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机盐质量浓度及激素配比对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苗生根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付雪宁,高洪治,申耀荣,王永康,姜在民,蔡靖[1](2021)在《红桦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红桦组织培养各个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比,建立红桦组织培养体系,为红桦良种选育、定向培育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红桦休眠芽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最佳消毒灭菌方法,6-BA、NAA浓度对休眠芽萌发、增殖培养的影响以及基本培养基类型、IBA和蔗糖浓度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完整的红桦组织培养体系为:(1)以红桦休眠芽为外植体,先用70%酒精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0.1%HgCl2灭菌8 min,无菌水冲洗5~6次获得无菌材料;(2)休眠芽萌发最适宜培养基配方为WPM+1.5 mg·L-1 6-BA+0.1 mg·L-1 NAA,外植体萌发率为83.33%;(3)增殖培养所需最佳激素配比为WPM+1.5 mg·L-1 6-BA+0.02 mg·L-1 NAA,增殖系数达到4.77,健康指数达到2.45;(4)不定根诱导最佳配比为WPM+0.8 mg·L-1 IBA,生根率达100%,根健康指数为2.61;所有培养基均附加30 g·L-1蔗糖与7g·L-1琼脂。[结论]红桦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IBA,可成功进行各阶段的培养,最终建立完整的红桦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体系,再生植株移植成活率在80%以上。
刘美[2](2021)在《紫薇生长期扦插繁育的研究和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是千屈菜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大色艳,色彩繁多,开花在少花的夏季,是重要的观赏树种。目前有多种紫薇扦插繁育的研究,但有关紫薇扦插一次性成花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组织培养方面,已经建立多种紫薇茎段快繁体系,但紫薇再生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从扦插、再生两方面入手,探究紫薇扦插生根、移栽成活成花、移栽苗质量评价和紫薇再生,旨在探索扦插一次性成花技术和建立紫薇再生体系,为紫薇的推广和繁育提供技术支持,为紫薇品种改良和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长期扦插繁育的研究(1)矮紫薇、成都紫薇均属于皮部生根型。矮紫薇当年生穗条长度8 cm-10 cm+剪叶1/2+泥炭土1∶蛭石1组合的嫩枝扦插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11.3条成都紫薇当年生穗条长度13 cm-15 cm+剪叶1/2+泥炭土1∶蛭石1组合的生根率52.4%,平均根数4.5条。KIBA8∶NAA2处理的根数、根长极显着高于IBA的,且根长、根粗显着高于KIBA的;粗穗条(0.8 cm-1.0 cm)根数显着高于细穗条(0.5 cm-0.8cm);上部穗条生根率和生根数根数均显着高于下部穗条的;长枝(13 cm-15 cm)根数、根粗显着高于短枝(8 cm-10 cm)。(2)天鹅绒紫薇(Whit III)属于皮部生根型。带二年生枝条在泥炭土1∶蛭石1中,生根率达91.2%,平均根数14.0条;当年生枝条在泥炭土3∶珍珠岩1中,KIBA 1000 mg/L处理10s,生根率60.0%,平均根数11.0条。(3)扦插一次性成花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矮紫薇穗条长度13 cm-15 cm+留2片叶+泥炭土3∶蛭石1组合的生根率达95%,扦插后17d带无纺布袋移栽,在二级枝萌发前(约移栽10 d)开始每7 d施0.1%花多多二号肥料一次,移栽22 d后初花,盛花期从9月25持续到10月17,开花率达72.5%。成都紫薇、天鹅绒紫薇9月10日移栽后当年未开花。(4)矮紫薇移栽70 d,平均苗高22.9 cm,平均冠幅25.4 cm。以苗高、冠幅主要指标,分枝数、开花率为参考指标,移栽苗质量评价结果为Ⅰ级苗:苗高≥25 cm,冠幅≥25 cm,分枝数≥3个;Ⅱ级苗:苗高≥20 cm,冠幅≥20 cm,分枝数≥3个;Ⅲ级苗:苗高≥15 cm,冠幅≥15 cm,分枝数≥2个。2.组织培养的优化和再生体系的建立(1)当年生茎段用升汞0.1%消毒8 min,初代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 0.1 mg/L,继代4-5次获得大量无菌苗,多次继代生长不正常的组培苗,在1/2MS+6-BA1.0 mg/L+NAA0.1 mg/L优化培养基中培养后,获得的组培苗叶色绿,叶片舒展,生长健壮。NAA的生根处理效果优于IBA的,组培苗接种于1/2MS+NAA0.5 mg/L生根率达94.4%,平均根数6.3条。(2)组培苗叶片接种于MS+6-BA 1.0 mg/L+IBA 0.5 mg/L愈伤率83%,愈伤淡黄绿,颗粒状,质地水润。叶片以20 g/L蔗糖为碳源,愈伤率78%,愈伤淡黄绿,颗粒状,湿润,状态最佳。胚接种于MS+2,4-D 1.0 mg/L+6-BA 0.5 mg/L+NAA0.5 mg/L,愈伤率100%,愈伤淡黄绿色、颗粒状、湿润。子叶接种于MS+6-BA1.0mg/L+2,4-D 0.5 mg/L+NAA 0.5 mg/L,愈伤率100%,愈伤黄绿色、浅黄色,团状,湿润。叶片愈伤接种于1/2 MS+6-BA 1.0 mg/L+NAA 0.2 mg/L,分化率达75%,平均芽数1.8个。茎段基部绿色颗粒状愈伤接种于1/2MS+6-BA 1.5 mg/L+NAA0.75 mg/L,分化率达100%,平均芽数5.6个。
胡国宇[3](2021)在《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优化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费约果(Acca sellowiana Berg),为桃金娘科(Myrtaceae)南美稔属(Feijoa Berg or Acca Berg)的一种常绿植物,是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为一体的新兴树种。扦插繁殖具有操作简便,育苗成本低,保持亲本优良品种特性等优势,但费约果扦插繁殖也存在生根困难,育苗时间长等问题。为加速费约果扦插繁殖进程,提高苗木繁殖质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来探讨不同程度遮阳黄化(未黄化、40%遮阳黄化、70%遮阳黄化)对不同着生部位(树体上部、中部、下部)以及不同成熟度(嫩枝、半木质化枝、木质化枝)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配比的生物刺激剂(6-BA、KH2PO4、氨基酸肥)、插穗基部浸泡不同生根抑制物洗脱液(硝酸银、高锰酸钾、乙醇、醋酸、清水)来促进半木质化插穗生根生长。对扦插存活苗进一步开展容器栽培,探究容器材质、容器大小、基质体积比、复合肥配比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因扦插优化中均使用IBA作为基础激素处理,需探究IBA处理下费约果插穗皮层内源激素水平、生根氧化酶活性、营养物质含量升降对插穗形态建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遮阳黄化处理是影响费约果扦插生根率、新梢发生率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经40%遮阳黄化后取树体上部的半木质化插穗进行扦插能取得最好的生根生长效果。该处理插穗生根率为73.17%,新梢发生率为50.33%。相较于评分最低的组,生根率提高39.41%。(2)6-BA浓度是影响费约果扦插生根与新梢生长性状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最合适的生物刺激剂配比是20 mg/L6-BA、40 mg/L KH2PO4、400 mg/L氨基酸肥。该处理插穗生根率为75.18%,新梢发生率为76.67%,相较于CK,生根率提高39.43%,新梢发生率提高23.34%。(3)用不同种类洗脱液浸泡插穗基部后,插穗平均生根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高锰酸钾>醋酸>硝酸银>清水>乙醇。0.1%高锰酸钾处理取得了最高综合得分,该处理下插穗生根率为82.39%,新梢发生率为66.67%。相比于无洗脱CK,生根率提高48.06%,新梢发生率提高18.24%。(4)容器大小是影响苗高增加量、新生叶片数、新生茎粗以及分枝数的主要因素。最适处理为采用25×17cm体积的白色无纺布种植袋,采用基质泥炭:椰糠:珍珠岩(3:1:1),复合肥配比是N∶P2O5∶K2O(15∶5∶25)。该处理下,容器苗在10-190d内苗高增量达到24.00cm,新生叶片数达16.60片。相较于CK,苗高增量提高10.02cm,新生叶片数提高6.60片。(5)IBA处理能促进费约果生根,其中1000mg/L IBA处理下费约果生根率达69.13%,优于其他处理。费约果插穗生根类型为诱导生根型,生根阶段分别为愈伤组织期(0~20d)、根原基诱导期(20~40d)、不定根表达期(40~60d)、不定根伸长期(60d后)。高浓度IAA以及低浓度ABA、ZR利于根系诱导。IBA处理能刺激插穗合成IAA,加快ABA与ZR消耗,提高IAA/ABA、IAA/ZR值。低的IAAO活性以及高的POD、PPO活性共同调节插穗IAA水平来促进生根。IBA处理能明显加快营养物质代谢速度与强度,高浓度的可溶性蛋白质有利于根原基诱导,淀粉及时水解成可溶性糖为整个生根过程提供能量。费约果经黄化后能明显提高扦插生根率,但新梢发生率较未黄化枝条有所下降,可将黄化处理与叶面喷施生物刺激剂处理结合起来,提高费约果生根率的同时补充枝条营养。0.1%高锰酸钾处理可在扦插前处理,进行杀菌消毒的同时洗脱生根抑制物。生长调节剂IBA处理是必要的促进生根步骤。
崔杰[4](2019)在《金叶加拿大杨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叶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Aurea’)为芽变栽培选育的彩叶杨树品种,叶色三季保持金黄,观赏价值高,潜在园林景观用途广阔,栽培前景良好。目前,金叶加拿大杨主要的繁殖方式为嫁接和扦插;易受季节等因素制约影响,繁殖系数低;且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低,生长较为缓慢;同时,在嫁接时存在接穗处愈合度不高易折断等安全问题,使金叶加拿大杨不能达持续地生产和有效利用。本文以金叶加拿大杨带芽茎段和叶片两种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构建,对金叶加拿大杨无菌苗诱导、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丛芽增殖、生根及炼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及方差分析,探究影响金叶加拿大杨离体培养的关键因素,以得到最佳培养配方及培养程序,建立高效的金叶加拿大杨再生体系,为其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应用于园林景观绿化提供技术保证。主要结果如下:(1)三月中旬是金叶加拿大杨外植体最佳取材时间。(2)外植体最佳灭菌方式:带芽茎段以75%酒精消毒20s、0.1%升汞消毒6min时灭菌效果最佳;叶片以75%酒精消毒5s、0.1%升汞消毒4min时灭菌效果最佳。(3)初代培养:带芽茎段以MS+6-BA 0.75mg/L+NAA 0.05mg/L+IBA 0.20mg/L为最佳培养基配方,启动率为83.33%;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以MS+6-BA 0.50mg/L+NAA0.10mg/L+2,4-D 0.10mg/L培养基配方最佳,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5%。(4)继代培养:带芽茎段继代增殖培养以MS+6-BA 0.05mg/L+NAA0.20mg/L+IBA 0.20mg/L培养基配方为最佳,增殖倍数可达4.72倍;叶片愈伤继代增殖培养以MS+6-BA 0.50mg/L+NAA 0.05mg/L+2,4-D 0.30mg/L培养基配方最佳,增殖倍数达4.0倍;叶片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0mg/L+NAA0.05mg/L+IBA 0.5mg/L,分化率可达83.33%。(5)生根培养:以1/2 MS+NAA 0.20mg/L+IBA 0.20mg/L培养基配方最佳,生根率91%,平均根数4.70条,平均根长7.75cm。(6)炼苗与移栽:最适移栽基质配比为腐殖质:河沙:蛭石=1:2:1,植株成活率最高,为70.93%,长势良好。
黄瀛[5](2019)在《山奈茎尖组培快繁与试管姜的诱导》文中研究说明以山奈(Kaempferia glanga L.)根茎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究山奈无菌材料获得、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再分化能力,植物激素配比对茎尖生长分化、继代增殖、生根的影响,光照强度与山奈茎尖增殖的关系,分析蔗糖、激素配比、光照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山奈茎尖组培快繁及试管姜诱导技术体系,解决山奈常规无性繁殖,易感染病毒,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种性退化等问题,促进山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无菌材料获得:0.1%HgCl2灭菌10 min,污染率28.32%,茎尖存活率最高(56.42%),显着高于其它处理。2、6-BA对不同部位(茎尖和腋芽)外植体再分化系数的影响:在MS+6-BA5 mg/L+NAA 0.15 mg/L中茎尖与腋芽的再分化系数(3.21、2.56)均最高,茎尖再分化系数显着高于腋芽。3、KT、6-BA、光照强度对茎尖生长分化的影响:茎尖在MS+6-BA 5 mg/L+NAA 0.1 mg/L中再分化系数最高(2.54),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6-BA与光照强度处理结果表明:6-BA和光照处理再分化系数差异均极显着,6-BA 4 mg/L及2000 lx光照强度有利于茎尖再分化;MS+6-BA 4mg/L+NAA 0.1 mg/L在2000 lx培养中分化芽最多,再分化系数为7.77。4、6-BA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分别对茎尖分化的2种不定芽(有叶片分化和无叶片分化)进行增殖。结果表明:有叶片分化的不定芽茎尖在MS+NAA 0.05mg/L+6-BA 4 mg/L中增殖率最高(7.29),显着高于3 mg/L处理;无叶片分化的不定芽,MS+NAA 0.05 mg/L+6-BA 5 mg/L中增殖率(9.29)最高,极显着高于6-BA 1 mg/L处理。5、NAA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NAA 0.5 mg/L+6-BA 1 mg/L,生根率100%,根数(19.82条)最多,根长(1.55 cm),根粗(1.17 mm),均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6、蔗糖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50-70)g/L蔗糖,试管姜数量最多(2.403.02个)、最重(0.370.47g),均显着高于30 g/L和110 g/L处理。7、激素配比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表,研究蔗糖、6-BA、NAA、IAA对试管姜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NAA是影响试管姜形成的主要因子,组合MS+蔗糖60 g/L+6-BA 2 mg/L+NAA 0.8 mg/L+IAA1.1 mg/L有利于试管姜形成,试管姜最重(0.68 g/瓶),数量最多(3.58个/瓶)。
马起梅[6](2018)在《苎麻与月季水培扦插快繁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苎麻(Boehmeria nivea(L.)Gand),系荨麻科苎麻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天然纤维作物。月季(Rosa hybrid L.)属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很重要的观赏价值。为了对苎麻、月季水培扦插快繁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将分别以苎麻品种“华苎5号”、月季品种‘月月粉’为研究材料,进行水培扦插生根试验,结合分析相关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以此分析不同采穗部位、激素、高锰酸钾等处理方式对苎麻和月季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穗部位显着影响苎麻生根特性,主茎插穗愈伤组织形成比侧枝插穗提前1天,不定根形成却晚了近1周的时间,愈伤率67.78%,生根率31.1%,而侧枝插穗不定根形成早,愈伤率达到87.78%,生根率60%。生根量、根长等指标较主茎插穗显着高,侧枝插穗较主茎插穗生根效果显着好。2.利用激素处理苎麻扦插,发现50ppm生根粉处理插穗的促进作用不明显,50ppm生根粉处理与对照生根特性基本一致,生根量指标差异不显着。3.不同高锰酸钾处理方式对苎麻扦插生根作用差异显着,发现用1‰高锰酸钾浸泡插穗深度0.5cm的苎麻扦插生根效果最佳(D1),能有效解决苎麻扦插高位不定根和基部腐烂的问题。而1‰高锰酸钾浸泡插穗基部3cm深,浸泡时长5h处理的苎麻扦插生根效果最差(D2),用0.1‰高锰酸钾浸泡插穗基部5cm,72h(CK)扦插生根效果居中。4.高锰酸钾处理对苎麻插穗根重指标差异显着,对茎、叶重指标无显着差异。三组处理的苎麻插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叉数指标差异显着,而平均直径、总根尖数指标差异不显着。从不同直径角度看,CK、D1、D2三个处理的插穗根系主要集中在直径0.0-1.0mm。其次,苎麻插穗从第5天开始形成不定根,第5天到第10天速率最快,第15天生根量达到最大,其中,D1处理的插穗根系生长速率最大,其次是CK,而D2处理的生根缓慢。5.苎麻扦插生根过程中发现,三种处理下的苎麻插穗叶片的SPAD值随着水培时间的增长,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CK、D1、D2不同高锰酸钾处理下根系活力随着水培时间推移上升;生根部位皮部过物氧化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叶片中POD、PPO、IAAO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反,而生根部位皮部PPO和IAAO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一致,POD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反。6.吲哚乙酸(IAA)、水杨酸(SA)不同浓度处理月季扦插生根较对照均有促进作用,IAA较SA处理月季扦插生根效果好。25mg/L IAA+100mg/LSA、50mg/L IAA+100mg/LSA组合处理月季插穗较单一激素生根效果好,高浓度的SA及组合处理抑制月季插穗不定根发育。7.月季扦插不定根在插穗基部切口呈圆环状排列,生根类型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其生根进程可以分为愈伤组织诱导期(0-10d),不定根形成期(10-20d),不定根伸长期(20d之后)。
王兴翠,林桂玉,乔宁,曹帮华[7](2018)在《耐盐碱刺槐离体再生快繁体系的建立与优化》文中提出为提高耐盐碱刺槐的快繁效率,满足沿海及滨海盐碱地区绿化要求,以耐盐碱刺槐无性系"W009"和"W038"为试材,研究不同条件对耐盐碱刺槐试管苗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刺槐茎尖初代接种不定芽萌发率均好于茎段,"W009"离体茎尖不定芽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05mg·L-1,茎段不定芽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1+NAA 0.1mg·L-1;而适合"W038"离体茎尖和茎段不定芽萌发的最适培养基则为MS+6-BA 1.0mg·L-1+NAA 0.1 mg·L-1;适合"W009"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1.0mg·L-1+NAA 0.05mg·L-1,"W038"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0mg·L-1+NAA 0.1 mg·L-1;"W00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1 IBA+0.2mg·L-1 NAA+1.0g·L-1活性炭;"W038"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3 mg·L-1 IBA+0.2 mg·L-1 NAA+1.0g·L-1活性炭.
苏立琢[8](2017)在《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择当年生长发育旺盛的幼嫩枝条带腋芽茎段作为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材料,研究组织培养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 0.5 mg/L+0.3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3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N AA0.1 mg/L。在对试管苗移栽过程中应做好遮荫并控制温室内温度和湿度条件,确保成活率在90%左右。
王淑华[9](2016)在《‘嘎啦’苹果试管苗脱毒体系建立及生根移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果树病毒病严重影响着果树的生长发育及生产。目前苹果生产中还没有能够有效防治果树病毒病的药剂。苗木的检疫及推广使用脱毒苗木是从源头上杜绝果树病毒病的关键。高效稳定的脱毒体系是无毒苗木生产的关键。热处理、茎尖培养是果树常用的脱毒方法。茎尖成活率低、热处理植株死亡率高是试管苗脱毒的两大瓶颈。试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脱毒,筛选不同脱毒方法的最佳培养条件,分析影响脱毒效率的主要因子,并以PCR与ELISA方法进行病毒检测,以优化建立苹果高效脱毒技术体系。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2/3MS+6-BA 1.5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6g/L,p H为5.8的培养基最适合’嘎啦’茎尖培养,分化率及增殖系数均显着高于其他培养基,分别达到56.67%和6.36。大量元素减少1/3的MS培养基更适合茎尖培养,褐化率比同等条件下的MS培养基低。所有培养基在暗培养下第7d茎尖的转绿率均高于第5d的转绿率,达到70.00%。2、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中,逐渐升温的热处理(30℃下处理2d后每天升高1℃,至36℃,36℃下处理2d,37℃下处理2d,然后在38℃下恒温处理的方法)成活率下降最缓慢,材料成活数最高,达75.56%,显着优于其他处理。3、在含有四个不同浓度利巴韦林培养基的处理下,随着利巴韦林浓度的增加材料成活率降低。10mg/L及20mg/L的利巴韦林处理成活率分别达到93.06%、87.50%,显着高于其他处理。4、利用PCR技术检测出’嘎啦’同时带有ASPV和ASGV两种病毒,品种’长富2号’带有ASPV,砧木’B9’带有ASGV各一种病毒。茎尖培养、热处理、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结合与利巴韦林四种脱毒方法脱毒后利用PCR及ELIS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其脱毒率,检测结果表明,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结合的方法脱毒率最高,ASPV病毒脱毒率达100.00%,ASGV病毒脱除率达80.56%,均显着优于其他三种单一脱毒方法。PCR对病毒的检测率均高于ELISA检测方法。5、’嘎啦’试管苗在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均显着影响试管苗的生根率,1/2MS显着优于MS培养基,IAA优于IBA及NAA。外源SA可以显着提高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且存在浓度效应。适宜’嘎啦’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2 mg/L IAA,0.8 mg/L SA处理可显着降低气孔开度、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显着提高移栽成活率。
王淑华,董媛,王延秀,胡亚,朱燕芳[10](2016)在《‘嘎啦’苹果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及SA对试管苗移栽的生理效应》文中研究说明苹果试管苗生根培养及移栽困难、成活率低,为筛选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及移栽的适宜外源物质,试验以继代培养的‘嘎啦’苹果茎段为材料,研究基本培养基及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3种生长素及水杨酸(SA)对生根及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生长素种类及浓度显着影响试管苗的生根率,1/2MS显着优于MS培养基,IAA优先其他2种生长素;外源SA可以显着提高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并存在浓度效应。适宜‘嘎啦’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2 mg/L IAA,0.8 mg/L SA处理可显着降低气孔开度、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从而显着提高移栽成活率。
二、无机盐质量浓度及激素配比对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苗生根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机盐质量浓度及激素配比对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苗生根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紫薇生长期扦插繁育的研究和再生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前言 |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1.2 文献综述 |
1.2.1 扦插繁育的研究 |
1.2.2 木本植物再生的研究概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和试验地 |
2.1.1 材料 |
2.1.2 试验地概况 |
2.2 方法 |
2.2.1 生长期扦插繁育的研究 |
2.2.2 组织培养的研究 |
2.3 数据观测统计 |
2.3.1 扦插繁育主要统计指标 |
2.3.2 组织培养主要统计指标 |
2.4 数据分析 |
3.结果与分析 |
3.1 生长期扦插繁育结果与分析 |
3.1.1 矮紫薇、成都紫薇扦插结果与分析 |
3.1.2 天鹅绒紫薇扦插结果与分析 |
3.1.3 扦插苗移栽成活及生长开花的结果与分析 |
3.2 组织培养的结果与分析 |
3.2.1 茎段快繁体系的优化结果与分析 |
3.2.2 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结论 |
4.1.1 生长期扦插繁育的方法 |
4.1.2 组织培养 |
4.2 讨论 |
4.2.1 影响扦插生根的因素 |
4.2.2 组织培养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3)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优化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费约果简介 |
1.2 费约果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
1.2.1 种子繁殖 |
1.2.2 压条繁殖 |
1.2.3 嫁接繁殖 |
1.2.4 组织培养 |
1.2.5 扦插繁殖 |
1.3 扦插技术繁殖研究进展 |
1.3.1 插穗选取 |
1.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
1.3.3 基质选择 |
1.3.4 扦插时间与环境控制 |
1.3.5 插穗黄化处理 |
1.3.6 叶面喷施生物刺激剂处理 |
1.3.7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 |
1.4 容器苗繁殖研究进展 |
1.4.1 容器材质选择 |
1.4.2 基质配比 |
1.4.3 肥料施用 |
1.5 扦插生根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
1.5.1 不定根形态与解剖结构 |
1.5.2 营养水平 |
1.5.3 内源激素 |
1.5.4 生根相关酶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本课题的创新点 |
1.7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流程图 |
1.7.1 试验内容 |
1.7.2 试验流程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供试植物 |
2.1.2 供试容器与基质 |
2.1.3 试验环境 |
2.1.4 供试试剂 |
2.1.5 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插穗剪制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扦插管理 |
2.2.4 数据测定与分析 |
2.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黄化处理对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的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3.1.1 黄化处理对不同部位及成熟度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影响 |
3.1.2 黄化处理对不同部位及成熟度费约果插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1.3 各处理组合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效果的综合分析 |
3.2 叶面喷施生物刺激剂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3.2.1 生物刺激剂喷施处理对费约果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2 生物刺激剂喷施处理对费约果插穗插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2.3 各处理组合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效果的综合分析 |
3.3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3.3.1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影响 |
3.3.2 不同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3.3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效果的综合分析 |
3.4 费约果容器苗栽培研究 |
3.4.1 不同处理对费约果容器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4.2 各因素不同水平下费约果容器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4.3 不同试验组合下费约果容器苗生长状况的综合分析 |
3.5 费约果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
3.5.1 IBA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影响 |
3.5.2 费约果插穗生根进程描述 |
3.5.3 费约果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变化 |
3.5.4 费约果插穗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 |
3.5.5 费约果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 |
3.5.6 根系生长过程中各生理指标的特征变化 |
4 讨论 |
4.1 黄化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4.2 喷施生物刺激剂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4.3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4.4 容器材质、容器大小、基质配比、复合肥配比对费约果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
4.5 费约果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
4.5.1 内源激素变化与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关系 |
4.5.2 氧化酶活性与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关系 |
4.5.3 营养物质含量与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关系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金叶加拿大杨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金叶加拿大杨的概述 |
2.1.1 金叶加拿大杨的生物特性 |
2.1.2 金叶加拿大杨的价值 |
2.1.3 金叶加拿大杨的繁殖 |
2.2 杨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2.3 影响杨树组织培养的因素 |
2.3.1 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的选择 |
2.3.2 外植体 |
2.3.3 分化培养 |
2.3.4 增殖培养 |
2.3.5 生根培养 |
2.3.6 炼苗移栽 |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5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不同取材时间 |
5.2.2 不同外植体消毒 |
5.2.3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
5.2.4 初代诱导培养 |
5.2.5 继代增殖培养 |
5.2.6 壮苗及生根培养 |
5.2.7 炼苗与移栽 |
5.3 培养条件 |
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 结果与分析 |
6.1 取材时间对外植体消毒的影响 |
6.2 不同灭菌处理对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
6.3 基本培养基筛选结果分析 |
6.4 初代培养激素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1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茎段初代诱导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2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叶片初代诱导结果与分析 |
6.5 继代增殖培养激素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
6.5.1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茎段继代增殖培养试验结果与分析 |
6.5.2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叶片继代增殖培养试验结果与分析 |
6.5.3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叶片分化培养试验结果与分析 |
6.6 生根培养激素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
6.7 炼苗与移栽试验结果与分析 |
7 讨论 |
7.1 金叶加拿大杨外植体的选择 |
7.2 金叶加拿杨外植体材料消毒 |
7.3 金叶加拿杨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
7.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叶加拿大杨器官分化的影响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5)山奈茎尖组培快繁与试管姜的诱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山奈特性 |
1.2 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
1.3 山奈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山奈成分以及经济研究 |
1.3.2 山奈市场价值 |
1.4 姜科研究进展与试管姜研究 |
1.4.1 姜科研究进展与脱毒研究 |
1.4.2 山奈病毒研究 |
1.4.3 山奈试管姜的研究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 实验仪器 |
1.8 药品及培养基灭菌 |
1.9 实验统计方法 |
2 山奈无性繁殖体系的建立 |
2.1 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消毒时间、和消毒剂浓度对山奈苗无菌系建立的影响试验 |
2.2.2 6-BA对茎尖与腋芽诱导分化的影响实验 |
2.3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消毒时间对对山奈无菌系建立的影响 |
2.2.2 不同浓度的植物分裂素对茎尖与腋芽培养影响 |
2.4 讨论 |
2.3.1 消毒对山奈材料污染率以及成活率的影响 |
2.3.2 茎尖与腋芽的分化能力在快繁体系建立的作用 |
2.3.3 茎尖脱毒技术在山奈脱毒的初步探索 |
3 山奈茎尖初代培养的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不同KT浓度对山奈茎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3.1.2 不同6-BA浓度对山奈材料的不定芽增殖影响 |
3.1.3 不同光照强度对山奈茎尖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
3.2 结果分析 |
3.2.1 不同浓度的KT对山奈茎尖不定芽诱导培养的影响 |
3.2.2 不同浓度的6-BA对山奈茎尖不定芽的诱导影响 |
3.2.3 不同光照强度对山奈初代分化芽培养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KT以及6-BA对山奈茎尖初代分化的影响 |
3.3.2 光照强度对茎尖培养的影响 |
4 山奈继代增殖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不同浓度的6-BA对山奈有叶片分化的丛生芽增殖研究试验 |
4.1.2 不同浓度梯度的6-BA对无叶片分化的丛生芽增殖研究试验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6 -BA对山奈有叶片的丛生芽增殖效果的影响 |
4.2.2 不同浓度梯度的植物生长激素对无叶片分化的山奈苗增殖影响 |
4.3 讨论 |
4.3.1 不同浓度的6-BA对有无叶片分化的山奈试管苗增殖效果影响 |
4.3.3 继代不定芽增殖与初代不定芽增殖效果对比 |
5 山奈苗生根试验影响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设计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调节剂对山奈苗生根的影响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6 试管姜的诱导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6.1.3 试验方法 |
6.2 结果分析 |
6.2.1 不同浓度蔗糖在暗环境中的试管姜诱导试验效果的影响 |
6.2.2 不同浓度的蔗糖在光照环境中诱导试管姜试验的影响 |
6.2.3 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姜诱导试验的影响 |
6.2.4 山奈试管姜最适培养基分析 |
6.3 讨论 |
6.3.1 正交试验设计对试管姜诱导的效果 |
6.3.2 不用光照以及不同蔗糖浓度对试管姜诱导效果 |
6.3.3 试管姜诱导与储藏 |
6.3.4 试管姜诱导的激素分析 |
7 结论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6)苎麻与月季水培扦插快繁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苎麻及其利用价值 |
1.2 月季及其利用价值 |
1.3 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1 繁殖概述 |
1.3.2 扦插繁殖的研究 |
1.4 苎麻扦插研究进展 |
1.5 月季扦插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及水培条件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水培条件 |
2.2 试验设计 |
2.2.1 苎麻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2.2.2 苎麻扦插POD、PPO、IAAO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
2.2.3 月季水培扦插技术的研究 |
2.3 指标测定方法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苎麻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3.1.1 插穗部位对苎麻嫩枝扦插的影响 |
3.1.2 激素处理对苎麻扦插生根的影响 |
3.1.3 不同高锰酸钾处理方式对苎麻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 苎麻插穗POD、PPO、IAAO酶活性变化 |
3.2.1 POD活性变化 |
3.2.2 PPO活性变化 |
3.2.3 IAAO活性变化 |
3.3 月季水培扦插技术研究 |
3.3.1 IAA与SA处理对月季水培插穗愈伤和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
3.3.2 IAA与SA处理对月季水培插穗根系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苎麻水培扦插技术研究 |
4.1.1 环境条件对生根的影响 |
4.1.2 插穗部位与生根关系 |
4.1.3 激素处理与生根的影响 |
4.1.4 不同高锰酸钾处理方式与生根的影响 |
4.1.5 苎麻扦插生根类型 |
4.1.6 插穗三种氧化酶活性变化 |
4.2 月季水培扦插技术研究 |
4.2.1 环境条件对生根的影响 |
4.2.2 月季插穗生根类型 |
4.2.3 IAA、SA处理对月季插穗生根的影响 |
5 结论 |
5.1 苎麻水培扦插快繁技术研究 |
5.2 苎麻扦插POD、PPO、IAAO酶活性研究 |
5.3 月季水培扦插快繁技术研究 |
6 小结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耐盐碱刺槐离体再生快繁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1.2.1 外植体的表面灭菌 |
1.2.2 初代培养 |
1.2.3 不定芽的继代增殖培养 |
1.2.4 生根培养 |
1.2.5 培养条件 |
1.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植体灭菌时间的选择 |
2.2 激素配比对刺槐初代培养不定芽萌发的影响 |
2.3 激素配比对刺槐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
2.4 培养基、激素配比和添加活性炭对刺槐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外源激素对耐盐碱刺槐不定芽分化和生长的影响 |
3.2 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刺槐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
3.3 添加活性炭对刺槐生根的影响 |
4 结束语 |
(8)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外植体灭菌 |
1.3 启动培养 |
1.4 培养基的筛选 |
1.4.1 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
1.4.2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1.5 培养条件 |
1.6 移栽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激素对启动培养的影响 |
2.2 激素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
2.3 生长素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2.4 苗木移栽及生长 |
3 结论 |
(9)‘嘎啦’苹果试管苗脱毒体系建立及生根移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前言 |
1.1 果树病毒侵染及危害 |
1.2 果树病毒病研究概况 |
1.3 果树病毒检测技术 |
1.3.1 生物学鉴定法 |
1.3.2 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测法 |
1.3.3 血清学鉴定法 |
1.3.3.1 酶联免疫吸附法 |
1.3.3.1.1 双抗体夹心法 |
1.3.3.1.2 间接法 |
1.3.3.2 点免疫结合测定技术 |
1.3.4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
1.3.4.1 分子杂交技术 |
1.3.4.2 双链RNA(ds RNA)分析法 |
1.3.4.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1.3.4.4 酶联免疫结合PCR技术(PCR-ELISA) |
1.3.5 其他方法 |
1.3.5.1 免疫电镜法 |
1.3.5.2 免疫捕获PCR(IC-PCR) |
1.4 植物病毒的脱毒技术 |
1.4.1 热处理法 |
1.4.2 茎尖组织培养法 |
1.4.3 热处理结合茎尖脱毒法 |
1.4.4 茎尖微体嫁接 |
1.4.5 花药培养法 |
1.4.6 抗病毒剂法 |
1.4.7 超低温脱毒法(冷疗法) |
1.5 苹果病毒的研究进展 |
1.5.1 苹果病毒种类 |
1.5.2 苹果脱毒方法 |
1.5.3 苹果病毒检测方法 |
1.6 试管苗生根与移栽 |
1.7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1.8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嘎啦’苹果试管苗脱毒体系的建立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2.1 茎尖培养诱导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
2.1.2.2 热处理的温度试验 |
2.1.2.3 不同浓度RBV处理脱毒 |
2.1.2.4 结果统计方法 |
2.1.2.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浓度对茎尖培养的影响 |
2.2.2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浓度对茎尖分化增殖的影响 |
2.2.3 不同热处理方法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
2.2.4 不同浓度利巴韦林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浓度对茎尖培养的影响 |
2.3.2 不同热处理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
第三章 苹果病毒检测体系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1.1 四个苹果材料的病毒检测 |
3.1.1.2 脱毒材料检测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四种脱毒方法 |
3.1.2.2 PCR检测 |
3.1.2.3 ELISA检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四个苹果材料的带毒状况检测 |
3.2.2 四种脱毒方法的PCR检测 |
3.2.2.1 茎尖脱毒效果检测 |
3.2.2.2 热处理脱毒效果检测 |
3.2.2.3 热处理结合茎尖脱毒效果检测 |
3.2.2.4 抗病毒剂利巴韦林脱毒效果检测 |
3.2.3 四种脱毒方法的ELISA检测 |
3.2.3.1 茎尖培养脱毒效果的ELISA检测 |
3.2.3.2 热处理脱毒效果的ELISA检测 |
3.2.3.3 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效果的ELISA检测 |
3.2.3.4 不同浓度利巴韦林处理脱毒效果的ELISA检测 |
3.3 讨论 |
3.3.1 PCR检测与ELISA检测的比较 |
3.3.2 四种脱毒方法脱毒效果的比较 |
第四章 ‘嘎啦’苹果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及SA对试管苗移栽的生理效应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
4.1.2.1 诱导生根的不同培养基及激素组合 |
4.1.2.2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4.1.2.3 测定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
4.1.2.4 试管苗的移栽 |
4.1.2.5 水杨酸浓度的筛选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处理组合对‘嘎啦’试管苗生根率的影响 |
4.2.2 不同处理对单株生根条数的影响 |
4.2.3 不同处理组合对‘嘎啦’试管苗根重的影响 |
4.2.4 不同处理组合对‘嘎啦’试管苗根长的影响 |
4.2.5 不同生根培养基对‘嘎啦’试管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4.2.6 SA对‘嘎啦’试管苗移栽的效应 |
4.2.6.1 SA对移栽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 |
4.2.6.2 水杨酸对移栽试管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6.3 水杨酸对移栽试管苗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 |
4.2.6.4 移栽成活率与叶绿素和气孔开度的相关性分析 |
4.3 讨论 |
4.3.1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4.3.1.1 基本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 |
4.3.1.2 激素对生根的影响 |
4.3.1.3 不同处理对试管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4.3.2 SA对 ‘嘎啦’试管苗移栽的影响 |
4.3.2.1 SA处理对移栽试管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2.2 SA处理对移栽试管苗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无机盐质量浓度及激素配比对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苗生根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桦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 付雪宁,高洪治,申耀荣,王永康,姜在民,蔡靖. 林业科学研究, 2021(03)
- [2]紫薇生长期扦插繁育的研究和再生体系的建立[D]. 刘美.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3]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优化及其机理研究[D]. 胡国宇. 西南科技大学, 2021
- [4]金叶加拿大杨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D]. 崔杰.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5]山奈茎尖组培快繁与试管姜的诱导[D]. 黄瀛.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6]苎麻与月季水培扦插快繁关键技术研究[D]. 马起梅. 云南大学, 2018(01)
- [7]耐盐碱刺槐离体再生快繁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 王兴翠,林桂玉,乔宁,曹帮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8]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研究[J]. 苏立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7)
- [9]‘嘎啦’苹果试管苗脱毒体系建立及生根移栽研究[D]. 王淑华.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10]‘嘎啦’苹果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及SA对试管苗移栽的生理效应[J]. 王淑华,董媛,王延秀,胡亚,朱燕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