制定钉螺控制对策、确定防治重点区域时应因地制宜地根据螺情消长监测的结果进行调整。

赵浩,汪鑫[4](2013)在《血吸虫病疫情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预测模型已经被广泛地用于血吸病疫情的预测及防治策略的选择,并在应用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一些已经被广泛应用的预测模型以及最新进展。

徐俊芳[5](2012)在《基于ANN模型的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取得了辉煌成绩,但目前湖沼型流行区的局部地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仍较严重,控制湖沼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是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过程包括了传染源、传播途径(钉螺)、易感因素,涉及到自然环境、人文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因此,全面了解人、牛、螺三要素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正确认识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是有效控制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本研究旨在分析日本血吸虫病传播过程各环节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探索以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为主的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与人群血吸虫感染/再感染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湖沼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的研究和血吸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首先从我国2005~2010年全国血吸虫病80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中提取2005~2010年湖沼型流行区未控制县40个监测点数据。40个监测点数据显示,2005~2010年各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牛血吸虫感染率总体亦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监测点感染率波动较大;各监测点的钉螺感染率波动也较大。应用人、牛、螺感染率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根据网络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网络模型: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 MSE)为0.032724,梯度下降(Gradient)为0.035683,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RTesting)为0.54955,并对人、牛、螺三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仿真模拟。仿真模拟的结果显示:当牛和螺的感染率越来越高时,人群的感染率也会越来越高,但牛和螺的感染率均较高时,人群感染率上升趋向缓慢,逼近一个特定值;当牛血吸虫感染率越高时,人群感染率随钉螺感染率上升的平台期在第一个平台期较短,而在第二个平台期较长。可能提示人、牛、螺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过程中,人、牛、螺三要素的关系近似呈“S”型,牛在传播过程中较为重要。本研究认为BP神经网络可应用于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的研究。其次,本研究在湖北省江陵县开展了血吸虫病传播因素的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个村6~65周岁(包括6周岁和65周岁)的人群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1247户(2339人)。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家庭卫生经济状况、感染史、疫水接触史等。根据调查结果,分别构建了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比较分析发现最佳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0.5984,其它参数分别为Akaike信息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为1793.805,Schwarts准则(Schwarts criterion, SC)为1897.440,对数似然值(Log likelihood ratio value,-2LogL)为1757.805。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感染史和疫水接触史,但随着不同的村、家庭经济状况、年龄、教育程度其影响程度等特征的不同各不相同。最佳BP神经网络模型的MSE=0.0734,Gradient=0.0019082,R=0.65361。根据每个自变量平均影响值的大小,BP神经网络筛选出的16个危险因素依次为:感染史和疫水接触史的交互作用,家庭中有过血吸虫感染者、疫水接触史、感染史、感染次数、年龄、最近一次感染类型、教育状况、药物、村流行程度、家庭院子、村、家庭厕所、生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娱乐方式(表2.14)。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提示,个人行为因素是江陵县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15岁以下人群为高感染人群;家庭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则感染率较低。因此,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的制定需因时因地而宜。综上所述,人、牛、螺血吸虫感染率存在一种复杂的非线性(“S”型)关系,牛仍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一种重要传染源,因此控制主要传染源牛的感染,既可切断钉螺、人和家畜三者传播链,又能取得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双重目标。湖沼流行区局部地区,人的行为因素仍是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控制措施的不断实施,流行水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将进入平台期,如何加强当地健康教育,从而改变人(特别是15岁以下儿童)的行为,是减少人群感染血吸虫机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持续保持血吸虫病低流行水平的重要防治措施之一。

龙芳[6](2011)在《岳阳县人患血吸虫病疫情时空分异规律研究》文中认为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群的健康、财产造成极大威胁。洞庭湖区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重点区,而岳阳县地处洞庭湖湖畔,是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传统的查病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本研究通过GIS和RS技术手段的支持,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时间序列分析和地统计学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建立模型来预测血吸虫病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岳阳县人血吸虫病疫情的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为血防部门对血吸虫病的监测、防治提供参考。首先,我们搜集了2004-2007年岳阳县血吸虫病人群血检阳性率调查资料,以及空间结构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RS等技术手段提取和统计岳阳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点的的植被指数(NDVI)、土壤湿度、水田密度、距水距离和距湖距离等信息,得到血吸虫病流行村各指标的取值范围,并对血吸虫病流行村的环境状况做相关分析,发现距水距离、距大堤距离、NDVI和土壤湿度与血检阳性率呈负相关关系,而水田密度与血检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其次,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根据1994-2009年岳阳县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的时序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对岳阳县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进行短期预测。通过比较拟合优度和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得到最佳预测模型为ARIMA(2,1,0),以2009年实测值作为验证数据,实测值为0.45%,预测值为0.4%,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1.11%,且所有实测值均在预测值的95%的可信区间内。经验证ARIMA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于血吸虫病的短期预测中。第三,本文通过对人群患病基线资料的统计,发现高感染率人群以青壮年为主,病例集中在30~60岁之间;血吸虫病感染率无性别差异;职业上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基层血防单位工作人员,第三为渔民。接触方式上以洗手、脚的接触方式感染人数最多,其次是生产,第三是捕鱼。这三种方式均为直接接触疫水。在血防教育上,应加强这些方面危害的宣传以及预防措施的学习。最后,本文利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工具,对2004~2007年岳阳县流行村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流行村点沿洞庭湖、新墙河分布,向内陆延伸;离水源越远,流行村分布越少。流行村在地理空间位置分布上有聚集性,人群血检阳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且空间自相关性较强;运用普通克里格方法,对岳阳县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布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建立预测图,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布图比较预测效果较好,说明该方法所得预测图较为符合实际,能为政府和血防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通过确定阈值和重分类的方法,计算出2004~2007年重点疫区的面积,比较四年来疫区面积的增减,结果发现疫区面积呈减少的趋势,说明血防工作有一定的成效。

张凡[7](2011)在《天津市主要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预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传染病在历史上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目前,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是发病与死亡的主要病种。近年来传染病却呈现出全球性流行和蔓延的趋势,提示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传染病防治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基于已有疫情数据,推断疾病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探求其流行规律,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前对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测,并针对其自身特点,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也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拟用天津市1970-2010年20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历史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天津市20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流行趋势。并尝试以ARIMA模型、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Z-D现象)为基本方法,定性、定量的描述天津市重点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预测。为我市的传染病预测建立动态模型,对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发展做出预测预报,从理论角度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1970-2010年20种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流行趋势分析;2、应用ARIMA模型对天津市乙肝发病率进行分析及发病预测;3、应用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Z-D现象)对猩红热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及发病预测。结果1、天津市1970年-2010年20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逐年总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70年代和80年代总发病率较高,1991年后总发病率基本稳定在300/10万以下。痢疾在70年代至今均居第一位,但发病率水平在逐步下降;病毒性肝炎在70年代位于第四位,80年代至今上升第二位,80年代至今发病率水平也处于下降趋势;猩红热、麻疹从70年代至今均居前5位,猩红热发病率处于下降趋势,麻疹在70年代到90年代处于下降趋势,但在2000年后发病率有所上升;70年代流行性感冒发病率高达434.76/10万,之后发病率大幅降低,但于2000年后发病率有所反弹(4.41/10万);百日咳在80年代居前5位;霍乱于90年代发病居第五位。四个时期均排疾病谱前五位的疾病为:痢疾、肝炎、猩红热、麻疹。2、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80年代较高,90年代处于一个下降趋势,2004年以后发病率有所升高,并于2006年达到一个高峰。因乙肝发病率呈高发状态,且季节性不明显,适合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根据所拟合的ARIMA(1,1,2),(0,1,1)模型,对天津市2010年1月-2011年4月乙肝发病率进行回代预测,预测效果较好,能够对发病率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实际参考价值。利用所拟合的ARIMA(1,1,2),(0,1,1)模型,对2011年天津市乙肝月发病率进行预测,预计2011年天津市乙肝月发病率将在0.61-3.71/10万左右徘徊。3、1974年-1993年间,天津市猩红热的发病率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其发病特点具有周期波动性。1994年后猩红热的发病率稳定在7.81/10万~1.12/10万之间,无明显周期性波动。应用“Z-D现象”,对天津市1970-2006年共37年的猩红热发病资料进行预测,回顾性验证符合率为77.14%(27/35),显示出Z-D现象存在于本组时间序列数据中。留出2007、2008、2009、2010年资料做外推性验证,验证符合率为75.00%(3/4),显示预测效果较好。2010年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为88.78,提示2011年流行年猩红热疫情仍呈上升趋势。结论1、本研究利用天津市1970-2010年20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资料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流行趋势分析对实际工作中传染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2、依据猩红热的历史疫情数据,对下一个流行年的疫情发生情况做出定性预测,为控制猩红热暴发流行提供理论依据。3、应用ARIMA模型对乙肝发病率进行预测分析,为乙肝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林艺兰[8](2010)在《潜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及趋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潜江市近几年来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并探索应用自回归综合滑动平均数法(ARIMA)短期预测潜江市血吸虫病发病率的可行性,为血吸虫病的预警预测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分析潜江市4个监测点人畜查病、螺情调查资料,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利用潜江市1959-2005年血吸虫病发病率资料,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依据AIC和BIC准则确定拟合优度,用组内回代的平均相对误差判断预测精度,建立最优预测模型,预测潜江市2009-2013年血吸虫病的发病率。结果2008年潜江市尚有60.63万人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2006-2008年4个监测点居民平均感染率逐年下降(分别为3.35%、2.97%及1.77%,P<0.01);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性别比差距有所缩小;感染年龄集中在高年龄组(40-60岁),从2006年40-50岁组后移至2008年的50-60岁组;监测点3年均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新发晚期感染病例;健康教育活动次数逐年减少,尤其个人防护用品油膏投入使用情况最差。耕牛感染率亦逐渐下降(3年分别为10.75%、6.83%及5.18%, P<0.05),2008年未达到国家疫情控制标准;钉螺感染率3年在0.21%-0.39%间来回波动;疏系数ARIMA((4),1,0)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潜江市血吸虫病发病率的时间序列,AIC=219.849,模型可表示为: xt-xt-1 =1/(1 +0.331505B4)εt,组内回代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相对误差7.37%。2009-2013年的预测发病率分别为2.11%,2.76%,3.22%,3.44%,3.33%。结论目前潜江市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感染人数仍很多,人畜有可能重复感染,螺情仍不稳定;ARIMA模型可用于血吸虫病疫情的动态分析和短期预测,模型预测显示未来几年血吸虫病疫情有回升可能,需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及时采取并巩固各项有效措施,防止疫情反复。

董选军[9](2008)在《宁波市镇海区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及预测模型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宁波市镇海区从1985-2007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的流行趋势;同时,比较自回归滑动平均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络和灰色数列模型的对伤寒、副伤寒的预测效率。方法:利用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的1985-2007年传染病伤寒、副伤寒发病资料,来观测该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情况;并用dps7.55软件中的ARIMA时间序列、神经网络和灰色数列模型对1985-2004年按季度发病率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用2005-2007年的伤寒、副伤寒季度发病率对三种预测模型进行检验,从而比较三种模型的优劣。结果:1985-2007年期间,镇海区伤寒、副伤寒平均发病率为23.42/10万,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24.68/10万,女性为22.08/10万,1990年呈爆发流行状态,发病率高达144.56/10万。用ARIMA时间序列分析得到拟合度为50.15%,验证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为5154.38;用神经网络分析得到拟合度为73.12%,验证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为3559.24;用灰色数列模型分析得到拟合度为1.20%,验证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为646.58。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宁波市镇海区伤寒、副伤寒发病在全国属于高发区,要加大对食品卫生的监管,推广使用伤寒、副伤寒疫苗。同时用这些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三种方法拟合比较得到,神经网络模型更为适用于预测宁波市镇海区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ARIMA时间序列模型其次,灰色数列模型预测效率最差。

杨坤[10](2008)在《血吸虫病景观格局与贝叶斯复合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气候变暖、退田还湖、人类迁移活动等生态环境因素的改变,钉螺所处地理环境、生物群落、种群密度及其分布区域等都在发生变化。因此,血吸虫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趋势也将随之变化,以科学的模型来预测血吸虫病的发展趋势是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以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水、植被、温度等)、景观因素(土地利用、土地类型等)及社会因素等作为研究指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别构建基于景观格局和贝叶斯模型的钉螺和血吸虫病分布复合模型,阐明和预测同一环境不同尺度、同一尺度不同环境类型的钉螺和血吸虫病分布的时空规律,为血吸虫病的监测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在云南洱源县利用GPS仪记录沟渠的形状、空间位置与村庄边界,并收集2000至2006年查螺数据,利用遥感图像提取植被指数(NDVI)、湿度(Wetness)、地表温度(LST)与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进一步提取景观指数。在村级尺度上,构建钉螺分布非时空与时空贝叶斯复合模型,利用2006年钉螺分布数据与SPOT5遥感图像构建更小尺度(钉螺孳生环境)点数据贝叶斯复合模型,预测钉螺分布。显示山丘型钉螺分布在村级水平上无显着性时间和空间相关性;小尺度下,钉螺分布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在村级水平上钉螺密度与NDVI、湿度、沟渠坡度等呈一定的相关性。小尺度下钉螺密度与上述因素无显着性相关,而与景观指数MSI(Mean shape index,平均形状指标)与SEI(Shannon’sevenness index,香农均匀度指标)呈显着性正相关,感染性钉螺密度与居民区面积比例成正相关。提示改变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景观异质性可以起到降低钉螺密度的作用;山丘型钉螺与血吸虫病分布研究,宜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小尺度研究。其次,我们在云南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村开展了入户调查,对年龄≥5岁的居民开展血吸虫病检查(单纯血清学检查、单纯病原学检查和血检阳性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分别对血检阳性率和感染率构建贝叶斯多水平模型(个体、户级与村级)。结果显示人群血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的空间相关性主要发生在村级内部,不同年龄组与性别的人群血检阳性率与血吸虫感染率无显着性差异。村级水平上,人群血检阳性率与景观指数SEI和LPI(Largest patches index,最大斑块指数)呈正相关;人群血吸虫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村周围钉螺平均密度。户级水平上,人群血检阳性的危险因素为较多水阳面积、无沼气池;人群血吸虫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家庭无卫生畜圈。提示本区域控制人群血吸虫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改造畜圈与降低流行村周围钉螺密度。第三,我们利用湖南汉寿县1995-2006年查螺数据及相应年份遥感图像提取NDVI、Wetness、LST与景观指数,构建钉螺分布贝叶斯复合模型用于钉螺分布预测。结果显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呈显着的时间负相关;垸内钉螺分布的空间相关性随距离增加而减少的速度明显快于垸外钉螺;垸内钉螺密度与NDVI呈负相关,垸内钉螺密度与景观指数SEI和LPl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每年垸外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空间结构基本相似,变异较大;垸外钉螺与NDVI呈正相关,垸外钉螺密度分别与LST和Wetness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垸外感染性钉螺密度与景观指数MSI、SDI(Shannon’s diversity index,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与SEI、LPI和LSI呈负相关。结合退田还湖政策实施情况,钉螺分布预测图显示退田还湖实施后,垸内的钉螺密度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其空间分布较垸外钉螺分布集中,垸外钉螺主要分布在汉寿县西北部垸外洲滩。最后,我们利用湖南汉寿县10年间3次以上(含3次)的血吸虫病查病数据,在考虑检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的不确定性基础上构建贝叶斯复合模型。显示全县血吸虫感染率无明显时间相关性,每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构差异较大,与NDVI呈显着负相关。预测图显示2002年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感染率大于1%的区域主要沿水系目平湖和沅水分布;2005年全县平均感染率为2.22%,高感染率区域主要沿主要大水系分布;利用单纯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的感染率预测值及其预测误差的空间格局分布相似;感染率预测变化图显示汉寿县沅水以南大部分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没有明显变化,沅水以北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的增加明显,提示单退型退田还湖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的影响程度强于双退型。比较分析山丘型与湖沼型钉螺与血吸虫病分布的贝叶斯复合模型,可以看出山丘型与湖沼型钉螺和血吸虫病分布的影响因素、时空分布格局、模型构建方法等方面都存有差异,决定了两类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控制措施应该有所不同。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可以采取相对一致或相似的控制措施,主要应采取人畜同步化疗、家畜圈养和易感地区灭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长期监测平垸行洪区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严防疫情扩散。而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在不同范围内实施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措施,如坚持以环境改造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实施重点工程灭螺,同时,应采取人畜同步化疗、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家畜圈养等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钉螺面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适宜尺度下基于景观格局与贝叶斯模型的钉螺和血吸虫病分布的复合模型,在分析和预测山丘型和湖沼型钉螺及血吸虫病分布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确定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工具。

二、时间序列分析在洞庭湖区双退试点血吸虫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时间序列分析在洞庭湖区双退试点血吸虫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及预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的来源
    2.2 疫情监测方法
        2.2.1 人群病情监测
        2.2.2 家畜病情监测
        2.2.3 螺情监测
        2.2.4 流行情况判定标准
    2.3 中长期灰色预测方法
        2.3.1 灰色预测的基本原理
        2.3.2 灰色模型GM(1,1)的建立
        2.3.3 GM(1,1)模型精度检验
        2.3.4 不同维数GM(1.1)模型的优选
        2.3.5 等维递补灰数动态预测
        2.3.6 环境干涉因子修正预测值
        2.3.7 模型的预测内容及评价
    2.4 分析指标计算公式
    2.5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流行区基本概况及达标情况
    3.2 人群血吸虫病流行与查治情况
        3.2.1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变化及防治情况
        3.2.2 急性感染及晚期血吸虫病病例
    3.3 耕牛血吸虫病流行与查治情况
    3.4 螺情调查及控制情况
        3.4.1 钉螺调查情况的动态分布
        3.4.2 钉螺面积变化及灭螺情况
    3.5 中长期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预测
        3.5.1 GM(1,1)模型的建立及精度检验
        3.5.2 等维递补灰数动态预测结果
        3.5.3 预测结果验证
第4章 讨论
    4.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分析
    4.2 灰色预测模型预测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的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2)洞庭湖区血吸虫疫水接触人群行为特征及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1.2.1 研究目的
        1.2.2 主要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图
    1.3 区域概况
        1.3.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2 疫区类型及其典型分布区域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行为地理学基本知识
    2.2 血吸虫病基本知识
    2.3 文献综述
3 疫水接触人群行为特征
    3.1 问卷概况与说明
    3.2 问卷人口统计学特征
        3.2.1 性别构成
        3.2.2 年龄构成
        3.2.3 文化程度
        3.2.4 职业构成
        3.2.5 家庭月收入
        3.2.6 居住区域
    3.3 生活行为特征
        3.3.1 生活环境
        3.3.2 厕所使用情况
        3.3.3 预防血吸虫病采取措施
        3.3.4 了解血吸虫病途径特征
    3.4 生产行为特征
        3.4.1 接触疫水方式特征
        3.4.2 身体接触水体特征
    3.5 认知行为特征
        3.5.1 易感水体认知特征
        3.5.2 血吸虫病传染途径认知特征
        3.5.3 易感季节认知特征
        3.5.4 对政府预防血吸虫病应采取措施认知特征
    3.6 血吸虫疫水接触人群行为特征归纳
4 影响疫水接触人群行为因子筛选
    4.1 问卷二次筛选
        4.1.1 研究思路
        4.1.2 步骤归纳
        4.1.3 结果输出
    4.2 影响因子筛选
        4.2.1 研究思路
        4.2.2 各行为影响因子筛选
    4.3 影响疫水接触人群行为因子归纳
5 疫水接触人群行为规律探讨
    5.1 不同群体疫水接触行为探讨
    5.2 疫水接触行为规律探讨
        5.2.1 不同职业群体行为分析
        5.2.2 疫水接触行为规律
6 疫水接触人群行为调控策略
    6.1 安全用水替换策略
    6.2 医学专业规范策略
    6.3 健康教育干预政策
    6.4 救治范围扩大策略
    6.5 预防、管理创新策略
    6.6 外来群众提醒策略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与不足
        7.2.1 创新点
        7.2.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3)江苏省高邮市历史有螺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标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高邮市历史螺情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高邮市历史有螺环境的时空聚集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高邮市新民滩钉螺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热点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文章

(4)血吸虫病疫情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地理信息系统模型
2 贝叶斯时空模型
3 数学模型法

(5)基于ANN模型的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标
    3. 技术路线
    4. 技术关键点分析
    5.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日本血吸虫病三要素在传播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材料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MIV算法BP神经网络的日本血吸虫病传播因素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总结
    1. 主要结果
    2. 结果解析
    3. 结论
    4. 创新点
    5. 研究意义
    6. 存在问题
    7. 下一步研究重点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血吸虫病社会影响因素调查表
    附录2 SAS及Matlab程序
    附录3 人、牛、螺关系的BP神经网络结果及仿真模拟图
    附录4 影响因素筛选过程的BP神经网络结果
    附录5 论文发表情况

(6)岳阳县人患血吸虫病疫情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 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
    2. RS_GIS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3. 时间序列分析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4.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小结
二. 岳阳县血吸虫病疫情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1. 研究区域概况
    2. 血吸虫病疫情简介
    3. 岳阳县血吸虫病疫情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4. 岳阳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环境因子分析
    小结
三. 岳阳县血吸虫病感染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小结
四. 岳阳县人血吸虫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 岳阳县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
    2. 岳阳县血吸虫病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 岳阳县人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预测图的建立
    4. 岳阳县血吸虫病重点疫区变化
    小结
五.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天津市主要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预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传染病预测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潜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及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9)宁波市镇海区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及预测模型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插图与附表清单
第一部分 宁波市镇海区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伤寒、副伤寒预测模型的评价
    5 前言
    6.材料与方法
    7 结果
    8 讨论
    9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血吸虫病景观格局与贝叶斯复合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标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5.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山氏型钉螺分布贝叶斯复合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村级水平钉螺时空区域分布格局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小尺度下钉螺空间点状分布格局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山丘型血吸虫病分布贝叶斯复合模型的构建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湖沼型钉螺分布贝叶斯复合模型的构建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湖沼型血吸虫病分布贝叶斯复合模型的构建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景观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1. 景观流行病学概念
    2. 景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 景观流行病学应用
    4. 问题及展望
    5.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血吸虫病入户调查表
    附录2:景观指数的计算及意义
    附录3:WinBUGS程序
    附录4: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件

四、时间序列分析在洞庭湖区双退试点血吸虫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及预测的研究[D]. 王玲. 南昌大学, 2016(05)
  • [2]洞庭湖区血吸虫疫水接触人群行为特征及调控研究[D]. 梁伟展.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8)
  • [3]江苏省高邮市历史有螺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D]. 王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12)
  • [4]血吸虫病疫情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 赵浩,汪鑫.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5]基于ANN模型的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特征的研究[D]. 徐俊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05)
  • [6]岳阳县人患血吸虫病疫情时空分异规律研究[D]. 龙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 [7]天津市主要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预测的研究[D]. 张凡.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1)
  • [8]潜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及趋势预测[D]. 林艺兰.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7)
  • [9]宁波市镇海区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及预测模型评价[D]. 董选军. 浙江大学, 2008(02)
  • [10]血吸虫病景观格局与贝叶斯复合模型的构建[D]. 杨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05)

标签:;  ;  ;  ;  ;  

时间序列分析在洞庭湖地区双退点血吸虫病预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