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医疗技术准入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1](2019)在《一个手术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家正在着力构建最基本的患者安全保障体制,而极具安全风险的外科手术室是安全保障的重点。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术质量的提高,这对手术人员和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许多医院却没有一套信息系统来全面管控手术室的日常工作。由此,如何规范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和提升手术室的洁净度和管理规范、还有对手术室内的耗材、器械做一个全面的管控,成了许多医院的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和物联网RFID技术来构建一套覆盖全流程的手术室管理系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手术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阐述,其次结合手术室规范条例和国内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RFID技术来设计一套涵盖手术室日常工作的规范化流程。明确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提出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基于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结合系统应用场景与主流技术,对开发系统的架构和所用技术栈进行了选择,明确采用基于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并结合微服务的设计思想,客户端的实现采用WPF技术,数据库采用Oracle来实现本系统。其次根据手术室日常运作规范及考虑到手术室这个特殊环境,将系统设计成人员准入模块、医护人员行为管理模块、药品管理模块、高值耗材管理模块、手术器械管理模块五大模块,并且对每个模块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设计,同时也提出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设计方案。再次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需要,对微服务,WebAPI,消息中间件,WPF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对上述五大模块进行了功能的实现。最后通过搭建客户端-服务器的开发/测试环境,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该系统已经成功实现,并且部署于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经过项目实践证明该系统提高了手术室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节约管理成本及保障手术室的安全高效运行。由此可见手术室管理系统的建设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韦建斌[2](2017)在《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技术》文中指出医院机构除了履行本职,治病救人,向世人展示过硬的医疗技术之外,还需要保证其他各项系统指标的安全水平。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机构也在朝着网络化和自动化方向进步。完善的医院网络系统在信息化社会成为了衡量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对医疗机构网络安全技术分析,并对当前医院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刻剖析,综合内网准入技术和桌面安全管理两个方面,达到医院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确保医院信息管理的高效安全运行,最终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李育玲,马青,刘桂芬[3](2016)在《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提出静脉输液护理技术作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医学科学的发展、新型设备材料的应用,其方法手段、内涵技术也在不断发生变革[1-2]。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输液治疗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疾病痊愈时间[3]。由于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熟练,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较低,直接影响了病人的救治质量与病人的满意度[4]。为进一步落实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冯毅[4](2014)在《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门诊统筹是医疗保险支付门诊医疗费用的一种形式,是将参保人员的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共同负担门诊费用。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大致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门诊特殊病和慢性病保障模式,另一种则是普通门诊保障模式。在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的推动下,全国许多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都逐步开展了门诊统筹的试点与探索。但相对住院管理,门诊管理难度更大、更复杂,因此建立规范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基于上述背景,本课题主要遵循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分析思路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制度模式进行研究。在文献研究上主要探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对门诊统筹的指导价值、国内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运行现状和国外门诊医疗服务管理方面的主要政策及经验借鉴;在实证方面分析典型地区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探讨典型地区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管理的经验、成效和不足,以病种案例分析探讨开展门诊大病统筹及支付方式改革对患者住院服务利用及费用的影响,对具体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理论上,主要从功能定位、门诊统筹内部管理及各要素之间关系,以及与外部相关系统的衔接等方面初步设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导向性、能有效分担疾病风险的门诊统筹制度模式,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研究方法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门诊统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评述,对国内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运行现状和典型发达国家门诊保障政策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分析。运用案例研究、半结构访谈分析与诊断典型地区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管理的经验、成效和不足,研究开展门诊大病统筹及相应支付方式改革对患者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本次调查在成都市双流县和新津县收集了1家县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村(或社区)卫生站2009-2012年医疗机构基本情况数据;从河南省清丰与息县合管办收集到两县2009-2012年四年间门诊资金的筹集、分配及使用明细的统计报表的相关指标;从长沙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集到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医保精神分裂症患者2010年的住院医疗费用明细及补偿等数据资料,相关数据资料通过SPSS17.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关联法对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制度模式进行了设计研究结果1、门诊统筹相关理论的梳理与评述:围绕核心的研究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门诊统筹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相关理论分析寻求理论上的启示与借鉴,具体来看疾病风险理论与大数法则理论是基础理论与方法论指导,健康管理理论、公共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等理论思想则为研究门诊统筹制度模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2、对国内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实践现状进行了梳理:从目前门诊统筹开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筹资与待遇水平普遍不高,如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地区的筹资额度大多在每人每年30-50元之间,报销比例只在50%左右,年度封顶线大多在300元以下;一些地方对门诊统筹的功能定位模糊导致在政策制定上产生偏差;很多城市门诊统筹费用的覆盖范围仍然沿用城镇职工住院报销的三个目录,保障范围缺乏针对性;对供方的“按人头结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按人头”预付,而且门诊统筹的服务管理制度需要继续精细化。3、案例分析:(1)成都市所调查的样本点卫生院与卫生站的门诊补偿人次与门诊统筹发生费用总额两项指标均值在2009-2012年四年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卫生院门诊统筹基金的实际支付比例由29.8%上升到45.1%,卫生站由29.8%上升到58.3%,说明越来越多的参保居民了解到这一政策并受益获得门诊报销补偿,而且补偿力度逐年加大。样本点卫生院的年门诊人次、年业务收入、年门诊收入三项指标在四年间基本呈逐年稳步上涨趋势,但村级卫生站业务收入四年间上涨缓慢,门诊人次和门诊收入两项指标近年来甚至出现下降态势,说明村级卫生站基本医疗功能有萎缩的趋势,分区县比较也同样得出相同的结果;(2)河南省清丰县和息县在2009年实行家庭帐户管理模式下的门诊资金结余率分别达到74.58%和61.6%,2010-2012年实施门诊统筹后,在门诊基金总量增加两倍有余的情况下,两县结余率仍均下降到48%以下。门诊受益面两县分别从2009年的66%与71%大幅增长到2010年的319%与314%,同时使总受益面分别提高4.5和4.2倍。但两县门诊统筹的保障水平较低,如门诊受益度均在40%以下,个人年封顶线仅为60元,导致门诊基金仍有相当的结余。从补偿方案看两县仍受家庭帐户模式的影响较大,清丰县政策甚至有向家庭帐户“退化”的倾向;(3)2010年长沙市城镇居民医保尚未将精神分裂症纳入门诊大病统筹,而城镇职工医保将该病种纳入门诊大病统筹并在支付方式上作了相应的改革。结果发现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患者相对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患者更多的利用高级医疗机构和使用价格较高的SGA药物,但前者对住院服务利用与住院总费用却远低于后者。4、典型发达国家门诊保障政策的经验启示:典型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门诊医疗服务;门诊服务社区首诊因地制宜;由于实施社区首诊制是按人头付费的必要条件,因此是否社区首诊与全科医生费用补偿方式及门诊待遇目录详细程度紧密相关;分类管理门诊服务,并分别制定支付政策。一是将门诊医疗服务与门诊药品分类管理并分开支付费用,二是将门诊全科医生与门诊专科医生分类管理;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对门诊医生的管理上,外部监管应是符合目前我国情况的监管方式;在待遇管理上,患者要承担一定的门诊支付责任,医保支付封顶线不宜过低;对弱势群体实行一定的倾斜政策,可以考虑在统一制度下对其医药费用进行部分减免。主要研究结论1、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和保障能力的提高,适时将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延伸到门诊服务领域即开展门诊统筹很有必要。因为普通门诊统筹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门诊基金的使用率、可以使更多的参保居民从门诊补偿中获益,而且可以使整个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受益面得到扩大。而开展门诊大病统筹可以合理减少患者对住院服务的利用,该项改革结合支付方式改革可以合理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2、开展初期,优先开展门诊大病统筹。随着筹资能力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门诊大病统筹的基础上,可以设立普通门诊统筹,但普通门诊统筹应该作为门诊大病统筹的一种补充形式,小额门诊补贴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门诊统筹。3、门诊统筹(包括普通门诊统筹)功能定位是保障门诊疾病的经济风险,将疾病预防、初级卫生保健等公共卫生项目纳入门诊统筹、提倡门诊统筹重点保障“小病”等做法和认识均不符合门诊统筹的功能定位。4、可以考虑在省级层面上统一制定门诊统筹小目录,并在基本医疗保险三大目录中的甲类诊疗项目和基本药物的基础上遴选符合门诊医疗内容与特点的药品与诊疗项目,纳入门诊统筹目录。5、基层就医首诊制的推行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医疗服务的特点,分阶段、有差异地开展。本研究认为若不具备基层首诊条件,虽不应该强制实行,但仍然应该坚持定点就医制度,不能轻易放开门诊就医,可将定点首诊的范围放宽到一级或二级医院。6、在门诊统筹开展初期,“人头费”只能用于支付首诊基层卫生机构就诊的门诊费用,待规范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后,将“人头费”的支付范围扩大至转诊医院的门诊就医费用(即原首诊基层卫生机构转诊至其它医院发生的门诊费用,仍由原首诊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头费”中支出,并与转诊医院结算),至于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则另由住院统筹基金结算。7、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对医和药实行分开结算和分别管理,因而还不具备实施“按人头”预付的前提条件。“按人头结算”服务包应该同时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中符合门诊医疗内容与特点的甲类诊疗项目与甲类药品(包括基本药物),补偿方式可以实行总额控制下的按项目付费,在缺乏基础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将门诊基金人均预算作为计算医疗机构总额控制的依据,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平时应作好基础数据积累,为以后制定科学的人头费标准作好准备。8、待遇管理政策受补偿方式的影响,对供方实行按项目付费时,就需要设置一些针对需方的控费措施,如起付线、自付比例、封顶线等。普通门诊统筹也应该设置起付线,因为设置起付线是界定“一定经济风险”的标准,而设置年度起付线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起付线以上应设置较高的报销比例(应不低于50%)和年度封顶线(应显着高于人均门诊基金筹资额)。在试点医药分开结算的地区,可以实行更为有效的供方控制管理(基层就医首诊制+“按人头”预付)。可能的创新及价值1、在相关理论提炼的基础上对门诊保障责任主体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界定。本研究对门诊保障的筹资体系构成及三大保障主体:政府、保险和个人在门诊保障中各自的功能定位与责任区分进行了界定,为解答目前门诊统筹开展中的一些的困惑和难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2、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门诊统筹制度模式。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对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构建,在制度设计中既考虑到现实情况的选择,也提出了逐步改革的发展方向。3、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借鉴。对目前国内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与诊断典型地区门诊统筹管理的经验、成效和不足;并且借鉴典型发达国家在门诊保障方面的政策与经验,上述研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供决策部门提供相关理论的支撑和实证依据。
韩琳,颜世洁,贾怡蓓,蔡静,张晨[5](2014)在《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践与探索》文中认为通过总结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案,提出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科学管理。
刘蕾[6](2014)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技术分级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技术准入管理被认为是当今促进医学技术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制定质量改善策略的最可靠方法之一。我国卫生部已经开展多项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在临床应用已经逐步完善和推广,而护理技术管理领域还没有制定全面、完善的管理办法。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技术同成人相比,存在较大的风险。我国的新生儿护理技术分级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护理技术进行分类分级,为护理技术准入管理和专科护士培训内容提供参考依据,以保障临床护理安全,规范护理技术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专家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法等方式确定新生儿监护病房分级护理技术的基本要素,制定《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技术分级管理》调查表,然后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两轮函询各发放问卷30份、26份,分别回收26份、23份,回收率为86.6%和88.4%。第1轮和第2轮权威系数集中在0.701.00分的专家分别为24人和22人,总体平均权威系数为0.86和0.88,有效保证了指标选取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可信度。2、第1轮咨询问卷包括65项新生儿护理技术,经过专家咨询,第2轮问卷修订为70项,在基础护理技术中增加了“新生儿胃管留置”、“留取大小便标本”和“灌肠术”,删除了“留取中段尿标本”;在危重护理技术中增加了“颅压监测”、“腹压监测”和“腹部引流管护理”。总结两轮专家意见后,对部分护理技术项目分类进行了修改,例如“新生儿腋静脉穿刺”和“血糖监测”由基础护理技术更改为危重护理技术;“经鼻/口腔吸痰术”和“留置导尿术”由危重护理技术更改为基础护理技术等。专家均同意基础护理技术、危重护理技术、仪器操作、检查指标判读4个类别的分类。3、根据难度和安全性不同,将新生儿护理技术项目分为三级,其中低难度21项,中难度42项,高难度7项。4、根据新生儿护理技术难度分级,确定了在不同等级新生儿病房开展。难度分值小于5的护理技术项目可在所有等级的新生儿病房开展,难度分值5~7的护理技术项目要求在Ⅱ、Ⅲ级新生儿病房开展,难度分值7以上的护理技术项目必须在Ⅲ级新生儿病房开展。新生儿心肺复苏术虽然难度分值大于5分,但因为是基本急救技术,要求在所有等级新生儿病房开展。结论确定了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技术项目,根据性质不同分为4个类别,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危重护理技术、仪器操作、检查指标判读。根据难度不同分为低、中、高三级。新生儿护理技术准入可从基础护理技术开始,但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规程进行,避免违规操作给患儿造成伤害。危重护理技术具有较强的专科性,难度较大,可实行分批、分期地逐步准入管理,降低临床应用的风险,充分保障患儿的安全。通过新生儿护理技术的分级,对不同等级NICU专科护士应该掌握的技术操作进行规定,也为分层级NICU专科护士培训内容提供参考和依据。
曾福山[7](2014)在《基于OpenFlow的QoS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IP电话、视频会议等即时流媒体业务在网络领域的迅猛发展,对只提供尽最大努力传输服务的网络提出了QoS要求。然而无论是基于IntServ还是DiffServ模型实现的现有QoS系统都存在部署代价过高、需要硬件支持、不支持自动化配置等不足,基于全局网络视图寻找最优路径也存在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OpenFlow的QoS系统架构,利用OpenFlow的可编程性、可扩展性及更强的网络管控能力等特点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通过OpenFlow获取整个网络状态信息,更好地对QoS数据流进行监视和调度,快速响应路径失效等警告与故障,支持自动化或通过应用程序实时配置QoS参数,简化配置与管理;2)通过引入流预测算法来监测网络中对带宽需求比较大的数据流,以优化路径规划;基于链路带宽、传输路径长度及数据流的优先级等因素实现为QoS数据流分配全局最优的传输路径,提升QoS数据流传输的可靠性及降低其传输时延;3)在准入控制的基础上添加验证QoS数据流功能,提出通过先清除后重写交换机中所有流表的方式来保证网络拥塞条件下的QoS水平。本文在POX控制器的基础上实现了本系统。基于Mininet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功能的正确性,表明QoS数据流在系统中可以优先并可靠传输。
王晓玲[8](2010)在《医疗市场规制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疗服务与人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各国政府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医疗服务市场进行规制。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忧心的现象,集中体现在“看病难、看病贵”。针对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学术界对医疗服务市场是否需要规制、规制什么、怎样进行规制以及如何选择有效的规制方式和提高规制有效性等问题,至今尚未达成一个明确、一致的认识,关于医疗服务领域政府规制的研究也因此而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狭义的医疗服务市场(即疾病医疗服务市场,有别于公共卫生服务和特殊医疗服务)为对象,坚持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的基本分析思路,运用理论构筑与理论应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医疗服务政府规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力图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医疗服务规制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制改革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这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显得十分必要,也是本文研究的动机和归宿。本文由引言、六章和结束语组成。引言提出了选题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介绍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对医疗服务市场规制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回答医疗服务领域是否需要进行规制的问题。第一章在对医疗服务市场规制的内涵、特征及方式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公共利益、特殊集团利益以及规制者利益的角度对医疗服务规制的动因进行分析。公共利益理论在假设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前提下,以市场失灵作为一个主要依据分析政府规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制政策;而特殊利益集团理论则认为政府也是一个“经济人”,很多时候会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获”而使政府规制不是出于公共利益,而是被规制者的利益。站在规制者的角度,规制的供给产生了权利租金,使规制者能够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同时,规制所承诺的社会福利的提升也使规制者能够获取选票的支持,从而获得政治上的利益。在医疗市场中,由于各种形式的市场失灵广泛存在,使其偏离于完全竞争市场,对医疗市场进行规制既是纠正市场失灵的客观需要,又是维护公民健康权、平等权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看到存在利益集团俘获和政府规制失灵的情况,因此需要对规制者进行规制,这也是完善政府规制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在回答医疗服务市场是否需要规制这一问题之后,在第二、三、四章进一步就“规制什么”、“怎样规制”和“如何提高规制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章对医疗市场规制体系的构成及运作机理进行了分析。在进入规制方面,分别对直接进入规制和间接进入规制进行了分析。首先界定进入规制的对象,然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过度进入原理提出质疑,从行为经济学视角论述了有限理性是造成过度进入的原因,但这并不是政府实施直接进入规制的充分条件,直接进入规制很可能是低效的。接着,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间接进入规制具有替代企业建立基本声誉的作用,比直接进入规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但过度的间接进入规制同样会滋生腐败和寻租,阻碍医疗服务市场的运行。在价格规制方面,首先分析了医疗服务价格的构成,主要价格水平规制模型的特点以及当前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规制的发展趋势;其次通过借鉴拉姆赛定价的基本思想,指出考虑到医疗服务价格弹性的差异,政府应该针对不同的医疗服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制定一定差别的规制价格,从而形成有利于提升社会福利的价格结构。最后,通过分析不同费用支付方式对医疗支出和医疗质量的影响,提出应该将不同支付方式结合使用的方式来调节和规范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在社会性规制方面,着重分析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医疗伤害责任制度、医疗信息披露制度、社会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运作机理。第三章主要论述医疗市场规制方式的选择。这一章首先运用巴泽尔的产权理论分析了公共领域的存在是市场失灵的根源,然后结合医疗服务产品经济属性的分析,将医疗市场的规制边界区分为三个层次的公共领域,并论述了不同层次的公共领域所应该选择的规制方式。在产权界定成本较低的公共领域,可放松直接经济性规制:当产权虽然可以界定,但界定的各种交易成本很高或由于其它原因而使产权模糊不清的区域,在放松直接规制的同时,要完善间接经济性规制;在产权因技术原因或成本的原因而没有界定或无法得到界定的区域,应该由政府提供直接的社会性规制。最后,指出政府规制、市场竞争与规制方式选择的相互关系:缺乏有效竞争的医疗市场难以运转;缺乏有效规制的医疗市场无法持续;规范医疗市场主体行为应该采用能保持有效竞争的间接规制方式;要实现医疗服务公平性、公益性需要强化直接社会性规制。第四章主要回答如何提高医疗市场规制执行有效性的问题。首先,分析规制机构的运行机制。政府规制职能是通过具有独立性的规制机构来施行的,一国的规制机构采取何种设置模式,取决于市场发育及法律的完善程度、政宪制度和行政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规制机构的设置成本。由于独立性较高的规制机构一般具有准立法权、准司法权和行政权,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通过其它行政机构从各个渠道对规制权利进行制衡和监督,加强对规制者的规制。接着,阐述了医疗服务市场规制有效性的涵义及分类。规制有效性包括了规制效果和规制效率两个方面,当规制者加强规制时所增加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却能对被规制者违规的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此时的规制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实现了最佳规制。最后,分析了影响规制执行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规制执行的外部环境、规制参与主体间的博弈、医疗信息化建设等。在对医疗服务市场政府规制的构建进行一般性规范分析之后,第五、六章着重对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应用研究。第五章首先对中国医疗服务规制实践的历史变迁、特点和现行规制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接着,从医疗服务公平性、医疗服务费用控制、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四个方面对规制绩效进行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医疗服务的政府规制体系,在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成因是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行政垄断并未消除、间接规制有待完善、社会性规制不足以及规制机构运行低效。第六章提出了重构中国医疗规制体系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思路。医疗规制的目标是保障公平与正义,促进健康和发展,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重构规制体系需要依据规制有据、经济适用、公益性和政府规制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原则。规制重构应该采取以健康为核心的“规制—竞争”模式,基本思路是:消除垄断性规制、完善间接规制、强化社会性规制、加快规制机构改革。
周佳[9](2012)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对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进行操作安全性、护理专业性、护士胜任度和适用程度4个维度的筛选;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上述4个维度的权重,为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开展和后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进行,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半结构访谈法拟定筛选条目,从操作安全性,护理专业性,护士胜任度和适用程度4个维度进行筛选,经过预实验确定专家函询问卷,对26名临床医疗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进行了两轮函询;运用选择率、满分比、均数和变异系数对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得出专家函询结果;根据第二轮函询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4个维度的权重;运用Excel2007、 SPSS17.0统计软件、层次分析法yaahp0.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较为集中一致,筛选得到了10个临床应用性较好的条目,其中产后缺乳-胀痛,乳腺增生病-胀痛和脊柱骨折-皮肤受压(预防压疮)3个条目在4个维度上的均值排序居前,函询结果显示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对解决上述三个临床护理问题有比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基于第二轮函询结果,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结果显示,操作安全性(0.3403)>护理专业性(0.2891)>适用程度(0.1945)>护士胜任度(0.1761),说明操作安全性和护理专业性在评价穴位按摩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上较为重要。结论最终从23个条目四维度中筛选得到最适用的10个条目,为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权重结果显示操作安全性和护理专业性是评价穴位按摩护理技术临床适用性的重要维度。
林添松[10](2014)在《我国药品流通业模式创新与价格监管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事关国计民生、人民幸福,既必要又紧迫。我国药品流通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现象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药品价格虚高尚未根治,而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推行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规范和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在2013年开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推出了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综合改革的路线图,该路线图包含了五大改革领域,一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二是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三是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四是药品供应的新模式,五是政府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将涉及后两大改革领域。本文在明确药品流通内涵和特性,梳理药品流通理论、政府规制理论以及药品流通模式创新、药品流通政府监管制度等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在把握全球药品市场发展特点和药品现代流通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从实行医药分开、推进标准化建设、提高药品市场集中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建立现代信息系统等多个视角,分析了我国药品流通领域改革的问题,并对中国药品流通政府监管的五阶段制度变迁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第二,对我国药品流通业的参与主体以及药品流通的全流程框架进行了系统提炼,将药品生产到药品销售的整个流程分为药品招标制度改进拍卖机制、缩减药品流通渠道、建构药品流通网络、改革药品流通终端四个模块,进行了全面的理论阐述和模型分析;第三,在充分把握我国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现状及问题成因的条件下,总结了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特征及经验启示,建立了药品流通全流程价格监管理论模型,进行了药品流通价格监管的机理分析,分析了药品流通政府监管的实际效果,并从完善药品监管的法律体系、建立统一独立的药品监管体制、健全标准体系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管等方面,提出我国药品流通全程价格监管的对策体系。相对于已有文献,本文以解决药品流通领域价格不合理问题为导向,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我国药品流通业的相关主体、相关环节的内在联系进行逻辑判断,从企业与政府两个主体出发,沿着企业模式创新和政府科学监管两条主线,系统的建立起能够抓住药品价格虚高等问题本质的分析框架;其次,利用拍卖机制模型证明了我国目前“双信封”采购招标机制的制度性缺陷,针对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第二价格密封拍卖机制的修正方案,以有效处理集中采购招标环节的激励机制问题,并分为四个模块对药品流通全程的模式创新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第三,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建立了药品流通源头控制的有条件价格监管模型、考虑市场范围影响的含有距离参数的中间环节价格监管模型、提出了针对医疗机构和零售机构两类药品流通终端的政府分类监管的基本思路。
二、谈医疗技术准入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医疗技术准入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一个手术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
2.1 开发模式选择 |
2.1.1 Microservice架构的概述 |
2.1.2 Microservice模式的优势 |
2.2 开发技术的选择 |
2.2.1 ASP.NET WebAPI技术 |
2.2.2 WPF技术 |
2.2.3 ActivityMQ消息中间件技术 |
2.2.4 物联网RFID技术 |
2.3 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目标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权限及无感化准入管理 |
3.2.2 RFID手术衣鞋管理 |
3.2.3 手术药品及耗材管理 |
3.2.4 条码手术器械管理 |
3.2.5 报表统计决策管理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系统概要设计 |
4.2.1 系统架构设计 |
4.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3 系统拓扑结构设计 |
4.3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 |
4.3.1 人员及无感化权限准入模块 |
4.3.2 RFID手术衣鞋管理模块 |
4.3.3 手术药品及耗材管理模块 |
4.3.4 条码手术器械管理模块 |
4.3.5 报表统计决策模块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选择 |
4.4.2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4.3 概念结构设计 |
4.4.4 概念表设计 |
4.5 系统非功能性设计 |
4.5.1 稳定性设计 |
4.5.2 安全性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实现环境 |
5.2 功能实现 |
5.2.1 服务模块的实现 |
5.2.2 权限及无感化准入管理 |
5.2.3 RFID手术衣鞋管理 |
5.2.4 手术药品及耗材管理 |
5.2.5 条码手术器械管理 |
5.2.6 报表统计决策管理 |
5.2.7 非功能需求的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概述 |
5.3.2 测试目的 |
5.3.3 功能测试 |
5.3.4 性能测试 |
5.3.5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网络系统安全面临的威胁 |
1.1 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不到位 |
1.2 网络和硬件组成方面的威胁 |
1.3 恶意攻击程序的威胁 |
2 医院网络安全体系架构 |
3 内网准入控制 |
4 桌面安全管理系统 |
5 结语 |
(3)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穿刺失败原因分析 |
2.1培训不到位和穿刺技巧缺乏是低年资护士首次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 |
2.2 静脉留置针专题培训时间与穿刺失败率有关 |
2.3困难血管穿刺技巧缺乏 |
2.4穿刺流程不规范也不容忽视 |
3 实施对策 |
3.1落实低年资护士三级培训和二级考核制度 |
3.2规范困难血管穿刺流程,掌握穿刺技巧,增强质量考核措施 |
4 效果评价 |
5 讨论 |
(4)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问题 |
1.2 课题研究目的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理论基础与相关理论借鉴 |
2.1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概述 |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2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必要性 |
2.1.3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可行性 |
2.2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相关理论借鉴 |
3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运行现状分析 |
3.1 总体开展情况 |
3.2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实践现状分析 |
3.2.1 门诊统筹资金的筹集 |
3.2.2 门诊统筹服务内容 |
3.2.3 门诊统筹的服务管理制度 |
3.3 对目前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开展的总体评价 |
4 调查案例分析 |
4.1 案例一: 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政策研究 |
4.1.1 成都市医疗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一般情况 |
4.1.2 成都市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特点分析 |
4.1.3 成都市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定点机构的调查分析 |
4.1.4 讨论和小结 |
4.2 案例二: 河南省清丰、息县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 |
4.2.1 清丰、息县两个试点县的一般情况 |
4.2.2 两个试点县的门诊统筹政策与特点分析 |
4.2.3 两个试点县的新农合门诊统筹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
4.2.4 讨论和小结 |
4.3 案例三: 开展门诊大病统筹及支付方式改革对患者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基于长沙市精神分裂症病种的案例分析 |
4.3.1 长沙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
4.3.2 长沙市门诊大病病种及结算与补偿方法 |
4.3.3 将精神分裂症纳入门诊大病统筹及相应支付方式改革对病人住院服务利用影响的研究 |
5 国外门诊保障及经验借鉴 |
5.1 资金的筹集 |
5.2 门诊医疗服务的管理 |
5.3 供方补偿(支付)方式 |
5.4 门诊结算办法 |
5.5 门诊保障的覆盖范围 |
5.6 参保者的待遇和个人支付情况 |
5.7 典型发达国家门诊保障政策的经验借鉴 |
6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模式的构建 |
6.1 开展门诊统筹的难点和主要矛盾 |
6.2 门诊统筹制度模式架构 |
6.3 我国门诊保障的筹资体系及各责任主体的功能定位 |
6.3.1 我国门诊保障的筹资体系 |
6.3.2 门诊保障各主体的功能定位与责任区分 |
6.3.3 依据功能定位对目前所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分析 |
6.4 从总体上设计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服务管理制度 |
6.4.1 服务内容 |
6.4.2 服务方式 |
6.4.3 管理制度 |
6.4.4 服务的监管 |
6.4.5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特殊性的补充 |
6.5 门诊统筹与相关政策或系统的衔接 |
6.5.1 门诊统筹与公共卫生投入的衔接 |
6.5.2 门诊统筹与医疗救助的衔接 |
6.5.3 门诊统筹与住院统筹的衔接 |
6.5.4 门诊统筹与基层卫生服务的衔接 |
7 总结和展望 |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
7.2 可能的创新及价值 |
7.3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附件2 调查表及访谈提纲 |
(5)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践 |
1.1 制定并下发上海市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和管理规范 |
1.2 严格审核标准,规范准入流程,积极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审核、准入工作 |
1.3 探索医疗新技术准入管理模式 |
1.4 积极探索专项技术培训模式 |
1.5 构建医疗技术管理工作联络网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准入后的医疗技术临床实际开展情况缺乏后续监管 |
2.2 规范化培训工作起步较晚,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
2.3 医疗技术人员动态管理机制亟待建立 |
3 对策建议 |
3.1 加强医疗技术准入后的质量管理和监管力度 |
3.2 积极筹建上海市医疗技术培训基地 |
3.3 建立医疗技术人员信息网络 |
(6)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技术分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技术性质分类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NICU 护理技术项目名称及分类的确定 |
4.2 NICU 护理技术难度分类的确定 |
4.3 NICU 护理技术在不同等级 NICU 开展的确定 |
4.4 NICU 护理技术分级准入管理 |
4.5 NICU 护理技术分级对专科护士培训的意义 |
4.6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附件 1 |
附件 2 |
致谢 |
(7)基于OpenFlow的QoS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录 |
表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当前网络状况概述 |
1.3 SDN/OpenFlow 综述 |
1.3.1 SDN/OpenFlow 技术简介 |
1.3.2 SDN/OpenFlow 的应用 |
1.4 本章小结及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工作 |
2.1 QoS 简介及其主要模型 |
2.2 Linux 中 QoS 系统分析 |
2.3 基于 OpenFlow 的 QoS 系统设计相关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功能设计 |
3.2 OpenFlow 协议在系统中的功能简述 |
3.2.1 数据转发 |
3.2.2 状态信息获取 |
3.2.3 统一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 |
3.3 系统架构设计 |
3.3.1 验证识别模块 |
3.3.2 资源监控与管理模块 |
3.3.3 时间管理模块 |
3.3.4 流预测模块 |
3.3.5 路由调度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OpenFlow 协议 |
4.1.1 OpenFlow 流表 |
4.1.2 安全信道与 OpenFlow 消息 |
4.2 POX 控制器 |
4.2.1 POX 控制器架构及其分类 |
4.2.2 POX 启动流程与事件系统分析 |
4.2.3 POX 控制器 API |
4.2.4 POX 控制器中的 OpenFlow |
4.3 Open vSwitch 交换机 |
4.4 系统实现 |
4.4.1 路由调度模块实现 |
4.4.2 资源监控模块实现 |
4.4.3 其它模块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验 |
5.1 Mininet 仿真器 |
5.1.1 Mininet 简介 |
5.1.2 Mininet 原理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实验环境 |
5.2.2 实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
6.1 系统不足 |
6.2 总结 |
6.3 后续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医疗市场规制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力图做出的贡献 |
第一章 医疗市场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医疗市场规制的性质、特征与方式 |
一、医疗市场规制的内涵 |
二、医疗市场规制的性质与特征 |
三、医疗市场规制的主要方式 |
第二节 医疗市场规制的动因分析 |
一、公共利益理论与医疗市场规制 |
二、特殊集团利益理论与医疗市场规制 |
三、规制者利益与医疗市场规制 |
第二章 医疗市场规制体系的构成及运作机理分析 |
第一节 医疗服务进入规制 |
一、医疗服务直接进入规制 |
二、医疗服务间接进入规制 |
第二节 医疗服务价格规制 |
一、医疗服务价格构成 |
二、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规制 |
三、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规制 |
四、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 |
第三节 医疗服务社会性规制 |
一、医疗机构的社会性规制 |
二、医疗消费者的社会性规制 |
第三章 医疗市场规制方式的选择分析 |
第一节 医疗市场规制边界的确定 |
一、对规制边界的讨论 |
二、公共领域与规制边界 |
三、医疗市场规制边界的确定 |
第二节 医疗市场有效规制方式的选择 |
一、公共领域Ⅰ与放松直接经济性规制 |
二、公共领域Ⅱ与间接规制 |
三、公共领域Ⅲ与直接社会性规制 |
第三节 竞争、规制与有效的医疗规制方式 |
一、缺乏有效竞争的医疗市场难以顺利运转 |
二、缺乏有效规制的医疗市场不可持续 |
三、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应采用能保持有效竞争的间接规制方式 |
四、实现医疗服务公平性、公益性需要强化直接社会性规制 |
第四章 医疗市场规制执行的有效性分析 |
第一节 医疗市场规制的执行机制 |
一、规制机构的特点 |
二、规制机构的主要设置模式 |
三、规制机构权利的控制和制衡机制 |
第二节 医疗市场规制有效性的体现 |
一、医疗规制有效性的涵义 |
二、医疗规制有效性的分类 |
第三节 医疗市场规制执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一、规制实施的外部环境与规制有效性 |
二、规制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与规制有效性 |
三、医疗信息化建设与规制有效性 |
第五章 中国医疗市场规制改革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制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 |
一、传统经济体制下行政性规制阶段 |
二、规制改革起步阶段 |
三、规制改革深入展开阶段 |
四、规制改革调整创新阶段 |
第二节 当前中国医疗市场规制体系的构成 |
一、医疗市场进入规制 |
二、医疗市场价格规制 |
三、医疗市场社会性规制 |
第三节 中国医疗市场规制的绩效分析 |
一、医疗服务公平性分析 |
二、医疗服务费用控制分析 |
三、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分析 |
四、医疗服务效率分析 |
第四节 中国医疗市场规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行政垄断规制并未消除 |
二、间接经济性规制有待完善 |
三、社会性规制不足 |
四、规制机构运行低效 |
第六章 中国医疗市场规制体系的重构 |
第一节 中国医疗市场规制体系构建的目标 |
一、正义与公平 |
二、健康与发展 |
三、医疗资源有效利用 |
第二节 中国医疗规制体系重构的基本原则 |
一、规制有据原则 |
二、经济适用原则 |
三、公益性原则 |
四、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 |
第三节 中国医疗规制体系重构的基本思路 |
一、消除行政性垄断规制 |
二、完善间接经济性规制 |
三、加强社会性规制 |
四、提升规制执行有效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9)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穴位按摩是一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
1.2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与中医骨伤科病症的护理应用 |
1.3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与中医骨伤科的开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
1.4 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研究现状 |
1.5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 |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过程与步骤 |
2.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结果 |
1 函询问卷的一般情况 |
1.1 问卷回收情况 |
1.2 函询专家一般情况 |
1.3 专家积极系数 |
1.4 专家权威性分析 |
1.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2 两轮专家函询结果 |
2.1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
2.2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
3 基于第二轮函询结果的权重设置 |
3.1 建立本研究的层次结构模型 |
3.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3.3 结果的输出 |
第三章 讨论 |
1 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
1.1 专家样本的代表性和预测的可靠性 |
1.2 专家的积极性 |
1.3 权重的计算方法相对科学性 |
2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
2.1 删除的条目 |
2.2 第二轮最终筛选得到的10个条目 |
2.3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适用范围的共同点 |
2.4 四个维度总权重分析 |
2.5 专家对穴位按摩护理技术相关问题的看法 |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我国药品流通业模式创新与价格监管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药品流通的内涵及特性 |
1.2.1 药品流通的特殊性 |
1.2.2 药品流通管理的特点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难点、重点和创新点 |
1.4.1 本文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药品流通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1 药品流通业发展及改进研究 |
2.1.2 药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 |
第二节 政府规制理论与文献综述 |
2.2.1 传统规制和公共利益规制理论 |
2.2.2 规制俘虏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 |
2.2.3 新规制经济学 |
2.2.4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理论与文献总体评述 |
2.3.1 药品流通理论与文献述评 |
2.3.2 政府规制理论与文献述评 |
第三章 药品流通国外模式借鉴及国内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全球药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
3.1.1 市场特征 |
3.1.2 制度特征 |
第二节 国外药品流通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3.2.1 “医药分开”体制 |
3.2.2 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
3.2.3 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 |
3.2.4 代理商经营行为规范 |
3.2.5 发达的社会中介组织 |
3.2.6 药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
第三节 中国药品流通业的发展历程 |
3.3.1 计划经济阶段 |
3.3.2 市场经济初始阶段 |
3.3.3 全面发展阶段 |
3.3.4 流通体制战略调整阶段 |
3.3.5 新医改阶段 |
第四节 中国药品流通新模式 |
3.4.1 新盈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3.4.2 盈利模式的未来变动趋势 |
第四章 我国药品流通全程模式创新分析 |
第一节 药品流通现状与模式创新的逻辑框架 |
4.1.1 我国的药品流通环节 |
4.1.2 药品流通全程模式创新的逻辑框架 |
第二节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经济学分析 |
4.2.1 “双信封”招标采购的制度缺陷与改进途径 |
4.2.2 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创新的制度保障 |
第三节 药品流通渠道市场结构与中间环节分析 |
4.3.1 药品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
4.3.2 药品流通中间环节的模式改革 |
第四节 药品流通终端的改革 |
4.4.1 “医药分离”的探讨 |
4.4.2 零售药店“连锁化”经营 |
4.4.3 药房的模式创新 |
第五节 药品流通网络的构建 |
4.5.1 药品流通网络的战略联盟 |
4.5.2 药品流通网络的“三化”建设 |
4.5.3 药品流通网络的物流人才培养 |
4.5.4 药品流通网络的信息网络构建 |
4.5.5 药品流通网络的“两网”建设 |
第五章 我国药品流通全程价格监管制度创新 |
第一节 我国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现状及问题成因 |
5.1.1 我国药品流通的加价过程 |
5.1.2 我国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现状与特点 |
5.1.3 我国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4 我国药品流通业监管问题及深层次原因 |
第二节 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特征及经验启示 |
5.2.1 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业政府监管主要特点 |
5.2.2 国外药品价格监管模式借鉴 |
第三节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模型、机理与实践 |
5.3.1 药品流通全流程价格监管理论模型 |
5.3.2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的机理 |
5.3.3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的实践与效果 |
第四节 药品流通价格监管的对策分析 |
5.4.1 完善药品监管的法律体系 |
5.4.2 建立统一独立的药品监管体制 |
5.4.3 健全标准体系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
5.4.4 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
5.4.5 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管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奖励 |
四、谈医疗技术准入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个手术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成. 东南大学, 2019(01)
- [2]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技术[J]. 韦建斌.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11)
- [3]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 李育玲,马青,刘桂芬. 护理研究, 2016(13)
- [4]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模式研究[D]. 冯毅.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5]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践与探索[J]. 韩琳,颜世洁,贾怡蓓,蔡静,张晨. 中国卫生资源, 2014(03)
- [6]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技术分级的研究[D]. 刘蕾. 第三军医大学, 2014(02)
- [7]基于OpenFlow的QoS系统设计与实现[D]. 曾福山.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8]医疗市场规制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王晓玲. 武汉大学, 2010(05)
- [9]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D]. 周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我国药品流通业模式创新与价格监管改革研究[D]. 林添松. 南开大学, 2014(07)
标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论文;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论文; 基本医疗保险论文; 医疗体系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