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想的阶梯》导语(论文文献综述)
郭明艳[1](2021)在《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现代诗选编比较》文中研究表明教材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凭依,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有重要的意义。部编版语文教材于2016年秋季首次使用,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宏扬中华优秀文化,努力体现科学性与时代性。而现代诗歌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诗的学习可以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丰富学生内心情感世界。本文以部编版与人教版两版教材中的现代诗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数据分析法,重点探讨两版教材在选编上的共性与异性,运用表格的形式清晰明了地展现统计情况与分析结果,针对研究结论对部编版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几点的建议,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起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第二章分别对人教版和部编版小学语文现代诗在教材中的选编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主要是包括数量、作者或出处、是否改写、重要程度、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等方面,为下文两版教材的选编分析奠定了详实的基础。第三章从选文内容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两版教材选文的相同点在于题材分布广泛,选文数量较大,偏重抒情形式,密切联系生活。不同点在于人教版内容说理性强,部编版内容趣味性强;人教版题材类型分布不均,部编版题材类型较为均衡;人教版作家数量较少,部编版作家数量较多。第四章从选文编排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两版教材选编的相同点在于都设置了诗歌单元;都配置了精美插图;练习方式贯穿始终。不同点在于人教版现代诗为混编,部编版有专门现代诗单元;人教版习题多为记忆性,部编版习题多为应用性;人教版现代诗围绕单元的主题,部编版现代诗围绕相邻课文的主题;人教版导语多为开放式问题,部编版导语多为封闭式问题。第五章对部编版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即注意将执教的现代诗歌与相同题材的古代诗歌等进行整合;注意课后习题的使用,可以适当补充习题,积极组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李珊珊[2](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自部编本教材出现后,新一轮的单元教学研究开始了,部编本教材为本次单元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保障。鉴于此,笔者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元设计策略的研究,以期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探索以任务为导向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为教师提供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部编本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概述。主要是从部编本教材与单元教材设计两方面进行分别概述。第三部分,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现状,笔者运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单元教学设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单元教学的问题,进行问题成因剖析。第四部分,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主要从单元目标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单元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以期解决单元教学设计问题,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教学设计策略。
奇慧[3](2020)在《高中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历史沿革探究 ——以1990版、2000版、2004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的凭借,集中展示了我国母语教育的优秀文化成果,是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知识、积累语言运用规律经验的学习范本,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审美能力、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单元导语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了教材与师生们沟通交流的渠道,发挥着重要的辅助引导作用。人教社出版的语文教材是我们国家教材建设与发展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一套教材,本文选择了人教社出版的在三个不同时期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下编写的语文教材,分析它们的单元导语特点,窥探单元导语的历史发展变化,以此来给予编写建议。本文首先论述了选择此题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从我国语文教材改革的历史和单元导语研究的意义方面阐述,总结了前人对单元导语的内容特点、编写理念和编写不足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写此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是从单元导语的概念说起,着重探究了单元导语的历史渊源和功能作用,将导语的发展历史分为蒙昧期、觉悟期、探索期和确立期四个阶段分别论述,明确从文本研究和维度研究两方面来考察单元导语,总结出单元导语具有明确单元主题、提供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以及指导学习方法的功能作用。之后是分析选取的三个版本教材的单元导语在形式内容上的特点,指出1990版教材的单元导语具有编排简易,单元导语要素分散、分置于教材不同位置,表述方式简单通俗,直接点明单元文体的特点;提出2000版教材的单元导语具有表述结构相对固定,内容突出学习重点,语言表达说理性强的特点;发现2004版教材的单元导语具有彰显教材组元形式,语言温婉生动,凸显“学本位”的特点。由此着重梳理了三个版本教材的单元导语在形式上、内容上和语言风格上的变化,并分析出这样变化的原因在于教材编写理念上的改观。一是“教本位”向“学本位”转变,二是注重工具性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转变,三是强调语文的育人功能。文章最后是对单元导语的变化给予了导学引领价值发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学习方法缺乏过程指导的正反面评价,并给出接下来单元导语在编写上的建议,一是要拓宽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是要突出学生本位,建立学生学习的情境。
耿雪艳[4](2020)在《小学第二学段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于2019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具有“新的思路”“新的内容”“新的风格”,符合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契合课程改革方向,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教科书四大系统之一的练习系统,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形式及内容也随教科书的编写发生了变化。另外,练习系统不仅对教师的“教”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小学第二学段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练习系统的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结合师生使用练习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使用练习系统,为充分发挥练习系统的教育价值,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本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练习系统的相关概述,立足于文献查阅,界定了“小学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和“练习系统”的概念,介绍了练习系统编制依据,并建构了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分析练习系统的框架。第三部分是对练习系统的形式分析,主要包括对组织形式和呈现形式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练习系统的内容分析。第五部分在前文对练习系统的形式分析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练习系统在组织形式、呈现形式以及内容上的特点。组织形式特点是,层递性、整合性、灵活性。呈现形式特点是,文字叙述明确且多样化,图文结合紧密。内容特点是,兼顾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言语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注重渗透文化因子。第六部分在对多篇论文中相关调查问卷和实习时课堂观察记录的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练习系统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接着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使用建议。对教师使用练习系统的建议是,转变认识,更新观念;合理分层,综合考量;适当调整,相机补充;活用插图,灵动课堂;切实评价,及时反馈。对学生使用练习系统的建议是,树立正确的练习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质疑与评价。
姚姝兰[5](2020)在《中学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编制研究》文中指出在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中,以识记为主要考查目标的测试已无法满足素养培养的评估需求。中学生的阅读学习逐渐倾向于专业化阅读,专业的阅读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迁移一篇文本中的阅读专业知识去理解这一类的新文本,能运用文本中的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目前国内试题在语文基础知识、写作板块均开始尝试情境化试题的编制探索,但是在阅读板块的推进较为缓慢。本文希望系统、深入地了解情境化试题,为评估高阶阅读能力寻求一定的评估方法。本研究基于素养导向的教育需求,通过梳理与真实阅读行为和阅读学相关的理论,分析整合现有情境化试题及其编制经验,具体探讨了为什么需要情境化试题、何谓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如何编写情境化试题这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章从心理学和脑科学方面分析了现实中的阅读行为,结合课程中有效阅读教学的经验,发现情境对阅读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以促进学习的评价目标下,情境是有效评估的重要载体,评价标准有利于精准诊断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境化试题对阅读素养的评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章通过分析PISA、PIRLS、国内阅读情境化试题的编制经验,明确了情境化试题的编写原则是基于真实的阅读活动,其命题思路是建立知识和现实的联系。试题的特征还表现在情境类型、试题要素、组织结构等方面。而能够评估高阶能力和综合阅读素养的情境化试题,其情境任务需追求真实性和意义性,各试题要素需保持一致性。第三章通过梳理现有命题经验,以较为成熟的情境化试题编制经验为参考,结合我国课标要求、国内学情、试题案例,设计了一套情境化试题编制流程及方法。在编制试题中仍需将测评目标、情境任务、评分指南等具体要素与课标和学生真实阅读体验挂钩,第四章通过对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要素中认知要求的分析来寻找试题复杂度的控制方法。试题复杂度受情境、文本、问题三者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数量、新颖度的影响,命题人可通过调节这三个维度的难易度来把控试题的复杂度。
刘坤[6](2020)在《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体验与获得的过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开宗明义指出: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以及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但长期以来的教学惯性以及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致使语文知识点线性排列、分点训练、单篇课文精讲细析,语文课堂教得浅、碎、杂等现象,这使得学生积极经历建构,逐步生成必备能力和品格的学科目标难以真正实现。而单元式整体教学的核心即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2017年秋季统编版语文新教材开始在全国投入使用,以“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形式,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兼顾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为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指向语文素养的单元式整体教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是素养时代对语文教学形态的一种探索。基于此,本研究以构建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策略为主要目标,对以下问题做出思考与探讨:1.统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哪些方面更有利于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教师是否明晰这些变化?2.小学语文教师能否正确理解、设计和实施单元式整体教学?即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现状如何?3.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单元式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阻碍,缘由何在?4.面对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境该如何有效解决?针对以上疑惑,笔者结合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原理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结构主义分析,从理论层面分析单元式整体教学的内涵、特征、价值及实施依据,构建单元式整体教学的分析框架,为本研究研究工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探析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基本意蕴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入课堂进行实时观察,听取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意见,不断修订和调整本研究的研究工具(问卷、访谈),然后选取四川和重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数据和访谈资料。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教师们对统编教材单元式整体教学的价值认可度高;单元式整体教学设计的整体性良好;部分教师在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深入探析之下,笔者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单元式整体教学;部分教师对单元式整体教学理解存在片面性;单元式整体教学设计存在随意性;单元式整体教学实施存在表面性。通过对不同教师的深入访谈,本研究发现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情意、教学能力,以及单元式整体教学发展之中的朦胧,统编版新教材带来新的挑战,工具价值的羁绊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单元式整体教学过程中困境的出现。为了解决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单元式整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境,提高教师单元整体教学的能力,笔者主要从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角度出发,提出四点建议:整体关照,素养为本,明晰学习目标与单元主题;整体架构,逻辑关联,明确核心任务与学习活动:创设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关联的学习情境,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驱动任务,有效组织言语实践的学习活动;资源整合打开全新的学习空间;综合测评,一体贯穿,巩固习得成果。最后,基于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单元为例,编写完整的单元式整体教学案例并分析。
唐斌[7](2020)在《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预测策略单元自被编入统编本教材之日起就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它的出现反映了当今阅读教学由“教内容”走向“教策略”的新变化,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新要求。预测策略单元的编写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理念和方法上做出改变。面对全新的单元类型,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几乎没有,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的资料寥寥无几,教师们对该单元的教学充满疑惑,尤其是对预测策略单元具体该“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十分困惑,同时教师在摸索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阶段预测策略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创新点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内涵、预测策略单元的教材特点、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基本特征与教学价值。首先对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其次,对统编本预测策略单元的编写理念、结构特点和内容特点进行了分析;再次,总结归纳出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学生主体性、策略核心性、观念整体性、目标递进性和过程实践性;最后,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了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价值。第二部分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以重庆市北碚区多所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制定过多,未聚焦到预测策略上;选择的文本教学内容过多,预测策略教学内容不足;关注预测方法的教学,预测的“假设-验证”不够;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主体性;教学评价以师为主,缺少学生自评。本研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具体原因,为相应改进对策的提出提供了目标导向。第四部分针对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开展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对预测策略单元的认识;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契合预测策略单元的教学目标;立足预测策略,整理选择教材教学内容;运用学习支架,发挥学生主体性;实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陈喆[8](2020)在《《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语教学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涌现出大量知名的语文教育家。但在先进教学经验的分享过程中往往囿于教师个体差异、学情等诸多因素而无法实现优秀经验的大范围推广与实践。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订的《教育家成长丛书》为依托,使用内容分析法,得出就方式层面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语教学现状,探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教学方法的行为倾向。对《丛书》中涉及的27位语文教学名家开展的频次统计,以频次定量化的手段分析出朗读法和追问法在所有学段中都具有极高的使用频次,而又由于学段的各不相同,各学段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与培养价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就方法而言,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重点字词分析法等在不同学段体现出不同的使用倾向,需要调动多样能力的、能力层级较高的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在初高中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小学。通过对《丛书》的研究,不仅仅可以获得方法的使用频次,更可以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方法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师身上并不完全相同的使用形式,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朗读法大类下多种实现形式的不同倾向、追问教学法运用中的教师引导力平衡问题以及规避小组讨论低效化的路径。从部编本新教材推出及2017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代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出发,结合27位语文名师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以承前启后的方式,进一步思考在教材变动、课标变动、理论变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教法应当如何在传承语文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求,展望未来语文教育的实践路径。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课程设计、多媒介素养的养成,新教材课后引导部分对于教学方法选择的建议,都成为了基于教学方法统计考量之后的教法选择创新方向。教学方法的统计并不是研究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方法并将它们放到当代语文教学环境中探讨才是本文的核心。研究旨在分析教学方法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新时代中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变革路径,帮助教师在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学中吸取经验,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帮助一线语文教师跟紧语文教育变革的潮流,就必须要在师生最直接互动处的教学方法层面下功夫,本课题在探讨新课改后教法层面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赵芳贤[9](2020)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另外一条线,即语文要素。这种编排结构使语文课程倡导人文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工具性,以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使用为语文教学实践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困难,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思路和建议。但是,目前关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方面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和专门论着较少,因此,对此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与完善。本文着力于调查与研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情况,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内容、特征进行基本阐述,并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教学要求的转变进行分析。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沧州地区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当前“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师生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认知不深入,教师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的关注度较低;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语文要素难以落实;师生双方未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动性;课堂教学内容空泛;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根据以上问题,本文将策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撰写。本文根据调查研究,针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方法,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提供些许思路,为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些许建议和启示。
伍燕珍[10](2020)在《统编版与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上海现在全面推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因此,教师教学时就存在从沪教版语文教材过渡到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问题。为了帮助教师教学有效衔接,本文将对两版教材的古诗词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发现,两版教材在古诗词选文、古诗词分布以及古诗词助读系统的设置等方面都存在异同,本文在详细统计、分析这些异同后,提出了统编教材古诗词的教学建议和选编建议。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比较两版教材中古诗词的选文情况。通过选取两版教材六年级至九年级(上海地区实行五·四学制)里的古诗词,进行了古诗词选文数量、选文朝代与诗体类型、选文题材与体裁进行统计和比较,呈现古诗词选文方面的异同。第二章,比较两版教材古诗词分布情况。包括对两版教材课内古诗词的分布与组合,课外古诗词的分布与组合,两版教材古诗词相同篇目在年级位置,课内课外位置的调整情况。由比较发现,两版教材古诗词课文的编排方式和组合方式存在差异,由此展现出的古诗词教学导向也有所不同。第三章,比较了两版教材助读系统。包括两版教材古诗词课文提示语,古诗词课文注释以及古诗词课文插图的比较。由比较发现,两版教材古诗词在单元提示语和预习提示语设置方面有所不同,注释的排列方式和数量有差异,插图的类型也有所差别。第四章由前三章的比较结果,对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提出针对新授课,整合每课进行古诗词教学,针对复习课或拓展课,突破教材限制进行教学,强调古诗词诵读三个教学建议;对统编教材古诗词在选文朝代与诗体类型,选文题材与诗人性别,古诗词编排与单元统合三个方面提出选编建议。
二、《理想的阶梯》导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想的阶梯》导语(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现代诗选编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第二章 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诗选编概况 |
2.1 部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诗选编概况 |
2.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诗选编概况 |
第三章 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诗选文比较 |
3.1 两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现代诗选文相同点 |
3.1.1 题材分布广泛 |
3.1.2 选文数量较大 |
3.1.3 偏重抒情形式 |
3.1.4 密切联系生活 |
3.2 两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现代诗选文不同点 |
3.2.1 人教版内容说理性强,部编版内容趣味性强 |
3.2.2 人教版类型不均,部编版类型均衡 |
3.2.3 人教版作家数量较少,部编版作家数量较多 |
第四章 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现代诗编排比较 |
4.1 两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现代诗选编相同点 |
4.1.1 都设置了诗歌单元 |
4.1.2 都配置了精美插图 |
4.1.3 练习方式贯穿始终 |
4.2 两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现代诗编排不同点 |
4.2.1 人教版诗歌单元为混编,部编版有专门现代诗单元 |
4.2.2 人教版习题多为记忆性,部编版习题多为应用性 |
4.2.3 人教版围绕单元主题,部编版围绕相邻课文主题 |
4.2.4 人教版导语开放性提问,部编版导语针对性提问 |
第五章 对部编版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的建议 |
5.1 注重相同题材的诗歌与课文整合 |
5.1.1 现代诗与古诗整合 |
5.1.2 现代诗与文章整合 |
5.2 注重课后习题的使用 |
5.2.1 灵活使用 |
5.2.2 适当补充习题 |
5.2.3 灵活借鉴不同版本教材的习题 |
5.2.4 积极组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现实性:基于单元教学的现状 |
(二)可能性:部编本教材为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
(三)时代性:学科核心素养呼吁单元教学 |
二、研究意义 |
(一)促进三维目标的融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
(二)促进深度学习 |
(三)促进“学教评”一致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一章 部编本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概述 |
一、部编本教材单元特点 |
(一)双线组元的单元结构 |
(二) 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
(三)读写一体的内容结构 |
二、单元教学设计概述 |
(一)单元教学相关概念概述 |
(二)单元教学设计理论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现状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
(一)问卷调查目的 |
(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
(三)学生问卷调查信度与效度分析 |
(四)教师问卷调查信度与效度分析 |
二、目前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
(一)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
(二)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
(三)单元教学评价设计 |
三、单元教学设计问题成因剖析 |
(一)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方面 |
(二)单元教学过程设计方面 |
(三)单元教学评价设计方面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
一、单元目标设计策略 |
(一)聚焦共性 |
(二)把握个性 |
二、单元教学过程设计策略 |
(一)单元内容整合策略 |
(二)单元教学任务设计策略 |
三、单元评价设计策略 |
(一)以理解维度为依据,重视表现性评价 |
(二)创造开放评价氛围,多元主体评价 |
(三)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多种方式评价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高中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历史沿革探究 ——以1990版、2000版、2004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单元导语的内容特点研究 |
2.单元导语编写理念研究 |
3.单元导语的编写不足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单元导语概述 |
(一)单元导语的概念 |
(二)单元导语的发展 |
1.单元导语的蒙昧期 |
2.单元导语的觉悟期 |
3.单元导语的探索期 |
4.单元导语的确立期 |
(三)单元导语的研究框架 |
1.文本研究 |
2.维度研究 |
(四)单元导语的功能作用 |
1.老师教学设计的航标 |
2.学生自学的“参谋” |
二、三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形式内容特点 |
(一)1990年版教材单元导语的形式内容特点 |
1.编排简易 |
2.单元导语要素分散,分置于教材不同位置 |
3.表述方式简单通俗,直接点明单元文体 |
(二)2000年版教材单元导语的形式内容特点 |
1.表述结构相对固定 |
2.内容突出学习重点 |
3.语言表达说理性强 |
(三)2004年版教材单元导语的形式内容特点 |
1.彰显教材组元形式 |
2.语言温婉生动 |
3.凸显“学本位” |
三、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编写变化及变化原因 |
(一)形式内容的编写变化 |
1.形式变化 |
2.内容变化 |
3.语言风格变化 |
(二)编写变化的原因 |
1.“教本位”向“学本位”转变 |
2.注重工具性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转变 |
3.强调语文的育人功能 |
四、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编写变化的评价及编写启示 |
(一)单元导语发展变化的评价 |
1.导学引领价值发挥充分 |
2.激发学生兴趣 |
3.学习方法缺乏过程指导 |
(二)单元导语的编写启示 |
1.拓宽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2.突出学生本位,建立学习的情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小学第二学段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练习系统的重要性 |
1.1.2 部编本教科书使用的新形势 |
1.1.3 新教材练习系统研究的不充分 |
1.2 研究现状 |
1.2.1 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 |
1.2.2 小学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价值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相关概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小学部编本语文教科书 |
2.1.2 练习系统 |
2.2 练习系统的编制依据 |
2.2.1 《课标》的要求与建议 |
2.2.2 教育心理学依据 |
2.3 练习系统分析框架的构建 |
2.3.1 “横向”分析框架的构建 |
2.3.2 “纵向”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三章 小学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形式分析 |
3.1 练习系统的组织形式分析 |
3.1.1 “识字写字”练习系统的组织形式分析 |
3.1.2 “阅读”练习系统的组织形式分析 |
3.1.3 “表达”练习系统的组织形式分析 |
3.1.4 “综合性学习”练习系统的组织形式分析 |
3.1.5 “语文园地”练习系统的组织形式分析 |
3.2 练习系统的呈现形式分析 |
3.2.1 文字叙述分析 |
3.2.2 插图编排分析 |
第四章 小学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内容分析 |
4.1 “识字写字”练习系统的内容分析 |
4.1.1 识字量和写字量 |
4.1.2 识字写字方法与习惯 |
4.2 “阅读”练习系统的内容分析 |
4.2.1 分析框架说明 |
4.2.2 统计和分析 |
4.3 “表达”练习系统的内容分析 |
4.3.1 “口语交际”的内容分析 |
4.3.2 “习作”的内容分析 |
4.4 “综合性学习”练习系统的内容分析 |
4.4.1 内容归类 |
4.4.2 内容分析 |
4.5 “语文园地”练习系统的内容分析 |
4.5.1 “交流平台”的内容分析 |
4.5.2 “词句段运用”的内容分析 |
4.5.3 “日积月累”的内容分析 |
第五章 小学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特点 |
5.1 练习系统的形式特点 |
5.1.1 组织形式特点 |
5.1.2 呈现形式特点 |
5.2 练习系统的内容特点 |
5.2.1 兼顾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 |
5.2.2 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引导 |
5.2.3 重视言语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 |
5.2.4 注重渗透文化因子 |
第六章 小学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使用的现状和建议 |
6.1 练习系统的使用现状 |
6.1.1 存在的问题 |
6.1.2 原因分析 |
6.2 练习系统的使用建议 |
6.2.1 教师使用建议 |
6.2.2 学生使用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5)中学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问题 |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中学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编制依据 |
第一节 真实阅读行为研究成果 |
一、基于意义建构的阅读理论 |
二、基于脑科学的阅读理论 |
三、专家——新手的阅读差异 |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原则 |
一、基于课标的教学 |
二、依托情境的教学 |
三、理解为先的教学 |
第三节 促进学习的评估 |
一、从考试文化走向评价文化 |
二、从双基测评到素养测评 |
三、从标准化测验到真实性评价 |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的编制原则、类型及要素组织 |
第一节 情境化试题的编制原则 |
一、问题源于真实生活 |
二、建立知识与情境的关联 |
第二节 三类典型阅读情境 |
一、为获得体验的阅读 |
二、为获取信息的阅读 |
三、为解决问题的阅读 |
第三节 试题的编制要素 |
一、测评目标 |
二、阅读文本 |
三、情境 |
四、任务 |
五、评分标准 |
第四节 试题要素的组织思路及结构类型 |
一、组织原则:按真实的阅读活动组织要素 |
二、单位模块:单元组题和独立设问 |
三、结构类型:要素的排列顺序 |
第三章 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的编制流程与方法 |
第一节 明确测评的目标 |
一、基于阅读素养构建测评目标框架 |
二、基于课程内容选择阅读测试内容 |
三、基于追求理解的目标划分阅读过程 |
四、基于语言实践活动确定阅读任务 |
第二节 创设合宜的情境任务 |
一、情境任务素材的来源 |
二、利用角色锁定情境任务 |
三、情境任务的呈现方式 |
第三节 选择适切的文本 |
一、文本需与情境保持一致 |
二、文本与测试点呼应 |
三、文本的难易度应适中 |
第四节 设计对标的关键问题 |
一、设置追求理解的阶梯式问题 |
二、选择合适的应答方式 |
三、规范问题的表述 |
第五节 制定评分标准 |
一、描述评分标准要点 |
二、选编答案示例 |
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的复杂度控制 |
第一节 情境的复杂度 |
一、情境的熟悉程度 |
二、情境的认知要求 |
第二节 文本的复杂度 |
一、读者的接受能力 |
二、文本的认知要求 |
第三节 问题的复杂度 |
一、知识技能的数量 |
二、知识和技能的新颖度 |
三、知识技能与问题的关联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样例 |
致谢 |
(6)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路径 |
2.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组元方式的改变 |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然之困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整体教学 |
2.单元式整体教学 |
(三)文献综述 |
1.单元教学的起源和发展研究 |
2.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相关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目标 |
2.研究的重难点 |
3.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一、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
(二)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
二、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基本意蕴 |
(一)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内涵 |
(二)单元式整体教学与单篇教学、主题式单元教学的比较 |
(三)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特征 |
1.整体关联性 |
2.阶层递进性 |
3.创造重构性 |
(四)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价值 |
1.有助于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
2.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
(五)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现实依据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2.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和编写特点 |
(六)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分析框架 |
三、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现实考察及缘由探析 |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选取 |
(二)调查工具的设计 |
1.问卷的编制 |
2.访谈设计 |
(三)数据与分析 |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
2.调查对象进行单元式整体教学情况分析 |
(四)调查结论及其深入探讨 |
1.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成效 |
2.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困境的具体表现 |
3.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困境的缘由探析 |
四、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策略 |
(一)整体关照,素养为本,明晰学习目标与主题 |
(二)整体架构,逻辑关联,明确核心任务与学习活动 |
1.创设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相关联的学习情境 |
2.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驱动任务 |
3.有效组织言语实践的学习活动 |
(三)资源整合打开全新的学习空间 |
(四)综合测评,一体贯穿,巩固习得成果 |
五、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
(一)整体关照,素养为本,明晰学习目标与主题 |
(二)整体架构,逻辑关联,明确核心任务与学习活动 |
(三)综合测评,一体贯穿,巩固习得成果 |
结语 |
(一)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
1.单元式整体教学在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单元中的适用性 |
2.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破与立” |
(二)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策略研究的总结 |
1.研究结论 |
2.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理论基础 |
一、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学理分析 |
(一)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内涵 |
(二)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的教材分析 |
(三)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基本特征 |
(四)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价值 |
二、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三、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学目标制定过多,未聚焦到预测策略上 |
(二)选择的文本教学内容过多,预测策略教学内容不足 |
(三)关注预测方法的教学,预测的“假设-验证”不够 |
(四)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主体性 |
(五)教学评价以师为主,缺少学生自评 |
四、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的改进对策 |
(一)开展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对预测策略单元的认识 |
(二)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契合预测策略单元的教学目标 |
(三)立足预测策略,整理选择教材教学内容 |
(四)运用学习支架,发挥学生主体性 |
(五)实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现状 |
(一) 从历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
(二) 从共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
(三)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总结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以《丛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情况 |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介绍 |
一、抽样:材料的范围与选择 |
二、界定观察类别:划分学段和课型 |
三、界定记录单位和语境单位:频次的统计单位 |
四、界定点算体系:归纳与结论的判定 |
第二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梳理 |
一、选择范围 |
(一)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 |
(二) 《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 |
(三)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 |
(四) 《刘金玉与阳光语文》 |
(五)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
(六) 《杨一青与和谐教育》 |
(七) 《李元昌与乡土教育》 |
(八)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
(九) 《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 |
(十)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
(十一)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
(十二) 《唐江澎与体悟式教学》 |
(十三) 《黄厚江与语文本色教学》 |
(十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
(十五)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
(十六) 《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 |
(十七)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
(十八) 《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论语文学》 |
(十九)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
(二十) 《王开东与深度语文》 |
(二十一) 《王君与青春语文》 |
(二十二) 《洪宗礼与母语教育》 |
(二十三) 《祝禧与文化语文》 |
(二十四)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 |
(二十五) 《杨屹与情趣教育》 |
(二十六) 《薄俊生与发展性教学》 |
(二十七) 《汪智星与本真教育》 |
二、总结 |
第三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分析 |
一、对教学思维方式的分析 |
二、对教学行为方式的分析 |
(一)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二) 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三) 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三、总结 |
第二章 名师教法选择的分析与创新 |
第一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
一、分析哪些方法 |
二、朗读法与追问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 朗读法 |
(二) 追问法 |
三、活动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小组讨论法 |
(二) 情景模拟法 |
(三) 游戏、比赛法 |
四、特色尝试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 绘画法 |
(二) 听写法 |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使用中的创新性 |
一、学生成为交流中表达的主体 |
(一) 丁有宽、黄厚江等的追问法探索 |
(二) 王君、韩军等的朗读法探索 |
二、课堂成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
(一) 祝禧、赵谦翔等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探索 |
(二) 窦桂梅、钱梦龙等的小组讨论教学法探索 |
三、教材成为发散性探索的支架 |
(一) 于永正的绘画法使用探索 |
(二) 唐江澎的听写教学法探索 |
(三) 李元昌的乡土教育实践探索 |
第三章 新时代中语教学方法选择探讨 |
第一节 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 |
一、以语言和审美为核心的朗读教学法 |
二、以思维发展为重点的对话教学 |
三、从语言到文化的活动设计 |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倾向的启示 |
一、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法可以进一步细分 |
二、追问法中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的平衡点 |
三、小组讨论高效化离不开教师的支架 |
第三节 新教学思路下的教学方法选择 |
一、承前——在名师教法选择的思路上“守正” |
二、启后——在部编新教材编排体现的教法选择上“出新” |
三、展望——在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时代开掘“新路” |
(一) 内容上:提供更广域的知识获取面 |
(二) 形式上:基于多样媒介的教学 |
(三) 思维上:辩证思维的有意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9)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概述 |
第一节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内容 |
第二节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征 |
一、训练目标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
二、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第三节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下教学要求的转变 |
一、突出语文课程特点 |
二、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 |
三、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
四、教学目标更重落实 |
第二章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过程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
二、教师访谈的设计 |
第三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三、教师访谈结果 |
第四节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一、师生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认知不深入 |
二、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语文要素难以落实 |
三、师生双方未充分发挥主动性 |
四、课堂教学内容空泛 |
五、教学评价主体单一 |
第三章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
一、教育部门层面 |
二、学校层面 |
三、教师层面 |
第二节 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
二、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
第三节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
三、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至六年级“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览表 |
附录二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调查问卷(三年级·学生卷) |
附录三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调查问卷(四年级·学生卷) |
附录四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调查问卷(五年级·学生卷) |
附录五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调查问卷(六年级·学生卷) |
附录六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七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八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指标体系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统编版与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范围 |
四 研究综述 |
第一章 两版教材古诗词选文比较 |
第一节 选文数量情况比较 |
一 古诗词选文数量与教材总选文数量统计 |
二 古诗词选文总数量统计 |
三 两版教材古诗词相同篇目数量统计 |
第二节 选文朝代与诗体类型比较 |
一 选文朝代 |
二 诗体类型 |
第三节 选文题材与体裁比较 |
一 选文题材 |
二 选文体裁 |
第二章 两版教古诗词分布比较 |
第一节 课内古诗词分布比较 |
一 课内古诗词单元分布 |
二 课内古诗词课文组编方式比较 |
第二节 课外古诗词分布比较 |
一 两版教材课外古诗词分布与组编 |
第三节 两版教材相同篇目分布的调整 |
一 相同篇目年级调整 |
二 课内课外位置调整 |
第三章 两版教材古诗词助读系统比较 |
第一节 古诗词提示语比较 |
一 单元提示语 |
二 课内古诗词阅读提示语 |
第二节 注释比较 |
一 分布形式与数量 |
二 注释内容 |
第三节 插图比较 |
一 插图形式和数量 |
二 插图内容 |
第四章 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与选编建议 |
第一节 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建议 |
一 新授课整合每课进行古诗词教学 |
二 复习课或拓展课突破教材限制进行古诗词教学 |
三 强调古诗词诵读 |
第二节 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建议 |
一 古诗词编排与单元统合 |
二 选文朝代与古诗词诗体类型选择 |
三 古诗词题材与诗人性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理想的阶梯》导语(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现代诗选编比较[D]. 郭明艳. 延边大学, 2021(02)
- [2]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 李珊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中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历史沿革探究 ——以1990版、2000版、2004版为例[D]. 奇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小学第二学段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D]. 耿雪艳.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5]中学现代文阅读情境化试题编制研究[D]. 姚姝兰.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6]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D]. 刘坤. 西南大学, 2020(01)
- [7]小学语文预测策略单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唐斌. 西南大学, 2020(01)
- [8]《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D]. 陈喆.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实践研究[D]. 赵芳贤.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10]统编版与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比较研究[D]. 伍燕珍.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