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 - 关节疼痛,软骨疾病

骨关节炎 - 关节疼痛,软骨疾病

一、骨关节炎——痛在关节 病在软骨(论文文献综述)

杨郁鹏[1](2021)在《针刀干预兔膝骨关节炎韧带的TGF-β1/Smads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针刀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处韧带进行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兔膝关节软组织形态学变化、韧带病理变化以及韧带中TGF-β1和Smad2、Smad3蛋白含量以及m RNA表达的情况,以此阐明针刀在KOA治疗中对韧带的恢复机制,为针刀治疗KOA组织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的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0只,雌雄各半,体重(2.25±0.1)kg,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与各组均进行左后肢伸直位石膏制动造模6周,造模结束次日开始治疗,电针组隔日针刺,一周3次,治疗3周。针刀组,每周1次,治疗3周。治疗结束后统一取材,分别用Western Blot法以及RT-PCR法检测韧带中TGF-β1、Smad2/3的蛋白含量以及m RNA表达,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细胞以及纤维的变化。结果1.兔子的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动物的Lequesne MG评分上升,与空白组相比评分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动物出现了膝关节的肿胀,关节活动度下降,患肢不能参与正常的行走,不能触底,蹬地等,患肢压痛明显伴随全身反应,挣扎剧烈,造模结束后根据Jessica Badendick大体形态评分标准解剖发现造模成功,符合KOA的表现。2.各组韧带中TGF-β1、Smad2/3的蛋白表达(1)TGF-β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F-β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针刀组TGF-β1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均有显着差异(P<0.01)。(2)Smad2/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mad2/3蛋白呈现低表达,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Smad2/3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各组韧带中TGF-β1、Smad2/3中m RNA的表达(1)TGF-β1m RNA: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韧带中TGF-β1m RN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针刀组韧带中TGF-β1m RN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刀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更为显着(P<0.01)。另外针刀组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P>0.05)。(2)Smad2/3m RNA: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韧带中含量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与电针组中Smad2/3m RNA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均有显着差异(P<0.01)。4.韧带中纤维与细胞变化:空白组染色完整无脱落,纤维排列整齐有序,分层明显,细胞核细胞质清晰可见且均匀分布于纤维网中。模型组染色出现了大面积的脱落,纤维排列混乱,各层纤维之间混乱交汇,细胞核只有少数部分杂乱的分布于混乱的纤维网中,且分布疏松。针刀组染色呈现小块状分布整齐有序,仅有少部分脱落,纤维的排列整齐有序,可见清楚地分层结构,细胞均匀分布于各小块中,数量较多,排列也紧密,细胞核细胞质均可见。电针组可以较清晰的区分纤维分层,细胞核细胞质分布明显增多但仍有部分排列混乱。结论1.针刀和电针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得韧带和软组织的形态发生良性改变,且针刀相比电针组疗效更为显着。2.针刀干预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韧带中TGF-β1、Smad2/3蛋白表达以及m RNA的含量均发生改变,针刀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对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实现的。

张盼[2](2021)在《针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步态改善的疗效客观评价》文中指出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通常来说有多种治疗方法,针刺治疗便是其中之一。疼痛和步态异常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如何客观评价针刺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步态改善的疗效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常规的VAS疼痛评分和JOA膝骨关节病治疗效果评分等主观评价方法外,本研究还引入搭载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步态采集仪,采集人体行走时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信号,设计步频和步态稳定性算法并计算得到步频和步态稳定性指标,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探讨针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过程中步态改善的疗效及其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目的通过观察针刺与口服布洛芬咀嚼片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明确针刺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步态改善的具体疗效;通过常规评价结果比较与步态评价结果比较,确定步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为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提供方法。方法本次临床观察的病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并确诊的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分成药物组与针刺组。针刺组与药物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大小以及性别等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VAS疼痛评分和JOA膝骨关节病治疗效果评分等主观评价方法基础上,针对步态传感器采集的三轴加速度信号,设计了步频和步态稳定性算法,用于膝骨关节病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治疗四周后,分别观察药物组和针刺组的VAS疼痛评分结果、JOA膝骨关节病治疗效果评分结果、步频计算结果和步态稳定性计算结果。结果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周后,针刺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膝骨关节病疗效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膝骨关节病疗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的JOA膝骨关节病疗效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的JOA膝骨关节病疗效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周后,针刺组的JOA膝骨关节病疗效评分明显高于药物组,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频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步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的步频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步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的步频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的步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周后,针刺组的步频明显高于药物组,且两组间的步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态稳定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步态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的步态稳定性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的步态稳定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的步态稳定性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的步态稳定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周后,针刺组的步态稳定性明显高于药物组,且两组间的步态稳定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在结束四周治疗后针刺组痊愈52例(52/60),痊愈率86.7%,总有效率96.7%;药物组痊愈40例(40/60),痊愈率66.7%,总有效率83.3%。针刺组的痊愈率指标和总有效率指标均比药物组高,且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这两个维度上针刺组和药物组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老年性膝骨关节病VAS疼痛评分结果、JOA膝骨关节病疗效评分结果、步频、步态稳定性等方面,针刺组的针刺方案和药物组的布洛芬咀嚼片方案均有效,但针刺方案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布洛芬咀嚼片方案。同时验证了在步态改善疗效评价方面VAS疼痛评分、JOA膝骨关节病疗效评分、步频算法和步态稳定性算法的有效性。

何志玲[3](2021)在《膝骨关节炎常见经筋病灶点客观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为依据,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和压痛测定仪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常见经筋病灶点的硬度及压痛程度,旨在对膝骨关节炎传统按诊的经筋病灶点开展客观化研究,为中医经筋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设定经筋与膝骨关节炎相关病名为检索词,检索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的KOA临床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KOA经筋病灶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临床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文献分析及专家访谈结果,筛选出综合频次、频率排名较高的经筋病灶点,编制KOA常见经筋病灶点专家调查表,向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每轮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采用均数、不重要百分、等级和、变异系数进行评价,删除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低的病灶点,经过两轮问卷,最终筛选出KOA常见经筋病灶点;选择2020年11月14日至2021年1月18日淄博市中心医院中医科、疼痛科、骨伤科、颈肩腰腿疼科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依据标准纳入膝骨关节炎观察组41例,正常对照组40例,详细记录基本信息,根据X片K-L分级把患者分为I、II、III、IV级,通过双手按诊标记出KOA组8个筛选出的常见经筋病灶点以及对照组相应筋结点,行超声检测和压痛测量,记录剪切波弹性模量值和压痛阈值。观察各组经筋病灶点的弹性模量值、压痛阈值及组间差异,并用相关分析法比较KOA组的弹性模量值与压痛阈值的关系。结果:1.KOA经筋病灶点临床文献主要分为2类,经筋病灶点临床筛查研究文献临床常见病灶点40个,频率最高的前15位为髌内下、胫骨内髁、髌下、委阳次、外承山、内承山、阴陵上、髎髎次、髌外、膝关次、承筋次、合阳内、髌外下、鹤顶次、胫骨外髁;经筋病灶点治疗类文献常见经筋病灶治疗点43个,频率最高的前15位为髌内、胫骨内髁、髌下、髌内下、委阳次、膝关次、髌外、腓骨小头、阴陵上、髎髎次、委中次、阴谷次、成骨次、胫骨外髁、合阳次。治疗类文献中RCT 56篇,Jadad评分>3分的11篇;CCT 7篇,MINORS量表评分为9-16分的3篇。2.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确定了膝关节4个面的常见经筋病灶点。分别为膝前侧面足阳明经筋髌内下、胫骨内髁、髌内、髌外下;外侧面足少明经筋成腓间、成骨次、腓骨小头、阳陵次;后侧面足太阳经筋委阳次、委中次、合阳内、阴谷次;内侧面足三阴经筋血海次、髎髎次、曲泉次、髎膝间、膝关次、阴陵上。3.(1)与正常对照组的筋结点比较,KOA观察组经筋病灶点的弹性模量值均增大(P<0.001),除了委中次压痛阈值均减小(P<0.001)。(2)与正常对照组的筋结点比较,患者X线I级组经筋病灶点的弹性模量值均增大(P<0.001),除了委中次压痛阈值均减小(P<0.001)。(3)X线不同分级(I、II、III、IV级)患者间的弹性模量值比较,IV级组阳陵次均高于I级组、II级组、III级组(P<0.05),II级组的髌内下(P<0.05)、髌外下高于I级组(P<0.05),III级组的委中次高于II级组(P<0.05);压痛阈值比较,只有III级组的委中次高于I级组(P<0.05)。(4)KOA患者髌内下、成腓间、阳陵次、委中次、合阳内的弹性模量值和压痛阈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R=-0.377、R=-0.485、R=-0.561、R=-0.439、R=-0.414,(P<0.05)。结论:1.KOA常见经筋病灶点主要分布在膝关节附近,位于韧带和肌腱起止点处,少部分位于韧带中部、筋膜、滑液囊处,具有循经筋分布和关节周围聚集分布的特点。2.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量化经筋病灶点的硬度特征,从客观的角度反应了KOA患者病灶点与正常人筋结点的硬度存在差异且显着增大,可为临床按诊提供客观证据,为中医经筋诊断研究提供新思路。3.压痛测定仪可以量化KOA患者在病灶点按诊时的主观疼痛,从客观的角度反应了KOA患者经筋病灶点与正常人筋结点的压痛阈值存在差异且显着减小。4.弹性模量测量和压痛阈值测量对正常人与KOA患者、正常人与KOA早期患者实现有效鉴别,可作为KOA临床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季子谦[4](2021)在《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足阳明经筋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经筋理论观察针刀对足阳明经筋型KOA的临床疗效,从髌骨关节力学角度探索针刀改善足阳明经筋型膝骨关节炎屈伸功能障碍的原因,为针刀临床治疗KOA提供思路、方法。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筋辨证和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住院的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6例。试验组:针刀治疗+基础治疗;对照组:推髌手法+基础治疗。针刀选点参照董宝强团队归纳足阳明经筋型膝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经筋病灶点(髌内下、胫骨内髁、髌下、髌外、鹤顶次加压痛点)。针刀治疗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推髌手法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指导患者行患膝功能锻炼,10-20次/组,3组/天。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周、疗程结束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WOMAC疼痛项目、僵硬项目、活动功能项目评分,以及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3个月行膝关节正位片及髌骨轴位片以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髌骨关节力学角度变化情况。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课题实际完成90例,其中试验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患膝部位及K-L分级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2、在Q角、髌骨倾斜角、髌骨协调角上,两组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组内比较,P值均<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下肢力线。两组在疗程结束后3个月行组间比较,在Q角、髌骨倾斜角上,P值<0.05,髌骨协调角值P值>0.05,提示试验组在改善下肢力线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3、在WOMAC疼痛项目、僵硬项目、活动功能项目评分上,两组在疗程结束后1周、疗程结束后3个月与治疗前行组内比较,P值均<0.05,提示两组均能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功能;两组在疗程结束后1周、疗程结束后3个月行组间比较,在WOMAC疼痛项目、活动功能项目上,P值均<0.05,提示试验组在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在WOMAC僵硬项目上,疗程结束后1周P值<0.05,疗程结束后3个月P值>0.05,提示在近期内试验组在缓解膝关节僵硬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较长时期内两组无明显差异。4、在膝关节活动度上,两组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3个月行组内比较,P值均<0.05,提示两组均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两组在疗程结束后3个月行组间比较,P值<0.05,提示试验组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5、在总体疗效评价中,试验组治愈3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0%,P值<0.05,提示试验组治疗足阳明经筋型KOA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经筋理论针刀对足阳明经筋型KOA筋结点松解和疏通,针刀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力学角度,从而调节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屈伸功能,并可有效减轻KOA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KOA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为针刀临床治疗KOA提供了新思路、方法。

宗姝琪[5](2021)在《基于B超量化评价针刺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治疗前、治疗14天后、治疗28天后针刺腰部腧穴+局部腧穴和单纯针刺局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所纳入的40例患者均来自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将患者随机且平均的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方法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针刺腰部腧穴+局部腧穴,而对照组患者进行的治疗方法为局部腧穴。试验组选取患侧阿是穴、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足三里、L2-L4的夹脊穴、肝俞穴、肾俞穴,对照组选取患侧阿是穴、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足三里。试验组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穴位,消毒完毕后依次进针,进针深度为0.5-0.8寸,得气为度,选取平补平泻的补泻手法,留针25min。25min起针后,患者选取俯卧位,对L2-L4的夹脊穴、肝俞穴、肾俞穴进行局部皮肤消毒,依次进针,夹脊穴选取平补平泻手法,肝俞穴、肾俞穴施以补法,留针25min。对照组患者操作方法同试验组患者平卧状态下操作。两组患者共治疗28天,均一周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运用中医证候评分来观察比较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症状的改变情况,运用B超结果判断滑膜增生及滑囊内积液的改变情况,运用FPS-R评分对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针刺腰部腧穴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组内比较:(1)膝关节滑膜厚度:两组患者治疗28天后较治疗前差别明显,膝关节滑膜增生状况明显缓解(P<0.05)。试验组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28天后与治疗14天后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28天后与治疗14天后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2)膝关节滑囊积液深度:试验组治疗后(治疗14天、28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8天后与治疗14天进行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28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28天后与治疗14天后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3)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4)FPS-R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1)治疗14天后,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滑膜厚度、膝关节滑囊积液深度和FPS-R评分较对照组没有明显的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着明显的改善(P<0.05)。(2)治疗28天后,试验组患者的滑膜厚度、滑囊积液、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和FPS-R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针刺局部腧穴和针刺局部+腰部腧穴均为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针刺腰部腧穴配合局部腧穴的疗效佳于单纯针刺局部腧穴,可以更明显的改善膝关节滑膜厚度,减少膝关节滑囊内的积液,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使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针刺局部配合腰部腧穴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上继续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采用的B超可以清晰的分析患者膝关节内软组织的变化情况,在临床应用上值得继续推广。

周晓红[6](2021)在《从肝论治针灸对OA模型大鼠软骨损伤的效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从肝论治针灸对改良Hulth法制备的内侧间室OA模型大鼠软骨组织的影响,初步阐明从肝论治针灸防治OA模型大鼠软骨组织损伤的效应及昼夜节律作用机制,以期为从肝论治防治OA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选用30只12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改良Hulth法,切开右膝关节前内侧皮肤,钝性分离,暴露股骨内侧髁及关节囊,依次切断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剔除内侧半月板,假手术组仅切开并暴露股骨内侧髁及关节囊,而正常组未予任何手术处理。术后1周,将大鼠放入跑台运动装置每天跑30min,持续3周以复制OA模型。造模术后每周进行旷场实验、足底痛阈测试实验、膝关节活动度等行为学检测,影象学检查右膝关节,关节液中TNF-α、IL-1β含量使用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软骨损伤情况使用关节标本HE染色及Mankin评分观察,软骨组织中Bmal1、Clock蛋白含量使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实验二将40只12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从肝论治取穴组、常规取穴组、模型组。其中正常组不做处理,另3组均予造模。治疗从造模手术后4周开始(即跑台3周结束后开始治疗),共治疗4周。从肝论治取穴组取阳陵泉、肝俞、太冲,常规取穴组取足三里、外膝眼、内膝眼。造模术后每周进行旷场实验、足底痛阈测试实验、膝关节活动度等行为学检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使用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关节软骨损伤情况使用标本HE染色及Mankin评分观察,软骨组织中Bmal1、Clock蛋白含量使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实验三将50只12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各组处理如下:1)正常组:不手术,不治疗。2)模型组:仅造模,不治疗。3)ERK抑制剂组:造模,手术4周后腹腔注射ERK抑制剂,连续注射28天。4)从肝论治取穴组:造模,手术4周后针灸治疗,从肝论治取穴选取肝俞、太冲、阳陵泉。5)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造模,手术4周后腹腔注射ERK抑制剂,连续注射28天,同时进行针灸治疗,从肝论治取穴选取肝俞、太冲、阳陵泉。治疗结束后,关节标本HE染色及Mankin评分观察软骨损伤情况,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Bmal1、Clock、P-ERK、IL-1β、TNF-α蛋白含量。结果实验一1.大鼠术后第1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活动总距离、活动速度、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关节活动度减小,休息时间延长(P<0.01),假手术组仅活动速度、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减小(P<0.01),而活动总距离、休息时间、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活动总距离、活动速度、关节活动度增加,休息时间减少(P<0.01);术后第2-4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活动总距离、活动速度、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关节活动度减小,休息时间延长(P<0.01),而假手术组旷场实验、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膝关节炎影象学检查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右膝关节可见关节间隙存在,且内外侧间隙均匀一致,未见明显骨赘及骨破损。模型组:右膝关节可见关节间隙变窄,且内侧间隙小于外侧,有明显骨赘形成。3.软骨标本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arkin评分明显升高(P<0.01),假手术组Marki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大鼠右膝关节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IL-1β、TNF-α的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模型组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增多(P<0.01)。5.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mal1,Clock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而假手术组Bmal1,Clock蛋白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二1.大鼠术后1周,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组旷场实验、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关节活动度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造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周,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活动总距离、活动速度、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关节活动度减小(P<0.05),休息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造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术后第5-8周,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组活动总距离、活动速度、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右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P<0.05),休息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相比,常规取穴组和从肝论治取穴组均能提高大鼠活动总距离、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右膝关节活动度,并减少休息时间(P<0.05),且从第6周开始常规取穴组和从肝论治取穴组均能提高大鼠运动速度(P<0.05),与常规取穴组相比,从肝论治取穴组明能提高大鼠活动总距离、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右膝关节活动度,并减少休息时间(P<0.05),且从第7周开始从肝论治取穴组能明显提高大鼠活动速度(P<0.05)。2.软骨标本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比,其他各组Markin评分均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常规取穴组和从肝论治取穴组Marki n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常规取穴组相比,从肝论治取穴组M arkin评分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大鼠右膝关节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其他组TNF-α、IL-1β的含量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常规取穴组和从肝论治取穴组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常规取穴组相比,从肝论治取穴组IL-1β、TNF-α的含量更少(P<0.05)。4.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组Bmal1、Clock蛋白含量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常规取穴组和从肝论治取穴组Bmal1、Clock蛋白含量均升高(P<0.01);与常规取穴组相比,从肝论治取穴组Bmal1、Clock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实验三1.软骨标本HE染色显示,从Markin评分来看,与正常组比,其他组均明显增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从肝论治取穴组、ERK抑制剂组和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均明显降低(P<0.01);与ERK抑制剂组相比,从肝论治取穴组Marki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Markin’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从肝论治取穴组相比,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Markin’s评分明显降低(p<0.05)。2.采用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大鼠右膝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显示,与正常组比,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ERK抑制剂组、从肝论治取穴组和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明显减少(P<0.01);与ERK抑制剂组相比,从肝论治取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IL-1β、TNF-α的含量更少(P<0.05);与从肝论治取穴组相比,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IL-1β、TNF-α的含量更少(P<0.05)。3.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组Bmal1、Clock蛋白表达量均下降(P<0.05),P-ERK、IL-1β、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ERK抑制剂组、从肝论治取穴组和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Bmal1、Clock蛋白表达量均增多(P<0.01),P-ERK、IL-1β、TNF-α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ERK抑制剂组相比,从肝论治取穴组Bmal1、Clock、P-ERK、IL-1β、TNF-α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Bmal1、Clock蛋白表达量增多(P<0.05),P-ERK、IL-1β、TNF-α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与从肝论治取穴组相比,ERK抑制剂+从肝论治取穴组Bmal1、Clock蛋白表达量较高(P<0.05),P-ERK、IL-1β、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1.采用改良Hulth法造模可以有效复制内侧间室OA模型,且模型昼夜节律蛋白存在异常。2.从肝论治针灸治疗内侧间室OA效果优于常规取穴针灸。3.从肝论治针灸可以改善内侧间室OA关节功能,修复损伤软骨,可能与昼夜节律蛋白抑制ERK1/2的磷酸化,减少炎症物质产生、减少软骨基质破坏有关。

马增威[7](2021)在《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自拟活血利水方与洛索洛芬钠对比,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评估自拟活血利水方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自拟活血利水方的进一步推广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门诊就诊,经纳排标准筛选合格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共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单膝。治疗组患者口服自拟活血利水方(茯苓15g、泽泻12g、丹参10g、姜黄10g、牛膝12g、补骨脂10g、陈皮10g、延胡索10g、川芎10g、木瓜10g、炒白术10g、盐杜仲10g、甘草10g),嘱患者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服用3周。对照组患者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60mg/片,国药准字H20030769]口服,每次60mg,每日三次,服药3周。通过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VAS评分、关节屈伸度、关节肿胀度、AKS评分等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和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组间进行方差分析。本研究的显着性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此研究自拟活血利水方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脱落病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指数等基线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关节屈伸度、关节肿胀度、AKS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前后VAS积分变化决定,其中对照组治愈0人,显效23人,有效7人,无效0人;治疗组治愈5人,显效22人,有效3人,无效0人。组内分析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VAS评分(P=0.000<0.05)、关节屈伸度(P=0.000<0.05)、关节肿胀度(P=0.000<0.05)、AKS评分(P=0.000<0.05)等方面均具有显着差异,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膝关节改善作用明显。组间分析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膝关节VAS评分方面无显着差异(P=0.71>0.05),表明自拟活血利水方与洛索洛芬钠在改善膝关节VAS评分方面效果相当。在关节活动度(P=0.000<0.05)、关节肿胀度(P=0.000<0.05)、AKS评分(P=0.000<0.05)方面具有显着差异,表明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治疗效果优于洛索洛芬钠。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显着,在改善关节屈伸度、关节肿胀度以及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洛索洛芬钠,在膝关节VAS评分方面与洛索洛芬钠相当。自拟活血利水方药物组成简单,服用方法简便,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贺彬[8](2021)在《医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医用臭氧(O3)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疼痛科经X线平片等影像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玻璃酸钠治疗组(A组)和医用臭氧治疗组(B组),其中A组45例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ml/次,1次/周,4周为1疗程,;B组45例患者关节腔内注射25μg/ml医用臭氧10ml/次,每2周注射1次,4周为1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评估疼痛程度指标,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作为评估治疗效果指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1周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但是B组患者治疗后1周VAS评分较A组患者明显降低。在治疗4周后B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B组患者WOMAC评分改善百分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玻璃酸钠治疗方案相比,医用臭氧治疗方案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更为显着,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屈祥科[9](2021)在《膝骨关节炎肌肉骨骼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及病因要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出发,探讨膝骨关节炎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与中医证型和病因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或2018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诊断标准,纳入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的161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肌肉骨骼超声及X线检查结果,对寒、热、湿三因进行要素抽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讨4种证型、3种病因与膝骨关节炎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关系,并初步探索超声评分与中医证型和病因的关系。结果:(1)161例KOA患者中肝肾亏虚证和寒湿痹阻证较多,各中医证型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上无显着差异,而肝肾亏虚证年龄大于寒湿痹阻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X线K&L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肝肾亏虚证在K&L分级严重程度上高于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多出现2-3级,湿热痹阻证多出现1-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膝骨关节炎肌肉骨骼超声下多表现为骨赘形成和软骨退变,滑膜血流信号较少;各中医证型在超声下滑膜增生、血流信号、关节骨赘和关节积液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但对于具有滑膜增生者,湿热痹阻证超声分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骨退变方面,与寒湿痹阻证相比,肝肾亏虚证、湿热痹阻证、瘀血闭阻证出现软骨退变会更多。而与湿热痹阻和瘀血闭阻相比,肝肾亏虚证软骨退变程度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性别、年龄、BMI、病程、软骨退变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湿热痹阻证相比,软骨退变(OR=2.772,95%CI[1.021,7.529])和年龄(OR=1.057,95%CI[1.009,1.107])是KOA肝肾亏虚证的重要预测因素。(3)对患者的超声表现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具备1种、2种、3种或4-5种超声表现者在中医证型分布上无显着差异,但具备1种超声表现者在年龄上低于具有多种超声表现者(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具备2种超声表现是KOA肝肾亏虚证的重要影响因素(OR=3.443,95%CI[1.048,11.25]),而具备2种超声表现者多为关节骨赘和软骨退变。(4)对寒、热、湿三种病因要素进行分析发现,热因与寒因在软骨退变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湿因和寒因则在关节积液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寒因相比,软骨退变是热因的重要预测因素(OR=6.92,95%CI[1.066,44.903]),关节积液则是湿因的主要预测因素(OR=7.647,95%CI[1.761,33.21])。(5)选取超声表现数较多的滑膜增生、关节骨赘、软骨退变作为评分项目,湿热痹阻证在滑膜增生、关节骨赘两项综合评分上显着高于肝肾亏虚、寒湿痹阻、瘀血闭阻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在滑膜增生和软骨退变的综合评分上远远高于寒湿痹阻证(P<0.05),肝肾亏虚证在关节骨赘和软骨退变的综合评分上,高于寒湿痹阻证(P<0.05),而与湿热痹阻证和瘀血闭阻证相比则无显着差异(P>0.05)。热邪因素在关节骨赘、软骨退变综合评分上显着高于寒邪因素和湿邪因素。结论: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与KOA中医证型和病因要素有一定的相关性,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更严重,滑膜增生分级则可作为湿热痹阻的鉴别因素。肝肾亏虚证、瘀血闭阻证肌肉骨骼超声下出现软骨退变更多,且肝肾亏虚证的软骨退变可能会更严重,软骨退变可作为肝肾亏虚证的辨证因素,而关节积液可作为湿因与寒因的辨别因素。各中医证型与病因在超声表现综合评分上一定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的研究。KOA中医证候分型与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为中医的辨证提供部分微观的证据,为协助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靳博[10](2021)在《基于“骨正筋柔”理论的HTO保膝软组织张力特征和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KOA患者可因膝关节疼痛引起反应性肌张力增高、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KOA发生膝内翻畸形时,膝关节中软骨表面、半月板所受应力较正常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内侧间室处于高负荷状态,胫骨高位截骨是“骨正筋柔”理论指导下的代表保膝措施,手术结束后,恢复下肢力线,纠正内翻畸形,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逐渐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内侧间室应力发生改变。研究目的:实验一:探究基于“骨正筋柔”理论的HTO保膝治疗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特征的影响。实验二:探究基于“骨正筋柔”理论的HTO保膝治疗对膝关节软骨应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实验一:本临床研究病例选择自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天津医院关节镜一病区收治病人,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患者30例。收集患者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Visual analogue scale,WOMAC),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测量术前及术后下肢力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WBL)、股胫角(Femora tibial angle,FTA)放射学数据,进行放射学评估,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周股四头肌及半腱肌、股二头肌进行肌张力测试,收集肌张力测试数据,用统计学软件评估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二:选择1名符合HTO手术指征的患者,收集患侧膝关节CT扫描的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将存储DICOM格式的CT图像导入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中进行三维模型重建。随后在Geomagic studio中优化修整,再将数据导入到网格划分软件Hypermesh中进行网格划分及材料属性的定义,最后在有限元处理软件Aabaqus中约束边界条件,施加重力2100N载荷,收集股骨干、股骨软骨、胫骨软骨及半月板的最大Mises接触应力、位移值等数据。模拟胫骨截骨手术过程,对该模型进行截骨矫形,设计T型钢板支撑固定后,施加同样的载荷,收集数据,对所得数据与相关文献的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研究结果:实验一: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WOMAC评分、HS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着差异(P<0.001),各时间点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术后各评分呈逐渐改善趋势(P<0.001),术前下肢力线比率(WBL)平均为17.74%变为术后平均60.34%,平均改变差值为42.6%,FTA值术前平均为为186.37°矫正至平均173.4°,角度平均改变12.97°,术前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VM(股内侧肌)、RF(股直肌)、VL(股外侧肌)、S(半腱肌)、BF(股二头肌)的肌张力位移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01),各时间点肌张力位移值经重复测量,术后呈上升变化趋势(P<0.001)。实验二:HTO术后股骨软骨、半月板、胫骨软骨的应力大小、位移、内外侧应力比值发生改变,外侧应力较术前变大,内外侧比值较正常膝关节中的内外侧比值减小,膝关节应力向外侧发生变化,股骨软骨后部、胫骨软骨前外侧及半月板内外侧位移值变大,形变增大。胫骨干、股骨干应力分布区域及应力大小产生改变,较术前应力值减小。研究结论:1.HTO手术可改善患者临床功能,矫正下肢力线后膝关节由“骨不正”状态变为“骨正”状态,术后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组织张力发生变化,较术前减小,肌肉高张力状态得到改善,“筋复其柔”,符合中医学“骨正筋柔”理念,验证了HTO手术中的“骨正筋柔”思想。2.HTO手术改变了膝关节中的关节软骨、半月板表面的应力分布特征及位移值,使其内外侧应力比值较正常值减小,内侧应力分布区域变小,应力向外侧间室改变,并小于正常值,使“筋”的力学特征发生改变。

二、骨关节炎——痛在关节 病在软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关节炎——痛在关节 病在软骨(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刀干预兔膝骨关节炎韧带的TGF-β1/Smads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实验分组
    1.3 主要实验药物及试剂
    1.4 主要仪器设备
    1.5 其他材料
2.实验方法
    2.1 KOA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行为学判断标准
    2.3 电针治疗穴位和针刀的相关操作确定
    2.4 治疗方法
    2.5 治疗结束后的取材与处理
3.指标的检测与方法
    3.1 韧带组织形态检测
    3.2 RT-PCR法检测
    3.3 Western Blot法检测
    3.4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4.实验结果
    4.1 行为学评分表量表(Lequesne MG评分标准)
    4.2 Jessica Badendick大体形态评分结果
    4.3 各组韧带组织病理学观察
    4.4 RT-PCR法检测各组韧带中TGF-β1m RNA、Smad2/3m RNA的表达
    4.5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韧带韧带中TGF-β1、Smad2/3 的蛋白表达
5.讨论
    5.1 中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5.2 动物实验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3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4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5 针刀对TGF-β1、Smad2、Smad3 的表达影响
6.不足和展望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综述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针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步态改善的疗效客观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认识及治疗
        1 中医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病因及病机的认识
        2.1 外邪致痹
        2.2 内伤致痹
        2.2.1 劳役致痹
        2.2.2 五脏不足致痹
        3 中医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治疗
        3.1 手法治疗
        3.2 艾灸治疗
        3.3 针刀治疗
        3.4 中药外治
        3.5 针刺治疗
        3.6 中药内服治疗
    综述二 西医对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认识及治疗
        1 流行病学特点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
        3.1 药物治疗
        3.2 非药物治疗
    综述三 老年性膝骨关节病临床评价研究现状
        1 量表研究现状
        2 步态仪研究现状
疗效评价方法设计
    1 客观评价方法
        1.1 信号采集设备软硬件
        1.1.1 信号采集设备硬件
        1.1.2 信号采集手机APP
        1.1.3 PC端传输软件
        1.2 加速度信号处理算法
        1.2.1 步频算法
        1.2.2 步态稳定性算法
    2 主观评价方法
        2.1 VAS疼痛评分
        2.2 JOA膝骨关节病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样本容量设计与随机分组
        1.7 一般资料
        1.8 治疗方法
        1.9 疗效评价
        1.10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VAS疼痛评分比较
        2.2 JOA膝骨关节病疗效评分比较
        2.3 步频比较
        2.4 步态稳定性比较
        2.5 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膝骨关节炎常见经筋病灶点客观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膝骨关节炎临床文献的经筋病灶点频次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文献来源
        1.1.2 文献检索策略
        1.1.3 文献筛选标准
        1.1.4 文献筛选
        1.1.5 文献信息提取及录入
        1.1.6 质量评价
        1.1.7 数据分析
    1.2 结果
        1.2.1 检索结果
        1.2.2 经筋病灶点临床使用情况
        1.2.3 治疗类临床试验文献质量评价
    1.3 小结
    1.4 讨论
第二部分 膝骨关节炎常见经筋病灶点专家调查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调查问卷的制定
        2.1.2 专家评价及计分方法
        2.1.3 专家遴选
        2.1.4 问卷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第一轮问卷调查结果
        2.2.2 第二轮问卷调查结果
    2.3 小结
    2.4 讨论
第三部分 膝骨关节炎常见经筋病灶点客观化研究
    3.1 研究资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入选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按诊检查及测试部位标记
        3.2.2 经筋病灶点的解剖定位及结构
        3.2.3 剪切波弹性超声检查
        3.2.4 压痛阈值测量
        3.2.5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一般资料
        3.3.2 KOA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弹性模量值、压痛阈值比较
        3.3.3 Ⅰ级组与正常对照组弹性模量值、压痛阈值比较
        3.3.4 不同X线分级组的弹性模量值、压痛阈值比较
        3.3.5 观察组弹性模量值与压痛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3.4 小结
    3.5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综述 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1 中医对KOA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2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KOA病因的认识
        2.2 KOA发病机制研究
    3 KOA经筋理论研究及临床研究
        3.1 经筋实质的研究现状
        3.2 从经筋角度论述KOA的病因病机
        3.3 经筋理论在KOA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足阳明经筋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病例收集
    2 病例分组
    3 诊断标准
    4 经筋辨证
    5 分级标准
    6 纳入标准
    7 排除标准
    8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研究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备及材料
        2.2 治疗方法
    3 注意事项
    4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4.1 膝关节X线片角度测定(详见附录D)
        4.2 膝关节屈伸主被动活动度评定
        4.3 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定(详见附录F)
        4.4 疗效评定标准(详见附录G)
    5 不良事件记录及处理
    6 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第三章 结果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
        3.1 Q角比较
        3.2 髌骨倾斜角比较
        3.3 髌骨协调角比较
        3.4 WOMAC疼痛项目比较
        3.5 WOMAC僵硬项目比较
        3.6 WOMAC活动功能项目比较
        3.7 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4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KOA的发病现状
    2 中西医诊治KOA研究现状
        2.1 西医诊治研究现状
        2.2 中医研究现状
    3 治疗现状
        3.1 西医治疗现状
        3.2 中医药辨证治疗
    4 经筋理论对KOA的认识
        4.1 经筋实质
        4.2 经筋功能
        4.3 经筋与膝关节相关性
        4.4 足阳明经筋对KOA的认识
    5 针刀治疗KOA原理
        5.1 针刀治疗KOA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
        5.2 针刀治疗KOA软骨保护作用及机制
        5.3 针刀治疗KOA生物力学调节作用及机制
    6 研究结果分析
    7 评价
    8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基于B超量化评价针刺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中药治疗
        1.4 针灸治疗
        1.5 推拿按摩疗法
        1.6 综合疗法
        1.7 小结
    2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2.1 膝骨关节炎的定义和分类
        2.2 流行病学
        2.3 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2.4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2.5 B超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2.6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
        2.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6 脱落病例的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选穴处方
        3.2 操作方法
        3.3 针刺疗程
        3.4 观察指标
        3.5 疗效判定标准
        3.6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治疗前组间比较
        4.3 治疗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4.4 整体疗效评价
    5 讨论
        5.1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治疗KOA的机理
        5.2 从西医学角度分析治疗KOA的机理
        5.3 运用B超进行疗效评价的优势
        5.4 研究结果分析
        5.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6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从肝论治针灸对OA模型大鼠软骨损伤的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改良Hulth法建立OA模型及检测模型中昼夜节律蛋白Bmal1、Clock的表达
    1 材料、仪器、试剂
        1.1 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行为学观察指标及方法
        2.4 取材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旷场实验
        3.2 足底痛阈测试实验
        3.3 大鼠关节活动度
        3.4 大鼠膝关节影像学检查
        3.5 软骨标本HE染色及Mankin′s评分
        3.6 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
        3.7 免疫荧光法检测软骨组织中Bmal1、Clock蛋白的表达
        3.8 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Bmal1、Clock蛋白的含量
    4 讨论
        4.1 目前使用的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
        4.2 模型成功的依据
        4.3 关节炎模型昼夜节律存在异常
实验二 不同配穴方法对大鼠OA模型炎症及昼夜节律蛋白Bmal1、Clock的影响
    1 材料、仪器、试剂
        1.1 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针刺治疗方法
        2.4 行为学观察指标及方法
        2.5 取材及检测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旷场实验
        3.2 足底痛阈测试实验
        3.3 大鼠关节活动度
        3.4 软骨标本HE染色及Mankin′s评分
        3.5 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
        3.6 免疫荧光法检测软骨组织中Bmal1、Clock蛋白的表达
        3.7 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Bmal1、Clock蛋白的含量
    4 讨论
        4.1 针灸疗法的取穴规律
        4.2 从肝论治针灸治疗OA的理论依据
        4.3 从肝论治针灸治疗OA的探讨
实验三 从肝论治针灸调控昼夜节律蛋白Bmal1、Clock介导ERK1/2信号通路抑制大鼠OA模型炎症的机制
    1 材料、仪器、试剂
        1.1 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2 动物模型制备及ERK抑制剂使用方法
        2.3 针刺治疗方法
        2.4 取材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软骨标本HE染色及Mankin’s评分
        3.2 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
        3.3 免疫荧光法检测软骨组织中Bmal1、Clock、P-ERK、IL-1β、TNF-α蛋白的表达
        3.4 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p-ERK、IL-1β、TNF-α、Bmal1、Clock蛋白的含量
    4 讨论
        4.1 MAPK/ERK信号通路的介绍
        4.2 软骨基质与ERK1/2 信号通路的关系
        4.3 炎症因子与ERK1/2 信号通路的关系
        4.4 从肝论治针灸对大鼠ERK1/2 信号通路的影响
全文讨论
    1 中医对OA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针灸治疗OA的概况
    2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OA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炎症物质对OA的影响
        2.3 昼夜节律失常对OA的影响
        2.4 ERK1/2 信号通路对OA的影响
    3 “补疏结合”是从肝论治针灸防治OA的重要取穴原则
结语
本研究的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从肝论治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7)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1 发病因素
        1.1 年龄
        1.2 性别
        1.3 肥胖与超重
        1.4 损伤、磨损
        1.5 其他原因
    2 发病机制
        2.1 细胞因子
        2.2 免疫应答
        2.3 自由基
        2.4 生物力学
    3 临床表现
        3.1 临床症状
        3.2 影像学表现
    4 治疗方法
        4.1 健康教育与功能性锻炼
        4.2 药物治疗
        4.3 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分型认识
        2.1 气滞血瘀型
        2.2 寒湿痹阻型
        2.3 肝肾亏虚型
        2.4 气血虚弱型
    3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治疗研究
        3.1 中医内治法
        3.2 中医外治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分析
        2.2 临床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认识
        3.2 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3.3 自拟活血利水方的组成及药物分析
        3.4 临床结果讨论分析
        3.5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医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分型及临床特征
    3.分级及诊断标准
    4.鉴别诊断
    5.治疗方式
    6.预防与健康教育
实验研究
    1.临床资料
    2.诊疗标准
        2.1 治疗方法
        2.2 疗效评估
        2.3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4.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膝骨关节炎肌肉骨骼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及病因要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中药内服
        2 中药外治
        3 针灸治疗
        4 中医综合疗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影像学研究进展
        1 辨证分型
        2 X线检查
        3 肌肉骨骼超声
        4 核磁共振成像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 分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分型标准
        1.4 中医病因要素采集
        1.5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1.6 病例纳入及筛选流程
    2 研究方法
        2.1 中医辨证分型及X线评估
        2.2 肌肉骨骼超声评估
        2.3 一般资料采集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肌肉骨骼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3.3 超声下表现与中医病因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膝骨关节炎一般情况分析
        4.2 KOA中医证型与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关系
        4.3 膝骨关节炎病因要素与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关系
        4.4 关于膝骨关节炎肌肉骨骼超声综合评分的探讨
        4.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录
    附录1 超声下软骨退变分级
    附录2 超声下关节骨赘分级
    附录3 典型滑膜增生和血流信号
    附录4 典型软骨退变
    附录5 典型关节积液
个人简历

(10)基于“骨正筋柔”理论的HTO保膝软组织张力特征和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基于“骨正筋柔”理论的HTO保膝软组织张力特征
    1.一般资料
    2.方法
    3.结果
    讨论
        1.KOA肌力下降的特点
        2.KOA肌力下降的影响因素
        3.“筋失其柔,骨失其正”的形成机制
        4.KOA的传统医学治疗
        5.基于“骨正筋柔”理论的KOA胫骨截骨治疗
        6.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附录
实验二 基于“骨正筋柔”理论的HTO保膝治疗有限元分析
    1.材料和方法
    2.实验步骤
    3.结果
    讨论
        1.有限元在骨科的发展及应用
        2.有限元模型的优化
        3.KOA的生物力学特征
        4.本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肾亏虚”对KOA膝内翻形成的影响
    1.KOA膝内翻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
    2.肾虚对软骨变化的影响
    3.肾虚与软骨生物钟的联系
    4.肾虚对软骨下骨变化的影响
    5.“肝肾亏虚”对膝关节中“筋”的影响
    6.“肝肾亏虚”与KOA膝内翻形成的联系
    7.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骨关节炎——痛在关节 病在软骨(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刀干预兔膝骨关节炎韧带的TGF-β1/Smads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 杨郁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针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步态改善的疗效客观评价[D]. 张盼.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3]膝骨关节炎常见经筋病灶点客观化研究[D]. 何志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足阳明经筋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季子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基于B超量化评价针刺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宗姝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从肝论治针灸对OA模型大鼠软骨损伤的效应机制研究[D]. 周晓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自拟活血利水方对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的影响[D]. 马增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医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D]. 贺彬.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膝骨关节炎肌肉骨骼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及病因要素的相关性研究[D]. 屈祥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10]基于“骨正筋柔”理论的HTO保膝软组织张力特征和有限元分析[D]. 靳博.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骨关节炎 - 关节疼痛,软骨疾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