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市布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芦瑞霞[1](2021)在《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核心方作用机制预测研究》文中提出一、临床研究 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挖掘目的 总结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学术思想,提取核心方,在保留医家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侧重传承医家独特的治疗思维。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衷敬柏教授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信息、四诊信息、处方用药、药物剂量等,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症状、舌脉、中药名称。将整理后的数据采取双盲录入的形式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的临床采集系统,应用“统计报表”模块对证症状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分布、归经分布等进行统计;应用“数据分析”模块分析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及关联度;应用熵聚类方法,以相关度和惩罚度为约束,得出新方药物组合,提取核心方。结果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处方433首。男性25例,女性55例,男:女=1:2.2;年龄范围65岁至87岁,平均年龄为70.79岁。2 临床表现:提取临床症状共132个,出现10次以上的有22个,主要症状为头晕、耳鸣、眠差、心悸、头痛、头昏、汗多、头胀、疲乏等。3 中药频次:433首处方共涉及中药226味,使用5580频次,使用频次在55次以上的药物有33味,前10位依次是黄芪、葛根、牛膝、钩藤、龙骨、丹参、生地黄、女贞子、黄芩、川芎。4 性味归经:药物四气频次从高到低:寒、温、平、凉、热;药物的五味频次从高到低:甘、苦、辛、酸、咸、涩;药物的归经频次从高到低:肝、脾、肺、肾、胃、心、大肠、胆、膀胱、心包、小肠、三焦。5 药物组合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为86,共得到16个常用药物组合,共包含药物7味,包括钩藤、牛膝、丹参、女贞子、葛根、生地黄、龙骨。设置置信度为0.60,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丹参,女贞子→牛膝;设置相关系数为6,惩罚系数为2,得到新药物组合18个,合成新处方9个。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处方即:牛膝、黄芪、丹参、葛根、钩藤、女贞子、生地黄、龙骨。结论 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的基本病机,肾精衰竭为本,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夹痰夹瘀,上扰清窍发为本病。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以补益肝肾为主,勿妄泻肝,同时顾护脾胃,益气与行气并用,注重配伍的严谨性,擅用对药、遣取药性以纠偏疗疾。二、机制研究 治疗老年高血压核心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预测研究目的 研究核心方药物有效成分及作用的主要靶点,预测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TCMID检索核心方牛膝、黄芪、丹参、葛根、钩藤、女贞子、生地黄、龙骨的化学成分,根据口服利用度≥30%且类药性≥0.18的2个属性值初步筛选药物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中的UniProtKB知识库中下载同时满足“已验证”、“人类”两个标准的蛋白质数据库。对已提取的中药蛋白质作用靶点进行规范。分别以“Hypertesion”和“Elderly Hypertesion”为关键词,在 Genecard、OMIM、TTD数据库检索老年高血压疾病靶点。将药物作用的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绘制成比例文氏图,将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模型。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3.6.1软件中,通过analyze network分析连接度,使用cytoNCA插件计算紧密度、介度,计算中位数,将同时大于三者网络拓扑参数中位数的靶点提取,作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和通路赋予属性,并通过内在联系构建Network表,运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网络拓扑参数Degree、CC、BC,根据数值判断主要核心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结果1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提取牛膝主要活性成分20种,作用靶点444个;丹参主要活性成分65种,作用靶点932个;钩藤主要活性成分33种,作用靶点794个;葛根主要活性成分4种,作用靶点97个;女贞子主要活性成分13种,作用靶点353个;黄芪主要活性成分20种,作用靶点453个;生地黄主要活性成分4种,作用靶点44个。7味中药有6个活性成分重复,去重后共有277个活性成分。根据连接程度预测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黄芩素、异鼠李素、隐丹参酮为核心方主要成分。2获取疾病相关靶点:从TTD数据库中获取108个相关靶点,从OMIM数据中获取628个相关靶点,从GeneCard数据库中获取相关靶点8435个,设定Score大于中位数的目标靶点,将3个数据库得到的靶点合并剔重后,得到1611个相关靶点。3提取核心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和老年高血压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139个,导入STRING平台,得到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软件中,根据网络拓扑参数中位数提取核心靶点50个。根据连接程度预测COX-2、AR、PPARG、ESR1、NOS3、JUN、AKT1为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靶点。4基因本体分析与通路的富集分析:应用Metascape平台分别对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参数均设置为默认,得到KEGG通路78条,GOBP生物过程2041条,GOCC细胞组成50条,GOMF分子功能78条。根据连接程度预测TNF通路、MAPK通路、IL-17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HIF-1通路为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作用通路,这些通路具有抗炎、抗氧化、调整内皮功能、减轻血管重构等功能。结论通过分析药物-成分-靶点-通路构成的复杂网络,预测核心方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黄芩素、异鼠李素、隐丹参酮通过影响RAAS系统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或降低其活性,以减轻炎症反应,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合成,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调节血管紧张性,恢复内皮功能,可能是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最主要的机制。
陈宝欣,忽群,孙明伟,黄志杰,孙虹,刘丹,陈文如,周志衡,田华伟[2](2020)在《家庭医生团队“三师共管”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构建与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应用智能化平台的家庭医生团队"三师共管"慢性病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搭建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并于2018年6月起,选取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老年患者各500例,采用以家庭医生团队为基础的"三师共管"管理模式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血糖、BMI、生活方式等情况,分析其管理效果。结果:共482名高血压患者和479名糖尿病患者完成了1年的随访干预。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BMI均显着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BMI均显着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运动30 min以上的频率均显着多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三师共管"慢性病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满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杜成娟[3](2020)在《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分别从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结构、文化程度、信仰状况、可自由支配收入来源、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社交情况等)对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这两方面进行研究。临床研究基于南京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高血压管理平台”进行横断面调查,探研家庭结构、信仰生活、收入来源等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其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家庭结构、文化程度、信仰状况、可自由支配收入来源、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社交情况等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其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以期在高血压病临床诊治中,一定程度丰富对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评估依据,并从调理患者中医体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角度为有效综合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1.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与综述。2.临床研究采取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就诊及心血管内科病区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向愿意参与医院公众号高血压管理平台的患者介绍平台操作方法及本次研究内容,引导患者完成基本信息填写,中医体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评,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中医体质类型,最后使用Excel、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1.20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通过微信群交流、微信公众号上传血压监测、定期发送提醒短信及科普文章等方式,使高血压患者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取规范的高血压防控知识,其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137例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析结果:平和质人数为20人,占14.6%;偏颇体质及偏颇倾向体质的总人数为117人,占85.4%。对偏颇体质及偏颇体质倾向的人群进行分析,多寡次序为: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瘀血质>湿热质>特禀质,其中阴虚质和阴虚倾向88人(64.2%),阳虚质和阳虚倾向68人(49.6%),气虚质和气虚倾向67人(48.9%),痰湿质和痰湿倾向62人(45.3%),气郁质和气郁倾向58人(42.3%),瘀血质和瘀血倾向49人(35.8%),湿热质和湿热倾向42人(30.7%),特禀质和特禀倾向27人(19.7%)。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分析结果:SAS、SDS的标准分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伴发焦虑者32人(23.4%),伴发抑郁者42人(30.7%),共同伴发焦虑、抑郁的9人(6.6%),既无焦虑也无抑郁的有72人(52.6%)。3.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家族史、病程、娱乐活动、无并发症、气郁质、实性体质与患者伴发焦虑呈负相关,患者文化程度、合并脑梗死、阴虚质及气虚质、虚性体质与其伴发焦虑呈正相关;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家庭结构、合并冠心病、平和质及特禀质与患者伴发抑郁呈正相关,患者性别、BMI指数、阴虚质、阳虚质、瘀血质、虚性体质、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与其伴发抑郁呈负相关。其中,高血压伴发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家族史、娱乐活动及阴虚体质;高血压伴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BMI指数、阳虚体质。本研究在所观察的人群中发现,饮食偏嗜、烟酒史、职业、收入来源、服用降压药种类、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以外的相关疾病、信仰状况等与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20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微信具有方便快捷、双向互动交流、传播范围广、不拘时地限制等特点,很好地弥补了常规慢病健康管理方式的不足,对综合防控和稳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具有较强优势,可在更多人群中推广普及。2.所调查本区域内137例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23.4%,抑郁发生率为30.7%。3.所调查本区域内137例高血压患者当中的中青年患者、文化程度高、无家族史、无或少娱乐活动、合并脑梗死是高血压合并焦虑的危险因素,高龄、病程长、BMI指数低、家庭结构不完善、合并冠心病是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患者的偏颇体质与其伴发焦虑抑郁有关,阴虚质是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阳虚质是高血压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人体阴阳平衡与否和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问题有一定相关性。5.虚性体质和实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焦虑有关,其中虚性体质高血压与其伴发焦虑呈正相关,实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焦虑呈负相关;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虚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抑郁皆呈负相关。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虚性体质、实性体质这三种体质类型均不是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
张奇[4](2020)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学体质类型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探讨不同中医体质学类型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差异,以及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中医体质学类型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结合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自愿参与研究的752例门诊患者和社区居民,包括60岁及以上的男性和50岁及以上的女性,由专人询问既往病史,并记录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然后检测其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N端骨钙素中段分子、甲状旁腺激素和25羟基维生素D),并收集他们的中医体质类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根据中医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组和非平和质组、气虚质组和非气虚质组、阳虚质组和非阳虚质组、阴虚质组和非阴虚质组、痰湿质组和非痰湿质组、湿热质组和非湿热质组、血瘀质组和非血瘀质组、气郁质组和非气郁质组、特禀质组和非特禀质组。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数据的构成比采用χ2检验或似然比检验,连续性变量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选择斯皮尔曼相关计算相关性,二分类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为35.0%,其中,6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40.1%,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为33.5%,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骨质疏松症组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的骨代谢指标存在差异,男性患者的P INP、β-CTX与N-MID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女性患者的P INP、β-CTX、N-MID、PTH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则低于非骨质疏松组。排名前四位的体质类型依次为平和质(24.9%)、阳虚质(18.5%)、阴虚质(13.7%)和血瘀质(10.0%),骨质疏松症组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的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男性的β-CTX和N-MID及女性的PINP、N-MID和25羟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体质的分布中具有差异性。骨质疏松症组的男性β-CTX在血瘀质组及湿热质组中均高于其对照组,N-MID在平和质组中高于其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组的女性的PINP在平和质组、阳虚质组和湿热质组中均高于其对照组,N-MID在阳虚质组和湿热质组中高于其对照组,在平和质组中低于其对照组,β-CTX在平和质和湿热质中均高于其对照组,在阳虚质组和血瘀质组中均低于其对照组,PTH在阳虚质组中高于其对照组,25羟维生素D在痰湿质组中低于其对照组。男性的BMI与平和质呈正相关,而与痰湿质和湿热质呈负相关;PINP与湿热质呈负相关,β-CTX与血瘀质呈负相关;女性的BMI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呈负相关,与痰湿质呈正相关;25羟维生素D和β-CTX与阴虚质呈正相关。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与N-MID含量呈正相关,与湿热质呈负相关。女性的骨质疏松症与PTH、N-MID、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呈正相关。男性的25羟维生素D、P I NP与BMI 呈正相关(P<0.001),P I NP、N-MID 与 β-CTX 两两正相关(P<0.001),25 羟维生素 D、N-MID、P INP 与 BMD 呈负相关(P<0.001);女性的 PTH、β-CTX、N-MID、P I NP与BMD呈负相关(P<0.001);PINP、β-CTX、25羟维生素D与BMI呈正相关(P<0.05);N-MID、P I NP 与 β-CTX 两两正相关(P<0.001)。结论:深圳市中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不存在明显差异。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转换速率较高。男性的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基本呈正相关。中老年人群中,男性体质以虚性体质和湿热质类型占比较多,女性体质以虚性体质和血瘀质占比较多。骨质疏松症人群中以阳虚质和血瘀质类型多见。中老年男性湿热质的骨转换速率低,阴虚质女性的骨转换速率较高。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平和质与湿热质的女性患者的骨吸收速率与骨形成速率均较高。BMI对中老年人群的体质类型有影响,湿热质男性不易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气虚质、阳虚质和血瘀质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N-MID含量是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质疏松症的发展进程。
罗辉[5](2019)在《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的发布,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因此,近10年来采用该标准开展临床研究所发表的文献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对于认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促进体质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于现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全面系统研究。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如何?研究的重点病种和体质有哪些?各研究在体质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有哪些发现?现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文献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系统评价、理论研究等方法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1研究目的(1)通过对《标准》发布以来的所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体病关系结果、研究质量等,以期为读者了解体病相关研究领域的历程、现状以及各中医体质类型和疾病的相关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一个特定的病种(代谢综合征),检索、纳入所有研究该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中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研究该疾病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获得基于更大人群的体病关系结果,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今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及时总结和应用提供示范。(3)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方法学挑战,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并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实施和报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和应用。2研究方法文献计量研究(研究一):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检索期限从2009年4月1日(《标准》的颁布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计量学特征、内容、结果、方法学要点等内容。采用横断面研究AHRQ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研究(研究二):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例,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开展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研究,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与MS发病有关的危险体质因素。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研究类型、质量评价方法同研究一。采用R 3.5.2软件对各研究报告的MS患者人群中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比较MS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各体质的分布差异,并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方法学研究(研究三):在研究一、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和理论研究、访谈循证医学和中医体质学专家等方式,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特殊性,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质量评价和报告方面提出提高研究质量的相关建议。3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441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样本量总数达858271例。研究地域覆盖中国大陆29个省区、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研究病种313个,覆盖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的19个疾病类别,研究较多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失眠、痛经、乳腺癌、乙肝、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等。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最多,共1300篇(90.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分别有81篇和60篇。各体质的疾病谱分布:(1)气虚质在糖尿病、脑梗死、艾滋病、慢阻肺、冠心病、亚健康、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乙肝、乳腺癌等疾病中分布较高。(2)阳虚质在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肠易激综合征、膝骨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中分布较高。(3)阴虚质在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干眼症、肺癌、复发性脑卒中、失眠等疾病中分布较高。(4)痰湿质在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梗死、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中分布较高。(5)湿热质在痤疮、高尿酸血症、慢性胃炎、少弱畸形精子症、湿疹、乙肝、便秘、胆石症、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6)气郁质在乳腺增生、乳腺癌、失眠、抑郁症、卵巢早衰、偏头痛、青光眼、不孕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中分布较高。(7)血瘀质在冠心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卒中等疾病中分布较高。(8)特禀质在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各体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1)气虚质发生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的风险较高。(2)阳虚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肥胖、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3)阴虚质发生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4)痰湿质发生脑梗死、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5)湿热质发生便秘、高血压等的风险较高。(6)气郁质发生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焦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等的风险较高。(7)血瘀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脑卒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较高。(8)特禀质发生哮喘的风险较高。方法学质量:横断面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4.6%、90.8%和4.6%;病例对照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7.2%、51.9%和21.0%;队列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8.3%、58.3%和13.3%。各研究在体质测量的质量控制、控制混杂因素、应答率等条目的报告较差。研究二:共纳入23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总样本量21239例,其中MS患者13393例,对照组人群7846例。按研究设计分类,病例对照研究3项,横断面研究20项,无队列研究。MS患者体质类型比例最高的3种依次为痰湿质[30%(22%-39%)]、气虚质[20%(15%-26%)]和湿热质[14%(11%-18%)]。痰湿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75(95%CI:1.17-2.6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3.46(95%CI:2.14-5.59)。气虚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39(95%CI:1.04-1.85)。男性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分别是女性患者的1.19和2.10倍,女性患者的气虚质比例是男性的1.32倍。45岁以下MS患者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为最高。2项横断面研究属于高质量文献;20项横断面研究均属于中等质量文献。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各文献向周围分散,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和研究异质性的存在。研究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属于一种特殊的观察性研究,开展高质量研究面临各种方法学挑战:一是观察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较少,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二是体病关系的研究受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且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贯穿从发病到预后的全过程;三是体质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包括体质的主观性对量表调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不利于长周期研究的开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中各有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对揭示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或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也有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设计类型。研究实施阶段,受试者纳入尽可能选择典型体质的新发病例,并报告样本量估算依据;基线资料信息的采集做到全面、定量;体质测量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统计分析应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谨慎客观地作出体病关系的结论。观察性研究国际公认的现有标准和规范具有普适性,大部分条目适用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评价和报告。本研究根据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点,尝试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条目进行完善,为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实施和报告规范提供参考。4研究结论《标准》发布10年来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体病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发现各体质类型与相关疾病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提供体病关系的更高级别证据,并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提供参考。开展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在遵循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体质研究的特殊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设计类型,研究实施全过程均应重视质量控制,降低偏倚,研究的报告应遵循相关的报告规范,并体现中医体质的特色。最后,本文提出了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研究的开展和发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中医体质在疾病治疗和治未病中的应用。
徐一冰[6](2019)在《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体质分布及共病体质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调查老年慢病患者人群体质分布情况、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期望能进一步将中医辨体调治与慢病管理相结合,最终实现改善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确诊为高血压及糖尿病的60岁以上老年人群采用《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及生活方式的调查。共收集有效资料198例。收集数据后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然后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慢性病体质分布情况、慢性病及共病体质分布之间的关系、生活方式对体质分布影响的差异。结果:1老年慢病患者中单病高血压者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单病糖尿病者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前三位体质类型;高血压及糖尿病共病者中,阴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占22.1%,之后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等。2单病高血压与高血压糖尿病共病体质构成比差异及单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共病体质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在高血压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共病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类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段、不同居住方式、烟酒史、睡眠时长、睡眠习惯对体质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老年慢病人群中阴虚质、平和质、湿热质、血瘀质共4个体质的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糖尿病共病患者的体质均以虚性体质为主;湿热质高血压病患者易并发糖尿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对纠正偏颇体质,并对预防多种慢性病发生或减缓慢性病进程有一定的作用。
郑春梅[7](2016)在《健身行为对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口老龄化和老年慢性病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亟待解决的共同课题。按照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来看,中国早在1999年既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截止到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2.1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5%。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流行病学框架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增加。老年人群成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最主要的患病人群,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慢性病。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中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发展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造成更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双重挑战的有效战略和应对措施势在必行。论文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PRO量表以及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问卷为测量工具,兼具焦点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总体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各组成维度的生命质量状况;在各影响因素中,着重探讨患有慢性病老年人的健身行为特征以及健身行为对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和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治疗领域等各组成维度的影响;此外,还探索了患有慢性病老年人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各生活方式变量对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经过一系列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如下:患有慢性病老年人与无慢性病的老年人在总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以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治疗满意度领域的平均数值的均值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总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以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的平均数值均高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而社会领域以和治疗满意度领域的平均数值低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经过t检验结果显示具有健身行为与不具有健身行为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治疗领域的平均数值得分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健身行为的慢性病老年人,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治疗领域均高于非健身者;Pe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健身行为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治疗领域在统计学意义上均具有高度相关性;膳食营养、吸烟、喝茶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在统计学意义上均具有高度相关性;注重膳食营养的、喝茶的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各具体领域的得分均高于非注重膳食营养的、非喝茶的慢性病老年人,吸烟的慢性病老年人则情况相反,而饮酒人群与非饮酒人群没有严格的区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收入、健身行为、营养膳食、吸烟、喝茶是影响患有高血压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健身行为、营养膳食、吸烟、饮酒对患有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有影响;性别、健身行为、吸烟、喝茶对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有影响。经过论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每周健身1-2次,每次健身时间大于15分钟,在健身时感觉呼吸心跳略有加快,微微出汗的健身行为特征对提高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显着效果;每周健身不少于3次,每次健身时间大于60min,在健身时感觉呼吸心跳略有加快,微微出汗的健身行为特征对提高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显着效果;每周健身不少于5次,每次健身时间大于30分钟,感觉呼吸心跳略有加快,微微出汗的健身行为特征对提高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显着效果;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低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具有健身行为的患有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治疗领域均高于不具有健身行为的老年人;注重膳食、不吸烟、喝茶的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均高于不注重膳食、吸烟以及不喝茶的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等社会人口学变量对患有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有影响。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应对老龄化的策略:在理论层面,提出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社区的设计需要形成以健康促进为主导的多学科融合的设计理念,形成社区健身行为促进的跨学科理论模型;在实践层面上,根据患有慢性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试图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联合的老年健康管理中心。
代亚娟,谢伟媚,和建冰[8](2015)在《居家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42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和用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居家护理可有效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黄智前,卓尚志,黄海瑜,黄吟,张惠卿[9](2010)在《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5例(综合组)经过社区心理干预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和45例(单纯组)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综合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单纯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便捷性、连续性、协调性特点。
黄智前,陈伟业,黄吟,罗山[10](2004)在《深圳市布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探讨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A组)经过系统综合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的老年人高血压病人和90例(B组)未经过社区健康教育、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病人进行对照 ,观察AB两组患者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血压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社区系统综合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圳市布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市布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核心方作用机制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老年高血压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
2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
3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4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特点 |
5 老年高血压指南的诊断变化 |
6 治疗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候及治疗进展 |
1 老年高血压的证候研究 |
2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2.1 辨证论治 |
2.2 成方治疗 |
2.3 自拟方治疗 |
2.4 非药物疗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老年高血压病因病机、证候与治法专家经验文献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文献检索方法 |
1.2 检索策略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证候要素提取方法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纳入情况 |
2.2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病名 |
2.3 老年高血压的病因 |
2.4 老年高血压的基本病机 |
2.5 老年高血压的病理因素 |
2.6 老年高血压的病位 |
2.7 老年高血压的辨证分型 |
2.8 老年高血压的治则治法 |
3 讨论 |
3.1 病名范畴 |
3.2 老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
3.3 老年高血压的病理要素和辨证分型 |
3.4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挖掘 |
1 研究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分析软件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信息采集 |
2.2 数据预处理 |
2.3 数据录入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一 般资料 |
3.2 症状 |
3.3 药物频次 |
3.4 药性分析 |
3.5 药物组合分析 |
3.6 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 |
3.7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
4 讨论 |
4.1 老年高血压病机 |
4.2 衷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
4.3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方 |
4.4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新方组合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机制研究治疗老年高血压核心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预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核心方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的获取 |
2.2 老年高血压相关靶点的获取 |
2.3 药物成分靶点-老年高血压靶点PPI网络的构建 |
2.4 提取核心靶点 |
2.5 基因本体GO分析与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 |
2.6 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3 核心方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的预测 |
3.1 核心方的活性成分分析 |
3.2 核心方的作用靶点分析 |
4 核心方的作用机理预测 |
4.1 核心方降压的GO分析 |
4.2 核心方降压的KEGG通路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家庭医生团队“三师共管”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构建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入组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情况 |
2.2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各检测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
2.3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行为指标比较 |
2.4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比较 |
3 讨论 |
3.1 慢性病管理突破点在健康管理师 |
3.2 慢性病管理核心在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 |
3.3 基于家医团队的“三师共管”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多项指标 |
(3)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微信平台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 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微信管理平台干预后血压情况 |
2.3 敏感性分析 |
2.4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二、综述: 社会因素影响高血压发病风险及患病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1 社会经济状况对高血压的影响 |
1.1 收入水平 |
1.2 职业等级 |
2 文化对高血压的影响 |
2.1 风俗及生活习惯 |
2.2 思想意识 |
2.3 宗教 |
2.4 教育与文化程度 |
3 社会关系对高血压的影响 |
4 社会支持对高血压的影响 |
5 公共政策对高血压的影响 |
6 总结与展望 |
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微及与中医体质关联之浅识 |
1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病因病机 |
2 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的关联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临床调查表内容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统计情况 |
3.2 社会生活情况 |
3.3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
3.4 合并其它疾病情况 |
3.5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3.6 伴发焦虑、抑郁的情况 |
4 SAS、SDS评分与全国常模的对比 |
5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
5.1 高血压伴发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 高血压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 |
2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结果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一 中英文缩略语言对照表 |
附表二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表 |
附表三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 |
附录四 中医体质量表线上测评页面截图 |
附表五 宗氏焦虑自评量表 |
附表六 宗氏抑郁自评量表 |
附录七 焦虑抑郁线上自评测试页面截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
1.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
1.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1.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2.1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
1.2.2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3 骨代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1.4 中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学研究现状 |
1.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进展 |
1.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1.7 骨代谢指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2.1 诊断标准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一般资料采集 |
2.3.2 骨密度及中医体质检测 |
2.3.3 实验室检测 |
2.3.4 实验分组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结果 |
2.6.1 一般情况 |
2.6.2 体质分布情况 |
2.6.3 骨代谢指标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 |
2.6.4 骨质疏松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
2.6.5 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因素 |
2.6.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
2.6.7 骨代谢标志物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第三章 讨论 |
3.1 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 |
3.2 骨质疏松症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 |
3.3 中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学分布 |
3.4 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
3.5 骨代谢标志物的中医体质学分布 |
3.6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中医体质学的关系 |
3.7 中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因素 |
3.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
3.9 骨代谢标志物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
结语 |
1、研究结论 |
2、研究创新性 |
3、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理论综述 |
1 体病相关理论的渊源 |
2 体病相关理论的内涵 |
综述二 体病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开展的背景 |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 |
综述三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1 适用于研究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概述 |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 |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现状 |
前言 |
第二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
1.4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
2.2 文献计量学特征 |
2.3 研究设计基本信息 |
2.4 各体质类型的疾病谱分布 |
2.5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
2.6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
2.7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8 纳入研究的体质测量方法信息 |
3 讨论 |
3.1 近10 年来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
3.2 各体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对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
3.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
3.4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
3.5 对今后体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中医体质分布的meta分析 |
2.4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一般人群体质类型比较的meta分析 |
2.5 中医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比较 |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2.7 倒漏斗图分析 |
3 讨论 |
3.1 代谢综合征与体质的关联性分析 |
3.2 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
3.3 对临床和科研的启示 |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
1.1 中医药领域观察性研究应用和方法学的相对滞后 |
1.2 体病关系的全过程均易受到混杂因素影响 |
1.3 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对体病关系研究的影响 |
1.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其他观察性研究的优势 |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
2.1 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
2.2 受试者纳入和基线资料采集 |
2.3 体质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
2.4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
3.1 现有标准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
3.2 根据现有标准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
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规范 |
4.1 现有报告规范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告的适用性分析 |
4.2 在STROBE声明基础上完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质量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体质分布及共病体质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调查方法 |
1.5.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1.5.1.1 体质调查问卷 |
1.5.1.2 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
1.5.2 调查员的选择与培训 |
1.5.3 调查方式 |
1.5.4 质量控制 |
1.6 调查内容 |
1.6.1 基本信息表 |
1.6.2 老年版中医体质调查量表 |
1.6.3 生活方式调查表 |
1.7 统计方法 |
1.8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资料收集 |
2.2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 |
2.3 198 例60 岁以上老年慢病患者体质分布情况 |
2.4 性别对老年慢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 |
2.5 年龄对老年慢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 |
2.6 烟酒史对老年慢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 |
2.7 睡眠、饮食习惯对老年慢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 |
第二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体质辨识辅助管理慢病共病的理论基础 |
1.1 老年患者慢性病患病现状 |
1.2 体质的概念 |
1.2.1 “质”的词义 |
1.2.2 中医学中“体质”的概念 |
1.3 体质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
1.3.1 辨识体质的含义及内容 |
1.3.2 体质辨识与治未病 |
1.3.3 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具体应用 |
1.3.3.1 未病时 |
1.3.3.2 将病时 |
1.3.3.3 已病后 |
2 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
2.1 老年慢病患者总体体质分析 |
2.1.1 以虚为主 |
2.1.2 多为兼夹体质,虚实夹杂 |
2.2 高血压与糖尿病单病及共病体质分析 |
2.2.1 高血压病患者体质分析 |
2.2.2 糖尿病患者体质分析 |
2.2.3 高血压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体质分析 |
2.2.4 单病与共病体质异同分析 |
2.3 不同因素对老年慢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影响 |
2.3.1 人口学特征对老年慢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影响 |
2.3.2 不同生活习惯对老年慢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影响 |
3.高血压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日常调理及养生建议 |
3.1 阴虚质 |
3.2 湿热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老年中医体质量表 |
附录二 :基本信息表 |
附录三 :生活行为方式调查表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健身行为对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问题及创新性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健身行为的健康促进 |
2.1.2 生命质量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内外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现状 |
2.2.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测量工具介绍 |
2.2.3 患有慢性病老年人的健身行为特征 |
2.2.4 健身行为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功能 |
2.2.5 健身行为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资料来源 |
3.3 资料分析与方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基本情况分析 |
4.2 患有慢性老年人健身行为特征分析 |
4.3 高血压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特征分析 |
4.4 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特征分析 |
4.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特征分析 |
4.6 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6.1 患有高血压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6.2 患有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6.3 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7 无以上三种慢性病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比较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身行为特征 |
5.2 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
5.3 健身行为对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
5.4 生活方式特征对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
5.5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
第六章 提高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应对策略 |
6.1 理论层面:构建健身行为促进跨学科理论模型 |
6.2 实践层面:倡导建设社区老年健康管理中心 |
6.3 加强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形成持续、有效的运行机制 |
第七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课题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居家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表1) |
2. 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比较( 表2) |
3 讨论 |
(9)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 2. 1 研究方法 |
1.2.2 心理干预方法 |
1.2.3 评价方法 |
1.2.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深圳市布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深圳市布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核心方作用机制预测研究[D]. 芦瑞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家庭医生团队“三师共管”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构建与效果评价[J]. 陈宝欣,忽群,孙明伟,黄志杰,孙虹,刘丹,陈文如,周志衡,田华伟.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5)
- [3]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D]. 杜成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张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D]. 罗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体质分布及共病体质相关性研究[D]. 徐一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健身行为对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D]. 郑春梅. 山东大学, 2016(09)
- [8]居家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 代亚娟,谢伟媚,和建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12)
- [9]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的观察[J]. 黄智前,卓尚志,黄海瑜,黄吟,张惠卿. 精神医学杂志, 2010(04)
- [10]深圳市布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研究[J]. 黄智前,陈伟业,黄吟,罗山.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