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薯叶保健饮料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松昂[1](2021)在《红薯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红薯叶又称甘薯叶,是旋花科甘薯植物红薯藤的叶子,虽然长期以来,红薯一直被视为一种长寿食物,然而红薯叶却被丢弃或作饲料,导致资源浪费。本论文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传统热水提取法、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红薯叶多糖,通过比较多糖得率,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并对超声辅助酶法得到的红薯叶粗多糖系统的研究了分离纯化、结构表征、抗氧化活性及制备红薯叶多糖固体饮料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多糖提取工艺,得到了热水浸提红薯叶多糖的最佳条件:提取时间180min、提取温度95℃、液料比50:1(m L/g),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82%。2.本试验首次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红薯叶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法、响应面试验法,确定了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红薯叶多糖的最佳工艺:纤维素酶用量1.5%、超声功率210W、超声时间32min,根据上述条件,实测多糖得率达到8.16%,相比热水浸提法得到的红薯叶多糖得率有很大提高,将其命名为SPLU。3.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的红薯叶粗多糖(SPLU)在除蛋白质、色素后,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透析、浓缩、冻干后,得到纯化多糖SPL-Ⅰ、SPL-Ⅱ。4.采用凝胶色谱(GPC)、气相色谱(G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光谱(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表观形态、结构等进行了研究。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纯化两组多糖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8×104、5.19×104;其中SPL-Ⅰ由阿拉伯糖、甘露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0.533:3.675:0.116:0.425:0.326;SPL-Ⅱ由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0.209:1.081:0.172:0.242。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糖表观形貌,在放大1000倍条件下,发现其表面层次不一,凹凸不平;在放大5000倍条件下,发现多糖表面平整,结构致密,呈光滑片状;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层析分离出来的两组多糖具有典型多糖的吸收峰特征,糖链结构为吡喃环多糖。5.红薯叶多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SPL-Ⅰ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优于SPL-Ⅱ、SPLU,在浓度1.0mg/m L时,红薯叶多糖SPL-Ⅰ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与VC接近,分别为79.32%、61.22%,但还原能力明显低于VC,红薯叶多糖与VC清除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由大到小为VC>SPL-Ⅰ>SPL-Ⅱ>SPLU。6.以红薯叶多糖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新型的固体饮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响应面试验法优化红薯叶多糖固体饮料配方,结果表明:红薯叶多糖添加量0.25g,木糖醇添加量1.50g,果胶添加量0.15g,柠檬酸添加量0.03g。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计算出感官评分平均值为9.46,达到预测值的97.12%。对红薯叶多糖固体饮料进行了感官指标分析、固体饮料国家标准检测等,研制出的固体饮料味道清香,口感细腻,老少皆宜,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高琦,孙铭阳,袁兴铃,沙炫利,彭雪,薛友林[2](2021)在《甘薯叶保鲜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甘薯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其茎叶及叶柄(一般统称为甘薯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抗肿瘤及抑菌等生理功能。因此,对甘薯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其价值的发挥。主要综述及展望对甘薯叶目前常用的保鲜方法与加工利用现状,对我国甘薯叶保鲜和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甘薯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郭政铭,杨静,周成伟,孙月娥,王卫东[3](2019)在《甘薯茎叶生理功能与其加工利用》文中研究指明甘薯是我国大宗农产品,其茎叶常作为饲料或者直接废弃。目前研究表明,甘薯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糖、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铁等微量元素。此外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多糖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如防癌、降血糖、降血脂、抑菌防腐等功效。因此,对甘薯茎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提高农业附加值,还能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食品。本文详细论述了甘薯茎叶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并简要介绍了甘薯茎叶的加工现状,提出未来研究和发展趋势,为更好利用甘薯资源提供参考。
张迎敏,任广跃,屈展平,靳力为,段续,张乐道[4](2019)在《超声和烫漂预处理对红薯叶热风干燥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超声、烫漂两种方式对红薯叶进行热风干燥前的预处理,研究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烫漂时间、烫漂液ZnAc2与EDTA-2Na质量比、烫漂温度对红薯叶热风干燥后叶绿素、复水性、色差、干燥特性、能耗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10min、超声功率300W、超声温度40℃,经超声预处理的红薯叶干燥效率较高,皱缩率低,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烫漂处理的最佳工艺为烫漂时间60s、烫漂液ZnAc2与EDTA-2Na质量比2:1、烫漂温度80℃,经护色液烫漂处理干燥后的红薯叶复水率、叶绿素含量和色泽都稍高,质构紧密均匀,细胞开孔率高,总能耗低。
吴春艳[5](2019)在《红薯及红薯叶复配营养米的研制及其品质特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红薯及红薯叶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且资源非常丰富。对红薯及其叶进行深加工,有利于增加其附加值,使食品种类丰富多样,更有利于红薯产业的发展。本课题研究了不同挤压工艺条件对红薯复配营养米和红薯及红薯叶营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挤压参数为试验因素,研究不同螺杆转速、挤压糊化温度、水分含量对挤压红薯复配营养米品质的影响。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大,红薯复配米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回复性、吸水指数、水溶性指数、米汤固形物含量和感官评分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挤压糊化温度的增大,硬度先下降后上升,弹性、咀嚼性、水溶性指数、感官评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回复性、吸水指数、米汤固形物呈增加趋势。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大,硬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弹性、咀嚼性、回复性呈现下降的趋势,吸水指数、水溶性指数、米汤固形物含量和感官评分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2以螺杆转速、挤压糊化温度、水分含量为试验因素,以挤压红薯复配米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挤压红薯复配米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挤压参数对红薯复配米综合品质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挤压糊化温度>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最佳工艺参数:螺杆转速140 r/min、挤压糊化温度125℃、水分含量29%。在此条件下,验证试验挤压红薯复配米综合评分为87.38。3以螺杆转速、挤压糊化温度、水分含量、红薯叶添加量为试验因素,以弹性、咀嚼性、吸水指数、绿原酸保存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挤压红薯及红薯叶复配营养米品质的影响。弹性、咀嚼性、吸水指数、绿原酸保存率随螺杆转速、挤压糊化温度、水分含量、红薯叶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及验证试验的结果,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X1:螺杆转速140 r/min,X2:挤压糊化温度为125℃,X3:水分含量为29%,X4:红薯叶添加量为3%。4以石板大米、挤压碎米粉为对照,对最佳挤压工艺和配方下制得的红薯复配米和红薯及红薯叶复配米的质构特性、吸水指数、感官评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质构特性:与石板大米对比,三种挤压米的硬度、粘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均较大,弹性较小;三种挤压米中,挤压碎米粉回复性最大、粘性最小,红薯复配米硬度最小、粘聚性最大,红薯及红薯叶复配米弹性、咀嚼性最大。吸水指数和水溶性指数:红薯及红薯叶复配米>红薯复配米>挤压碎米粉>石板大米。体外ABTS+抗氧化清除率:红薯及红薯叶复配米和红薯复配米显着高于石板大米和挤压碎米粉。绿原酸含量:挤压红薯及红薯叶复配米>挤压红薯复配米。感官评分:石板大米>挤压红薯复配米>挤压红薯及红薯叶复配米>挤压碎米粉。
王秋亚,薛航[6](2018)在《红薯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红薯叶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增长等多种生理活性。主要对红薯叶中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在医学领域和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应用进行综述,以促进红薯叶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张先淑,何华,杨婷婷[7](2016)在《红薯叶粗粮馒头的研制》文中认为探讨红薯叶粗粮馒头的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配比,以感官评分、理化指标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红薯叶25%,玉米粉15%,燕麦片7.5%,白砂糖2.5%,此产品淡绿色,表面光滑,无塌陷,口感细腻,甜度适中,具红薯叶纯正浓郁香味。
刘颖,李妍琳,徐冬颖,尹春丹,赵月,邹宇[8](2014)在《优化红薯叶糯米饼的配方研究》文中认为以红薯叶、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研制红薯叶糯米饼。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红薯叶糯米饼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配方组合为红薯叶浆汁添加量12%、糯米粉添加量30%和白砂糖添加量3%。验证试验表明,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优组合有效且可靠,可以使红薯叶糯米饼达到最佳品质。
黄盛蓝,张家豪,梁冰雪,李林,熊银胜,周玲[9](2014)在《红薯叶应用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文中指出介绍了红薯叶中多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分析了红薯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综述了目前红薯叶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黄达伟,岳春,李继红[10](2014)在《红薯叶醋饮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红薯叶为主要原料,通过对红薯叶不同处理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确定出糖化霉加入量与糖化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酒精发酵及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感官鉴评的正交试验,找出了最佳调配方案为:A-K糖0.02%,阿斯巴甜0.04%,柠檬酸钠0.025%,食醋35%,柠檬酸0.15%,苹果酸0.2%,甜菊糖0.02%。红薯叶醋经调配得到富含营养、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饮料。
二、红薯叶保健饮料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薯叶保健饮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红薯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红薯叶概述 |
1.2 红薯叶及多糖的营养价值 |
1.3 多糖的提取 |
1.4 多糖的分离纯化 |
1.5 多糖的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 |
1.6 多糖固体饮料 |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8 创新点 |
第二章 响应面优化热水浸提红薯叶多糖的工艺 |
引言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红薯叶多糖工艺的研究 |
引言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红薯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 |
引言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红薯叶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
引言 |
5.1 材料和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红薯叶多糖固体饮料的研制 |
引言 |
6.1 材料和方法 |
6.2 结果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甘薯叶保鲜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薯叶的生理功能 |
1.1 抗氧化 |
1.2 降血脂、降胆固醇 |
1.3 降血糖 |
1.4 抗肿瘤 |
1.5 抑菌作用 |
1.6 其他生理功能 |
2 甘薯叶的保鲜 |
2.1 低温保鲜 |
2.2 薄膜保鲜 |
2.3 化学保鲜 |
3 甘薯叶的加工与利用 |
3.1 干燥制粉 |
3.2 速冻 |
3.3 腌制与发酵 |
3.4 甘薯叶饮料 |
3.5 其他甘薯叶产品 |
3.6 存在问题与建议 |
3.6.1 加工过程中活性物质的流失 |
3.6.2 加工方式单一 |
3.6.3 未形成完整的企业链 |
4 总结与展望 |
(3)甘薯茎叶生理功能与其加工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甘薯茎叶的营养价值 |
3 甘薯茎叶的生理活性成分 |
3.1 多酚类化合物 |
3.1.1 甘薯茎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 |
3.1.2 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3.2 超氧化物歧化酶 |
3.3 多糖 |
4 甘薯茎叶的生理、药理功能 |
4.1 抗肿瘤作用 |
4.2 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
4.3 抗氧化作用 |
4.4 抑菌防腐作用 |
4.5 其他生理作用 |
5 甘薯茎叶的加工与利用 |
5.1 甘薯茎叶的保鲜 |
5.2 甘薯茎叶速冻与干燥 |
5.3 甘薯茎叶饮料 |
6 甘薯叶保健醋 |
7 展望 |
(4)超声和烫漂预处理对红薯叶热风干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1.1 材料与试剂 |
1.1.2 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红薯叶烫漂预处理工艺 |
1.2.2 红薯叶超声预处理工艺 |
1.2.3 色泽的测定 |
1.2.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1.2.5 复水率的测定 |
1.2.6 干基含水率测定 |
1.2.7 微观结构测定 |
1.2.8 能耗测定 |
1.2.9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烫漂工艺对红薯叶热风干燥的影响 |
2.1.1 烫漂时间 |
2.1.2 ZnAc2与EDTA-2Na质量比 |
2.1.3 烫漂温度 |
2.2 超声预处理对红薯叶热风干燥的影响 |
2.2.1 超声时间 |
2.2.2 超声功率 |
2.2.3 超声温度 |
2.3 红薯叶微观结构分析 |
2.4 能耗计算 |
3 结论 |
(5)红薯及红薯叶复配营养米的研制及其品质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红薯的研究进展 |
1.1.1 红薯的营养价值 |
1.1.2 红薯的保健价值 |
1.1.3 红薯的开发利用研究 |
1.2 红薯叶的研究进展 |
1.2.1 红薯叶的营养价值 |
1.2.2 红薯叶的保健价值 |
1.2.3 红薯叶的开发利用研究 |
1.3 挤压技术研究进展 |
1.3.1 挤压技术原理 |
1.3.2 挤压技术特点 |
1.3.3 挤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1.4 挤压复配营养米研究进展 |
1.4.1 复配营养米概况 |
1.4.2 挤压工艺条件的研究 |
1.4.3 品质特性的研究 |
1.4.4 改良剂的研究 |
1.5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2.2.1 试验设备 |
2.2.2 试验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红薯复配米工艺参数的确定 |
2.3.2 制备红薯复配米单因素试验安排 |
2.3.3 制备红薯复配米正交试验安排 |
2.3.4 红薯及红薯叶复配米工艺参数的确定 |
2.3.5 制备红薯及红薯叶复配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安排 |
2.3.6 挤压复配米工艺流程 |
2.3.7 挤压复配米品质特性测定方法 |
2.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工艺参数对红薯复配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
3.1.1 螺杆转速对红薯复配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
3.1.2 挤压糊化温度对红薯复配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
3.1.3 水分含量对红薯复配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
3.1.4 小结 |
3.2 红薯复配米工艺参数的优化 |
3.2.1 正交试验结果 |
3.2.2 验证试验 |
3.2.3 小结 |
3.3 红薯及红薯叶复配米工艺条件的优化 |
3.3.1 正交试验结果 |
3.3.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3.3.3 验证试验 |
3.3.4 小结 |
3.4 复配米品质特性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红薯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红薯叶中的有效成分 |
1.1 黄酮 |
1.2 绿原酸 |
1.3 多糖 |
1.4 蛋白质 |
1.5 红薯叶SOD |
1.6 维生素和矿物质 |
2 红薯叶有效成分的提取 |
2.1 黄酮的提取 |
2.2 绿原酸的提取 |
2.3 多糖的提取 |
2.4 蛋白质的提取 |
2.5 SOD的提取 |
3 红薯叶的应用 |
3.1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3.1.1 抗肿瘤作用 |
3.1.2 抗菌作用 |
3.1.3 降血糖作用 |
3.2 在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
3.2.1 保健醋的研制 |
3.2.2 茶酒的开发及酿造工艺 |
3.2.3 饮料的研制 |
3.2.3. 1 醋饮料的研制 |
3.2.3. 2 果汁复合饮料的研制 |
3.2.3. 3 绿茶复合饮料的研制 |
3.2.3. 4 番茄复合饮料的研制 |
3.2.3. 5 啤酒饮料的研制 |
4 结语 |
(7)红薯叶粗粮馒头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辅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工艺流程 |
1.3.2操作要点 |
1.4评价方法 |
1.4.1感官指标评价[8] |
1.4.2理化指标检测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红薯叶粗粮馒头单因素试验结果 |
2.1.1 不同比例红薯叶对粗粮馒头口感的影响 |
2.1.2 不同比例玉米粉对粗粮馒头口感的影响 |
2.1.3 不同比例燕麦片对粗粮馒头口感的影响 |
2.1.4 不同比例白砂糖对粗粮馒头的影响 |
2.2 红薯叶粗粮馒头正交试验结果 |
2.2.1 试验因素与水平 |
2.2.2 红薯叶粗粮馒头最佳配比 |
2.3 评价结果 |
3 结论 |
(8)优化红薯叶糯米饼的配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设备 |
1.3 红薯叶糯米饼生产工艺流程 |
1.4 工艺操作要点 |
1.5 正交试验设计 |
1.6 感官评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2.2 验证试验 |
3 结论 |
(9)红薯叶应用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红薯叶的营养成分 |
1.1 蛋白质 |
1.2 糖类物质 |
1.3 维生素和矿物质 |
2 红薯叶中的活性成分 |
2.1 红薯叶SOD |
2.2 绿原酸 |
2.3 黄酮类化合物 |
2.4 多糖 |
3 红薯叶的开发利用现状 |
3.1 红薯叶保健醋饮料及保健醋 |
3.2 红薯叶复合饮料 |
3.3 红薯叶保健茶 |
3.4 其他方面 |
4 结语 |
(10)红薯叶醋饮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菌种 |
1.1.2 原料和试剂 |
1.1.3 仪器和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麸曲制作工艺流程 |
1.2.1. 1 曲霉菌培养 |
1.2.1. 2 麸曲制作 |
1.2.2 酵母活化工艺流程 |
1.2.4 红薯叶醋生产工艺流程 |
1.2.4. 1 原料粉碎 |
1.2.4. 2 拌料糖化 |
1.2.4. 3 酒精发酵 |
1.2.4. 4 醋酸发酵 |
1.2.4. 5 调配、灭菌 |
1.2.5 红薯叶醋饮料的调配 |
1.3 检测方法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1 糖化过程技术参数确定 |
2.2 酒精发酵技术参数确定 |
2.3 醋酸发酵技术参数确定 |
2.4 红薯叶醋饮料的配制 |
3 实验结论 |
四、红薯叶保健饮料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薯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应用的研究[D]. 李松昂.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2]甘薯叶保鲜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 高琦,孙铭阳,袁兴铃,沙炫利,彭雪,薛友林. 粮油食品科技, 2021(02)
- [3]甘薯茎叶生理功能与其加工利用[J]. 郭政铭,杨静,周成伟,孙月娥,王卫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24)
- [4]超声和烫漂预处理对红薯叶热风干燥的影响[J]. 张迎敏,任广跃,屈展平,靳力为,段续,张乐道. 食品与机械, 2019(12)
- [5]红薯及红薯叶复配营养米的研制及其品质特性分析[D]. 吴春艳.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2)
- [6]红薯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J]. 王秋亚,薛航. 食品工业, 2018(07)
- [7]红薯叶粗粮馒头的研制[J]. 张先淑,何华,杨婷婷.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17)
- [8]优化红薯叶糯米饼的配方研究[J]. 刘颖,李妍琳,徐冬颖,尹春丹,赵月,邹宇.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6)
- [9]红薯叶应用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J]. 黄盛蓝,张家豪,梁冰雪,李林,熊银胜,周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9)
- [10]红薯叶醋饮料的研究[J]. 黄达伟,岳春,李继红. 食品科技, 2014(07)
标签:红薯论文; 红薯叶论文; 红薯叶的功效与作用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