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癌症的14个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刘长莹,刘玲珑,苏旺,李佳蓉,陈明霞[1](2022)在《胰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胰腺癌是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仅为9%,手术切除是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手段,联合化疗的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50%。随着发病率、早期检出率逐年上升,接受手术切除术的患者逐渐增加。由于胰腺切除术的复杂性,国内仅局限于病死率、并发症、围术期治疗与护理的研究,忽略了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和社会功能、症状等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感受。本文对胰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现状以及干预策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罗楚青,张美芬,吴晓丹[2](2021)在《遗传性癌症患者疾病感知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遗传性癌症是一种会严重影响国民健康、加重经济负担的重大疾病, 具有较高的再发癌症的风险。疾病感知是影响患者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疾病感知的定义、疾病感知对癌症患者行为的影响、遗传性癌症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及测评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遗传性癌症患者疾病感知的动态研究及相关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卢岩,范云满,杨潇逸,张婷,欧阳昭连[3](2021)在《全球肿瘤疫苗临床转化现状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全球肿瘤疫苗领域的临床转化现状。方法采集ClinicalTrials. gov中全球肿瘤疫苗相关临床试验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数量与时间变化趋势、国家分布、申办者分布及构成、临床试验机构分布、研究类型与方法、临床试验分期和适应证等角度分析肿瘤疫苗临床试验注册现状。结果全球肿瘤疫苗相关临床试验共1 772项,主要开展于美国(1 102项),申办者以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其中,绝大多数为实验性研究(1 740项),且大多处于临床试验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最常见的适应证为黑色素瘤(448项)、淋巴瘤/白血病(347项)和乳腺癌/肿瘤(347项)。截至检索日期(2021年1月28日),按临床试验注册数量,中国尚处于第二梯队(102项)。结论全球肿瘤疫苗领域临床转化日趋活跃,但大多数疫苗离正式上市尚早。
王娟,崔盼盼,杜若飞,唐涵,张梦瑶,张田格,李雪坤,陈长英[4](2021)在《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改善该群体的生育忧虑提供借鉴与指导。
文青[5](2021)在《HPV病毒与宫颈癌》文中研究表明HPV是人乳头瘤病毒英文缩写,因发现HPV感染与妇女的宫颈癌有关,现在常常被人们认为是洪水猛兽。面对HPV感染不知该如何应对?别着急,让我们一步一步揭开HPV神秘面纱。健康HHPPVV家族庞大,高危型危害大随笔HPV的家族非常庞大,现已查明的有200多种,根据致病力或致癌危险性的大小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高危型"的有14个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最恶贯满盈的是HPV16和HPV18,
万杰鑫,赵斌,胡慧明,吴双双,官扬[6](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疏肝健脾解毒方抗乳腺癌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利用分子对接验证靶点和有效物质间相互作用,探讨该组方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挖掘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的基因表达谱(GSE83591)数据获取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疏肝健脾解毒方中郁金、柴胡、茯苓、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的活性成分,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基于TCMSP数据库获取疏肝健脾解毒方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再将药物与疾病靶点进行取交集且可视化构图。利用Cytoscape进行药物-疾病靶点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并对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利用R语言对药物-疾病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Pathway富集分析。以180≤NW≤500,OB≥30…%,DL≥0.18为筛选条件,筛选疏肝健脾解毒方中的791种成分,并与有靶点蛋白的活性成分进行交叉对比,筛选出重合物质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活性成分82个,获得对应靶点239个,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PPI网络通过拓扑分析共筛选出21个关键基因。疏肝健脾解毒方抗乳腺癌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原癌基因c-Fos、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有关,疏肝健脾解毒方抗乳腺癌的生物过程与对活性氧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疏肝健脾解毒方主要通过调节放松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年龄-年龄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安非他明成瘾信号通路等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Cubebin(荜澄茄素),3β-acetoxyatractylone(3β-乙酰氧基苍术碱)可能作用于ADRB2基因;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可能作用于JUN基因;luteolin(木犀草素),quercetin(槲皮素)可能作用于MMP9基因;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可能作用于PRKCA基因;quercetin(槲皮素),kaempferol(山奈酚)可能作用于STAT1基因;quercetin(槲皮素)可能作用于BIRC5基因。结论: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了疏肝健脾解毒方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及药效基础物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7](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指出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朱飞,路潜,刘春蕾,杨兰兰,石磊[8](2021)在《癌症患者生育忧虑概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癌症患者生育忧虑概念的发展、属性、案例、前因、后果等进行系统分析,厘清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概念内涵。方法收集自建库至2021年3月4日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PsycInfo等数据库中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相关文献,采用Walker和Avant的概念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归纳出癌症患者生育忧虑3个概念属性:对生育不确定性的过度认知;愤怒、愧疚、担忧等负性情感反应;癌症及治疗和家庭生育计划间的矛盾冲突。结论对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概念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更好地识别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状况,并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减轻其生育忧虑,提高生命质量。
陆斌,卢明,张愉涵,蔡洁,陈宏达,代敏[9](2021)在《微观模拟模型在癌症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概述》文中研究表明微观模拟模型研究可通过模拟大量具有不同特征的微观个体, 构建疾病进展模型, 评价危险因素控制和早期干预策略等在疾病预防中的效果和效益, 从而克服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投入高、耗时长等局限性, 为疾病预防决策制定提供重要证据支撑。本研究介绍了微观模拟模型的定义和构建方法, 并结合研究实例阐述马尔可夫模型、决策树模型以及离散事件模型等3种建模方法在癌症一级和二级预防领域中的应用, 以期为未来开展相关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钟雅婷,林艳梅,陈定甲,彭昱忠,曾远鹏[10](2021)在《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和应用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组学新测序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产生了大量的组学数据,这些数据对人们深入研究和揭示生命奥秘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利用多组学数据整合技术分析生命科学问题可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生命系统相关信息,已成为研究者探索生命机制的新方向。介绍了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探讨了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
二、预防癌症的14个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防癌症的14个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胰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活质量量表 |
1.1 EORTC QLQ-PA56 |
1.2 FACT-Hep和FACT-Pa |
2 生活质量现状 |
2.1 身体功能 |
2.2 心理、社会功能 |
2.3 症状 |
2.4 影响因素 |
3 胰腺癌术后患者居家康复的干预 |
3.1 胰酶替代疗法 |
3.2 自我管理干预支持 |
3.3 运动与营养干预 |
4 讨 论 |
(3)全球肿瘤疫苗临床转化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临床试验注册概况 |
2.3 临床试验注册内容 |
3 讨论 |
(4)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现状 |
1.1 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生育忧虑 |
1.2 生育忧虑危害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身心健康 |
2 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相关评估工具 |
2.1 癌症后生育忧虑量表-男性版(Reproductive Concern After Cancer-Male,RCAC-M) |
2.2 生育忧虑量表(Reproductive Concern Scale,RCS) |
2.3 生育问题清单(Fertility Problem Inventory,FPI) |
2.4 生育意愿量表(Fertility Intention Scale,FIS) |
3 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影响因素 |
3.1 人口学因素 |
3.2 疾病相关因素 |
3.3 生育意愿 |
3.4 伴侣亲密关系 |
3.5 生育咨询的可及性 |
3.6 疾病复发恐惧 |
4 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干预现状 |
4.1 生育保护技术开展尚有不足 |
4.2 生育健康信息支持形式多样 |
4.3 积极心理疗法可成为干预的思路之一 |
5 小结 |
(5)HPV病毒与宫颈癌(论文提纲范文)
HPV家族庞大,高危型危害大 |
多种方式传播,以性传播为主 |
感染了了HPV不一定会得宫颈癌 |
做好预防,远离宫颈癌 |
(7)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
1.3.1 乳腺X线检查 |
1.3.2 乳腺超声检查 |
1.3.3 乳腺临床体检 |
1.3.4 乳腺自我检查 |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
1.3.6 其他检查 |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
1.4.1 20~39岁 |
1.4.2 40~70岁 |
1.4.3 70岁以上 |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
2.1.2 常规投照体位 |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
2.2 诊断报告规范 |
2.2.1 肿块 |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
2.2.2 钙化 |
2.2.2. 1 钙化类型 |
2.2.2. 2 钙化分布 |
2.2.3 结构扭曲 |
2.2.4 对称性征象 |
2.2.4. 1 不对称 |
2.2.4. 2 球形不对称 |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
2.2.5 乳腺内淋巴结 |
2.2.6 皮肤病变 |
2.2.7 单侧导管扩张 |
2.2.8 合并征象 |
2.3 病灶的定位 |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
2.4.1 检查目的 |
2.4.2 乳腺分型 |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
2.4.4 与前片比较 |
2.4.5 评估分类 |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
3.3.1 基本要求 |
3.3.2 图像的存储 |
3.3.3 报告书写 |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
3.4.3. 1 肿块 |
3.4.3. 2 周围组织 |
3.4.3. 3 钙化 |
3.4.3. 4 血管评估 |
3.4.4 彩色超声检查 |
3.4.5 其他相关技术 |
3.4.5. 1 三维成像 |
3.4.5. 2 弹性成像 |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
3.6.3. 1 记录病灶 |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
3.6.3. 3 结论 |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
3.7 报告范例 |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
4.1.1 乳腺癌的诊断 |
4.1.2 乳腺癌分期 |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
4.1.7 高危人群筛查 |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
4.3.1 检查前准备 |
4.3.1. 1 临床病史 |
4.3.1. 2 检查前准备 |
4.3.2 MRI检查 |
4.3.2. 1 设备要求 |
4.3.2. 2 扫描体位 |
4.3.2. 3 成像序列 |
4.3.2. 4 后处理 |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
4.4.1 点状强化 |
4.4.2 肿块 |
4.4.3 非肿块强化 |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
4.4.5 病灶定位 |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
4.5.1 评估不完全 |
4.5.2 评估完全 |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
5.1 适应证 |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
5.1.3 其他 |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
5.2.5 微创活检设备 |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
5.3.1 禁忌证 |
5.3.2 术前准备 |
5.3.3 术中注意事项 |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
5.4.1 禁忌证 |
5.4.2 术前准备 |
5.4.3 术中注意事项 |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
6.1.1 标本类型 |
6.1.2 标本固定 |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
6.2.4. 2 取材 |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
6.2.5. 2 取材 |
6.2.6 SLNB |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
6.3.1 组织学分型 |
6.3.2 组织学分级 |
6.3.3 乳腺癌的分期 |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
7.1.6 保乳手术 |
7.1.6. 1 术前准备 |
7.1.6. 2 手术过程 |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
7.3.1 全乳放疗 |
7.3.1. 1 适应证 |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
7.3.1. 3 照射靶区 |
7.3.1. 4 照射技术 |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
7.3.2. 1 适应证 |
7.3.2. 2 技术选择 |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
8.1.1 多学科协作 |
8.1.2 学习曲线 |
8.1.3 知情同意 |
8.2 SLNB指征 |
8.3 SLNB操作规范 |
8.3.1 示踪剂 |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
8.4.1 SLN的术中诊断 |
8.4.2 SLN的术后诊断 |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
9.1 适应证 |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
9.3 照射靶区 |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
9.4.2 常规照射技术 |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
1 0.2.5. 1 局部处理 |
1 0.2.5. 2 全身处理 |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
1 0.4.1 适应人群 |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
1 0.4.3 主要措施 |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
1 0.4.4. 1 疼痛 |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
1 0.4.4. 4 疲乏 |
1 0.4.4. 5 昏迷 |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
11.1随访和评估 |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
15.2诊断 |
15.3治疗原则 |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
16.1概述 |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
16.4骨转移的治疗 |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
附录 |
(8)癌症患者生育忧虑概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确认概念应用 |
2.1.1 忧虑与生育忧虑的字面解释 |
2.1.2 国内外癌症患者生育忧虑概念的发展 |
2.2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属性 |
2.2.1 对生育不确定性的过度认知 |
2.2.2 负性情感反应 |
2.2.3 癌症及治疗和家庭生育计划间的矛盾冲突 |
2.3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典型案例 |
2.4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临界案例、相关案例和相反案例 |
2.4.1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临界案例 |
2.4.2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相关案例 |
2.4.3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相反案例 |
2.5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前因和后果 |
2.5.1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前因 |
2.5.1.1 生育意愿 |
2.5.1.2 个人因素 |
2.5.1.3 疾病和治疗因素 |
2.5.1.4 家庭和社会因素 |
2.5.1.5 心理因素 |
2.5.2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后果 |
2.5.2.1 决策冲突 |
2.5.2.2 影响社会心理状况 |
2.5.2.3 影响生命质量 |
2.6 操作性定义 |
2.7 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测量工具 |
2.7.1 生育忧虑量表 |
2.7.2 癌症后生育忧虑量表 |
3 小结 |
(10)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和应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整合方法的概念组织 |
1.1 按数据类型分类 |
1.2 按整合时机分类 |
2 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方法 |
2.1 基于统计方法整合多组学数据 |
2.2 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多组学数据整合方法 |
2.2.1 基于聚类算法整合多组学数据 |
2.2.2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整合多组学数据 |
2.2.3 基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整合多组学数据 |
2.2.4 小结 |
2.3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组学数据整合方法 |
2.3.1 基于深度前馈网络整合多组学数据 |
2.3.2 基于自编码器整合多组学数据 |
2.3.3 基于图神经网络整合多组学数据 |
2.3.4 小结 |
2.4 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小节 |
3 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的应用 |
3.1 医学领域 |
3.1.1 肿瘤多组学应用 |
3.1.2 传染病诊疗应用 |
3.1.3 药物研发应用 |
3.2 植物生理病理领域 |
3.2.1 植物生理学的应用 |
3.2.2 植物病理学的应用 |
4 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
四、预防癌症的14个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胰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 刘长莹,刘玲珑,苏旺,李佳蓉,陈明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
- [2]遗传性癌症患者疾病感知研究进展[J]. 罗楚青,张美芬,吴晓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36)
- [3]全球肿瘤疫苗临床转化现状分析[J]. 卢岩,范云满,杨潇逸,张婷,欧阳昭连. 中国药业, 2021(22)
- [4]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研究进展[J]. 王娟,崔盼盼,杜若飞,唐涵,张梦瑶,张田格,李雪坤,陈长英. 中国护理管理, 2021(11)
- [5]HPV病毒与宫颈癌[J]. 文青. 江苏卫生保健, 2021(11)
- [6]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疏肝健脾解毒方抗乳腺癌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J]. 万杰鑫,赵斌,胡慧明,吴双双,官扬. 江西中医药, 2021(11)
- [7]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 [8]癌症患者生育忧虑概念分析[J]. 朱飞,路潜,刘春蕾,杨兰兰,石磊.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1(05)
- [9]微观模拟模型在癌症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概述[J]. 陆斌,卢明,张愉涵,蔡洁,陈宏达,代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10)
- [10]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和应用研究综述[J]. 钟雅婷,林艳梅,陈定甲,彭昱忠,曾远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