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68例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谢文强[1](2021)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筛选影响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评价及内部验证,同时论证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手术的简洁性。【方法】利用医院PACS系统收录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2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以手术时长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为界将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C)组和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ifficul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LC)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困难程度的风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困难胆囊切除的Nomogram预测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index of concordance,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图(Calibration Plot)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进行模型的评价,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2.应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将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和腹腔镜胆囊全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2匹配,通过比较术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探讨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的简洁性,并对纳入的病例进行术后1月情况的随访。【结果】1.模型构建共纳入患者239例,手术时长P75为80min,其中DLC组51例,含中转开腹1例;2.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kg/m2、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胆囊积液、胆囊壁的厚度>0.3cm、上腹部手术史是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独立风险因素;3.构建的两种临床预测模型均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两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良好;4.应用倾向性评分后共有4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腹腔镜胆囊全切组28例,保留后壁组14例;5.腹腔镜胆囊全切组和保留后壁组在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及血生化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与腹腔镜胆囊全切组相比,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在术后1月随访观察结果无差别。【结论】1.BMI(>25kg/m2)、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胆囊积液、胆囊壁的厚度(>0.3cm)、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是发生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2.研究构建的Nomogram临床预测模型1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3.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有效的,可显着降低复杂胆囊手术的难度,在处理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壁陷入肝床过深致分离困难、异常短胆囊管、急性亚急性及坏疽性胆囊炎等困难胆囊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张清花[2](2020)在《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评价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CRP浓度、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同时为吴茱萸热熨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入住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肝郁气滞型胆石症疼痛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等进行筛选入组70例患者,合格入选的患者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热熨干预。吴茱萸热熨在使用解痉药物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规格1ml:10mg;生产厂家: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51021970)10mg肌肉注射前30min进行,每次干预时间为15~20min,每日1次,共干预5d。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h、2h、24h、48h以及干预结束后的疼痛评分(VAS值)、干预前后血清中CRP浓度、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等指标变化情况。用Excel软件收集录入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及干预前各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情况以及文化程度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家族史、饮酒史、吸烟史、过敏史、重大疾病史、传染病史以及胆结石病变部位等相关病史比较,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在使用解痉药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的同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VAS值)、CRP浓度及症状积分数据进行比较,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各评价指标比较分析2.1疼痛评分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h、2h、24h、48h以及干预结束后的VAS比较,时间效应差异、组间效应差异、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CRP浓度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RP浓度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RP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症状积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干预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中右胁部疼痛、痞满饱胀、情绪抑郁等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除了嗳气恶心、口干口苦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干预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吴茱萸热熨能够有效缓解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的疼痛。2.吴茱萸热熨有助于降低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CRP水平。3.吴茱萸热熨有助改善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的中医症候表现。
贾伟路[3](2020)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以及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T-LC)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探讨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选择LSC术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发病时间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68例,包括行LSC、LC、CT-LC患者。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LSC组28例,LC组24例,CT-LC组16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指标、肝功能、胆囊壁厚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SC组、LC组、CT-LC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术后首次排气(d)时间分别为[123.5±10.48、150.4±8.91、98.75±9.71,(P<0.05)],[52.14±8.35、109.54±12.35、47.44±8.21,(P<0.05)],[3.64±1.31、4.54±1.32、2.31±1.40,(P<0.05)],LSC组和CT-LC组均优于LC组。LSC组和CT-LC组中转开腹率为2例(7.1%)、1例(6.2%)均少于LC组5例(17.8%),P=0.015。三组术后腹腔引流量(ml)、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d)为[53.71±10.13、70.17±5.79、30.69±6.99,(P<0.05)],[5.50±1.53、5.75±1.57、2.44±1.41,(P<0.05)],CT-LC组优于LSC组和LC组。住院天数(d)、住院总费用(元)为[5.29±1.58、6.75±1.07、11.13±1.54,(P<0.05)],[16378±1427、18404±1234、25836±752,(P<0.05)],LSC组均优于LC组和CT-LC组。LC组4例(6.7%)中转开腹、2例(8.3%)发生腹腔感染,LSC组和CT-LC组无此情况。LSC组、LC组及CT-LC组发生胆瘘病例分别为4例(14.2%)、5例(20.8%)、1例(6.25%),P=0.514。LC组、LSC组各出现1例(3.5%、4.1%)术后肠梗阻,P=1.000。三组都未出现穿刺孔口感染。LSC组、LC组及CT-LC组分别出现3例(10.7%)、5例(20.8%)、2例(12.5%)术后体温大于38.5℃。LC组因中转开腹转ICU病房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随访,其中16人失访,3个月随访LSC组、LC组、CT-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分别为2例(9.0%),1例(6.2%),1例(7.1%),P=1.000;恶心呕吐1例(4.5%),1例1(6.2%),1例(7.1%),P=1.000;LSC组、LC组腹泻1例(4.5%),1例(6.2%),P=1.000;LC组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6.2%),P=0.577,均无其他病例。6个月随访LSC组、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1例(4.5%),1例(6.2%),P=1.000;LC组腹泻1例(6.2%),P=0.577;CT-LC组均无其他病例。结论: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存在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病例中,LSC与LC和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LC组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开腹率低、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且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安全可行的替代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杨伟龙[4](2019)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AST、ALT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并可减轻肝功能损伤。
熊瑞,王卫,侯静[5](2019)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嵌顿性结石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囊嵌顿性结石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顺利完成手术,胆囊切除成功率100%,观察组有3例因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不清中转开腹手术,两组胆囊切除成功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要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嵌顿性结石的治疗与开腹手术相当,患者术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华[6](2018)在《微创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对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腹腔镜技术与开放性手术对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每组43例,比较两组胆囊切除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胆囊切除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少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张旺虎[7](2016)在《对胆囊结石嵌顿及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对胆囊结石嵌顿及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1例胆囊结石嵌顿及萎缩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29例)及开腹手术组(22例)。对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开腹手术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引流量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的时间较长,但其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的引流量较少,其术后住院的时间较短,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胆囊结石嵌顿及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而且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魏彬,蔡青山,王志峰,王会生,康海立[8](2015)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00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其中甲、乙、丙三组从急性发作到手术时间分别为48 h、72 h、大于72 h。丁组患者为经过严格的术前对症治疗后进行择期手术,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并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丁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较乙、丙组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转开腹率与丁组比较,甲组中转开腹率低于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右上腹肌紧张、能否触及胆囊、白细胞计数、B超能否看见胆囊肿大、胆囊壁的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与中转开腹有关(P<0.05),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OR=2.382、3.125、2.142,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尽早进行手术,发作48 h内是腹腔镜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其次可先行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中转开腹受到手术时机选择、血象及结石位置影响,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邹华[9](2015)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合适手术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选取实施腹腔镜手术的9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发生到开始腹腔镜手术时的时间间隔分为3组:Ⅰ组30例,患者临床症状发作48 h内实施手术;Ⅱ组30例,患者临床症状发作48 h后实施手术;Ⅲ组30例,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抗感染、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待临床症状缓解24周后择期进行手术。对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患者中转开腹的因素。结果Ⅱ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均明显高于Ⅰ组、Ⅲ组(P均<0.05),Ⅰ组的中转开腹率低于Ⅲ组(P<0.05);单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体温、手术时机、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肝功能、胆囊壁厚度、颈部结石嵌顿、胆囊肿大和发生中转开腹有明显关系(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颈部结石嵌顿和手术时机是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06,2.132,2.884,P均<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进行治疗时应尽早手术,临床症状发作48 h之内是进行手术的最佳时间,还可以先给予保守治疗,再择期手术。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及结石的位置对中转开腹有重要影响,应引起关注。
于世杰,徐国强[10](2014)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19例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 h内手术63例,B组为4872 h内手术53例,C组为72 h2周内手术58例,D组为入院后先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发作两周后择期手术45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较B、C组少(P<0.05),而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转开腹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右上腹肌紧张、触及胆囊、白细胞计数、B超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与中转开腹有关(P<0.05)。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OR=2.892、3.168、2.124,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尽早进行手术,发作48 h内是腹腔镜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其次可先行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中转开腹受到手术时机选择、血象及结石位置影响,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二、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68例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68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
第一部分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第二部分 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缩略语表 |
2.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要点图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依据 |
1 胆石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
2 胆石症疼痛的发生机制 |
2.1 西医对胆石症疼痛发生机制的认识 |
2.2 中医对胆石症疼痛发生机制的认识 |
3 吴茱萸热熨作为干预手段的理论依据 |
3.1 吴茱萸的选药依据 |
3.2 热熨法的理论基础 |
3.3 传热物粗盐的选择依据 |
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4.1 西医对胆石症的治疗概况 |
4.2 中医对胆石症的治疗概况 |
4.3 吴茱萸的研究概况 |
4.4 热熨法的研究概况 |
5 研究假设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4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
1.5 样本量估算及分组 |
2 干预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试验组 |
2.3 干预时间 |
2.4 干预部位 |
3 评价指标与数据收集方法 |
3.1 疼痛 |
3.2 C反应蛋白(CRP) |
3.3 症状积分 |
3.4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
3.5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 |
5 质量控制 |
5.1 选择偏倚的控制 |
5.2 操作偏倚的控制 |
5.3 保证患者依从性 |
6 伦理考虑 |
6.1 知情同意原则 |
6.2 保密原则 |
6.3 有益原则 |
6.4 公平回报原则 |
7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
1 研究完成情况 |
2 一般资料比较 |
2.1 人口学资料比较分析 |
2.2 干预前评价指标比较 |
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评价指标分析 |
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 值)的比较 |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 CRP 浓度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
3.4 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比较 |
4 讨论 |
4.1 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
4.2 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
4.3 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
4.4 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 |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胆石症患者疼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嵌顿性结石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胆囊切除成功率比较 |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6)微创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对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入选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胆囊切除成功率 |
2.2 临床相关指标 |
2.3 并发症 |
3 讨论 |
(7)对胆囊结石嵌顿及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分析 |
2.2 对两组患者发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
3 讨论 |
(8)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 1一般资料 |
1. 2手术方法 |
1. 3观察指标 |
1. 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
2.2临床资料与中转开腹的关系 |
2.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分析 |
3讨论 |
(9)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组术中、术后情况 |
2.2 临床资料和中转开腹关系 |
2.3 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 |
3 讨论 |
(10)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和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术中情况比较 |
2.2 临床资料与中转开腹的关系 |
2.3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论 |
四、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68例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谢文强. 兰州大学, 2021(12)
- [2]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D]. 张清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贾伟路.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 杨伟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0)
-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嵌顿性结石的对比研究[J]. 熊瑞,王卫,侯静.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15)
- [6]微创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对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王华. 甘肃科技纵横, 2018(05)
- [7]对胆囊结石嵌顿及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 张旺虎.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6)
- [8]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分析[J]. 魏彬,蔡青山,王志峰,王会生,康海立. 肝胆外科杂志, 2015(04)
- [9]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因素研究[J]. 邹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9)
- [10]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 于世杰,徐国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