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论文文献综述)
胡娇杨[1](2021)在《曲江文旅盈利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盈利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盈利质量可以反映出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成长能力,同时有助于债权人、外部投资者、员工、社会公众、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业绩,为做出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企业财务状况的传统方法,基于权责发生制下关注盈利的“量”,关心企业能否获取更多收益,而盈利质量的研究则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既注重“量”又分析“质”,考虑问题更为全面,分析结果更为合理。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有旅游上市公司,其首创“轻资产”运营模式,运用此种资本运营模式是否成功,企业盈利质量是否良好,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本文以盈利质量相关理论为基础,界定盈利质量的定义,比较分析其与盈利能力、盈余质量等概念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梳理盈利质量的评价要素以及评价方法。其次,对曲江文旅盈利质量展开案例研究,介绍公司的发展历程、经营范围以及盈利结构,分别从财务角度以及行业角度对盈利质量进行评价,剖析盈利质量现状并总结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先从真实性、获利性、持续性、收现性,成长性等五个方面对曲江文旅的盈利质量进行单项指标分析,然后构建盈利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与同行业的11家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对比,得出曲江文旅盈利质量2015年至2019年的排名状况,研究发现曲江文旅在行业内排名靠后,盈利质量较差,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再次,分别从内部和外部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外部原因:国家政策影响以及行业竞争态势;内部原因:多个项目实施改造投资金额多、主营业务利润占盈利比重降低、景区管理酬金占应收账款金额偏大以及景区运营获利能力弱。最后,提出曲江文旅盈利质量改善方案,主要从成本费用控制、创收能力提升以及应收账款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的盈利状况,提高盈利质量。上述研究结果为企业经营者、债权人、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经营者根据公司目前的盈利状况,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有助于投资者认真考察曲江文旅实际的盈利状况,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常莉[2](2021)在《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税收筹划研究 ——以云南旅游收购文旅科技为例》文中认为大多数企业为了让企业的资本结构更恰当,优良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整合利用,从而发展壮大企业自身的规模,都会选择以重组的方式来达到目的。通过企业重组,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加强优质资源的整合,使资源分配和业务布局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公司的发展盈利能力,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根据国泰安数据库的统计,2019年上市公司企业重组共15557例,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37%,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实现企业的发展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行企业重组。企业重组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很多种,41184项重组交易事项统计数据显示,其中采用股权收购交易方式进行的重组交易事项超过了64%,选择公司资产收购的交易只达到了19.25%,数据说明,股权收购比较受上市公司的青睐,在其企业重组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股权收购方式。在影响重组是否成功的众多因素中,税收因素与重组的每一环节都密不可分,其对重组的影响是极大的。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完善股权收购方面的税收法律法规,在重组过程中如果能利用好税收政策进行好相关环节的税收筹划,则能大大减轻重组双方的成本和相关的税务风险。在市场环境的超大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重组活动的税收筹划,其焦点在于怎样充分利用好税收政策,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本文的第一部分内容绪论部分简要地说明了选择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梳理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与股权收购税收筹划有关的研究成果,在对税收筹划相关理论基础和概念的基本理解上,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具体分析实际的案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归纳研究方法对我国现阶段颁布的各项税收政策进行归纳整理,结合税收政策,以各税收相关环节为主体进行业务重组,归纳总结税收筹划方法。并提出筹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对风险的管控研究。
杨诗博[3](2020)在《基于产业金融视角的FD银行旅游金融运营管理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FD银行作为云南省属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在服务和促进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重大责任和使命,而旅游作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对云南省的经济有着巨大贡献。在现行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利差收紧,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创建“特色银行“的战略规划迫在眉睫。旅游金融,正是FD银行在面对激烈的商业银行竞争中实施的差异化战略,转型”旅游金融特色银行“的重点工作。作为云南省属商业银行,相比其他商业银行,FD银行在政策响应、决策半径、资金聚集、网点布局、合作基础等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发展旅游金融,将本土自然资源优势与城商行优势充分结合,有效地为云南省旅游产业提供金融供给,让旅游产业与FD”旅游金融特色银行“的品牌相互促进,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产业金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金融整体解决方案,从产业金融的视角设计和完善旅游金融运营方案管理方案,能更加全面地发现和掌握旅游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在全局上更加贴近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规划。由此本文首先介绍旅游金融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方法,梳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产业金融、旅游金融以及运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明确FD银行旅游金融运营管理方案的理论指导。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对FD银行旅游金融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找出运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结合产业金融和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在运营基本原则,运营路径,运营管理模式及盈利模式四个方面对FD银行旅游金融运营管理方案进行设计和完善,并提出保障措施。最后得出本研究的核心结论,总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对后期研究进行展望,为FD银行在设计旅游金融运营管理方案,进行旅游金融运营时提供参考和借鉴,对FD银行转型“旅游金融特色银行“的战略变革有一定实践价值,同时,对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运营管理研究提供案例探索与支持。
吴梦琦[4](2020)在《云南旅游央企化债务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国企负债率居高不下,债务风险日益严重。2017年11月底,国企负债额已超过百亿,总计为100.08万亿元,且其增速迅猛,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国企负债已高达430亿元。短短两年内,国企负债总额翻了两番。国企高负债率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而体制问题是造成国企高负债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国企改革进程。随着深化国企改革政策的推行,我国再度掀起国企股改浪潮。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随后国家提出精简央企数量,对国有企业进行“瘦身健体”,通过淘汰一部分“僵尸企业”,提升国企整体运营效率。基于此,央企与地方国企进行战略化合作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截至2019年底,云南省已有多家地方国有企业与央企进行了战略合作,主要合作形式为央企并购地方国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对自身增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并购是企业进行快速扩张的方法之一。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化解与国有企业改革乃一体两面,降低国企杠杆率、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改革方能稳健推进;同时国企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恰是债务风险产生的根源,两者紧密相关。因此通过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途径可为国企债务风险化解赢得缓冲时间。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债务风险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国企央企化是否有利于缓解地方国企的债务风险。本文从债务总额、债务来源以及期限结构三个角度直观地分析云南旅游债务风险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央企化后云南旅游的债务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具体表现为债务总额下降;债务来源趋于多元化,分散了债务风险;债务期限结构也得以优化,长期借款比例增加,短期借款比例减少。其次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来度量市场反应,研究考察自发布与央企合作公告这一事件以来,云南旅游前后10天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CAR在云南旅游央企化后10天内均显着为正,可见资本市场对于云南旅游成为央企后的表现抱着积极态度,更加看好企业今后的发展。同时云南旅游向外界传递了利好信息,以此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也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指标分析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的财务情况,研究表明云南旅游在大型央企华侨城的管理模式下,其财务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特别是在偿债能力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手段,云南旅游获取了大量资金,为其偿还了大量债务。为进一步检验结论,本文采用综合指标分析法,利用Bathory模型和Z值模型衡量债务风险,研究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云南旅游在央企化后债务风险有所降低,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也在减小,这表明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债务风险的整体情况有所缓解。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现状的分析,阐述高债务风险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继而从地方国企央企化的治理角度出发,探讨国企债务风险化解问题。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了地方国企央企化后的债务风险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央企化缓解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的具体路径,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并为国企改革过程中如何防范及缓解债务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张晶[5](2020)在《基于旅游虚拟社区价值共创的云南文化旅游IP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游客的出行习惯,虚拟社区的兴起将用户流量分割在多个平台,用户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增权的过程,为社区、企业带来的价值愈发明显和重要,也促使旅游政府和企业思考如何去改善产品和服务、创新分发渠道、维系用户情感。在国家层面文化和旅游局合并之后,如何促进文旅融合、焕发旅游和文化生机更是旅游产业研究的热点问题。着眼于这些疑问,联系近两年备受关注的“旅游IP”热点话题,本文提出将旅游虚拟社区选作平台,通过用户价值共创的旅游IP作为文旅融合的落脚点和路径指导,以期为云南文化和旅游融合做出探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旅游虚拟社区、价值共创以及旅游IP目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并分别阐述了三个关键词的概念。对于旅游IP这一较新概念,从旅游形象、旅游品牌对其溯源探究,在综合各学者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本研究语境下的定义:旅游IP是旅游与文化创意融合的新型产业链生态。旅游IP是以自带流量的当地文化为内核,讲述有趣的故事,传播一定的价值观,聚合相似价值主张的游客群体并促成其身份标签与认同,在互动中不断衍生出具有社区情感和文化创意的产品并与其他产业融合,形成可进行商业变现的产业链。此外,社会认同理论、情感依恋理论、符号学理论、场景理论以及故事理论是支撑本文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支撑。其次,在文献研究和行业实践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IP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包括旅游IP的要素、特征及类型,并列举了国内外四个旅游IP,从概况、发展历程出发,总结其成功经验,探索出基于旅游虚拟社区价值共创的旅游IP构建路径。再次,结合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客源市场调查,并回顾了云南文旅融合探索历程,以此得到云南文化旅游IP的打造基础。云南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即遗产遗迹类、红色与抗战类、民族、节庆与边地类、观光康体休闲类、城镇村落与园区类以及文化设施与演艺影视类文化旅游资源。云南在文旅融合的探索较为前卫,在IP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实践,作为互补,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旅游IP元素展开设计。最后,基于前述总结的旅游IP构建路径对云南选取七类元素进行IP构建的实证研究。选取云南优质内容类IP元素《芳华》和《消失的地平线》、媒体催生类旅游IP元素滇池海埂大坝和丽江听花堂客栈、传统文化类旅游IP元素哈尼族蘑菇房和白族扎染工艺、节事活动类旅游IP元素佤族摸你黑节,以“IP元素挖掘——IP符号设计——IP产品设计——IP整合营销——IP授权衍生”为基本路径,分别进行完整的旅游IP构建。
赵思倩[6](2020)在《三元传播模式下的游云南APP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游云南APP作为新媒体传播平台,在传播云南旅游新形象上具有独特价值。游云南APP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与腾讯联合打造的中国首个省级全域旅游智慧化平台,游云南APP在发展过程中,将“输出云南旅游新形象”作为传播目标。美国学者皮尔斯提出了“三元传播模式”,认为可以通过“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三者间的关系来探究内容传播的意义所在,在发送者与解释者的传播过程中,要突出解释者的重要性,实现双方获得“共同解释项”的目标。本文基于三元传播模式,以游云南APP为对象探讨其传播目标如何更好地实现。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三元传播模式中的相关概念,厘清理论中的三个层次,对该理论形成深度的理解,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利用案例分析法,选取游云南APP中的经典案例,探讨其如何在三元传播模式中运转。运用参与式观察法,记录本人使用过程中作为解释者的发现和获取的相关解释项。通过研究发现,首先,本文以三元传播模式为支撑,在探讨游云南APP如何更好地输出云南旅游新形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次,本文探究了游云南APP输出旅游新形象的实现途径,分别从再现体交流意义、对象分享意义和解释项建立意义的共同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进一步认识到游云南APP在输出云南旅游新形象中的更多优势;最后,基于三元传播模式对游云南APP进行优化思考,认为可以深入挖掘符号的抽象品质,增加符号的分享意义,在对象选择中要与主题表现一致,进而提高自身的升值潜力,以此完善游云南APP的内容设置。更重要的是,三元传播模式开创了以意义生产与协商为核心的三元传播关系,其中解释项是以接受者为基础,所以要重视使用者的反馈信息,游云南APP可以设置更多的UGC版块来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在输出云南旅游新形象中重视用户反馈,强化传播效果,为我国有关旅游形象传播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李鹤[7](2019)在《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旅游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步伐,推进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增强我国旅游经济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大有裨益。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企业众多,探索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路径,对于加快云南省旅游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步伐,推动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强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经济新常态下旅游混合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项目编号2017-TR-05)课题研究为支撑,在对企业进行调研并吸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撰写。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运用治理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等,结合云南省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对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云南省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有模式进行总结,并通过对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案例的研究,提出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以及推进云南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本文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有: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大型旅游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未上市旅游企业推行员工持股;农村地区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包括成立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等;(2)推进云南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有:政府要完善云南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构建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机制(包括建立旅游企业混改工作协调机制、混改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投资者退出保护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制定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配套政策(包括制定民营旅游企业参与混改的政策、国有旅游企业改制重组的政策、旅游资产证券化政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旅游业的相关政策)、营造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包括营造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等;旅游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混改后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促进混改后旅游企业文化融合、加强混改后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旅游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等。
汤佳钰[8](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演艺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这是一个城乡融合、协调推进、产业融合、文化守护和改革创新的国家战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了它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云南省是全国贫困面积最大的省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对推动云南乡村文化发展与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演艺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云南演艺产业的发展可以依托和发挥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民族、文化等条件,实现更大的作为。从艺术家个人行为的独立创作到融入产业为旅游市场创作,建立起成熟而稳定的演艺市场,将给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之一,文化振兴能促进云南特色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交流。云南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样,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探索云南演艺产业的创新发展对策和路径。本论文共分五章进行论析。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选题来源和依据,梳理和述评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体认了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主要方法。第二章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原起、发展情况予以回溯和检视,把握了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历史流变,考察了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第三章论析了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其中的经典案例进行了解析。第四章将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反思,着重把握和分析了其中的内容生产问题、文化环境问题和践行落实问题。第五章探究了着眼于乡村文化及产业振兴的目标,探讨了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优化对策,强调要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来助推云南演艺产业新发展,要借势于美丽乡村的多元化建设来推动云南演艺产业的新态势,还要强化“互联网+”的发展思维,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来开启云南演艺产业新业态。
郭洪刚[9](2019)在《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景区业务与其核心主营业务的耦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多元化经营成为许多企业的战略选择。旅游业利润高、增长空间巨大,许多企业将旅游业务作为多元化扩张的领域。该类企业中,以城建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企业出于业务关联度和政企关系优势等因素选择旅游业作为多元经营的情况更为普遍,然而在选择旅游业务发展后,旅游业务与核心主营业务之间的协同发展情况,成为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近年,云南城投集团在城建开发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在旅游业务尤其是旅游景区业务上进行了快速扩张,成为以城建开发为核心业务的国有企业中拓展旅游业务的先行者之一。本文以云南城投集团为具体研究对象,将研究时间锁定在该集团进入旅游行业至2017年,以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作为参考,首先对云南城投集团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定性分析该集团整体、景区开发业务和城建开发业务的发展情况,然后以绩效评价体系为基础建立耦合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指标整理计算出原始数据后再利用min-max标准化、熵值法等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并确立指标权重,后借助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出云南城投集团的旅游景区业务和城建开发业务的耦合结果,最后用十级分类方式对云南城投集团两项业务的耦合关系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1、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景区业务与城建开发业务存在互动耦合关系,旅游景区业务成立初期出现过短暂的较好的耦合关系,近年耦合发展出现瓶颈。2、造成两项业务耦合发展瓶颈的主因是业务粗放式发展和业务联动欠缺两大因素。3、城投公司发展旅游景区业务对其核心主营的城建开发业务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一影响不仅取决于两项业务之间的联动情况,也取决于业务各自的经营发展水平。最后,针对云南城投集团两项业务耦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思想制度建设、提高发展质量、业务协同联动、提升科技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为云南城投集团和其他核心主业为城市建设开发的企业发展旅游业务提供参考。
周金玉[10](2019)在《华侨城并购云南旅游动因及绩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央企并购地方国企逐渐成为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2015年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以及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中央企业华侨城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增资入股云南旅游的战略方式入滇,借助云南旅游已经拥有的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更好地实现全域旅游的战略发展。另一方面,云南旅游让出了上市公司控制权,优化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引入资金实力雄厚和资源丰富的华侨城集团控股。华侨城集团并购云南旅游的模式开启了央企参与地方国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模式,因此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否实现提升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华侨城并购云南旅游为分析的起点,分别从华侨城和云南旅游的角度出发,在广泛搜集、整理并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双方的并购动因,使用平衡记分卡法对被并购方云南旅游的并购绩效进行分析,以更加真实、全面的评价并购绩效。最后,本文针对并购整合过程中显露出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新环境下我国央企并购地方国企的顺利开展并购扩张提供启示和研究思路,进而丰富有关理论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从短期看,云南旅游在并购后财务表现有所改善,同时通过管理结构的优化、人事调整以及业务梳理等,实现了一定的协同效应。从长期看,云南旅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还有待加强,并购的有效性仍需要继续观察。
二、云南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论文提纲范文)
(1)曲江文旅盈利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4.3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盈利质量的相关概念 |
2.2 盈利质量的评价要素 |
2.2.1 真实性 |
2.2.2 获利性 |
2.2.3 持续性 |
2.2.4 收现性 |
2.2.5 成长性 |
2.3 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 |
2.3.1 杜邦分析法 |
2.3.2 哈佛分析框架 |
2.3.3 综合评价法 |
2.4 盈利质量的理论基础 |
2.4.1 会计目标理论 |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曲江文旅盈利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曲江文旅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发展历程 |
3.1.3 经营业务 |
3.1.4 盈利结构 |
3.2 曲江文旅盈利质量单项指标对比分析 |
3.2.1 真实性分析 |
3.2.2 获利性分析 |
3.2.3 持续性分析 |
3.2.4 收现性分析 |
3.2.5 成长性分析 |
3.3 曲江文旅与同行业盈利质量综合对比分析 |
3.3.1 样本和指标选取 |
3.3.2 数据处理 |
3.3.3 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 |
3.3.4 曲江文旅盈利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
3.4 曲江文旅盈利质量问题总结 |
第四章 曲江文旅盈利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外部原因 |
4.1.1 国家政策影响 |
4.1.2 行业竞争态势 |
4.2 内部原因 |
4.2.1 多个项目实施改造投资金额多 |
4.2.2 主营业务利润占盈利比重降低 |
4.2.3 景区管理酬金占应收账款金额偏大 |
4.2.4 多个景区运营获利能力弱 |
第五章 曲江文旅盈利质量提升方案设计 |
5.1 提升方案设计的目标 |
5.2 提升方案设计的思路 |
5.3 盈利质量提升方案设计的内容 |
5.3.1 成本费用控制优化 |
5.3.2 创收能力提升优化 |
5.3.3 应收账款管理优化 |
第六章 曲江文旅盈利质量提升方案的保障措施 |
6.1 提质增效式发展 |
6.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6.3 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
6.4 弘扬企业价值观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税收筹划研究 ——以云南旅游收购文旅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上市公司 |
二、企业重组 |
三、股权收购 |
四、税收筹划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税收协同效应理论 |
二、有效税收筹划理论 |
三、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发展情况及相关税收政策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发展情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相关税收政策 |
一、企业所得税 |
二、个人所得税 |
三、其他税种 |
四、业绩承诺及补偿的法规政策 |
第三章 案例分析——云南旅游收购文旅科技案例 |
第一节 重组背景及目的 |
一、重组背景 |
二、公司概况 |
三、重组目的 |
第二节 重组过程 |
第三节 税收筹划 |
一、目标企业选择的税收筹划 |
二、支付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 |
三、融资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 |
四、重组配套协议的税收筹划 |
第四节 案例总结 |
第四章 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税收筹划基本思路及方法 |
第一节 目标企业选择筹划 |
一、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目标企业 |
二、根据税收优惠政策选择目标企业 |
三、根据财务状况选择目标企业 |
第二节 支付方式选择筹划 |
一、股权支付方式 |
二、非股权支付 |
三、综合支付方式 |
第三节 融资方式选择筹划 |
一、债务融资的税收筹划 |
二、权益融资的税收筹划 |
第四节 企业股权收购配套协议筹划 |
一、现金补偿 |
二、股份补偿 |
三、混合补偿 |
第五章 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税收筹划风险管控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税收筹划风险 |
一、政策风险 |
二、经营风险 |
三、操作风险 |
第二节 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税收筹划风险管控 |
一、企业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
二、设立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
三、充分尽职调查,增加风险管控 |
四、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3)基于产业金融视角的FD银行旅游金融运营管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内和云南省旅游发展现状 |
二、旅游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 |
三、旅游金融发展现状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要点和结构 |
一、论文要点 |
二、论文结构 |
第四节 论文研究成果 |
第二章 文献综述、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 |
一、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
二、产业金融相关概念及理论 |
(一)产业金融的定义 |
(二)产业金融的基本原理 |
(三)产业金融的一体化 |
三、旅游金融相关概念和理论 |
(一)旅游金融的定义 |
(二)开展旅游金融的意义 |
(三)银行开展旅游金融的理论支持 |
四、运营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 |
(一)运营管理的定义 |
(二)运营管理相关理论 |
第三章 FD银行旅游金融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FD银行简介 |
第二节 FD银行竞争环境分析 |
一、PEST分析 |
(一)政治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社会环境分析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二)客户的议价能力 |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
(四)替代品的威胁 |
(五)同业间的竞争程度 |
第三节 FD银行旅游金融主要内容与基础条件 |
一、FD银行旅游金融的主要内容 |
(一)研发团队和风控体系 |
(二)三大产品业务条线 |
二、FD银行开展旅游金融的基础条件 |
(一)产品结构 |
(二)网点结构 |
(三)组织结构 |
(四)市场结构 |
(五)试点对接 |
第四节 FD银行旅游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一、国内外旅游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二、云南省旅游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一)政策金融持续发力,引导云南省旅游金融发展 |
(二)银行信贷等金融服务多方发力,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
(三)资本市场两家上市公司拓宽金融支持渠道 |
(四)旅游产业基金落地开花,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
三、FD银行旅游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五节 FD银行旅游金融运营管理问题分析 |
第四章 FD银行旅游金融运营管理方案设计 |
第一节 银行竞争战略选择 |
第二节 FD银行实施旅游金融方案的目的 |
第三节 FD银行旅游金融主要产品 |
一、收益质押融资 |
二、经营性物业抵押融资 |
三、债务融资工具承销 |
四、资产证券化(ABS) |
五、游客贷 |
六、旅行社周转贷 |
七、旅游保证金 |
八、跨境电商结算 |
第四节 FD银行旅游金融运营管理路径及模式 |
一、四个基本原则 |
(一)市场导向原则 |
(二)创新驱动原则 |
(三)试点先行原则 |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
二、运营路径 |
(一)未来价值的资本化:找准重点资金流向 |
(二)资产和资源的资本化:“旅游+”找链群 |
(三) “公私结合”PPP |
(四) “互联网+旅游+金融” |
三、运营管理模式 |
(一)搭建旅游金融服务平台 |
(二)打造旅游商圈 |
(三)构建旅游金融供应链平台 |
四、盈利模式 |
(一)利差类收入 |
(二)非利差类收入 |
第五章 FD银行旅游金融保障措施 |
第一节 制度政策保障 |
第二节 体系保障 |
第三节 风控保障 |
第四节 技术平台保障 |
第五节 资源配置和资金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二节 存在的不足 |
第三节 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云南旅游央企化债务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目的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存在的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国企改革 |
2.1.2 企业债务风险 |
2.1.3 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 |
2.1.4 地方国企央企化 |
2.2 基本理论 |
2.2.1 并购动因理论 |
2.2.2 杠杆效应理论 |
2.2.3 债务期限结构理论 |
2.2.4 债务风险评价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企业债务风险及影响因素 |
2.3.2 国企债务风险化解研究 |
2.3.3 并购对国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 |
2.3.4 研究文献评述 |
第三章 案例介绍 |
3.1 案例选择——并购参与方基本情况 |
3.1.1 并购方——华侨城集团简介 |
3.1.2 被并购方——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3.1.3 云南旅游被华侨城集团并购简介 |
3.2 云南旅游央企化动因分析 |
3.2.1 华侨城方 |
3.2.2 云南旅游方 |
3.2.3 云南政府方 |
3.3 云南旅游债务情况分析 |
3.3.1 债务总额分析 |
3.3.2 债务来源结构分析 |
3.3.3 债务期限结构分析 |
第四章 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债务风险分析 |
4.1 事件研究法下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市场反应分析 |
4.1.1 研究设计 |
4.1.2 研究结果分析 |
4.2 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债务风险财务指标分析 |
4.2.1 债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2 偿债能力分析 |
4.2.3 盈利能力分析 |
4.2.4 发展能力分析 |
4.2.5 营运能力分析 |
4.3 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债务风险综合指标分析 |
4.3.1 Bathory模型法 |
4.3.2 Z值模型法 |
4.4 云南旅游央企化缓解债务风险的机制 |
4.4.1 优化内部结构,整合企业资源 |
4.4.2 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
4.5 研究结论 |
第五章 防范及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建议 |
5.1 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
5.2 建立健全国企管理体制,积极引导企业战略改革 |
5.3 严格把控国企债务救助标准 |
5.4 债务化解可从央地合作角度考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5)基于旅游虚拟社区价值共创的云南文化旅游IP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旅游虚拟社区 |
二、价值共创 |
三、旅游IP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旅游虚拟社区 |
二、价值共创 |
三、旅游形象 |
四、旅游品牌 |
五、旅游虚拟社区、价值共创、旅游IP三者关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社会认同理论 |
二、情感联结理论 |
三、符号学理论 |
四、故事理论 |
五、场景理论 |
第三章 旅游IP基础理论与构建路径 |
第一节 旅游IP的概念探析 |
一、概念 |
二、旅游形象、旅游品牌、旅游IP三者关系 |
第二节 旅游IP的要素 |
一、蕴含文化的内容 |
二、高辨识度的符号体系 |
三、普适性的价值观 |
四、一定的粉丝群体 |
五、广泛的营销渠道 |
第三节 旅游IP的特征 |
一、地域性 |
二、场景性 |
三、人格化 |
四、对象性 |
五、衍生性 |
第四节 旅游IP案例解析 |
一、迪士尼IP案例分析 |
二、熊本熊IP案例分析 |
三、故宫IP案例分析 |
四、乌镇IP案例分析 |
第五节 旅游IP的基本类型 |
一、优质内容孵化的旅游IP |
二、媒体渠道催生的旅游IP |
三、传统文化创新的旅游IP |
四、节事活动赋能的旅游IP |
第六节 基于旅游虚拟社区价值共创的旅游IP构建路径 |
一、基于用户共创内容的旅游IP元素挖掘 |
二、基于用户认知分析的旅游IP符号设计 |
三、基于用户需求的旅游IP产品打造 |
四、基于用户参与的旅游IP整合营销 |
五、基于知识产权的旅游IP跨界衍生 |
第四章 云南文化旅游IP打造基础 |
第一节 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
一、遗产遗迹类文化旅游资源 |
二、红色与抗战类文化旅游资源 |
三、民族、节庆与边地类文化旅游资源 |
四、观光康体休闲类文化旅游资源 |
五、城镇、村落与园区类文化旅游资源 |
六、文化设施与演艺影视类文化旅游资源 |
第二节 云南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一、人口统计学分析 |
二、游客媒介选择偏好分析 |
三、游客文化旅游需求偏好分析 |
第三节 云南文化旅游融合探索 |
一、全域旅游建设 |
二、智慧旅游建设 |
三、云南新文旅IP战略布局 |
第五章 云南文化旅游IP构建 |
第一节 数据来源 |
一、旅游虚拟社区选定 |
二、用户游记获取 |
第二节 用户关注的文化旅游形象要素 |
第三节 云南文化旅游IP分类构建 |
一、云南优质内容类旅游IP |
二、云南媒体催生类旅游IP |
三、云南传统文化类旅游IP |
四、云南节事活动类旅游IP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云南文化旅游需求调查 |
致谢 |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6)三元传播模式下的游云南APP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结构与突破难题 |
第2章 游云南APP与相关概念界定 |
2.1 游云南APP的概述 |
2.1.1 游云南APP的建立背景 |
2.1.2 游云南APP的发展目标 |
2.1.3 游云南APP的内容样本 |
2.2 三元传播模式 |
2.2.1 概念的理论来源 |
2.2.2 “再现体”、“对象”及“解释项” |
2.2.3 三元传播模式的目标支撑 |
第3章 从交流意义看游云南APP内容的“再现体” |
3.1 意义交流的基础:文本内部的层次化 |
3.2 意义交流的附加潜力:伴随文本的丰富化 |
3.2.1 伴随文本表现形式的丰富化发掘意义交流的附加潜力 |
3.2.2 伴随文本符号的丰富化构成意义交流的附加潜力 |
第4章 从分享意义看游云南APP内容的“对象” |
4.1 意义分享的丰富性:扩大直接对象的范围 |
4.1.1 直接对象选择的丰富化 |
4.1.2 直接对象媒介表现形式的丰富化 |
4.2 意义分享的完整性:利用间接经验克服动力对象差异性 |
4.2.1 动力对象的差异性:旅游地的独特知识 |
4.2.2 动力对象实现意义分享的完整性 |
第5章 从建立意义的共同体看游云南APP内容的“解释项” |
5.1 直接解释项:首因效应引起情感共振 |
5.1.1 发送者预期的直接解释项——首因效应丰富化 |
5.1.2 解释者接收的直接解释项——情感共振具有发展潜力 |
5.2 动力解释项:实际效力引导行动思考 |
5.2.1 发送者预期的动力解释项:引导用户行动 |
5.2.2 解释者接收的动力解释项:引导能力有提升空间 |
5.3 最终解释项:规约效力扩展符号内涵 |
5.3.1 发送者预期的最终解释项:社群性和规约效力相结合 |
5.3.2 解释者接收的最终解释项:符号内涵的打造具有升级空间 |
第6章 对游云南APP内容发展的新思考 |
6.1 基于“再现体”:深入挖掘符号的抽象品质增加符号分享意义 |
6.2 基于“对象”:对象选择应与主题一致提高自身升值潜力 |
6.3 基于“解释项”:增加用户UGC内容版块扩大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研究背景 |
一、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并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由公有制经济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三、云南省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 |
二、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治理理论 |
二、产权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四、产业融合理论 |
第三章 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 |
一、云南省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 |
二、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
第二节 云南省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有模式 |
一、战略重组 |
二、战略合作 |
三、战略投资 |
四、增资扩股 |
五、跨行业投资 |
第三节 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企业管理层思想观念落后 |
二、企业价值合理评估困难 |
三、管理机制落后 |
四、法律风险 |
第四章 云南省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案例研究 |
第一节 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背景 |
一、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的背景 |
二、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 |
三、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业务板块与发展现状 |
第二节 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调研实录 |
一、访谈对象 |
二、访谈内容 |
三、访谈总结 |
第三节 对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评析 |
一、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 |
二、对集团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看法 |
三、战略重组模式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需权衡利弊 |
第五章 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 |
第一节 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
第二节 大型旅游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 |
第三节 未上市旅游企业推行员工持股 |
第四节 农村地区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 |
第五节 农村集体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 |
第六章 推进云南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 |
第一节 完善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相关配套政策 |
一、完善云南旅游企业产权制度 |
二、制定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政策 |
三、营造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 |
第二节 建立云南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机制 |
一、建立旅游企业混改工作协调机制 |
二、建立混改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
三、建立投资者退出保护机制 |
四、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
第三节 云南旅游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措施 |
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
二、确立混改后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 |
三、促进混改后旅游企业文化融合 |
四、加强混改后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
五、加强旅游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成果 |
(8)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演艺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
1.1.1 云南演艺产业在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 |
1.1.2 云南旅游业与文化演艺业互动发展 |
1.1.3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的评析 |
1.3 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
1.3.1 研究的学术价值 |
1.3.2 研究的应用价值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及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状况研究 |
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概述 |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解析 |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状况综述 |
2.2 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历史流变 |
2.2.1 1996年-2001年: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萌发期 |
2.2.2 2002年-2012年: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成熟期 |
2.2.3 2013年-今天: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深化期 |
2.3 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
2.3.1 系列政策引领云南演艺产业向纵深发展 |
2.3.2 资源区位条件奠定了云南演艺产业的基础 |
2.3.3 旅游产业扩大助推了云南演艺产业实现不断发展 |
2.3.4 人才经验为云南演艺产业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与经典个案解析 |
3.1 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解析 |
3.1.1 生态民族文化展演型 |
3.1.2 民族文化歌舞演艺型 |
3.1.3 宴舞结合演艺型 |
3.1.4 景舞结合演艺型 |
3.1.5 演艺品牌扩张型 |
3.2 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经典个案解析 |
3.2.1 对《云南映象》的考察与解析 |
3.2.2 对《印象·丽江》的考察与解析 |
3.2.3 对《坡芽歌书》的考察与解析 |
3.2.4 对“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的考察与解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问题反思 |
4.1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内容生产问题 |
4.1.1 同质化内容难以吸“睛” |
4.1.2 文化创意内核非本土化 |
4.1.3 “大而无当”的发展理念导致内容不合用 |
4.2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演艺产业的文化环境问题 |
4.2.1 乡村地区文化承载能力薄弱 |
4.2.2 乡村地区娱乐文化失当 |
4.2.3 人才流失导致文化消费动力不足 |
4.3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演艺产业的践行落实问题 |
4.3.1 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投入差距扩大 |
4.3.2 缺乏传承者,乡村地区演艺文化工作难以开展 |
4.3.3 乡土文化观念落后,家庭结构畸形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演艺产业发展的优化对策 |
5.1 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助推云南演艺产业新发展 |
5.1.1 民族工艺美术增加演艺新价值 |
5.1.2 民族特色饮食文化提高演艺新鲜度 |
5.1.3 乡村特色民宿营造演艺新局面 |
5.2 美丽乡村的多元化建设推动云南演艺产业新态势 |
5.2.1 壮大人才队伍,增强演艺新发展 |
5.2.2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构建演艺新特色 |
5.2.3 繁荣群众文艺活动,打造演艺新体验 |
5.2.4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演艺新风尚 |
5.3 “互联网+”视野下的产业融合发展开启云南演艺产业新业态 |
5.3.1 创新演艺文化企业经营模式,延长演艺文化企业产业链条 |
5.3.2 推广乡村演艺产业品牌,短视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5.3.3 新媒体形式下政府助推的乡村文化振兴与演艺发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景区业务与其核心主营业务的耦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相关概念 |
2.3 相关理论 |
3. 云南城投集团发展分析 |
3.1 云南城投集团基本情况 |
3.2 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文化板块情况分析 |
3.3 云南城投集团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
4. 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景区业务及核心主营业务耦合发展分析 |
4.1 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景区业务及主营业务耦合关系机理 |
4.2 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景区业务及主营业务耦合关系分析思路 |
4.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4.4 综合评价 |
4.5 耦合协调模型 |
4.6 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景区业务与主营业务的耦合分析 |
4.7 小结 |
5. 提高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景区业务与主营业务耦合度的对策 |
5.1 更新发展理念,加强业务耦合发展思维认识 |
5.2 强化制度建设 |
5.3 夯实内部管理 |
5.4 加强业务联动和整合,相互融合形成叠加效应 |
5.5 依托科技,提升业务融合和用户体验 |
6. 结论与局限 |
6.1 结论 |
6.2 本文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华侨城并购云南旅游动因及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 |
2.1 并购动因理论 |
2.2 并购绩效评价理论 |
3 案例简介 |
3.1 并购方基本情况 |
3.2 被并购方基本情况 |
3.3 并购过程 |
4 案例分析 |
4.1 并购动因分析 |
4.1.1 环境分析 |
4.1.2 并购双方并购动因分析 |
4.2 平衡记分卡法下云南旅游并购绩效分析 |
4.2.1 平衡记分卡法绩效评价的合理性 |
4.2.2 云南旅游并购绩效评价框架及分析 |
5 研究结论及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2.1 完善内部控制,制定合理投资计划 |
5.2.2 顺应市场发展,配合政府引导 |
5.2.3 改善并购后整合,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
5.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云南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论文参考文献)
- [1]曲江文旅盈利质量研究[D]. 胡娇杨.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税收筹划研究 ——以云南旅游收购文旅科技为例[D]. 常莉.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基于产业金融视角的FD银行旅游金融运营管理方案研究[D]. 杨诗博.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9)
- [4]云南旅游央企化债务风险分析[D]. 吴梦琦.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基于旅游虚拟社区价值共创的云南文化旅游IP构建研究[D]. 张晶.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三元传播模式下的游云南APP内容研究[D]. 赵思倩. 新疆大学, 2020(07)
- [7]云南省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 李鹤.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8]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演艺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D]. 汤佳钰. 南昌大学, 2019(02)
- [9]云南城投集团旅游景区业务与其核心主营业务的耦合关系研究[D]. 郭洪刚. 云南大学, 2019(03)
- [10]华侨城并购云南旅游动因及绩效分析[D]. 周金玉.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7)
标签:混合所有制经济论文; 曲江文旅论文;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论文; 云南发展论文; 云南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