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与蝴蝶的故事

镜头与蝴蝶的故事

一、镜片与蝴蝶的故事(论文文献综述)

王威廉[1](2022)在《你的目光》文中认为1大约五年前,我给自己定了上班时间。从那天起,我一次都没迟到过。不过,请原谅我的懒惰,我给自己定的上班时间是上午十一点,如果这还迟到的话,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今天我就没法原谅自己,眼睁睁迟到了。"崽,你啥时能结婚啊?"出门前,母亲忽然提到这事。她都不是在问我了,而是喃喃自语着绝望叹气。我快四十岁了,年近不惑,却已单身五年。自从我戒断网络游戏后,对现实世界的反应相当迟钝。跟"丽影女侠"在游戏里一边打装备一边肆意聊天的时光偶尔会在脑里浮现,

杨雪梅[2](2021)在《《邻家女人》(6-10篇)韩中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翻译实践报告书的文本摘自韩国着名女作家河成兰的短篇小说集《邻家女人》。河成兰在短篇小说集《邻家女人》中使用各种表现方法,生动地描写了在韩国社会备受疏远和冷落的人们的故事。作者擅长以精密节制的文字,出色地描绘了韩国现代都市的日常生活及现代人的孤独生活,成为这个时代新小说倾向的代表作家。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是互相依存的邻邦关系。中韩两国的文化传统相近,交流历史也十分悠久。近年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文学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起到了沟通的桥梁作用,给两国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文化交流的画卷增添了绚丽色彩。在两国文化交流的里程碑上,数不清的韩国优秀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为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添砖加瓦。本翻译实践报告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这次翻译实践的背景、意义及报告框架;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这次翻译实践的作品和作家;第三部分是关于翻译理论的准备及翻译案例的分析;最后的结论部分是讨论和总结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次翻译实践,译者切身感受到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翻译能力,还学会了熟练地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积累了许多翻译经验,为将来成为优秀的译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藤[3](2021)在《北地》文中指出谷穗回顾根部,不仅仅是致谢大地。——题记第一章引子榻上呓语:我是一条快要风干的鱼,躺在龟裂的湖底,能听到地下河哗哗的响声,我和流水间隔着板结的大地。如果时光能够倒流,鱼将改写历史。不可否认,有些名垂青史的思想家竟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也许一个人健康时所有的言论都不足为奇,甚至废话连篇,当他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而且病入膏肓时却语出惊人,能道出许多离奇的观点,这种人应该是大器晚成的哲学家。

姜卓岩[4](2020)在《微动摄影的广告设计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社交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环境下的广告形式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微动摄影制作的广告以传统广告的优点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广告观赏价值,增加广告观看的趣味性,革新受众对广告的固有印象。国内现有微动摄影广告的应用案例较少,尚未充分发挥微动摄影在广告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比分析、思辨的方法研究微动摄影在广告中的设计策略,进而应用于良友书坊的广告宣传中。本文以微动摄影在广告中的设计与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社交网络下的微动摄影的广告宣传特性,论述微动摄影的拍摄技术特点、应用于广告中的视觉观赏优势,结合高质量微动摄影的广告案例研究微动摄影的广告应用范围、应用分类和营销特点。通过与传统广告观赏体验、传播形式的对比深入探究微动摄影广告效果的优缺点,从而分析论证微动摄影广告对商品展示、品牌文化传播发展的应用价值。本次设计策略研究主要着眼于微动摄影广告中的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的设计,其中分别从静态影像的艺术表现效果和图像故事效果,动态影像的循环流畅效果和视觉真实效果尝试总结归纳。基于对微动摄影的广告设计策略研究所得结论,应用于青岛良友书坊的广告设计中,以静态影像体现书坊的陈列环境,以动态影像增添书坊的生活气息,通过系列微动摄影的广告宣传,激发观者踏入实体书店体验的兴趣,借此提高大众的文学阅读热情。

欧阳子欣[5](2020)在《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科技诗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伊恩·麦克尤恩对于人性独具个性的努力探索,引发了国内对其研究的热度。在探索人性的过程中,他一直试图在小说中讨论科学对人及当代社会的影响。麦克尤恩在小说中既展现了科技对人和社会的物化,同时也描绘了科技对认清人本质的作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在其小说中,麦克尤恩展现了科技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尝试“叩其两端而竭焉”,一方面既表现了科技对传统话语权力、社会及个体认知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提示了科技所带来的虚幻的自我镜像与不断异化的新问题。在小说中,麦克尤恩不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呈现了多元与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尝试将对科技的探讨渗透于小说叙事本身,从而构建其独特的科技诗学:小说写作展现多种形式的科技元素和独特的科技意象,并将其科技观念和科技叙事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认知与反思共存的美学特征。麦克尤恩努力为当下科技、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并为一种崭新的写作做出了独到的尝试。本文分三章。第一章梳理了麦克尤恩小说中的自然社会与人类社会,探讨科技影响下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走向。就自然社会方面,科技与自然相互对抗和消解,但二者也有融合的可能性。就人类社会方面,科技异化着人和社会,形成动态的双重异化功能。第二章从异化的价值、异化的悖论和异化的变奏三个方面,对麦克尤恩小说的科技异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本章从科技和传统间的互相制衡过程,得出二者的辩证关系,并将麦克尤恩的科技观引向人本身,归纳出科技异化是人通过异化不断地探索自身,促使自身发展的一种尝试。第三章就麦克尤恩异化观念的反思和实践,科技叙事来展开论述。本章从元叙事、空间叙事和不可靠叙述三种叙事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来说明科技不仅是麦克尤恩小说中的元素和内容,也造成麦克尤恩叙事手法的异化。三种叙事手法证明了叙述和权威的不可靠性,成为麦克尤恩新的叙述形式的探索:他以小说内容异化读者,又以叙事手法警醒读者,促使读者形成异化,加深对自我本质的认知,构成了作者和读者间的良性互动。

李兴涛[6](2020)在《基于文化视角与眼动技术的森林疗养规划初探 ——以陕西楼观台森林公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是人们永恒关注的话题,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反思。森林疗养作为大健康环境下产生的理念,是康复景观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人类利用自然促进健康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眼动实验等方法,探讨文化视角下开展森林疗养的环境特点及使用者需求,并在楼陕西省观台森林疗养基地的规划设计中加以验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森林疗养与文化的相关理论,探索能够与森林疗养相结合的文化类别;2)研究文化视角下人们对森林疗养的环境特性、设计要素、活动种类、服务设施等的偏好;3)分析人们对楼观台的森林疗养文化场景元素关注度;4)探讨研究结果在楼观台森林疗养基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眼动实验法、实地调研法、案例研究法,以及归纳总结法、统计分析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森林疗养和文化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森林疗养和康复景观案例,梳理出能够与森林疗养相结合的文化类别。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探究文化视角下人们对森林疗养基地建设的文化相关的环境,设计要素,活动,设施等特点和偏好的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宗教信仰之间文化偏好差异性。通过眼动实验法,探讨人们对于森林疗养相关文化场景元素关注情况,并分析性别对于文化场景关注是否有所区别和眼动关注数据和主观偏好评价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通过实地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结合现状资源,将问卷调查及眼动实验得出结论应用到陕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疗养基地的规划设计之中。研究发现,1)在人们心目中,适合与森林疗养相结合的文化类别包括:健康文化、诗词文化、中医养生文化、宗教养生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2)文化视角下,人们偏好自然本土的环境特性,景观小品、历史遗留碑刻,雕塑,文字等异质性要素更加受到关注,与地域、宗教、自然相关的活动更受欢迎。人们偏好自然原材料修建的设施,步道周边偏好自然风景,民俗文化和宗教禅修建筑设施风格更受欢迎;3)问卷调查的文化偏好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陕西楼观台森林疗养基地规划设计,结合场地现状,能够打造出多样的具有文化属性的森林疗养功能片区。4)眼动实验的文化设施关注度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楼观台森林疗养基地的环境建设。从文化的视角探讨森林疗养,有利于将森林疗养的理念本土化,为发展适合中国民众需求的森林疗养提供参考。眼动实验的量化研究,与其它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风景园林、森林疗养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将问卷调查、眼动实验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楼观台森林疗养基地的规划设计,作为循证设计的案例,为规划设提供思路与方法。

付秀莹[7](2020)在《他乡》文中提出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不愿意回忆往事。比起往事,如果一定要,我更愿意谈论现在。现在,我的生活似乎不算太坏。至少表面上如此。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生活能够经得起深究,或者追问。那谁说过,难得糊涂。不是吗?上篇一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喝酒这件事的呢?好像是,来北京之后。帝都太大了,大到

许影[8](2020)在《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契合 ——以《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美国内战(1861-1864)结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结束为止,阅读杂志成了美国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在这个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时期,报纸、杂志、书籍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为满足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杂志的种类,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插图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发展,可以说插图的出现与杂志密切相关。画家温斯洛·霍默早期作为自由职业者为流行杂志《Haper’s Weekly》(哈泼周刊)创作插图,可以视为杂志插图发展的开端,但由于印刷技术相对落后,早期的杂志插图,都是以黑白方式出现的,形式较为单一,多采用腐蚀版画的方式,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发展,美国的插图逐渐进入全盛时期,插图风格、题材也变得相当广泛,甚至相对于纯艺术,成为了接近大众化的审美形式之一,插画产业在此时的美国日益兴盛。时至今日,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一部分插图的地位,但也重新定义了杂志插图的价值。《The New Yorker》(纽约客)杂志创办于1925年2月7日,成长于美国杂志发展的黄金时代,迄今已有95年历史,它在美国本土甚至全世界都享有美誉,并在不断完善中逐渐趋向成熟。作为一个有特定城市范围限制的杂志,在95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如一:一是始终保持简洁统一的设计版式,避免读者被花里胡哨的元素分散眼球;二是坚持使用插图作为封面主视觉,与读者建立一个缓慢的“对话”过程,二者综合带给读者独特的交流体验。《The New Yorker》杂志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奠定了其独特的视觉风格,使它在众多杂志中脱颖而出,同时封面插图也成为了《The New Yorker》杂志的显着标志。《The New Yorker》杂志虽然被定义为知识、文艺类综合杂志,但它的封面主题始终紧扣新闻热点话题,因此在对《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想从艺术性和新闻性两个角度深入挖掘。一方面,近年来新闻插图在我国新闻媒体的应用上越来越广泛,例如2017年开始《人民日报海外版》采用了插图的形式作为头版设计的主要形式,在其他新闻类杂志例如《Vista看天下》也时常采用封面插图的形式作为封面主视觉,从新闻传播角度讲,可视化的新闻生产,让你的产品更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The New Yorker》作为一本具有95年历史的成熟杂志,对它封面插图应用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打造有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引领作用的新闻产品依然是目前阶段我国市场上必备品和稀缺品。因此对《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逸梅,鲁伊[9](2020)在《期待其他多重世界,赋我们自身以生机:向比较教育学发出的一份邀请》文中提出本文旨在将教育—以及我们自身(our selves)—置于不止于人类世界的多重世界的背景下进行重新想象,在这些个世界中,万事万物(包括人类与非人类)都深刻地彼此关联着。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地进行两项假想实验—知识论和本体论意义上的"退步"—来达成的。借助这两项实验,看似跨越时空、互不相关的知识体系—欧洲的"异教"和13世纪的日本佛教—以及来自原住民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去殖民性的(decolonial)学术研究,得以发生关联并进行对话。这些假想实验,是以围绕着教育(education)和学校教育(schooling)而提出的一系列"如果……又如何……"式的问题来完成的,但有时候,这个过程也会被栩栩然飞舞于灭绝边缘的蝴蝶所投下的阴影所打断。本文提议从两个方面入手,对教育进行激进的重新想象。首先,它邀请读者将教育重构为连接不同世界的"结缔组织",其意在促成团结,而不是对这些世界加以分化、排序和评定高下。其次,本文提议将教育重新界定为一种机遇,让我们学习如何期待与那些不止于人类的多重世界的不断缠结(entanglement),并为这种缠结赋予生机活力。这要求我们借助比较意义上的"其他选择",将学习重新界定为一种相遇,将相遇重新界定为一种学习。本文的价值在于,将"化生"(metamorphosis)的概念作为西方形而上学的一剂"解毒药",把教育重新置于一个包含有更多可能性的更宽泛的背景之下,这些可能性不仅包括那些被视作理所当然的求知和存在的方式,也包括对空间和时间的观念。

陈崇正[10](2020)在《香蕉林密室》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1.开始表演杀蛇那一年,我二叔陈大同手扶门框,十分虚弱地站在门槛上喘气。我很难将之后轰动一时的香蕉林密室,与一个这么羸弱的人联系在一起。高考失利之后,我二叔当了两年的阉猪匠,腰上别着各种器具,走街串巷给人阉猪。我亲眼看过他阉猪:一个膝盖压在小猪身上,另一条腿斜斜伸出

二、镜片与蝴蝶的故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镜片与蝴蝶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1)你的目光(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邻家女人》(6-10篇)韩中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3)北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引子
第二章格拉秋山
第三章红花尔基
第四章墨尔根
第五章八里桥·五间房
第六章奇克
第七章无名一寒村
第八章五大连池
第九章锦河
第十章卧虎山
第十一章麦海
第十二章双泉
第十三章小临沂
第十四章朝元鼎
第十五章马路弯
第十六章伊林密
第十七章铁西
第十八章凤鸣街
第十九章西瓦窑
第二十章老鳖湾
第二十一章文化街14号
尾声

(4)微动摄影的广告设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第二章 微动摄影及其广告设计相关概述
    2.1 社交网络下观众广告需求的改变
        2.1.1 社交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2.1.2 社交网络下的广告特点
    2.2 微动摄影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2.2.1 动态GIF图的特点
        2.2.2 微动摄影的特点
        2.2.3 微动摄影的表现优势
        2.2.4 微动摄影表现形式的局限性
    2.3 微动摄影广告概况
        2.3.1 微动摄影广告的特点
        2.3.2 微动摄影广告的表现形式
        2.3.3 微动摄影广告的发展状况
    2.4 微动摄影在广告中应用的分类
        2.4.1 商品展示类
        2.4.2 故事情节类
第三章 微动摄影的广告特性分析
    3.1 微动摄影广告与传统广告的对比分析
        3.1.1 图像信息传递对比分析
        3.1.2 表现内容的对比分析
        3.1.3 广告传播渠道的对比分析
    3.2 应用品牌范围分析
    3.3 微动摄影广告的应用潜力分析
        3.3.1 应用平台
        3.3.2 品牌需求
        3.3.3 广告特点
第四章 微动摄影的广告设计策略
    4.1 静态图像的设计策略
        4.1.1 形式性表现
        4.1.2 故事性表现
    4.2 动态图像的设计策略
        4.2.1 流畅的循环运动
        4.2.2 生动的信息传递
    4.3 动、静图像搭配设计策略
        4.3.1 突出主体特性
        4.3.2 增加趣味性
    4.4 微动摄影广告的品牌文化设计策略
        4.4.1 品牌内容
        4.4.2 品牌定位
第五章 微动摄影的广告设计应用——良友书坊
    5.1 良友书坊微动摄影的广告设计思路
        5.1.1 设计目的
        5.1.2 设计内容
        5.1.3 设计策略
    5.2 微动摄影的广告设计实践——良友书坊
        5.2.1 静态图像的设计
        5.2.2 动态影像的设计
    5.3 书坊广告的系列性应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科技诗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作者生平和创作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重点与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麦克尤恩小说中的科技与社会
    第一节 麦克尤恩小说中的科技与自然
        一、对立的存在与相互的侵袭
        二、可能的融合与良性的互动
    第二节 麦克尤恩小说中科技与人类社会
        一、个体存在的异化:自我的陌生化
        二、家庭关系的异化:亲人的疏离
        三、整体社会的异化:群体的麻木
    第三节 麦克尤恩小说中科技的能动意义
        一、经由科技“他者”的人性回归
        二、创造与创新:科技与社会的同构
        三、科技的“双重异化”功能
第二章 麦克尤恩小说中科技反传统与科技新权威
    第一节 科技反传统:“异化”的价值
        一、个体科技认知转变与“范式转变”
        二、科技产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
    第二节 科技新权威:“异化”的悖论
        一、暴力与战争下的凶杀
        二、边缘与孤独下的怪癖
        三、背叛与异化下的情爱
        四、科技新权威下的个人权力
    第三节 科技新面向:“异化”的变奏
        一、科技异化下虚幻自我镜像的形成
        二、传统对虚幻镜像的破裂
第三章 科技叙事:麦克尤恩小说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第一节 科技进步下的元叙事
        一、宏大叙事危机
        二、元叙事
    第二节 科技的空间叙事
        一、科技下的“空间压缩”
        二、“异质空间”中科技的权力
    第三节 科技的不可靠叙述
        一、科技异化下非正常人物的不可靠叙述
        二、科学理论的不可靠叙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创作年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基于文化视角与眼动技术的森林疗养规划初探 ——以陕西楼观台森林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学科理论基础与案例分析
    2.1 森林疗养相关概念界定及学科理论基础与案例分析
        2.1.1 森林疗养相关概念界定及学科理论基础
        2.1.2 森林疗养案例分析
    2.2 文化相关概念界定及学科理论基础
        2.2.1 文化的概念内涵
        2.2.2 文化分类
        2.2.3 文化与景观
        2.2.4 文化与森林疗养
    2.3 问卷研究方法理论
        2.3.1 问卷理论研究
        2.3.2 问卷分析方法
    2.4 眼动实验研究方法理论
        2.4.1 眼动技术内涵与分类
        2.4.2 眼动实验的建立
        2.4.3 眼动数据指标
    2.5 讨论
第三章 与森林疗养规划相关的文化偏好问卷调查
    3.1 问卷设计依据及样本
        3.1.1 问卷设计依据和目的
        3.1.2 调查样本情况
    3.2 题目分布和呈现形式
        3.2.1 题目设计及分布
        3.2.2 问题分布及呈现形式
    3.3 分析结果
        3.3.1 问卷有效性和基本背景信息分析
        3.3.2 文化视角下森林疗养环境及设计元素偏好分析
        3.3.3 文化视角下森林疗养活动偏好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与森林疗养规划相关的文化关注度眼动实验
    4.1 实验假设
    4.2 实验方法
        4.2.1 被试选择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过程
        4.2.4 指导语
        4.2.5 数据分析
        4.2.6 实验分析指标
    4.3 实验结果
        4.3.1 同一场景文化元素AOI数据分析
        4.3.2 不同场景相似文化元素AOI数据分析
        4.3.3 眼动数据性别差异分析
        4.3.4 问卷和眼动数据spearman相关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陕西楼观台森林公园森林疗养规划实践
    5.1 楼观台森林疗养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5.1.1 项目背景
        5.1.2 地理位置
        5.1.3 位置交通
        5.1.4 发展潜力与目标
    5.2 楼观台资源与森林疗养实验匹配性分析
        5.2.1 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析
        5.2.2 植物资源分析
        5.2.3 动物资源分析
        5.2.4 五感资源分析
        5.2.5 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分析
        5.2.6 建筑,古迹资源分析
    5.3 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疗养基地总体规划设计
        5.3.1 规划范围
        5.3.2 基地总体规划
        5.3.3 基地空间结构设计
        5.3.4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5.3.5 步道系统专项规划设计
        5.3.6 基地功能分区
        5.3.7 重点专类园景观设计
        5.3.8 重点功能片区景观设计
        5.3.9 森林设施,标识专项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化视角下与森林疗养基地建设偏好调研
附录2 文化视角下与森林疗养相契合的文化环境偏好调研
在学期间的学习成果
致谢

(7)他乡(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
    一
    二
    三
    四
        彼此
    五
    六
    七
    八
        跌宕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下篇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谁起了反叛之心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三十三
        断章,或者浮云
        三十四
        亲爱的某

(8)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契合 ——以《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节 引言
    一.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二)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四. 本章小结
第二节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新闻性与艺术性特点概述
    一. 《The New Yorker》杂志的发展历程
        (一) 初创时期——20世纪20-50年代的《The New Yorker》杂志
        (二) 形成时期——20世纪50-80年代的《The New Yorker》杂志
        (三) 发展时期——20世纪80-90年代的《The New Yorker》杂志
        (四) 成熟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The New Yorker》杂志
    二. 《The New Yorker》杂志的品牌策略
        (一) 准确清晰的读者定位
        (二) 精品化的内容定位
        (三) 个性化的风格定位
    三. 本章小结
第三节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艺术特点分析
    一. 《The New Yorker》封面设计的视觉构成元素
        (一) 《The New Yorker》杂志封面的网格结构
        (二) 《The New Yorker》封面刊头识别形象设计
        (三) 《The New Yorker》封面装饰边框与主视觉之间的色彩碰撞
    二.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题材分类
        (一) 政治题材
        (二) 文化题材
        (三) 体育题材
        (四) 经济题材
        (五) 社会题材
    三.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的艺术风格
        (一) 深入透彻的现实风格
        (二) 幽默夸张的调侃风格
        (三) 耐人寻味的超现实风格
        (四) 简洁凝练的矢量风格
        (五) 交互体验的动态风格
    四.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中的视觉修辞手法
        (一) 隐喻
        (二) 拟人
        (三) 对比
        (四) 夸张
        (五) 象征
    五. 本章小结
第四节 形成《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新闻性与艺术性特点的文化成因
    一. 形成与发展——《The New Yorker》杂志创刊的时代背景
        (一) 美国杂志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 插图性质的转变:从娱乐性向新闻性转变
    二. 转向与建构——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转向
        (一) 新闻性——真实性+评议性
        (二) 艺术性——视觉感+审美性
    三. 本章小结
第五节 个人实践与创作——《Vista看天下》封面插图设计
    一. 设计理念与创作构思
        (一) 设计理念
        (二) 创作构思
        (三) 创作架构
    二. 设计实践主题
        (一) 社会问题: 家庭暴力
        (二) 社会问题: 心理健康
        (三) 社会问题: 就业压力
        (四) 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
        (五) 社会问题: 独居老人
    三. 设计实践方案
        (一) 方案一
        (二) 方案二
        (三) 方案三
    四. 《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的借鉴意义
        (一) 统一插画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二) 优化插画设计提升传播力
        (三) 增强插画设计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
    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The New Yorker》杂志封面整理
附录: 本人作品
在读期间相关创作研究成果情况
致谢

(9)期待其他多重世界,赋我们自身以生机:向比较教育学发出的一份邀请(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假想思维实验和“退步”
三、如果教育是存在于不同世界之间的一个“结缔组织”,又如何?
四、如果教育是关于学习如何期待其他的世界,并与其发生关系,又如何?
五、如果学习是一种共同成为和共同生成世界的体验,又如何?
六、重赋我们自身和教育以生机

(10)香蕉林密室(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1.开始表演杀蛇
    2.外面要战争了
    3.荷尔蒙的力量
    4.香蕉是水果之王
    5.密室让我去发现它
第二章
    1.摆摊发放烤番薯
    2.有不祥的预兆
    3.香蕉是一种动物
第三章
    1.番薯已经吃完了
    2.定不负相思意
    3.你们男人干的好事
    4.众爱卿平身
    5.终日点着灯
    6.避避风头
第四章
    1.屋顶都给掀掉了
    2.简直跟土匪一样
    3.这老太婆太可恶
    4.少生孩子多种树
    5.和她丈夫合葬
    6.战争刚开始打响
第五章
    1.荆棘和狗都不好对付
    2.两天后就放他回去
    3.这也不是他的错
    4.你放过我们吧
    5.开始重建家园
第六章
    1.台风过境之后
    2.墓碑上刻什么字
    3.他只是发呆
第七章
    1.就叫停顿客栈
    2.这事就这么定了
    3.你为什么打我
    4.我们再干一杯
    5.悲伤的人触摸往事
    6.两个亿的项目
第八章
    1.你想跟谁同桌
    2.失去所有的盔甲
    3.我接替他的工作
    4.这小屁孩好可怕
    5.让她感动了很久
    6.饭还是要吃的
第九章
    1.升米恩斗米仇
    2.在这里看看天空
    3.我们算不算朋友
    4.大伙叫我子弹
第十章
    1.皆因她而起
    2.爱到心破碎
    3.努力维持平衡
    4.贫僧学问浅
    5.他是头倔驴
第十一章
    1.风来也喜欢我
    2.五局三胜
    3.人世真没意思
    4.人死鸟朝天
    5.切掉鸡鸡的是你
    6.带着仇恨出生
第十二章
    1.春梦谁先觉
    2.像一只黑猩猩
    3.祖少爷消失了
    4.你不用紧张
    5.今晚朋友多
第十三章
    1.这算是生日礼物
    2.爸爸对不起你
    3.绝笔信
第十四章
    1.第一封信
    2.第二封信
    3.第三封信
    4.第四封信
    5.共饮碧河水
    6.永恒之梦

四、镜片与蝴蝶的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 [1]你的目光[J]. 王威廉. 长江文艺, 2022(04)
  • [2]《邻家女人》(6-10篇)韩中翻译实践报告[D]. 杨雪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北地[J]. 老藤.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1(02)
  • [4]微动摄影的广告设计研究与应用[D]. 姜卓岩. 青岛大学, 2020(01)
  • [5]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科技诗学研究[D]. 欧阳子欣. 广西大学, 2020(07)
  • [6]基于文化视角与眼动技术的森林疗养规划初探 ——以陕西楼观台森林公园为例[D]. 李兴涛.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7]他乡[J]. 付秀莹.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2)
  • [8]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契合 ——以《The New Yorker》封面插图为例[D]. 许影.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期待其他多重世界,赋我们自身以生机:向比较教育学发出的一份邀请[J]. 林逸梅,鲁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3)
  • [10]香蕉林密室[J]. 陈崇正. 作家, 2020(02)

标签:;  ;  ;  

镜头与蝴蝶的故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