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让上访群众再流泪(论文文献综述)
梁晓声[1](2021)在《我和我的命》文中认为一二〇〇二年我大二了。我遭遇了爱情。某日去上课时,我被一名踏滑板的男生撞着了——通往教学楼的路上行人匆匆,有的同学边走边吃东西。一只尚不会飞的小麻雀不知何时从树上掉在了路上,在学生们的脚步间盲目蹦跳,却少有注意到它的人,谁注意到了,也只不过高抬脚跨过而已。它的妈妈在树上焦急地叫个不停,不时在学子们头顶盘旋,对于这异常的现象也根本没谁注意。我注意到它时,它恰被一只脚踢翻。那一踢使它不动了,居然趴在无数匆匆的脚步之间了。我赶紧快走两步,双手捧起了它,欲将它放到草坪上。
王亚[2](2019)在《上饶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正在深化改革开放,这意味着要打破原来相对固化的利益格局,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困难期,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思想波动,各阶层矛盾愈来愈多、冲突愈来愈加剧的现象。由于公安机关职能的特殊性,容易造成部分群众对公安机关产生不满,并且,在现实工作当中,公安机关由于各种原因被动参与了很多非警务活动,比如征地拆迁、拦截上访人员等,使得部分社会矛盾冲突转嫁到公安机关上,一旦公安机关工作出现瑕疵或未及时公布受关注的案(事)件调查结果,就容易被推上风口浪尖,导致产生网络舆情危机,对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的快速发展,为民众提供了空前的空间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话语权。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这些新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主阵地,每个人都可以在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导致各种情绪自由蔓延,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很容易在互联网上一触即发成为热门话题。这种新的发展常态给公安机关带来了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对涉警舆情这一方面。上饶市在江西省的发展位于中上游,在近年来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因此,本文研究了上饶市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再有针对性地提出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工作的对策建议,对维护公安公信力,提升江西公安形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了上饶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工作现状,在充分参考了境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玉山县和尚抢小孩”事件、信州区小偷行窃致两死三伤事件、上饶东北小伙遭传销组织殴打被丢弃火车站事件、铅山“9.5”黄某交通肇事案、上饶市某县公安局“忠诚墙”事件等5宗案例的分析,对上饶市公安机关在发生突发案(事)件、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后,采取的处置措施和处置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上饶市公安机关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机制,成立了舆情工作机构,但是依然存在对舆情工作认识的不足、舆情管控能力不足、应对机构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最后,本文列举了增强认知、健全应对管理体系、完善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能力、增进网络阵地建设、强化队伍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对策,为上饶市公安机关更加稳妥地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提供参考借鉴。
徐丹[3](2013)在《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指出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行政权力监督制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我国行政权力监督机制的研究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应当大胆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总结中国共产党行政权力监督制约实践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对防止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大量文献数据,以马克思主义监督观为指导,以大连市行政权力监督机制运行为参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论述主要围绕五个内容展开。第一,对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考察,溯本逐源,为构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问题提供有益的理论成果借鉴。第二,阐明研究我国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意义,明确建立反腐长效机制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深入研究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我国政府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决策,探索行政权力在运行中的监督机制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更是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所在。第三,分析我国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现状,深刻总结我国实际经验,查找现实突出问题,试图通过行政规律,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机制。第四,初步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路径,构想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框架,处理好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监督有效这四者之间的关系,绘制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流程图。最后,构想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保障和完善措施,使之更加有效、长期地运行。文章同时将大连市权力监督工作经验作为参考,通过个别地区的实际问题研究和总结,探索出我国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龚举善[4](2011)在《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文中指出报告文学是伴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近代报刊业的兴起而诞生的一种新兴非虚构文学样式,是一种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交叉性边缘文体。本文选取新时期到新世纪头十年(1978-2010年)即所谓“转型期”的报告文学作为研究的整体对象,旨在通过对转进路线的宏观梳理,初步确认此期报告文学的文化身份,揭示其文本蕴涵,考辨其文体格调,探究其转进指向,以便补足报告文学研究的转型视域,强化报告文学理论建构的学理色彩,改善当下不均衡的文学研究格局,进而为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参照和必要的理论支撑。作为非虚构文学谱系中的报告文学,既具有现实内容的客观性、主体思想的批判性和文本彰显的透明性等文体趋同性,又具有反映对象的丰富性、作家主体的差异性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等书写中的异质性。二者合构,生成该文体的一般特征。进入转型期后,受改革时代语境的影响和现代传播方式的推动,报告文学特别强化了拥有鲜明现代特质的问题性、显要性、广角性和网媒性。这说明,作为新兴文体,报告文学的某些特性是可以而且应该与时俱进的。正因为如此,研究转型期的报告文学才显示出现实必要性和理论紧迫性。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大体沿着三条依次贯通的线段转进:一是1970年代末期以《哥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开禁路线;二是1980-1990年代的突进与调适路线;三是新世纪头十年的掘进路线。“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哥德巴赫猜想》的面世,宣告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和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文艺春天的来临。承此,1980年代的报告文学狂飙突进,充分显示了高扬的理想、充沛的激情和批判的光芒,以至于很多人习惯于把“80年代”视为转型期报告文学蓬勃展开的象征或代名词。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受意识形态情境的规定,报告文学作家的整体锐气遇挫,除部分作家依旧坚守报告文学的既定文体职能外,相当一部分作家的理想、激情和批判冲动有所收敛,广告文学、表扬文学、明星文学、史志文学开始膨胀。当然,1990年代的报告文学在看似蜕变的背后实际上仍然隐含着一种调适的企图,有人称之为“走向沉静”。这再次表明,报告文学确实是时代的文学,它较其他文体更敏锐地感应着时代的脉动。进入新世纪,人们以更为理性的眼光来打量报告文学,既不否认报告文学的社会批判职能,也不再把过多过重的额外负担强加给报告文学,因为报告文学毕竟只是一种具有显着社会功能的“文学”而已。在这种情形之下,报告文学开始了“转身”与“正本”的努力,试图通过对文化转向和文学性的检讨来重建文体规范,力求使报告文学回到自身应有的位置。也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转型期报告文学虽然一度低迷,但总体上处于转进态势。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文化身份至为显要。这实际上包含了文化生成和身份位移两个方面。以社会生活为参照,报告文学无疑发轫于真实的现实场景;以意识形态为参照,报告文学生成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第三种真实”,是一种具有突出社会性的审美意识形态;以文学背景为参照,报告文学是一种开放式复合型边缘文体。转型期报告文学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作家中心”和1990年代的“读者崇拜”之后,继而进入了“众声喧哗”的多元时代。相对而言,在文学被总体边缘化的今天,报告文学反而呈现出从文学边缘向中心位移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既有经济杠杆和意识形态的作用,也有作家意志和现代传媒的挤兑与推动。现在要做的,一是正确看待“边缘”思维的价值,二是认真培育走向“中心”的意愿,三是努力谋求报告文学应有的文学性。深入到此期报告文学内部,不难发现,改革始终是报告文学作家的核心表达意愿,救赎一直是报告文学作品的根本价值目标。在这一总体基调的规定之下,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头十年的报告文学形成了历史反思、新闻快递、科技引领、道法审视、生态忧患等多种主题模式。适应上述主题表现的需要,逐渐汇聚了三农话语、生态诉求、教育关怀、反腐意志等具有代表性的题材范型。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文化身份和文本蕴涵决定了它的文体格调,这可以从现代品格和艺术维度两个方面得到印证。先锋性生活警示、平民化写作心态、史诗性文本时空、超越性价值取向和崇高式文体风格是此期报告文学现代文学品格的宏观体征。就微观艺术表现来看,转型期报告文学的优秀文本在以下六个层面保障了该文体的文学性:形神兼备的报告形象、本真深切的思想感情、鲜活明快的语言特色、灵动自便的叙述手法、创新自洽的结构方式、情与景会的多彩意境。由此可见,虽然转型期的报告文学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屡遭诟病,但就其总体而言,报告文学的审美品质正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演进。那么,转型期报告文学实现现代转进的指向性理路何在呢?与报告文学的现代文体特质相适应,转型期报告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调适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四种现代意识:人文审视意识、主体在场意识、广角叙事意识和信息交换意识。由此而来,转型期报告文学创造性地达成了四种必要而显着的发展理路:由“审父”到自审的批判理路,由“边缘”到中心的参与理路,由聚焦到散点的叙事理路,由一元到多维的传播理路。正是这四种理路的铺设,转型期报告文学完成了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现代转进。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型期报告文学没有问题。事实上,任何文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摇摆和波动,有时甚至可能越出轨道之外。转型期的报告文学也不例外,也发生过并且可能继续出现诸如文体界限模糊、轻视调查采访、批判精神弱化、形式创新不足等弊端。但我们同样相信,新世纪将来时态的报告文学有理由发展得更好。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为报告文学的持续推进提供社会基础,接受主体为报告文学的阅读需求提供期待动力,信息通畅为报告文学的快速传播提供运行通道,市场机制为报告文学的开放式写作提供激励程序,文体自觉为报告文学的良性生长提供自律能量。
尹成,陈春山[5](2011)在《尊严(长篇连载)》文中提出上期内容提要:H省公安厅厅长才良接到公安部领导的第三次重要批示后,立即派由省公安厅警务督察总队副总队长兼维权办主任龚志宏等三人组成的特别工作组,先行赶赴贺阳市公安局展开督查工作,并对五年前发生在该市的王佳强等五名民警涉嫌"刑讯逼供"、打死犯罪嫌疑人邓光辉而被判刑的上访案,做最后一次全面复查。就在他们明察暗访期间,贺阳市考古研究所突然发生了"大宋传国玉玺"及一批国家级文物被盗、四名值班人员被杀的惊天大案,龚志宏一行处境堪忧、险象环生,而贺阳警方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公安局长路标向厅长才良立下了军令状:一个月内不破此案就引咎辞职……
胡驰,陈坚[6](2004)在《别让上访群众再流泪》文中研究说明上访是基层群众向上级部门反映社情民意,传达群众呼声的重要途径,是连接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
二、别让上访群众再流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别让上访群众再流泪(论文提纲范文)
(1)我和我的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2)上饶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基本理论及相关概念 |
2.1 概念界定 |
2.1.1 危机与公共危机 |
2.1.2 网络舆情与涉警网络舆情 |
2.1.3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 |
2.2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2.3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 |
2.3.1 内容的虚假性 |
2.3.2 传播的偏态性 |
2.3.3 应对的复杂性 |
2.3.4 参与主体的盲从性 |
2.4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过程 |
3 上饶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现状分析 |
3.1 上饶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管理现状 |
3.2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来源 |
4 上饶市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案例分析 |
4.1 “玉山县和尚抢小孩”事件 |
4.1.1 事件概述 |
4.1.2 舆论关注度 |
4.1.3 网友观点倾向分析 |
4.1.4 处置措施 |
4.1.5 舆情应对点评 |
4.2 信州区小偷行窃致两死三伤事件 |
4.2.1 事件概述 |
4.2.2 舆论关注度 |
4.2.3 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 |
4.2.4 处置措施 |
4.2.5 舆情应对点评 |
4.3 上饶东北小伙遭传销组织殴打被丢弃火车站事件 |
4.3.1 事件概述 |
4.3.2 舆论关注度 |
4.3.3 网友观点倾向分析 |
4.3.4 处置措施 |
4.3.5 舆情应对点评 |
4.4 铅山“9.5”黄某交通肇事案 |
4.4.1 事件概述 |
4.4.2 媒体关注度 |
4.4.3 网民观点倾向 |
4.4.4 处置措施 |
4.4.5 舆情应对点评 |
4.5 上饶市某县公安局“忠诚墙”事件 |
4.5.1 事件概述 |
4.5.2 网络关注度 |
4.5.3 网民观点倾向 |
4.5.4 处置措施 |
4.5.5 舆情应对点评 |
4.6 本章小结 |
5 上饶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5.1 上饶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存在的问题 |
5.1.1 对舆情工作认识的不足 |
5.1.2 舆情管控能力不足 |
5.1.3 应对机构不完善 |
5.1.4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
5.2 上饶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
5.2.2 社会矛盾叠加转移 |
5.2.3 民众对公安机关寄予厚望 |
5.2.4 相关法律不健全 |
5.2.5 舆情管控工作缺乏专业性 |
5.2.6 民警执法不规范 |
6 上饶市公安机关提高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工作的对策建议 |
6.1 提高对涉警网络舆情的认知 |
6.2 健全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管理体系 |
6.2.1 完善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处置流程 |
6.2.2 组建网评员队伍 |
6.2.3 建立科学考评体系 |
6.3 完善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
6.3.1 落实“三同步”原则 |
6.3.2 完善预警监测机制 |
6.4 提升舆情危机应对能力 |
6.4.1 提高官方网络平台的影响力 |
6.4.2 增强依法打击恶意炒作的力度 |
6.4.3 加强舆情应对教育培训 |
6.5 增进网络阵地建设 |
6.5.1 搭建警民互动平台 |
6.5.2 建立警媒良好关系 |
6.6 强化队伍管理 |
6.6.1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
6.6.2 推进公安队伍的思想建设 |
6.6.3 推进纪律作风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 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 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基本概念 |
(二) 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理论基础 |
二、 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意义 |
(一)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
(二)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
(三) 防治行政权力腐败的需要 |
(四) 督促政府公务人员理智谨慎用权的需要 |
三、 我国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现状分析 |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成就 |
(二) 我国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
(三) 我国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 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基本框架 |
(一) 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目标模式 |
(二) 构建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原则 |
(三) 中国特色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结构 |
五、 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路径 |
(一) 完善监督机构设置,保障监督权力 |
(二)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监督法律法规 |
(三) 重点改善社会监督环境 |
(四) 构建行政权力监督网络系统 |
(五) 构建制约行政权力的道德屏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报告文学:文体必要与现代资质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二、报告文学的趋同性和异质性 |
三、转型期报告文学的现代特质 |
第一章 转进路线: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
第一节 《哥德巴赫猜想》的开启意义 |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
二、《哥德巴赫猜想》横空出世 |
第二节 1980-1990年代的突进与调适 |
第三节 新世纪十年的开掘姿态 |
第二章 文化身份:文化生成与身份位移 |
第一节 文化生成:三重参照 |
一、报告文学发轫于现实生活场景 |
二、报告文学是介于"两种真实"之间的第三形式 |
三、报告文学日益成为开放式复合型文学样式 |
第二节 身份位移:原因与启示 |
一、位移的几个层面 |
二、位移的基本原因 |
三、位移的主要启示 |
第三章 文本蕴涵:主题样态与题材范型 |
第一节 以改革为基调的主题样态 |
一、改革是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总体基调 |
二、救赎是转型期报告文学创作的主体愿景 |
三、几种代表性主题模式 |
第二节 以民本为元素的题材范型 |
一、不倦的话题——三农题材 |
二、沉重的应对——生态诉求 |
三、渴望的目光——教育关怀 |
四、艰辛的抵抗——反腐意志 |
第四章 文体格调:现代品格与艺术维度 |
第一节 现代文学品格 |
一、生活预警的先锋性 |
二、书写心态的平民性 |
三、文本时空的史诗性 |
四、价值取向的超越性 |
五、文体风格的崇高性 |
第二节 多元艺术维度 |
一、报告形象:形神兼备 |
二、思想感情:本真深切 |
三、语言运用:鲜活明快 |
四、叙述手法:灵活自便 |
五、结构方式:创新自洽 |
六、意境营造:情景交融 |
第五章 转进指向:日趋深化的发展理路 |
第一节 批判理路:由审父到自审 |
第二节 参与理路:由边缘到中心 |
第三节 叙事理路:由聚焦到散点 |
第四节 传播理路:由一元到多维 |
余论回顾与前瞻:挑战中的希望 |
一、挑战:不应忽视的问题 |
二、希望:新世纪可能的机遇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6)别让上访群众再流泪(论文提纲范文)
上访原本是一项权利却被少数人视为违法 |
上访其实是一种信任却被少数人误为不满 |
要正确解决上访问题需把握三个代表本质 |
结束语 |
四、别让上访群众再流泪(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和我的命[J]. 梁晓声. 当代, 2021(01)
- [2]上饶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研究[D]. 王亚.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3]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D]. 徐丹. 辽宁师范大学, 2013(05)
- [4]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D]. 龚举善. 武汉大学, 2011(04)
- [5]尊严(长篇连载)[J]. 尹成,陈春山. 啄木鸟, 2011(02)
- [6]别让上访群众再流泪[J]. 胡驰,陈坚. 检察风云,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