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课堂师生组织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体育课堂师生组织能力的培养

一、浅谈中师生体育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张叶[2](2021)在《“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良性的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体育课堂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同样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随着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不同发展阶段体育教师的成长。因此,研究新手—专家型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特征及差异,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新手型与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各20节课。通过FIAS(Flar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系统观察工具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运用文献分析、观察、访谈等方法,探究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特征和差异。找出新手型教师师生言语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加快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研究结论:1.在课堂言语结构中,两类体育教师均以教师言语与无声或混乱为主,学生言语较少。专家型教师在“讲授”、“表扬或鼓励”以及“学生被动说话”言语上比率高于新手型教师。在“批评或维护权威”、“无声或混乱”言语上,新手型教师比率高于专家型教师。2.在课堂控制风格中,两类体育教师在直接影响上比率均较高,专家型教师在间接影响上比率高于新手型教师。3.在课堂情感气氛上,两类体育教师在缺陷区上比率均较高。此外,专家型教师在积极整合区上比率高于新手型教师,具体表现为专家型教师更多运用“表扬或鼓励”言语。研究建议:1.根据体育课堂言语特色组织教学。由于体育实践课的特点,教师指令贯穿整堂体育课。体育教师要重视指令言语,提高其有效性。2.根据体育课堂教材特点组织教学。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课重要特点,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改编,使其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3.根据学生心理阶段特征组织教学。教学手段要多样,多组织游戏和比赛。尊重学生,善用表扬鼓励的言语,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4.提高新手型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新手型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善于运用言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培训,学会反思。5.提倡学校建立以老带新师徒形式。新手型教师要向专家型教师学习,学校可以提供交流平台。在讨论中,两类教师共同成长。

施丽华[3](2021)在《贵阳市Q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互动,它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影响方式。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科学领域的主要内容。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决定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冲破教师与幼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抽象逻辑思维矛盾的桥梁。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在与教师互动交往中获得数学经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师幼互动是儿童发展和学习的最主要机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成为追求教育质量提升背景下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情境,对师幼互动展开研究。本研究以贵阳市Q幼儿园中(4)班教师和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非参与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论文以全方位展现Q幼儿园基本概况(幼儿园办园历史、师资情况、办园宗旨、个案班级基本情况及活动特色)为轴,从现状、特色成效、影响因素等横截面剖析该园师幼互动情况。首先,研究立足于Q幼儿园中班教师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场景,以质性研究贯穿于整个研究,采用美国Class评估系统为观察工具,对确定的10节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视频样本进行评分分析,得出个案班级师幼互动的整体表现。接着对收集到的数学集体教学典型案例,运用观察工具的十大维度进行具体特征分析,以此了解个案班级中(4)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具体特征。其次,基于对现状与具体特征分析得知,Q幼儿园个案班级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取得了“班级情感氛围较好”、“教师教育学习安排效率高”、“教师注重数学生活化、课堂组织高效”的成效,呈现了“数学区域丰富有趣”、“家园桥梁坚固”的特色。再次,研究依据观察评分及具体案例进一步归纳出Q幼儿园中(4)班教师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存在着:过于重视活动环节的预设性、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过强以及教师的敏感性一般,为幼儿提供支架和促进思考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通过探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即社会因素、幼儿园因素和教师因素,来提出一些建议,尤其具体从教师视角提出改善中(4)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可行性建议。

张正鹏[4](2021)在《疫情常态化下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策略探讨 ——以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安全问题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先决条件,随着2020年初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已全面有序错时错峰开学,但在2020年末疫情再次席卷而来,虽没有之前规模大,但也有部分城市再次停课。专家们分析,新冠病毒将会长时间与人类共存,通过对郑州市经开区初中学校在疫情常态化下体育教学中防疫安全问题现状分析,找到影响疫情防控的安全因素,提出体育教学中防疫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为疫情常态化下的体育课堂安全防疫提出指导意见和实践办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研法对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防疫安全问题现状和影响防疫安全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全员防疫意识薄弱,学校防疫工作开展不彻底,体育教学中防疫工作落实不到位,学校教师、学生缺乏相关防疫知识安全培训,学校未开展相关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2.学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外紧内松”。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检查较为严格,扫码、测温落实到位,学生在校园内防疫要求较低。教室通风、消杀工作完成较好,操场、器材、器材室消杀、通风防疫工作开展较少。3.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疫情常态化下体育教学存在多班级同时上课,同一场地多班级上课,同一器材相互交叉使用。4.体育教师比较迷茫,疫情常态化下体育课如何上是体育教师开始迷茫的地方,后来体育课负荷的控制,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的设计对于大多数老师也都成为了困惑,防疫安全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做起。5.学生在复课后,对于疫情防控意识就比较淡薄,在体育课上更是如此,大多数学生无法改变体育课聚集的习惯。同时,家长过分关注学生安全,对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导致疫情常态化下的体育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国歌[5](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鉴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性,关于师生互动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逐渐走入研究领域。本文根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师生互动教学呈现的诸多现象制定了调查问卷,并且设计访谈在教师之中进行访谈,以全面的了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师生互动现状。进而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师生互动教学主要问题存在于以下几方面:在师生互动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内在因素以及与素质教育关系的外在联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师生互动教学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欠缺,以及对于新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不足。由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解决方案,要坚持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与目的性的统一、实现师生互动实施的程序、把教改的要求积极贯彻体现在师生互动教学之中。

李鑫[6](2021)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的社会学研究》文中指出在学校诸种课堂教学形式中,体育课堂教学更接近于学生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因此,鲜明的社会性是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体育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统称为社会行为。本研究所述的社会行为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交互行为。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进行社会学研究,目的在于为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行为的最优化提供现实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调法、访谈调查法和教育观察等研究方法,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师生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行为,并分析了体育课堂教学在这些行为的影响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学特征;其次,分别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研究结果认为:(1)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控制行为方式分为显形控制方式和隐形控制方式。显形控制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口哨、口令”、“课堂常规”、“队列队形”三种,而隐形控制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体育游戏”、“分组练习”、“学生示范”三种。(2)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服从行为方式分为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和对群体规范的服从。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服从教师的控制行为,教师所希冀的稳定的课堂秩序和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形成。然而学生对教师的控制行为并不都是认真服从的,当学生反对教师的控制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转变为对抗行为。(3)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对抗行为主要是由于教师不当的教学和组织方法以及教师对学生不正确的评价。对抗行为的方式主要是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4)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磋商行为产生的基础主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磋商行为的方式也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5)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竞争行为产生的基础主要有:双方拥有相同的目标;二者不能够同时达到目标,两者的目标是互相排斥的;为了避免自己被淘汰,双方都会付出各种努力。竞争行为的类型有目的竞争和对人竞争两类。(6)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行为产生的基础主要有:学生之间有相同的目标;学生的有较为相近的思想认知;拥有合作的物质条件。合作行为的类型有目的合作和对人合作两种。(7)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包括:教师职业素养、教师社会地位、教师职业满意度、体育课程地位、教学物质环境、教育观念。(8)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因素包括:角色变化、学习观、同伴群体、体考制度、身体素质、家庭社会背景、教师人格特质、教师语言行为。

李秀壮[7](2020)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表征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改从“三维目标的落实”进入新一轮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进程。如何提高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成为化学学科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亟待解答和解决的切实问题。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要求学生围绕真实问题情境自主建构学科核心观念和核心概念,因此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路径。本研究采用科学的课堂教学氛围研究方式,以实证为基础,开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表征及评价工具,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进行表征及评价研究。目前国内未见相似研究报道。如何开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表征及评价工具是本研究的核心研究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文献出发,明确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定义、内涵。从理论出发,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视角;从实证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开展了定性表征、定量表征和水平表征。研究通过定性表征发现了影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因素,构建和开发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此工具共有16个评价指标,分布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从教师亲和力、师生关系、教师激趣和学生参与几个方面表征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本研究运用定量表征建立回归方程并判断了“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的重要性程度。本研究运用水平表征划分出了高、中、低三个水平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临界值,确定了判别方程。如何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表征及评价工具进行应用和分析是本研究的另一核心研究问题。利用评价工具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中学化学教师以及不同课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以及一名化学教师在一个学期内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开展了测量和评价。研究发现,表征及评价工具可以区分不同变量课型化学教师在整体上、在基于评价指标和评价维度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水平的差异。同时,还对不同变量课型中学化学教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在展示课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多数处于中和高水平,少数处于低水平,在常态课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多数处于中水平,少数处于高水平和低水平,中学化学教师在常态课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需要提高。另外通过研究发现短期干预下教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没有显着变化。

梁丽娟[8](2020)在《体育实习生师生互动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渠道。有效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作为组成体育课的两大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行为(语言/非语言行为)对体育课组织、开展与进行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师生互动行为研究对有效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国内外关于优秀教师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实习生作为职前教师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关注较少。为了探究实习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对S大学10位实习生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进行研究。本研究选取S大学在F高中与K小学实习的10名16级本科生(5男5女)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跟踪拍摄,通过CAFIAS(Cheffers Adaptation of the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系统观察工具对拍摄视频进行量化分析,对实习生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运用文献分析、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探究体育实习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分配比例情况,为实习生如何进行高效师生互动、快速提高教学水平提出有效建议,探究实习对16级本科生的影响。研究结论:1.实习生在不同学段实习体育课师生互动行为比例不同,高中与小学师生互动行为结果相反,但高中与小学体育课互动行为中教师与学生主要表达方式一致。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10位实习生第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比例与最后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比例有明显差异。3.通过问卷分析发现S大学2016级体育实习生教师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建议:1.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习生在面对不同学段体育课教学时应重视学生体育发展需求,优化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增加师生之间有效互动行为,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掌握体育技能。2.实习生可以通过录制自身实习教学视频,结合CAFIAS师生互动量表确定实习生在本节课师生互动行为中正反馈与负反馈情况。通过分析本节课师生互动行为比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精准定位学生水平,快速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高效师生互动的效果。3.学校应该增加职前教师心理学课程;有效师生互动理论课程及利用VR进行虚拟上课练习的实践课程等方面优化学生课程,促进实习生产生高效教师行为。

王哲[9](2020)在《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国立六中的建校过程充满艰辛,是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国立六中的建校史是一部苦难师生的流亡史,充满浓重的战时色彩。“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学生纷纷涌入关内平津等地,此为流亡学生之嚆矢。迨至“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陷入日军敌手,华北危急,大量中等学校学生南下流亡,迁至后方地区安置。山东部分中等学校师生在教育厅及教职员的带领下,南下迁至河南赊旗镇,成立山东省联合中学(即国立第六中学前身)。在这之后,国立六中先后落脚河南、湖北,后转经陕西,最后到达绵阳,流亡师生们在此度过余下的战时时光。国立六中的建校也是充满生机的历史,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国立六中落户四川绵阳之后,开始其战时教育新阶段。以国立六中为代表的国立中学团体确立起校务会议决策机制,学校教职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国立中学的管理过程中。国立六中的教职员在战前便有密切的联系,或是求学时期的同学关系,或是任职一校或机关的同事关系,或是师生关系。教职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一个坚实的战前山东教育界团体力量,坚守其教育宗旨。救亡与启蒙,成为国立六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以民族国家复兴为主流叙事的附加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教职员所强调的民族危亡意识。与此同时,启蒙课程和教育并未缺失。教员在课程中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冶于一炉,而难解难分。学生仍然能够在贷金中保证其人格上的独立,而担负其工作后的偿还责任。贷金意在培育人才,不失国家保育人才之美意,非为养成徒劳寄生之辈。学校为保障学生享受贷金之利而与教育部几番博弈,试图为学生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学校成为保障师生利益的法团,而向国家争取最大利益。在医疗活动中,国家强调学生身体的健康,是以为国效劳为目的,强调对于学生身体的规训和使用。健康的体魄与国家的强盛结合起来,身体成为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与国家的目的不同,国立六中教职员关注学生身体各方面,尽量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六中强调对于乡梓父老请托和诺言的践行,是出于一种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国立六中教员既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又是他们生活上的保姆。在国立六中所藏图书中,既藏有有关党化教育的着作,也收藏其他类型的着作。国立六中师生阅读世界之丰富,而这种多元开放自由的阅读条件,开阔师生眼界,有利于其自由主义品格的养成。在国立六中的校园纪念日活动中,学校当局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日秩序的遵循和安排,将政治纪念活动楔入学校教育秩序之中,这也是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国立六中的纪念实践中,校园虽然有相关的纪念活动,但与社会上的纪念相比,其纪念日数目、纪念活动范围等规模都大大缩小。教育对于政治侵入存在一定抵制,而强调其相对独立自主的自由主义教育空间。此外,从党团冲突和学生参军等问题上看到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夹杂在党团、民族大义问题之中。教育支配党团和党团支配教育之间的冲突,学生往往成为这些冲突的牺牲品而被推到前台,其背后是行政当局与党团代表之间的利益博弈。抗战时期,中学生是参军的主力,而研究一直受到忽略。与以往对于抗战时期学生参军的颂扬不同,从国立六中学生参军活动中看到,参军成为部分贫穷学生的出路所在,有助于纾解其所面对的困境。国立六中的生存和发展与地方社会密切相关,国立六中在遵照国家政策而带动地方教育复兴的同时,也在服务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寻求生存空间。国立六中因其国立身份,既是地方教育发展的引擎,又成为拦阻与地方社会融合的隔断。国立六中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自治秩序,而呼求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现。在一些经济利益上,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产生角逐。面对民族国家要求与自身秉持的自由主义教育之间的冲突,国立六中是民族危机下孕育出的产物,但在其内核仍然是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国立六中面对强势国家意志的管制,并没有展开激烈的对抗,而是将国家的意志创造性的转化成其发展的资源和凭借。民族主义的确进入国立六中,但已不再是原有的状态,而是得到消解。战前,山东教育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培育起一批秉持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教职员群体,这一群体成为战时国立六中教职员群体的基干力量。在国立六中教职员的保育之下,自由主义之花并未夭折,反得欣欣向荣之象。国立六中在抗战时期培育几千名学生,有很多学生成长为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海峡两岸的发展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陈顺[10](2020)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体院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为例》文中认为当前,社会中的竞争是指人才之间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比拼。在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提高人才的竞争力,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教育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进行培养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重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是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网球教师的专业,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牢牢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教学能力。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规定,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所必须需要具备的能力,还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得到保证。教学能力作为一种体系,其可以划分为多种能力,本文的实验过程是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后,决定选取教学能力中的教学组织能力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教学组织能力提高和表现,通过在实验中引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验组与引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进行分组实验,将结果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体育学院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进行教学实验,实验选取了2017级32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合教育部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内容,本论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实验组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后通过对两组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网球专项能力和学生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效果反馈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有着特有的模块化教学设计。本研究根据专家确定了教学组织能力分化成五个板块。这五个板块为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纠正错误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应变能力。这种由整体划分为各板块,由大化小的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吸收和学习知识,更能掌握知识。2.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学组织能力的不同板块合理选取探究式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因材施教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入到教学设计中,使得学生在课程前对教学内容有完整的了解,课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师生之间相互学习,课程后对授课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3.实验后通过分析,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出教学上的优异性。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纠正错误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应变能力的五个方面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的学生。4.实验后通过分析,实验组网球教学组织能力在实验前和实验后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教学组织能力的P值小于0.05。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得到了显着的增长。5.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知识。同时,在结合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也提出了培养的方法,采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相应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浅谈中师生体育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师生体育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2)“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师生互动的要求
        1.1.2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1.1.3 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
        2.1.2 师生互动
        2.1.3 师生言语互动
    2.2 研究现状
        2.2.1 新手与专家型教师
        2.2.1.1 知识结构的差异
        2.2.1.2 教学行为表现的差异
        2.2.1.3 体育教学中新手与专家型教师
        2.2.1.4 小结
        2.2.2 师生互动
        2.2.2.1 师生互动的内涵
        2.2.2.2 师生互动的类型
        2.2.2.3 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2.2.2.4 有效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
        2.2.2.5 师生言语互动
        2.2.2.6 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
        2.2.2.7 小结
        2.2.3 新手与专家型教师师生互动
    2.3 总结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3.3 研究不足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分析法
        3.1.2 观察法
        3.1.3 访谈法
        3.1.4 数理统计法
    3.2 研究框架
    3.3 研究流程
4 研究结果
    4.1 小学体育课师生言语互动特征
        4.1.1 总体样本比率分析
        4.1.1.1 教师言语
        4.1.1.2 学生言语
        4.1.1.3 无声或混乱
        4.1.2 总体样本矩阵分析
        4.1.2.1 课堂语言结构
        4.1.2.2 课堂控制风格
        4.1.2.3 课堂情感气氛
    4.2 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基本特征及差异
        4.2.1 新手—专家型教师比率分析
        4.2.2 新手—专家型教师矩阵分析
5 讨论与分析
    5.1 小学体育课师生言语互动特征
    5.2 新手型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特征
    5.3 专家型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特征
    5.4 两类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共同特征
    5.5 两类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特征差异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7.1 研究局限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分类表
    附件2 弗兰德斯互动观察表
    附件3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矩阵表
    附件4 访谈提纲

(3)贵阳市Q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师幼互动备受国内外学前教育界重视
        二、师幼互动是提高幼儿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关键
        三、基于CLASS课堂评估系统的有效可靠
        四、本人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关键概念界定
        一、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二、师幼互动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相关研究
        二、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
        三、关于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四、CLASS评估系统的应用研究
        五、研究述评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对话教学理论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实施程序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工具及说明
第二章 贵阳市Q幼儿园个案概况
    第一节 Q幼儿园基本情况
        一、Q幼儿园的办园历史与师幼情况
        二、Q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与办学理念
        三、Q幼儿园的办园特色
    第二节 中(4)班的基本情况
        一、中(4)班的班级情况简介
        二、中(4)班的班级特色
第三章 Q幼儿园中(4)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第一节 基于CLASS评估系统中(4)班集体教学师幼互动整体表现
        一、三大领域得分及整体情况
        二、十个维度得分及整体情况
    第二节 基于CLASS评估系统中(4)班集体教学师幼互动特征分析
        一、 “情感氛围”领域的特征分析
        二、 “班级组织”领域的特征分析
        三、 “教育支持”领域的特征分析
第四章 Q幼儿园中(4)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特色与成效
    第一节 中(4)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特色
        一、数学区域材料丰富,幼儿很感兴趣
        二、重视搭建幼儿园与家庭互动的桥梁
    第二节 中(4)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成效
        一、师幼相处融洽,班级情感氛围较好
        二、师幼互动过程有着显性与隐形互动的统一
        三、教师注重数学生活化,多样高效的课堂组织策略
第五章 Q幼儿园中(4)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4)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活动环节预设组织有序,互动过程中教师主导性过强
        二、教师的敏感性一般,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个性化指导不足
        三、教师反馈质量一般,提供“支架”促进幼儿探究学习的能力不足
    第二节 中(4)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二、幼儿园因素
        三、教师因素
第六章 Q幼儿园中(4)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职能转型下的教育部门:重视互动理念与课程培训
        一、增强师幼互动理念
        二、重视课程培训
    第二节 督学组指导下的园方改革:师幼互动质量纳入动态考评
        一、建立幼儿园师幼互动评价体系
        二、幼儿园管理者的重视
    第三节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要求:观念与素质的多元化提升
        一、践行“幼儿为本”的科学儿童观
        二、保持对话精神和教育敏感性
        三、提高自身数学教学互动的专业素养
        四、注重互动中师幼间双向性的支架成长
        五、关注幼儿看法,提供个性化的鼓励反馈方式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类
附录
    附录1 CLASS系统观察表
    附录2 CLASS评价操作细则
    附录3 访谈提纲

(4)疫情常态化下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策略探讨 ——以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2.1.1 有关体育教学安全研究
        2.1.2 有关学校疫情防控安全研究
        2.1.3 有关学校疫情复课后体育课堂教学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2.1 有关国外学校安全研究
        2.2.2 有关国外运动安全研究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实地调研法
4.结果与分析
    4.1 疫情常态化下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体育教学中防疫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4.1.1 疫情常态化下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体育教学中师生防疫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4.1.2 疫情常态化下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4.1.3 疫情常态化下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体育教学组织现状分析
        4.1.4 疫情常态化下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现状分析
        4.1.5 疫情常态化下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4.2 疫情常态化下影响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体育教学防疫安全的因素分析
        4.2.1 疫情常态化下影响郑州市经开区体育教学防疫安全的社会因素
        4.2.2 疫情常态化下影响郑州市经开区体育教学防疫安全的学校因素
        4.2.3 疫情常态化下影响郑州市经开区体育教学防疫安全的教师因素
        4.2.4 疫情常态化下影响郑州市经开区体育教学防疫安全的学生因素
        4.2.5 疫情常态化下影响郑州市经开区体育教学防疫安全的家长因素
    4.3 疫情常态化下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4.3.1 学校高度重视防疫要求,毫不懈怠加强学校防疫工作
        4.3.2 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做好体育教学设计
        4.3.3 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努力提升身体素质
        4.3.4 家长正确认识体育,加强家校合作共建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学生问卷
附录2——教师问卷
附录3 学校领导访谈提纲
致谢

(5)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相关概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互动
        2.师生互动
        3.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师生互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实践论
        2.符号互动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基本环节和步骤
        1.课前准备互动任务
        2.课上推进师生互动实施
        3.课后反馈和评价师生互动的效果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中存在问题调查
        1.调查目的与对象
        2.调查问卷的设计
        3.调研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教学运用层次设定不清
        1.师生互动教学目的与互动类型搭配不科学
        2.忽略师生互动教学形式与知识系统性的内在联系
        3.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影响因素认知与运用局限
    (二)师生互动教学环节设计效果达成不足
        1.师生互动交流状态激活不充分
        2.师生互动教学任务协作操控不当
        3.师生互动交流媒介设计局限
    (三)师生互动教学与素质教育关联不够
        1.师生互动轻视学生主动性的塑造
        2.师生互动基于知识的启发与延展不足
        3.师生互动对学生素质成长与能力构建的促成不够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于师生互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全面认识
        1.师生互动教学态度不端正导致设计准备不充分
        2.注重师生互动形式忽视知识育人内容
        3.轻视对师生互动教学的基础支撑条件的掌握
    (二)教师缺少师生互动教学的稳妥驾驭力
        1.教师有效组织师生互动能力需要提升
        2.不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与细节的科学实施
        3.师生互动教学资源匹配能力需要提升
    (三)师生互动教学贯彻教改要求不彻底
        1.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定位转变不到位
        2.师生互动教学缺乏素质发展达成环节
        3.师生互动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与目的性的统一
        1.科学设计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师生互动教学
        2.保持师生互动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3.全面掌控师生互动教学涉及因素与环节细节
    (二)重视师生互动实施流程与效果的精雕细琢
        1.提升教师过硬的师生互动教学组织能力
        2.科学严谨组织师生互动协作的教学环节
        3.重视师生互动教学综合资源的科学匹配
    (三)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切实贯彻教改要求
        1.以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素质与知识能力同步发展
        2.在师生互动中以清晰线索与路径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3.运用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师生互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二:高中思想政治师生互动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6)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的社会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课堂教学的性质为本研究提供了认识对象
        1.1.2 现有体育课堂教学师生行为的社会学研究不足为本研究提供了探索空间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关于“体育课堂社会”理论的研究现状
        2.1.2 关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社会角色的研究现状
        2.1.3 关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社会群体的研究现状
        2.1.4 体育课堂教学中社会互动的研究现状
        2.1.5 国外关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
    2.2 研究现状的问题归纳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调查法
        3.2.4 教育观察法
        3.2.5 统计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核心概念解析
    4.2 师生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行为
        4.2.1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控制与服从
        4.2.2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对抗于磋商
        4.2.3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
    4.3 影响课堂教学师生行为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4.3.1 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
        4.3.2 影响初中生学习行为的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Ⅰ
附录 Ⅱ

(7)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表征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对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愈益重要
        1.1.2 课题组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1.1.3 国内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研究存在不足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价值
        1.3.1 研究创新之处
        1.3.2 理论与实践价值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1.1 基础研究部分
        3.1.2 核心研究部分
        3.1.3 应用研究部分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调查法
        3.3.3 录像分析法
        3.3.4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4.1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概念界定和内涵
        4.1.1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概念界定
        4.1.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理论基础
        4.1.3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系统要素和作用原理
        4.1.4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类型
        4.1.5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系统的特点
        4.1.6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系统的功能
    4.2 勒温场理论
        4.2.1 勒温场理论的诠释
        4.2.2 勒温场理论的基本观点
        4.2.3 场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4.2.4 勒温场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作用
    4.3 教学系统论
        4.3.1 一般系统论
        4.3.2 一般教学系统论
        4.3.3 化学教学系统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的开发与检验
    5.1 定性表征
        5.1.1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的开发
        5.1.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的检验
    5.2 定量表征
        5.2.1 回归关系探查及回归方程构建
        5.2.2 回归方程的检验
    5.3 水平表征
        5.3.1 基于水平划分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聚类分析
        5.3.2 基于水平划分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聚类分析检验
        5.3.3 基于水平预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判别分析
        5.3.4 基于水平预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判别方程检验
        5.3.5 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水平和不同价值取向课堂教学类型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研究——教师变量
    6.1 中学化学男、女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
        6.1.1 样本选择及评分
        6.1.2 中学化学男、女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的总体评价
        6.1.3 中学化学男、女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的维度评价
        6.1.4 中学化学男、女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6.2 中学化学新手、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
        6.2.1 样本选择及评分
        6.2.2 中学化学新手、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的总体评价
        6.2.3 中学化学新、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评价
        6.2.4 中学化学新、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6.3 研究结果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课型变量
    7.1 中学化学展示课和常态课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
        7.1.1 样本选择及评分
        7.1.2 中学化学常态课和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总体评价
        7.1.3 中学化学常态课和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评价
        7.1.4 中学化学常态课和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7.2 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
        7.2.1 样本选择及评分
        7.2.2 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课堂教学氛围总体评价
        7.2.3 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评价
        7.2.4 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7.3 研究结果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测量及评价
    8.1 研究设计
        8.1.1 研究过程
        8.1.2 样本选择及评分
    8.2 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总体评价
    8.3 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评价
    8.4 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评价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开发和检验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
        9.1.2 应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评价工具对不同变量课堂教学氛围进行了测量和评价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体育实习生师生互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2.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体育实习生
        2.1.2 师生互动
    2.2 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
        2.2.1.1 体育教学与有效教学
        2.2.1.2 促进体育实习生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
        2.2.1.3 有效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相关研究
        2.2.2 国外研究
        2.2.2.1 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分析法
        3.1.2 系统观察法
        3.1.2.1 观察对象
        3.1.2.2 研究工具
        3.1.2.3 量化资料信度考察
        3.1.3 问卷调查法
        3.1.4 访谈法
        3.1.5 数理统计法
    3.2 研究框架
    3.3 研究流程图
4.研究结果
    4.1 体育实习生在不同学段实习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比例
        4.1.1 高中4位体育实习生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比较
        4.1.1.1 总体互动行为分析
        4.1.1.2 4位实习生体育课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个人分析
        4.1.2 小学6位体育实习生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比较
        4.1.2.1 总体互动行为分析
        4.1.2.2 6位实习生体育课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个人分析
    4.2 10位实习生第1节课与最后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对比分析
        4.2.1 高中4位实习生第1节课与考核课师生互动行为对比分析
        4.2.2 小学6位实习生第1节课与最后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对比分析
    4.3 实习生教师直接与间接影响行为问卷分析
        4.3.1 教师直接影响行为问卷分析
        4.3.2 教师间接影响行为问卷分析
    4.4 讨论与分析
        4.4.1 实习生在不同学段实习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4.4.2 10位实习生第1节课与最后1节课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4.4.3 实习生教师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行为问卷分析
        4.4.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局限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9)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框架、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民族危机与联校自保:行政运作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流亡简史
    第二节 国立中学校务会议研究
    第三节 国立六中行政办事人员考察
    第四节 国立六中德阳分校裁并问题研究
    小结
第二章 民族情感与教育团体:教职员关系网络研究
    第一节 同乡: 国立六中教职员的地缘关系
    第二节 同学: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一
    第三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二
    第四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与职员关系
    小结
第三章 启蒙与救亡: 国立六中教学主题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教科书荒及其应对
    第二节 启蒙教育: 国立六中的人文和科学教育
    第三节 救亡教育: 国立六中的战时教育色彩
    小结
第四章 贷金、卫生、阅读: 生活史视野下的国立六中师生
    第一节 国家扶持与人格独立: 贷金与学生生活
    第二节 为国保育与视若己出: 国立六中师生健康
    第三节 党化教育与自由阅读: 国立六中阅读世界
    小结
第五章 政治意志与教育实践: 以党团冲突和校园纪念为例
    第一节 党团冲突与教育统合: “校党团合一
    第二节 国立六中的中共组织力量
    第三节 国家纪念与教育秩序: 校园中的纪念日
    小结
第六章 报效国家与纾解困境: 国立六中参军问题研究
    第一节 抗战时期关于青年学生从军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从军运动”前的学生参军情况
    第三节 从军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第四节 从军运动的余音
    小结
第七章 国家襁褓与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政策管道与文化代表: 地方中的“国家”和“大学”
    第二节 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挟校自重: 与地方社会的冲突
    小结
结语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交缠下的战时教育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体院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
        1.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是迎合社会的需要
        1.1.3 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1.1.4 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模式改革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研究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有关教学能力的概念研究
    2.3 有关体育教学能力的概念及结构的研究
    2.4 有关教学组织能力的概念及其构造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实验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分析
        4.1.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4.1.2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4.1.3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课程特性
        4.1.4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4.1.5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蕴含的教学方法
        4.1.6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流程的对比分析
        4.1.7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4.2 教学组织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4.2.1 教学组织能力的筛选
        4.2.2 教学组织能力指标的确定
        4.2.3 教学组织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
        4.2.4 教学组织能力的评价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前学生的差异性分析
        4.3.2 实验后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对比分析
        4.3.3 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教学组织能力对比分析
        4.3.4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效果的反馈
        4.3.5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下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浅谈中师生体育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新手-专家型”小学体育教师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比较研究[D]. 张叶.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3]贵阳市Q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个案研究[D]. 施丽华.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疫情常态化下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策略探讨 ——以郑州市经开区初中为例[D]. 张正鹏.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5]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学研究[D]. 国歌. 渤海大学, 2021(02)
  • [6]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的社会学研究[D]. 李鑫. 重庆三峡学院, 2021
  • [7]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表征及评价研究[D]. 李秀壮.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体育实习生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 梁丽娟.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9]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D]. 王哲. 山东大学, 2020(09)
  • [10]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网球专项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体院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学生为例[D]. 陈顺.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标签:;  ;  ;  ;  ;  

浅谈中学体育课堂师生组织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