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唐文祥[1](2021)在《肺炎支原体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及支气管哮喘为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二者密切相关。MP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抗MP感染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控制有一定的帮助。该文阐述MP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为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MP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导致感染后咳嗽,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MP感染气道上皮后分泌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community-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oxin,CARDS Tx)与气道黏膜结合造成气道上皮损伤,同时参与TH2介导的免疫反应,介导特异性IgE的产生,进而诱导炎症介质释放;MP感染后释放的炎症因子增加,同时导致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升高,加重气道高反应及气道重塑。治疗方面,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MP感染的同时,可对气道产生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可降低激素依赖性哮喘患儿所需的激素剂量,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并延长哮喘患儿缓解期。
王秀丽,方彩文,徐小娟,周晓兰,余新亮,方浩[2](2021)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的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外周血CD25、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5(IL-5)、25羟维生素D3[25(OH)D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疾病发展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52)和重度组(n=28),另选同期医院收治的30例支气管哮喘、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非感染组(n=30),30名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n=30)。对各组患儿的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表达水平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患儿外周血CD25、IL-5、ECP分别为(16.83±5.18)%、(166.54±15.24)pg/ml、(17.52±1.56)μg/L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中度组患儿外周血CD25、IL-5、EC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外周血IFN-γ、25-(OH)D3分别为(15.24±3.64)pg/ml、(15.41±5.27)ng/ml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中度组患儿外周血IFN-γ、25-(OH)D3低于轻度组(P<0.05)。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表达水平是影响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CD25、IL-5、ECP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呈正相关性(P<0.05)。外周血IFN-γ、25-(OH)D3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是影响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D25、IL-5、ECP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性,IFN-γ、25-(OH)D3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呈负相关性。
王巧文[3](2021)在《支原体肺炎合并喘息患儿Th1/Th2失衡研究及维生素D干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收集肺炎合并喘息的婴幼儿,对其进行IL-4与IFN-γ的检测,探讨支原体肺炎是否导致患儿出现Th1/Th2免疫失衡;通过出院后的随访,探讨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婴幼儿出院后是否容易出现喘息反复发作、口服维生素D是否会减少喘息反复发作。方法选取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0-3岁患儿,将肺炎伴喘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共190例,父母在被告知研究方法后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据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将患儿分为试验组90例(肺炎支原体阳性)和对照组100例(肺炎支原体阴性)两组,根据病情轻重将试验组分为重型组和普通型组,另外在试验组患儿中,按照是否口服维生素D分为口服维生素D组和未口服维生素D组,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IL-4、IFN-γ水平及随访统计出院三个月内的反复喘息率;对所有患儿出院后行一年的TRACK随访,对患儿喘息反复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共190例患儿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因为失访、不依从治疗方案等原因分别脱落2例患儿。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分别为88例和98例。2比较两组近期的居住地情况,特应性皮炎,性别,变应原过敏史,住院前喘息的时间,月龄等一般情况,两组的一般情况之间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3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前1个月和之后患儿继续口服维生素D与未口服维生素D两组患儿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比较,数值分别为(32.04±8.01)nmol/L,(17.63±6.92)nmol/L,两组临床数据对比口服维生素D组比未口服维生素D明显增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4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中重型组与普通型组,试验组中口服维生素D与未口服维生素D患儿的IL-4、IFN-γ,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5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中重型组与普通型组,试验组中口服维生素D与未口服维生素D患儿的出院后反复喘息发生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与对照组经过1年的TRACK分析,喘息反复发作即分数<80分,试验组患儿与对照组喘息反复的发生率,差异有显着的临床统计学意义,(X2=4.067,P=0.044)。结论1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婴幼儿存在Th1/Th2免疫失衡,服用维生素D可调节患儿的Th1/Th2免疫失衡。2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婴幼儿出院后容易导致喘息反复发作,服用维生素D会减少喘息反复发作。图0幅;表10个;参123篇。
罗海强[4](2021)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本病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促进该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微观化、精准化。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12-2019年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共224例。按照制定的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历调查表,对患儿的性别、民族、年龄、喂养方式、发病季节及主要症状体征等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录入Excel制表建立资料数据库,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1)性别:男女比例为2.61:1,男性患儿多于女性。(2)民族:民族构成比汉族>壮族>瑶族>苗族>黎族=侗族。(3)发病年龄:年龄最小为2月,最大为47月,平均年龄16.23±11.08月。年龄分段方面,年龄小于1岁病例数最多,占44.2%。(4)发病季节与节气:冬春季节发病例数最多,分别为67例(29.9%)和64例(28.6%)。发病例数前3位的节气分别为白露19例(8.5%)>立冬18例(8.0%)>雨水15例(6.7%)。(5)既往史与家族史:87例(39%)患儿有明确既往疾病史,主要疾病为喘息51例(58.6%)>新生儿黄疸16例(18.3%)>G-6-PD缺乏症15例(17.2%)>湿疹12例(13.8%);家族史方面,13例(5.8%)患儿一级亲属存在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或哮喘病史,9例(4.0%)患儿二级亲属存在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2.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临床特征的关系:224例患儿中,热性哮喘病例数最多,为160例,占71.4%;寒性哮喘38例,占17.0%;外寒内热证15例,占6.7%;虚实夹杂证11例,占4.9%。各证型在性别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性哮喘与热性哮喘性别构成比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各证型在发病年龄段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性哮喘与寒性哮喘两个证型均在0~1岁患儿多见。各证型之间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0~14天以寒性哮喘及热性哮喘多见。各证型在喘息程度、咳嗽程度、鼻塞、涕色、痰质、便质几种症状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患儿体征出现频率前2位的为咽红(73.7%)、湿啰音(43.7%),各证型之间舌质、舌苔及指纹、咽红及三凹征体征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型与胸片情况比较,有202例(88.0%)出现胸片异常,中医各证型胸片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CRP均以≤10mg/L为主,各证型之间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之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降钙素原及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样本中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以热性哮喘居多,男性患儿数量明显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左右,本病病程多在2周以内,冬、春两季为本病好发季节。中医证型与性别、病程、发病年龄具有相关性。2.喘息程度、咳嗽程度、鼻塞、涕色、痰质、便质、三凹征及咽部颜色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的辨证要点。3.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感染指标有一定相关性,CRP升高在热性哮喘及外寒内热证型多见。
全守东[5](2021)在《急性哮喘发作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IL-4、IL-5、CD40L、VCAM-1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哮喘发作伴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单纯哮喘患儿、健康儿童及不同MP-Ig M滴度哮喘患儿IL-4(白介素4)、IL-5(白介素5)、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CD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比较,分析Ig E及肺功能与IL-4、IL-5、CD40L、VCAM-1的相关性,探讨在MP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机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4、IL-5、CD40L、VCAM-1在诊断MP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价值,为儿童哮喘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接诊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分为两组,未合并MP感染的40例患儿为单纯哮喘组,合并MP感染的40例患儿为MP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IL-4、IL-5、CD40L和VCAM-1水平;比较各组IL-4、IL-5、CD40L和VCAM-1水平。进一步将MP感染组患儿根据MP-Ig M滴度水平分为低滴度组、中滴度组和高滴度组,比较各组Ig E、肺功能、IL-4、IL-5、CD40L、VCAM-1水平,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MP感染哮喘患儿IL-4、IL-5、CD40L、VCAM-1与Ig E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4、IL-5、CD40L、VCAM-1对M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1、各组患儿平均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居住地、家族史、环境烟草烟雾、接触粉尘环境构成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三个亚组患儿平均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居住地、家族史、环境烟草烟雾、接触粉尘环境构成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P感染组IL-4、IL-5、CD40L、VCAM-1分别为(177.92±22.73)pg/ml、(35.17±5.91pg/ml、(2.76±0.63)ng/ml、(640.71±110.74)ng/ml,高于哮喘组的(132.08±19.38)pg/ml、(34.82±5.60)pg/ml、(2.35±0.74)ng/ml、(559.11±122.26)ng/ml;MP感染组和哮喘组IL-4、IL-5、CD40L、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79.04±12.49)pg/ml、(1.42±0.17)pg/ml、(2.06±0.73)ng/ml、(445.57±116.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P感染组FEVl、FVC、PEF、MVV分别为(63.87±6.28)%、(205.94±22.57)m L、(54.19±5.18)L/min、(174.36±15.51)L/min,低于哮喘组的(72.36±9.27)%、(241.82±29.65)m L、(69.20±7.59)L/min、(198.57±17.58)L/min,MP感染组和哮喘组FEVl、FVC、PEF、MVV低于对照组的(86.47±12.58)%、(275.48±36.94)m L、(93.47±14.21)L/min、(248.37±31.82)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MP感染组患儿血清Ig E为(343.28±42.76)IU/L,明显高于哮喘组的(238.39±19.38)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高滴度组IL-4、IL-5、CD40L、VCAM-1分别为(192.48±24.81)pg/ml、(86.72±6.48)pg/ml、(3.01±0.35)ng/ml、(843.25±100.56)ng/ml,高于中滴度组的(177.35±22.50)pg/ml、(65.04±5.93)pg/ml、(2.74±0.33)ng/ml、(647.61±96.34)ng/ml;高滴度组和中滴度组IL-4、IL-5、CD40L、VCAM-1水平均高于低滴度组的(159.63±19.83)pg/ml、(42.11±5.14)pg/ml、(2.50±0.42)ng/ml、(600.57±98.3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高滴度组Ig E为(393.70±43.19)IU/L,高于中滴度组的(345.96±42.83)IU/L,高滴度组、中滴度组Ig E水平均高于低滴度组的(292.85±41.64)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MP感染哮喘患儿IL-4、IL-5、CD40L、VCAM-1与Ig E均呈正相关(r=0.429,0.580,0.488,0.541,P=0.026,0.012,0.022,0.019)。CD40L与FEVl、FVC、PEF、MVV均呈负相关(r=-0.182,-0.376,-0.357,-0.390,P=0.042,0.026,0.031,0.023)。VCAM-1与FEVl、FVC、PEF、MVV均呈负相关(r=-0.168,-0.351,-0.319,-0.377,P=0.045,0.032,0.038,0.026)。8、CD40L、VCAM-1最佳截断值为2.80 ng/m L、662.75 ng/m L时预测哮喘合并M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3(95%CI=0.664-0.893)、0.701(95%CI=0.715-0.957),敏感度分别为55.00%、50.00%,特异度分别为75.00%、87.50%。IL-4、IL-5最佳截断值为193.47pg/m L、36.98 pg/m L时预测哮喘合并M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397(95%CI=0.573-0.907)、0.428(95%CI=0.617-0.893),敏感度分别为50.00%、35.00%,特异度分别为72.50%、77.50%。结论1、MP通过刺激机体产生Ig E介导气道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引起气道损伤。且较之非MP感染哮喘患儿,MP感染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更差,说明MP感染能加重气道改变和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MP感染哮喘患儿IL-4、IL-5、CD40L、VCAM-1水平异常升高,说明IL-4、IL-5、CD40L、VCAM-1均参与了MP感染致哮喘发生的病理过程。3、MP感染哮喘患儿IL-4、IL-5、CD40L、VCAM-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哮喘组,血清Ig E水平高于单纯哮喘组,提示儿童哮喘合并MP感染时,会加重呼吸道的慢性炎性反应和呼吸道反应性,从而加重哮喘病情。4、MP感染哮喘患儿IL-4、IL-5、CD40L、VCAM-1与血清Ig E、肺功能呈正相关。提示监测哮喘患儿血清IL-4、IL-5、CD40L、VCAM-1水平变化对于MP感染哮喘患儿病情的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动态掌握病情变化和病情控制效果均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唐文祥[6](2021)在《规律雾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规律雾化及未规律雾化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临床资料的差异,以说明规律雾化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伴有支原体感染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喘息程度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至2019.09期间既往诊断支气管哮喘因MP感染住院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规律雾化治疗分为两组(治疗3个月以上),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有无哮喘急性发作、发作轻重程度、是否为重症肺炎、是否伴有低氧血症,是否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总Ig E;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肺部影像学有无实变、有无透过度不均改变的差异。结果: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哮喘患儿中规律雾化较未规律雾化的患儿,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伴有低氧血症的病例减少;规律雾化治疗的患儿急性发作次数较不规律雾化治疗的患儿明显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程度轻。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肺功能检查、Fe NO值检测及影像学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规律雾化可有效减轻哮喘急性发作的程度,减少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次数,降低MP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
林雪芹,林君飞,周巧敏,元君辉[7](2020)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单纯小儿支气管哮喘无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儿炎性因子, 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76.42±16.51)ng/L]、IL-8[(130.92±25.45)ng/L]和IL-13[(172.35±28.39)ng/L]均高于对照组[(58.93±13.24)ng/L、(89.65±17.42)ng/L和(108.47±21.42)ng/L](t=6.708、11.025、14.665, 均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A[(0.64±0.16)g/L]、IgG[(7.31±1.26)g/L]均低于对照组[(1.04±0.19)g/L、(8.64±1.35)g/L], 而血清IgM[(1.29±0.24)g/L]高于对照组[(0.97±0.18)g/L](t=12.587、5.864、8.714, 均P<0.05);观察组CD3+[(62.08±3.87)%]、CD4+[(38.98±3.31)%]和CD4+/CD8+[(1.29±0.13)]均低于对照组[(71.38±4.35)%、(45.37±3.18)%和(1.87±0.25)](t=12.549、11.103、15.512, 均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明显炎性反应, 且免疫功能低下。
褚明慧,赵英弟,黄妍[8](2020)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D40L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D40L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所有患儿入院后第一时间进行支原体检查(MP-IgM检查),按照是否有支原体感染划分为两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纳入研究组(n=28),支气管哮喘者纳入对照组(n=32);同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按照MP-Ig M抗体效价将研究组的28例患儿划分为3种类别,即低滴度11例、中滴度9例、高滴度8例。三组患儿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比较三组患儿的血清CD40L、VCAM-1水平,并分析研究组患儿血清CD40L与VCAM-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清CD40L、VCAM-1水平分别为(2.91±0.58) ng/ml、(640.17±36.55) ng/ml,对照组分别为(2.52±0.56) ng/ml、(558.62±30.28) ng/ml,健康组分别为(2.08±0.51) ng/ml、(447.63±24.81) ng/ml。研究组低滴度、中滴度、高滴度患儿血清CD40L水平依次为(2.11±0.63) ng/ml、(2.76±0.76) ng/ml、(2.84±0.74) ng/ml,血清VCAM-1水平依次为(461.65±40.83) ng/ml、(663.39±43.04) ng/ml、(692.81±52.94) ng/ml。研究组、对照组均较健康组血清CD40L、VCAM-1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较对照组血清CD40L、VCAM-1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中滴度、高滴度患儿较低滴度患儿血清CD40L、VCAM-1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的血清CD40L水平与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32,P <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导致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CD40L、VCAM-1水平上升,造成呼吸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及支气管哮喘加重。
雷东红,葛雯雯,闫凡,迟建秀[9](2020)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关系及其对患儿IgE、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关系及其对患儿免疫球蛋白E (IgE)、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试验组,同期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非MP感染、非哮喘)设为上感组,20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组。测定以上三组儿童的MP滴度、阳性率和试验组不同病程患儿的MP滴度、阳性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影响因素,比较试验组MP阳性、阴性和不同MP程度患儿的血清IgE、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P表达与支气管哮喘患儿Ig E、细胞因子水平间的关联性。结果试验组患儿MP滴度及阳性率分别为71.09±8.17、44.50%,明显高于上感组的21.68±4.62、14.50%及健康组的20.08±2.16、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为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试验组疾病处于急性期患儿MP滴度及阳性率分别为105.69±10.25、61.11%,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的30.47±5.08、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P阳性患儿血清Ig E、TNF-α、IL-4、IL-17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P感染重症患儿血清Ig E、TNF-α、IL-4、IL-17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表达与支气管哮喘患儿Ig E、TNF-α、IL-4、IL-17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682、0.706、0.795、0.517,P<0.05)。结论 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生、进展具有密切关系,且其表达与患儿Ig E、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可能为导致气道炎症及免疫紊乱的重要原因。
李俊[10](2020)在《IL-6、FeNO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用于学龄前期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BHR)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上饶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7岁MP感染儿童、气道高反应性儿童及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气道高反应患儿30例(A组),单纯MP感染患儿30例(B组),未合并MP感染的气道高反应性患儿30例(C组),健康对照组30例(D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基本资料收集,采用纳库仑电量传感器检测入院时呼出气一氧化氮。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IL-6及IgE抗体水平,外周静脉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百分比,采用特布他林为舒张剂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BDT,bronchial dilation test)。采用TAED肺功能检查仪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120例研究对象年龄37岁,平均年龄5.23±1.07岁;男性56例,女性64例。A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47±1.18岁;B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4±0.99岁;C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29±0.88岁;D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29±1.17岁;不同组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BMI分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入院时A组、B组、C组及D组儿童FeNO平均值分别为34.8±11.0、18.5±11.2、35.0±16.5及22.3±9.7,A组与C组儿童FeNO平均值显着高于B组与D组(P<0.05),A组与C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AC组儿童循环IL-6水平、IgE水平及Eos水平均显着上升(P<0.05),且IL-6 A组>B组>C组(P<0.05);A组与C组血清IgE、循环Eos比例显着高于B组与D组,且B组显着高于D组(P<0.05)。(4)A组、B组及C组患儿FVC预计值、FEV1预计值、FEV1/FVC预计值、PEP预计值、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与最MEF25-75预计值均显着降低,与D组差异显着(P<0.05)。A组患儿FVC预计值、FEV1/FVC预计值、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与MEF25-75预计值均显着低于B组(P<0.05)。(5)FeNO与P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与MEF25-75预计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VC预计值与FEV1/FVC预计值未见统计学相关(P>0.05);血清IL-6与FVC预计值、F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MEF25-75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6)FeNO与血清IgE及Eos呈中等强度正相关,血清IL-6与血清IgE及Eos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ROC曲线评价结果显示,FeNO用于气道高反应性诊断的AUC=0.787(95%CI:0.7150.859,P<0.001),血清IL-6用于气道高反应性诊断的AUC=0.677(95%CI:0.5960.758,P<0.001),FeNO显着高于血清IL-6(Z=2.082,P=0.037)。其中FeNO最佳截断值=28.5ppb,血清IL-6最佳截断值=245.0pg/ml。FeNO与血清IL-6联合指标预测MP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AUC=0.808(95%CI:0.7300.866,P<0.05),显着高于血清IL-6,但与FeNO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MP感染可导致儿童气道高反应性,出现气道高反应性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IL-6显着上升;(2)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IL-6与患儿肺功能、循环嗜酸性粒细胞、IgE水平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提示患儿呼吸道BHR发生可能;(3)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血清IL-6可作为MP感染患儿呼吸道BHR预测指标,可以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以提前诊断、尽早干预。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五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2 各组患儿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水平 |
2.3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多因素分析 |
2.4 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的相关性 |
3 讨 论 |
(3)支原体肺炎合并喘息患儿Th1/Th2失衡研究及维生素D干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临床研究资料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试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的分析 |
1.2.2 各组中IL-4、IFN-γ的比较 |
1.2.3 出院后反复喘息发生率的比较 |
1.2.4 试验组与对照组与TRACK随访分数的关系 |
1.3 讨论 |
1.4 不足与展望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喘息的临床研究 |
2.1 概述 |
2.2 肺炎支原体 |
2.2.1 肺炎支原体概述 |
2.2.2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方法 |
2.2.3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 |
2.2.4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概述 |
2.2.5 肺炎支原体的治疗 |
2.3 婴幼儿喘息 |
2.3.1 婴幼儿喘息的常见病因 |
2.3.2 婴幼儿喘息、咳嗽发病原因 |
2.3.3 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
2.3.4 婴幼儿喘息及咳嗽的控制情况评估 |
2.4 维生素D |
2.4.1 维生素D的现状 |
2.4.2 维生素D作用机制 |
2.4.3 维生素D建议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改良中文版TRACK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4)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的关系 |
3 讨论 |
3.1 祖国传统医学对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
3.2 现代西医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
3.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及意义 |
3.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5)急性哮喘发作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IL-4、IL-5、CD40L、VCAM-1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IL-4、IL-5、CD40L、VCAM-1 在支原体感染哮喘中的作用及检测意义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6)规律雾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定义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差异 |
3.2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 |
3.2.1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 |
3.2.2 两组患儿确诊支气管哮喘至住院时急性发作频次的差异 |
3.2.3 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程度的差异 |
3.3 两组患儿肺功能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 |
3.3.1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的差异 |
3.3.2 两组患儿影像学差异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D40L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患儿的血清CD40L、VCAM-1水平比较 |
2.2 研究组不同MP-IgM滴度患儿血清CD40L、VCAM-1水平比较 |
2.3 研究组患儿血清CD40L与VCAM-1表达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9)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关系及其对患儿IgE、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MP感染程度判定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受检者的MP表达水平比较 |
2.2 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影响因素 |
2.3 试验组不同病程患儿MP表达水平比较 |
2.4 试验组MP阳性与阴性患儿血清IgE、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
2.5 试验组不同MP程度患儿血清IgE、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
2.6 MP表达与支气管哮喘患儿IgE、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 |
3 讨论 |
(10)IL-6、FeNO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现状及临床特征 |
1.2 MP感染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 |
1.3 儿童气道高反应性监测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诊断标准 |
2.1.2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2.1.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收集 |
2.2.2 Fe NO检测 |
2.2.3 血液学检测 |
2.2.4 肺功能检查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2.4 质量控制方法 |
2.4.1 研究方案设计阶段 |
2.4.2 临床诊疗与资料收集阶段 |
2.4.3 资料的整理、分析阶段 |
2.4.4 研究方案中涉及到的观察指标(见表1)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
3.2 肺功能检查情况 |
3.3 Fe NO及血液学检测结果 |
3.4 MP感染患儿Fe NO、血清IL-6 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关性 |
3.4.1 MP感染患儿Fe NO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关性 |
3.4.2 MP感染患儿血清IL-6 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关性 |
3.5 Fe NO、血清IL-6 与血清IgE及 Eos的相关性 |
3.6 Fe NO、血清IL-6 用于MP感染患儿气道反应性诊断效果 |
第4章 讨论 |
4.1 Fe NO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价值 |
4.1.1 Fe NO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 |
4.1.2 Fe NO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价值 |
4.2 血清IL-6 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价值 |
4.2.1 IL-6在MP感染免疫及炎症损伤中的作用 |
4.2.2 血清IL-6在MP感染相关气道反应性变化的诊断价值 |
4.3 Fe NO与血清IL-6 的联合应用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四、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炎支原体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唐文祥.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07)
- [2]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的影响因素[J]. 王秀丽,方彩文,徐小娟,周晓兰,余新亮,方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1(12)
- [3]支原体肺炎合并喘息患儿Th1/Th2失衡研究及维生素D干预后的影响[D]. 王巧文.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4]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D]. 罗海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急性哮喘发作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IL-4、IL-5、CD40L、VCAM-1检测的临床意义[D]. 全守东.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6]规律雾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D]. 唐文祥.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变化[J]. 林雪芹,林君飞,周巧敏,元君辉. 中国基层医药, 2020(19)
- [8]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D40L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褚明慧,赵英弟,黄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17)
- [9]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关系及其对患儿IgE、细胞因子的影响[J]. 雷东红,葛雯雯,闫凡,迟建秀. 海南医学, 2020(14)
- [10]IL-6、FeNO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探讨[D]. 李俊.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肺炎支原体感染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支原体感染的原因论文; 儿童支原体感染论文; 婴幼儿哮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