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盆腔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推拿结合盆腔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一、推拿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论文文献综述)

吴博,刁文鲳[1](2022)在《刁氏温阳通络针法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刁氏温阳通络针法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北京同仁堂鞍山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刁氏温阳通络针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发凉、麻木、精神倦怠等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刁氏温阳通络针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腰椎功能,抑制机体炎性反应。

谢志勇,白金山,见国繁,张伶[2](2021)在《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方法,其中保守治疗以中医疗法多见,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及方法。本文就近年来LDH患者的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详细阐述中医疗法、西医手术疗法的临床应用,旨在为临床LDH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殷杰,何晨,宋雅琴,艾小娥,吴丹[3](2021)在《推拿骨盆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骨盆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88例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通过电脑数字法分成2组,各44例。参照组病患施以推拿骨盆牵引治疗,结合组病患施以推拿骨盆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比较各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各组间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结合组中医证候评分和VAS评分较参照组低,JOA评分较参照组高,治疗总有效率(95.45%)较参照组(75.00%)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骨盆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效果明确,可有效缓解或消除病患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有利于提升腰椎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睿[4](2021)在《针刺带脉穴为主对腰突症患者形态及功能改善的对照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针刺带脉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带脉穴组与常规针刺组在形态改善、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改善、疼痛缓解以及总体疗效方面的差异,验证本法具有良好疗效;同时也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提供了评判的新标准和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64例患者,完成58例,带脉穴组和常规穴组各29例;常规穴组以肾俞、大肠俞、阿是穴、腰夹脊、委中为主穴,随证加减;带脉穴组主取双侧带脉,在诊查患者形态改变的基础上,根据双侧不同形态改变左右针刺带脉穴(调整针刺方向和层次深浅),配合委中、阿是穴;两组均每周治疗三次(隔日一次),共治疗四周。测量俯卧位两侧下肢长短变化及十一肋游离端距离床面的距离差异评价形态改变,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及改善程度,采用JOA和ODI评分评价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尼莫地平计分法进行疗效评价。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带脉穴组脊柱旋转测量值、长短腿差值、VAS、JOA、ODI五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其中VAS、长短腿差值自首次治疗后即有明显好转,脊柱旋转测量值、JOA、ODI自治疗一周后开始出现明显好转(P<0.05),说明针刺带脉穴为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旋转和长短腿,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2)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穴组VAS、JOA、ODI三项次要指标自治疗第二周后开始出现明显好转。主要指标(即脊柱旋转测量值的平均值和长短腿差值的平均值)随着治疗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尚不具有显着改变(P>0.05),说明常规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改善脊柱旋转和长短腿。(3)改善脊柱旋转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周,两组脊柱旋转测量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二、三、四周,带脉穴组脊柱旋转测量值优于常规穴组的脊柱旋转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第二、三、四周时,针刺带脉穴法在改善脊柱旋转方面优于常规穴法。(4)改善长短腿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周,两组长短腿差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二、三、四周,带脉穴组长短腿差值优于常规穴组的长短腿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第二、三、四周时,针刺带脉穴法在改善长短腿方面优于常规穴法。(5)缓解疼痛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周,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二周和第四周,带脉穴组的VAS评分显着低于常规穴组的VAS评分,可以认为针刺带脉穴法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常规穴法。(6)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周,两组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二、三、四周,带脉穴组JOA评分优于常规穴组的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第二、三、四周时,针刺带脉穴法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常规穴法。(7)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在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的第一、二周,两组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三、四周,带脉穴组ODI评分优于常规穴组的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第三、四周时,针刺带脉穴法在改善功能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常规穴法。(8)疗效评价方面,带脉穴组的愈显率及有效率高于常规穴组的有效率及愈显率,说明针刺带脉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常规穴法。(9)脊柱旋转测量及下肢长短测量法能够及时反应治疗后形态的变化,说明此法可以作为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形态改变的客观手段。结论:本研究表明,毫针针刺带脉穴为主法和常规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二者均有良好的疗效,针刺带脉穴为主的方法疗效更佳、起效更快;同时,针刺带脉穴为主法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形态异常,改善脊柱旋转和双下肢长短不一。在疗效评价方面,针刺带脉穴为主法的有效率和愈显率高于常规穴法的有效率和愈显率。针刺带脉穴为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观察患者形态改变的基础上,左右针刺带脉穴,调节带脉及其约束功能,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形态异常,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简便、安全、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同时本研究也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提供了评判的新思路和新指标。

杨彬彬[5](2020)在《传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传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传统功能锻炼或结合其他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制定中英文检索策略、检索式,在国内外主要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传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1月1日。2、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并根据Cochrane评估人员手册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表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数据并绘制表格。3、分组干预:(1)功能锻炼VS其它保守疗法(理疗、推拿、针灸等);(2)功能锻炼+理疗VS理疗;(3)功能锻炼+牵引VS牵引;(4)功能锻炼+推拿VS推拿;(5)功能锻炼+针灸VS针灸;(6)功能锻炼+中药VS中药;(7)功能锻炼+牵引+理疗VS牵引+理疗;(8)功能锻炼+牵引+推拿VS牵引+推拿;(9)功能锻炼+针灸+推拿VS针灸+推拿。结局指标:总有效率、复发率、VAS、JOA评分、ODI评分、腰椎前屈最大肌力。4、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将异质性较高的效应值进行敏感性分析,判断结果是否稳定,并使用森林图对结果进行解读,最后利用漏斗图分析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情况。结果:1、最终纳入60项研究,共计6443例患者,治疗组3323例,对照组3120,各研究的样本量在24-926人。2、功能锻炼VS单纯理疗、针灸或推拿等其他保守疗法:共纳入4项研究,4个结局指标定量分析为:总有效率的OR=2.02,95%CI[0.25,16.39],P>0.05;VAS的MD=-0.10,95%CI[-1.13,0.93],P>0.05;JOA评分OR=-0.23,95%[-3.71,3.24],P>0.05。表明单纯功能锻炼在总有效率、VAS、JOA评分方面对比其它保守疗法并未有优势。ODI评分的MD=0.93,95%[0.02,1.84],P<0.05,表示其它保守疗法在降低ODI评分方面优于单纯传统功能锻炼。3、功能锻炼+推拿VS推拿:本组共纳入14项研究,5个结局指标定量分析为:总有效率的OR=4.84,95%CI[2.87,8.18],P<0.05;复发率OR=0.20,95%CI[0.12,0.35],P<0.05;VAS的MD=-1.17,95%CI[-1.30,-1.05],P<0.05;JOA评分的MD=2.64,95%CI[1.81,3.47],P<0.05。结果表明,功能锻炼+推拿对比单纯推拿治疗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降低VAS和提高JOA评分方面均有优势。腰椎前屈最大肌力的MD=25.86,95%CI[-15.67,67.40],P>0.05,分析原文献后推断功能锻炼+推拿在增加腰椎前屈最大肌力方面可能比单纯推拿有优势。4、功能锻炼+针灸VS针灸:本组研究纳入14篇文献,4个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的OR=3.84,95%CI[2.51,5.88],P<0.05;VAS的MD=-1.65,95%CI[-2.60,-0.71],P<0.05;JOA评分的MD=4.17,95%CI[1.62,6.72],P<0.05;ODI评分的MD=-9.97,95%CI[-16.12,-3.81],P<0.05,表明功能锻炼+针灸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VAS、提高JOA评分、降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单纯针灸组。5、功能锻炼+理疗VS理疗:共纳入2篇文献,1个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的OR=2.88,95%CI[0.97,8.60],P>0.05,分析原文献后推断功能锻炼+理疗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可能比单纯理疗有优势。6、功能锻炼+牵引VS牵引:共纳入3篇文献,1个结局指标:JOA评分的MD=3.62,95%CI[2.66,4.57],P<0.05。结果表明,功能锻炼+牵引对比单纯牵引治疗更能有效提高JOA评分。7、功能锻炼+中药VS中药:本组纳入4篇文献,1个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的OR=3.60,95%CI[1.80,7.22],P<0.05。结果表明功能锻炼+中药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优于中药。8、功能锻炼+针灸+推拿VS针灸+推拿:共纳入14篇文献,3个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的OR=3.55,95%CI[2.69,4.69],P<0.05;复发率的OR=0.39,95%CI[0.17,0.87],P<0.05;JOA评分的MD=1.86,95%CI[1.19,2.53],P<0.05,说明功能锻炼+针灸+推拿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和提高JOA评分方面均优于针灸+推拿。9、功能锻炼+牵引+推拿VS牵引+推拿:共纳入2篇文献,1个结局指标:VAS的MD=-1.05,95%CI[-1.35,-0.75],P<0.05。结果表明,功能锻炼+牵引+推拿对比牵引+推拿方案更能降低患者VAS。10、功能锻炼+牵引+理疗VS牵引+理疗:共纳入4篇文献,1个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的OR=2.33,95%CI[0.85,6.37],P<0.05。结果表明,功能锻炼+牵引+理疗在总有效率方面对比牵引+理疗方案可能存在优势。结论:虽然单纯传统功能锻炼治疗LDH对比其它保守疗法不具有优势,但在传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推拿、牵引、中药等保守疗法确实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椎活动功能,降低远期复发率。但因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方法学不够严谨,可能使传统功能锻炼治疗LDH的疗效产生偏倚,使得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受到影响。为此,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应该更加严格地制定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遵循更科学的随机分配方式,增加盲法的实施机会,以提高临床研究的整体质量,并更多地开展单种干预措施相对比的临床研究,为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李高梗[6](2020)在《闪火拍打法结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闪火拍打法结合针刺”与普通针刺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闪火拍打法结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有效性,为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抽取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闪火拍打法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和3周治疗后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并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统计分析数据,根据结果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JOA评分、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腰痛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JOA评分。两组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说明闪火拍打法结合针刺对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JOA评分改善较对照组具有优势。3.两组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两组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说明闪火拍打法结合针刺对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直腿抬高角度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直腿抬高角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两组治疗后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对于直腿抬高角度恢复均具有疗效,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5.两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未愈病例,其中观察组治愈20%,好转80%,对照组治愈6.67%,好转93.33%,观察组疗效优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闪火拍打法结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活动情况,缓解疼痛。

申博[7](2020)在《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基于中医传统推拿理论,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辨证依据,采取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通过对治疗组(施以推拿补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施以常规推拿治疗)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定、JOA、ODI量表评分的统计学分析,从而观察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LDH的疗效机制,发掘其优势所在,使推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初步探究辨证补泻理论与具体手法结合及补泻手法量化临床具体应用,为推拿手法研究做探索性尝试,并希望能拓展辨证推拿补泻在治疗相关适应症时的临床思路。方法:60名受试人员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诊疗中心,且均符合LDH的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将6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对象按照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等)及病情状况(JOA腰痛评分、OD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排除差异性。对照组施以常规推拿治疗,每日治疗一次,治疗具体时间因证型而异,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间期休息1天,持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组施以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疗程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JOA、ODI评分变化数据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纳入临床观察的两组受试人员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等一般资料,及JOA腰痛评分、ODI腰椎功能障碍评分等病情评估状况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推拿补泻辨证治疗组):30例LDH患者经治疗后,8人治愈、16人显效、4人有效、2人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传统推拿治疗组):30例患者经治疗后,6人治愈、13人显效、7人有效、4人无效,总有效率为86.7%。推拿补泻辨证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推拿组(P<0.01)。3.日本JOA腰痛评分量表:两组治疗后组内JOA腰痛评分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并且在评分积分增加程度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状况均有所减轻且治疗组在疼痛减轻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更明显。4.ODI腰椎功能障碍评分量表:治疗后两组组内ODI功能障碍评分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积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在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好。结论:1.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绿色、安全、有效,治疗后患者腰腿痛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推拿补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腰痛和下肢疼痛、麻木及恢复腰椎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治疗。3.辨证、补泻手法是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究与发掘。

张飞[8](2020)在《蒋氏推拿六法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蒋氏推拿六法配合针刺组和常规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探究蒋氏推拿六法在临床治疗中是否有优越性,并归纳总结其作用及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及新颖的思路。研究方法:收集60例就诊于安徽省针灸医院推拿科门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蒋氏推拿六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总共治疗2疗程,在治疗前后均采用SPSS 21.0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有无可比性及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有无差异性。研究结果:1.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方面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意义,具有可比性。2.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评分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得出Z=-2.343,P=0.019<0.05,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蒋氏六法结合针刺治疗与常规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统计学处理的结果,可见蒋氏六法结合针刺较常规推拿结合针刺效果更加显着,针对性强,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是中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优先选择。

刘康[9](2019)在《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与常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疗效差异以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浦东新区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骨伤科门诊收治且符合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一组应用上字灸穴上艾灸结合手法治疗,另一组行手法治疗予以对照。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都进行评估,期间设定时间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各项指标。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下腰痛临床症状(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分,采用安全性级别评估其安全性。最终总有效病例为77例艾灸手法组38例,纯手法对照组39例。根据各评价分值作出准确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腰椎疼痛缓解轻重、治疗疗效、安全性等。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艾灸手法组与纯手法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在2周、4周、12周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且艾灸手法组2周、4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纯手法对照组;(3)JOA评分艾灸手法组与纯手法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在2周、4周、12周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ODI评分艾灸手法组与纯手法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在2周、4周、12周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自身前后比较,第2周、第4周、第12周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且VAS值均降低;(6)艾灸手法组、纯手法对照组患者的JOA评分自身前后比较,除对照组第2周自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时间点各组自身治疗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JOA值均升高;(7)艾灸手法组、纯手法对照组患者的ODI评分自身前后比较,第2周、第4周、第12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且ODI值均降低;(8)VAS评分两组都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且艾灸手法组下降明显大于纯手法对照组;JOA评分两组都成升高趋势,升高趋势基本一致;ODI评分两组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且艾灸手法组下降明显大于纯手法对照组;(9)艾灸手法组与纯手法对照组第12周总疗效评定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艾灸手法组总疗效高于纯手法对照组;(10)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的结果基本一致,安全评价主要为1、2级,属于比较安全的治疗方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患者采用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的方式可以获取较理想的效果,艾灸手法组疗效优于纯手法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艾灸手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有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大力推广。

滕瑞卿[10](2019)在《电针腰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期望为此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计算器随机数字方法。将随机数字为奇数者分为电针组,偶数者分电针电针穴注组。将随机号分别装入信封内,根据随机号顺序编写信封序号。各临床医师按患者来院就诊顺序依次拆开信封,按信封内的随机号将患者分别列入电针组、电针电针穴注组,采用相应的实验方法。共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两组均选取L3、4、5腰夹脊穴为主穴,如有臀部或下肢酸胀痛麻者加患侧秩边、环跳。电针组选用30号1.5寸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使针尖直达椎板骨膜,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使患者局部有轻微胀麻为宜,然后同侧施以G6805-2型多用途电针仪治疗15min,连续波,频率调节至1档(约1Hz),强度以微见局部肌肉跳动,患者感觉舒适为宜。秩边、环跳穴直刺2.7-2.9寸,得气后,也接电针,留针15min;同时予TDP神灯照射腰背部。电针穴注组予相同治疗方法后加用穴位注射。患者取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5 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甲钴胺针剂1ml(0.5mg),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头刺入穴位,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直到出现得气感时回抽针芯,如无回血即可注入药液,每穴0.5ml。取穴为X线摄片所提示的病变腰椎夹脊穴或压痛点,一般多为L4或L5夹脊穴。两组均治疗8周,每周3次。【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上均无差异(P>0.05),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VAS评分: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具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第4周电针穴注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治疗后两组评分具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第一个月电针穴注组评分明显低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电针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电针穴注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两组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愈率(痊愈率+显效率)电针穴注组(84.38%)高于电针组(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第一个月内疗效优于电针治疗,总体愈显率在两个月内优于电针治疗。

二、推拿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拿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刁氏温阳通络针法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VAS、JOA评分
    2.3 中医证候积分
    2.4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3 讨论

(2)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疗法
    1.1 中药方剂
    1.2 针灸推拿
    1.3中药离子导入法
    1.4 艾灸疗法
    1.5 针刀疗法
    1.6 牵引疗法
2 西医手术治疗
3小结

(3)推拿骨盆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评VAS评分、JOA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4)针刺带脉穴为主对腰突症患者形态及功能改善的对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中医综述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治疗
        5 小结
    二、西医综述
        1 流行病学
        2 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分型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6 西医治疗
    三、针刺带脉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理论依据
        2 选穴依据
        3 身体形态改变
        4 相关文献检索
    四、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2 治疗前基线比较
        3 治疗后结果分析
        4 有效率比较
        5 安全性分析
        6 部分随访
    三、结论
    四、分析与讨论
        1 研究背景
        2 结果讨论
        3 针刺带脉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探讨
        4 形态异常的观察方法
        5 相关因素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致谢
个人简历

(5)传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祖国医学文献研究
    1 中医对LDH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肾、脾、肝与LDH的关系
        1.2 外邪侵袭与LDH的关系
        1.3 外伤与LDH的关系
    2 LDH的辨证分型
    3 LDH的中医治疗
        3.1 内治法
        3.2 外治法
第二部分 传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技术路线图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方法及具体步骤
        1.4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5 结局指标
        1.6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
        1.7 统计分析
    2 检索的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
    META分析结果
        1 功能锻炼对比其他保守疗法
        1.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1.2 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估
        1.3 META分析结果
        2 功能锻炼+推拿对比推拿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估
        2.3 META分析结果
        3 功能锻炼+针灸与针灸对比
        3.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2 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价
        3.3 META分析结果
        4 功能锻炼+理疗与理疗对比
        4.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4.2 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价
        4.3 META分析结果
        5 功能锻炼+牵引与牵引对比
        5.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5.2 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价
        5.3 META分析结果
        6 功能锻炼+中药与中药对比
        6.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6.2 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价
        6.3 META分析结果
        7 功能锻炼+针灸+推拿与针灸+推拿对比
        7.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7.2 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价
        7.3 META分析结果
        8 功能锻炼+牵引+推拿与牵引+推拿对比
        8.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8.2 纳入文献的风险偏倚评价
        8.3 META分析结果
        9 功能锻炼+牵引+理疗与牵引+理疗对比
        9.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9.2 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评价
        9.3 META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传统功能锻炼治疗LDH的机理探讨
        1.1 增加肌肉力量
        1.2 增强机体的柔韧性、协调性
        1.3 减少组织粘连,促进局部循环
    2 传统功能锻炼治疗LDH的疗效分析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3.1 文献质量的局限性
        3.2 研究设计的局限性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6)闪火拍打法结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中止、脱落标准
        1.7 剔除、中止、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盲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不良反应
    3 统计方法
    4 伦理学要求
结果
    1 基线资料分析
        1.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前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比较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两组治疗后JOA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直腿抬高角度比较
        2.4 疗效评定
        2.5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2.6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病因病机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治疗现状
    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3 闪火拍打法
    4 针刺选穴依据
    5 推伤药酒药物分析
    6 临床疗效分析
        6.1 基线资料分析
        6.2 治疗后疗效比较
        6.3 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分析
        6.4 安全性指标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分型
        1.4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4.1 方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4.2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4.3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4.4 其他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2.1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认识
        2.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认识
        2.3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2.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分期
        2.5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2.5.1 保守治疗
        2.5.2 手术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案
        2.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2.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2.3 治疗疗程
        2.4 观察指标
        2.4.1 JOA 腰痛评分
        2.4.2 ODI评分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安全性评定
        2.6.1 不良事件的记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1.1 性别构成
        3.1.2 年龄比较
        3.1.3 病程比较
        3.1.4 中医证型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3.4 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3.5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结果分析
    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
    3 补泻理论
        3.1 推拿补泻的形成机制
        3.2 推拿补泻的影响因素
        3.3 推拿手法补泻的临床应用规律
    4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蒋氏推拿六法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讨论
    1 中医对于本病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疾病介绍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型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终止试验标准
        1.7 退出标准
        1.8 剔除标准
        1.9 病例脱落定义与处理
        1.9.1 脱落的定义
        1.9.2 脱落的原因分析
        1.9.3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方法
        2.3 治疗方法及疗程
        2.3.1 艾灸手法组
        2.3.2 纯手法对照组
    3 疗效观察
        3.1 疼痛问卷(VAS)评分
        3.2 JOA治疗前后比较评分
        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分表
        3.4 总疗效评定标准
        3.5 不良事件
        3.5.1 不良事件分级
        3.5.2 不良事件的相关规定
        3.6 受试者依从性
        3.7 随访时间
        3.8 资料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4 研究流程图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1.3.1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1.3.2 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OA)
        1.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统计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结果
        2.1.1 腰痛VAS各时间点组间比较
        2.1.2 JOA各时间点组间比较
        2.1.3 ODI各时间点组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2.2.1 腰痛VAS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2.2.2 JOA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2.2.3 ODI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2.3 两组患者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2.3.1 腰痛VAS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2.3.2 JOA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2.3.3 ODI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2.4 两组患者变化趋势比较
    3 总疗效判定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认识
    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研究
        2.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学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分析及治疗原则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5 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寒湿型腰突症的理论探讨
        5.1 经络理论
        5.2 取穴机理
        5.3 艾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
        5.3.1 艾灸治疗的认识
        5.3.2 艾灸治疗的机理
        5.4 推拿手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
        5.4.1 推拿手法治疗的认识
        5.4.2 推拿手法治疗的机理
    6 本研究的临床疗效和机理分析
        6.1 临床疗效
        6.1.1 基线评价
        6.1.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结果分析
        6.1.3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分析
        6.1.4 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6.1.5 安全性结果分析
        6.2 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寒湿型腰突症的方法机理
    7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7.1 存在的问题
        7.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已公开发表论文

(10)电针腰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1.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祖国医学中的归类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分型
        1.4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措施
    2.针刺选穴依据
        2.1 祖国医学理论
        2.2 现代医学研究
    3.甲钴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2.3 一般资料比较
    3.研究方法
        3.1 随机方法
        3.2 器具
        3.3 分组治疗
        3.4 观察指标
    4.研究结果
        4.1 两组治疗方法VAS评分比较
        4.2 两组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比较
        4.3 两组疗效比较
        4.4 安全性
    5.讨论
        5.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5.2 疗效分析
        5.3 存在的不足
        5.4 优化与展望
    6.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文献综述 电针配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2:疼痛VAS视觉评定表
附录 3:改良Fairbank JC评分表

四、推拿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刁氏温阳通络针法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吴博,刁文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01)
  • [2]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J]. 谢志勇,白金山,见国繁,张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23)
  • [3]推拿骨盆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殷杰,何晨,宋雅琴,艾小娥,吴丹. 光明中医, 2021(22)
  • [4]针刺带脉穴为主对腰突症患者形态及功能改善的对照观察[D]. 罗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传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D]. 杨彬彬. 暨南大学, 2020(03)
  • [6]闪火拍打法结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 李高梗.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申博.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蒋氏推拿六法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上字灸穴灸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临床疗效研究[D]. 刘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电针腰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滕瑞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标签:;  ;  ;  ;  

推拿结合盆腔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