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研究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袁明圆,耿昕,台秀丽,牛兆园[1](2021)在《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诊疗经过。检索国内外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相关文献, 分析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及母儿预后等资料。结果 (1)病例报告:患者33岁, 孕37周+2时因"发现盆腔包块7个月, 阴道流液半小时"入院。入院当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盆腹腔肿物切除术。术后随访26个月, 未见明显复发迹象。(2)文献复习:检索到相关文献13篇, 共15例(含本例)。15例患者发病年龄32岁(19~47岁), 其中5例有肌瘤切除史。12/15孕期无明显症状, 于分娩时或产后发现;3/15孕期出现明显症状, 以腹痛为主。6/15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位异常、羊水过少等产科相关并发症。2/15例为辅助生殖技术妊娠。11/15分娩孕周>32周, 3/15分娩孕周<28周, 1/15因严重并发症于孕10周终止妊娠。12/15采取剖宫产术+肌瘤清除术, 并保留子宫和附件;3/15例采取了子宫切除术(其中2例同时切除双侧附件)。7例病理表现为广泛、大量分布的小肌瘤, 类似恶性肿瘤浸润, 直径0.5~1.0 cm;5例有多个较大肌瘤, 伴随散在分布的小肌瘤。结论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是一种较罕见的良性疾病, 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 术前较难诊断, 多于术后经组织病理学确诊, 可能误诊为恶性肿瘤。通常选择剖宫产术+肌瘤切除术治疗。
佟玲玲,孙小淳,闫旭,欧阳继舒,张爱臣[2](2020)在《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 LP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多需术中探查结合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现就我科近期诊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核出术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盆腔包块"2年入院,平素月经规律,于12年前因"子宫肌瘤"于外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
何静媛,黄兴华,魏琴[3](2020)在《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二例》文中研究表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nminata,LP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以突出于盆腹腔腹膜表面呈多发性结节样生长的平滑肌瘤为主要特征。临床病例少,多见于育龄妇女,2015年统计文献报道病例不足200例[1]。本病术前一般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本院2008—2018仅发现2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
肖瑾[4](2020)在《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合并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 临床资料患者59岁下腹部疼痛伴下坠5天入院。入院前5天出现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肛门下坠感,活动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异常,于院外医院行彩超检查发现盆腔囊状回声,并给予头孢类消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入院。行彩超检查示: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内混合回声。既往2006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入院化验结果回报示:CRP:30.38 mg/L;CA125:352.0U/ML,CA199:42.34 u/ml,行腹腔镜探查术,
戴春阳,韩璐[5](2019)在《寄生性平滑肌瘤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寄生性平滑肌瘤(parasitic leiomyo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其发病率极低,发病原因可能与雌孕激素水平、腹膜上皮化生、遗传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等有关。近年有关腹腔镜手术后继发寄生性平滑肌瘤的病例逐渐得到关注。因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经常规体检或行其他手术时发现,仅有部分出现盆腹腔疼痛等症状,因此该病的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报道的发病率。术前做好评估、对疑似恶性肿瘤者减少对瘤体的操作、使用标本袋、严格遵守外科无瘤原则、采用经阴道或经脐切口取出路径、术闭充分冲洗腹腔、器械及穿刺口等是预防寄生性平滑肌瘤发生的关键方法。
黄帅,王文文,吕炳建,石海燕[6](2019)在《腹腔镜下子宫平滑肌瘤切除、电动粉碎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文中指出患者女性,29岁,G0P0,因扪及腹部包块1个月余于2013年12月2日入院。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双侧卵巢表面低回声,盆腔多发低回声结节,盆腔积液。盆腔核磁共振提示:盆腔多发结节伴盆腔积液,病灶累及膀胱子宫窝、道格拉窝、肠系膜根部、双侧附件,首先考虑盆腔恶性肿瘤,转移瘤可能(图1)。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轻微升高(81. 0 U/mL),CEA、CA199正常范围。患者曾于2009年10月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及电动粉碎术。术中剔除子宫宫底部肌瘤1个,直径约9 cm,肌瘤部分与肌层分界不清。盆腔其余脏器未见明显肿块。术后病理诊断"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
左萌,王玉霞,徐丹,张文倩[7](2019)在《巨大孤立性腹膜平滑肌瘤并蒂扭转误诊1例报告》文中提出腹膜平滑肌瘤是腹膜和网膜表面以同源性、多中心性为主要特点的平滑肌结节,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偶可发生于绝经期女性、男性及幼儿。腹膜平滑肌瘤组织来源不明确,常以播散、多发为主要呈现形式,临床较为少见,孤立性腹膜平滑肌瘤更为罕见。现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孤立性腹膜平滑肌瘤并蒂扭转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李娟,戴姝艳[8](2019)在《原发性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LP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表现为盆腹腔内或大网膜上多个大小不等的肌瘤样结节。该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偶可见于男性[1]及绝经后女性[2]。自腹腔镜技术推广以来,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证
孙丙辉,赵珊,闫莉,荣风年[9](2019)在《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1例》文中认为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LPD)是一种以灰白色或灰红色小结节弥漫分布于腹膜壁层及脏层为特点的良性平滑肌瘤病,组织学表现类似于子宫平滑肌瘤的平滑肌样细胞多灶性增生,临床上非常罕见。随着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普遍开展,LPD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报道1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出现LPD的病例。1病例资料
沈明虹,刘佳华,孙阳[10](2018)在《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012015-12-31收治的5例LPD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结果 5例病例中4例有子宫肌瘤相关手术史。4例无自觉症状,以"盆腔包块"就诊,术前考虑盆腔肿物来源于卵巢可能性大,仅1例因"子宫肌瘤"就诊,有经量多表现。3例肿瘤生长于盆腔腹膜表面,2例肿瘤种植于膀胱及直肠表面脏腹膜。5例病例均行肿物切除术(腹腔镜/经腹);术后病理回报均符合平滑肌瘤。结论 LPD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术前容易误诊;LPD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或肿瘤减灭术),辅以药物的治疗,如GnRHa及芳香化酶抑制剂等,以抑制肿瘤生长及降低复发。
二、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研究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3)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1.1 病例一 |
1.2 病例二 |
2 讨论 |
2.1 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
2.2 诊断与治疗 |
2.3 医源性LPD的预防 |
2.4 预后 |
(4)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合并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 论 |
(5)寄生性平滑肌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1.1 发生率 |
1.2常见部位 |
1.3临床表现 |
1.4 辅助检查 |
1.5 病理特征 |
1.6 鉴别诊断 |
1.7 手术史 |
2 发病机制 |
2.1 雌孕激素水平变化 |
2.2 腹膜上皮化生 |
2.3 遗传因素 |
2.4 医源性因素 |
3 治疗及预防 |
3.1 治疗方式 |
3.2 预防措施 |
4 结语 |
(7)巨大孤立性腹膜平滑肌瘤并蒂扭转误诊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病历摘要 |
2讨论 |
(8)原发性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2.1 病因及流行病学 |
2.2 临床表现及诊断 |
2.3 病理 |
2.4 治疗及预后 |
(9)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10)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2.2 手术情况 |
2.3 术后病理 |
2.4 随访 |
3 讨论 |
3.1 病因 |
3.2 诊断 |
3.3 治疗与预后 |
3.4 预防 |
四、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研究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袁明圆,耿昕,台秀丽,牛兆园.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12)
- [2]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J]. 佟玲玲,孙小淳,闫旭,欧阳继舒,张爱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08)
- [3]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二例[J]. 何静媛,黄兴华,魏琴. 海南医学, 2020(03)
- [4]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合并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例分析[J]. 肖瑾.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5)
- [5]寄生性平滑肌瘤的研究进展[J]. 戴春阳,韩璐.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9(06)
- [6]腹腔镜下子宫平滑肌瘤切除、电动粉碎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J]. 黄帅,王文文,吕炳建,石海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9(09)
- [7]巨大孤立性腹膜平滑肌瘤并蒂扭转误诊1例报告[J]. 左萌,王玉霞,徐丹,张文倩.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08)
- [8]原发性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李娟,戴姝艳. 现代肿瘤医学, 2019(13)
- [9]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1例[J]. 孙丙辉,赵珊,闫莉,荣风年.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 [10]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 沈明虹,刘佳华,孙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