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使用氯化肥料

安全使用氯化肥料

一、安全使用含氯化肥(论文文献综述)

唐盛爽[1](2021)在《外源氯对土壤-水稻系统Cd迁移转化的影响》文中指出水稻产量尤其是单产的大幅度提高,农用化学品尤其是肥料作出了重大贡献。农用化学品施用量的增加,导致大量陪伴离子残留在土壤中,例如随钾肥施用带入的大量Cl-。由于Cl-具有很强的配位络合能力,能与土壤Cd形成一系列通式为CdCln2-n的络合物(如:CdCl+、CdCl0、CdCl3-和CdCl42-),从而影响Cd在稻田系统中的赋存形态、环境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目前陪伴离子影响Cd环境行为研究中,讨论陪伴阳离子的较多,而来源途径最广、输入量最大的Cl-,其进入环境后所产生的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水稻砂培试验以及水稻盆栽试验,探究外源Cl-添加对不同母质稻田土壤中Cd的吸附特性、水稻吸收积累Cd以及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研究旨在揭示Cl-对Cd在土壤固-液相之间的环境化学行为的影响,厘清水稻Cd累积量与Cl-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含Cl农用化学品的合理施用以及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Cl-对不同母质土壤Cd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土壤对Cd的吸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吸附过程前期,随着Cl-添加量的增加,三种母质土壤对Cd的吸附量明显降低且均小于空白对照,分别降低了 1.3-22.5%(紫泥田)、6.95-23.34%(红黄泥)和5.89-23.80%(麻砂泥),由此说明添加Cl-能够降低土壤对Cd的吸附能力且对有机质含量最高的红黄泥的影响最显着。通过拟合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决系数高(R2>0.99),所得的平衡吸附量与实际试验结果相差不大。三种土壤对Cd吸附过程速率的大小关系为:红黄泥>紫泥田>麻砂泥。通过拟合Langmuri和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可得Langmuri方程对红黄泥和麻砂泥吸附Cd的拟合效果较好(R2>0.90),Freundlich方程对紫泥田吸附Cd的拟合效果较好(R2>0.95)。(2)通过水稻砂培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Cl-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未加Cd处理中,与Ca(NO3)2处理组相比,添加Cl-的T1-T4处理水稻株高增长了 1.94-25.0%,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l-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在加Cd处理中,T1-T4处理的水稻株高却比Ca(NO3)2处理组降低了 10.0-11.29%,Cl-强化了 Cd的毒性。水稻地下部Cd明显高于地上部,且水稻地上部Cd在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随着Cl-添加量的增加,水稻地下部中的Cd也随之增大,且明显低于相应的Ca(NO3)2处理组(CK1-CK4),分别降低了 81.48%、70.30%、45.51%和1.70%。水稻地上部中的Cl-与Cd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R2=0.980)。(3)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Cl-对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外源添加Cl-会明显增加水稻的鲜重和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d(E1)。在水稻全生育期内,T1-T4处理土壤溶液Cd 比 Ca(NO3)2处理组(CK1-CK4)低0.068-2.994倍。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时,T1-T4处理的水稻各部位Cd均低于对应的Ca(NO3)2处理组(CK1-CK4),分别降低了 3.45-32.17%、1.52-26.17%、0.43-25.67%和 1.14-32.03%,然而,随着 Cl-添加量的增加,水稻对Cd的积累量逐渐降低,且在灌浆期时下降趋势最为显着。利用德拜-休克尔极限方程计算出土壤溶液中CdCln2-n各个组分的浓度可知,当土-水介质中Cd/Cl比在0.625-2.5之间时,Cl-在土壤溶液中与游离态的Cd2+主要形成CdCl+的络合物。综上所述,Cl-降低了土壤对Cd的吸附能力,提高了土壤溶液Cd含量;水稻地上部Cd与Cl-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外源添加Cl-会明显增加水稻的鲜重和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d(E1),说明Cl-增强了 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能力及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含氯农用化学品的合理施用与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关系密切,Cl-对Cd环境行为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李文莲[2](2021)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纯粹的知识学习已经不再是教学的唯一重点。培养学习的能力与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因具有体验性、仿真性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创新等关键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证据推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如此,角色扮演教学法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与实践,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化学科学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媒体、商家等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报道和宣传时,有意或无意的放大了这种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出现偏差。重塑化学学科的正面形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也是化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角色扮演教学法取材于真实的化学问题情境,设计典型角色,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切身体会真实问题的解决,发现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学科认知和化学社会观。采用文献调研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这一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研究较少。因此,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高中化学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特征、原则、基本要素、适用条件、结构序列等内容,并开发典型教学案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访谈提纲等研究工具,进行教学实践,检测角色扮演教学的教学效果。经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进行角色教育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最后,对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加强教师培训,提供可供参考的模板;与其他教学方法合理搭配使用;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合理安排扮演人数。

杨莉莉[3](2021)在《氯对猕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文中认为氯是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对大多数作物来说,土壤中自然存在的氯就能满足作物生长,一些对氯敏感的作物品质容易受到高氯的不良影响,在农业生产中氯常被认为是有害的,含氯肥料很少甚至不被在经济作物上施用。然而,猕猴桃是对氯有特殊需求的作物,已有不少研究报道猕猴桃对氯的需求量是普通作物的十倍以上,甚至有人提议把它作为研究氯的模型植物,但主要是通过溶液培养或者盆栽试验确定的,至今缺少氯对成龄猕猴桃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猕猴桃果园合理的施氯量是多少没有明确报道,氯对猕猴桃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基于对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果园的氯状况调查研究,确定了陕西省猕猴桃果园施氯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施氯量,分析了田间连续三年施氯的猕猴桃产量、品质、植株和土壤氯以及停用两年含氯肥料的后效影响,确定了猕猴桃园的最佳施氯量;盆栽试验分析了氯对植株生长、在植株中的分布情况,确定了猕猴桃耐氯临界值,并且通过对叶片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明晰了氯对猕猴桃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154个果园的调查分析,陕西省猕猴桃果园0-40 cm土壤水溶性氯含量为3.38-203.71 mg kg-1,平均19.11 mg kg-1,0-40 cm土壤中水溶性氯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为10.1%,中等水平以下的占48.4%;叶片氯含量为1.07-9.76 g kg-1,平均为3.66 g kg-1,91.6%的叶片氯含量偏低,仅8.4%的在适宜范围内,陕西省大量猕猴桃果园普遍缺氯,应适当增加含氯肥料的使用。(2)基肥、追肥施用两种不同钾肥(K2SO4、KCl)的两个处理(S+Cl)和(Cl+S)的猕猴桃产量显着高于仅施用K2SO4的(S+S)处理,(S+Cl)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着高于(Cl+S)和(Cl+Cl)处理,(S+Cl)处理还增加了叶片和果实微量元素含量,且对土壤养分和p H的影响较小。基肥施用K2SO4+追肥施用KCl是猕猴桃果园较好的钾肥施用方式。(3)低施氯量(Cl170-340 kg hm-2)与不施氯处理相比,增加了产量,经济效益,并且对猕猴桃的果实品质没有不良影响,连续施用高氯量(1480 kg hm-2)肥料对增加猕猴桃产量不利,且会降低果实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植株和土壤的氯离子含量增加,三年试验中,所有施氯处理均未对植物和土壤产生毒害,0-60 cm土壤Cl-残留率均不超过12%。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猕猴桃果园氯的适宜施用范围为170-340 kg hm-2。(4)田间停止施氯两年后,低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仍具有增产效果,因过量施用含氯肥料引起的产量下降和Vc含量降低现象消失。施用含氯肥料引起的植株和土壤氯离子含量增加的作用随着停用含氯肥料年限增加而逐渐减弱,对100 cm以下深层土壤氯离子的淋溶作用逐年减弱,土壤残留率迅速降低。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含氯肥料过量施用造成减产等现象,应及时停止。(5)盆栽不同施氯浓度试验结果显示,植株干物质质量随着施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氯离子含量随着施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品种同一器官的Cl-含量不同。氯在不同树龄不同品种树体中的分布均表现为,叶片>(果实)>根>枝条>树干,地上部>地下部,但各个器官氯分布量的多少受施氯量和品种及树龄的影响,且树龄和品种的影响更大。猕猴桃的施氯临界浓度为336-545 mg kg-1,非淋溶条件下,土壤氯安全浓度为<328.3 mg kg-1,叶片Cl-安全浓度为<23.1 g kg-1。(6)不同施氯量的盆栽试验中,低氯处理(T3)叶片SPAD和干物质质量略高于不施氯(T1)处理,高氯处理(T5)干物质质量和Vc含量显着低于不施氯处理(T1)。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分析,施氯量较低时(T3),氯会通过调控Novel03308和Novel03415基因的表达,从而通过相关基因的上下调,影响色氨酸代谢、甘油酯代谢、光合作用生物中的碳固定途径中代谢物的上调表达,利于生长激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碳固定,最终利于猕猴桃生长及产量品质的提高。施氯量较高时(T5),氯会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影响半乳糖代谢、抗坏血酸代谢、淀粉和糖代谢中相关代谢物的下调表达,降低了抗坏血酸合成途径中的直接或间接中间产物,不利于Vc含量的提高。从基因和代谢物层面揭示了氯对猕猴桃生长的作用机制。(7)本研究从土壤-叶片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当前陕西省猕猴桃果园氯素状况;通过三年的田间不同施氯量处理及两年后效研究,确定了猕猴桃果园的适宜施氯量;通过盆栽试验确定了施氯临界浓度及土壤和叶片的安全浓度,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的作用机制,弥补了当前研究的空白,可以为猕猴桃果园合理施氯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杨莉莉,高义民,张金水,王兴梅,同延安[4](2021)在《含氯化肥不同施用量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后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猕猴桃为喜氯作物,充足的含氯肥料能提高猕猴桃产量。研究猕猴桃的适宜含氯肥料用量,及过量施用含氯肥料是否会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及其后效,为猕猴桃园合理施用含氯肥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园设置不同用量含氯化肥试验,共设5个施氯水平0 (Cl-0)、170 (Cl-170)、340 (Cl-340)、910 (Cl-910)、1480 (Cl-1480) kg/hm2,2014—2017年连续施用3年后,停止施用含氯肥料两年后(2018和2019年),取样分析猕猴桃产量、品质、植株和土壤氯离子含量。【结果】停用含氯肥料两年后,Cl-170、Cl-340、Cl-910处理比Cl-0处理的猕猴桃产量分别增加7.5%、11.9%、18.0%,Cl-1480处理的产量与CK持平;Cl-910、Cl-1480处理的猕猴桃果实Vc含量与Cl-0处理无显着差异。在2017年,除Cl-170处理的叶片外,施氯处理的猕猴桃叶片、枝条、果实中的氯离子含量均显着高于Cl-0处理,叶片、枝条和果实中的氯离子含量随着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2019年,除Cl-1480处理的枝条和果实外,其余处理枝、叶、果实中氯离子含量与Cl-0处理没有显着差异。2017年,Cl-170、Cl-340、Cl-910、Cl-1480处理Cl–在0—100 cm土层没有累积,100cm以下土层土壤Cl–含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2019年,0—300 cm土层未见氯离子积累。【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含氯肥料不会引起0—100 cm土层中氯离子的积累。施用适量含氯肥料(170 kg/hm2)可显着提高当年猕猴桃产量和品质。连续3年过量施用含氯肥料(910和1480 kg/hm2)显着提高了植株叶片、枝条和果实中的Cl–含量,降低了猕猴桃产量和果实Vc含量,停止施用含氯肥料后,该不利影响随即消失,且施用含氯肥料910 kg/hm2较不施含氯肥料仍有显着增产效果。因此,建议在猕猴桃果园施用适量含氯肥料;当含氯肥料施用严重过量时,可停止施用含氯肥料两年,可在维持较高的猕猴桃产量的同时,恢复猕猴桃的品质。

吕文清[5](2020)在《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我国时常会发生与化学有关的风险事件,使公众对化学的价值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公众的化学风险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在面对科学风险时,如何提高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因此,笔者重点探讨了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评估工具。笔者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详细的整理与综述,主要包括对风险认知的定义和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和人教版《化学1》中主要涉及的风险内容进行分析,为评估工具的编制和实践作准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评估工具,包括调查问卷、风险认知量表和测试卷并进行质量检验,获得具有说服力的评估工具;实践前,调查高一学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现状,确定研究对象;结合前测调查结果,以渗透式教学和主题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合理改进和设计教学策略;基于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并进行实践;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根据教学进程完善评估工具,测量实验班学生在实践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践前后的变化情况;根据实践结果,总结归纳适用于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和评估工具。研究表明:经过实践后,学生树立了风险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形成了较好的实验室习惯;能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化学产生的影响,具备一定的风险评估能力;提高了对生活和学习中化学风险的关注,对化学科学的价值有了正确地认识;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风险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得到了提高;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和评估工具适用于高中化学风险教育的教学和评价。最后,笔者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同时针对实践中的遗憾和不足,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期望。

马凌云[6](2019)在《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棕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含氯化肥主要是指含有氯离子的化学肥料,其中包含如氯化钾、氯化铵以及含有氯化钾、氯化铵的复混合肥等。部分研究认为,氯对硝化作用具有抑制作用。氨氧化过程是土壤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该过程主要由氨氧化微生物所驱动,是影响土壤氮素循环的关键环节。因此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含氯化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集2018年玉米主要生育时期和收获期土样,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氨氧化细菌(AOB)、古菌(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对含氯化肥的响应,研究连续34年施用含氯化肥对棕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细菌(AOB)、古菌(AOA)的影响,并结合土壤硝化潜势、脲酶活性和基本化学性质,分析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棕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施用含氯化肥,改变了土壤的p H、氯离子及速效养分含量。在玉米苗期,氯离子含量在高氯处理土壤中最大为135.8mg/kg,但未超过作物耐氯临界值。经过34年的长期定位,各处理的土壤p H均低于定位前土壤p H,高氯处理的土壤p H降幅最大。施氯处理对土壤中速效磷钾的含量影响较小。(2)高氯处理抑制了土壤硝化作用,在玉米生育时期内高氯处理的土壤硝化潜势最低,除收获期外,各生育时期土壤中的NH4+-N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低氯处理对硝化作用影响较小。除抽雄期外,不施氯处理NP处理硝化潜势均为最高且铵态氮含量较低,说明NP处理促进了土壤硝化作用。而低氯处理与不施氯处理相比对土壤硝化作用没有明显的差异。在玉米播前、苗期和收获期,高氯处理能够抑制土壤脲酶活性。(3)在棕壤上AOA丰度显着高于氨氧化细菌AOB丰度,AOA数量占优势,但AOA和AOB共同驱动硝化作用。高氯处理能够降低土壤AOA和AOB的丰度,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AOA丰度影响较大,其中AOA的主要影响因子有p H、氯离子含量和铵态氮含量。(4)低氯处理对氨氧化古菌群结构影响较小,高氯处理能够降低棕壤氨氧化古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NK处理可以提高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丰富度,而其他施肥处理均会导致氨氧化细菌丰富度降低。施氯处理对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影响较小。综上,在棕壤上长期使用含氯化肥,低氯处理对土壤AOA和AOB的影响较小。高氯处理均能减少氨氧化微生物丰度,降低了土壤AOA群落结构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对土壤AOB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由此可知在棕壤上,高氯处理能够通过影响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和AOA的群落结构,抑制土壤硝化作用,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含量,且可以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保证氮肥的长效利用,为含氯化肥合理农业提供理论参考。

王珂,徐春丽,张宇亭,郑志斌,王定勇,石孝均[7](2018)在《长期不同施肥下紫色土-作物体系镉累积及安全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连续施肥23年(1991—2014)的稻麦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小麦/水稻轮作体系镉(Cd)累积的影响,为西南紫色土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8个长期不同施肥处理:(1)CK(不施肥对照);(2)N(只施氮肥);(3)NK(只施氮、钾肥);(4)NPK(施氮、磷、钾肥);(5)NPK+M(化肥+猪、牛粪);(6)NPK+S(化肥+稻草还田);(7)1.5NPK+S(1.5倍化肥+稻草还田);(8)(NK)ClP+S(含氯化肥+稻草还田)。分别测定不同年际间土壤中全镉和有效镉含量以及作物中的镉含量,并评估镉的累积程度。【结果】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土壤全镉含量逐年提高;长期不施磷肥的CK、N、和NK处理土壤全镉累积提升较慢,施用磷肥、有机肥及含氯化肥处理提升较快,其中以NPK+M、1.5NPK+S和(NK)ClP+S处理土壤全镉含量提升最快,23年后分别增加了1.18、1.18、1.15 mg·kg-1;除不施磷肥处理外,其他所有处理土壤全镉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中的土壤镉污染风险筛选值0.6mg·kg-1。长期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镉含量均明显高于不施肥对照,其中长期施用N、(NK)ClP+S和1.5NPK+S处理土壤有效镉含量提升幅度较大。随着试验年份的增加各施肥处理水稻籽粒中镉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Cd≤0.2 mg kg-1);小麦籽粒中镉含量在不同年际间没有明显变化,除长期施用含氯化肥(NK)ClP+S处理籽粒中镉含量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外(GB 2762—2017,Cd≤0.1 mg kg-1),其他处理均未超标。【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长期不同施肥、特别是施用磷肥和猪、牛粪有机肥均提高了土壤全镉含量,增加了其生态风险;而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因使土壤p H下降而提高了有效镉含量,并导致小麦籽粒中镉含量超标。因此,防止镉因施肥等途径进入农田,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王兴梅[8](2018)在《含氯肥料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氯素分布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陕西省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大省,苹果园养分的合理管理是当地苹果产业增产增效的关键,但实际生产中仍存在一些施肥不合理问题,如“果树忌氯”导致含氯肥料不能在苹果园中发挥其营养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含氯肥料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苹果园的苹果产量、品质、氯素分布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究苹果含氯肥料的合理施用量,为含氯肥料在苹果园中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1.在陕西省渭南市3年生艾达红苹果园做晶体氯化钾肥效试验1年后:不同钾肥处理(晶体钾、硫酸钾、晶体钾和硫酸钾镁配施)对苹果产量影响差异不显着。在提高土壤速效钾方面,晶体钾单施和与普通二铵配施均优于硫酸钾,但晶体钾显着提高了土壤中Cl-含量,为保证苹果园施用晶体氯化钾后土壤氯安全,建议施肥量为N:300kg/hm2,P2O5:150 kg/hm2,K2O:200 kg/hm2时,钾肥由晶体钾和硫酸钾(或硫酸钾镁)各提供一半,并配施尿素和二铵(或美盛美可辛)。2.以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和水浇地2种水分条件下8年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设5个含氯肥料用量处理:CK、T1、T2、T3和T4,对应Cl-投入量分别为0、113、226、763、1300 kg/hm2,于成熟期测定苹果产量、品质及叶片、果实中Cl-含量,并测定0-200 cm土层Cl-含量。结果表明:旱地和水浇地苹果园不同处理的苹果产量、品质均无显着差异。随Cl-用量增加,旱地和水浇地苹果树果实和叶片Cl-含量均有所提高,旱地T4处理果实和叶片Cl-含量分别较CK显着增加了62.16%和311.02%,水浇地T4较CK分别显着增加了20.11%和46.55%。旱地和水浇地果园土壤Cl-含量垂直分布规律明显不同,其中旱地苹果园土壤Cl-主要分布在0-100 cm土层,而水浇地则主要分布在100-200 cm土层。因此含氯肥料更宜在灌区施用。3.连续两年(2016-2017)在关中灌区设置5个含氯肥料用量灌水处理CK、T1、T2、T3和T4,对应Cl-投入量分别为0、113、226、763、1300 kg/hm2,和1个干旱处理T5(D)Cl-投入量为1300 kg/hm2,结果表明:果实产量和品质无明显不良变化,施用适量Cl-能增加产量和提升品质,促进植株对氮、磷、钾吸收,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过量则抑制。成熟期叶片Cl-含量达165180 mg/kg,枝条Cl-为19.6826.29 mg/kg,均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果实Cl-含量(63.2267.31 mg/kg)差异不显着。T2-T4处理0-200 cm各层Cl-含量随施氯量增加而明显增加,且受淋溶作用明显:成熟期0-100 cm土层Cl-含量均低于100 mg/kg,其中0-60 cm均低于15 mg/kg。各处理速效氮含量垂直分布规律不明显,其中NO3-受淋洗作用明显。各处理SO42-含量排序与其投入量基本一致,也受淋洗作用影响。土壤pH在7.78.2之间,处理间规律不明显,但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EC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综上,在灌区高产施肥水平为N、P2O5、K2O:480、300、600 kg/hm2情况下,可用氯化钾替代硫酸钾(2年)。

辜涛[9](2017)在《外源施氯对魔芋生长发育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魔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球茎为主要经济器官,在栽培学上属薯芋类作物,由于受忌氯作物传统观念的影响,魔芋是否为忌氯作物,能不能施用氯肥,施用多少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芋农,而目前氯素在魔芋上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在大棚内进行盆栽实验,以我国主栽种花魔芋和白魔芋种芋为材料,在魔芋生长过程中浇施不同浓度的外源氯,探究氯对魔芋生长发育的影响;然后在大田条件下,以3种大小规格的花魔芋(15、100和200g/个)和白魔芋种芋(15、75和150g/个)为试材,施用不同量的氯肥,探讨氯肥对魔芋产量和栽培土壤氯离子残留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在不同浓度外源氯处理下,对魔芋地上部叶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花魔芋和白魔芋分别在外源氯浓度为64和32 mmol·L-1时其叶片叶尖和叶缘开始明显出现焦枯或卷曲,分别在128和256 mmol·L-1时其叶片开始明显变小且黄化。2、在不同浓度外源氯处理下,对花魔芋和白魔芋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1)48mmol·L-1外源氯浓度有利于花魔芋和白魔芋的出苗,延缓其倒苗,延长期生长周期,且施氯均有利于降低花魔芋和白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病率。(2)花魔芋和白魔芋壮苗指数、株高、叶柄粗和叶面积均随外源氯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花魔芋和白魔芋壮苗指数、株高、叶柄粗和叶面积均分别在外源氯浓度为8、4、4和4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说明适量施氯有利于促进魔芋的形态建成,促进其壮苗,增加其叶面积。(3)花魔芋和白魔芋光合速率、SOD活性和根系活力均随外源氯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花魔芋的光合速率、SOD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在外源氯浓度为16、64和64 mmol·L-1时达到最高值,而白魔芋的光合速率、SOD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在外源氯浓度为4、4和8mmol·L-1达到最高值。但花魔芋和白魔芋叶绿素含量均随外源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低氯下,叶绿素含量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4)花魔芋和白魔芋在种后30d、60d和90d时其叶、茎、根鲜重均随外源氯浓度的升高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花魔芋叶、茎、根分别在种后30d、30d和60d时,其鲜重受外源氯毒害程度最大,而白魔芋叶、茎、根分别在种后30d、60d和30d时,其鲜重受外源氯毒害程度最大。因此,花魔芋和白魔芋对氯敏感期均在种后3060d,此时魔芋正处于换头结束前后。3、在不同浓度外源氯处理下,对魔芋不同时期地下球茎主要内含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魔芋生长前期(种后30d)适量施氯(432mmol·L-1)有利于提高球茎内可溶性糖、淀粉和KGM含量,在魔芋生长中后期(种后60d和90d)适量施氯(432mmol·L-1)有利于促进淀粉和KGM的合成和积累,而抑制其可溶性糖的合成和积累,降低可溶性糖含量。4、在不同浓度外源氯处理下,对魔芋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测定期花魔芋和白魔芋根、茎、叶氯离子含量均随外源氯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升高;在生长前期魔芋吸收的氯主要积累在根部,在生长后期则主要积累、储存在地上部叶中,茎中氯离子积累相对较少。5、在不同浓度外源氯处理下,对魔芋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魔芋和白魔芋单个根状茎鲜重、单株根状茎总数、单株根状茎鲜重、单株球茎鲜重以及单株产量均随外源氯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魔芋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适量施氯(48mmol·L-1)主要通过促进单个根状茎鲜重实现单株根状茎鲜重和单株产量显着增加。花魔芋和白魔芋的耐氯临界值为816mmol·L-1,且花魔芋比白魔芋对氯更为敏感。6、以三种不同大小规格的花魔芋和白魔芋种芋为材料,在不同氯肥施用量下栽培魔芋,其结果表明:(1)不同大小规格的花魔芋和白魔芋产量均随氯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不同程度的先升后将趋势,其中花魔芋和白魔芋分别在处理7处理8和处理8处理9时增产效果最好,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37.8%55.7%和38.1%70.8%,且种芋越大其植株对氯越敏感,越容易受到氯毒害的影响。(2)在施肥120d后30cm耕作层上、中、下三层土壤氯离子残留量均已恢复到CK状态。因此,常规施用含氯化肥不会对下茬作物产生影响。综上所述,适量施氯(48 mmol·L-1)有利于花魔芋和白魔芋的生长发育,延长其生长周期,促进其形态建成,增加其植株鲜重和壮苗指数,提高其SOD活性、根系活力以及光合速率,降低发病率,促进球茎主要内含物质的转化和合成等,从而增加其单株产量,提高其产品品质,而较高的外源氯则相反,显着降低其单株产量和产品品质;常规施肥下,施用氯肥对花魔芋和白魔芋产量无显着不利影响,且土壤氯残留量不会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周金梅[10](2016)在《长期施用含氯化肥Cl-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依托沈阳农业大学棕壤含氯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基地,测定了在氮磷钾肥等养分条件下连续31年施用不同含氯肥料后2014年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的氯离子含量和收获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土壤交换性氢、铝、酸含量,土壤pH、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土壤含水量、容重、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等指标,并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长期施用含氯肥料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为含氯肥料及复合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有:(1)长期施用含氯肥料,氯离子在土壤中仅有少量积累,且无论是高氯处理还是低氯处理,经过31年长期连续施用后,土壤中氯的积累量均远远低于植物耐土壤中氯的浓度,因此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更不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对2014年各生育时期玉米的生物性状调查结果也显示出,长期施用含氯肥料作物的营养生长良好。(2)长期施用含氯肥料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无显着影响,而对土壤交换性钙镁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高氯处理,导致土壤中交换性钙镁含量显着降低。由于氯具有较强的移动性,氯离子进入土壤中易随水分下移,钙镁离子会作为伴随离子随氯流失,导致钙镁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钙镁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关,且两者呈显着正相关,高氯处理使交换性钙镁的含量显着降低,从而使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3)长期施用含氯肥料使土壤中交换性氢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升高,尤其是高氯处理,导致交换性酸和铝含量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土壤pH也显着低于其它处理,而交换性氢的含量对降低土壤pH贡献较小。含氯肥料施入土壤中,肥料中的阳离子会置换出大量氢离子,导致土壤pH降低。(4)长期施用含氯肥料,高氯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显着影响,低氯处理的影响不显着。经过长期连续施用,高氯处理使土壤容重变大,毛管孔隙度减少,田间持水量降低,土壤含水量降低。(5)长期施用含氯肥料对作物生物性状、农艺性状和小区产量无显着影响,在氮磷钾三种养分都充足的情况下,作物可以达到正常产量。

二、安全使用含氯化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全使用含氯化肥(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氯对土壤-水稻系统Cd迁移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农用化学品概况
    1.2 陪伴离子对土壤重金属Cd的影响
    1.3 稻田镉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1.3.1 稻田镉污染的现状
        1.3.2 稻田镉污染的危害
    1.4 土壤中氯离子概况
        1.4.1 土壤中氯的来源
        1.4.2 土壤中氯的含量与分布
    1.5 氯离子对土壤环境行为的影响
        1.5.1 氯离子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1.5.2 氯离子对土壤中离子行为的影响
        1.5.3 氯离子对植物的影响
    1.6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图
2 外源氯对Cd吸附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2.1.3 试验设计
        2.1.4 样品分析
        2.1.5 数据统计与公式计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外源氯对土壤吸附Cd的影响
        2.2.2 三种母质土壤中Cd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2.2.3 三种母质土壤中Cd的吸附等温线
    2.3 讨论
    2.4 小结
3 外源氯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3.1.3 试验方法
        3.1.4 样品采集与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在砂培条件下氯离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2.2 氯离子对水稻吸收、转运Cd的影响
        3.2.3 水稻吸收氯离子与Cd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小结
4 外源氯对土壤-水稻系统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4.1.3 试验方法
        4.1.4 样品采集
        4.1.5 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4.1.6 数据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氯离子对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
        4.2.2 氯离子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
        4.2.3 氯离子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
        4.2.4 氯离子对土壤溶液中Cd的影响
        4.2.5 氯离子对土壤中Cd形态分布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致谢

(2)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版)》的目标及理念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时代特点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角色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角色理论
        二、情景认知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的特点
        一、真实的教学情境
        二、深度的角色体验
        三、综合的知识运用
        四、多维的教学评价
    第二节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的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适用性原则
        四、广泛性原则
        五、目的性原则
        六、评价性原则
    第三节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的适用条件
        一、教师
        二、学生
        三、选题
    第四节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的基本要素
        一、角色
        二、情境
        三、剧本
    第五节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的结构序列
        一、选择课题与设计角色
        二、兴趣激发与角色定位
        三、角色领悟与角色学习
        四、角色扮演
        五、角色讨论与评价
    第六节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对象
        二、评价方式
        三、评价内容
        四、评价手段
第四章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节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的选题策略
        一、取材于真实问题
        二、灵活提取多种角色
        三、较高的知识综合运用水平
    第二节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设计说明
        二、教学分析
        三、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过程
第五章 高中化学角色扮演教学的教学实施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变量及工具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变量描述与控制
        三、研究工具
    第二节 实施过程
        一、实施说明
        二、实施流程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态度量表结果
        二、学生访谈结果
        三、教学实验结果
        四、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进行角色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角色扮演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四、角色扮演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供可供参考的模板
        二、与其它教学方法合理搭配使用
        三、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四、合理安排扮演人数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观众观察导引问题
    附录 B 评价表
    附录 C 学生关于角色扮演教学态度的问卷调查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E 学生“剧本”展示
    附录 F 学生访谈片段实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氯对猕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氯素营养功能
        1.2.1 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电荷平衡
        1.2.2 调节气孔运动
        1.2.3 参与光合作用
        1.2.4 激活酶活性
        1.2.5 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
    1.3 含氯肥料的施用与研究
    1.4 氯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1.4.1 氯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1.4.2 氯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4.3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5 植物体内氯的吸收、运输、分布及丰缺症状
        1.5.1 植物对氯的吸收运输
        1.5.2 氯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5.3 植物氯的丰缺症状
    1.6 猕猴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8.1 陕西省猕猴桃果园土壤和叶片氯状况分析与评价
        1.8.2 氯化钾和硫酸钾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1.8.3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后效影响
        1.8.4 不同氯浓度对猕猴桃植株氯离子分布的影响
        1.8.5 猕猴桃叶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分析
        1.8.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果园氯状况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地点
        2.2.2 采样及测定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作图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基本状况
        2.3.2 猕猴桃园土壤氯含量的分级与评价
        2.3.3 猕猴桃园土壤有效硫的评价
        2.3.4 土壤氯离子与其他养分的相关关系
        2.3.5 猕猴桃园叶片养分基本状况
        2.3.6 猕猴桃园叶片氯和硫含量评价
        2.3.7 土壤与植株养分典范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氯化钾和硫酸钾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KCl和 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产量的影响
        3.3.2 KCl和 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3.3.3 KCl和 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植株养分的影响
        3.3.4 KCl和K_2SO_4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pH的影响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树体生长的影响
        4.3.2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3.3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4.3.4 不同施氯量对土壤氯含量及残留率的影响
        4.3.5 不同施氯量对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
        4.3.6 不同施氯量对植株氯的影响
        4.3.7 不同施氯量对植株内部形态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的后效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5.2.4 数据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施氯量对叶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后效影响
        5.3.2 不同施氯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后效影响
        5.3.3 不同施氯量对植株氯的后效影响
        5.3.4 不同施氯量对土壤氯的后效影响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植株氯分布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设计
        6.2.3 取样及测定方法
        6.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植株生长的影响
        6.3.2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幼树植株和土壤氯的影响
        6.3.3 不同施氯浓度对猕猴桃幼树各器官氯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6.3.4 猕猴桃幼树的耐氯临界浓度
        6.3.5 不同施氯浓度对土壤p H和电导率的影响
        6.3.6 不同施氯浓度对不同品种猕猴桃幼树氯分布的影响
        6.3.7 成龄猕猴桃树氯分布
    6.4 讨论
    6.5 结论
第七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叶片基因表达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设计
        7.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7.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幼树叶片生长的影响
        7.3.2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幼树叶片Vc和Cl含量影响
        7.3.3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猕猴桃幼树叶片形态影响
        7.3.4 不同施氯量处理对叶片基因表达的影响
    7.4 讨论
    7.5 结论
第八章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叶片代谢物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试验材料
        8.2.2 试验设计
        8.2.3 代谢组测定方法
        8.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不同施氯量对猕猴桃叶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8.3.2 差异代谢物KEGG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
        8.3.3 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关联分析
    8.4 讨论
    8.5 结论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提高公众科学风险素养的需要
        1.1.2 国家对风险教育的要求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风险
        2.1.2 风险认知
        2.1.3 决策能力
    2.2 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研究的不足之处
    2.3 理论基础
        2.3.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3.2 心理测量范式理论
        2.3.3 建构主义理论
    2.4 新课程标准中包含的化学风险内容概述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准备
    3.1 实验方案
    3.2 评估工具的构建
        3.2.1 问卷的设计与信效度分析
        3.2.2 试题的设计与质量分析
        3.2.3 认知量表的设计与信效度分析
    3.3 实验前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3.3.1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现状调查问卷前测
        3.3.2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水平测试卷前测
        3.3.3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量表前测
4 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
    4.1 实践研究概述
        4.1.1 研究对象简介
        4.1.2 实践内容简介
        4.1.3 教学情景的创设
        4.1.4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改进
    4.2 渗透式教学案例分析
        4.2.1 案例一:化学实验安全
        4.2.2 案例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4.2.3 案例三:氯气的性质
    4.3 主题式教学案例分析
        4.3.1 案例一:金属钠性质的课外活动化作业
        4.3.2 案例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5 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效果
    5.1 实验后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5.1.1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现状调查问卷后测
        5.1.2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水平测试卷后测
        5.1.3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量表后测
    5.2 实验结果
        5.2.1 学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5.2.2 化学学科的形象得到了改善
        5.2.3 丰富了化学风险教育的研究
        5.2.4 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6 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6.1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6.2 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6.3 对高中化学风险教育的教学建议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水平测试卷(前)
    附录3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量表
    附录4 :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水平测试卷(后)
    附录5 :访谈提纲
致谢

(6)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棕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含氯肥料概况
        1.1.2 氯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1.1.3 土壤硝化作用
        1.1.4 氨氧化微生物及其研究方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4 测定方法
        2.4.1 土壤氯离子含量及基本化学性质测定
        2.4.2 土壤硝化作用测定
        2.4.3 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测定
        2.4.5 土壤氨氧化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氯离子含量及基本化学性质的影响
    3.1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氯离子含量的影响
    3.2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pH的影响
    3.3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4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讨论
第四章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4.1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4.2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4.3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硝化潜势的影响
    4.4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讨论
第五章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5.1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AOA丰度的影响
    5.2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AOB丰度的影响
    5.3 AOA、AOB丰度与土壤性质、硝化潜势的冗余分析
    讨论
第六章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6.1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1.1 长期使用含氯化肥对棕壤氨氧化古菌amoA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6.1.2 门水平下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
        6.1.3 属水平下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
    6.2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2.1 长期使用含氯化肥对棕壤氨氧化细菌amoA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6.2.2 门水平下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
        6.2.3 属水平下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7)长期不同施肥下紫色土-作物体系镉累积及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紫色土镉含量的变化
        2.1.1 紫色土全镉含量
        2.1.2 紫色土有效镉含量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中镉含量的影响
        2.2.1 对水稻中镉含量的影响
        2.2.2 对小麦镉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含氯肥料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氯素分布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和中国苹果生产现状
        1.1.2 含氯肥料施用现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氯离子的生理作用
        1.3.2 氯离子在作物体内的分布及转运
        1.3.3 氯离子对农作物及果树影响的研究
        1.3.4 氯离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3.5 对含氯肥料的认识逐步深入
        1.3.6 含氯肥料的合理施用
    1.4 研究内容
        1.4.1 苹果施用晶体氯化钾效应研究
        1.4.2 探究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黄土区苹果产量品质及氯素分布的影响
        1.4.3 研究含氯肥料在关中灌区苹果园施用效果分析
第二章 苹果施用晶体氯化钾效应初探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项目测定与方法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肥料配施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2.2.2 不同肥料配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2.3 不同肥料配施对叶片养分及生长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黄土区苹果产量品质及氯素分布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3.2.2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3.2.3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果实和叶片中Cl~-浓度的影响
        3.2.4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土层中Cl~-含量分布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3.2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苹果树体Cl~-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3.3.3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苹果园土壤Cl~-含量垂直分布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含氯肥料在关中灌区苹果园施用效果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灌区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2.2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灌区苹果生长的影响
        4.2.3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灌区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
        4.3.2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灌区苹果生长的影响
        4.3.3 不同含氯肥料用量对灌区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外源施氯对魔芋生长发育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氯的主要营养功能及毒害机理
        1.1.1 氯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及分布
        1.1.2 氯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1.3 氯对植物的调节功能
        1.1.4 氯能增强植物对某些病害的抗性
        1.1.5 氯对植物其他矿质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1.6 氯的毒害机理
    1.2 植物对氯的敏感性和耐氯力
    1.3 施用含氯化肥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4 土壤中的氯
        1.4.1 土壤中氯的来源
        1.4.2 氯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
        1.4.3 氯在土壤中的移动和积累
    1.5 魔芋产业现状
        1.5.1 魔芋种质资源的分布
        1.5.2 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1.6 魔芋需肥特性研究进展
        1.6.1 魔芋的需肥规律
        1.6.2 施肥对魔芋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第2章 引言
    2.1 课题的提出及目的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氯对魔芋生长发育及球茎主要内含物质的影响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 施用含氯化肥对魔芋产量及土壤氯离子残留的影响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外源施氯对魔芋生长发育及球茎主要内含物质的影响
        4.1.1 不同浓度氯对魔芋叶片形态的影响
        4.1.2 外源施氯对魔芋出苗期、倒苗期、出苗率、生长周期及其发病率的影响
        4.1.3 外源施氯对魔芋壮苗指数的影响
        4.1.4 外源施氯对魔芋农艺性状的影响
        4.1.5 外源施氯对魔芋各组织器官鲜重的影响
        4.1.6 外源施氯对魔芋光合性能的影响
        4.1.7 外源施氯对魔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4.1.8 外源施氯对魔芋根系活力的影响
        4.1.9 外源施氯对魔芋单株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1.10 外源施氯对魔芋球茎主要内含物质的影响
        4.1.11 外源施氯对魔芋植株各器官Cl-含量的影响
        4.1.12 不同浓度外源氯处理下,魔芋单株产量与各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关性
    4.2 施用含氯化肥对魔芋产量及土壤氯离子残留的影响
        4.2.1 施用含氯化肥对魔芋产量的影响
        4.2.2 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Cl-残留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5.1 外源施氯对魔芋生长发育的影响
        5.1.1 外源施氯对魔芋地上部叶片形态的影响
        5.1.2 外源施氯对魔芋出苗状况及生长期的影响
        5.1.3 外源施氯对魔芋壮苗指数的影响
        5.1.4 外源氯对魔芋发病率的影响
        5.1.5 外源施氯对魔芋农艺性状的影响
        5.1.6 外源施氯对魔芋对氯敏感期确定
        5.1.7 外源施氯对魔芋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5.1.8 外源施氯对魔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5.1.9 外源施氯对魔芋球茎主要内含物质的影响
        5.1.10 外源施氯对魔芋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耐氯临界值的确定
        5.1.11 外源施氯对魔芋各组织器官氯离子含量的影响
    5.2 施用含氯化肥对魔芋产量及土壤氯离子残留状况的影响
        5.2.1 施用含氯化肥对魔芋产量的影响
        5.2.2 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氯离子残留状况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词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10)长期施用含氯化肥Cl-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含氯肥料发展概况
    1.2 植物氯素营养
        1.2.1 植物体内氯的含量与分布
        1.2.2 植物体中氯的营养
    1.3 氯在土壤中的运移和积累
    1.4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4.1 施用含氯肥料对土壤pH的影响
        1.4.2 施用含氯肥料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4.3 施用含氯肥料对土壤阳离子行为的影响
    1.5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气候条件
    2.2 土壤条件
    2.3 试验方案及轮作方式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5 玉米测产及考种
    2.6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土壤中氯离子的迁移及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1 土壤中的氯含量和氯离子的迁移
        3.1.1 土壤中的氯含量
        3.1.2 土壤中的氯离子的迁移
    3.2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交换性钙镁的影响
        3.2.1 氯离子含量对交换性钙的影响
        3.2.2 氯离子含量对交换性镁的影响
    3.3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3.3.1 氯离子含量对交换性酸的影响
        3.3.2 氯离子含量对交换性氢的影响
        3.3.3 氯离子含量对交换性铝的影响
        3.3.4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pH的影响
    3.4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4.1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3.4.2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3.4.3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3.4.4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5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团聚体中全氮、有机质的影响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1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2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4.3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4.4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4.5 氯离子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4.6 讨论
    4.7 小结
第五章 长期施用含氯肥料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5.1 长期施用含氯肥料对玉米生物性状的影响
    5.2 长期施用含氯肥料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5.3 长期施用含氯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安全使用含氯化肥(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氯对土壤-水稻系统Cd迁移转化的影响[D]. 唐盛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2]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文莲.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氯对猕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D]. 杨莉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含氯化肥不同施用量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后效[J]. 杨莉莉,高义民,张金水,王兴梅,同延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04)
  • [5]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D]. 吕文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6]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棕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D]. 马凌云.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7]长期不同施肥下紫色土-作物体系镉累积及安全性评估[J]. 王珂,徐春丽,张宇亭,郑志斌,王定勇,石孝均.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8)
  • [8]含氯肥料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氯素分布特征的影响[D]. 王兴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9]外源施氯对魔芋生长发育影响[D]. 辜涛. 西南大学, 2017(02)
  • [10]长期施用含氯化肥Cl-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周金梅.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安全使用氯化肥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