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利油田生产经营再创新高(论文文献综述)
靳红兴,杨思湘[1](2021)在《以对标促进管理改革创新良性互动》文中研究说明对标一流是“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也是打造世界领先企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全球碳减排、国际石油公司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国际油气价格宽幅震荡的大背景下,油田事业部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部署,将对标管理提升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绿?
胜利油田集团公司[2](2020)在《胜利油田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及相关工作的做法及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油田正处于深化改革发展、狠抓科学精细管理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油气规模效益稳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运营方式深刻变化的新要求,人才支撑尤为重要。人才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他们处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实现稳产高产、增储上产的主力军。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探索实践开展职业技
田磊,刘小丽,付晓晴[3](2017)在《2016年我国石油市场形势政策分析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我国石油市场发展呈现新态势,成品油消费保持增长,但汽油、柴油、煤油消费分化严重;国内原油产量下滑明显,原油进口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炼化行业竞争加大,地方炼油企业原油加工量、开工率、市场份额等指标大幅提升;成品油净出口快速增加,我国成为亚太地区第三大成品油出口国。面对复杂市场形势,我国主动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和低油价环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先行试点"的思路,着力深化油气行业体制改革。以新疆为试点推进油气矿权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进原油"双权"放开,加码炼化"去产能"政策,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设定地板价,加速石油国企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改革取得较快进展。展望2017年,随着部分已建炼厂投产,国内成品油供应过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在地方炼油企业需求和国储原油收储工作带动下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再创新高。因此,在全面推进行业改革的同时,应结合当前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高度重视炼化去产能等方面工作。
范秋芳,刘兰廷,苑兆洁[4](2015)在《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胜利油田为例》文中指出以胜利油田为例,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将胜利油田与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的自主创新能力做综合评价.从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方面综合反映各评价对象的自主创新能力,检验其生产率是否DEA有效,并指出非DEA有效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结果表明,胜利油田大部分年份的全要素生产指数较低,为非DEA有效,并且不同年份自主创新能力波动幅度较大.
吕国伟[5](2014)在《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认为基层骨干技术人才是基层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是油田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其状况和作用发挥如何,对石油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当前,胜利油田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规划了“资源、市场、一体化和绿色低碳”四大发展战略,确定了“做大油气主业、做强专业板块、做优矿区服务,做实油地结合”四大发展路径。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关键在基层人才。目前,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相比,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数量不足、素质能力不适应、结构分布不尽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影响和制约了油田的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因此,研究分析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培养对策,对于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基层骨干人才队伍,推动油田的科学发展、一流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充分论述了加强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综合采用了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行为事件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的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理论和方法;总结梳理了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队伍现状以及培养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素质能力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依据,提出了加强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吴延章[6](2014)在《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胜利油田经过50多年的开发生产,连续17年生产原油2700万吨以上,但目前的开发形势和稳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显出现产量增储困难、资源接替紧张、整体开发效益偏低、老油田增量成本偏高,后续发展乏力的现象。胜利油田既要实现经济利润的增长,又要满足国家对低碳、环保的要求,而且担负着油气供应的任务,承担当地油地和谐的重任。胜利油田经过多年发展,已处于战略调整期,如何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是胜利油田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胜利油田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从经营管理系统、财务绩效系统、油气资源系统、科技人才系统、安全环保系统、社会系统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其次,本文在现状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原则,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运用方差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确定指标的权重;再次,运用多指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值,根据评价标准确定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程度,对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和趋势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于敬波[7](2013)在《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又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全球市场的定位和开拓,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向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胜利油田的石油工程服务作为中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工程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中石化集团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第一章从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大背景出发,结合中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工程板块专业化重组整合的企业背景,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阐述了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意义。第三章对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的历程进行了概括,并且指出了该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四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的内外部优劣势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找出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遇,确定最终的战略选择。第五章结合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对胜利油田的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进行目标市场分析,从而准确定位。第六章明确了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及重点,并且采取了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走出去”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
谭运成[8](2013)在《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细分化和专业复合程度日益提高,企业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性不断增强。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依靠拥有共同目标、紧密协作、相互负责的技术人才团队协同攻关、共同完成。但是,技术人才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何培养造就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团队,已经成为目前人才资源管理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首先介绍论文的背景与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是对技术人才团队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论述。其次是对技术人才团队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介绍,主要是对技术人才团队的一些基本概念、组建原则、组建方式、构成要素、典型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再次对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介绍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最后,提出油田加强技术人才团队建设的措施办法。
曹亚宏[9](2013)在《基于DEA的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孤东采油厂作为胜利油田的一个重要采油厂,自1989年成立以来,为胜利油田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大部分陆上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孤东采油厂高产稳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孤东采油厂每年投入巨额资金开展增产措施,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采油厂油气稳产,却导致采油厂投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投资效益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采油厂的竞争力。因此有必要针对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论文首先从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评价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出发,结合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管理现状,分析了影响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评价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构建了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比较分析常见的投资效益评价方法,论文将交叉互评机制及AHP引入以投入为导向的DEA模型,构建了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评价模型,并选取2005年至2010年孤东采油厂相关经营数据进行投资效益评价分析。最后,在投资效益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管理现状,指出孤东采油厂在投资管理方面存在投资决策研究力度不够,投资计划执行力度弱,投资结构缺乏科学性,全面投资管理不够深入以及投资决策时效性差等问题,并从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科研管理以及管理制度四个方面为孤东采油厂提出提高投资效益的对策建议。
侯增周[10](2011)在《胜利油田东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生态农业产业化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资源型企业对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经过近50年的高速开发,胜利油田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近10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愈来愈受到国家和各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各项环保政策相继出台。2009年12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得到国家批复,自此,黄河三角洲的发展被提升为国家战略,高效生态经济也成为该区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东营市是国家规划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它也是胜利油田的发源地。本研究对胜利油田东营区域的生态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从县域、产业和农户三个层次上评价了东营生态农业模式。评价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来源,一方面是近年东营市和项目县的统计年鉴、县志等序列数据;另一方面是实地调查数据,包括入户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研究发现:胜利油田东营区域通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恢复环境的主要措施,将其视为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营市已经形成了6种生态农业模式。目前,东营在政策、资源、区位、农业产业等方面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然而,东营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面临农业基础薄弱、生态十分脆弱、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民众参与不够、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持下,东营市县级生态农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垦利县根据本区域的自然资源、环境及农业生产状况,发展六种生态农业适用模式。对垦利县生态农业建设的评价结果显示,2004-2008年垦利县生态农业建设综合效益指数曲线基本是持续上升的。然而,垦利县生态农业建设所取得的生态效益较低。冬枣产业已成为东营市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工程之一。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表明,东营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其显着特点是:市场、企业、基地、农户已经连为一体,广大农户从事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生产。东营冬枣生态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规模较小、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科技支撑有待健全。2008年,东营市经济发展指数为1.89,相应的环境质量指数为1.04,综合环境经济效益指数为1.82,环境经济的协调度为0.35,表明东营市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度处于失调状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国家推广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举措之一。研究结果显示,沼气项目实施后,项目户的家庭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项目户的家庭劳动时间明显减少,劳动负担有所减轻;在项目组织的培训学习过程中,社会交往范围也在扩展;农户家庭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的生活舒适度明显提高;农户对沼气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好,能够安全的使用沼气。同时,沼气项目在减轻农村女性劳动负担,提高其家庭地位,扩展其社会交往范围,改善其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评价分析发现,沼气项目促进了沼气池与养殖业、种植业的生态耦合,以养殖业为主的沼气项目户所取得的综合效益最高。最后,本文对如何建立生态农业补偿机制进行了讨论。
二、胜利油田生产经营再创新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胜利油田生产经营再创新高(论文提纲范文)
(1)以对标促进管理改革创新良性互动(论文提纲范文)
搭建“3566”对标管理体系 |
聚焦主责主业 坚持“六个融合” |
全面对标与重点对标相融合 |
【案例】 |
过程对标与结果对标相融合 |
【案例】 |
先进对标与一流对标相融合 |
【案例】 |
内部对标与外部对标相融合 |
【案例】 |
横向对标与纵向对标相融合 |
【案例】 |
定性对标与定量对标相融合 |
【案例】 |
突出标杆引领 推广对标经验 |
强化对标建制 深化基础管理 |
(2)胜利油田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及相关工作的做法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胜利油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的思路及措施 |
(一)围绕“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总体部署、“人才强企”工程开展重点人才培训 |
1.加强胜利名匠锻造。 |
(1)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规划: |
(2)优秀技能人才选拔培养规划: |
2.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 |
(二)围绕“三基、六项培训”深入开展全员培训 |
1.加强技能素质提升,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
2.推进基本功训练常态化。 |
3.推进大职业大工种建设。 |
(三)利用现代化培训手段,有力支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 |
1.“大师云”学习专区建设助推石化网络学习深化应用。 |
2.“三段式”赛前培训落实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 |
(四)下一步的工作及措施 |
1.构建完善“3级管理”体系。 |
2.持续加强“6大重点”工作。 |
3.全面夯实“5项支撑”保障。 |
二、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做法和经验 |
(一)加大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
(二)将企业新型学徒制纳入各类人才培训过程中 |
(三)利用大师工作室、技师协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 |
三、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做法和进展 |
(一)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促进技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 |
(二)大力开展评价鉴定工作,提升评价鉴定质量 |
四、意见和建议 |
(3)2016年我国石油市场形势政策分析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油市场发展形势 |
1.1 成品油消费保持增长,汽油柴油煤油消费分化严重 |
1.2 国内原油产量下滑明显 |
1.3 原油进口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 |
1.4 原油加工量较快增长,成品油净出口量快速增加 |
1.5 国际油价触底后呈震荡上升走势 |
1.6 国内石油企业经营业绩表现各异 |
2 石油领域改革进展和政策分析 |
2.1 以新疆为试点推进油气矿权管理改革 |
2.2 原油“双权”改革进一步深入 |
2.3 炼化“去产能”政策加码,加快油品质量升级 |
2.4 根据市场发展进程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
2.5 石油国企改革加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
3 2017年发展展望及政策建议 |
3.1 成品油供应过剩压力进一步增大,对外依存度将再创新高 |
3.2 全面推进石油领域改革,重点解决炼油产能过剩等问题 |
(4)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胜利油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胜利油田自主创新现状 |
2 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标筛选 |
2.1 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2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筛选 |
3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胜利油田自主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3.1 DEA-Malmquist模型的基本原理 |
3.2胜利油田自主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3.3 实证结果分析 |
4 提升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
4.1 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创新资金配置效率 |
4.2优化科研人员配置,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
4.3 以石油企业为主导,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5)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企业基层骨干技术人才概述 |
2.1 企业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主要特点 |
2.1.1 企业基层骨干人才的一般特征 |
2.1.2 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主要特征 |
2.2 企业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 |
2.2.1 以人为本的理念 |
2.2.2 经营人才的理念 |
2.2.3 遵从知识的规律性 |
2.2.4 注重人才的差异性 |
2.2.5 关注环境的影响 |
2.3 企业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
2.3.1 企业自办大学 |
2.3.2 岗位锻炼模式 |
2.3.3 导师带徒模式 |
2.3.4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
第3章 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队伍培养的现状分析 |
3.1 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队伍的构成 |
3.2 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的成就 |
3.2.1 确立了重视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选人用人导向 |
3.2.2 畅通了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成长通道 |
3.2.3 构建了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多元激励机制 |
3.2.4 提升了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素质能力的整体水平 |
3.2.5 规划明确了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发展方向 |
3.2.6 改善了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 |
3.3 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基层骨干技术人才队伍面临接替压力 |
3.3.2 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发展通道需要进一步延展 |
3.3.3 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与油田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
3.3.4 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激励措施效果不明显 |
3.3.5 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压力较大 |
第4章 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素质能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
4.1 素质能力模型理论与方法 |
4.1.1 素质能力模型的内涵 |
4.1.2 素质能力模型冰山理论 |
4.1.3 素质能力模型构建技术方法 |
4.2 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素质能力模型的构建 |
4.2.1 调查问卷分析 |
4.2.2 素质能力模型的验证 |
4.2.3 素质能力模型的特点 |
4.3 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素质能力模型的应用 |
第5章 基于素质能力模型的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对策 |
5.1 实施基层骨干技术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 |
5.1.1 分类制定能力素质提升计划 |
5.1.2 强化实践锻炼 |
5.1.3 创新培训模式 |
5.2 拓宽基层骨干技术人才成长发展空间 |
5.2.1 拓展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发展通道 |
5.2.2 加大基层骨干技术人才选拔任用力度 |
5.2.3 完善基层骨干技术人才退出机制 |
5.3 优化基层骨干技术人才队伍结构 |
5.3.1 做好青年人才职业发展规划 |
5.3.2 加强关键环节培养 |
5.3.3 优化青年成才路径 |
5.4 做好基层骨干技术人才的需求保障工作 |
5.4.1 适度提高薪酬待遇 |
5.4.2 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
5.4.3 加强人文关怀 |
5.4.4 加大基层评先树优力度 |
5.5 重视基层骨干技术人才作风建设 |
5.5.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
5.5.2 加强优良传统教育 |
5.5.3 加强法制教育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构路线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结构路线 |
第2章 油田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
2.1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
2.1.1 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
2.1.2 企业发展战略分类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
2.3 资源型企业内涵及特点 |
2.3.1 资源型企业的内涵 |
2.3.2 资源型企业特点 |
2.4 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界定 |
2.5 常用评价方法 |
第3章 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
3.1 胜利油田概况 |
3.2 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
3.2.1 经营管理系统分析 |
3.2.2 财务绩效系统分析 |
3.2.3 油气资源系统分析 |
3.2.4 科技人才系统分析 |
3.2.5 安全环保系统分析 |
3.2.6 社会系统分析 |
第4章 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评价 |
4.1 可持续发展评价思路 |
4.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构建原则 |
4.2.2 指标体系设计及指标说明 |
4.3 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确定 |
4.3.1 赋权方法的选择 |
4.3.2 数据的处理 |
4.3.3 基于均方差的指标权重的计算 |
4.3.4 基于AHP的指标权重的计算 |
4.3.5 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 |
4.4.1 可持续发展评价 |
4.4.2 可持续发展单系统分析 |
4.4.3 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 |
第5章 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对策 |
5.1 经营管理对策 |
5.1.1 推行油公司管理模式 |
5.1.2 构建一体化管理格局 |
5.2 经济系统对策 |
5.3 资源系统对策 |
5.3.1 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 |
5.3.2 非常规油气资源接替发展 |
5.3.3 强化市场开拓能力 |
5.4 社会环境系统对策 |
5.4.1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
5.4.2 提升油田安全管理水平 |
5.4.3 加强油地关系建设 |
5.5 科技管理对策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础 |
1.2.2 专业化重组整合对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的挑战和机遇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
2.1 确保国家的石油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
2.2 实现跨国经营运作的必然选择 |
2.3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
第三章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历程、成绩以及不足 |
3.1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历程 |
3.1.1 国内反承包阶段 |
3.1.2 国外投标阶段 |
3.1.3 国际化运营阶段 |
3.2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取得的成绩 |
3.2.1 市场开发效果显着,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
3.2.2 统一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
3.2.3 石油工程服务区域领域广 |
3.2.4 石油工程服务技术和装备配套水平极大提高 |
3.2.5 形成了国际化经营理念和制度,铸造了国际化人才队伍 |
3.3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的不足 |
3.3.1 国际石油工程业务的统一管理力度不足 |
3.3.2 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短缺 |
3.3.3 技术水平和服务层次相对较低 |
3.3.4 HSE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
第四章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环境分析 |
4.1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优势条件 |
4.1.1 服务门类齐全,技术实力雄厚 |
4.1.2 装备配套优势明显,人才队伍经验丰富 |
4.1.3 市场形象良好,品牌资源丰富 |
4.1.4 国际竞争经验较为丰富,国际化经营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
4.2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劣势条件 |
4.2.1 经营管理模式落后,管理运行机制不统一 |
4.2.2 石油工程装备投入不足,整体科研发展水平落后 |
4.2.3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国际项目运作规则理解不深 |
4.2.4 国际总承包项目经验不足,区域产业链不完整 |
4.3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面临机遇 |
4.3.1 国家优惠政策为“走出去”给予了大力支持 |
4.3.2 集团公司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提供了强劲动力 |
4.3.3 国际石油工程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
4.4.4 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增大增加了对石油工程服务的依赖程度 |
4.4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
4.4.1 全球化的经济危机导致石油工程服务市场相对萎缩 |
4.4.2 东道国的政治、法律风险不断提高 |
4.4.3 石油工程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勘探风险不断加大 |
4.5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类型选择 |
第五章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行业及目标市场分析 |
5.1 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新趋势 |
5.1.1 全球经济回暖促使石油工程服务市场逐渐扩大 |
5.1.2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市场战略开始转变 |
5.1.3 石油工程服务呈现一体化综合发展的模式 |
5.1.4 石油工程服务的地域开始向海上和难动用储量地区转移 |
5.2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目标市场分析 |
5.2.1 中东地区 |
5.2.2 非洲地区 |
5.2.3 中南美洲地区 |
5.2.4 中亚及俄罗斯地区 |
5.2.5 东南亚地区 |
5.2.6 海洋石油工程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
5.3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市场定位基础 |
5.3.1 中国石化集团高度重视 |
5.3.2 技术支撑有力 |
5.3.3 品牌声誉已逐步确立 |
5.3.4 队伍、资产已具备相当规模 |
5.3.5 重点市场规模效益初步显现 |
第六章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目标以及措施 |
6.1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目标 |
6.1.1 中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 |
6.1.2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十二五”发展目标 |
6.2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发展思路及重点 |
6.2.1 调整经营策略,提升服务层次,转变发展方式 |
6.2.2 强化市场开发,优化市场布局,提高经营效率 |
6.2.3 全力支持中石化海外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 |
6.3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6.3.1 统一品牌,提高品牌认知度,深化国际石油工程业务的统一管理 |
6.3.2 树立“人才为先”理念,加快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
6.3.3 适应发展要求,建设适应国际化要求的特色管理体系 |
6.3.4 加强多方位合资合作,全面提升竞争能力 |
6.3.5 提高保障能力,建立并完善一体化的装备配套和后勤服务体系 |
6.3.6 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和完善适应油田综合服务项目的体制机制 |
6.3.7 强化HSE和公共安全管理,努力防范安全风险 |
6.3.8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努力防范经济风险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胜利油田简介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技术人才团队建设理论概述 |
2.1 技术人才的定义 |
2.2 “团队”的定义 |
2.3 技术人才团队定义 |
2.4 技术人才团队组建原则 |
2.5 技术人才团队构成要素 |
2.6 技术人才团队组建方式 |
2.7 技术人才团队典型特征 |
第3章 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现状 |
3.1 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基本情况 |
3.1.1 技术人才团队分类 |
3.1.2 技术人才团队统计分析 |
3.2 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典型特征 |
3.2.1 团队研究方向明确 |
3.2.2 团队成员结构合理 |
3.2.3 拥有高素质团队带头人 |
3.2.4 拥有充足的经费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
3.2.5 团队运行管理机制较为完善 |
3.3 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取得的成效 |
3.3.1 造就了优秀人才群体 |
3.3.2 推出了优秀创新成果 |
3.3.3 培育了优秀团队文化 |
第4章 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
4.1 对技术人才团队建设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
4.2 技术人才团队建设配套制度有待完善 |
4.3 技术人才团队建设发展水平不高 |
第5章 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的对策 |
5.1 技术人才团队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
5.1.1 整体思路 |
5.1.2 基本原则 |
5.2 明确技术人才团队建设方向 |
5.3 丰富创新技术人才团队模式 |
5.4 科学优化技术人才团队结构 |
5.5 借助外智加强技术人才团队短板 |
5.6 加强技术人才团队带头人队伍建设 |
5.7 健全技术人才团队管理和运行机制 |
5.7.1 加强团队运行机制建设 |
5.7.2 加强绩效考核机制建设 |
5.7.3 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
5.8 切实发挥好技术人才团队功能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基于DEA的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投资效益评价的相关理论 |
2.1 投资效益概述 |
2.1.1 投资的涵义 |
2.1.2 投资效益的概念 |
2.1.3 采油厂投资效益的特点 |
2.2 投资效益评价方法概述 |
2.3 DEA 相关理论 |
2.3.1 DEA 的概念及优势 |
2.3.2 典型 DEA 模型概述 |
2.3.3 DEA 方法应用步骤 |
第3章 孤东采油厂投资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孤东采油厂概述 |
3.2 孤东采油厂投资管理现状分析 |
3.2.1 中石化对下属单位的投资管理现状 |
3.2.2 孤东采油厂投资管理探索实践 |
3.3 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
3.3.1 政策环境对采油厂投资效益的影响 |
3.3.2 管理水平对采油厂投资效益的影响 |
3.3.3 科技水平对采油厂投资效益的影响 |
第4章 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评价分析 |
4.1 构建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 |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 构建投资效益 DEA 评价模型 |
4.2.1 评价模型输入输出指标及决策单元的选取 |
4.2.2 DEA 模型的选择分析 |
4.2.3 DEA-AHP 投资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
4.3 数据整理与计算 |
4.3.1 输入类指标数据 |
4.3.2 输出类指标数据 |
4.3.3 模型计算 |
4.4 投资效益结果对比分析 |
4.5 孤东采油厂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
4.5.1 投资计划执行力度弱,投资结构缺乏科学性 |
4.5.2 投资决策研究力度不够 |
4.5.3 全面投资管理不够深入,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
4.5.4 投资决策时效性差,基层投资控制积极性不高 |
第5章 提高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的建议对策 |
5.1 成本管理方面 |
5.1.1 构建专项预算定额管理体系,避免资金挪用 |
5.1.2 开展小额投资管理,缩短应急项目资金申请周期 |
5.1.3 资金管理权限适当下放,促进全面投资管理 |
5.2 生产计划管理方面 |
5.2.1 加强全过程资金监督管理,确保投资计划落实 |
5.2.2 强化生产统计,确保关键数据的准确性 |
5.3 科研管理方面 |
5.3.1 加强投资决策研究,促进精细化管理 |
5.3.2 加强组织管理研究,保证协调发展 |
5.4 管理制度方面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胜利油田东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设计及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问题 |
1.2.3 研究方法 |
1.3 论文主体内容 |
1.4 创新说明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4.1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说明 |
1.4.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 生态农业基本理论综述 |
2.1 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 |
2.1.1 生态农业的概念 |
2.1.2 生态农业的特征 |
2.1.3 生态农业依据的原理 |
2.1.4 生态农业的模式 |
2.1.5 生态农业系统的评价 |
2.2 生态农业产业化 |
2.2.1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
2.2.2 生态农业产业化原则和要素 |
2.3 中国的生态农业 |
2.3.1 中国传统的农业生态思想与实践 |
2.3.2 中国现代农业的生态环境问题 |
2.3.3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
3. 油区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分析 |
3.1 胜利油田东营区域基本情况 |
3.1.1 自然环境 |
3.1.2 资源条件 |
3.2 胜利油田东营区域农业发展情况 |
3.2.1 东营区农业基本情况 |
3.2.2 东营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
3.2.3 东营生态农业发展问题 |
3.3 油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
3.3.1 油田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
3.3.2 胜利油田在东营区的开发 |
3.3.3 胜利油田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
3.3.4 盗油泄漏污染 |
3.4 胜利油田的环境治理 |
3.4.1 绿色油田建设的要求 |
3.4.2 绿色油田建设成果 |
3.5 油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
3.5.1 油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
3.5.2 油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劣势 |
3.6 小结 |
4 东营区域县级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 |
4.1 县情分析 |
4.1.1 自然环境 |
4.1.2 自然资源 |
4.1.3 社会经济情况 |
4.1.4 农业发展概况 |
4.2 垦利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
4.2.1 上农下渔 |
4.2.2 沼气 |
4.2.3 秸秆利用 |
4.2.4 测土施肥 |
4.2.5 生物防治 |
4.2.6 生态观光农业 |
4.3 垦利县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 |
4.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3 指标权重的具体计算及结果 |
4.3.4 垦利县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 |
4.4 小结 |
5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评价 |
5.1 东营市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
5.1.1 东营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
5.1.2 东营市的产业结构情况 |
5.2 东营市冬枣产业发展情况 |
5.2.1 东营市冬枣的发展过程 |
5.2.2 东营市冬枣的发展成效 |
5.3 东营市冬枣产业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分析 |
5.3.1 冬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选择 |
5.3.2 冬枣生态农业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5.3.3 东营冬枣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总结 |
5.4 东营市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评价 |
5.4.1 生态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
5.4.2 各指标值和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
5.4.3 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评价标准 |
5.4.4 东营生态农业产业化评价 |
5.5 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评估 |
5.5.1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协调度 |
5.5.2 协调度评估指标体系 |
5.5.3 结果分析 |
5.6 小结 |
6 东营区域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 |
6.1 研究背景 |
6.2 研究说明 |
6.2.1 研究目的 |
6.2.2 研究内容 |
6.2.3 调查方法 |
6.2.4 抽样说明 |
6.3 沼气项目的实施情况 |
6.3.1 农户基本信息 |
6.3.2 农户沼气的使用情况 |
6.3.3 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情况 |
6.3.4 沼气池的原料供应 |
6.3.5 沼气池的维护 |
6.4 沼气项目对农户的影响 |
6.4.1 沼气项目对农户的经济影响 |
6.4.2 沼气项目对农户的社会影响 |
6.4.3 沼气项目对农村女性的影响 |
6.5 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 |
6.5.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6.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6.5.3 农户沼气型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 |
6.6 小结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7.2.1 生态农业补偿机制 |
7.2.2 生态农业融资渠道 |
7.2.3 生态农业补偿方式 |
7.2.4 生态农业补偿监督与验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沼气国债项目"项目户调查问卷 |
附录二:"沼气国债项目"非项目户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胜利油田生产经营再创新高(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对标促进管理改革创新良性互动[N]. 靳红兴,杨思湘. 中国石化报, 2021
- [2]胜利油田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及相关工作的做法及建议[J]. 胜利油田集团公司. 中国培训, 2020(05)
- [3]2016年我国石油市场形势政策分析与展望[J]. 田磊,刘小丽,付晓晴. 中国能源, 2017(03)
- [4]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胜利油田为例[J]. 范秋芳,刘兰廷,苑兆洁. 河南科学, 2015(01)
- [5]胜利油田基层骨干技术人才培养研究[D]. 吕国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05)
- [6]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D]. 吴延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08)
- [7]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战略的探究[D]. 于敬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8]胜利油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研究[D]. 谭运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9]基于DEA的孤东采油厂投资效益评价研究[D]. 曹亚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10]胜利油田东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侯增周.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