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联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

血府逐瘀汤联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

一、血府逐瘀汤配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传钰[1](2019)在《从血液流变学分析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凝状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应用血府逐瘀汤进行临床干预,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探讨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凝状态的影响作用,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拟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颅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患者,术前均经头颅CT确诊。根据患者钻孔引流术后是否服用血府逐瘀汤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两组病例术前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等级、颅内血肿量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均经两名以上高年资神经外科医师讨论分析符合钻孔引流手术指征。术后对照组给予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开始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以术后第7天、第14天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颅内其他部位新发脑梗塞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术后第14天、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日常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作为临床疗效指标,并以服药后患者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及严重不良事件作为安全指标,探究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早期高凝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对比中药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病例在开始治疗前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等级、颅内出血量的差别,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显着差异(P.0.05)。(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术后第7天、14天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入院时下降,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P<0.05,但是服用血府逐瘀汤的治疗组病人各项指标改善更加明显(P<0.05)。患者入院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数值比术后第1天稍低,但已呈血液高凝状态改变,经分别予以中药汤剂和西医常规治疗后,逐渐趋于正常。(3)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14天的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均较治疗前下降,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P<0.05,但是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汤后水肿带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4)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其他部位的新发脑梗塞,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P>0.05,但是治疗组新发脑梗塞的例数更少,30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新发脑梗塞。(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术后14天和第28天的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P<0.05。两组病例术后14天、28天后的CSS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且服用血府逐瘀汤组患者的CSS评分更低。(6)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第14天和28天的日常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P<0.05。两组病例术后第14天、28天后的Barthel指数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各个观察时间点中药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更高。(7)服用中药汤剂的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均有部分病人出现了肝肾功能异常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经卡方检验得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再出血、严重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运用血府逐瘀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早期高凝状态的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该方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的血液粘稠度,显着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能促进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吸收,一定程度上降低颅内新发脑梗塞发生率。血府逐瘀汤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脑水肿消退,增加脑组织供血供氧,促进神经元修复,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良好恢复创造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姚继勇[2](2013)在《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血府逐瘀汤对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室出血是指由脑室壁血管畸形、高血压微动脉瘤、脉络丛血管瘤破裂所致,少见病因有:脑肿瘤、出血素质、静脉破裂、先天性脑积水等。另外,不明原因者,多认为隐匿性血管病变。诊断较容易,但治疗较棘手。发病突然,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多采用西医的脑室外引流的方法治疗,效果尚满意,本文通过联合口服或胃管注入血府逐瘀汤加味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脑室出血,旨在探讨中医中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将病人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结合脑室外引流组、常规西医治疗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味组和常规西医治疗结合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组,通过对于头痛持续时间、再出血情况、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临床疗效等的观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21天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治愈+好转)(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一(73.08%)及对照组二(71.70%),差异均有显着性(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头痛、颈强直持续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或P<0.05)。治疗组再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有利于脑室出血后血肿的吸收消退,并明显的减轻头痛的并发症,对于颈强直的持续时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脑积水的出现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未增加再出血的风险,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用,对于脑室出血这种上焦淤血证的患者,疗效显着,结合西医的脑室外引流的简单手术方法,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黄新[3](2006)在《中药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近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彭道贤[4](2003)在《血府逐瘀汤配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文中认为

王奕羲,王冠[5](2020)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多发的神经外科疾病,手术治疗复发率高且预后不良,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较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更好地清除水肿,改善预后。综述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王培宇[6](2018)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其年发病率约为20.6/10万。大多数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不自愈,其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由于术后复发率高、硬膜下积液形成等因素,对于一些症状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以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并动态观察。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研究发现,其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起到很好的疗效。同时根据中医理论,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血府逐瘀汤可以促进血肿液的吸收,是中医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典方药。本研究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验证其临床疗效,观察血肿液的吸收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随机单盲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头CT血肿液面积、中医症候进行观察、对比、统计。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维持1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的生活治疗、头CT血肿液吸收程度、中医症候的改善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1、血府逐瘀汤加减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部分轻症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可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保守治疗,效果较常规保守治疗好。

张建锋[7](2011)在《活血化瘀法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转变过程中,生活、工作节奏进一步加快,由于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运动伤、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致伤因素的存在,颅脑创伤的发生率仍将会继续增多,颅脑创伤由于其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颅脑创伤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目前在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上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常规治疗基本趋向于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但如何更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效果,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面仍有待提高。目的在外伤性颅内血肿血肿围手术期口服血府逐瘀汤,探讨其与传统西医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从而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对所有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后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①外伤性颅内血肿常规西医保守或手术治疗配合口服血府逐瘀汤;②外伤性颅内血肿常规西医保守或手术治疗。③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的评定、血肿吸收率(影像学检查)、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伤性颅内血肿常规西医保守或手术治疗配合口服血府逐瘀汤30例,入院一周血肿吸收率: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在伤后3个月参照牛津残障评分(Oxford handicap scale, OHS)、GOS计分,显效20例,有效5例,进步2例,无效3例,无死亡;对照组血肿吸收率: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加重或复发5例,伤后3个月参照牛津残障评分(Oxford handicap scale, OHS)、GOS计分显效9例,有效6例,进步3例,无效10例,无死亡。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性显着(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13.50±4.98天,对照组住院天数21.3±10.30天,经对比治疗组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法在伤性颅内血肿常规西医保守或手术治疗过程中,可促进临床常见各型颅内血肿的吸收,加快术后恢复,减少住院天数,缩短住院时间,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由于既往文献涉及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比较少,且缺乏详尽、科学的论述,因此本论文创新性强;通过研究发现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法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保守及手术治疗中,疗效确切;本论文对两组五个指标进行详尽论证,并加以统计分析,科学性强。总之,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法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在常规西医保守或手术治疗基础上干预,疗效好、费用低,为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治疗开辟了新径,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前景。

韩秀丽,王秀娟[8](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认为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刘秀颜[9](2020)在《补阳还五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经典方剂。本试验通过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颅内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及颅内压的影响,为补阳还五汤在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提供临床研究支持,同时也为中医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所选取的306个病例均来自于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被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符合纳入标准。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6例患者等比例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联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的总疗程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评患者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测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颅内压水平的变化。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数据的变化来评价补阳还五汤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着性减小(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着性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值显着性升高(P<0.01)。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性减小(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显着性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显着性升高(P<0.01)。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颅内血肿体积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颅内血肿体积均显着性减少(P<0.01);与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颅内血肿体积均显着性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颅内血肿体积显着性减少(P<0.01)。治疗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为9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脑水肿体积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后脑水肿体积均显着性增加(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脑水肿体积显将性减少(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脑水肿体积显着性增多(P<0.01);与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脑肿体积均显着性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脑水肿体积显着性减少(P<0.01)。治疗组脑水肿体积总有效率为25%,对照组为2%,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颅内压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后颅内压均显着性降低(P<0.01),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颅内压均显着性降低(P<0.01);与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颅内压均显着性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颅内压显着性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颅内压显着性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的颅内压等级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颅内压等级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异常指标分布均未见显着性差异。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促进患者颅内血肿、脑水肿的吸收,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补阳还五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陶晨晨[10](2020)在《醒脑宁合剂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两组患者在颅内压(ICP)、血肿体积、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BI指数的变化,对醒脑宁合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以期能研究一种新型而高效的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而有效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方法:本试验收集了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9例,符合本试验入组要求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详细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9例病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35例,其中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脱落2例,共32例完成本实验;治疗组脱落3例,32例完成实验,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1)保持病房安静,定时翻身;(2)保持气道通畅;(3)间断高流量吸氧;(4)对症治疗;(5)有颅高压表现的患者,根据病情予以20%甘露醇125ml静滴,每612h可酌情重复一次,一般使用3-5天,最长不超过一周;(6)管理病人血压;(7)予护脑、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治疗组除予以上述基本治疗外,还予以口服、鼻饲或保留灌肠醒脑宁合剂(药品批号:鄂药字号Z2008 1753号,为本院制剂),用法:口服或鼻饲100ml/次,2次/天,连续30天。如昏迷患者、剧烈呕吐患者和消化道出血者,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200ml/次,2次/天,连续30天。通过治疗第0天、治疗7天、30天颅内压值、血肿体积变化,及90天后随访时NIHSS评分、BI指数、中医症候学观测进行量表评价的变化评价其有效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均进行了安全性检查,主要包括:基本生命体征水平、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头部CT检查评价醒脑宁合剂的安全性,观察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及时予以对症处理。观察指标:疗效性指标:治疗前、治疗7天、30天的ICP、血肿体积变化,及90天后随访时NIHSS评分、BI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头部C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进行处理,统计结果均根据所得P值判断: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临床观察共纳入69例病例,实际64例完成本次实验,脱落5例病例。观察结果如下:(1)可比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排除年龄、性别、血压血糖水平、出血部位、基础疾病等对结果的影响,且治疗前NIHSS评分、BI指数、西医疗效指数、中医疗效指数、血肿体积、颅内压值经过统计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疗效性分析: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30天时测ICP,经监测及治疗前后比较,发现治疗组在降颅内压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即醒脑宁合剂能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颅高压情况;2)通过对不同时期患者血肿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醒脑宁合剂能显着减小血肿体积,即醒脑宁合剂能明显促进患者颅内血肿的吸收,从而使血肿体积减小;3)醒脑宁合剂能明显改善病人的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缺损及生存质量有改善作用;4)在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方面,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好,提示醒脑宁合剂疗效值得推广,对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5)治疗组西医疗效指数优于对照组,提示醒脑宁合剂在降低患者NIHSS评分方面有优势,即能显着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6)通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评估疗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显着,提示醒脑宁合剂在改善中风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方面疗效十分可观,可显着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7)通过综合疗效评定,醒脑宁合剂组总有效率93.8%,提示醒脑宁合剂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综合疗效值得肯定。(3)安全性分析:醒脑宁合剂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腹泻,查大便常规、电解质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未经处理,患者自愈;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相关如血生化、头部CT等安全性检查,均未发现与使用醒脑宁合剂有关的异常改变,及引起毒副作用的证据,说明醒脑宁合剂临床使用具安全性。结论: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将常规治疗与醒脑宁合剂合用疗效更佳,醒脑宁合剂在改善ICP、血肿体积、NIHSS评分、BI指数、中西医疗效指数方面疗效显着,通过对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头部CT进行检查发现无明显副作用,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二、血府逐瘀汤配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府逐瘀汤配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论文提纲范文)

(1)从血液流变学分析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凝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关于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高凝状态的研究
        一、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的血液高凝状态与产生机制
        二、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高凝状态的继发病理改变
        三、血液流变学与高血脑出血后早期高凝状态
        四、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脑出血及早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关于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瘀的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机及证候研究
        二、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证候特点与中医治疗
        三、血府逐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瘀证
    第三节 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服用活血化瘀汤剂的安全性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三、病例分组
        四、治疗方案
        五、观察方案
        六、疗效评价
        七、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初步分析
        一、两组一般情况对比分析
        二、两组临床疗效观察量表分析比较
        三、治疗安全性指标
        四、不良事件记录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一、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主要呈瘀血阻窍证
    第二节 从血液流变学分析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凝状态的影响
        一、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改善HICH术后早期的血液流变学情况
        二、血府逐瘀汤可有效促进HICH术后早期血肿周围水肿的吸收
        三、血府逐瘀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ICH术后早期脑梗塞的发生
        四、血府逐瘀汤改善HICH术后早期高凝状态的机制分析
        五、血府逐瘀汤可促进HICH术后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六、血府逐瘀汤治疗HICH术后早期高凝状态患者的安全性较高
第四章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2)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血府逐瘀汤对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二、 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测指标
    (四) 疗效评定
    (五) 统计学分析
三、 一般资料分析
四、 结果
    (一) 头痛疗效比较
    (二) 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疗效比较
    (三) 临床疗效评定
五、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血府逐瘀汤配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4 典型病例
5 体会

(5)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中医治疗策略
2 中药成药与阿托伐他汀联用
3 中药汤剂与阿托伐他汀联用
4 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作用机制
5 不足与展望

(6)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
        1.3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2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祖国医学研究
        2.1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机的祖国医学研究
        2.2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中医治疗
资料与方法
    1 材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标准
        1.3 病史及临床表现:
        1.4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不良事件记录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式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疗程
        2.6 脱落患者手术方式
    3 统计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年龄情况比较
        1.2 性别因素比较
        1.3 安全性评价指标
    2 治疗前后血肿量比较
        2.1 治疗前血肿量
        2.2 治疗2周后血肿量
        2.3 治疗1个月后血肿量
    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比较
    4 中医病种临床症候评定分数比较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个人简历

(7)活血化瘀法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研究现状
        一、流行性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致病机制及局部脑血流和代谢
        四、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
    第二节 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医研究
        一、中医理论研究
        二、血府逐瘀汤研究现状
第二章 活血化瘀法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病人来源
        二、诊断标准
    第二节 治疗方法
        一、治疗方法分组
        二、保守治疗方法
        三、手术治疗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及统计学处理
        一、年龄因素
        二、血肿类型
        三、一周内血肿吸收率
        四、平均住院天数
        五、两组治疗效果评定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问题与建议
    第六节 典型病例
        一、对照组典型病例
        二、治疗组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致谢

(8)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1.1经脉络属
    1.2生理配合
    1.3病理相关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2.1补肺通肠
    2.2降肺通肠
    2.3宣肺通肠
3 方药
    3.1补肺通肠汤
    3.2降肺通肠汤
    3.3宣肺通肠汤
4 典型病案

(9)补阳还五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基底节区脑出血神经功能改变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
        一、病理生理机制
        二、中医病因病机
    第三节 基底节区脑出血神经功能的改变
        一、运动功能
        二、语言功能
        三、认知功能
        四、意识水平
    第四节 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神经功能评价的相关指标
        一、NIHSS评分
        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三、GCS评分
        四、认知功能
        五、其他
    第五节 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方法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三、康复治疗方法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二节 技术线路
    第三节 一般资料
        一、病例筛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计算
        二、随机分组
        三、干预措施
        四、观察指标
        五、观测方法
        六、数据收集及管理
        七、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第五节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一、两组患者性别比例比较
        二、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构成比比较
        三、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平均动脉压、发病时间比较
    第二节 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分析
        一、NIHSS评分
        二、中医证候评分
        三、颅内血肿体积
        四、脑水肿体积
        五、颅内压比较
    第三节 安全性指标比较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脑出血的概况
    第二节 试验结果探讨及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性及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附录2: 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附录3: 参与临床实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4: 随机数字列表及随机抽样入组结果
    附录5: NIHSS评分量表
    附录6: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醒脑宁合剂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诊断标准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2.6 不良反应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安性观察
        3.5 统计方法
    4 偏倚性预防
    5 试验结果
    6 不良反应
    7 安全性分析
    9 小结
        9.1 可比性分析
        9.2 醒脑宁合剂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性分析
        9.3 醒脑宁合剂的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中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2 中风的中医药现代研究
    3 中风辩证论治
    4 出血性中风的现代认识及治疗
    5 发展方向
    6 醒脑宁合剂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理论依据
    7 醒脑宁合剂组方意义及方药分析
    8 醒脑宁合剂现代药理学研究
    9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血府逐瘀汤配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从血液流变学分析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凝状态的影响[D]. 马传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血府逐瘀汤对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D]. 姚继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3)
  • [3]中药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近况[J]. 黄新. 中国中医急症, 2006(05)
  • [4]血府逐瘀汤配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J]. 彭道贤. 河南中医, 2003(01)
  • [5]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进展[J]. 王奕羲,王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6)
  • [6]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培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活血化瘀法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D]. 张建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9]补阳还五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秀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醒脑宁合剂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D]. 陶晨晨.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血府逐瘀汤联合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