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建设的本质是权力伦理建设

行政伦理建设的本质是权力伦理建设

一、行政伦理建设的实质是权力伦理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卞桂平[1](2021)在《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权力伦理》文中认为权力的本质是社会公共性,呈现为公职、制度及社会公利等,其伦理本真源于公众的信任与托付。公权力在实践生活中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有赖于公职人员对公共性的价值恪守。占有、猜忌损害的不只是公职人员的自身形象,也僭越了公众利益,并由此诱发社会公共信任问题。自觉的权力敬畏是确保权力公共性展开的必要途径。其中,公职人员与公众的权力公共性认知是前提,政府主导的监督体系是保证,舆论传媒良心宣传是助推剂。实践生活中的权力伦理建设既要摒弃低级的权力畏惧,也要超越过度性质的权力敬畏,最终走向以主体间为特征的权力信仰。既要涵养公职人员的职业操守,强化公共事件中的公民教育,更要增强道德楷模的社会影响力。权力伦理的建设也要立足于"权力—权利"的伦理价值生态,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领域中形成"权力—权利"的良性互动,打造社会公共信任建设的伦理情境。

梅雨晴[2](2020)在《论刘震云小说中伦理与人性的纠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震云从创作初期就对社会现象进行描绘。其中,关于伦理与人性的思考随着他在创作手法、写作理念上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对刘震云作品中的伦理观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拟采用文献法、文本细读法及归纳研究法,首先通过对乡村伦理及城市伦理进行追溯,发现刘震云笔下的伦理观并不是单一的“从古至今”,而是在时代发展下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城乡结合”。继而聚焦刘震云小说创作中的“权力伦理”,从不同角度透视权力伦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孔不入,揭示个人在这种伦理观的掌控下受到束缚和压抑,遭到侮辱和损害的生存现状。最后通过对权力伦理与人性的关系的辩证,指出权力伦理与人性是一种相互塑造的关系,得出正是在二者的合谋下才会导致个体的生存困境的结论。并且“权力本位”的传统伦理文化也在这种合谋下成为了一种具有欺骗性的政治工具,丧失了最初的人性光辉。在对刘震云作品进行分析的同时,本文还创新性地提出以下观点:一、刘震云作品中的伦理观是在结合了乡村伦理和城市伦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二、两性的性别权力也属于刘震云的权力伦理范畴。希望本文对刘震云小说中伦理与人性的关系能有进一步认识,并为刘震云的小说研究做一些较为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陈曦[3](2020)在《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行政伦理建设借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以儒道墨等不同学派为代表的政治思想观念。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充分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形成了具有孟子个人特色的政治思想观念,并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孟子通过重新梳理政治伦理关系,将社会伦理与政治发展相结合,提出了独特的政治伦理思想。孟子政治伦理思想是其个人主观性和历史客观性相结合的产物,孟子学习受业、游说诸侯国的个人经历,加之战国时代持续不断的诸侯战争、变革快速的社会制度、百家争鸣的社会历史背景,形成了其以“仁义”为内核的政治伦理思想。孟子政治伦理思想是以“仁内义外”为脉络一以贯之的。“仁”是内在的道德规范,“义”是外在的制度和行为规范,二者相互依存。以“仁义”为内核,君臣民一体的政治伦理角色结构体系规范着君臣之义、君民之义和臣民之义,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角色建构申述了个人与国家之义。孟子政治伦理的仁政纲领包含民本观和王道观,民本是仁爱精神的体现,王道是道义准则的要求。以民本和王道为纲领,需要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经济保障、推行民众道德教化的教育保障、主张选贤使能的人才保障和提升统治者道德品质的主体保障来贯彻落实其仁政纲领。通过分析孟子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其在道德规范方面能够为现代行政伦理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合理因素在“仁”方面,集中体现为贵民爱人和仁者仁心,在“义”方面,集中体现为选用贤能和各正其位。因此,从其合理因素出发,孟子政治伦理的现代行政伦理建设借鉴就在于吸收“贵民爱人”的行政理念、培育“仁民爱物”的行政道德、构建“选贤任能”的选才标准和协调“合乎礼义”的行政关系。

杨晓培[4](2019)在《利益输送的刑法意义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通过的《监察法》(第11条第2款)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27条)均明确规定“利益输送”是一种职务违法行为,而随着法益保护的层升,现行刑法不仅存在文本意义上的阙如,司法实践亦是“同案异判”,难以公正。腐败是不当运用公权力而进行利益分配,实质为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交往关系中的一种利益失衡。“利益输送”则是腐败术语库中的一种“利他”而“没有装入口袋”的新型腐败基本形态,在公权力资源配置过程,通过公共权威或超估、虚估公共资源价值采用价格双轨制形式进行不法输送,主要表现为高权行为范式与公共资源交易范式。利益输送是公权力配置资源过程中的职务违背,严重侵害了权力配置公共资源的公平性保护法益,阻止了公共资源合乎目的性的分配、使用,即破坏了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体系)之间交往关系的平衡秩序或状态。从而导致了资源配置“结构性紧张”与社会心理失衡的“结构性怨恨”,表征出渎职犯罪的“家族相似性”。是故,“同等情况相同对待”,刑法理应从“现实关注”提升到系统的“理论自觉”,并做出一种妥当性因应。广义的利益输送是一种职务犯罪的模型集合——概括性范畴或“腐败之门”。而本文仅指狭义上的利益输送,即国家工作人员明知违背法律、法规或故意规避法律、法规而利用职权或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且并未收受或者难以查明是否收受他人财物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有了行为“恶害”,就会有刑法的意义。利益输送的刑法意义,不仅在于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必要性、最后手段性、可行性以及价值澄清与价值认知,也在于刑法还是一种修复或恢复“权力与权利平衡”的结构性、功能性技术调控工具。本文通过对域内外“图利罪”、“背信罪”的梳理与适用分析,认为利益输送犯罪是图利罪、背信罪的特殊态样,且应采用方式灵活、程序便捷的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方式而归入“贪污贿赂罪”章。在“严而不厉”的刑罚政策下,基于利益输送的危害与刑罚对等,从而设置了“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同档的法定刑幅度,且采取自由刑与财产刑、保安刑相互配合的刑罚体系。此外,辅之公务伦理法制化、权力监督体系与市场机制并行、执法机制相互衔接等治理政策,与刑法治理形成互动、协同,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推进”,力图提升犯罪阻力,增加犯罪风险,形成一种阻遏利益输送的秩序或状态,有效对权力配置公共资源的公平性法益进行保护,达致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体系)交往的利益平衡,最终将利益输送的刑法治理态度与构想固化为一种“目的善”、“工具善”相互融合的“善治”。这既益于法治反腐从“厉而不严”转入“严而不厉”,也彰显了刑法哀矜勿喜的谦抑主义与“自我修正”机制,且还妥当地契合了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诉求。

赵威,李宝轩[5](2019)在《中国古代权力伦理的系统建构及其与天道信仰的关系》文中提出"权力伦理"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在中国古代圣贤对国家政治权力的论述中已"脉络性"地包含着丰富的权力伦理思想,它蕴含于古人的政治理想中并展开为如下环节:一个以天道信仰为终极依据的权力来源;一套以政治、法律、伦理为系统结构的权力依托;一种以上天-人民-国家为同心圈层次的权力本位;一条以天意-君德-民心为伦理纽带的权力关系;一组以公正、廉洁、忠诚、效能为核心价值的用权原则。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古代的权力理性始终无法摆脱政权垄断、继承权垄断和神权垄断的制度困境。只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才真正回答了"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的权力伦理问题。

卓成霞[6](2018)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现实逻辑及路径建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文中提出重视执政伦理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创新和实践文本,始终牢记执政党的使命与初心,积极调适改革进程中呈现"公平与效率"和"权力与利益"不同诉求的价值形态,逐渐形成"法治型"、"德治型"和"德法并治型"的政党执政模式,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执政伦理体系。我们党立足人民利益至上原则构建了国家战略的发展伦理观,建设使命型政党;立足政党权力本质构建长期执政的公权伦理观,建设廉洁型政党;立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精神构建制度化的利益诉求伦理观,建设责任型政党。这些执政伦理路径的建构,对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长期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李晓帅[7](2016)在《我国公权力腐败的伦理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公权力腐败问题颇为突出,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反腐败斗争的核心就是规制公权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公权力的本质来源于其内在的伦理属性,公权力的伦理内核是其确权和运行的合法性基础。因此,从伦理维度探寻公权力性质的内在规定性有助于我们厘清腐败的失德本质,还公权力源头的人民性与公益性,为规制公权力腐败现象提供伦理支撑。由于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是国家公权力的基础形态,所以公权力腐败依公权力分类被划分为,立法权腐败、行政权腐败与司法权腐败。目前,我国的公权力腐败呈现以下特征:涉及领域的广泛性、腐败主体的群体性趋向及腐败的腐蚀性后果。能够框定公权力的本质、使命和边界的只能是其内在的伦理向度,在伦理视域下,公权力的本质在于公共性下的权利优先与权利追求,公权力的使命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公共善的实现,法定的公权力公域边界则保障着公权力不违背自己本质和使命。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官本位的权力崇拜传统以及社会转型期权利本位扩张下的权权交易都成为滋生公权力腐败的社会伦理基础;人性中的幽暗面也与公权力腐败如影随形,“经济人”的功利化追求、“政治人”的权力任性,这些则是公权力腐败的人性基础;制度伦理的变革相对于制度变革的滞后性导致的制度伦理缺失是公权力腐败泛滥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公权力腐败最终会造成反人民性、悖公共利益性与失公共善性的伦理恶果。公权力来源的公共性、法定性与民意性是公权力产生的伦理土壤,框定着公权力的实质正义;公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合公益性和合程序性则是公权力运作的规制系统,保障着公权力的程序正义。为了防止公权力异化并偏离轨道,对公权力的约束成为必然,这种约束来自于指明公权力本源和目的的权利、指导人类最优聚合发展的公共理性和承载共同体最大善意的道德责任。因此,对公权力腐败的伦理规制必须坚持公权力忠诚原则、公权力责任原则和公共善原则。对公权力腐败的伦理规制在于完善公权力制约的制度伦理建设,着眼于公权力边界的法律伦理界定、公权力匡正的制度伦理设定及公权力僭越的制度伦理阻却等方面的规制;对公权力腐败的伦理规制在于强化公共责任的伦理担当、兑现权力对权利的政治承诺,着眼于公共精神的培育、公共节操的养成与公共服务的提升。

厉有国[8](2015)在《法治进程中党员干部权力伦理迷失透视》文中研究表明党员干部的权力伦理建设,是社会精神风貌和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少数党政官员权力伦理的宗旨意识迷失、责任向度迷失、自律意识迷失。后现代主义流行、消费主义盛行、行政问责制度缺失是造成少数党员干部权力伦理迷失的主要原因。矫治党员干部权力伦理迷失,必须加强党性教育,培育和强化党政干部的公共节操;重构社会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党政官员的权力行为,建立有效的党政官员权力运行监管机制;理顺分配关系,创建分配正义。

于洋[9](2015)在《《理想国》中权力伦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理想国》中的权力伦理思想是人类最早关于政治的系统描述,而政治的核心问题即是正确行使和合理运用权力。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它会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会随之向前发展。然而,大多数人们认为政治可以理解为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这种认识延续至今,导致现今涉及权力的问题仍然是社会道德中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之一,所以重新解读柏拉图《理想国》的权力伦理以及其中正确的权力伦理理念的引导对权力的正常运行和理想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在《理想国》一书中,善指的是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事务,正义指的是各司其职。因为要达到善,人们才遵从正义,如果不遵从正义,就无法达到善;那么是善的就一定是正义的,而是正义的不一定就是善的。由此可以看出,正义是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柏拉图以“善”和“正义”为主线,通过苏格拉底和色拉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对话和激烈辩论对独裁、专政、共产、民主、政制、宗教、道德、节制、教育、婚姻等一系列涉及到权力、伦理以及权力伦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把自己渴望建立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理想城邦的思想渗透进去。在书中激烈的讨论过程里,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哲学的思辨性以及哲学家的思辨能力,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它是西方历史中最早完整记录哲学的书籍。本文分五个部分来分析和阐述《理想国》中的权力伦理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权力伦理问题现状的深度思考,深入剖析《理想国》中权力伦理的成因与特征,再结合其结论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影响与局限,从而能够取其精华,不仅使一切权力能够在正确的伦理理念引导下合理正常地运行并发挥其最大的益处,而且使人们都能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应该远离一切的恶,并理性地严格要求自己,控制一些不该有的贪念和欲望,勇于追求知识、智慧和真理,进而达到真正意义的善。

廖炼忠[10](2014)在《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行政伦理制度化意图通过对基本行政伦理规范的制度化途径,完善和建立伦理与制度相结合的现代政府伦理责任体系。这一命题的可证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伦理责任是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这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现实需求基础;二是伦理与制度的同质相融性,这构成行政伦理制度化的基本理论支撑。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政府转型的多重深度转型时期,行政权力失范和行政伦理失范成为危及国家安全和政府合法性基础的重要社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行政伦理制度化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热点方案之一。本文结合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的背景,按照“一种方法、两个界限;一个体系、两大目标”的思路,对作为方法的行政伦理制度化进行了阐述,对行政伦理制度化的界限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界定,提出制定行政伦理职业标准(行政伦理立法)、建立行政伦理组织、开展行政伦理教育和加强行政问责是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中国政府行政伦理责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此框架,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提出了行政伦理制度化的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即:组织——善政、个体——廉政。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对国内外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思路构架进行概要综述,并对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界定;第二部分,对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面临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外行政伦理制度化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外行政伦理制度化实践对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以制度安排和德性培育相结合的行政伦理制度化为基点,提出行政伦理制度化的学理界限和实践操作界限,力求为行政伦理的制度转换提供系列操作性原则;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进行针对性的体系构建,提出行政伦理立法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法律保障、行政伦理职业标准是行政主体的制度化行为准则、行政伦理组织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组织保障、行政问责是行政伦理责任落实的重要途径。

二、行政伦理建设的实质是权力伦理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行政伦理建设的实质是权力伦理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权力伦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 权力伦理如何是社会公共信任问题
二、 权力异化与社会公共信任危机
三、 权力敬畏与社会公共信任维护
四、 权力信仰的社会公共信任价值
五、 “权力—权利”互动的伦理价值生态
六、 结 语

(2)论刘震云小说中伦理与人性的纠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三节 伦理视角的概念确认
第一章 固定与流动:传统伦理的孕育
    第一节 乡土的定义
    第二节 乡土伦理
        一、以儒家为首的传统伦理思想
        二、现代社会伦理思想
        三、城市伦理与乡村伦理的融合
第二章 历史与当下:权力伦理的泛化
    第一节 权力与政治
        一、官场现形
        二、乡村内斗
        三、底层滥权
    第二节 权力与金钱
        一、上层社会的沉沦
        二、下层社会的苟且
        三、情感伦理的丧失
    第三节 权力与性别
        一、精神上的被统制
        二、身体政治的不平等
第三章 观照与遮蔽:传统伦理的欺骗性
    第一节 权力伦理与人性的关系
        一、奴性的形成
        二、权力的深化
    第二节 传统伦理精神的丧失
结语
参考文献

(3)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行政伦理建设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政治伦理
        1.3.2 行政伦理
        1.3.3 统治行政
第2章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基础
    2.1 孟子的生平经历
    2.2 孟子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
        2.2.1 持续不断的诸侯争战
        2.2.2 变革快速的社会制度
        2.2.3 百家争鸣的诸子思想
    2.3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2.3.1 天命观
        2.3.2 性善论
        2.3.3 仁本体
        2.3.4 伦理本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3.1 孟子政治伦理的政治角色结构体系
        3.1.1 君臣民一体的政治伦理角色结构体系
        3.1.2 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角色建构
    3.2 孟子政治伦理的仁政纲领
        3.2.1 民本观
        3.2.2 王道观
    3.3 孟子政治伦理的保障措施
        3.3.1 保证人民物质生活基础的经济保障
        3.3.2 推行民众道德教化的教育保障
        3.3.3 主张选贤使能的人才保障
        3.3.4 提升统治者道德品质的主体保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借鉴
    4.1 现代行政伦理建设中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可借鉴因素
        4.1.1 现代行政伦理建设的主要内容
        4.1.2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与现代行政伦理建设的关系
        4.1.3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可借鉴因素
    4.2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现代行政伦理建设借鉴
        4.2.1 吸收“贵民爱人”的行政理念
        4.2.2 培育“仁民爱物”的行政道德
        4.2.3 构建“选贤任能”的选才标准
        4.2.4 协调“合乎礼义”的行政关系
    4.3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利益输送的刑法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五、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识别基准: 利益输送的基本图式
    第一节 利益输送的事实识别: 裁量权的滥用
        一、利益输送概念的原型与演进
        二、利益输送的分类: 基于“二分法”的表述
        三、利益输送的表征: 权力的不正当授受
        四、利益输送的态势: 裁量权中立的异化
    第二节 利益输送的法律识别: 出行入刑
        一、不法机能的触发: 个案举样
        二、行为不法的识别: 规范主义的“社会行为论”
        三、利益输送犯罪与相关罪名的共栖: 同一与差异
        四、利益输送与工作失误及“为民服务”的界别
    第三节 理论工具: 利益输送研究的模型集合
        一、社会平衡理论: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另一种叙事
        二、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行为的“经济人”假设
        三、法律保留理论: 裁量权的依法行政
        四、话语理论: 利益输送在刑法语境下的“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价值理性: 利益输送犯罪化的根据
    第一节 利益输送刑罚的必要性
        一、利益输送是一种反社会行为
        二、利益输送的法益侵害
    第二节 利益输送刑罚的最后手段性
        一、利益输送规制的喧嚣: 过犯罪化的评价
        二、利益输送非刑罚的假设与证伪: 功能性供给不足
        三、利益输送犯罪化的“不得已”
    第三节 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可行性
        一、公共认同: 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二、国际反腐衔接的基础: 法律文本与实践
        三、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合宪性诠释
        四、制度创设: 基于新权利确认与保护的犯罪化拟制
    第四节 利益输送的刑罚政策: 严而不厉
        一、基于现行反腐“厉而不严”刑罚政策的平衡
        二、立法严密: 利益输送治理的“有法可依”
        三、刑罚的“最小侵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话语借鉴: 利益输送犯罪的立法与理论反思
    第一节 我国与利益输送犯罪相关的立法沿革与经验
        一、利益输送相关罪名的文本梳理分析
        二、建国以来与利益输送相关的刑事立法分析
        三、利益输送相关犯罪的罪刑关系“钟摆效应”明显
    第二节 域外与利益输送犯罪相关的文本与适用分析
        一、德、日等西方国家刑法中“背信罪”的基础考察
        二、我国台湾地区“公务员图利罪”的考察兼析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 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域外启示与借鉴
        一、图利罪是一种特殊的背信罪
        二、背信犯罪在我国的现实适用与意义延伸
        三、权力侵害公共利益的刑事责任: 普遍性与预防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逻辑展开: 利益输送犯罪的构成
    第一节 利益输送犯罪的构成: 法律标准
        一、客观要件: 基于权力配置公共资源的不公平
        二、主体要件: 基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
        三、主观要件: 基于“利他”的直接故意
    第二节 利益输送犯罪的特殊形态与共同犯罪
        一、利益输送犯罪的特殊形态
        二、利益输送的共犯问题
        三、利益输送行为的一罪或数罪
    第三节 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实现形式
        一、权力不法犯罪化的实践: 以十个刑法修正案“贿赂罪名变化”为视角
        二、利益输送犯罪化的立法: 刑法修正案的选择
        三、利益输送犯罪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位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理性: 利益输送犯罪的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正义分配: “理”与“力”的融合
        一、刑罚之“理”: 源于刑法制度的公平
        二、刑罚之“力”: 立法与司法相结合
        三、刑罚技术与价值的统一: 最大化实现公共利益
    第二节 利益输送的刑罚目的: 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并合
        一、刑罚是基于一种正义的“利益衡量”
        二、功利为主兼采报应的并合主义
    第三节 利益输送的刑罚标准:罪刑均衡
        一、立法严密: 刑罚体系的明确规范
        二、裁量规范: 刑罚正义的基本保障
    第四节 利益输送的刑罚适配: 基于李斯特(Liszt)的“目的思想”
        一、规制方向: 刑罚的轻缓化与渐进性
        二、刑罚结构的优化: 以贪污贿赂罪为范式的调适
        三、刑罚的法定刑设置: 刑种与刑度的妥当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协同机制: 社会防卫政策的衔接与适用
    第一节 权力自律: 公务伦理的法制化
        一、现实基础: 公务伦理的价值与式微
        二、国际经验: 公务伦理普遍法制化及方向
        三、公务伦理法制化的SWOT分析及调适
        四、公务伦理法制化的路径及趋势
    第二节 权力他律: 监督体系与市场机制并行
        一、党内监督法治化: 党内法规的纪律监督与纪法衔接
        二、国家监督制度化: 审计、监察、法律监督的机能整合
        三、社会监督规范: 媒体反腐与“非公”主体协作预防制度的建立
        四、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 激励与规范
    第三节 执法衔接:构建利益输送的“三级预防”体系
        一、风险防范屏障: 公务伦理法规防患于未然
        二、风险控制端口: 行政法规对利益输送的一般违法行为吓阻
        三、风险管控底线: 刑法对利益输送的抗制
        四、“三级预防”的衔接: 关键信息共享与文本间衔接的功能进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国古代权力伦理的系统建构及其与天道信仰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权力的二重性与传统信仰的伦理性
二、中国古代天道信仰的政治指向与权力伦理的逻辑建构
三、古代权力伦理的历史局限与制度困境

(6)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现实逻辑及路径建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构的现实逻辑
二、中国共产党通过建构国家战略的伦理观, 建设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三、中国共产党通过建构公权本质的伦理观, 建设马克思主义廉洁型政党
四、中国共产党通过建构政治参与的利益伦理观, 建设马克思主义责任型政党

(7)我国公权力腐败的伦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评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公权力腐败的界定及其特征
    1.1 公权力及公权力腐败的概念
        1.1.1 权力的概念
        1.1.2 公权力的概念
        1.1.3 公权力腐败的概念
    1.2 公权力腐败的分类
        1.2.1 立法权腐败
        1.2.2 行政权腐败
        1.2.3 司法权腐败
    1.3 目前我国公权力腐败的特征
        1.3.1 公权力腐败涉及领域的广泛性
        1.3.2 公权力腐败主体的群体性趋向
        1.3.3 公权力腐败的腐蚀性后果
第二章 公权力的伦理规定性及公权力腐败的失德性
    2.1 公权力的伦理界定
        2.1.1 公权力本质的伦理制约
        2.1.2 公权力使命的伦理框定
        2.1.3 公权力边界的伦理限制
    2.2 公权力腐败的伦理成因
        2.2.1 公权力腐败的社会伦理基础
        2.2.2 公权力腐败的人性根源
        2.2.3 公权力腐败的制度伦理缺失
    2.3 公权力腐败的伦理之恶
        2.3.1 公权力腐败的反人民性
        2.3.2 公权力腐败的悖公益性
        2.3.3 公权力腐败的失公共善性
第三章 公权力运作的伦理正当性
    3.1 公权力来源的伦理正义性
        3.1.1 公权力来源的民意性
        3.1.2 公权力来源的公共性
        3.1.3 公权力来源的法定性
    3.2 公权力运行的伦理规制性
        3.2.1 公权力运行的合法性
        3.2.2 公权力运行的合公益性
        3.2.3 公权力运行的合程序性
    3.3 公权力约束的伦理公正性
        3.3.1 公权力约束的权利依据
        3.3.2 公权力约束的公共理性
        3.3.3 公权力约束的道德责任
第四章 公权力腐败的伦理规制
    4.1 公权力运行的道德原则
        4.1.1 公权力忠诚原则
        4.1.2 公权力责任原则
        4.1.3 公共善原则
    4.2 公权力制约的制度伦理
        4.2.1 公权力边界的法律伦理界定
        4.2.2 公权力匡正的制度伦理设定
        4.2.3 公权力僭越的制度伦理阻却
    4.3 公共责任的伦理担当
        4.3.1 公共精神的培育
        4.3.2 公共节操的养成
        4.3.3 公共服务的强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理想国》中权力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国外学者对《理想国》权力伦理问题的研究
        (二) 国内学者对《理想国》权力伦理问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四、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重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权力伦理的相关概述
    一、权力与伦理的关联
        (一) 权力的起源及基本含义
        (二) 伦理的起源及基本含义
        (三) 权力与伦理的关联
    二、权力伦理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一) 权力伦理的基本内容
        (二) 权力伦理的精神实质
        (三) 权力伦理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理想国》中权力伦理的概述
    一、《理想国》的创作背景
        (一) 城邦的产生和发展
        (二) 动荡的社会和环境
        (三) 作者的经历和理想
    二、《理想国》中权力伦理的概述
        (一) 权力伦理的相关论述
        (二) 权力伦理的成因分析
        (三) 权力伦理的基本内容
    三、《理想国》中权力伦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
        (一) 权力伦理的基本特征
        (二) 权力伦理的表现分析
        (三) 权力伦理的历史局限
第三章 《理想国》中权力伦理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和影响
    一、《理想国》中权力伦理在西方社会的发展
        (一) 在西方社会的发展
        (二) 在西方社会的应用
    二、《理想国》中权力伦理在西方社会的影响
        (一) 在西方社会的积极意义
        (二) 在西方社会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 《理想国》权力伦理的当代价值
    一、权力伦理是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权力理论的理论依据
        (一) 当代资本主义权力理论的渊源及实质
        (二) 当代资本主义权力理论的特征及表现
        (三) 当代资本主义权力伦理的必要及可能
    二、权力伦理是认识和构建权力伦理理念的理论指导
        (一) 改变公民对社会公共权力的认识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二) 帮助公民对社会公共权力的构建具有理论借鉴价值
        (三) 研究权力伦理对公民用权具有自我约束的伦理意义
    三、权力伦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实践要求
        (一) 权力伦理可提高执政者一定的为民服务意识
        (二) 权力伦理可提高执政者一定的行政行为约束
        (三) 权力伦理对深化权力改革有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分析
    四、研究内容、研究创新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行政伦理制度化概析
    第一节 伦理、制度、行政伦理
        一、伦理与道德
        二、伦理与制度
        三、行政伦理
    第二节 行政伦理制度化与行政制度伦理化
        一、行政伦理制度化
        二、行政制度伦理化
        三、行政伦理制度化与行政制度伦理化的关系
    第三节 作为方法的行政伦理制度化
        一、制度创新方法
        二、行政伦理管理方法
        三、行政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改革与转型背景下的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
    第一节 行政体制改革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蕴含的理念
    第二节 信息社会背景下的行政伦理转型
        一、信息社会转型对政府治理模式的影响
        二、由管理伦理向服务伦理转型
        三、由人情伦理向契约伦理转型
        四、由权力监督向社会监督转型
        五、由政府行政向公民行政转型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审视
        一、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
        二、行政伦理失范的主要原因
        三、对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反思
第三章 中美行政伦理制度化实践及其启示
    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与制度同构实践
        一、礼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立法的渊源
        二、礼法合一的伦理制度理念
        三、德主刑辅的礼制治国模式
        四、制度的伦理价值合理性
    第二节 美国行政伦理制度化实践
        一、美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行政伦理制度化实践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中美行政伦理制度化实践启示
        一、中国传统社会行政伦理制度化的启示
        二、美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的启示
第四章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界限
    第一节 制度安排与德性培育相结合
        一、介于制度安排和德性培育之间的行政伦理制度建设
        二、制度安排视角下的行政伦理制度化
        三、德性培育视角下的行政伦理制度化
    第二节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的学理界限
        一、价值边界
        二、规范边界
        三、德性边界
    第三节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的实践界限
        一、行政伦理制度化的两个维度
        二、行政伦理制度化的主要原则
        三、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操作边界
第五章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制定行政伦理职业标准
        一、当前中国行政伦理职业标准制定的现状
        二、当前我国行政伦理职业标准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三、当前我国行政伦理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建立行政伦理组织
        一、关于行政伦理组织
        二、当前我国行政伦理组织建设的现状
        三、当代中国行政伦理组织建设的路径
    第三节 完善行政伦理教育体系
        一、关于行政伦理教育
        二、我国行政伦理教育现状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伦理教育体系的设想
    第四节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一、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
        二、我国当前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当前我国加强行政问责制度建设的建议
第六章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的目标
    第一节 以政府德性建设为核心的善政目标
        一、政府德性的内涵
        二、善政的内涵
        三、行政伦理制度化视角下的政府德性建设
    第二节 以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为基础的廉政目标
        一、行政伦理制度化:公务员道德底线的保证
        二、行政伦理制度化:实现廉政公共行政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行政伦理制度化:探索权力制衡的新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行政伦理建设的实质是权力伦理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权力伦理[J]. 卞桂平. 治理研究, 2021(03)
  • [2]论刘震云小说中伦理与人性的纠缠[D]. 梅雨晴.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行政伦理建设借鉴研究[D]. 陈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利益输送的刑法意义研究[D]. 杨晓培. 厦门大学, 2019(07)
  • [5]中国古代权力伦理的系统建构及其与天道信仰的关系[J]. 赵威,李宝轩.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1)
  • [6]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现实逻辑及路径建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J]. 卓成霞.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 [7]我国公权力腐败的伦理探析[D]. 李晓帅. 河南师范大学, 2016(04)
  • [8]法治进程中党员干部权力伦理迷失透视[J]. 厉有国. 求实, 2015(08)
  • [9]《理想国》中权力伦理问题研究[D]. 于洋. 西北民族大学, 2015(03)
  • [10]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D]. 廖炼忠. 云南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行政伦理建设的本质是权力伦理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