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的计算办法与会计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褚晓晴[1](2021)在《“放管服”背景下Y县出口退税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85年,出口退税作为我国的一项公共政策正式出台,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的历史。期间出口退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明显带动作用,已通过了多位学者的检验。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放管服”改革,出口退税管理也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提高货物出口退税率,简化税制,提高退税的速度,精简退税申报审批业务,有效的缩短了退税时间,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同时全面推行无纸化退税申报,大幅提高了出口退税的给付效率。改革举措更有利于出口退税发挥作用,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口退税管理水平也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出口退税骗税的防范治理和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当改革都落脚到基层,我国县级税务机关出口退税管理在工作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也与日俱增,需要面对既得积极鼓励外贸经济又要防范出口骗税、既要退税安全又要速度快、人员配置却与出口退税服务要求不匹配的矛盾。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基于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对Y县出口退税管理部门“放管服”改革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放管服”改革对Y县出口退税管理机构和管理对象的影响以及改革过程中管理机构遇到的内外协调不足、管理手段不能满足“放管服”需要,管理人员动力、精力、能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寻求突破,提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征退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出口退税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完善Y县出口退税管理“放管服”改革的整体对策。
田园[2](2021)在《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通行做法,出口退税能有效避免出口商品被不同的国家重复征税,保障各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是平衡国际汇率水平和国家鼓励出口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手段。自1985年实行该政策以来,出口退税制度不仅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且在推动“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口退税风险的影响因素日渐增多,税务部门面临的管理风险也越来越大。不论是来自纳税人、来自相关制度还是来自税务机关的风险都可能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因此如何加强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就成为了当前税务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结合日常管理情况,发现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干部队伍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涉税数据获取能力仍显不足、部门横向联合不够的问题,进而剖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人员配备不足且系统化培训缺乏、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有待完善、税收共治尚未真正形成合力,最后提出完善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建议:加强出口退税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涉税数据获取能力、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实现税收社会共治共赢,帮助Y市税务机关准确、高效地识别出口退税风险并完成应对,促进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张菲菲[3](2020)在《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税务机关出口退税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矛盾日渐凸显,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高效、规范、透明的特点,得到了税务部门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应用,已经成为税务部门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服务。作为国家职能部门的税务机关,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要求,L省出口退税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本部门的出口退税信息化建设,提高出口退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的今天,在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如火如荼执行的背景下,如何提高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在提升纳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有力作用,需要L省税务机关进行深入研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为出发点,通过对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并认真分析这些因素对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的影响,为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的加强提出建设性意见。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获取当前领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相关概念进行解释,阐述本文主要运用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的举措和成效进行论述,结合目前的现状,指出了 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论述了国外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的经典做法和国内其他地区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方式,并结合L省的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第五部分,结合前面的问题分析和先进经验借鉴,主要从健全征退一体信息化的退税管理机构、推动出口退税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出口退税信息化预警评估管理、采取信息化出口退税管理手段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总而言之,本文结合L省具体情况,学习借鉴国内外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总结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不断加强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切实减轻出口企业的税费负担,加强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深远影响。
张秋茵[4](2020)在《G市Y区税务局出口退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出口骗税案件层出不穷,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成为了目前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全面分析基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成因,最终形成对策。本文凭借笔者在出口退税管理部门工作经验,以G市Y区税务局为研究样本,阐述该税务局出口退税概况及其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研究现存的出口骗税风险、失职渎职风险、简政放权导致的管理风险。并从现状中提炼出该税务局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还存在着出口退税风险识别难度大、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内部资源不足等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问题,总结出政策机制因素、风险识别及评估因素、及内部控制因素这三大类造成出口退税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并从实用性出发提出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力求提出的对策既覆盖G市Y区税务局的管理,也对所有基层税务机关都具有普适性。笔者从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识别体系,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基层税务机关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希望在未来的实践研究中,对我国基层税务机关的出口退税管理有所帮助和参考,保障出口退税制度平稳运行。
常怡[5](2020)在《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了助推国内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出台了减免税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给企业税收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资源竞争加剧,生产成本,加剧了我国企业对外出口的负担。其次,我国税收监控系统的运行使得企业各项税收指标均变得透明化,税收筹划越来越呈现出必要性。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企业退税成本一直很高,企业必须利用好国家政策来降低退税成本。本文以H生产型企业为例,在企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H公司出口贸易方式、出口退税现状和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探析,探讨出口退税税收筹划实施的重要意义,认为H公司在出口方式、原材料供给等方面缺乏统一调配,面临着一定的经营危机。针对H公司实际经营困境,结合企业经营需求,本文构建了一套以出口方式、销售区域和原材料采购为基准的多维度的综合出口退税筹划方案。最后,提出了H公司的出口退税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建议,以期帮助H公司规避出口退税风险,同时,也为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税收筹划工作提供参考,有利于出口企业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左咏词[6](2020)在《广东和平县税务部门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在广东省产业“双转移”战略的辐射带动下,粤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和平县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抓住发展机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税收收入稳步增加。与此同时,税收违法犯罪形式趋于多样化和隐蔽化、纳税人诚信意识不强、纳税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和平县税务局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为例,以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厘清相关概念,了解征管现状,通过对比分析珠三角地区、欧美发达国家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进做法,剖析当前和平县税务局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为我国县级税务部门的工作实践提供决策参考,也为丰富我国县级税务部门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做出贡献。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核心概念及研究支撑理论。核心概念着重介绍纳税信用的概念及纳税信用体系的内涵。第三章是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从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的构成、建设历史及建设成果来阐述现状,从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纳税信用评价体系及纳税信用信息化程度来阐明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和平县税务局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从纳税信用缺乏法律层面保障、纳税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纳税信用管理系统不完善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五章是对珠三角地区、欧美发达国家的纳税信用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县级税务部门带来启示。第六章是从增强纳税信用法律保障、完善纳税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加强纳税信用信息化建设三方面提出推进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最后概括和提炼本文的研究结论。
郭菁[7](2020)在《SL轮胎公司出口退税的税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中认为出口退税是我国税收政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税对企业的产业发展结构起到转变的作用,对外贸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商品在出口过程中所卖出的价格也同样与出口退税息息相关。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往来中,出口退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国家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逐年提升。现有的大部分文献都是基于政府角度来防范企业税收舞弊的行为,很少有基于企业本身去研究本公司所面临的税务风险有哪些的,因此,论文正是以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日常经营中所遇到的出口退税风险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的防范对策。通过对退税政策的分析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论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研究步骤对SL轮胎公司出口退税的税务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其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生产层面的税务风险、出口层面的税务风险和管理层面的税务风险,基于分析提出相应防范意见。论文根据SL公司出口退税现状,结合其经营生产状况,对公司的税项与纳税情况,以及出口退税风险问题展开分析。在生产层面根据国内采购原材料的一般贸易方式、进料加工方式与来料加工方式三个方面进行退税分析;通过产品出口方式的选择与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对产品出口层面进行出口退税风险分析;在公司管理层面,主要分析了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引起的风险、发票管理引起的风险、时效风险与税务处理方式不当引起的风险。通过分析,进而得出防范措施,建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对出口退税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对出口退税风险的防范意识,紧紧跟随国家步伐,不断学习最新的税收法律制度,更好的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提出新思路,防止出口退税的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李瑞锦[8](2020)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为“外综服企业”),它作为我国服务行业模式之一,为生产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物流、退税、外汇、信保等外贸交易环节“一站式”服务,加快了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有效促进了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外综服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口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而出口退税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新事物、新业态,外综服企业虽然在外贸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受到国务院“点名”鼓励发展,各部委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扶植措施。但是,外综服企业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管,因此加强自身风险防范与管理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以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相关事宜,涉及的风险防范与管理进行研究,结合外综服企业S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操作要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先是阐述了税务风险管理、出口退税以及外综服企业的相关概念,从总体上对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业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以S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措施为例,分析了在其出口退税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阐述了外综服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最后总结归纳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风险防范思路,为外综服企业税收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意见,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及新业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该部分总结了国内外与税务风险管理、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以及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从不同视角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对外综服企业的出口退税风险实践操作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该部分阐述了出口退税的含义、意义、原则和方式与计算,外综服企业的服务框架、分类、出口退税流程、会计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进行了界定,为外综服企业风险管理及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现状。该部分介绍了外综服企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相关事宜面临了内外部两种类型的风险。外部风险有税务机关征管风险、汇率风险、疫情引发的风险、服务对象管理风险等。内部风险有制度风险、信用风险、工作人员操作风险等。第四章: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该部分以外综服企业S公司为例,先介绍了S公司基本信息、服务框架、组织框架,后介绍了S公司出口退税管理措施,再指出其出口退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生产企业客户资信风险、出口退税用单证流转风险、函调回复风险、统筹管理与人才缺乏风险、沟通协调风险等风险。第五章: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建议。根据第四章案例分析S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结合S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同时把外综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纳入考虑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外综服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建议,健全出口退税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准入控制流程、加强客户出口货物真实性审核、加强各部门沟通、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外综服企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相关风险管理的研究也将更加完善。
周勍[9](2020)在《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来,中国的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已达1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38.3%,连续5年年均增幅超过30%,远超过同期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跨境电商不仅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为广大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更大大提升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为鼓励跨境电商发展,中国政府自2012年起,相继出台了大量支持和监管政策。除了国务院出台的宏观指导政策外,国务院各部门在税收、通关监管、商品检验检疫、收付汇、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切实推动了传统外贸和生产企业向互联网化转型,有效帮助了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是否有利于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2013年来中国跨境电商经历了高速发展,但也受政策影响遭遇了急刹车。另外,在杭州等地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后,跨境电商的试点范围已经遍布全国。这些试点运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试点政策在跨境电商整体运行体系中作用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一直没有被系统地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立、现状和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地比较分析,总结政策体系的作用和影响,进而为不断完善中国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本文共分成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其中,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在研究阶段上,又分为初步研究阶段和深入研究阶段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关于政策评估工作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开展的研究、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环境的研究,并对现有研究不足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是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了跨境电商的基础概念、模式及特点,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包括积极作用以及对传统贸易的影响,列举和分析了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章还重点介绍了跨境电商政策法规的范畴和各主要政策类型。最后,还列举了本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包括普惠贸易理论、部分法经济学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平台理论等。第三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初步分析。研究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和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导向和要求,重点分析了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背景以及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包括各类试点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外贸综合服务政策等。本章还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作了分析,并对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作了介绍,包括国外跨境电商体系基本情况和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具体影响等。第四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重点研究了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包括传导机理和要素分析,以及样本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本章还以国务院、国务院部门和地方综合试验区三个维度,分别选取2013年-2019年16份国务院文件、2009年-2019年45份部门文件和2010年-2019年21份杭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关文件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评估跨境电商政策与行业发展“内容-功能”的匹配度分析,进而研究总结出现行政策体系的运行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五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基于面向302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的“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问卷调查”,通过搜集企业对4大类22个问题的答卷信息,系统地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情况、政策诉求、模式创新与政策关系、政策制订和调整与对企业创新关系。本章还介绍了研究设计的目的和动因、问卷总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案具体设计,以及问卷发放和回收等研究过程等。第六章是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设计了以耦合模型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基于此,对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本章以2016年-2019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作为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研究13个城市跨境电商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关系。第七章是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对全文主要结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并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本文总结出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和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四方面结论,以及如何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地方如何实现同跨境电商持续发展及政府如何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等三方面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做出展望。本文共得出了四方面结论:首先,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一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二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行业发展确实起到规范和促进效果。三是中国各地、各级政府在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上有协同,仍存在一定问题。四是部分跨境电商政策作用不明显、不清晰,需进一步完善。其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一是中国各级政府出台的跨境电商政策在传导机制上,保持的较为顺畅。二是试点政策存在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容易造成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三是部门政策过于聚焦,缺少平衡性。四是试点的直接优惠政策对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对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仍有待评估。五是各部门对于跨境电商定位和理解还不统一,应提高科学化和理论化认识。再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一是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对政策更为关注。二是政府的监管政策和试点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联度更高。三是企业创新目标和创新方式都与政策呈显着相关,特别是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方式和创新目标以及路径形成效用的正向影响最为显着。四是企业对政策调整的期望值较高,希望政府根据行业和形势变化定期调整政策。最后,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一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分化不明显,各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大致相当;但在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互动方面表现差异较大,即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内在关联方面有很大差异。二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稳定,即各城市在研究年份这种内在联系水平波动较大,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不理想。本文的建议有三方面: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赋予跨境电商特有的政策功能,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共同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政策经验。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跨境电商,二要正确处理政策优惠与发展的关系,三要提高和增强政策试点的效果。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一是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规划,二是提高企业政策制订的参与感,三是定期调整政策,更好实现政策目标,四是企业要增进与政府的互动协同,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对政策的需求,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本文可能是首次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指出了跨境电商政策的结构、传导机制,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建议。本文提出,关于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政府、学界和企业对跨境电商的边界和基本定义缺乏统一认识,导致各方预期的政策目标存在错位。此外,可能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如何完善跨境电商统计的工作建议。
李绪莹[10](2020)在《我国出口骗税风险的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出口骗税风险,是由于税制缺陷、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国家税款流失的可能性。自198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出口退税制度,通过退还出口企业国内环节征收的间接税,减轻出口企业税负,大大降低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价格,扩大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却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出口退税制度获取非法收益,严重影响了出口退税政策效果的实现,造成国家税收利益的流失,弱化了税收调控职能,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国家提出完善税制、加强税收征管、落实税收法定的建设目标,对积极防范出口骗税风险、打击出口骗税行为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同时,出口骗税活动逐渐呈现出集团化、隐蔽化、跨区域化的趋势,给税务机关的稽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严重危害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防范出口骗税风险成为当前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构建有效的出口骗税风险防范机制成为当前税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出口骗税风险入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出口骗税风险防范展开研究,努力探索有效防范出口骗税风险的措施。本文首先对出口骗税风险展开理论分析,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纳税遵从理论和税企博弈模型对出口骗税风险的产生展开经济学分析,同时,从影响因素的角度考察社会环境、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对出口骗税风险的影响,全面分析出口骗税风险的产生机理。然后,通过整理155起出口骗税案件,力求挖掘到出口骗税本质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并据此分析我国目前出口骗税的整体情况、新特点和产生环节。通过分析认为,出口骗税活动主要涉及到生产、出口和外汇环节,东部沿海经济带为案件高发地区,同时出口骗税活动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高,近年也呈现出集团化、隐蔽化和跨区域化的特点。接下来,在对155起案件梳理的基础上,选取浙江省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展开详细分析,明晰案例交易情况和骗税手法,回溯导致案件产生的风险点,总结案例成功经验和启示,为我国有效防范出口骗税风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最后,本文提出防范出口骗税风险的对策建议:第一,完善出口退税的制度设计,包括完善出口退税法律制度、强化税收诚信法制建设、加大出口骗税惩罚力度。第二,构建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强化出口退税信息化支撑手段、建立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加强风险分类分级管理。第三,健全出口退税征管体制,包括强化增值税抵扣凭证管理、加强涉税部门协作、实现出口退税征退一体化。
二、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的计算办法与会计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的计算办法与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放管服”背景下Y县出口退税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论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放管服”改革 |
2.1.2 出口退税 |
2.1.3 出口退税管理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
2.2.2 纳税遵从理论 |
2.2.3 税收效率原则理论 |
小结 |
第三章 出口退税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3.1 出口退税管理发展历程 |
3.2 Y县税务局出口退税管理现状 |
3.2.1 Y县出口退税概况 |
3.2.2 Y县出口退税实体管理 |
3.2.3 Y县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
3.2.4 Y县出口退税惩戒管理 |
小结 |
第四章 Y县A进出口服装公司出口退税管理案例分析 |
4.1 案情回顾 |
4.2 案例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
4.3 案例启示 |
小结 |
第五章 “放管服”背景下Y县出口退税管理问题分析 |
5.1 Y县出口退税管理“放管服”改革不够深入 |
5.1.1 “放管服”改革力度不够税务机关退税风险加大 |
5.1.2 出口退税“放管服”的法律保障力度薄弱 |
5.2 Y县出口退税管理机构的内外协调欠佳 |
5.3 Y县出口退税管理手段不能满足“放管服”需要 |
5.4 Y县出口退税管理人员动力、精力、能力不足 |
小结 |
第六章 完善Y县出口退税管理建议 |
6.1 持续深化出口退税“放管服”改革 |
6.1.1 明晰Y县出口退税“放管服”改革方向 |
6.1.2 完善出口退税的法律保障 |
6.2 建立征退一体化模式,强化内外部门联动 |
6.3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 |
6.3.1 区块链数据分析出口退税风险 |
6.3.2 优化出口退税审核评估软件 |
6.4 强化出口退税人才队伍建设 |
6.4.1 多方位激励,调动主观能动性 |
6.4.2 充实Y县出口退税管理人员力量 |
6.4.3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出口退税 |
2.1.2 出口退税风险 |
2.1.3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
2.2.2 税收遵从管理理论 |
第3章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现状 |
3.1 Y市出口退税概况 |
3.1.1 出口规模 |
3.1.2 出口退税企业户数 |
3.1.3 出口退税规模 |
3.2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日常管理概况 |
3.2.1 备案管理 |
3.2.2 退税业务办理 |
3.2.3 相关证明办理 |
3.3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现状 |
3.3.1 已形成规范的风险应对流程 |
3.3.2 已归纳出实用性强的风险指标 |
3.3.3 有的放矢实行分类管理 |
3.4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应对典型案例分析 |
3.4.1 典型案例分析 |
3.4.2 案例分析的启示 |
第4章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干部队伍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 |
4.1.2 涉税数据获取能力仍显不足 |
4.1.3 部门横向联合不够 |
4.2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人员配备不足且系统化培训缺乏 |
4.2.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
4.2.3 税收共治尚未真正形成合力 |
第5章 完善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建议 |
5.1 加强出口退税管理队伍建设 |
5.1.1 强化业务培训和岗位锻炼 |
5.1.2 逐步健全出口退税内控机制 |
5.1.3 积极落实廉政工作 |
5.2 提升涉税数据获取能力 |
5.2.1 充分利用内部系统进行分析 |
5.2.2 借助外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
5.3 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 |
5.3.1 完善内部管理工作指引 |
5.3.2 强化出口退税日常监管 |
5.3.3 完善出口退税风险评估指标 |
5.4 推进实现税收共治社会共赢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出口退税 |
2.1.2 出口退税管理 |
2.1.3 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
2.2.2 电子政务理论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 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
3.1 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3.1.1 所采取的举措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
3.2.2 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 |
3.2.3 出口退税信息化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
3.2.4 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
3.3.2 部门间缺少信息交互和管理沟通 |
3.3.3 忽视出口退税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
3.3.4 缺乏有效的技术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
4 国内外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典型做法 |
4.1.1 德国:出口退税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 |
4.1.2 韩国:计算机系统对出口退税实时管理 |
4.1.3 意大利:信息化管理流程支撑出口退税管理 |
4.2 国内其他地区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典型做法 |
4.2.1 北京:“单一窗口”出口退税“一站式”办理 |
4.2.2 上海:无纸化出口退税管理 |
4.3 经验借鉴 |
4.3.1 实现全面无纸化出口退税管理 |
4.3.2 健全信息化规范管理系统 |
4.3.3 加强信息化管理流程支撑出口退税管理 |
5 进一步加强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
5.1 完善信息化出口退税管理方式 |
5.1.1 健全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联络机制 |
5.1.2 加强出口退税管理信息化应用 |
5.2 完善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
5.2.1 完善出口退税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
5.2.2 加强跨部门出口退税信息交互 |
5.3 加强出口退税信息化风险预警管理 |
5.3.1 加强出口退税风险信息化网络监控 |
5.3.2 健全出口退税信息化风险管理预警指标 |
5.3.3 完善出口退税信息化风险预警级别管理 |
5.4 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
5.4.1 加强信息化人才技能培训 |
5.4.2 健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平台 |
5.4.3 推进扁平化组织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G市Y区税务局出口退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出口退税的相关研究 |
1.2.2 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 |
1.2.3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及研究创新性 |
1.3.2 研究方法 |
2 G市Y区税务局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现状 |
2.1 G市Y区税务局出口退税概况 |
2.1.1 出口退税概况 |
2.1.2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 |
2.1.3 现行出口退税风险管理手段 |
2.2 Y区面临的出口退税风险研究 |
2.2.1 出口骗税风险 |
2.2.2 失职渎职风险 |
2.2.3 简政放权大环境导致的管理风险 |
2.3 Y区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2.3.1 Y区出口商品类型分析 |
2.3.2 外贸企业违规行为分析 |
3 G市Y区税务局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 出口退税风险识别难度大 |
3.1.1 长期征退分离 |
3.1.2 出口管理系统之间信息不互通 |
3.1.3 外部环境影响下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
3.2 缺乏有效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手段 |
3.2.1 预警分析指标不完善 |
3.2.2 出口骗税风险管理形势严峻 |
3.3 税务部门内部效率及资源不足 |
3.3.1 审批核查效率低 |
3.3.2 人员不足及专业人才缺乏 |
4 G市Y区税务局出口退税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4.1 政策机制因素分析 |
4.1.1 出口退税法律未形成体系 |
4.1.2 出口退税分担机制不合理 |
4.2 风险识别及评估因素分析 |
4.2.1 退税率频繁调整导致预警分析指标失效 |
4.2.2 出口企业分类评估机制亟需完善 |
4.2.3 出口退税相关部门信息互通机制不完善 |
4.3 税务机关内部控制因素分析 |
4.3.1 出口退税信息化系统建设缺陷 |
4.3.2 征退部门联动机制缺位 |
4.3.3 人员调配机制不合理 |
5 对于完善G市Y区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
5.1.1 规范出口退税规章和提高法律位阶 |
5.1.2 降低退税率调整频次 |
5.1.3 细化出口退税管理工作规程 |
5.2 强化信息化出口退税风险识别体系 |
5.2.1 完善税务系统信息化功能 |
5.2.2 建立出口全流程的大数据管理平台 |
5.2.3 着力提高外贸企业遵从度 |
5.3 提高基层税务机关内控管理水平 |
5.3.1 强化出口退税日常监管 |
5.3.2 加强出口退税队伍建设 |
5.3.3 实现征退一体化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访谈提纲——税务人员 |
附录 B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访谈提纲——企业人员 |
附录 C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访谈记录表 |
致谢 |
(5)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出口退税理论基础 |
2.1.1 出口退税的界定 |
2.1.2 出口退税的计算依据 |
2.1.3 出口退税的基本流程 |
2.2 税收筹划的界定 |
2.3 企业出口退税理论 |
2.3.1 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方式理论 |
2.3.2 企业出口退税风险控制理论 |
3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H生产型企业概况 |
3.1.1 企业简介 |
3.1.2 生产经营现状分析 |
3.2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现状分析 |
3.2.1 税收种类与纳税现状 |
3.2.2 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基本情况 |
3.2.3 出口退税内部税收管理的基本情况 |
3.3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与公司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
3.3.2 全面整体性把控不足 |
3.3.3 出口方式有效性不足 |
3.3.4 出口区域选择不佳 |
3.3.5 原材料获取方式规划不合理 |
4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方案 |
4.1 产品出口方式的税收筹划 |
4.1.1 自营出口的筹划 |
4.1.2 通过外贸企业出口的筹划 |
4.1.3 通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的筹划 |
4.1.4 产品出口方式筹划的最优方案 |
4.2 销售区域的税收筹划 |
4.2.1 保税物流园区 |
4.2.2 出口加工区 |
4.2.3 综合保税区 |
4.2.4 销售区域筹划的最优方案 |
4.3 原材料获取方式的税收筹划 |
4.3.1 国内购买原材料的筹划 |
4.3.2 国外进口原材料的筹划 |
4.3.3 国外供给原材料的筹划 |
4.3.4 原材料获取方式筹划的最优方案 |
4.4 其他税收筹划方式 |
4.4.1 优化收购方式 |
4.4.2 合理调控应退税额 |
4.4.3 合理利用申报期限 |
4.5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整体方案 |
5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优化措施 |
5.1 公司管理层面的优化措施 |
5.1.1 及时追踪国家税收政策 |
5.1.2 强化公司税收筹划人员素质与水平 |
5.1.3 利用ERP系统建立出口退税内控制度 |
5.1.4 规范单证备案的工作 |
5.2 产品生产层面的优化措施 |
5.2.1 国内原材料采购渠道的优化 |
5.2.2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产销过程控制 |
5.3 产品出口层面的优化措施 |
5.3.1 开拓融合性贸易方式 |
5.3.2 合理控制出口销售的风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广东和平县税务部门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关于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
1.3.2 国内关于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研究理论支撑 |
2.1 核心概念 |
2.1.1 信用的概念和内涵 |
2.1.2 社会信用、税收信用与纳税信用 |
2.1.3 纳税信用体系的内涵 |
2.2 研究支撑理论 |
2.2.1 契约论 |
2.2.2 信用创造理论 |
2.2.3 税收债务债权关系理论 |
第三章 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现状分析 |
3.1 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概况 |
3.1.1 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的构成 |
3.1.2 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历史 |
3.1.3 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果 |
3.2 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纳税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
3.2.2 纳税信用评价体系不科学 |
3.2.3 纳税信用信息化程度不高 |
第四章 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原因审视 |
4.1 纳税信用缺乏法律层面保障 |
4.1.1 立法层级过低 |
4.1.2 纳税遵从信息记录缺乏针对性 |
4.2 纳税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 |
4.2.1 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不强 |
4.2.2 指标设置不够合理 |
4.2.3 基础数据归集不全 |
4.2.4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公开及应用不足 |
4.3 纳税信用管理系统不完善 |
第五章 国内外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5.1 珠海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5.2 国外发达国家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5.2.1 美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5.2.2 日本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六章 加强和平县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增强纳税信用法律保障 |
6.1.1 加快信用立法进程 |
6.1.2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
6.2 完善纳税信用评价体系 |
6.2.1 加强纳税信用宣传教育 |
6.2.2 积极推动“税企共治” |
6.2.3 完善纳税信用评价指标 |
6.2.4 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作用 |
6.2.5 扩大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范围 |
6.3 加强纳税信用信息化建设 |
6.3.1 优化纳税信用管理系统 |
6.3.2 加强纳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1)国内学术着作 |
(2)国外着作译着 |
(3)国内期刊论文 |
(4)国外期刊论文 |
(5)学位论文 |
附录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的公告 |
附件: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 |
附录二 纳税信用体系建设访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SL轮胎公司出口退税的税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出口退税相关理论 |
2.1.1 出口退税的概念 |
2.1.2 出口退税的条件与方式 |
2.1.3 出口退税的基本流程 |
2.2 税务风险相关理论 |
2.2.1 税务风险的概念及表现 |
2.2.2 税务风险的分类 |
2.3 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3.1 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
2.3.2 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
2.3.3 其他相关理论 |
第3章 SL公司概况及出口退税现状 |
3.1 SL公司简介及经营状况 |
3.1.1 SL公司简介 |
3.1.2 生产经营现状 |
3.2 公司主要税项及税收政策 |
3.2.1 SL公司主要税项 |
3.2.2 SL公司纳税现状 |
3.3 SL公司出口退税现状 |
第4章 SL公司出口退税的税务风险分析 |
4.1 产品生产层面的税务风险 |
4.1.1 国内采购原材料的一般贸易方式退税分析 |
4.1.2 进料加工方式退税分析 |
4.1.3 来料加工方式退税分析 |
4.2 产品出口层面的税务风险 |
4.2.1 产品出口方式的选择 |
4.2.2 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 |
4.3 公司管理层面的税务风险 |
4.3.1 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引起的风险 |
4.3.2 发票管理引发的风险 |
4.3.3 时效风险 |
4.3.4 税务处理方式不当引起的风险 |
第5章 SL公司出口退税的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
5.1 产品生产层面的防范措施 |
5.1.1 原材料采购方式的优化 |
5.1.2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产销过程控制 |
5.2 产品出口层面的防范措施 |
5.2.1 开拓融合性贸易方式 |
5.2.2 合理控制出口销售的风险 |
5.3 公司管理层面的防范措施 |
5.3.1 建立税务风险控制制度 |
5.3.2 及时追踪国家税收政策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税务风险管理 |
1.2.2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
1.2.3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
1.2.4 出口骗税风险管理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出口退税相关理论 |
2.1.1 出口退税的含义 |
2.1.2 出口退税的意义 |
2.1.3 出口退税的原则 |
2.1.4 出口退税的方式与计算 |
2.2 外综服企业相关理论 |
2.2.1 外贸代理制下的代理出口 |
2.2.2 外综服企业服务框架 |
2.2.3 外综服企业分类 |
2.2.4 外综服企业出口服务流程 |
2.2.5 外综服企业代办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
第三章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现状 |
3.1 外综服企业的产生及相关政策 |
3.1.1 外综服企业发展历程 |
3.1.2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相关政策 |
3.2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形势及风险分析 |
3.2.1 外综服企业面临制度形势 |
3.2.2 外部风险 |
3.2.3 内部风险 |
第四章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 |
4.1 S公司介绍 |
4.1.1 S公司基本信息 |
4.1.2 S公司服务框架 |
4.1.3 S公司组织框架 |
4.2 S公司出口退税管理措施 |
4.2.1 S公司管理措施 |
4.3 S公司出口退税风险 |
4.3.1 生产企业客户资信风险 |
4.3.2 出口退税用单证流转风险 |
4.3.3 函调回复风险 |
4.3.4 统筹管理与人才缺乏风险 |
4.3.5 沟通协调风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建议 |
5.1 健全出口退税相关管理制度 |
5.2 建立准入控制流程 |
5.3 加强出口业务真实性审核 |
5.4 加强各部门沟通 |
5.5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
5.6 扩大新业态新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1.3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特殊性 |
1.4.2 主要研究形式 |
1.4.3 初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4.4 深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政策评估的研究 |
1.5.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 |
1.5.3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 |
1.5.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研究 |
1.5.5 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 |
1.5.6 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效率的研究 |
1.5.7 关于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跨境电商定义 |
2.1.2 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
2.1.3 “货物与个人物品”——两类平行监管模式 |
2.1.4 关于B2B与B2C的差异 |
2.1.5 B2B和B2C模式三个维度比较 |
2.2 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
2.2.1 跨境电商的积极作用 |
2.2.2 对传统贸易的影响 |
2.3 跨境电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
2.3.1 行业环境问题研究 |
2.3.2 跨境电商物流问题研究 |
2.4 跨境电商政策法规 |
2.4.1 税收政策 |
2.4.2 海关监管政策 |
2.4.3 国家试点政策 |
2.4.4 其他政策 |
2.4.5 电子商务法 |
2.5 相关理论 |
2.5.1 普惠贸易理论 |
2.5.2 平台理论 |
2.5.3 法经济学理论 |
2.5.4 长尾效应理论 |
2.5.5 竞争优势理论 |
2.5.6 营销理论 |
第3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初步分析 |
3.1 《电子商务法》 |
3.1.1 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律环境演变 |
3.1.2 《电子商务法》对跨境电商的积极影响 |
3.1.3 中国跨境电商法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3.2 关于国家对跨境电商总体政策的研究 |
3.2.1 国务院的总体要求 |
3.2.2 国家级政策 |
3.3 关于具体政策法规的研究 |
3.3.1 进口税收政策 |
3.3.2 出口税收政策 |
3.3.3 监管政策 |
3.3.4 外贸综合服务政策 |
3.3.5 各级试点政策 |
3.3.6 资金支持政策 |
3.3.7 其他政策 |
3.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存在缺失问题的研究 |
3.4.1 关于统计问题的研究 |
3.4.2 关于各地各部门协同和监管标准不统一问题的研究 |
3.4.3 关于企业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 |
3.5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研究 |
3.5.1 关于国际规则研究 |
3.5.2 关于欧美监管体系的研究 |
3.5.3 关于各国规则制度的研究 |
3.5.4 关于国际环境影响 |
3.6 本章结论 |
第4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 |
4.1 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 |
4.1.1 跨境电商政策的传导机理 |
4.1.2 影响机理的要素分析 |
4.2 样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4.2.1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意义 |
4.2.2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目标 |
4.2.3 研究方法:范围选取和方法设计 |
4.3 跨境电商政策影响的样本分析 |
4.3.1 政策样本分析 |
4.3.2 关于政策“内容-功能”研究 |
4.4 本章结论 |
第5章 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1.1 关于问卷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
5.1.2 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 |
5.1.3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 |
5.1.4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
5.2 问卷研究过程 |
5.2.1 问卷的发放和搜集 |
5.2.2 问卷的处理 |
5.3 问卷研究分析和结果 |
5.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5.3.2 被调查跨境电商企业的政策诉求 |
5.3.3 企业创新模式的跨境电商政策选择 |
5.3.4 跨境电商政策制定和调整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
5.4 结论与建议 |
5.4.1 结论 |
5.4.2 建议 |
5.5 研究的不足 |
第6章 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
6.1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
6.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6.1.2 面板数据的选取 |
6.2 关于设立综合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现有研究 |
6.3 关于综合试验区发展现状研究 |
6.3.1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情况 |
6.3.2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B2B和B2C模式发展情况 |
6.3.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发展情况研究 |
6.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模型设计 |
6.4.1 基本理论 |
6.4.2 研究框架设计 |
6.4.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型 |
6.4.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模型 |
6.5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实证分析 |
6.5.1 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6.5.2 试点城市层面耦合协调结果分析 |
6.6 结论与建议 |
6.6.1 结论 |
6.6.2 建议 |
6.7 研究的不足 |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 |
7.1.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 |
7.1.3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 |
7.1.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 |
7.2.2 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 |
7.2.3 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
7.3 不足与展望 |
7.3.1 创新点 |
7.3.2 不足 |
7.3.3 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A 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部分重点跨境电商政策 |
附录B 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 |
附录C 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我国出口骗税风险的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出口退税的主要观点 |
(二)关于出口骗税的主要观点 |
(三)关于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观点 |
(四)文献评述 |
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出口骗税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出口骗税风险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
一、信息不对称引发出口骗税风险 |
二、税企博弈引发出口骗税风险 |
三、纳税不遵从引发出口骗税风险 |
第二节 出口骗税风险的产生机理 |
一、社会环境引发出口骗税风险的作用机理 |
二、税收制度引发出口骗税风险的作用机理 |
三、税收征管引发出口骗税风险的作用机理 |
第三节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一、税收风险 |
二、税收风险管理 |
三、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模型 |
第二章 我国出口骗税的现状、特点和产生环节 |
第一节 我国出口骗税的现状 |
一、出口骗税地域分布情况 |
二、出口骗税的涉案金额情况 |
三、出口骗税活动的持续时间 |
第二节 我国出口骗税的特点 |
一、出口骗税集团化 |
二、骗税手段隐蔽化 |
三、特定行业骗税高发性 |
第三节 出口骗税的产生环节 |
一、生产环节 |
二、出口环节 |
三、外汇环节 |
第三章 案例:浙江省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 |
第一节 浙江省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情介绍 |
一、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件背景 |
二、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件简介 |
三、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件判决结果 |
第二节 浙江省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例分析 |
一、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的总体分析 |
二、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涉及的交易情况 |
三、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的骗税方式 |
第三节 案例对防范出口骗税风险的启示 |
一、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产生的风险点 |
二、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可借鉴的经验 |
三、蓝鲸公司出口骗税案的启示 |
第四章 防范出口骗税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科学设计出口退税制度 |
一、完善出口退税的法律制度 |
二、强化税收诚信法制建设 |
三、加大出口骗税处罚力度 |
第二节 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 |
一、强化出口退税信息化支撑手段 |
二、建立出口退税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
三、加强出口退税风险分类分级管理 |
第三节 健全出口退税征管体系 |
一、强化增值税抵扣凭证管理 |
二、实现出口退税征退一体化 |
三、加强涉税部门协作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四、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的计算办法与会计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放管服”背景下Y县出口退税管理问题研究[D]. 褚晓晴.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D]. 田园. 扬州大学, 2021(09)
- [3]L省出口退税信息化管理研究[D]. 张菲菲.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4]G市Y区税务局出口退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张秋茵. 暨南大学, 2020(07)
- [5]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研究[D]. 常怡.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6]广东和平县税务部门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 左咏词.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SL轮胎公司出口退税的税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 郭菁.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8]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研究[D]. 李瑞锦. 上海海关学院, 2020(07)
- [9]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D]. 周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10]我国出口骗税风险的防范研究[D]. 李绪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