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需要爱与艺术——一名老教师的教育体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虹[1](2016)在《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文中指出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兴趣”,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把“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长期以来,中职艺术生在文化课学习上的困难,尤其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往往会归结到在初中学习阶段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差,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用于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多于文化课等因素。激发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是中职艺术生数学教学面临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多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或学生的学习习惯等问题,从情感的角度探讨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还比较少。本研究在充分调研分析艺术生数学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情感理论的研究,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探讨其与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内在联系,探索提高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为促进中职艺术生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本文第一章是引言,在此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及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介绍了研究中的理论依据及所涉及的主要概念。第三章是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影响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包括对教学中学生、教师、师生关系、数学学科本身、教与学的情感方面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找出影响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第四章提出了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建议。第五章为教学案例设计。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展示了如何提高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第六章是对研究工作的总结及对未来的展望。
刘珊[2](2014)在《教师爱及其养成研究》文中认为教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在其任教生涯中必须拥有的一种情感品质。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教师表现出爱的情感的缺失。教师爱究竟是什么、又是从何而来?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重要问题。论文首先根据情感心理学与人的发展等相关理论,分别探讨了“教师爱”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养成”的内涵及其与情感的关系、“养成”与“教师爱”的关系、“教师爱”的养成阶段等内容。其次,运用个案研究法分析了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的个人成长史与其“教师爱”情感的发展,通过分析两位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究竟养成什么情感、缺失了什么情感,揭示出教师爱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而表明养成在教师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个案的研究结果,从教师教育实践出发提出在专业环境下养成教师爱的若干措施。
汪秀文[3](2012)在《我在一所农村学校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文中研究表明现在,农村教育呈现的问题更是日益凸显,经济迅速发展,贫富差距明显。大部分的财富聚集在少数人的手中,而占据全国人口比例很大的农村又聚集了多少财富呢?财富的聚集和教育的关系如何?为了发展农村教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效果如何昵?我们之前看到的效果或许只是从报纸上,新闻上知道的,没有亲眼看见,更不是亲生经历。而我这次反映的一些农村问题所呈现的现象,不是查资料,也不是听说来的,更不是对农村问题的理论总结。而是切身经历的,切身体验的,07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村教育,献身教育事业。全山西大学26人远赴他乡,满腔热血,把自己三年的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年的支教经历,让我深入农村教育,感受农村教育,融入农村教育,本文立足于农村教育的各个案例所呈现的客观事实从而反映农村教育的一些问题。对于中国的农村教育而言,这仅仅是其中很渺小的一点,本文力求把这一点反映的尽量饱满,只是希望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农村教育问题中的某些现象。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以故事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了农村教育中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我国的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而引出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深入农村,看到的一些农村教育现状:对农村教育的第一印象,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及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农村学生的生存状态、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等。第三章:主要讲述了本人在农村支教活动中所做到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在学习上公平地对待学生,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用自己的爱和行动感化学生。第四章:主要讲述本人在支教的过程中开始思考农村教育的问题,本人在支教过程中对于农村教育问题想到的: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也造成了农村支教的设施短缺,条件艰苦的状态,同时这样的生存状态也无法长期留住优秀的农村教师,导致农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教师威信下降,农村家长在教育认识方面表现出片面的价值观和认识观,而学校教育在教学的设置上也脱离实际,与本土文化脱节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所支教的农村教育问题。
李雪[4](2004)在《师爱论》文中研究指明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理智的、崇高的爱。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师爱能满足学生对爱的需求、师爱是“以爱育爱”的手段,师爱是帮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力量。对于师爱的理解偏差及实施不当导致了当今许多教育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师爱对个体心灵世界的冷落,师爱对儿童自由的消解、以及师爱平等之缺失等方面。笔者认为,师爱作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能力,表现在尊重儿童的现实生活、尊重儿童人格、尊重儿童的差异、善于识别和发现儿童的闪光点等几个方面。
谢惠存[5](2003)在《师范院校教育目标的偏差与调整》文中研究说明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师资的摇篮 ,师范教育要突出师范性 ,应该将为基础教育提供需要的合格教师作为教育目标。为了提高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迫切需要提高在校生的整体素质 ,鉴于目前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
顾明远[6](2003)在《教育需要爱与艺术——一名老教师的教育体验》文中认为
二、教育需要爱与艺术——一名老教师的教育体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育需要爱与艺术——一名老教师的教育体验(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中职艺术生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
1.1.2“标准”和“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
1.2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
1.2.1 研究的问题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中职艺术生 |
2.1.2 学习兴趣 |
2.1.3 情感 |
2.2 文献综述 |
2.3 理论基础 |
2.3.1 情感理论 |
2.3.2 需求层次理论 |
2.3.3 社会认知理论 |
2.3.4 罗森塔尔效应 |
2.3.5 直观性教学原则 |
第3章 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1.1 调查对象 |
3.1.2 问卷设计 |
3.1.3 调查结果 |
3.2 调查结论 |
3.2.1 学生因素 |
3.2.2 教师因素 |
3.2.3 师生关系因素 |
3.2.4 数学学科本身因素 |
3.2.5 情感因素 |
第4章 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 |
4.1 基于教学对象的策略 |
4.1.1 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
4.1.2 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 |
4.2 基于教师自身的策略 |
4.2.1 提高教师素养 |
4.2.2 灵活处理教材 |
4.2.3 注重教学设计 |
4.3 基于师生关系的策略 |
4.3.1 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4.3.2 注重建立良好互动型师生关系 |
第5章 培养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设计案例 |
5.1 课例一: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5.1.1 教学设计 |
5.1.2 课后反思 |
5.2 课例二:等比数列前n项和 |
5.2.1 教学设计 |
5.2.2 课后反思 |
5.3 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研究工作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历 |
(2)教师爱及其养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一) 实践意义 |
(二) 理论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关于“教师爱”的研究现状 |
(二) 关于“教师爱的养成”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过程 |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 研究方法的使用 |
(三)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四) 研究伦理的反思 |
第一章 教师爱与养成的关系 |
第一节 教师爱与情感 |
一、教师爱的内涵 |
(一) 爱的内涵 |
(二) 教师爱的内涵 |
二、教师爱是一种情感 |
三、教师爱的构成 |
(一) 教师爱的构成三要素 |
(二) 教师爱的构成的无顺序性 |
第二节 情感与养成 |
一、养成的内涵 |
二、养成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
三、情感养成的过程 |
第三节 教师爱的养成过程 |
一、教师爱与教师人生成长 |
二、影响教师爱的人生因素 |
(一) 家庭环境 |
(二) 学校环境 |
(三) 专业教育环境 |
(四) 职业环境 |
三、教师爱养成的阶段性 |
(一) 教师爱的基础 |
(二) 教师爱的萌芽 |
(三) 教师爱的发展 |
(四) 教师爱的塑型 |
第二章 教师个人成长史与教师爱的养成 |
第一节 家庭陶冶——教师爱的情感基础 |
一、父母之爱:爱的情感之源 |
(一) M的父母:冲突与纷争中的家庭之爱 |
(二) C的父母:温暖与和谐的家庭之爱 |
二、父母爱的体验与认知结果 |
(一) M对父母爱的体验与认知:“爱与矛盾” |
(二) C对父母爱的体验与认知:“爱等于奋进” |
三、对两种养成结果的反思 |
第二节 学校滋润——教师爱的情感萌芽 |
一、教师:教师爱的情感之源 |
(一) M的教师:“很凶、死板、不公平” |
(二) C的教师:“全能、温柔、像妈妈” |
二、教师爱的体验与认知结果 |
(一) M的体验与认知:“我的心上有道疤” |
(二) C的体验与认知:“我很崇拜他(她)” |
三、对两种养成结果的反思 |
第三节 专业培养——教师爱的情感发展 |
一、专业教育环境:教师爱的升华之本 |
(一) M对大学教师的印象:“他们都很冷漠” |
(二) C对大学教师的印象:“有些老师很有人格魅力” |
二、在专业教育环境中教师爱的体验与认知结果 |
(一) M对专业环境的体验与认知:“很没意思” |
(二) C对专业环境的体验与认知:“越来越有意思” |
三、对两种养成结果的反思 |
第四节 职业实践——教师爱的情感塑型 |
一、职场:教师爱的塑型之地 |
(一) M的职业环境:“办公室老师都这样” |
(二) C的职业环境:“我坚持做我自己” |
二、教师对职业工作的体验与认知结果 |
(一) M对师生交往的体验与认知:“爱不起来” |
(二) C对师生交往的体验与认知:“我很幸福” |
三、对两种养成结果的反思 |
第三章 在专业发展中培养有爱的教师 |
第一节 改革师范生的录取方式 |
第二节 在职前教育中加强教师爱的情感教育 |
一、创建情感师范教育课程 |
二、增加教育实习的机会 |
第三节 塑造充满教师爱的职场 |
一、追求有爱的教育 |
二、洋溢爱的学校管理氛围 |
三、养成有爱的教师个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我在一所农村学校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农村教育现状 |
1.3.1 国内农村教育现状 |
1.3.2 国外农村教育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叙事研究 |
1.4.2 观察法 |
1.4.3 访谈法 |
第二章 我在一所农村学校看到的 |
2.1 农村教育给我的第一印象 |
2.2 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 |
2.3 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 |
2.4 农村学生的生存现状 |
2.5 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 |
第三章 我在一所农村学校做到的 |
3.1 心中有爱 |
3.2 在学习上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 |
3.3 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位学生 |
第四章 我在一所农村学校想到的 |
4.1 农村教育经费短缺 |
4.2 乡村任教条件艰苦 |
4.3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 |
4.4 农村教师威信下降 |
4.5 片面的教育观和知识观 |
4.6 学校教育与地方文化的脱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师爱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爱的诠释 |
1 本体论的讨论:爱是分离者的结合 |
2 认识论的探寻:爱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能力 |
3 爱的构成:爱者、被爱者 |
4 爱的类别:自然爱、社会爱 |
二 师爱的内涵 |
1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主动的、无私的亲和 |
2 师爱是一种理智的爱 |
3 师爱是教育爱的核心 |
三 师爱的作用 |
1 师爱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2 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 |
3 师爱是一种教育手段 |
4 师爱是使儿童成为他自己的力量 |
四、 师爱之失当 |
1 无“心”之爱--教育对个体心灵世界的冷落 |
2 关爱强迫--教育对儿童自由的消解 |
3 “棒”爱与“偏”爱--教育平等之缺失 |
五、 师爱之能力 |
1 尊重儿童现实生活 |
2 尊重儿童人格 |
3 尊重儿童差异 |
4 善于识别和发现儿童的闪光点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教育需要爱与艺术——一名老教师的教育体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D]. 王虹. 鲁东大学, 2016(06)
- [2]教师爱及其养成研究[D]. 刘珊.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3]我在一所农村学校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D]. 汪秀文. 山西大学, 2012(10)
- [4]师爱论[D]. 李雪.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1)
- [5]师范院校教育目标的偏差与调整[J]. 谢惠存.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1)
- [6]教育需要爱与艺术——一名老教师的教育体验[J]. 顾明远. 中国教师,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