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1998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秦海燕,鄢娟,尹晶,张鸿,李莎[1](2020)在《理想解排序法与秩和比法及其模糊联合综合评价我国2000—2016年孕产妇保健工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理想解排序(TOPSIS)法与秩和比(RSR)法及其模糊联合综合评价我国2000—2016年孕产妇保健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为资料来源,选择高危产妇比重(%)、孕产妇死亡率(1/10万)、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等8个指标,采用TOPSIS法、RSR法及其模糊联合法对我国2000—2016年孕产妇保健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根据TOPSIS法Ci值排序,前5位依次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2年、2016年,排名后4位的分别为2000年、2003年、2001年、2004年。根据RSR值大小排序,前5位依次为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排名后4位的分别为2003年、2004年、2000年、2006年。根据模糊联合综合评价排序,前5位依次为2016、2015、2014、2013、2012年,排名后4位的分别为2003年、2000年、2004年、2006年。结论 TOPSIS法、RSR法及其模糊联合综合评价结果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一致。总体来看,2000—2016年间我国孕产妇保健工作逐年好转,其中,保健工作质量2012—2016年排名前五位,2000年、2003年、2004年较差。
莫增銮,田矛[2](2018)在《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综合防治策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主要方式。母婴传播阻断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社会、家庭、感染者、医务人员等都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参与,才能有效降低婴幼儿感染HIV的几率。该文从孕妇感染HIV的现状、高危人群、社会机构、流动人口管理、医疗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对HIV母婴传播阻断进行综述。
陈云[3](2018)在《皖苏沪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医疗卫生资源的时空变化对居民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空间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安徽、江苏、上海三省市医疗卫生资源指标(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总量、人均数、地均数及人均卫生资源水平、地均卫生资源水平,居民健康各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及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医疗卫生资源指标及水平与居民健康指标及水平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1)在医疗卫生资源水平时空变化方面:2000-2015年,绝大部分地市人均、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保持增长,各地市人均、地均卫生资源水平的高、低值聚集区均较稳定。具体而言,2000-2015年,人均、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保持增长的地市占比分别为90.32%、96.77%;人均卫生资源水平的高值集聚区稳定在苏中的南通,苏南的常州、苏州以及上海,低值集聚区稳定在苏北的宿迁、连云港;地均卫生资源水平的高值聚集区稳定在苏中的南通,苏南的苏州以及上海,低值聚集区除2000年为连云港外,其他年份均为安庆。(2)在居民健康水平时空变化方面:2000-2015年,所有地市的居民健康水平保持增长,居民健康水平的高值聚集区较为稳定,低值聚集区变化较大。具体而言,2000-2015年,居民健康水平的高值聚集区较为稳定,包括苏中的南通,苏南的常州、苏州以及上海,没有稳定的低值区。(3)在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方面:区域尺度上,1990-2015年,人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高度相关,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无相关关系。省域尺度上,1990-2015年,人均、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平均预期寿命、居民健康水平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负相关,且相关性较弱;人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指标及水平的相关性要强于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指标及水平的相关性。1990-2015年,与区域尺度相比较,省域尺度人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要稍弱于区域尺度人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市域尺度上,2000-2015年,人均、地均卫生资源指标及水平均与平均预期寿命、居民健康水平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负相关,且相关性较弱;人均卫生资源指标及水平与居民健康指标及水平的相关性总体上要强于地均卫生资源指标及水平与居民健康指标及水平的相关性。2000-2015年,在人均卫生资源指标中,只有人均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对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均较小;在地均卫生资源指标中,只有地均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对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影响同样均较小。2000-2015年,人均、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的一元回归分析表明,人均、地均卫生资源水平均对居民健康水平均有一定正向影响,影响均较大;人均、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只有人均卫生资源水平对居民健康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
张龙梅[4](2017)在《河南省2005~2014年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事业、卫生健康状况、医疗保健事业和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事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孕产妇健康问题是本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问题之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和挑战。产科出血是孕产妇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是孕产妇死亡首位原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重点在于减少产科出血的死亡。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致力于为我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积极努力。本文通过对河南省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个案研究,筛选出929例因产科出血死亡的孕产妇,进行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为改善和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进一步针对性降低我省孕产妇死亡率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河南省20052014年929例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评审资料及妇幼卫生年报,将所有资料Excel录入后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河南省20052014年活产数13105846例,死亡孕产妇2417例,平均死亡率18.44/10万,孕产妇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产科出血死亡929例,占死亡总数的38.44%,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54.38%下降到2014年的23.56%,呈下降趋势。产科出血以产后出血为主,比例达79.01%,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从死亡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及构成比上看,高龄、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者死因构成比比较高;计划外死亡孕产妇数是计划内的1.68倍。从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的保健服务情况上看,孕产次数越多,产检次数越少,死亡比例越高。产后出血时间以24h以内为主占89.35%。分娩与死亡地点主要集中在区县级医院和街道(乡镇)医院,死亡评审多数为可避免死亡。结论1.河南省10年间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产科出血以产后出血为主,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是死亡主要原因。
赵悦淑,张龙梅,王蕊,崔世红,张欢,黄婷婷[5](2017)在《2005-2014年河南省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通过全省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报表与病历摘要,将所有上报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2005-2014年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及评审资料中的929例产科出血资料。结果 10年死亡孕产妇共2 417例,其中产科出血死亡929例,占死亡总数的38.44%,产后出血占79.01%,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高龄、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计划外妊娠、孕产次数多、产检次数少、产科技术薄弱等是产科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 10年来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全省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以产后出血为主。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改变观念,提高保健意识,提倡进行系统、科学的围生期保健;重视生育政策的变化,贮备医疗资源等是降低产科出血死亡干预措施的重点。
韦秋华,黄越华,雷利志,李映[6](2011)在《广西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广西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按全国统一的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2010年(统计年)广西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0年(统计年)监测出生活产数297 204例,孕产妇死亡55例,死亡率18.51/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为妊娠合并肝病、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脑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重点地全面实施,才能最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
徐冬梅,有风芝,屈慧敏[7](2011)在《河南省2008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笔者对河南省2008年25市、县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监测情况分析。结果 2008年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率为22.17/10万,较2000年下降59.20%,其中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3.32/10万,较2000年下降了57.77%,农村孕产妇死亡率24.30/10万,较2000年下降62.53%。引起孕产妇死亡的死因顺位依次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合并心脏病等。结论在关注农村孕产妇死亡问题时不能忽略城市,应深入研究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原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
林志坚,张燕[8](2009)在《钦州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钦州市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和广西《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全市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每季逐级上报季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每年开展监测质控,及时查漏补缺。结果:2000~2003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2004年有明显回升,2005和2006年稳步下降;主要死因中直接产科原因比间接产科原因死亡率高,其中产科出血居首位,占死亡总人数的35.66%,其次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31.03%);孕37周后死亡占55.04%;死亡地点在镇级卫生院比例高(26.36%);37.21%孕期未做产前检查。结论:继续深入开展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前、产时保健,加强镇级卫生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绿色转诊通道畅通等有效措施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刘佳[9](2007)在《和田地区孕产妇死亡状况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和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高的原因及今后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查阅各项登记本、监测报表及死亡评审材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0~2006年活产数194265例,孕产妇死亡313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61.12/10万。2004~2006年经过死亡评审专家组评审孕产妇死亡116例。其中产后出血51例,占43.97%,居首位;内科合并症37例,占31.9%,居第二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3例,占19.83%,居第三位。死亡孕产妇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居民占97.44%(305/313)。死亡孕产妇平均年龄25.18岁。313例死亡孕产妇均为唯吾儿族,均为贫困家庭。结论: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孕产妇死亡率居全国首位,严重威胁本地区维吾尔族孕产妇的生命,应给予高度重视。
樊小兰[10](2007)在《宁乡县1981年-2005年孕产妇死亡水平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宁乡县1981年-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的研究,分析宁乡县孕产妇死亡水平和及死因变化规律,为提高宁乡县的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更好的制订控制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宁乡县1981~2005年240例孕产妇死亡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报告以及妇幼卫生年报,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建库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1981年~2005年25年间,宁乡县活产数367260例,孕产妇死亡240例,孕产妇死亡率65.35/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25年间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直接产科原因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8.8%。每个阶段产科出血都是第一位的死因。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家中、途中分娩死亡的人数比重逐阶段减少,在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住院分娩死亡逐渐占据最大比重。采取阴道助产技术的死亡人数逐阶段减少,剖宫产导致的死亡比例在总死亡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孕产妇死亡多集中在产后24小时内。死亡孕产妇其围产儿发生死亡危险性较高。结论:1、25年宁乡县的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2、孕产妇前3位的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与全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一致。产科出血所占比例逐阶段下降,但均是第一位的死因。3、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性措施。当前,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转移,孕产妇分娩方式发生了变化,流动人口死亡构成比增加。
二、河南省1998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省1998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理想解排序法与秩和比法及其模糊联合综合评价我国2000—2016年孕产妇保健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指标选择 |
1.3 研究方法 |
1.3.1 TOPSIS法[7] |
1.3.2 秩和比法[8] |
1.3.3TOPSIS法与秩和比法模糊联合评价[10]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TOPSIS法评价我国2000—2016年孕产妇保健工作 |
2.2 RSR法评价我国2000—2016年孕产妇保健工作 |
2.3 TOPSIS法与RSR法模糊联合综合评价我国2000-2016年孕产妇保健工作 |
3 讨论 |
(2)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综合防治策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及其他部分省市孕产妇感染HIV现状 |
2 感染HIV孕产妇的基本特征 |
3 艾滋病母婴阻断的防治策略 |
3.1 多部门综合干预 |
3.2 流动人口管理 |
3.3 医务人员的培训 |
4 医疗干预措施 |
4.1 孕期监测 |
4.2 抗病毒药物阻断 |
4.3 产科干预 |
4.4 产后措施 |
5 结语 |
(3)皖苏沪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基本概念与数据来源 |
1.1.1 基本概念 |
1.1.2 数据来源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研究区概况 |
1.5.1 区位与范围 |
1.5.2 自然地理环境 |
1.5.3 经济社会条件 |
2 皖苏沪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时空变化 |
2.1 皖苏沪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的时空变化 |
2.1.1 医疗卫生机构数区域、省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2.1.2 医疗卫生机构数市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2.2 皖苏沪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时空变化 |
2.2.1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区域、省域尺度的时间变化 |
2.2.2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市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2.3 皖苏沪地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时空变化 |
2.3.1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区域、省域尺度的时间变化 |
2.3.2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市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2.4 皖苏沪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水平的评价及其时空变化 |
2.4.1 医疗卫生资源水平的评价 |
2.4.2 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区域、省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2.4.3 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市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2.5 本章小结 |
3 皖苏沪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变化 |
3.1 平均预期寿命的时空变化 |
3.1.1 平均预期寿命区域、省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3.1.2 平均预期寿命市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3.2 婴儿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
3.2.1 婴儿死亡率区域、省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3.2.2 婴儿死亡率市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3.3 孕产妇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
3.3.1 孕产妇死亡率区域、省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3.3.2 孕产妇死亡率市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3.4 居民健康水平的评价及其时空变化 |
3.4.1 居民健康水平的评价 |
3.4.2 居民健康水平区域、省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3.4.3 居民健康水平市域尺度的时空变化 |
3.5 本章小结 |
4 皖苏沪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
4.1 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区域尺度的时空关系 |
4.2 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省域尺度的时空关系 |
4.3 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市域尺度的时空关系 |
4.3.1 人均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市域尺度的时空关系 |
4.3.2 地均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市域尺度的时空关系 |
4.3.3 人均、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市域尺度的时空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年鉴、年鉴类 |
专着类 |
论文类 |
报刊、网络资源类 |
7 致谢 |
8 附表 |
(4)河南省2005~2014年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胎盘植入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 |
致谢 |
(5)2005-2014年河南省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产科出血的死亡率 |
2.2 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构成比 |
2.3 影响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的相关因素 |
2.3.1 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及构成比 |
2.3.2 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的保健服务情况 |
2.4 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分娩与死亡地点的分布情况 |
2.5 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 |
3 讨论 |
3.1 产科出血死亡率 |
3.2 产科出血死亡原因 |
3.3 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 |
3.3.1 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计划生育因素 |
3.3.2 孕次、产次、产检次数、产后出血时间因素 |
3.4 降低产科出血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
(6)广西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监测对象 |
1.2 方法 |
2 监测结果 |
2.1 孕产妇死亡率 |
2.2 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构成 |
2.3 产科出血的死因构成 |
2.4 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 |
2.4.1 一般情况: |
2.4.2 产前保健情况: |
2.4.3 死亡孕产妇与计划外生育: |
2.4.4 分娩与死亡地点: |
2.4.5 死亡评审结果: |
3 讨 论 |
3.1 孕产妇死亡率 |
3.2 孕产妇死亡原因 |
3.3 影响孕产妇死亡原因 |
3.4 对策与建议 |
3.4.1 继续加强产科建设, 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
3.4.2 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规范产检: |
3.4.3 加强对计划外妊娠和流动人口的管理: |
3.4.4 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 |
(8)钦州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孕产妇死亡率 |
2.2 孕产妇死亡原因 |
2.3 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 |
2.3.1 死亡孕产妇接受保健服务情况 |
2.3.2 孕产妇死亡与孕周关系 |
2.4 评审结果 |
3 讨论 |
3.1 钦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情况 |
3.2 死因变化特点 |
3.3 影响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 |
(9)和田地区孕产妇死亡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孕产妇死亡率的情况: |
2.2 孕产妇死亡情况介绍 |
2.2.1 死亡原因及构成比: |
2.2.2 城乡比: |
2.2.3 相关情况: |
2.2.4 分娩地点及孕期保健: |
3 讨论 |
3.1 和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与国内外同类情况比较: |
3.2 随着医学的发展, 产后出血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
3.3 和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10)宁乡县1981年-2005年孕产妇死亡水平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来源 |
1.3 死亡原因分类 |
1.4 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孕产妇死亡率 |
2.2 死亡孕产妇一般情况的分析 |
2.3 死亡原因分析 |
2.4 保健服务措施 |
2.5 死亡孕产妇胎儿结局比较 |
2.6 评审结果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3.1 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
3.2 死亡孕产妇一般情况分析 |
3.3 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
3.4 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变化 |
3.5 死亡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结局 |
3.6 评审结果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文章 |
四、河南省1998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理想解排序法与秩和比法及其模糊联合综合评价我国2000—2016年孕产妇保健工作[J]. 秦海燕,鄢娟,尹晶,张鸿,李莎. 安徽医药, 2020(04)
- [2]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综合防治策略研究进展[J]. 莫增銮,田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08)
- [3]皖苏沪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研究[D]. 陈云.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2)
- [4]河南省2005~2014年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D]. 张龙梅. 郑州大学, 2017(02)
- [5]2005-2014年河南省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 赵悦淑,张龙梅,王蕊,崔世红,张欢,黄婷婷. 中国妇幼保健, 2017(07)
- [6]广西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 韦秋华,黄越华,雷利志,李映. 广西医学, 2011(09)
- [7]河南省2008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J]. 徐冬梅,有风芝,屈慧敏.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01)
- [8]钦州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J]. 林志坚,张燕. 中国妇幼保健, 2009(11)
- [9]和田地区孕产妇死亡状况调查分析[J]. 刘佳. 华西医学, 2007(04)
- [10]宁乡县1981年-2005年孕产妇死亡水平及原因分析[D]. 樊小兰. 中南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