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EPA效应下香港与内地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蕾,毛艳华,卓乘风[1](2022)在《CEPA与现代服务业开放:基于制度距离视角的分析》文中指出服务业开放本质上是制度型开放。CEPA是中国内地签署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贸易协议。CEPA及其后续协议持续扩大对中国港澳服务市场开放,注重提高透明度、推进标准一致化和加强信息交流,在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将CEPA现代服务贸易开放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其对内地与香港双边现代服务贸易的影响,并从经济、法律、贸易以及营商环境四个维度构建制度距离指数,探讨CEPA促进双边现代服务贸易增长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CEPA显着促进了内地与香港双边现代服务贸易的增长;CEPA主要通过缩小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贸易自由度制度距离和法律制度距离,促进双边现代服务贸易增长。
陈锴[2](2021)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基于自由贸易协定和税收协定的双重视角》文中指出
罗莉敏[3](2020)在《竞争政策对香港-内地服务业一体化的影响》文中提出在现有的CEPA政策框架下,香港与内地的货物贸易已基本实现自由化发展。为推动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一体化,两地于2016年开始实施CEPA补充协议——《服务贸易协定》,实行服务业跨境流动的“负面清单”制度,这标志着内地已经向香港开放了绝大部分服务业领域。但服务业的“制度密集型”特征,使其跨境流动还要受到政府对服务业的监管和垄断企业对新进入者的排斥等涉及内地与香港的竞争政策差异的影响。由于现有CEPA还没有建立跨境竞争政策协调机制,缺少对来自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并且没有对政府扭曲市场机制的行为的约束,只解决了服务贸易在香港与内地流动的市场准入问题,而未能解决进入市场后涉及制度对接、监管标准互认等落地问题。因此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一体化还面临着这些隐性壁垒。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中,竞争政策的协调可以帮助减少隐性壁垒,调节原有市场的垄断与监管异质性问题,促进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向深度发展。因此,本文认为不协调的竞争政策阻碍了香港内地服务业一体化进程,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观点。在实证方法的选取上,本文采用一价定律的理论框架,通过价格法来刻画香港内地间市场的套利机制与流通效率来评价一体化程度,并通过改进的冰山成本模型描绘跨境流通带来的隐性成本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本文选用2001-2018年香港与内地14省的12大类服务商品测算其相对价格波动指数,计算了同时间段、同地区的8类货物商品相对价格波动指数作为对照组,并通过一价定律的价格法评价了两地服务业一体化程度。其次本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估计了香港与大陆14省服务商品、货物商品受竞争政策影响的趋势变化和影响因素。再次,使用子样本数据估计了服务商品、货物商品面对竞争政策差异的演化过程。最后,使用子样本的截面数据估计不同品类服务商品、货物商品受竞争政策不协调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香港与内地的服务业一体化程度小于货物商品的一体化程度;香港与内地各省的服务业一体化程度小于内地省份之间的一体化程度(2)香港与大陆各省之间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均受竞争政策差异的影响,竞争政策的不协调使得两地价格差异产生波动,背离了一价定律;其中,服务商品的竞争政策系数大于货物商品,说明了服务商品受到竞争政策不协调影响,其跨境流动时受到的影响更大(3)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香港内地之间竞争政策不协调对服务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现阶段,两地竞争政策不协调的解决迫在眉睫;两地货物贸易在2010年以后受竞争政策不协调影响程度减弱,同时地理距离也不再构成造成两地市场分割的因素,说明货物贸易在CEPA及系列协议的零关税政策框架下实现了自由化发展,套利机制完善,一体化程度较高(4)香港内地服务项目中,水电燃料、市内交通、教育服务、文娱服务与旅游受竞争政策不协调的影响效果显着;货物项目中,仅有烟酒依赖于竞争政策协调(5)香港与内地竞争政策的协调迫在眉睫,随着近年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国际形式纷繁复杂,双边市场自由化情况不如想象中乐观,因此两地竞争政策的协调具有迫切性。综上实证结果,可以认为两地之间竞争政策的不协调增加了服务贸易跨境流通的成本,影响了两地服务业的一体化。最后,本文从服务业的竞争政策的规制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为深化香港大陆两地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献计献策。
蔡思嘉[4](2020)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以高技术要素密集度、高附加值和产业关联性强为特点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但长期以来出现经济增长能力衰退、产业结构“空洞化”以及经济“泡沫化”等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旨在融合各城市产业优势创造产业协同效应,本文致力寻求优化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规模、结构和竞争力的路径,这对香港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现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长期以来,香港生产性服务进出口额逐年攀升,存在贸易顺差,但增长速度不断降低,高新技术服务领域发展缓慢。本文采用TC指数、Lafay指数以及广义双钻石模型,选取新加坡作为对比对象,多角度测算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新加坡相比,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在总体规模上竞争优势较强,在行业结构方面,优势集中于运输、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部门。两地在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使用费服务贸易部门都具有较高的竞争劣势。在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对比上,香港在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以及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因素上都存在相对劣势。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得出:本地生产总值、本地居民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出口额和生产性服务贸易对GDP贡献度六个变量与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其中,本地居民收入、本地生产总值、生产性服务贸易对GDP贡献率及货物贸易出口额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贡献程度较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增强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在政策层面,借鉴世界级大湾区经验,加快要素流动,提升香港服务贸易开放质量;在行业层面,扩大香港货物贸易规模,建立粤港澳国际金融合作平台;在微观层面,加大香港技术研发投入,实施品牌战略,构建良性有序的人才制度。
董洪梅[5](2019)在《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其成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并行趋势,在当前全球多边体制发展受阻、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兴起的背景下,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协定备受世界各国所青睐。截至2018年年底,向GATT/WTO通报并仍然有效的实际区域贸易协定(RTA)共计292项。在区域贸易协定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其规模越发扩大,内容更加广泛。例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涵盖了11个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包括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在内的16个国家(印度于2019年11月4日宣布退出RCEP)。无论是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将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上战略日程。中国自2001年年底成功加入WTO以来,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多边合作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参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发展非常迅速。根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数据,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共有14个,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以周边为基础、涵盖四大洲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已初具雏形。但是,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签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最近的十余年,关于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厘清。因此,本文从中国的视角分析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整体水平,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检验自由贸易区整体的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以及经济视角下的其他影响,并针对当前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存在的不足以及从实证检验中得出的启示,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研究的国内外背景,研究的意义与目的,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自由贸易区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明确界定本文研究的自由贸易区(FTA)和国内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FTZ)的区别;梳理有关自由贸易区的传统理论和非传统理论,同时从自由贸易区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国外的自由贸易区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发展实践三个方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现状与发展阻碍。梳理中国建设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动因、进程、特点、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阻碍。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自2001年起步,历经三个阶段的努力,整体上在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共同推进,具有国家高度重视、数量与质量同步推进、建设模式多元化、指导思想与战略布局清晰等鲜明特征。目前,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在世界经济中的整体影响力显着提升,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之间经贸联系紧密。但是,依然存在经济体量偏弱、发展格局有待优化、议题深度与广度有待提升等不足,未来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国内产业升级压力增加、内部协调难度上升、谈判机制需要完善等内部阻碍,而CPTPP等区域贸易协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因竞争而导致的担忧,成为未来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外部阻碍。第四章,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从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货物贸易的角度,首先分析中国已经签署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关于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内容,随后从总量、比例和增速三个层面分析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货物进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后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对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货物贸易自由化程度相对较高,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货物进出口规模不断提升,占中国货物贸易的比例不断增加,而且与伙伴国(地区)贸易增速明显高于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速。扩展的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表明,自由贸易区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提升了中国与伙伴国(地区)双边贸易流量。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自由贸易区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出现减弱趋势,而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明显。第五章,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投资与其他经济效应分析。首先分析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双向投资的发展趋势,随后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自由贸易协定以及相关因素对中国向自由贸易区伙伴投资的影响,最后阐述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之外的经济效应。经验分析和计量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显着提升了中国与伙伴国(地区)之间的双向投资规模,尤其是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了国内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扩展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并为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内涵和动力。第六章,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针对当前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存在的不足,结合实证研究得到的启示,从妥善处理对外开放与风险防范、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自由贸易区(FTA)与自由贸易试验区(FTZ)发展的关系,落实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规划,提高自由贸易区建设质量和标准,完善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戴了[6](2018)在《香港金融中心影响力分析 ——基于经济促进和金融辐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香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具有优质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国际化的市场,但其经济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尤其在九七亚洲金融危机后愈加明显。文章旨在分析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经济促进的影响,并对目前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香港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历来息息相关。香港从贸易港起家,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后由于地缘政治原因发展了轻工业,但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制造业向外转移,再次成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小型经济体。目前,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中有着稳定的位置。金融中心对于经济促进的影响既包括对内自身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包括对外整个区域乃至国家的金融辐射作用,单纯地分析内部影响或者外部影响,皆难以全面地对其进行分析评估。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中遵循了较为全面的思路:内部影响方面,通过产业耦合度以及产业对经济影响的路径,分析香港金融产业的高度集聚对于其经济的影响;外部影响方面,分析了金融辐射对于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切合以上分析思路,针对内部影响的分析主要围绕制造业和金融业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关系。当金融业和制造业耦合度高,资源能够达到高效配置,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相反,资源禀赋较低的配置则会降低经济的增长率乃至抑制经济的增长。分析香港金融产业和制造业的耦合关系,发现香港经济在80年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金融产业和制造业的高度耦合度,而伴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和资本缺口扩大,香港金融产业在九十年代高速发展。同时,香港制造业在高端化进程中受到内地低廉成本的冲击使得制造业迁移至内地,此消彼涨中金融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开始失衡。伴随着几次金融危机的冲击,香港经济增速相较于内地放缓,没能很好地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在外部影响的分析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通过金融辐射刺激内地经济增长,并通过金融辐射形成的关联以及进行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OFDI)等手段补足内地资金短板。但是,伴随着我国国家性金融中心的崛起,当下香港的金融辐射能力明显受到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家有不同的需求都表明,香港作为金融中心作用的转变不是偶然的。伴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香港迎来了新的机遇。在空心化的产业结构下,香港应更好地服务内地经济。虽然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业务的开展中,香港均在做出深度合作的努力。然而,香港与内地经济却存在脱钩的问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中,在“一带一路”倡议、《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外合作机制下,香港仍应探索加强服务内地经济的途径。
朱亭瑜[7](2017)在《制度质量对香港服务输出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下,服务贸易成为带动经济全球化驶进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服务贸易不仅增长速度已经超过货物贸易,而且在整个贸易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鉴于目前的状况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的区位结构、调整并完善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制度安排等一系列工作。香港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体,与纽约、伦敦同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是服务贸易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就目前的学术界的研究而言,研究香港服务贸易方面的文献甚多,研究和服务输出的相关着作却比较少。本文就制度质量对香港服务输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是对香港服务出口的发展现状、趋势、特点进行分析。其次,从制度视角出发,把制度质量嵌入到包含多边阻力项的引力模型,利用香港与39个服务贸易伙伴在2000~2012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服务贸易伙伴的制度质量对香港服务输出的影响程度。最后,从行业层面定量测算服务贸易协议和制度质量在香港服务输出中起的作用。综合研究经济、政治和法律三大类制度因素对香港服务输出产生的影响后,其结果表明:(1)引力模型中控制变量的回归与理论预期相一致,香港服务输出与自已的经济规模、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使用共同语言、是否接壤、拥有殖民附庸关系成正相关,与地理距离显着负相关。(2)贸易伙伴的整体制度质量与其进口贸易呈正相关关系,整体制度质量越高,在其进口贸易中越活跃,它们对香港服务输出的影响都很显着;反之则相反。(3)在影响程度上,不同制度变量对香港贸易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而言,在经济制度质量中,商业自由度、货币自由度及贸易自由度对服务贸易促进作用较大;在政治制度质量层面,促进香港服务输出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清廉度、政府效能度及监管质量;在法律制度质量维度上,产权保护度的服务促进作用大。更进一步从行业层面来看,受制度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金融部门,即现代服务行业更易受制度质量的影响。(4)从总量层面来看,签订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并没有对香港服务输出产生预期效果,如果单独考虑已签订服务贸易协议中影响力最大的CEPA,从行业层面来看,香港对内地旅游和金融部门的服务输出,CEPA则起了促进作用。上述发现对于香港今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意义。香港应该根据不同制度因素的影响作用,对各种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同时更积极的参与到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为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实行之有效的框架协议,从而增强本地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当地对外贸易的发展。
邹琪[8](2016)在《CEPA实施十年来的发展及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EPA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WTO框架下,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两个独立关税区之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区经贸安排。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CEPA的签署,标志着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从由市场主要主导的功能性一体化进入到了市场与制度一体化。CEPA开放领域广,程度深,为两地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空间。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描述了CEPA的主要内容及其最新实施进展,并对CEPA实施十年来,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及CEPA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巴拉萨模型以协整检验方法分析CEPA对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通过指数分析,协整检验等方法研究CEPA的动态效应,并探索新形势下CEPA的实施机制的创新与升级。研究发现:(1)CEPA促进了港产品对内地出口的提升,促进了双边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了香港对内地投资稳定发展,“自由行”促进了香港旅游业发展,消费增加。但是,CEPA成效不如预期显着,总体呈规模递减,“大门打开,小门不开”特征明显。(2)CEPA实施十年,香港获得了货物、服务总的贸易创造和维纳的贸易创造效应,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内地获得了服务贸易创造效应,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分行业看,实证分析证明了CEPA对香港运输行业的贸易创造效应,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3)CEPA促进了香港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增强了两地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力,推动两地贸易稳定发展,实证表明,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对香港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4)新形势下,采用创新开放措施或机制“先行先试”,构建广东自贸区,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形式可以加强CEPA正面效应实现,促进内地与香港全面深度合作。
高少慧,罗必良,何一鸣[9](2016)在《CEPA下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管制放松研究——博弈模型及其自然实验》文中指出在香港经济衰退与内地区域竞争加剧的现实背景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内地与香港在CEPA下实现贸易管制放松的博弈模型。由理论与计量分析发现,CEPA使得内地与香港两地产品的交易费用大幅节约,提高了两个经济系统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而扩展了总市场容量,两个经济系统的产业分工因而得到长足的发展。CEPA的进一步深化落实将有利于帕累托改进出现。产品的单向流动并未实现CEPA的最大制度效应,实际上,香港可以通过构建产品的期货离岸金融市场反过来促进内地的发展。
张应武,徐丽苹[10](2014)在《CEPA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货物贸易吗?》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倍差法和引力方程,利用19982011年间香港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CEPA对香港货物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其他影响贸易的因素后,CEPA促使香港对内地省区的进口贸易较其他贸易伙伴高35.1%至87.0%,但对港产品出口没有显着推动作用,这一结论与香港经济结构转型背景和国际贸易中转港角色相吻合。香港经济未来的发展应以CEPA为依托争取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CEPA效应下香港与内地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EPA效应下香港与内地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CEPA与现代服务业开放:基于制度距离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内地与香港双边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
四、实证设计 |
(一)合成控制法 |
(二)变量及数据说明 |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一)CEPA对内地与香港双边现代服务贸易的作用 |
(二)稳健性检验 |
1.安慰剂检验 |
2.稳健性检验 |
六、机理解析与验证 |
(一)CEPA促进内地与香港现代服务贸易增长的机理解析 |
第一,经济制度距离。 |
第二,法律制度距离。 |
第三,贸易自由度距离。 |
第四,营商自由度距离。 |
(二)CEPA促进内地与香港现代服务贸易增长的机制检验 |
七、结论与建议 |
第一,依托CEPA及其后续协议,持续优化内地营商环境。 |
第二,用好CEPA及其后续协议,探索内地服务业高水平开放。 |
(3)竞争政策对香港-内地服务业一体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论文框架 |
1.3 创新点及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服务业的研究综述 |
2.1.1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及其特点 |
2.1.2 香港内地服务贸易与服务业一体化研究 |
2.2 竞争政策与服务业关系研究 |
2.2.1 竞争政策与服务业的关系 |
2.2.2 竞争政策协调推动一体化的机理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香港内地服务业一体化概况与问题分析 |
3.1 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现状 |
3.1.1 香港内地双边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3.1.2 CEPA及系列协议效力分析 |
3.2 香港内地服务业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
3.2.1 香港、内地服务业市场存在垄断 |
3.2.2 香港与内地市场监管异质性 |
3.2.3 竞争政策协调是实现服务业一体化的核心 |
3.3 香港内地竞争政策研究 |
3.3.1 香港内地竞争政策发展历程 |
3.3.2 香港内地竞争政策目的原则不同 |
3.3.3 竞争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标准的差异 |
3.3.4 竞争管理与执行机构存在差异 |
3.3.5 执法透明度存在差异 |
3.3.6 竞争政策文化不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竞争政策对服务业一体化影响实证研究 |
4.1 研究设计及方法介绍 |
4.1.1 价格法与一体化程度度量 |
4.1.2 冰山成本模型与竞争政策影响程度度量 |
4.2 数据分析 |
4.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2.2 变量说明 |
4.3 香港内地服务业一体化程度价格法分析 |
4.3.1 相对价格波动指数收敛性检验 |
4.3.2 相对价格波动指数分析 |
4.3.3 香港内地服务业一价定律背离程度高 |
4.4 竞争政策不协调对服务业一体化影响实证结果 |
4.4.1 实证模型与结果 |
4.4.2 分时段研究 |
4.4.3 分品类研究 |
4.4.4 稳健性检验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1.1 香港与内地的服务业一体化程度不高 |
5.1.2 香港内地竞争政策不协调阻碍了服务业一体化 |
5.1.3 香港内地竞争政策协调存在迫切性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快推进香港内地竞争政策区域协调 |
5.2.2 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
5.2.3 推进香港内地监管标准的融合 |
5.2.4 推进服务业国企改革 |
5.2.5 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界定与外延 |
1.2.2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研究 |
1.2.3 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 |
1.2.4 香港服务贸易的相关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
2.1 香港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 |
2.2 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 |
2.2.1 总体规模 |
2.2.2 行业结构 |
2.3 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2.3.1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 |
2.3.2 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产生的机遇 |
2.3.3 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挑战 |
第3章 香港与新加坡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对比 |
3.1 香港与新加坡服务贸易的发展条件对比 |
3.2 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分析 |
3.2.1 指标选取 |
3.2.2 整体竞争力分析 |
3.2.3 行业竞争力分析 |
3.3 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广义双钻石模型分析 |
3.3.1 理论基础 |
3.3.2 初步结果分析 |
3.3.3 进一步实证分析 |
第4章 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变量选取及样本来源 |
4.2 模型构建 |
4.2.1 单位根检验 |
4.2.2 Johansen协整检验 |
4.2.3 Granger因果检验 |
4.2.4 VAR模型的建立 |
4.2.5 脉冲响应分析 |
4.2.6 方差分解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政策层面 |
5.2.2 行业层面 |
5.2.3 企业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其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一) 国际背景 |
(二) 国内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自由贸易区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第一节 自由贸易区相关概念界定 |
一、 自由贸易区(FTA) |
二、 自由贸易园区(FTZ)及其与自由贸易区(FTA)的异同 |
第二节 自由贸易区相关的基础理论 |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二、 非经济视角下自由贸易区相关理论 |
第三节 自由贸易区发展实践的研究综述 |
一、 自由贸易区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 |
二、 对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发展实践的研究 |
三、 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实践的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现状与发展阻碍 |
第一节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因、历程与特点 |
一、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因 |
二、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历程 |
三、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特点 |
第二节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整体水平及不足 |
一、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整体影响力 |
二、 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的经贸紧密度 |
三、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三节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未来发展面临的阻碍 |
一、 内部阻碍 |
二、 外部阻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自由化分析 |
一、 货物贸易自由化整体水平 |
二、 敏感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灵活处理 |
三、 货物原产地规则约定 |
第二节 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贸易的发展趋势 |
一、 货物贸易规模分析 |
二、 货物贸易比例分析 |
三、 货物贸易增速分析 |
第三节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贸易效应实证检验 |
一、 扩展的引力模型构建 |
二、 研究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三、 实证检验结果及解释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投资与其他经济效应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双向投资效应分析 |
一、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有关投资的议题 |
二、 自由贸易区伙伴对中国投资的效应 |
三、 中国对自由贸易区伙伴投资的效应 |
第二节 投资效应及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检验 |
一、 模型设计 |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
三、 模型估计结果及解释 |
第三节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其他经济效应分析 |
一、 促进国内地方经济发展 |
二、 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发展 |
三、 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 |
四、 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一、 研究结论 |
(一) 自由贸易区建设整体水平显着提升 |
(二) 自由贸易区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发展阻力 |
(三)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具有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 |
(四)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投资促进效应显着 |
(五) 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地方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等具有多重影响 |
二、 对策建议 |
(一) 自由贸易区建设应妥善处理几个关系 |
(二) 灵活推进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 |
(三) 提高自由贸易区建设质量和标准 |
(四) 完善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保障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香港金融中心影响力分析 ——基于经济促进和金融辐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1.1 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 |
2.1.2 金融中心评判标准 |
2.1.3 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 |
2.1.4 金融外溢的理论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 |
2.2.2 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 |
2.2.3 金融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 |
2.2.4 金融发展和金融辐射效应的理论 第3章 金融中心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
3.1 金融中心发展 |
3.1.1 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 |
3.1.2 金融聚集和金融辐射的关系 |
3.1.3 金融发展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
3.2 金融中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3.2.1 金融中心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
3.2.2 金融与产业“耦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 |
3.2.3 金融体系对产业水平、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 第4章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对其经济的影响 |
4.1 香港及其他各大金融中心演变路径 |
4.1.1 香港 |
4.1.2 其他各大金融中心 |
4.1.3 各大金融中心发展路径比较的启示 |
4.2 香港金融体系与产业协调度的影响 |
4.2.1 模型设计 |
4.2.2 实证分析 |
4.2.3 金融体系与产业协调度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 |
4.3 香港体系结构对产业水平、经济增长的影响 |
4.3.1 模型设计 |
4.3.2 实证分析 |
4.3.3 体系结构对产业水平、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 第5章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对内地经济增长的影响 |
5.1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对内地金融辐射效应的分析框架 |
5.1.1 香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内地经济的影响机制 |
5.1.2 香港通过金融辐射对内地经济的影响机制 |
5.1.3 香港金融辐射效应的影响因素 |
5.2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对内地金融辐射效应测算 |
5.2.1 模型设计 |
5.2.2 测算分析 |
5.2.3 金融中心的金融辐射效应测算 |
5.3 香港对外直接投资、金融辐射效应对内地经济增长的影响 |
5.3.1 模型设计 |
5.3.2 香港对外直接投资、金融辐射效应对内地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5.3.3 国家性金融中心崛起影响的分析 |
5.3.4 结论及启示 第6章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政策建议 |
6.1 香港金融中心面临的挑战 |
6.1.1 香港转口贸易职能弱化 |
6.1.2 资本中介角色的弱化 |
6.1.3 面对我国内地经济崛起被边缘化 |
6.2 香港金融中心的机遇 |
6.2.1 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构建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 |
6.2.2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一带一路”国家金融服务广度 |
6.2.3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利用金融科技优势促进区域协同创新 |
6.3 香港金融中心发展建议 |
6.3.1 利用政策过渡区域,构建新型互补关系 |
6.3.2 重新定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扮演新角色 |
6.3.3 特区政府主动作为,加强与内地的合作机制创新 第7章 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拓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7)制度质量对香港服务输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绪论 1.1 |
问题的提出 1.2 |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
服务贸易与制度质量的相关文献综述 2.1 |
服务贸易相关文献综述 2.2 |
香港服务贸易相关文献综述 2.3 |
制度质量与国际贸易相关文献综述 2.4 |
简要评述 第三章 |
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3.1 |
香港服务输出的总体发展特征 3.2 |
香港服务输出的空间特征 3.3 |
香港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第四章 |
制度质量对香港服务输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
嵌入制度质量因素的引力模型 4.2 |
样本范围 4.3 |
变量的选取及来源 4.4 |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
基本结论 5.2 |
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CEPA实施十年来的发展及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
绪论 1.1 |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 |
创新与不足之处 2 |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
理论基础 2.2 |
研究综述 3 |
CEPA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进展 3.1 |
CEPA签订和实施的背景及原因 3.2 |
CEPA的主要内容 3.3 |
CEPA的实施进展 3.4 |
CEPA的局限与存在的问题 4 |
CEPA实施十年来内地与香港经贸发展及CEPA效应理论分析 4.1 |
CEPA推动港产品对内地出口提升 4.2 |
CEPA促进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 4.3 |
CEPA促进香港对内地投资稳定发展 4.4 |
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效应分析 4.5 |
CEPA实施十年来的困难与问题 5 |
CEPA实施十年来效应影响实证分析 5.1 |
CEPA区内静态效应分析 5.2 |
CEPA区内动态效应分析 6 |
新形势下CEPA实施机制的创新与升级 6.1 |
实施CEPA创新机制的先行先试 6.2 |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CEPA机制创新平台 6.3 |
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 7 |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
主要结论 7.2 |
政策建议 尾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致谢 |
(9)CEPA下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管制放松研究——博弈模型及其自然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分析框架 |
三、理论模型 |
四、计量检验 |
(一)计量策略:一个自然实验法 |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
(三)计量回归结果及其稳健性检验 |
五、结论性述评 |
(10)CEPA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货物贸易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模型与数据 |
(一) 模型设定 |
(二) 样本与数据说明 |
三、 实证结果 |
(一) 基本回归结果 |
(二) 稳健性检验 |
(三) 对回归结果的解释 |
四、 结论与展望 |
四、CEPA效应下香港与内地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CEPA与现代服务业开放:基于制度距离视角的分析[J]. 张晨蕾,毛艳华,卓乘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2
- [2]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基于自由贸易协定和税收协定的双重视角[D]. 陈锴. 上海海关学院, 2021
- [3]竞争政策对香港-内地服务业一体化的影响[D]. 罗莉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4]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蔡思嘉. 吉林大学, 2020(08)
- [5]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其成效研究[D]. 董洪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6]香港金融中心影响力分析 ——基于经济促进和金融辐射视角[D]. 戴了. 辽宁大学, 2018(05)
- [7]制度质量对香港服务输出的影响研究[D]. 朱亭瑜. 山东大学, 2017(09)
- [8]CEPA实施十年来的发展及效应研究[D]. 邹琪. 暨南大学, 2016(02)
- [9]CEPA下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管制放松研究——博弈模型及其自然实验[J]. 高少慧,罗必良,何一鸣. 学习与实践, 2016(02)
- [10]CEPA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货物贸易吗?[J]. 张应武,徐丽苹. 国际经贸探索,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