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导弹武器系统轨道式发射安全设计

机载导弹武器系统轨道式发射安全设计

一、机载导弹武器系统导轨式发射的安全性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赵芳,王太江,陈钦,任泽斌[1](2021)在《压缩空气弹射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缩空气弹射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陆基武器系统等领域,具有弹射速度快、无需热防护、可重复利用、安全环保及通用性能好等优势。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分类总结,概述了压缩空气弹射的应用研究领域,简要分析了压缩空气弹射在各行业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研究表明:研制高效、小型化的压缩空气弹射系统是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结果为压缩空气弹射的应用与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陈文会,王旭鹏,杜永峰[2](2021)在《某型导弹发射装置参数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建立某型内埋式双作动筒弹射发射装置零件、部级及产品级数据库和信息库,缩短导弹发射装置设计周期,提升设计效率。基于Solid Works和Visual Studio软件平台进行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借助Access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并以气动模块、压紧装置为例对系统有效性进行设计验证。建立了某型发射装置三维模型数据库,开发了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成果对于缩短机载导弹发射装置研发周期,提升其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及参数化设计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郝碧波,张志超,李琦[3](2021)在《某机载导弹发射装置总装工艺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总装工艺设计作为发射装置装配技术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装配效率是工艺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某型机载导弹发射装置进行总装工艺设计,对该发射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其装调等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装配的工艺流程、控制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并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艺设计优化的过程进行了剖析,为产品生产交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在工艺设计和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对提高产品质量和装配效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魏昕林[4](2018)在《机载导弹水平向后发射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库机与战斗机并肩作战,将大大弥补后者载弹量不足的问题,倍升式地提升空中打击能力,成为未来空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武库机导弹水平向后发射的相关动力学问题,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可靠的武器发射仿真系统对其发射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本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大跨距、长导轨的水平向后发射方式,对发射平台波动、导弹离轨初始扰动以及离轨后弹机分离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机载导弹水平向后发射装置优化和分离安全性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工程意义。主要内容如下:(1)对研究内容相关的发射动力学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导弹离轨多体系统,推导了弹机分离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方程。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假设的N-S方程组和基于Boussinesq涡粘性假设的单方程湍流模型(SA模型)构建了流体控制方程组,通过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该方程组得到流场的数值解。为本文建立机载发射平台纵向波动模型、导弹离轨动力学模型和弹机分离流场模型提供重要理论支撑。(2)采用Von Karman模型作为大气扰动响应计算中的连续突风模型,通过功率谱密度函数,建立了高空非定常风场模型。推导了含扰动风参数的飞机运动方程,建立了突风扰动下机载发射平台纵向波动的理论模型。通过对运动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机载发射平台纵向波动的理论计算结果。建立了飞机在非定常风场下的流场计算模型,得到了在连续突风扰动下机载发射平台纵向波动的仿真计算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机载发射平台在突风载荷下的纵向波动规律,为导弹离轨初始扰动的研究提供重要输入。(3)描述了水平向后发射的概念、发射系统的组成以及导弹离轨过程的运动特点。针对机载导弹水平向后发射装置的特点,以有限元接触分析理论为基础,推导了接触力计算方程,建立了导弹离轨过程接触摩擦模型。通过分析导弹离轨过程的边界条件和激励载荷,建立了大跨距、长导轨下导弹离轨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了导弹离轨初始扰动,并与地面弹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发射平台纵向波动下的离轨过程分析,得到了弹射速度和发射倾斜角对导弹离轨初始扰动的影响规律,为导弹离轨后分离安全性研究提供重要输入。(4)根据机载导弹水平向后发射外弹道初始段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弹机分离安全性影响因素。建立了载机周围流场模型,分析了载机尾部纵截面和横截面的流场特性。以导弹离轨初始扰动为输入,建立了弹机分离仿真模型,计算得到了外弹道初始段导弹的运动姿态变化规律,研究获得了导弹弹射速度和发射倾斜角对弹机分离安全性的影响规律。

刘浩,周军,张士卫[5](2018)在《空空导弹发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文中认为空空导弹发射装置是机载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导弹正确的初始分离姿态并保证发射安全,对战机的作战能力有直接影响。首先,对空空导弹发射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现状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空空导弹现今主流的导轨式、外挂弹射式和内埋弹射式三种发射方式在现阶段的理论研究热点和不足,并指出现阶段对高马赫数发射、载机高过载发射、载机滚转发射、发射时的多学科耦合、考虑气动的地面发射实验技术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是今后的研究重点;然后,对隐身战机空空导弹内埋弹射发射技术具有代表性的两型内埋弹射发射装置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两型发射装置的关键技术、技术优缺点和应用特点;最后,对空空导弹发射装置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空空导弹发射技术指出发展方向。

赵月琴,张胜利,肖守邦[6](2018)在《机载导弹发射装置PHM系统总体设计》文中提出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是近年来在军用装备研制中提出的一种新的保障技术手段。机载导弹发射装置作为机载武器系统的配套产品,已纳入飞机PHM系统设计中。本文介绍了PHM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并根据发射装置的功能特点,提出了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发射装置PHM框架结构,最后探讨了实施PHM部位原则、监测参数的选取以及故障预测和维护管理方法。

刘浩,周军,张士卫[7](2018)在《载机大机动条件下空空导弹弹射发射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大机动条件下实现空空导弹的内埋弹射发射是隐身战机的重要作战性能,在大机动条件下弹射发射空空导弹,导弹弹射分离参数将偏离设计值,严重威胁隐身战机发射安全。基于多柔体动力学拉格朗日乘子法、构件级模态试验和载机大机动条件,提出了一种隐身战机大机动内埋弹射刚-柔-液耦合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通过数值模型仿真了相关发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载机大机动产生的高过载离心力对空空导弹的弹射分离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机动弹射发射将使弹射分离姿态角明显减小,威胁发射安全性。为隐身战机大机动发射安全性研究和空空导弹初始弹道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张飞[8](2016)在《新型同时离轨发射方式及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火箭、导弹倾斜发射的定向形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发射装置设计理论和发射动力学分析为基础,对导轨式非同时离轨、适配器非同时离轨、导轨式同时离轨等不同发射形式进行了初步设计和动力学响应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适配器和定向件支承相结合的同步新型离轨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首先对火箭、导弹倾斜发射方式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进而明确了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射动力学理论基础和计算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发射过程复杂动力学响应特性分析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模型以多刚体模型为基础,并通过基于赫兹碰撞理论的接触模型、基于弹簧阻尼器的柔性连接模型等考察发射系统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多体动力学模型,对国内外常见的导轨式同时离轨、适配器非同时离轨和导轨式非同时离轨等三种倾斜发射定向方式的动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从弹体下沉量、姿态角的扰动量以及对后续飞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考核。考虑到同时离轨具有姿态角变化小的优势和适配器在支承、减震以及分离上的优点,论文综合上述三种发射方式的优点,提出一种结合适配器和定向件支承的新型同时离轨发射方式,并对其典型结构部件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对发射动力学响应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发射方式既具有同时离轨初始扰动量小的特色,也具有适配器分离简捷可靠的特点,对未来倾斜发射装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慧哲[9](2016)在《机载导弹安全分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机载导弹安全分离特性进行研究,确保安全分离,是机载导弹完成作战任务的基本要求。现有的研究手段主要有基于嵌套CFD数值计算的分离轨迹仿真、风洞CTS(Capture Trajectory System)试验以及飞行试验,这些方法成本高,且耗时长。工程上需要一种简洁实用的判据,用以判断导弹分离过程是否安全。此外,现有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都是在标称条件下进行的,即分析时用到的参数如:弹射力大小、作用点等都是标称参数,而实际使用中,这些参数都有误差,因此,在安全分离的研究中,还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哪些参数对分离安全性有影响”、“参数的容许变化区间是多少”、“分离判定的结果对哪些参数的变化更敏感”等。基于上述问题和假设,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Schoch假设,即分离后的导弹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下降一定的距离,建立了用于铅垂平面内安全分离判定的Schoch判定准则,构建了安全分离区域。该判定准则是由两个判定系数构成,分别为铅垂平面内导弹相对载机下落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Schoch判定准则是判断导弹是否安全分离的充分条件。2.Schoch判定准则中系数的计算需要对分离轨迹求解,涉及气动建模。基于扰动叠加的建模思想,将分离过程中导弹的气动模型视为“均匀流模型+扰动模型”,采用多元正交函数最小二乘法对采样数据进行回归建模,给出了均匀流模型与扰动模型的具体表达形式。将模型结果与CFD数据和CTS数据对比,验证了气动建模方法的正确性。3.采用上述方法,对某导弹的分离过程进行安全性判定,验证了判定准则的正确性。采用蒙特卡洛打靶方法,分析弹射力和弹射力矩以及质量对分离安全的影响,并给出各自的容许变化区间和敏感度分析。利用机器学习中的逻辑回归算法对分离的结果进行分类预测,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宋文斌[10](2016)在《机载导弹分离过程中的参数化气动建模与轨迹优化》文中认为现代战争中,战斗机通过携带机载武器从而完成各种各样的战术任务。对机载导弹分离过程进行设计和研究,确保分离过程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现有的研究手段主要是基于嵌套CFD数值计算的分离轨迹仿真或者通过风洞进行试验,成本高,耗时长。一个参数化的气动模型可以直观地表达各影响因素对于气动力(力矩)的影响形式,便于工程人员对分离过程进行理解和设计,同时,也有利于气动力(力矩)的敏感度研究、大量的分离轨迹仿真、分离轨迹优化设计和分离过程的控制器设计。然而,机载导弹分离过程中,载机对导弹的气动干扰效应十分复杂,导弹的气动力(力矩)模型也不再是均匀流场中简单的线性化模型,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满足所需精度同时又精简的导弹气动参数化模型是一个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论述了分离过程中导弹气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并基于此参数化模型,构建了分离轨迹优化的最优控制问题,采用高斯伪谱法求解了最优分离轨迹。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扰动叠加的建模思想,将分离过程中导弹的气动模型视为“均匀流模型+扰动模型”,采用多元正交函数最小二乘法对采样数据进行回归建模,给出了均匀流模型与扰动模型的具体表达形式。基于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提出了扰动模型结构的选取策略。针对扰动模型的边界条件与波动规律,提出了变系数的多项式模型,并通过混合优化算法完成了扰动模型中的参数估计。2.详细介绍了参数化建模中的核心算法—多元正交函数最小二乘法,并通过实际数值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相对于一般多项式回归方法的优点:快速自主地辨识模型结构,有效地避免参数估计中的矩阵“病态”问题。给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学检验方法。3.采用全析因方法设计了试验样本点,基于得到的CFD数据库构建了分离过程中导弹纵向面内的气动参数化模型,通过与建模数据和CTS风洞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基于参数化气动模型进行了无控情况下的分离轨迹仿真,选取适当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构建了导弹纵向平面内分离轨迹优化问题,并通过直接打靶法与高斯伪谱法求解得到了最优开环控制规律和最优分离轨迹。

二、机载导弹武器系统导轨式发射的安全性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载导弹武器系统导轨式发射的安全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压缩空气弹射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应用领域
    1.1 海基武器系统
    1.2 陆基武器系统
    1.3 空基武器系统
2 压缩空气弹射系统关键技术
    2.1 超高压气瓶设计技术
    2.2 弹射内弹道设计技术
    2.3 机载气压动力源系统设计技术
3 结论与展望

(2)某型导弹发射装置参数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
    (一)参数化和模块化设计
    (二)开发环境
    (三)参数化设计方法
二、发射装置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结构组成
    (二)工作原理
三、发射装置参数化设计开发
    (一)设计流程
    (二)设计输入
    (三)设计开发
        1. 系统级
        2. 部件级
        3. 零件级
结论

(3)某机载导弹发射装置总装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发射装置装配的工艺特点分析
3 总装工艺设计方案及措施
    3.1 工艺流程设计
        (1)设计原则
        (2)设计思路
    3.2 工艺控制要求及措施
        (1)紧固件连接及防松要求
        (2)装配细节及质量控制点
    3.3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 结束语

(4)机载导弹水平向后发射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机载导弹研究进展
        1.2.2 发射动力学研究进展
        1.2.3 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1.2.4 机载发射平台波动研究进展
        1.2.5 机载导弹分离安全性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发射动力学建模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
    引言
    2.1 发射动力学相关概念
        2.1.1 导弹发射可靠性
        2.1.2 导弹发射精度
        2.1.3 导弹发射初始扰动
        2.1.4 导弹的滑离方式
    2.2 导弹离轨多体系统分析
        2.2.1 二维多体系统分析
        2.2.2 三维多体系统分析
    2.3 弹机分离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方程及求解
        2.3.1 坐标系定义与转换
        2.3.2 气动载荷计算
        2.3.3 运动方程求解
    2.4 流体控制方程及离散求解
        2.4.1 流体控制方程
        2.4.2 湍流模型
        2.4.3 有限体积法
    2.5 嵌套网格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载发射平台突风载荷建模及纵向波动研究
    引言
    3.1 机载发射平台突风载荷建模
        3.1.1 大气扰动的描述
        3.1.2 离散突风模型
        3.1.3 连续突风模型
    3.2 机载发射平台纵向波动建模
        3.2.1 无风扰动下的飞机运动方程
        3.2.2 含扰动风参数的飞机运动方程及气动模型修正
        3.2.3 运动方程简化
    3.3 机载发射平台纵向波动模型理论计算
    3.4 机载发射平台纵向波动模型仿真计算
        3.4.1 基本假设与计算方法
        3.4.2 网格划分与计算条件
        3.4.3 计算结果
    3.5 计算结果对比与平台纵向波动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导轨下导弹水平向后发射离轨初始扰动研究
    引言
    4.1 水平向后发射系统及离轨过程
        4.1.1 机载导弹水平向后发射系统的组成
        4.1.2 导弹水平向后发射的特点及离轨过程
    4.2 有限元接触摩擦模型
        4.2.1 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
        4.2.2 ABAQUS接触算法
        4.2.3 ABAQUS摩擦计算模型
    4.3 有限元建模与验证
        4.3.1 几何模型与装配关系
        4.3.2 激励载荷与边界条件
        4.3.3 坐标系与基本假设
        4.3.4 网格单元与求解器
        4.3.5 数值计算与试验验证
    4.4 长导轨下水平向后发射离轨初始扰动分析
        4.4.1 平台波动下离轨初始扰动分析
        4.4.2 平台固定与平台波动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4.3 初始发射参数对离轨初始扰动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导弹离轨后外弹道初始段分离安全性研究
    引言
    5.1 导弹离轨后外弹道初始段简述
    5.2 外弹道初始段流场建模
        5.2.1 几何边界
        5.2.2 计算域
        5.2.3 计算网格
    5.3 外弹道初始段流场分析
        5.3.1 载机尾部纵截面流场分析
        5.3.2 载机尾部横截面流场分析
    5.4 离轨后弹机分离安全性分析
        5.4.1 外弹道初始段弹机分离仿真分析
        5.4.2 初始发射参数对弹机分离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5)空空导弹发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空空导弹发射技术研究现状
    1.1 重力投放式
    1.2 外挂导轨式
    1.3 外挂弹射式
    1.4 半埋式
    1.5 保形式弹舱
    1.6 内埋弹射式
        1.6.1 内埋弹射式发射的基本概念
        1.6.2 内埋弹射式发射的主要理论
        (1) 发射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2) 发射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1.6.3 内埋弹射式发射虚拟样机仿真技术
2 典型的两种内埋式发射装置对比分析
    2.1 NuLAU-120发射装置
    2.2 LAU-142/A发射装置
3 机载发射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1 共架弹射发射装置
    3.2 小弹径折叠翼导弹内埋弹射技术
    3.3 多导弹内埋技术
    3.4 内埋自适应弹射技术
    3.5 临近空间飞行器内埋弹射技术
4 结束语

(6)机载导弹发射装置PHM系统总体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PHM技术
    1.1 PHM的基本概念
    1.2 关键技术
2 发射装置PHM设计分析
    2.1 发射装置功能组成及保障模式现状
    2.2 发射装置PHM结构框架设计分析
        2.2.1 在线部分功能分析
        2.2.2 离线部分功能分析
    2.3 实施PHM的功能部件的确定
    2.4 监测参数选取
3 PHM相关技术方法适应性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7)载机大机动条件下空空导弹弹射发射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机动发射动力学模型建立
    1.1 载机大机动发射工况
    1.2 内埋弹射发射装置构型
    1.3 液压缸弹射驱动力数学模型
        1.3.1 蓄能器压强数学模型
        1.3.2 液压阀门流量数学模型
        1.3.3 液压作动缸压强数学模型
        1.3.4 弹射机构液压活塞加速度
    1.4 柔性多体动力学坐标系建立
    1.5 柔性体上任意位置点运动描述
    1.6 发射装置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建立
    1.7 发射装置构件自由模态试验
2 发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2.1 大机动对弹射分离参数影响特性分析
    2.2 大机动发射对结构强度设计影响研究
3 结论

(8)新型同时离轨发射方式及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常见倾斜发射定向形式
        1.2.2 导轨式发射研究现状
        1.2.3 适配器发射研究现状
        1.2.4 发射动力学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模型
    2.1 发射动力学基础
        2.1.1 发射动力学响应特性
        2.1.2 发射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
        2.1.3 基于虚拟样机的计算方法
    2.2 计算分析模型
        2.2.1 研究对象
        2.2.2 计算模型拓扑结构
        2.2.3 模型坐标与载荷
        2.2.4 接触碰撞模型
        2.2.5 适配器等效模型
第3章 典型发射方式及动力学响应
    3.1 导轨式非同时离轨发射
        3.1.1 结构形式及特点
        3.1.2 结构初步设计
        3.1.3 动力学响应分析
    3.2 适配器非同时离轨发射
        3.2.1 结构形式及初步设计
        3.2.2 动力学响应分析
    3.3 导轨式同时离轨发射
        3.3.1 结构形式及初步设计
        3.3.2 动力学响应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新型同时离轨发射方式
    4.1 结构形式与结构设计
        4.1.1 结构形式与特点
        4.1.2 导轨结构初步设计
        4.1.3 适配器结构设计
        4.1.4 分离弹簧设计与优化
    4.2 动力学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4.2.1 设计状态下动力学响应
        4.2.2 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2.3 适配器分离特性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总结
    5.2 特点与创新之处
    5.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机载导弹安全分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安排
第2章 铅垂平面安全分离判定准则
    2.1 安全分离准则概述
    2.2 安全分离判定准则
        2.2.1 坐标系的建立
        2.2.2 分离过程的两个阶段
        2.2.3 安全分离判定准则的建立
    2.3 导弹-载机的相对运动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对某导弹分离安全性评估
    3.1 气动系数参数化建模
        3.1.1 自由流下的气动系数参数化建模
        3.1.2 扰动流下的气动系数参数化建模
        3.1.3 多元正交函数最小二乘法(MOF)及统计学检验
        3.1.4 算例验证
    3.2 导弹运动方程组
        3.2.1 动力学方程
        3.2.2 运动学方程
    3.3 对某导弹分离过程进行安全性评估
        3.3.1 物理背景
        3.3.2 分离轨迹计算
        3.3.3 安全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确定性对分离安全的影响
    4.1 单个不确定因素变化对安全分离的影响
        4.1.1 质量不确定性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
        4.1.2 前点弹射力偏差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
        4.1.3 后点弹射力的偏差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
        4.1.4 前点弹射力作用距离的偏差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
        4.1.5 后点弹射力作用距离的偏差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
        4.1.6 局部灵敏度分析
    4.2 多个参数偏差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
        4.2.1 F_1、F_2、L_1和L_2共同变化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
        4.2.2 F_1、F_2、L_1、L_2和m共同变化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
    4.3 分类在安全分离中的应用
        4.3.1 逻辑回归
        4.3.2 数据预处理
        4.3.3 对打靶数据进行分类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10)机载导弹分离过程中的参数化气动建模与轨迹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安排
第2章 分离过程中导弹气动系数参数化模型结构
    2.1 模型概述
    2.2 C_U的参数化模型
    2.3 △C_(NU)的参数化模型
        2.3.1 △C_(NU)参数化建模的数据准备
        2.3.2 考虑空间位置的变系数多项式模型
        2.3.3 △C_(NU)模型结构的选取策略
        2.3.4 f_ j(z)的参数估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元正交函数最小二乘法
    3.1 算法概述
        3.1.1 正交化及参数估计
        3.1.2 基于PSE准则筛选正交多项式回归项及其分解
    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学检验
        3.2.1 回归方程线性化显着性检验 —F检验
        3.2.2 回归方程拟合精度
        3.2.3 回归方程中回归项的显着性检验 --T检验
        3.2.4 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
    3.3 多元正交函数最小二乘法与一般多项式回归方法的比较
        3.3.1 模型结构项的选取
        3.3.2 参数估计中的矩阵“病态”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载导弹分离过程中导弹气动参数化建模
    4.1 试验方案
    4.2 C_U的参数化建模
    4.3 △C_(NU)的参数化建模
    4.4 基于CTS数据的△C_(NU)模型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纵向平面内分离轨迹优化
    5.1 引言
    5.2 纵向平面内无控分离轨迹仿真
    5.3 构建纵向平面内分离轨迹优化问题
        5.3.1 导弹纵向平面内的运动方程
        5.3.2 目标函数
        5.3.3 约束条件
    5.4 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高斯伪谱法
        5.4.1 高斯伪谱法简介
        5.4.2 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5.4.3 高斯伪谱法算法说明
    5.5 求解最优分离轨迹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四、机载导弹武器系统导轨式发射的安全性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压缩空气弹射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 赵芳,王太江,陈钦,任泽斌. 现代防御技术, 2021(05)
  • [2]某型导弹发射装置参数化设计研究[J]. 陈文会,王旭鹏,杜永峰. 设计, 2021(17)
  • [3]某机载导弹发射装置总装工艺设计[J]. 郝碧波,张志超,李琦. 智能制造, 2021(03)
  • [4]机载导弹水平向后发射动力学研究[D]. 魏昕林.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5]空空导弹发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 刘浩,周军,张士卫. 航空工程进展, 2018(02)
  • [6]机载导弹发射装置PHM系统总体设计[J]. 赵月琴,张胜利,肖守邦. 航空兵器, 2018(01)
  • [7]载机大机动条件下空空导弹弹射发射动力学研究[J]. 刘浩,周军,张士卫. 振动与冲击, 2018(02)
  • [8]新型同时离轨发射方式及动力学特性研究[D]. 张飞.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9]机载导弹安全分离研究[D]. 王慧哲.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10]机载导弹分离过程中的参数化气动建模与轨迹优化[D]. 宋文斌. 北京理工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机载导弹武器系统轨道式发射安全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