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应高职教育 加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徐帅[1](2021)在《基于泰勒原理的高职专业基础课的研究与实践——以非电专业电类基础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经典的课程理论泰勒原理为指导,论述了高职非电专业电类基础课改革的一般方法,并以高职纺织专业的"纺织电气控制基础"课改实践为例,给出了改革的具体过程、结果和成效。泰勒原理用于此类课改,能使课程内容更加合理、目标更加清晰、组织更加有效、实施更加科学、评价更加全面,并表现出更加简化高效和便于协作的教学优势,同时,指出受限于课堂教学和资源建设,应采用翻转课堂和ARCS模型、制作立体教材的方案突破局限。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徐杰[4](2019)在《基于课程群理念的中职机电专业电类基础课程改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不断更迭,企事业单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应届毕业生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问题又是教育的核心问题。电类基础课程作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直至当前,中职学校的电类基础课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逐渐显露弊端。随着学科的不断综合与分化,专业体系内的课程联系愈加紧密,将单科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融合构建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问卷调研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市A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电类基础课课程现状进行调研,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课程的整体结构设置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方法、学习成败归因;教师实训教学水平有限、实训设备短缺和实训内容单一,限制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尝试;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内容重复现象,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具针对性三方面的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采用访谈法对我校大电类教学部教师团队进行访谈,总结课程群构建基本过程、影响因素与构建原则。最后结合文献分析,在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先进教学理念和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构建中职电类基础课程群为基础,从课程群的整体性出发,对该中职学校电类基础课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进行实施,根据实施反馈进行优化。实践结果表明,围绕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方案中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存在逻辑联系的电类基础课构建成课程群,有助于提高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资源,促进电类基础课的课程改革。本文所作研究对于中职电类基础课课程改革具有参考意义,有助于充实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体系。
徐啸涛[5](2014)在《高职电类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增长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显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第一线的技术型创新人才,它的创新是建立在产业服务的创新、生产建设中的创新和生产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有利的发展时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苏小林[6](2009)在《高职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文中指出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改革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如何对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及实验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论证了改革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可以大大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节约投资。
李良仁,汪临伟[7](2005)在《深化高职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本文从高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改革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
张艳辉[8](2002)在《顺应高职教育 加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建设必须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应该从实验室设施规划、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开放五个方面加强高职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建设。
李涛[9](2020)在《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药理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学生通过药理学实验进行实践性环节的学习,了解获得药理学理论知识的科学途径,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逐渐培养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创新型的工作打下基础。本研究对目前省内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固守“以验证理论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现状,提出了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该教学模式的涵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对我省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和内容,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结论,分析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设想。
姚云[10](2020)在《基于三维教学目标实施SPOC混合模式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高职护理教育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是高职护理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基于三维教学目标实施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能研究,通过相关教育理论研究,总结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改革高职护理教学模式、转变高职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1.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总结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掌握适用于基于三维教学目标实施SPOC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临床工作经验的场景,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态度。3.采用抽签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从安徽某高职院校18级护理专业的二十个班级中抽取四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抽取的单次数两个班级为实验组,双次数两个班级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于三维教学目标实施SPOC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进行考核,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调查表对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教学实验后,试验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1P<0.01、t=8.641 P<0.01)。2.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从学习积极性、理论知识的运用、合作性学习、师生交流、资料收集、考核方法与标准、学习效果7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9 P<0.01、φ2=23.831 P<0.01、χ2=18.639 P<0.01、χ2=34.751 P<0.01、χ2=16.806 P<0.01、χ2=34.823 P<0.01、χ2=32.297 P<0.01)。3.试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效果调查结果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66 P<0.05、t=6.216P<0.05、t=6.480 P<0.05)。[结论]基于三维教学目标实施SPOC混合教学模式,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技能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态度,提升教学效果,顺应当前高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满足现阶段高职高专类护理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顺应高职教育 加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顺应高职教育 加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泰勒原理的高职专业基础课的研究与实践——以非电专业电类基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非电专业电类基础课课程设置现状及误区 |
(一)课程设置的现状 |
(二)课程设置的弊端与误区 |
二、泰勒原理及其对当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
(一)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的主要内容 |
(二)泰勒课程评价原理的主要内容 |
(三)泰勒原理背后的教育思想 |
(四)泰勒原理对当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
三、泰勒原理指导课程改革的一般方法 |
(一)多方确定课程目标 |
(二)明确描述课程目标 |
(三)围绕“做”选择学习经验 |
(四)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学习经验 |
(五)构建多元评价并闭环课程改进 |
四、课程改革具体效果分析 |
(一)课程内容更加合理 |
(二)课程目标更加清晰 |
(三)课程组织更加有效 |
(四)课程实施更加科学 |
(五)课程评价更加全面 |
五、高职非电专业电类基础课课程改革经验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4)基于课程群理念的中职机电专业电类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课程群理念的研究现状 |
二、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
三、电类基础课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课程群理念 |
二、课程改革 |
三、电类基础课程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中职电类基础课课程现状调研分析 |
第一节 电类基础课课程教学情况调研 |
一、调研方式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
三、问卷设计 |
第二节 电类基础课课程教学情况问卷调研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关于学生的调查结果 |
二、关于教师的调查结果 |
三、教学情况问卷调研综合分析 |
第三节 电类基础课整体课程设置情况与存在问题分析 |
一、课程计划 |
二、课程标准 |
三、整体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四章 电类基础课程群构建实施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以课程群构建为基础,加强课程间的逻辑联系 |
一、课程群构建的基本过程 |
二、分析课程群建设的影响因素 |
三、确定课程群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第三节 以教师为桥梁,提高课程改革的成效 |
第五章 基于课程群理念的电类基础课课程改革的建议措施 |
第一节 组建电类基础课程群 |
一、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
二、课程群组建 |
第二节 电类基础课课程改革的建议措施 |
一、电类基础课课程内容改革 |
二、电类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 |
三、电类基础课实验实训改革 |
四、电类基础课评价体系改革 |
第三节 电类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
一、教学案例设计 |
二、案例实施与教学效果评价反馈调查分析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高职电类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定位 |
二电类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 |
三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模式探索 |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
2构建高职电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
3建设开放型实践教学体系 |
4“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加强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 |
四技能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
(6)高职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分析 |
二、改革实验教学使之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
1. 优化资源配置 |
2. 对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
3. 对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
三、实验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
1. 转变教育观念。 |
2. 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有可操作性。 |
3. 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必须符合教育规律。 |
(8)顺应高职教育 加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实验室设施规划, 提高实验室规模 |
1.基础实验室建设规划 |
2.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规划建设 |
二、实验教材建设 |
三、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整体素质 |
四、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水平 |
五、开放实验室, 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
(9)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实用主义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四、合作学习理论 |
五、情境学习理论 |
第二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涵义 |
一、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定义 |
二、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
三、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
四、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
第三章 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
一、调查的方法与对象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第三节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分析 |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
二、学校层面 |
三、教师层面 |
四、学生层面 |
五、课程层面 |
第四章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
一、遵循问题导向 |
二、坚持学生中心 |
三、倡导小组学习 |
四、加强组织引导 |
第二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实施 |
三、教学评价 |
第三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
一、教学对象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课时 |
四、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
五、教学案例 |
第四节 教学效果分析 |
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
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
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
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
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与改进 |
一、研究的条件限制 |
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
三、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
四、问题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 2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 3 高职高专学生药理学实验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 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课题研究 |
致谢 |
(10)基于三维教学目标实施SPOC混合模式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现状 |
1.2 三维目标及SPOC模式的应用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5. 理论基础 |
5.1 情境教育理论 |
5.2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5.3 行为导向教育理论 |
6.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基于三维目标实施SPOC《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1. 课程分析 |
1.1 课程简介 |
1.2 课程教学内容 |
1.3 课程教学方法 |
1.4 教学团队建设 |
2. 课程设计 |
2.1 设计原则 |
2.2 目标设计 |
2.3 内容设计 |
2.4 情境设计 |
2.5 教学方法设计 |
2.6 教学平台设计 |
2.7 教学过程设计 |
2.8 教学评价设计 |
3. 课程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评价指标 |
3.4 统计分析 |
3.5 质量控制 |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
1. 研究结果 |
2.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
1. 研究特色 |
2. 研究不足 |
3. 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顺应高职教育 加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泰勒原理的高职专业基础课的研究与实践——以非电专业电类基础课为例[J]. 徐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1)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基于课程群理念的中职机电专业电类基础课程改革研究[D]. 徐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5]高职电类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 徐啸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08)
- [6]高职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苏小林.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7]深化高职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A]. 李良仁,汪临伟. 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 2005
- [8]顺应高职教育 加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建设[J]. 张艳辉.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4)
- [9]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D]. 李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10]基于三维教学目标实施SPOC混合模式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效能研究[D]. 姚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