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珍宝-橄榄石

河北珍宝-橄榄石

一、河北瑰宝——橄榄石(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乐[1](2019)在《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主要产地为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东部边缘与辽宁省凌源市交界处,当地玉石市场称之为“热河玉”,其颜色丰富、质地细腻,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目前对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主要对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进行较为全面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研究,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显微观察、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紫外-可见光光谱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等测试技术,分析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的宝石学性质、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致色机理以及放射性特征,并探讨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的质量品质,以完善人们对承德宽城蛇纹石玉的科学认识。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颜色丰富,肉眼观察颜色为淡粉色和绿色,其中淡粉色样品颜色不均匀,可出现淡粉色、浅粉色和黄绿色三种颜色;绿色样品颜色均匀,可出现灰绿色、蓝绿色;原石主要呈蜡状光泽,抛光后呈弱玻璃光泽;摩氏硬度为3-4;淡粉色样品的相对密度为2.31-2.54,折射率1.53-1.55;绿色样品的相对密度为2.57-2.62,折射率1.55-1.56。偏光显微镜下可见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样品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蛇纹石,次要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透辉石、透闪石、滑石和磁黄铁矿,结构主要有纤维交织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叶片状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局部发生角砾岩化。主要呈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条带构造。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结果进一步显示淡粉色样品的主要组成矿物为斜纤蛇纹石,含有少量正纤蛇纹石、利蛇纹石、方解石、白云石和透辉石;绿色样品的主要组成矿物为叶蛇纹石,同时含有少量斜纤蛇纹石、透闪石、滑石和磁黄铁矿;通过电子探针测试分析,淡粉色样品和绿色样品中的蛇纹石矿物主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绿色样品Fe O、Al2O3和Na2O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粉色样品。淡粉色样品中局部角砾岩化的部分,其角砾区域和胶结物区域均显示蛇纹石的化学成分,且主量元素含量差异不大,胶结物区域蛇纹石的Fe O含量小于角砾区域蛇纹石Fe O的含量,淡粉、浅粉和黄绿色区域的蛇纹石矿物化学成分相近,黄绿色区域的蛇纹石铁含量高于淡粉色和浅粉色区域;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试,推测粉色是由Fe3+和Mn2+综合叠加所致,黄绿色是由Fe3+和Mn2+综合致色,绿色是由于Fe2+和Fe3+综合致色。

徐扶摇[2](2019)在《论神话题材在鲁本斯绘画中的体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吕林素,徐立国[3](2018)在《中国特色宝石知多少》文中指出无论从历史长河看,还是从宝石种类与空间分布看,我国的宝石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独具特色。千禧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宝石消费市场。作为"宝石丝路"始发站——由古至今,我国特色的宝石资源种类从少逐渐增多。从最早的史前文明时期,特别是距今8000~3500年的"玉器时代",主要是就近在沟河和山野捡拾的地表砂矿,主要包括和田玉、岫玉、独山玉和绿松石等"四大名玉",其次

谢艳[4](2017)在《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珠宝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珠宝消费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铂金、黄金消费国,也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玉石消费市场和钻石市场。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情况直接影响世界奢侈品品牌企业全球布局和国际贵金属市场走向及价格趋势。通过文献和市场调研发现,我国珠宝产业研究尚浅,往往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尤其对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鲜有人提及。选择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研究,可以为保障我国珠宝产业向着更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为我国珠宝产业投资者进行初级投资评价,以及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论文梳理了珠宝产业竞争力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总结了我国宝玉石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论述了我国发展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新的发展模式和趋势,通过统计学与数据分析法剖析了我国珠宝产业规模、国际贸易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给出了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概率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找出区域或国家间竞争力强弱或优劣的评价体系,从而提出了一套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接着,通过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分别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产业等角度提出了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1)珠宝产业竞争力是一个比较概念,是本国(或本地区)珠宝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珠宝首饰产品,提供各种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占取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它是一种现实竞争力,持续发展的能力。(2)我国珠宝产业整体规模大,企业数量多,门店覆盖面广;近三年珠宝首饰进口额呈激增态势,而出口总额呈快速衰减现象。我国主要进口国家不稳定,仅南非蝉联第一或第二位,瑞士于2016年首次跃居我国进口国第一位;我国珠宝首饰主要出口地为香港和美国。(3)中国和印度的综合得分分别59.554、50.477,我国的整体情况好于印度,更具有竞争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珠宝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别为75.843、70.703、65.537,珠三角综合情况最优、长三角次之,环渤海相对较差。

刘文奇[5](2017)在《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对河南淅川单岗陶器进行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南淅川单岗遗址位于丹江流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促使了当地文化的繁盛。单岗遗址自1994年发现以来,历经数次发掘,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仍未有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单岗遗址陶器进行的研究。为了探究单岗遗址陶器的特点,本文选取了屈家岭和周代的一些陶器样品,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这些陶器进行研究,以探索各时期陶器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量了所有所选取陶器样品的化学组分,然后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时期样品的原料来源;利用空隙仪和热膨胀仪测量了部分样品的物理性能和烧成温度,以探索各时期样品的烧制工艺差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各时期部分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以确定各时期样品的矿物组成;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所选取样品的显微结构得出样品的微观形貌。得出的结论如下:屈家岭和周代各时期样品的原料来源基本相同但相对比较分散,相对来说,西周晚期样品的原料来源和其他时期稍有不同。说明屈家岭和周代各时期当地人居住的比较分散,但距离不是太远,西周晚期时当地人的居住地可能与其他时期稍有不同,但距离不远。屈家岭和西周晚期样品的吸水率和空隙率较大,春秋早、春秋中、春秋晚和战国早期样品的吸水率和空隙率较小,说明屈家岭和西周晚期样品的致密性低于其他时期。且各时期内样品的吸水率、空隙率、表面密度和体积密度差异较大,说明各时期内样品的烧制工艺也有较大差别。屈家岭和周代各时期样品的烧成温度基本都在850℃到1050℃之间,屈家岭时期到西周晚期,陶器的烧制工艺并没有大的变化,样品的烧成温度都在900℃左右,烧制工艺基本相同,劣于春秋早、春秋中、春秋晚和战国早期陶器的烧制工艺。屈家岭和周代各时期样品的主要矿物成分都为石英,还含有一些长石类矿物、尖晶橄榄石、镁铝榴石、钙铝榴石、铁铝榴石、橄榄石和硅线石等矿物,其中以长石类矿物居多。屈家岭和周代各时期陶器样品的微观形貌非常相似,含有大量的石英颗粒,样品中含有大量的孔洞,烧结程度较差,空隙较多,结构比较疏松。

杨晓燕[6](2017)在《国内历史类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调查》文中提出藏品分类作为博物馆业务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博物馆藏品管理、藏品研究、陈列展览等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合理的藏品分类对于密切馆际交流合作,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以及推动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当下国内博物馆藏品分类实践还存在较多问题,如何做好此项业务已成为迫切之需。历史类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藏品时间跨度大、藏品多样性特点突出。因此,本文以历史类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电话、网络咨询等途径,梳理出当下国内主要线下、线上历史类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国内现有线下博物馆藏品分类业务规范性尚不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线上博物馆传播藏品信息功能的实现。同时,线下博物馆也囿于技术和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尚未有效发挥其优势。有鉴于此,笔者就改进博物馆藏品分类的建议做一简要探讨,并尝试从博物馆公布线下藏品目录和公众参与构建线上藏品分类两方面,对博物馆藏品分类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思考。

颜建东[7](2015)在《河北省武安市坦岭地区闪长岩中富磁铁矿包体特征及成因》文中研究指明坦岭地区位于我国重要的铁矿基地的河北省武安市,大地构造位于太行山南端,铁矿床形成在中生代中晚期120-135Ma;在坦岭地区中生代闪长岩中发现了许多暗色微粒富磁铁矿包体且以钠长石质包体的岩浆改造程度最高,接近岩浆成分,由此坦岭岩体可能是岩浆通道中富钠的铁矿浆直接晶出,充填-贯入式成矿。富磁铁矿包体多呈浑圆状、半浑圆状、椭圆状;长轴直径2-11cm左右,最大小于30cm;包体与寄主岩体边界平直截然,常见的微粒结构、流动特征。坦岭富磁铁矿包体主要矿物有:角闪石(45%-50%)、钾长石(5%-15%)、斜长石(10%—20%)、磁铁矿(15%-25%);副矿物有:磷灰石(小于5%)、黑云母、石英(约1%)等。寄主岩体中主要矿物为:斜长石(45%-50%)、钾长石(5%-15%)、角闪石(10%—20%)、绿泥石(15%-25%);副矿物有:磁铁矿(小于5%)、磷灰石、黑云母等。磁铁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磁铁矿(45%-50%)、角闪石15%-25%)、斜长石(10%—20%)、钾长石(5%-15%);副矿物主要有:黑云母(小于5%)、磷灰石等。富磁铁矿包体中斜长石成分为:更长石、钠长石、单斜钠长石,少部分为透长石,或含有Fe、Ti、Mg、Mn等杂质元素。寄主岩长石为:钠长石、单斜钠长石,少部分为钙长石和透长石;矿石中长石为更长石、单斜钠长石。包体中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磁铁矿中角闪石为Fe-Mg-Mn角闪石和钙质角闪石;岩体中角闪石为钙质和Na-Ca角闪石。由主量、微量和稀土数据表明:包体中长石可分为两类:牌号(Ab)高和牌号(Ab)低的斜长石;牌号高的斜长石是早期岩浆结晶分异形成,而牌号低的斜长石和矿石中斜长石成分一致,可能与铁矿浆同时形成。岩体中振荡环带斜长石,中心部位An稍高,从中心到边部有An降低,Ab、Or增高的趋势;包体中角闪石中心部位An稍高,从中心到边部有Mg降低、Fe增高的趋势,Ca变化不大通过角闪石温压计估算:侵入岩体、包体和铁矿体压力范围分别集中在:2.34—3.52(Kbar),2.7—3.12(Kbar),4.02—6.65(Kbar)岩体、包体和矿石温度范围分别为:694—784(OC),657—778(OC),487—682(OC)。可见,包体结晶温度接近岩体,微高于矿体。磁铁矿呈它形充填到角闪石和斜长石缝隙之中。包体中高牌号斜长石与矿石中斜长石微量和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基本一致;矿石、包体与岩体中角闪石微量、稀土分配曲线基本一致,而矿石中角闪石分配曲线略低于包体和岩体;包体和矿石中磁铁矿微量、稀土分配曲线基本一致,包体、岩体和矿石中磁铁矿仅轻稀土分配曲线基本一致。总之,富磁铁矿包体和矿石共生,说明磁铁矿是富铁矿浆从硅酸盐熔离的产物,而富磁铁矿包体是“铁矿浆”从硅酸盐熔离的中间产物。原始岩浆即含矿熔体流体流(岩浆和铁矿同期同源)主要起源于上地幔部分熔融,部分铁矿床岩浆上侵过程中加热熔融下地壳,具有壳幔混合性。含矿熔体流体流沿构造薄弱带运移就位,上升过程中Fe同位素产生上轻下重的分馏,通道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流体晶矿物组合,是以侵入形成式贯入到裂隙和构造薄弱部位最终以充填—贯入式成矿富集成矿。

周洁[8](2014)在《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现研制及呈色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清新的色调,素雅的纹饰,莹润的釉色而引起人们的喜爱。其中康熙青花瓷以其鲜丽、古雅幽靓、层次分明的色调的特点,为其他朝代青花瓷所无法比拟。康熙青花瓷具有如此独特的呈色效果,主要依赖于其所使用的青花着色料——钴土矿,然而这种优质的天然钴土矿日渐稀少。因此本文以探索再现研制康熙青花色料为目的,参照古代康熙青花瓷的样品,结合现代制瓷工艺,进行了康熙青花的再现研究工作,较好的再现研制出了康熙青花瓷,并利用多种测试分析技术,结合色料配方的化学组成及工艺对青花色料的呈色机理进行了探讨,论文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青花瓷的定义和青花瓷的起源,并重点介绍了元、明、清三代青花瓷所使用的青花原料及呈色特点,归纳总结了再现研制康熙青花瓷的研究现状,分析并指出了再现研制康熙青花瓷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在总结分析古代康熙青花瓷的基础之上,探索利用现代制瓷工艺条件,开展了用现代化工原料替代天然钴土矿进行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现研制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硅酸盐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色差仪(NF-333)、偏光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探讨了色料配方中化学组成及制备工艺对青花色料的呈色影响,进一步探讨了青花色料的呈色机理。研究表明:1)Mn/Co、Fe/Co值约为4、0.3时,青花色料呈色效果较好。2)在合成的青花色料中,随着Fe/Co值的升高,色料中形成绿色FeAl2O4晶体,同釉熔体中的FeSiO3、Fe3O4共同作用,使青花色料的呈色由明蓝逐渐向暗蓝色转变;随着Mn/Co值的升高,青花色料中形成灰褐色MnAl2O4、Mn0.83Al1.96Fe0.21O4晶体,同时釉熔体中的Mn3O4与钴离子发生取代,三者共同作用,使青花色料的呈色由明蓝色逐渐向灰青色转变。

王文广[9](2012)在《中国古代碑之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东汉始,中国古代碑的典型形制确定以后,碑在石刻文化的系统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其本身也成为集诸多文化信息于一身的载体,是综合雕刻、书法、文学、历史,集实用性、观赏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艺术品。本文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设计范畴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碑的所立、所书、所置、所属,析其形制、纹饰、空间、工艺、价值。立足于实物图像分析、考古发现、文献资料,运用考古类型学进行分类,努力结合文化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以实地考察、考古实物和历代金石学研究成果、文献为基本依据;在技术和艺术、工艺与材质、设计与文化、功能与形式、构成与审美、思维与评价中展开。论文努力把碑置于一个相对完整的环境空间加以考察,进而努力还原碑在特定人文环境中的时代语义。论文分五章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章节。该部分引入课题,总结历代碑之研究学术史,阐明本文研究思路与要点;第二部分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为论文主体部分,分别从形制、纹饰、空间、工艺四个设计艺术学学科的核心研究范畴展开。总体强调自身研究的发现与思考,对形制的重构、碑的特殊形式如造像碑、方尖碑,对碑在环境中的序列空间、碑身版式与碑额版式布置,对碑之纹饰的承继与自身特殊性,对工艺中流程及与工具发展的关系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第三部分为第五章及结论部分,则从碑的记事、印刷文化特征、建筑文化特性、艺术特性、文献特征等几方面进行总结,为论文的提升与升华。

朱怡芳[10](2009)在《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文中认为中国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形成了自己的玉石文化及其传统,其后的数千年及今,玉石文化绵延不绝,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内容和特征之一。本研究将整个中国玉石文化的历史传统分为远古传统、古典传统和现代传统,并运用社会学、文化学以及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对玉石文化诸传统的演变、承续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论文围绕玉石文化传统的永恒性(神性)、价值性、社会文化身份与权力形式展开讨论,提出远古传统以神人结体与宗法结构为基础,而古典传统则以权力意志与比德理念作为特质,所谓现代传统则是大众消费与时尚意象的产物。本文运用多重证据法,论述了远古传统从“神人结体”到“宗法玉制”转变的路径。通过图像学的分析,结合实物及史前神话传说等各类文本资料,推论出“神徽”是无文字时代的先民采用原初艺术表现方式所作的历史记录,而且“神徽”的主题纹饰具有由神灵崇拜向祖宗崇拜过渡的性质。基于对《周礼》的分析,应用分形理论,提出“宗法玉制”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及现当代玉石文化形成惟“宗”传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传统社会玉石文化权势话语的分析,揭示了作为赠与或保存的玉石物品在相对稳定的等级社会中,对于人们巩固社会地位、维系社会关系、增强话语权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了“玺印为权”、“冠服以仪”的玉石物品是权势阶层权力意志合法化的符号。传统社会的“比德理念”是对西周“惟德是辅”的继承。作为教化人性的“比德”不仅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君子”而谈,即“君子”的概念因科层制的出现和“三纲五常”的儒化扩展到士绅官僚、文人雅士等更广的社会群体范围,而不同历史时期价值观念的转变亦使玉石文化传统中“比德符号”的意义发生衍变。基于对近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讨论,指出现代传统中玉石制品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消费品,它是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甚至社会资本结合的商品。通过对当代玉石文化现况的田野考察与分析,提出大众消费消解了传统玉石文化的神圣性、经典性、少数阶层的占有性,弱化了传统玉石符号的尊贵属性,但在新的社会情境中,玉石文化的神性得到延伸、经典性也得到重新诠释。

二、河北瑰宝——橄榄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瑰宝——橄榄石(论文提纲范文)

(1)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产地简介
    2.1 矿区位置与交通
    2.2 矿区地层
    2.3 矿区构造
    2.4 矿体概况
第三章 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宝石学特征
    3.1 样品简介
    3.2 常规宝石学特征
        3.2.1 光学性质
        3.2.2 力学性质
第四章 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矿物学特征
    4.1 矿物的组成以及结构
        4.1.1 偏光显微镜特征
        4.1.2 红外光谱特征
        4.1.3 激光拉曼特征
        4.1.4 X射线粉晶衍射特征
    4.2 矿物的化学成分
第五章 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的致色机理探讨
    5.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特征
    5.2 微量元素
    5.3 颜色成因探讨
第六章 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的放射性特征
第七章 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的品质分析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样品原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3)中国特色宝石知多少(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部沿海宝石带:北起黑龙江, 南至海南, 其间还包裹着一条呈北北东向延伸的深大断裂, 在滨西太平洋成矿域上形成了一系列玄武岩型、热液蚀变型等有关的宝石矿床。
二、天阿-兴蒙宝石带:
三、秦-祁-昆宝石带:
四、西南三江宝石带:
    1. 和田玉:
    2. 印章石:
    3. 砚石:

(4)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珠宝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1.2.1 珠宝产业研究现状
        1.2.2 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工作量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2.1.1 产业及珠宝产业概念
        2.1.2 竞争力及产业竞争力
        2.1.3 珠宝产业竞争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3 小结
第三章 我国珠宝玉石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
    3.1 国内外珠宝玉石资源概况
        3.1.1 国外珠宝玉石资源
        3.1.2 国内珠宝玉石资源
    3.2 我国珠宝玉石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
    3.3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状况
        3.3.1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政策及环境
        3.3.2 我国珠宝产业规模分析
        3.3.3 我国珠宝进出口贸易分析
        3.3.4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模式和趋势
        3.3.5 我国珠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小结
第四章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4.1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
        4.1.1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4.1.2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的目的
        4.1.3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4.2 评价指标的选择
    4.3 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4.4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4.5 小结
第五章 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5.1 珠宝产业竞争力的层次分析
    5.2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竞争力评价对比研究
        5.2.1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背景介绍
        5.2.2 我国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的模糊综合评价
    5.3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对比研究
        5.3.1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指标要素分析
        5.3.2 中印珠宝产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6.1 从资源方面来看,要重视珠宝玉石的储备和勘查
    6.2 从产业角度来看,更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携手
        6.2.1 强化政策制度规范与扶持
        6.2.2 加强行业创新能力
        6.2.3 提升企业竞争力是根本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表

(5)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对河南淅川单岗陶器进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中国古陶瓷发展历史
    1.2 国内外古陶瓷研究现状
    1.3 单岗遗址简介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 单岗陶器的成分分析
    2.1 实验原理及结果
        2.1.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1.2 XRF分析结果
    2.2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2.1 因子分析
        2.2.2 判别分析
        2.2.3 聚类分析
    2.3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3.1 单岗陶器的因子分析结果
        2.3.2 单岗陶器的判别分析结果
        2.3.3 单岗陶器的聚类分析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单岗陶器的物理性能和烧成温度分析
    3.1 单岗陶器的物理性能分析
        3.1.1 实验方法及结果
        3.1.2 数据分析结果
    3.2 单岗陶器的热膨胀分析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单岗陶器的物相分析
    4.1 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原理
    4.2 单岗陶器的物相分析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单岗陶器的显微结构
    5.1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5.2 样品的选取与制备
    5.3 陶器样品的显微结构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国内历史类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相交界定及研究方法
    三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一章 国内主要线下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国内主要线下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调查
    第二节 线下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分析
        一 线下博物馆藏品分类发展回顾
        二 线下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及影响因素
        三 线下博物馆藏品分类的局限性
第二章 国内主要线上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国内主要线上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调查
    第二节 线上博物馆藏品类目设置现状分析
        一 线上博物馆藏品类目设置的意义
        二 线上博物馆藏品类目设置的必要性
第三章 博物馆藏品分类发展趋势探讨
    第一节 改进博物馆藏品分类的建议
    第二节 博物馆藏品分类发展趋势探讨
        一 博物馆公布线下藏品目录
        二 公众参与构建线上藏品分类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个人简历

(7)河北省武安市坦岭地区闪长岩中富磁铁矿包体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及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与取得成果
        1.4.1 完成的工作量
        1.4.2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坦岭区域地质背景
    2.1 岩浆岩
        2.1.1 岩浆岩时代和岩性划分
        2.1.2 岩浆岩空间展布特点
    2.2 地层
        2.2.1 下赞皇群
        2.2.2 长城系
        2.2.3 寒武系
        2.2.4 奥陶系
        2.2.5 石炭系
        2.2.6 二叠系
        2.2.7 三叠系
        2.2.8 白垩系
        2.2.9 第三系
        2.2.10 第四系
    2.3 构造
        2.3.1 华北克拉通构造运动
        2.3.2 坦岭地区构造特征
第三章 坦岭富磁铁矿包体的地质特征
    3.1 包体的宏观地质特征
    3.2 包体的分类
    3.3 包体岩石学特征
    3.4 包体的矿物学特征
    3.5 包体岩相学特征
第四章 包体及寄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分析
        4.1.1 主量元素全岩数据分析
        4.1.2 主量数据单矿物分析
    4.2 微量元素分析
        4.2.1 微量元素全岩数据分析
        4.2.2 微量元素单矿物数据分析
    4.3 稀土元素分析
        4.3.1 稀土元素全岩数据分析
        4.3.2 稀土元素单矿物数据分析
    4.4 矿物化学与平衡温压估算
        4.4.1 角闪石结晶压力
        4.4.2 角闪石结晶温度
第五章 包体及其寄主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5.1 富磁铁矿包体与寄主岩的成因联系
    5.2 包体的成分推测熔浆的成分
    5.3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与含矿熔浆的密切关系
        5.3.1 矿石构造
        5.3.2 矿石的结构
        5.3.3 矿石物质成分特征
第六章 流体晶矿物共生组合
    6.1 流体晶矿物组合
    6.2 含矿熔体流体流热力学平衡过程
    6.3 岩浆通道中流体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第七章 岩浆通道成矿系统
    7.1 岩浆通道热液成矿的证据
        7.1.1 野外宏观证据
        7.1.2 镜下微观证据
    7.2 铁质来源与矿浆演化
    7.3 岩浆通道成矿机理对找矿的启示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现研制及呈色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青花瓷的定义
    2.2 青花瓷的起源
    2.3 历代使用的青花原料及呈色
        2.3.1 元代
        2.3.2 明代
        2.3.3 清代
    2.4 青花瓷着色料的研制和呈色机理的研究现状
    2.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预期
        2.5.1 课题主要内容
        2.5.2 课题主要预期
3 康熙青花瓷着色料的再现研制
    3.1 相关测试分析技术及实验用仪器
        3.1.1 相关测试技术方法简介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康熙青花瓷标本的综合分析
        3.2.1 古瓷片的外观呈色分析
        3.2.2 康熙青花瓷的胎、釉及料的元素组成分析
        3.2.3 康熙青花瓷的特点分析
    3.3 康熙青花瓷基础坯、釉的确定
        3.3.1 实验用坯的确定
        3.3.2 青花瓷面釉的确定
    3.4 康熙青花色料合成的工艺实验
        3.4.1 色料合成煅烧温度实验
        3.4.2 SiO_2/Al_2O_3对色料呈色影响实验
        3.4.3 Fe、Mn、Co 含量对青花色料的呈色影响实验
        3.4.3.1 Mn/Co 与 Fe/Co 对色料呈色影响实验
        3.4.3.2 Co 含量对色料呈色影响实验
        3.4.4 青花色料绘画前的混料对青花呈色效果影响的实验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色料煅烧温度对色料呈色的影响
    4.2 SiO_2/Al_2O_3对色料呈色的影响
    4.3 青花色料中 Fe、Mn、Co 含量对其呈色的影响
        4.3.1 不同 Fe/Co 对色料呈色的影响
        4.3.2 不同 Mn/Co 对色料呈色的影响
        4.3.3 Co 含量对色料呈色影响
    4.4 青花色料绘画前的混料对青花呈色的影响
    4.5 最优配方及关键工艺因素的确定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9)中国古代碑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课题缘起
    二、 核心概念“碑”的界定
    三、 研究历史及现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附录:20 世纪跨学科研究碑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章 碑之形制
    概述
    第一节 历代碑之形制演变
        一、 “镂于金石”与东汉前“碑”型的滥觞
        二、 东汉:碑形确立期
        三、 魏晋南北朝:继承与特例
        四、 唐碑:范式的确立
        五、 宋至民国:碑型再发展
    第二节 碑之形制重解
        一、 扩展:碑之形制重构
        二、 描述:碑之核心结构
        三、 特例:碑“穿”与“圭首”
    第三节 碑的特殊形式
        一、 “碑”“志”合一
        二、 “造像碑”的生成与渊源
        三、 碑的其它特殊形式
    附:汉碑年表
第二章 碑之纹饰
    概述
    第一节 碑之纹饰渊源与构成法则
        一、 碑之纹饰渊源
        二、 碑之纹饰图案组合的规则
    第二节 碑之动物纹饰
        一、 龙纹饰
        二、 龙纹饰设计构思评述
        三、 四神纹
        四、 祥瑞纹饰
        五、 其它动物纹饰
    第三节 碑之植物纹饰
        一、 忍冬纹
        二、 莲花纹
        三、 卷草纹
        四、 缠枝纹
        五、 其它植物纹饰
    第四节 碑之几何纹饰
        一、 云气纹
        二、晕纹
        三、 凿纹
        四、 龟背纹
第三章 碑之空间
    概述
    第一节 碑在立体空间中的经营
        一、 碑的环境空间位序类型
        二、 礼仪风水中的碑
        三、 空间的诗性
    第二节 碑面版式的平面设计解读
        一、 布版与章法
        二、 碑版的字体选择
        三、 碑面版式与碑额版式总结
第四章 碑之工艺
    概述
    第一节 工匠与碑
        一、 历代刻工着录概述
        二、 哲匠神工,传神阿堵
    第二节 碑之工艺流程及刊刻技法
        一、 碑之工艺流程
        二、 碑之刊刻技法
    第三节 工艺与工具
        一、 炒钢是克石工具普及之渊薮
        二、 秦汉时代碑刻的状况与铁器工具的对应
第五章 余论:碑之价值
    一、 碑之记事、印刷传播特征
    二、 碑之建筑文化特征
    三、 碑之文化价值
结论
参考书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10)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缘起
    1.2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思路与章节重点
        1.3.1 玉石文化传统的划分
        1.3.2 本文分析的出发点
        1.3.3 本文分析的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
        1.4.1 相关文化研究理论
        1.4.2 田野考察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神人结体与宗法结构的远古传统
    2.1 从石器到玉器
        2.1.1 神灵之石与玉石分化
        2.1.2 鬼斧神工
    2.2 混沌至清晰:原始宗教到宗法的视觉角色转变
        2.2.1 生产与生活中的角色混同
        2.2.2 宗法制度下的被视者
    2.3 神人结体与原始宗法的产物
        2.3.1 神人结体与原始宗法之间的关联
        2.3.2 惟玉为葬
        2.3.3 神徽与威权
        2.3.4 宗法玉制
第3章 权力意志与比德理念的古典传统
    3.1 权势话语:权力意志的结构形式
        3.1.1 权势话语的构成基础
        3.1.2 权势话语的转移
        3.1.3 权势话语的表达
    3.2 比德符号:价值观念的诠释
        3.2.1 比德价值观念的历史发展及意义
        3.2.2 比德符号的意义衍化
    3.3 透镜观看:时空与社会场域中的阅读
        3.3.1 时空维度下的装饰
        3.3.2 社会场域中的身体与身份
第4章 大众消费与时尚意象的现代传统
    4.1 分散-合作化-集散:玉石经济的民主化进程
        4.1.1 动荡时期的分散模式:传统的稳定存在
        4.1.2 特殊时期的合作化模式:历史任务与传统的转变
        4.1.3 改革时期的集散模式:大众意向的传统方向
    4.2 时尚的符号:玉石文化的民主化发展
        4.2.1 工艺技术与商人的策略:生产为主的现代时尚
        4.2.2 从精英到大众:时尚消费者的身份与地位
        4.2.3 从匿名到署名:设计身份的凸现与职业身份的多重化
    4.3 从经济资本到文化资本:当代玉石文化的权势话语
        4.3.1 田黄之金:当代玉石经济资本
        4.3.2 无价之玉:文化资本及其投入
    4.4 传统玉德观念的转变:德符之辨
        4.4.1 “符”与审美观念的变化
        4.4.2 “德”与价值观念的变化
        4.4.3 德符之辨
第5章 结论
    5.1 远古传统:神性的开端
    5.2 古典传统:君权德威的符号
    5.3 现代传统:强“利”“欲”而弱“德”“信”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五代后唐之后有关赝玺、疑玺历史记载
附录B 《长物志》与《闲情偶寄》关于玉石物品的品评
附录C 扬州玉雕行业历史沿革及相关政策(1956年以来)
附录D 人物访谈及评述
附录E 特色产业基地的资源开采、利用和保护等状况
附录F 国内主要玉石特色产业基地的产业状况
附录G 观察记录
附录H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艺雕刻(玉石)类名单
附录I 1984年与2005年传统工艺美术玉石雕刻类省市分布情况以及2006年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玉石雕技艺项目
附录J 近年主要的玉石特色产业基地文化战略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河北瑰宝——橄榄石(论文参考文献)

  • [1]承德宽城蛇纹石质玉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D]. 孙佳乐. 河北地质大学, 2019(05)
  • [2]论神话题材在鲁本斯绘画中的体现[D]. 徐扶摇. 江苏师范大学, 2019
  • [3]中国特色宝石知多少[J]. 吕林素,徐立国. 消费指南, 2018(08)
  • [4]我国珠宝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D]. 谢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5]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对河南淅川单岗陶器进行的研究[D]. 刘文奇. 郑州大学, 2017(11)
  • [6]国内历史类博物馆藏品分类现状调查[D]. 杨晓燕. 郑州大学, 2017(12)
  • [7]河北省武安市坦岭地区闪长岩中富磁铁矿包体特征及成因[D]. 颜建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5)
  • [8]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现研制及呈色机理研究[D]. 周洁.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4(09)
  • [9]中国古代碑之设计[D]. 王文广. 苏州大学, 2012(09)
  • [10]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 朱怡芳. 清华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河北珍宝-橄榄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