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研牌厚皮甜瓜新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飞,朱莉,曾剑波,陈艳利,马超,李婷,张莹,攸学松[1](2018)在《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甜瓜产业的发展历程》文中研究指明主要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甜瓜产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甜瓜生产实现良种化及优良栽培品种更新换代的过程。随着栽培品种更新换代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甜瓜生产中栽培品种类型的变化过程及在北京的主要种植分布情况;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及栽培品种更新换代,甜瓜生产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向生态栽培技术转变。分析了2014年至今甜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形势,总结了目前甜瓜生产中的提高品质、"一控两减"、简约化等栽培技术、观光采摘和科技展示、科技社会化服务和信息化水平等发展现状,以期为今后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王恒[2](2018)在《阎良甜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甜瓜产业是阎良区农业主导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近年来,但随着甜瓜产业不断发展,出现很多限制性因素,供给侧矛盾逐渐凸显,影响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以阎良甜瓜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调研分析阎良甜瓜产业现状、面临形势和制约发展因素,探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进程中,阎良区甜瓜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以期为加快推进阎良区甜瓜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阎良区甜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生产主体和甜瓜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阎良甜瓜产业面临着比较效益下降、资源制约明显、病虫害和极端天气影响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形势,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耕地透支利用,产业融合不够等问题。针对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为阎良区甜瓜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示范工程,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产业效益。优化生产结构,合理安排作物方式,提高甜瓜质量,延长供应期。优化产品结构,推进甜瓜产品结构向市场紧缺型和优质特色型产品调整,让甜瓜种类和质量更符合市场需要。2.提升品质。坚持质量兴农,全面提升甜瓜生产标准化水平,加快制订、推广、应用甜瓜标准生产技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和长效机制,确保甜瓜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加强品牌建设,规范“三品一标”标识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全力创建全国甜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提升阎良甜瓜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3.降低成本。加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职业经理人,提升甜瓜产业化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保险服务,筑牢阎良甜瓜产业发展基础。推广早熟、优质、高产等高效栽培模式,增加甜瓜产业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4.补齐短板。强化科技驱动,继续深化校区合作,加强科技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狠抓甜瓜营销服务,建设甜瓜综合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挖掘甜瓜产业的多种功能,拉长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甜瓜秸秆肥料化基料化利用、化肥农药零增长等行动,从源头治理农业污染。通过以上途径可以促进阎良区甜瓜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杨卫丽[3](2011)在《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景观形态和生产体系,与都市圈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当前我国都市圈发展存在着城市不断扩张、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加重、城乡差距加大等多种问题,都市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西安都市圈是我国北方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中心之一,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如何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促进西安都市圈功能优化和城乡统筹,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论文综合运用人文—经济地理学和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以西安都市圈289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实地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1)对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研究表明,国内外对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对都市农业与都市圈互动发展研究并不多见。论文汲取人文-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区域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的观点与方法,提出了基于地理学视角的都市圈都市农业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主要方向。(2)分析了都市农业的特征、功能与类型,探讨了都市农业与都市圈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都市农业已成为都市圈重要的产业类型之一,都市农业区域也正在成为都市圈的重要功能区,都市圈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都市农业满足了都市圈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都市圈对都市农业发展的阶段特性、景观格局、功能差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3)界定了西安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依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进程和特点,将其划分为传统农业活力激发期、传统农业快速发展期、农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期、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过渡期、都市农业快速发展期5个阶段。(4)研究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特征及功能定位。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具有要素复杂性、独特性、类型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动态与相变性等多重特点,其功能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生态等5个方面。随着西安都市圈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市农业的特点及功能将会不断演化。(5)利用景观格局指数、SOM神经网络、缓冲区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多种定量方法,研究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景观格局。研究发现:①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分布可划分为0—20公里、20—45公里、45公里以外3个圈层,不同圈层的都市农业景观类型存在显着差异;②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景观格局沿河流、道路等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③各种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6)根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特点、功能定位、景观格局和区域分布,结合国内外发展实践,构建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8种发展模式,分别为技术外溢推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主导产业拉动模式、城镇企业带动模式、城乡互动发展模式、全民参与带动模式、协会组织带动模式、遗址保护性开发带动模式,并对各个模式及其特点、运行机理以及其在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7)在景观格局分析及发展模式构建的基础上,进行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空间格局的划分,具体划分为近郊都市农业发展区、中远郊都市农业发展区、远郊秦岭都市农业发展带、渭河都市农业发展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5个都市农业发展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都市农业发展区(带)空间格局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模式选择,对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了优化。(8)对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建议未来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应明确其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空间定位等;编制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将都市农业纳入都市圈规划;完善都市农业发展政策制度;加强都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技人才培养等多种途径,推动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及科技化发展。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系统阐述了都市农业与都市圈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构建了都市圈都市农业研究的理论框架;②构建了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都市农业空间格局分析的组合方法,以此为基础对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③构建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的8种模式,探讨了各种模式特点和内在运行机理,并对其在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中的适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于安玲[4](2005)在《薄皮甜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针对济宁市甜瓜生产中存在的病虫害日益严重、品质下降、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于2005年4月,以当地主栽品种景甜208甜瓜作为试验材料,全能铁甲南瓜作砧木,济宁市郊区金屯镇甜瓜基地作为试验地,参照NY5181—2002《无公害食品哈密瓜的产地环境条件》中规定的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分别测定了试验地灌溉水中的PH、Cr6+、Hg、Pb、Cd、Fˉ、As、石油,土壤中PH、As、Hg、Cr、Pb、Cd和大气中SO2、Fˉ,并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试验采用工厂化嫁接育苗,施肥种类和授粉方式的改变,分别观察、测定了不同处理甜瓜植株长势强弱、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茎粗、植株外渗电导率、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及甜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与产量。按NY5179-2002《无公害食品哈密瓜》中规定的要求和方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甜瓜中亚硝酸盐、Hg、Cu、Fˉ、As、Pb、Cd、乐果、多菌灵、辛硫磷、氯氟氰菊酯、百菌清、三唑酮13个指标。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如下:1.试验地环境指标测定及评价结果通过对试验地环境灌溉水中的PH、Cr6+、Hg、Pb、Cd、Fˉ、As、石油,土壤中PH、As、Hg、Cr、Pb、Cd,大气中SO2、Fˉ各指标的测定和质量评价结果看出,该试验地达到了NY5181—2002《无公害食品哈密瓜的产地环境条件》质量要求,符合无公害甜瓜的生产条件。2.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均增产显着,其中采用嫁接育苗、施用氨基酸营养液、喷施坐瓜灵的处理3增产幅度最高达37.2%,最低的是采用嫁接育苗、施用氨基酸营养液、采用人工授粉的处理4增产31.7%。3.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长势、抗病性的影响4个不同处理都表现为植株叶片肥厚、浓绿,植株的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茎粗均显着增加,生长势和抗病能力显着增强。4.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对4个处理甜瓜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含糖量测定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嫁接技术、人工授粉和施用氨基酸营养液可以改善甜瓜品质。
贾凤伶[5](2005)在《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国家有利的政策支持以及我国加入WTO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天津市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蔬菜种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如何面对新形势制定和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关系到公司在竞争的环境中如何保持竞争优势、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科润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外部环境和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制定EFE矩阵,通过EFE矩阵分析得出公司在利用外部机会和回避外部威胁方面略高于平均水平,并通过CPM确认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其次,对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公司的资源、管理、财务、销售、研发等方面的分析。通过IFE矩阵分析总结出科润公司在发挥内部优势、克服自身劣势方面略高于平均水平。内、外部环境分析完成后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分析与选择。通过EFE和IFE矩阵分析建立SWOT模型得出科润公司的战略定位;通过SWOT分析建立了QSPM得出科润公司的发展战略组合。战略选择完成后是对其实施工作。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制定了公司的目标以及人力资源、营销、研发和信息化建设等计划,并对公司上市后的资产重组问题、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做了初步的规划。最后,探讨了公司发展战略的评价与控制。通过战略评价框架的建立和科润公司与鲁梅尔特的战略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得出科润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可行的。并通过制定平衡计分卡对整个公司进行控制。
张万清,周树春[6](2004)在《优良厚皮甜瓜品种——“京研”牌伊丽莎白及其栽培要点》文中研究表明
王宁[7](2003)在《德隆进入种子业的投资经营方式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种子法的公布,种子市场开始放开,面对着国内2700多家规模小分散的种子公司以及虎视眈眈的国外种业巨头,德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种业的,德隆没有采取建新厂的方式进入种业,而是采用了她最擅长的资本运营,产业整合的方式。本文先通过分析德隆进入种业的原因,到目前为止的运作经过及结果,然后结合相关的并购整合理论,探讨德隆采取这种方式投资种业的原因,从德隆方式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及适用性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德隆在种业的投资方式不仅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投资方式,也是适合种子行业当前情况的一种有效方式,德隆进入种业的投资方式,符合国际种业的发展潮流,符合国内种业的发展现状,是现阶段一种十分有效的运作方式。德隆在种业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了资本与产业结合的优势,使资本与产业实现了双赢。本文还对德隆后续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并根据其他种子公司的状况,提出德隆方式的借鉴意义。本文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在于通过分析德隆的运作方式,对于国内其他种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利于加速我国种业的整合,提高我国种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刘明锵,张洪起,宋丽芬,刘亦南,刘亦民[8](2003)在《保护地专用薄皮甜瓜新品种“富研三峡”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文中研究说明 “富研三峡”是富研瓜菜种苗中心精心研制的薄皮甜瓜新品种(杂交一代),该品种在2000年4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①富研三峡的特征特性:富研三峡是有厚皮甜瓜血统的薄皮甜瓜杂交种,兼备厚皮甜瓜及薄皮甜瓜的优良特性。该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适应低温弱光条件,在保护地栽培表现良好,属早熟品种。单瓜重1千克,667m2产瓜可达5000
刘明锵,张洪起,宋丽芬,刘亦南,刘亦民[9](2003)在《保护地专用薄皮甜瓜新品种富研三峡》文中研究说明
马德伟,刘明锵,张洪起[10](2003)在《保护地专用薄皮甜瓜新品种富研三峡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富研三峡是富研瓜菜种苗中心精心研制的薄皮甜瓜新品种(杂交一代)该品种在2000年4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富研三峡的特征特性富研三峡是有厚皮甜瓜血统的薄皮甜瓜杂交种,因而其兼备厚皮甜瓜及薄皮甜瓜的一些优良特性。该品种长势旺,(尤以结果期长势最旺),抗病性强,适应低温弱光条件,在保护地栽培表现良好。该品种从开花至丰收,30天左右,属早熟品种。结瓜容易,单瓜重1千克,极高产,667
二、富研牌厚皮甜瓜新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研牌厚皮甜瓜新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甜瓜产业的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消费者对栽培品种的需求变化 |
2 主要栽培品种的类型变化 |
3 栽培技术的发展变化 |
3.1 20世纪80—90年代 |
3.1.1 栽培品种类型 |
3.1.2 栽培技术 |
3.2 21世纪初至2013年 |
3.2.1 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
3.2.2 逐渐由追求数量转向以质量为重 |
3.2.3 逐渐建成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高效产销体系 |
3.3 2014年至今 |
3.3.1 优良品种有了新成员 |
3.3.2一批提高品质的新技术开始应用 |
3.3.3“一控两减”技术大力研究示范推广 |
3.3.4 开展了简约化栽培技术研发、体系集成与推广 |
3.3.5 逐步构建了可复制的甜瓜生产技术模式 |
3.3.6 观光采摘和科技展示功能日益突出 |
3.3.7 科技社会化服务和信息化水平有了提升 |
(2)阎良甜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概念 |
1.2.2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
1.2.3 我国甜瓜业现状 |
1.2.4 阎良区农业概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阎良甜瓜产业现在 |
2.1 阎良资源及环境条件 |
2.2 阎良甜瓜产业的发展历程 |
2.3 阎良甜瓜产业发展现状 |
2.3.1 主栽品种 |
2.3.2 种植规模 |
2.3.3 组织方式 |
2.3.4 栽培方式与茬口安排 |
2.3.5 品牌建设 |
2.3.6 销售渠道 |
2.3.7 经济效益 |
第三章 阎良甜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分析 |
3.1 产业比较效益下降趋势越来越突出 |
3.2 资源制约越来越明显 |
3.3 劳动力结构变化越来越紧迫 |
3.4 病虫害和极端天气影响越来越严重 |
3.5 公众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
3.6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
第四章 阎良甜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约因素 |
4.1 产业结构不合理,甜瓜供给效率不高 |
4.1.1 品种结构单一 |
4.1.2 种植方式相近 |
4.1.3 上市时间集中 |
4.2 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品质难保证 |
4.2.1 化肥、农药用量偏大,使用不规范,利用率偏低 |
4.2.2 上市产品缺乏准入标准 |
4.2.3 品牌影响力有限 |
4.3 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偏弱 |
4.3.1 经营主体多而不强 |
4.3.2 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
4.3.3 产业化整体水平低 |
4.4 耕地透支利用,制约可持续发展 |
4.4.1 化肥、农药用量偏大,使用不规范,利用率偏低 |
4.4.2 农业废弃物处理率低,污染加重 |
4.4.3 土壤过度透支导致次生盐渍化和重茬病害 |
4.5 产业融合不够,带动能力不突出 |
4.5.1 产业功能挖掘不充分 |
4.5.2 产加销产业链不完善 |
4.5.3 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
第五章 推进阎良甜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 |
5.1 目标 |
5.2 建议 |
5.2.1 优化结构,保障有效供给 |
5.2.2 提升品质,坚持质量兴农 |
5.2.3 节本增效,实行集约化经营 |
5.2.4 补齐短板,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作者简介 |
(3)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都市农业 |
2.1.2 都市圈 |
2.2 都市农业研究进展 |
2.2.1 国外都市农业研究进展 |
2.2.2 国内都市农业研究进展 |
2.3 研究评价 |
第三章 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3.1 农业区位理论 |
3.2 景观农业理论 |
3.3 比较优势理论 |
3.4 城乡一体化理论 |
3.5 都市第三空间理论 |
3.6 环城游憩带理论 |
3.7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四章 都市农业与都市圈发展 |
4.1 都市农业特征、功能与类型 |
4.1.1 都市农业特征 |
4.1.2 都市农业功能 |
4.1.3 都市农业类型 |
4.2 都市圈特征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
4.2.1 都市圈特征 |
4.2.2 都市圈面临的主要问题 |
4.3 都市农业与都市圈相互依存关系 |
4.3.1 都市农业在都市圈发展中的作用 |
4.3.2 都市圈在都市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五章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进程及现状分析 |
5.1 西安都市圈及其主要特征 |
5.1.1 西安都市圈范围界定 |
5.1.2 西安都市圈主要特征 |
5.2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进程 |
5.2.1 传统农业活力激发期(1978-1985) |
5.2.2 传统农业快速发展期(1986-1991) |
5.2.3 农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期(1992-1997) |
5.2.4 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过渡期(1998-2003) |
5.2.5 都市农业快速发展期(2004-至今) |
5.3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六章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特征与功能 |
6.1 都市农业特征分析 |
6.1.1 要素复杂性与独特性 |
6.1.2 类型多样性 |
6.1.3 空间异质性 |
6.1.4 动态与相变性 |
6.2 都市农业功能定位 |
6.2.1 经济功能 |
6.2.2 社会功能 |
6.2.3 文化功能 |
6.2.4 空间功能 |
6.2.5 生态功能 |
第七章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景观类型与格局 |
7.1 都市农业景观格局及其分析方法 |
7.2 评价指标体系 |
7.2.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7.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
7.2.3 指标说明 |
7.3 研究方法及评价结果 |
7.3.1 景观格局指数 |
7.3.2 SOM神经网络 |
7.3.3 缓冲区分析 |
7.3.4 灰色关联分析 |
7.3.5 评价结果 |
7.4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的景观格局分析 |
7.4.1 总体景观格局分析 |
7.4.2 局域景观格局分析 |
7.5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景观格局机理分析 |
7.5.1 自然要素影响 |
7.5.2 政策要素影响 |
7.5.3 社会经济要素影响 |
第八章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
8.1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原则 |
8.1.1 地域性原则 |
8.1.2 差异化原则 |
8.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8.2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模式构建 |
8.2.1 技术外溢推动模式 |
8.2.2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
8.2.3 主导产业拉动模式 |
8.2.4 城镇企业带动模式 |
8.2.5 城乡互动发展模式 |
8.2.6 全民参与带动模式 |
8.2.7 协会组织带动模式 |
8.2.8 遗址保护性开发带动模式 |
第九章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功能引导及优化 |
9.1 近郊都市农业功能引导及优化 |
9.1.1 近郊都市农业空间布局及特色区域 |
9.1.2 近郊都市农业功能定位 |
9.1.3 近郊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
9.2 中远郊都市农业功能引导及优化 |
9.2.1 中远郊都市农业空间布局及特色区域 |
9.2.2 中远郊都市农业功能定位 |
9.2.3 中远郊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
9.3 远郊秦岭都市农业功能引导及优化 |
9.3.1 远郊秦岭都市农业空间布局 |
9.3.2 远郊秦岭都市农业功能定位 |
9.3.3 远郊秦岭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
9.4 渭河都市农业功能引导及优化 |
9.4.1 渭河都市农业空间布局 |
9.4.2 渭河都市农业功能定位 |
9.4.3 渭河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
9.5 杨凌都市农业功能引导及优化 |
9.5.1 杨凌都市农业空间布局特点 |
9.5.2 杨凌都市农业功能定位 |
9.5.3 杨凌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
第十章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对策 |
10.1 明晰都市农业在西安都市圈建设中的基本定位 |
10.2 制定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
10.3 加强都市农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
10.4 完善都市农业发展政策与措施 |
10.5 推动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
10.6 推进都市农业科技化发展 |
结论及展望 |
1、主要结论 |
2、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4)薄皮甜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
1.2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现状 |
1.3 选题目的 |
1.4 选题的意义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育苗方法试验 |
2.2.2 施肥方法试验 |
2.2.3 授粉方法试验 |
2.2.4 其它管理方法 |
2.2.5 试验地环境测试项目及检测评价方法 |
2.2.6 甜瓜植株长势的测定项目及方法 |
2.2.7 甜瓜植株抗病性指标的测定项目及方法 |
2.2.8 甜瓜中有害物质残留量和营养指标测定方法 |
2.2.9 产量的测定方法 |
2.3 主要测定仪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甜瓜试验地环境质量测定及现状评价结果 |
3.1.1 农灌水指标测定及评价结果 |
3.1.2 土壤指标测定及评价结果 |
3.1.3 大气指标测定及评价结果 |
3.1.4 试验地环境质量评价结论 |
3.2 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植株长势和抗病性影响 |
3.2.1 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植株生长势的影响 |
3.2.2 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植株抗病性影响 |
3.3 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
3.3.1 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产量的影响 |
3.3.2 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3.3.3 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含糖量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对甜瓜中有害物质残留量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6 薄皮甜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5)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
2.1 科润公司的发展状况 |
2.2 科润公司面临的问题 |
第三章 科润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科润公司外部环境分析的思路 |
3.2 科润公司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 |
3.3 科润公司的竞争因素分析 |
3.4 蔬菜产业环境分析 |
3.5 蔬菜市场环境分析 |
3.6 科润公司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矩阵) |
3.7 竞争态势矩阵(CPM) |
第四章 科润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科润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2 科润公司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矩阵) |
第五章 科润公司发展战略分析与选择 |
5.1 科润公司 SWOT 矩阵分析 |
5.2 科润公司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 |
5.3 科润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
5.4 科润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第六章 科润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
6.1 科润公司战略实施中的管理问题 |
6.2 科润公司营销计划 |
6.3 科润公司上市及财务管理规划 |
6.4 科润公司研究与开发计划 |
6.5 科润公司信息化建设计划 |
第七章 科润公司的战略评价与控制 |
7.1 科润公司战略评价 |
7.2 科润公司战略控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科润公司2003 年财务报表 |
致谢 |
(6)优良厚皮甜瓜品种——“京研”牌伊丽莎白及其栽培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历史 |
2 品种特征特性 |
3 栽培要点 |
3.1 育苗期 |
3.2 定植期 |
3.3 整地与施肥 |
3.4 整枝方式 |
3.5 水肥管理 |
3.6 温度、光照管理 |
3.7 病虫害防治 |
(7)德隆进入种子业的投资经营方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本文的基本思路,结构及研究方法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创新 |
2 种业的特点及现状 |
2.1 种业的发展过程 |
2.1.1 计划性阶段 |
2.1.2 双轨制阶段 |
2.1.3 市场化阶段 |
2.2 种业的发展特点 |
2.2.1 从垄断到开放 |
2.2.2 自留种到商品化 |
2.2.3 从传统育种转变到高科技育种 |
2.2.4 从国内自给自足到对国外开放 |
2.3 种业的现状 |
2.3.1 我国种子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2.3.2 市场发展处于市场化的初期,尚未进入有序状态 |
2.3.3 面临着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 |
2.3.4 种业竞争状况 |
3 德隆进入种业的原因及过程 |
3.1 德隆简介 |
3.2 德隆进入种业的原因 |
3.2.1 进入种业符合德隆的追求及理念 |
3.2.2 种业的现状符合德隆对进入行业的要求 |
3.3 德隆进入种业的运作过程 |
3.3.1 市场调查 |
3.3.2 项目规划 |
3.3.3 项目运作过程 |
3.4 运作结果 |
3.4.1 阶段成果 |
3.4.2 德农主要控股公司 |
3.4.3 德隆参股的其他种子公司 |
4 德隆进入种业投资经营方式的分析 |
4.1 并购理论 |
4.1.1 并购理论回顾 |
4.1.2 当代企业并购理论 |
4.2 德隆采用并购整合方式的原因 |
4.2.1 通过资本运营与产业整合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
4.2.2 为何要并购而不是建新厂 |
4.3 德隆做法的成功之处 |
4.3.1 德隆的做法符合国际种业的发展趋势 |
4.3.2 德隆的做法符合中国国内种业的具体情况 |
4.3.3 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本运作能力及行业整合能力 |
4.3.4 合理地选择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公司,构建了竞争优势 |
4.3.5 成功的人事及文化整合 |
4.4 德隆整合种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4.4.1 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控股种业上市公司进展不顺利 |
4.4.2 收购的公司中缺乏世界水平的研发能力及世界品牌 |
4.4.3 海外市场的并购欠缺,国际化进展缓慢 |
5 德隆投资经营方式的未来发展预测与建议 |
5.1 种业未来发展趋势 |
5.1.1 种业的集约经营将进一步扩大 |
5.1.2 以优良品种和品牌为核心,向种业上下游扩张发展的资本运作将是未来种业资本运作的重点 |
5.1.3 育种、包装、销售和对农民的培训,将形成高技术一条龙服务,提高整体竞争力 |
5.1.4 改变服务理念,由产品经营转变为服务经营 |
5.2 种业未来市场变化趋势 |
5.2.1 其他有实力的公司进入 |
5.2.2 国外公司的本土化 |
5.3 德隆未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5.3.1 种业上的资本运作问题 |
5.3.2 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公司开辟新市场 |
5.3.3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
5.3.4 未来的对策 |
6 德隆在种业投资经营方式对其他种子公司的借鉴意义 |
6.1 国内种子公司的发展现状 |
6.1.1 现有的种子公司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
6.1.2 种业上市公司规模小,数量少 |
6.1.3 种业上市公司经营主业状况欠佳 |
6.1.4 种业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内在的种业投资冲动 |
6.2 德隆方式的借鉴 |
6.2.1 采取并购合作的方式,绕过行政壁垒,扩大公司规模 |
6.2.2 采取并购合作的方式,加强优势互补 |
6.2.3 采取并购合作的方式,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9)保护地专用薄皮甜瓜新品种富研三峡(论文提纲范文)
1特征特性 |
2栽培要点 |
四、富研牌厚皮甜瓜新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甜瓜产业的发展历程[J]. 李云飞,朱莉,曾剑波,陈艳利,马超,李婷,张莹,攸学松. 中国瓜菜, 2018(10)
- [2]阎良甜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D]. 王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3]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 杨卫丽. 西北大学, 2011(05)
- [4]薄皮甜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D]. 于安玲. 山东农业大学, 2005(11)
- [5]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贾凤伶. 天津大学, 2005(07)
- [6]优良厚皮甜瓜品种——“京研”牌伊丽莎白及其栽培要点[J]. 张万清,周树春. 中国西瓜甜瓜, 2004(05)
- [7]德隆进入种子业的投资经营方式分析[D]. 王宁. 西北大学, 2003(04)
- [8]保护地专用薄皮甜瓜新品种“富研三峡”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刘明锵,张洪起,宋丽芬,刘亦南,刘亦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05)
- [9]保护地专用薄皮甜瓜新品种富研三峡[J]. 刘明锵,张洪起,宋丽芬,刘亦南,刘亦民. 中国西瓜甜瓜, 2003(04)
- [10]保护地专用薄皮甜瓜新品种富研三峡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马德伟,刘明锵,张洪起. 北京农业, 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