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受抑制的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疲劳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于悦,陈卓,王亚非,张明泽,王亚慧,艾楠,沈明浩,姜斌[1](2021)在《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制备、结构分析及其免疫活性》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选择蛹虫草菌株CICC 14014液态发酵培养,提取蛹虫草胞外多糖,测定其理化性质及结构,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研究。采用DEAE-Sephacel阴离子交换柱联合Sephadex G-200葡聚糖凝胶柱纯化蛹虫草胞外多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分子质量,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定多糖结构;选用BALB/c小鼠构建免疫损伤模型,考察其体质量及免疫器官指数变化情况,观察其脾脏组织切片形态,计算其T、B细胞增殖率,测定其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蛹虫草发酵液中多糖质量浓度为3.15 mg/mL,经分离纯化后所得单一多糖分子质量为3.67 kDa,纯度可达86.13%。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胞外多糖可明显提高免疫器官指数,能够有效促使T细胞(低剂量时)、B细胞增殖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A、IgM、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的分泌,免疫调节效果显着。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胞外多糖可修复环磷酰胺导致的BALB/c小鼠免疫功能损伤,为开发蛹虫草发酵液资源建立了部分理论支撑。
张瑞华[2](2020)在《蛹虫草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蛹虫草是一种药食两用菌。由于蛹虫草成分的多样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蛹虫草在药品以及保健食品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对蛹虫草在保健食品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为蛹虫草在保健食品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杨建鑫[3](2020)在《虫草多糖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虫草多糖(CSP)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理,为虫草多糖作为有效的辐射保护剂或减少辐射损伤的替代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发酵冬虫夏草菌粉中的多糖,利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测定实验小鼠30 d的存活率,检测实验小鼠外周血象、脏器指数、骨髓DNA含量、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组织病理形态学等相关指标以及MAPK家族中相关酶的表达。存活率实验中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辐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氨磷汀,150 mg/kg)、CSP低剂量组(100mg/kg)、CSP中剂量组(200 mg/kg)、CSP高剂量组(400 mg/kg)。CSP低、中、高剂量组于每日灌胃(20 ml/k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正常对照组和辐射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后进行辐照,阳性对照组小鼠于辐照前30 min腹腔注射氨磷汀溶液。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全身一次性X射线辐照,辐照剂量为8 Gy,辐照后连续观察30 d小鼠的生存状态及死亡情况。指标及相关机理测定实验中动物分组及给药同存活率实验,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进行全身一次性X射线辐照,辐照剂量为5 Gy,观察辐照前后小鼠的体重变化及辐照后第1、3、5 d外周血象的变化,辐照后第5 d测定小鼠胸腺及脾脏指数、骨髓DNA含量、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胸腺、脾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情况。分别采用ELISA和q PCR方法测定辐照后第5 d小鼠肝脏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发酵冬虫夏草菌粉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1.35%,改良后的苯酚硫酸法测得吸光度稳定、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CSP能够改善辐射损伤小鼠体征并显着提高小鼠存活率。经8 Gy X射线辐照后,辐射模型组小鼠饮食饮水减少、皮毛光泽减退、行动迟缓且精神萎靡,部分小鼠眼睛出现出血肿胀现象,较正常对照组30 d内存活率显着下降50%;CSP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征有所改善,30 d内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显着提高,其中CSP中剂量组小鼠较辐射模型组存活率显着升高80%。指标测定实验结果显示,CSP能够显着改善辐射损伤小鼠的外周血象。经5 Gy X射线辐照后,与辐射模型组相比,CSP中剂量组小鼠辐照后第3d WBC和LYM数目分别显着升高59.65%和70.00%,CSP低剂量和中剂量组小鼠GRA数目在辐照后第5 d分别升高100.00%和71.43%,CSP低剂量组小鼠在辐照后第3 d和第5 d PLT数目显着降低22.84%和24.43%。同时,CSP能够显着提高辐射损伤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其中以CSP中剂量组最为明显,与辐射模型组相比,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分别升高69.62%和30.00%。但CSP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DNA的含量无显着影响,与辐射模型组相比,CSP各组骨髓DNA含量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另外,CSP能显着改变辐射损伤小鼠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与辐射模型组相比,CSP低、中、高剂量组肝脏组织中SOD活力分别显着升高64.71%、52.36%和44.07%,GSH-Px活力分别显着降低11.29%、18.16%和22.37%,CAT活力分别降低6.24%、10.88%和17.95%,CSP低剂量组MDA含量显着减少32.22%,中、高剂量组无显着性变化。病理学结果表明CSP能明显改善辐射造成的胸腺及脾脏损伤,与辐射模型组相比,CSP各组中胸腺及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病理变化均有改善。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SP能使辐射损伤小鼠肝脏组织中ERK1、JNK1和p38 MAPK的蛋白和m RNA表达发生显着变化。与辐射模型组相比,CSP中、高剂量组ERK1蛋白表达分别降低16.42%和32.70%,CSP低剂量组ERK1蛋白表达降低9.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P高剂量组JNK1的蛋白表达下降了47.98%,CSP低、中剂量组JNK1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17.25%和14.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P低、中、高剂量组p38 MAPK的蛋白表达分别显着降低了18.95%、24.10%和34.73%。与辐射模型组相比,CSP低、中、高剂量组ERK1的m RNA表达分别降低了60.92%、52.87%和63.22%;CSP低、中、高剂量组JNK1的m RNA表达分别下降66.77%、53.23%和57.54%;CSP低、中、高剂量组p38 MAPK的m RNA表达分别显着下降71.06%、61.89%和55.30%。结论:虫草多糖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推测该作用与提高机体免疫、清除体内自由基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APK信号传导途径减轻辐射诱导的机体损伤。
李怡霖[4](2018)在《蛹虫草的生长生理与光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关于蛹虫草的人工栽培及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86年。人工栽培方法不断随对蛹虫草的研究深入而改进。但由于影响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因素种类繁多且复杂,导致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现阶段在我国仍未能得到有效的普及、推广。光照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及其有效成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对蛹虫草培养光照环境因素的研究,为了提升蛹虫草产量和品质,促进蛹虫草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柞蚕蛹虫草在蓝光、红光、绿光、白光、黄光等方面的培养与模拟自然光源的日光灯光源(彩光)的比较,研究不同光质对柞蚕蛹虫草生长情况及其所含的麦角甾醇、腺苷和粗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色光质下柞蚕蛹虫草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白色光质下柞蚕蛹虫草产生孢子数量较多,绿色光质下柞蚕蛹虫草粗多糖含量较高,蓝色光质下的柞蚕蛹虫草鲜子实体的棒状比例达90%,孢子数量稍比白色光质下的多,且腺苷含量也比较高。红色光质下的柞蚕蛹虫草孢子数量最少,且子实体颜色最浅,几近于白色,子实体数量最少,腺苷含量最高。彩色光质下的柞蚕蛹虫草子实体形状多为尖状,粗多糖含量最高,麦角甾醇也相对较高,腺苷含量最低。2.分别在蓝光、红光、绿光和白光条件下培养柞蚕蛹虫草,以日光灯光源(彩光)对照组条件下培养柞蚕蛹虫草,研究不同光质条件下柞蚕蛹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时间增加,蓝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红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自然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趋势平稳略上升。白光及绿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虫草栽培瓶内氧气含量呈现变化不大。3.用显微镜及解剖镜分别对在蓝光及自然光条件下栽培的柞蚕蛹虫草的子座及作为培养基的僵蛹进行显微观察,研究蓝光对柞蚕蛹虫草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蓝光照射下的柞蚕蛹虫草的子座较卷曲,内部中空部分更多,菌丝直径要小于自然光条件下生长的柞蚕蛹虫草,且颜色更为鲜艳。僵蛹表皮部分或全部被菌丝覆盖,表皮坚硬,内部由外而内颜色逐渐加深,呈凝固状,显微观察,其菌丝较子座菌丝短,由内而外长度增长,没有子座菌丝鲜艳的颜色。蓝光培养下的柞蚕蛹虫草的僵蛹内部菌丝于自然光培养下的僵蛹并无显着差别。4.通过对柞蚕蛹虫草以不同强度以及不同时间的蓝光照射,研究蓝光条件下,光照强弱及光照时间对柞蚕蛹虫草子座生长及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用光照强度为50lx左右的蓝光给予柞蚕蛹虫草13h/d光刺激,可有助于子座的生长。栽培中期,用光照强度为200lx左右的蓝光给予柞蚕蛹虫草13h/d光刺激,可有助于子座的生长。栽培后期,用光照强度为800lx的蓝光给予柞蚕蛹虫草约11h/d,可有助于子座的生长。蓝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308.37lx,光照时长为10.60h/d时,最利于类胡萝卜素合成与积累。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的变化对柞蚕蛹虫草子座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保证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产量的提高,应给予柞蚕蛹虫草适当的蓝光光照强度及适当的光照时间。
朱丽娜[5](2017)在《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与品质评价》文中指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核苷、甘露醇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2009年蛹虫草被我国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这促进了蛹虫草的生产和在保健产品开发领域的应用,但蛹虫草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蛹虫草子实体中均一多糖的结构和活性研究较少;子实体质量主要以外观、草体大小等农艺性状来评判,对蛹虫草子实体的活性成分(品质)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市场上虫草产品众多,对蛹虫草及其它虫草产品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缺乏不同类别虫草的鉴别方法。本论文针对以上三方面进行研究,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针对蛹虫草子实体中的大分子量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研究。运用超细粉碎结合分级醇沉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多糖进行分级,再利用离子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从蛹虫草提取物中分离纯化获得均一多糖CP2-S。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分析测定为单一对称峰,其分子量为1.09×106,结合离子色谱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糖残基连接方式解析和NMR图谱鉴定CP2-S的结构为:以α-(1→4)-连接为主链的葡聚糖,另有少量1,6-连接的葡萄糖为支链。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均一多糖CP2-S可激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形态发生变化,使细胞体积变大,促进伪足伸长;可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NO,产生呼吸爆发,促进吞噬能力,增加IL-1β和IL-2的分泌。动物实验发现CP2-S对小鼠Lewis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可使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着升高,血清中Ig M、Ig G的分泌显着增加。(2)针对蛹虫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核苷和糖醇分别建立分析方法。运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仪联用分析多糖分子量分布,用高效阴离子色谱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建立多糖HPSEC图谱、单糖组成与多糖含量相结合分析蛹虫草多糖的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16种核苷类成分和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定量分析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方法。以多糖、核苷和甘露醇三类成分为指标,应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分别比较不同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对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菌株对三类活性成分影响最大,其次是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其中蛹虫草中抗肿瘤活性成分虫草素受菌株的影响最大,不同菌株含量相差10倍以上。在不同培养基处理中,以蚕蛹栽培的处理多糖、核苷类成分含量最高,大米或麦粒中添加蚕蛹粉可显着增加多糖、核苷类成分含量。多糖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虫草素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运用建立的核苷类、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以及多糖的分析方法,对蛹虫草及其它常见虫草产品进行分析,发现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可以将蛹虫草、冬虫夏草和蝉花进行明确区分:虫草素为蛹虫草的标志性成分,蛹虫草子实体有尿苷、鸟苷、腺苷、虫草素和N6-(2-羟乙基)腺苷5个主要峰;蛹虫草液体发酵菌丝体有尿苷、鸟苷、腺苷和虫草素4个主要峰;蛹虫草固体发酵菌丝体有虫草素1个主要峰;天然冬虫夏草有尿苷、鸟苷、肌苷和腺苷4个主要峰;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产品有尿苷、鸟苷、腺苷和N6-(2-羟乙基)腺苷4个主要峰;百令胶囊(中华被毛孢菌丝体产品)、宁心宝(虫草头孢菌丝体产品)、金水宝(CS-4菌丝体产品)有尿苷、鸟苷、腺苷3个主要峰。在核苷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HPAEC图谱可以有效辨别天然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宁心宝、金水宝,天然冬虫夏草的HPAEC图谱上没有赤藓糖醇峰,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都有明显赤藓糖醇峰,其中百令胶囊赤藓糖醇峰最高,金水宝甘露醇峰最高,宁心宝有较高的阿糖醇峰。虫草多糖HPSEC图谱可以结合核苷类和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分析,辅助辨别冬虫夏草、蛹虫草、蝉花和发酵菌丝体产品。
陈方圆,焦子伟,努尔买买提,郭岩彬,马正海[6](2017)在《蛹虫草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蛹虫草别称北虫草、北冬虫夏草、蛹草菌等,分类学上与冬虫夏草同属,现已形成大规模人工栽培,因药理作用广泛,已被批准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及新资源食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蛹虫草活性物质提取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报道,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技术与成果,对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进行归纳与总结:提取虫草素主要有水浴浸提法、超声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法等;提取虫草酸有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浸提协同提取法等;提取多糖有热水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有基酒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煎煮法等;提取甾醇和糖醇有超声波提取法等;提取色素有酸热法、丙酮提取法等。建议进一步优化蛹虫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为实现其工业化、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余伯成,唐亮,茅孝先,李晓军[7](2011)在《虫草多糖药理学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虫草多糖是虫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虫草中含量最高的药理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功效。本文主要针对虫草多糖的免疫调节、抗肿瘤、保护肾脏、保护肝脏、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抗放射等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陈宏伟[8](2010)在《蛹拟青霉对三种重要微量元素的有机转化及有机转化物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利用蛹虫草无性型——蛹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为载体,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对硒、锌、锗三种重要微量元素进行富集和有机转化,探索了蛹虫草菌丝体对三种微量元素的富集、有机转化情况、蛹虫草菌丝体活性成分变化情况、微量元素与蛹虫草菌丝体代谢物的结合形式、微量元素在菌丝体内的分布以及有机转化物的生物活性和功能等问题,为更好地研制和开发对人体有益,且安全、高效,既能补充微量元素又具有生理活性的功能性食品和医用药物奠定基础。1、以生物量和微量元素硒、锌、锗的富集能力为指标,对本实验室已有的30株蛹拟青霉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硒、锌、锗的富集能力各不相同,富集能力的高低基本上与菌丝体生物量和硒、锌、锗有机转化率有关。菌丝体的耐硒能力最弱,耐锌能力较好,耐锗能力最强;从有机转化率来看,硒最高,锌次之,锗最低。(1)富硒能力最强的菌株为PM14号菌株,在Na2Se03浓度为20μg/mL条件下,有机硒转化率达到31.6%。其生物量在相同浓度下也最高,达到17.0 mg/mL。(2)富锌能力较好的菌株为PM28号和PM14号菌株,在ZnS04浓度为200μg/mL条件下,有机锌转化率分别达到6.65%和5.78%。在相同浓度下,其生物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9.5 mg/mL,17.6 mg/mL(3)富锗最佳菌株为PM28号菌株和PM14号菌株,在锗浓度为500μg/mL条件,有机锗转化率分别达到2.3%和1.9%。在相同浓度下,其生物量分别为15.1 mg/mL,13.8 mg/mL。从总体上衡量,由于PM14号菌株富集硒、锌、锗的能力都很强,因此,确定PM14号菌株为进一步研究的菌株。2、研究了有机硒、锌、锗在蛹拟青霉菌丝体内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硒、锌、锗含量在蛋白质中最多,其次是多糖,最少的是核酸。硒、锌、锗浓度对其含量有影响,当浓度过高或过低时其含量均降低。(1)当培养基中Na2Se03浓度为20μg/mL时,蛋白质、多糖、核酸中有机硒含量均达到最多,分别为221.5μg/g、86.2μg/g和0.6μg/g;当Na2Se03浓度为10μg/mL时,蛋白硒、多糖硒和核酸硒分别占菌丝体总有机硒的比例最大,分别为菌丝体总有机硒的65.8%、28.1%和0.2%,分别是空白的2.7倍、3.9倍和3.8倍。蛋白、多糖、核酸中总的有机硒含量在培养基Na2Se03浓度为20μg/mL时最多为308.4μg/g。在培养基Na2Se03浓度为10μg/mL时,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硒在菌丝体总有机硒中占的比例最大,达到94.1%。(2)在实验锌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基中锌浓度的增加,蛋白质、多糖、核酸中有机锌的含量不断增加,蛋白质、多糖中有机锌占菌丝体总有机锌的比例都随着培养基中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核酸中有机锌比例却不断减少,但变化不明显。当ZnSO4浓度为200μg/mL时,有机锌含量最多,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是,蛋白质最多占菌丝体总有机锌的65.6%,其次是多糖有机锌占7.2%,核酸中有机锌最少,只占0.8%。此时蛋白锌和多糖锌分别是空白的2.2倍和1.1倍,而核酸锌却比空白少了33.9%。由此可见锌对蛋白质和多糖中有机锌合成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3)实验表明,低浓度锗对蛋白质、多糖、核酸中有机锗的含量有促进作用,高浓度锗对有机锗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Ge02浓度为500μg/mL时,蛋白质、多糖、核酸中有机锗含量均达到最大,分别达到284.0μg/g、261.5μg/g和137.6μg/g,分别是空白组的4.4倍、5.4倍和8.3倍。蛋白锗和多糖锗所占菌丝体总有机锗比例相似。当Ge02浓度在100μg/mL时,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有机锗含量占菌丝体总有机锗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39.8%,36.8%和18.2%。蛋白、多糖和核酸中有机锗之和在Ge02浓度为100μg/mL时,所占菌丝体总有机锗比例最大,达到94.8%。3、探讨了硒、锌、锗浓度对蛹拟青霉菌丝体的生物量和主要活性成分(胞内多糖、微量元素含量、虫草素、菌丝体SOD、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锌、锗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对菌丝体的主要活性成分有促进作用,浓度过大,对相关活性成分有抑制作用,不同的生物学指标所需的硒、锌、锗浓度各不相同。硒、锌、锗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2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300μg/mL。4、抗氧化作用实验表明,富硒、锌、锗多糖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有机自由基DPPH的能力,硒、锌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空白多糖相比具有显着差异。从清除自由基的种类来看,它们清除DPPH的能力最强,其次是羟自由基,最后是氧自由基。总体来看,硒多糖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好,其次是锌多糖,最后是锗多糖。5、果蝇寿命实验表明,硒、锌、锗多糖对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都有显着影响,对果蝇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作用。多糖对半数死亡时间的延长最好,而且是雄性好于雌性;硒多糖对最高寿命和平均寿命的影响无显着差异,锌、锗多糖对之的影响是最高寿命好于平均寿命,从性别差异来看,基本上是雌性优于雄性。硒多糖对于增加体弱果蝇的寿命效果显着,锌、锗多糖对于延长体魄强壮果蝇的寿命较好。6、小鼠负重游泳力竭实验、血乳酸含量和血尿素氮含量测定以及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结果表明,富硒、锌、锗这三种蛹虫草菌丝体不同浓度对小鼠不同生理时期具有不同的耐疲劳能力。它们可以显着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力竭实验时间,具有明显减少小鼠在疲劳状态下体内产生乳酸的作用,对疲劳过程中产生的血尿素氮也有显着的减少或清除作用。然而,它们的耐缺氧效果不够明显。7、蚕豆微核实验表明,富硒、锌、锗多糖没有致突变作用,对抑制丝裂霉素和紫外线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具有显着作用,多糖浓度与微核抑制率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核抑制率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多糖浓度为100μg/mL时,富硒、锌、锗多糖对丝裂霉素和紫外线诱发微核的抑制率分别为46.5%、37.2%、34.1%和53.3%、48.6%、43.8%。对微核的抑制效果是富硒多糖>富锌多糖>富锗多糖。8、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硒多糖、锌多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具有极显着差异,可以显着提高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当多糖浓度为4 mg/mL时,硒多糖和锌多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4.2%和53.9%,分别比空白菌丝体多糖的抑制率提高38.8%和38.0%。硒、锌、锗多糖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均具有极显着差异,当多糖在浓度为4 mg/mL时,硒、锌、锗多糖对鼻咽癌CNE-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0.2%,32.1%和39.56%,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128.8%、82.4%和125.2%。硒、锌、锗多糖可以显着提高鼻咽癌CNE-1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9、小鼠急性经口毒理实验表明,蛹拟青霉富硒、锌、锗菌丝体属于无毒级产品。本研究表明,蛹拟青霉液体培养菌丝体具有较好的富集硒、锌、锗的能力,在适当的微量元素浓度时,富集微量元素后的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提高,富硒、锌、锗菌丝体及微量元素有机物的抗氧化、抗疲劳、抗突变和抗肿瘤能力有显着增强,小鼠急性经口毒理实验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表明,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没有致突变作用,对小鼠无毒性。
叶博[9](2009)在《北虫草药理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冬虫夏草为非常珍贵的天然药材,资源缺乏,价格昂贵,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北虫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功能与冬虫夏草非常相似。其主要功能活性物质含量高于天然冬虫夏草,被作为冬虫夏草的最佳替代品,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陈磊[10](2009)在《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生物学特性及发酵研究》文中指出冬虫夏草是着名的传统中药和保健品,从17世纪开始就作为一种滋补药在东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蛹虫草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药食两用真菌,由于其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与冬虫夏草相似,因此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生长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蛹虫草野生资源稀少,再加上人们的过度采挖,造成了野生蛹虫草资源短缺、价格昂贵,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因而,探讨蛹虫草的高效人工培养方式成为药用真菌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该论文在本实验室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ink.的鉴定、性质及人工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根据供试菌株菌丝的显微结构、子实体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序列明确了其分类地位;以胞外多糖和虫草素为考察指标,对该菌的液体发酵条件(营养因素、环境因子)进行了优化;此外,还对蛹虫草的双向固体发酵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观察蛹虫草菌丝和子实体的显微结构,发现野生和人工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在外观形态上差别较大;菌丝为有隔菌丝,在菌丝体顶端可形成分生孢子梗,孢子梗顶端不膨大,无分枝,分生孢子呈球状或椭圆状,成串地着生于孢子梗上,这些特征与青霉极为相似;蛹虫草子囊壳呈瓶状,子囊线形、细长,平行排列在子囊壳内;每个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有隔膜若干,具有拟青霉型产孢结构。同时,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蛹草拟青霉对应序列的相似度达到了99%。菌丝固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在培养时最适的碳源、氮源分别是乳糖(或葡萄糖)和蛋白胨,在pH 7.0~8.0、温度28℃、黑暗的环境条件下最适宜菌丝的生长。在摇瓶培养中,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目标产物,应用正交实验确定蛹虫草液体发酵终点为7天,最优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蛹虫草菌丝体最适宜在中性营养液中生长,而且当温度为28℃左右时长势最好。此外,在液体发酵中重点考察了添加铵根离子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铵根离子能够显着增加虫草素的含量。最后,首次对蛹虫草的双向固体发酵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六种不同类型药材的提取液,结果显示不同药材提取液对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多糖和虫草素含量均具有显着影响。上述菌丝固体培养和摇瓶培养实验结果可为蛹虫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同时蛹虫草的双向固体发酵工程有可能成为中药新药研制的新途径,今后可能会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二、人工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受抑制的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疲劳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受抑制的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疲劳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制备、结构分析及其免疫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制备与纯化 |
1.3.2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结构分析 |
1.3.2. 1 多糖含量测定 |
1.3.2. 2 多糖分子质量测定 |
1.3.2. 3 红外光谱分析 |
1.3.3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
1.3.3. 1 免疫损伤小鼠的模型构建及分组 |
1.3.3. 2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免疫损伤小鼠体质量变化及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1.3.3. 3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
1.3.4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1.3.4. 1 MTS法检测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率 |
1.3.4. 2 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B淋巴细胞占比 |
1.3.5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1.3.6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质量浓度 |
2.2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纯化结果 |
2.3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分子质量 |
2.4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2.5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体质量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6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2.7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
2.7.1 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 |
2.7.2 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B细胞占比 |
2.8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2.9 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2)蛹虫草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蛹虫草镇静催眠的功能 |
2 蛹虫草调节血脂的功能 |
3 蛹虫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
4 蛹虫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 |
5 蛹虫草抗氧化的功能 |
6 蛹虫草降血糖的功能 |
7 蛹虫草抗辐射的功能 |
(3)虫草多糖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 |
1.2 辐射防护剂研究现状 |
1.3 多糖辐射防护作用研究现状 |
1.4 虫草多糖的研究进展 |
1.4.1 虫草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
1.4.2 虫草多糖的理化性质、组成及结构分析 |
1.4.3 虫草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2章 发酵冬虫夏草菌粉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
2.1 材料 |
2.1.1 药物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3 线性关系考察 |
2.2.4 精密度 |
2.2.5 稳定性 |
2.2.6 重复性 |
2.2.7 加样回收率 |
2.2.8 样品的含量测定 |
2.3 结果 |
2.3.1 线性关系考察 |
2.3.2 精密度 |
2.3.3 稳定性 |
2.3.4 重复性 |
2.3.5 加样回收率 |
2.3.6 样品的含量测定 |
2.4 讨论 |
第3章 虫草多糖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
3.1 材料 |
3.1.1 药物与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2 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动物分组 |
3.2.3 给药方法 |
3.2.4 辐射损伤模型的建立 |
3.2.5 存活率测定 |
3.2.6 指标测定 |
3.2.7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存活率测定 |
3.3.2 体重测定 |
3.3.3 外周血象测定 |
3.3.4 脏器指数测定 |
3.3.5 骨髓DNA含量测定 |
3.3.6 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及MDA含量的测定 |
3.3.7 胸腺及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3.4 讨论 |
第4章 虫草多糖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MAPK家族表达的影响分析 |
4.1 材料 |
4.1.1 药物与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2 方法 |
4.2.1 实验动物 |
4.2.2 动物分组 |
4.2.3 给药方法 |
4.2.4 辐射损伤模型的建立 |
4.2.5 ERK1、JNK1和p38 MAPK蛋白表达的测定 |
4.2.6 ERK1、JNK1和p38 MAPK m RNA表达的测定 |
4.2.7 数据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ERK1、JNK1和p38 MAPK蛋白表达的测定 |
4.3.2 ERK1、JNK1和p38 MAPK m RNA表达的测定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蛹虫草的生长生理与光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蛹虫草研究进展 |
1.1 生物学特性 |
1.2 化学成分 |
1.3 药理活性 |
1.4 环境因子 |
1.5 人工栽培 |
1.6 蛹虫草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不同光质对柞蚕蛹虫草中麦角甾醇、腺苷和粗多糖含量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结论与讨论 |
第二章 不同光质条件对柞蚕蛹虫草栽培瓶中氧气含量影响的初探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蓝光对柞蚕蛹虫草显微结构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蓝光光照强度对柞蚕蛹虫草子座生长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蓝光光照时间对柞蚕蛹虫草子座生长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5.1 材料和方法 |
5.2 结果 |
5.3 结论与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与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蛹虫草的活性成分 |
1.1 多糖 |
1.1.1 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
1.1.2 蛹虫草中的均一多糖 |
1.2 核苷类成分 |
1.3 甘露醇 |
1.4 其它 |
2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测定 |
2.1 多糖的测定 |
2.2 核苷类成分的测定 |
2.3 甘露醇的测定 |
3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影响因素 |
3.1 菌株 |
3.2 培养基 |
3.3 其它 |
4 蛹虫草及市场上其它虫草产品概况 |
4.1 蛹虫草市场现状和产业前景 |
4.2 市场上的其它虫草产品 |
4.2.1 冬虫夏草 |
4.2.2 蝉花虫草 |
4.2.3 发酵菌丝体产品 |
5 存在问题 |
5.1 蛹虫草子实体中均一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较少 |
5.2 缺乏有效的品质控制标准、对蛹虫草品质(活性成分)影响因素缺少系统研究 |
5.3 蛹虫草和其它虫草产品缺乏有效的区分方法 |
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6.1 研究内容 |
6.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蛹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和生物活性研究 |
1 材料 |
1.1 样品 |
1.2 细胞株 |
1.3 试剂 |
1.4 仪器 |
2 方法 |
2.1 超滤分级分离 |
2.2 粉碎处理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2.3 乙醇梯度沉淀分级分离 |
2.4 多糖分级分离效果测定 |
2.5 蛹虫草大分子量多糖的分离纯化 |
2.5.1 提取 |
2.5.2 分离纯化 |
2.5.2.1 离子交换柱层析 |
2.5.2.2 凝胶柱层析 |
2.6 糖含量测定 |
2.7 单糖组成测定 |
2.8 巨噬细胞释放NO产量的测定 |
2.8.1 样品溶液制备 |
2.8.2 细胞培养及NO释放量测定 |
2.9 均一性、相对分子质量和蛋白含量测定 |
2.10 甲基化分析 |
2.10.1 甲基化步骤 |
2.10.2 GC-MS分析 |
2.11 核磁共振分析 |
2.12 细胞形态观察 |
2.13 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 |
2.14 细胞呼吸爆发实验 |
2.15 细胞因子测定 |
2.16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
2.16.1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
2.16.2 对脾淋巴细胞分泌IgG和 IgM的影响 |
2.17 体内免疫活性和抗肿瘤实验 |
2.17.1 瘤源 |
2.17.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17.3 试验方法 |
2.17.4 抑瘤率及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
2.17.5 血清中 IgG 和 IgM 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蛹虫草多糖的分级分离 |
3.1.1 超滤法分级分离 |
3.1.1.1 超滤分离后各部分得率及其总糖含量和单糖组成 |
3.1.1.2 超滤分级分离效果 |
3.1.1.3 蛹虫草多糖对体外激活巨噬细胞释放 NO 产量的影响 |
3.2 样品粉碎处理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
3.3 乙醇梯度沉淀法分级分离 |
3.4 蛹虫草大分子量多糖的分离纯化 |
3.4.1 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制备 |
3.4.2 离子柱层析分离纯化 |
3.4.3 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
3.5 CP2-S理化特性、均一性鉴定和分子量测定结果 |
3.6 蛹虫草多糖CP2-S的结构特征分析 |
3.6.1 CP2-S的单糖组成和摩尔比 |
3.6.2 CP2-S的甲基化分析结果 |
3.6.3 NMR分析 |
3.7 蛹虫草多糖CP2-S的生物活性研究 |
3.7.1 蛹虫草多糖CP2-S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的免疫调节作用 |
3.7.1.1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形态的影响 |
3.7.1.2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释放NO的影响 |
3.7.1.3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吞噬活性的影响 |
3.7.1.4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呼吸爆发的影响 |
3.7.1.5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3.7.2 蛹虫草多糖CP2-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
3.7.2.1 CP2-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3.7.2.2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 IgM 和 IgG 的影响 |
3.7.3 CP2-S对小鼠的抑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
3.7.3.1 CP2-S对小鼠Lewis肿瘤的抑制作用 |
3.7.3.2 CP-2S 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3.7.3.3 CP2-S对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和 IgG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第三章 蛹虫草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1 材料 |
1.1 不同蛹虫草菌株 |
1.2 不同培养基培养蛹虫草子实体 |
1.3 培养不同时间采收的蛹虫草子实体 |
1.4 仪器 |
1.5 试剂 |
2 方法 |
2.1 多糖测定 |
2.1.1 多糖含量测定 |
2.1.2 多糖HPSEC图谱分析 |
2.1.3 单糖组成分析 |
2.2 HPLC测定核苷类成分 |
2.2.1 标准曲线制作 |
2.2.2 样品制备 |
2.2.3 色谱条件 |
2.2.4 方法学考察 |
2.2.5 样品测定 |
2.2.6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
2.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测定 |
2.3.1 标准曲线制作 |
2.3.2 样品制备 |
2.3.3 色谱条件 |
2.3.4 方法学考察 |
2.3.5 样品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蛹虫草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
3.1.1 蛹虫草多糖分析方法建立 |
3.1.1.1 蛹虫草多糖的HPSEC图谱分析方法建立 |
3.1.1.2 蛹虫草多糖水解物的离子色谱分析 |
3.1.2 核苷类成分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的建立 |
3.1.2.1 核苷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3.1.2.1.1 标准品及样品色谱分析 |
3.1.2.1.2 方法学考察 |
3.1.2.2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3.1.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
3.1.3.1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标准品及样品色谱分析 |
3.1.3.2 方法学考察 |
3.2 蛹虫草活性成分影响因素的研究 |
3.2.1 菌株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
3.2.1.1 多糖的比较 |
3.2.1.1.1 多糖含量的比较 |
3.2.1.1.2 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
3.2.1.1.3 单糖组成的比较 |
3.2.1.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
3.2.1.2.1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
3.2.1.2.2 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
3.2.1.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
3.2.1.4 不同菌株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
3.2.2 培养基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
3.2.2.1 多糖的比较 |
3.2.2.1.1 多糖含量的比较 |
3.2.2.1.2 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
3.2.2.1.3 单糖组成的比较 |
3.2.2.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
3.2.2.2.1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
3.2.2.2.2 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
3.2.2.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
3.2.2.4 不同培养基栽培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
3.2.3 培养时间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
3.2.3.1 多糖的比较 |
3.2.3.1.1 多糖含量的比较 |
3.2.3.1.2 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
3.2.3.1.3 单糖组成的比较 |
3.2.3.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
3.2.3.2.1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
3.2.3.2.2 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
3.2.3.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
3.2.3.4 培养不同时间采收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
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第四章 蛹虫草和其它虫草产品的活性成分研究 |
1 材料 |
1.1 市售不同来源蛹虫草子实体 |
1.2 蛹虫草发酵菌丝体 |
1.3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 |
1.4 蝉花及其菌丝体产品 |
2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
3.1.1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
3.1.2 蛹虫草子实体和其菌丝体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
3.1.2.1 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比较 |
3.1.2.2 蛹虫草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含量 |
3.1.3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中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
3.1.3.1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的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
3.1.3.2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的核苷类成分含量 |
3.1.4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
3.1.4.1 蝉花和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
3.1.4.2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含量 |
3.2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
3.2.1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指纹图谱的比较 |
3.2.2 蛹虫草子实体和其菌丝体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比较 |
3.2.2.1 蛹虫草子实体和其菌丝体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HPAEC指纹图谱的比较 |
3.2.2.2 蛹虫草子实体、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固体发酵菌丝体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含量 |
3.2.3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比较 |
3.2.3.1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HPAEC指纹图谱的比较 |
3.2.3.2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含量 |
3.2.4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比较 |
3.2.4.1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HPAEC指纹图谱的比较 |
3.2.4.2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含量 |
3.3 多糖类成分的比较 |
3.3.1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及虫草菌丝体多糖含量和单糖组成的比较 |
3.3.2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
3.3.3 蛹虫草子实体和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
3.3.4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
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本文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NMR相关图谱 |
附录 缩略词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专利 |
(6)蛹虫草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蛹虫草活性物质及提取技术 |
1.1 核苷类 |
1.1.1 虫草素药理性 |
1.1.2 虫草素的提取方法 |
1.1.2. 1 水浴法钟 |
1.1.2. 2 超声波提取法 |
1.1.2. 3 微波提取法 |
1.1.2. 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1.2. 5 生物酶辅助提取技术 |
1.1.2. 6 连续逆流提取 |
1.1.3 其他核苷类 |
1.2 虫草酸 |
1.2.1 虫草酸药理性 |
1.2.2 虫草酸提取方法 |
1.2.2. 1 水提法 |
1.2.2. 2 醇提法 |
1.2.2. 3 超声波-浸提结合法 |
1.2.2. 4 微波提取法 |
1.3 多糖 |
1.3.1 多糖药理性 |
1.3.2 多糖提取方法 |
1.3.2. 1 水提法 |
1.3.2. 2 超声波提取法 |
1.3.2. 3 微波提取法 |
1.3.2. 4 闪式提取法 |
1.3.2. 5 超高压辅助提取法 |
1.4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1.4.1 SOD药理性 |
1.4.2 SOD提取方法 |
1.4.2. 1 盐析提取法 |
1.4.2. 2 基酒提取法 |
1.5 麦角甾醇类 |
1.5.1 麦角甾醇药理性 |
1.5.2 麦角甾醇提取方法 |
1.6 类胡萝卜素 |
1.6.1 类胡萝卜素药理性 |
1.6.2 类胡萝卜素提取方法 |
2 展望 |
(7)虫草多糖药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虫草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二、虫草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
三、虫草多糖的保护肾脏作用 |
四、虫草多糖的保护肝脏作用 |
五、虫草多糖的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的作用 |
六、虫草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
七、虫草多糖的降血脂作用 |
八、虫草多糖的抗放射作用 |
九、虫草多糖的抗疲劳作用 |
(8)蛹拟青霉对三种重要微量元素的有机转化及有机转化物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主要缩略词和符号表 |
附图清单 |
附表清单 |
第一章 综述 |
1.1 蛹虫草研究概况 |
1.2 微量元素研究概况 |
1.2.1 硒的生理功能及硒的富集 |
1.2.2 锌的生理功能及锌的富集 |
1.2.3 锗的生理功能及锗的富集 |
1.3 蛹虫草产品的研究开发概况 |
1.4 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性评价方法 |
1.4.1 生物活性物质 |
1.4.2 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
1.4.2.1 抗疲劳作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
1.4.2.2 耐缺氧作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
1.4.2.3 抗突变作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
1.4.2.4 抗衰老作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
1.4.2.5 抑制肿瘤作用的功能学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
1.4.2.6 生物活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 |
第二章 引言 |
第三章 蛹拟青霉微量元素高富集菌株的筛选 |
第一节 蛹拟青霉高富硒菌株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蛹拟青霉富硒菌株的生物量 |
2.2 蛹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富硒能力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二节 蛹拟青霉高富锌菌株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蛹拟青霉富锌菌株的生物量 |
2.2 蛹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富锌能力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三节 蛹拟青霉高富锗菌株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蛹拟青霉富锗菌株的生物量 |
2.2 蛹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富锗能力 |
3 讨论与结论 |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硒、锌、锗元素在蛹拟青霉菌丝体内的分布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种及其来源 |
1.2 培养基 |
1.3 主要化学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1.5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硒在菌丝体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含量分布 |
2.2 锌在菌丝体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含量分布 |
2.3 锗在菌丝体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含量分布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五章 硒、锌、锗对蛹拟青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一节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硒对蛹拟青霉富硒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
2.2 硒对蛹拟青霉富硒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的影响 |
2.3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硒含量和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 |
2.4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5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6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SOD酶活力的影响 |
2.7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二节 锌对蛹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锌对蛹拟青霉富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
2.2 锌对蛹拟青霉富锌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的影响 |
2.3 锌对蛹拟青霉菌丝体锌含量和有机锌转化率的影响 |
2.4 锌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5 锌对蛹拟青霉菌丝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6 锌对菌丝体SOD活性的影响 |
2.7 锌对菌丝体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三节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
2.2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胞内多糖量的影响 |
2.3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锗含量和有机锗转化率的影响 |
2.4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5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6 锗对菌丝体SOD活力的影响 |
2.7 锗对菌丝体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六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及其来源 |
1.1.2 培养基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多糖中有机硒、锌、锗及多糖含量 |
2.2 硒、锌、锗多糖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2.3 硒、锌、锗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2.4 硒、锌、锗多糖对DPPH的清除作用 |
2.5 富硒、锌、锗菌丝体对果蝇体内SOD含量的影响 |
2.6 富硒、锌、锗菌丝体对果蝇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
2.7 硒、锌、锗多糖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七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研究 |
第一节 富硒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1.4 结果判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富硒蛹拟青霉对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的影响 |
2.2 富硒蛹拟青霉对小鼠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
2.3 富硒蛹拟青霉对小鼠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
2.4 富硒蛹拟青霉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二节 富锌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富锌蛹拟青霉对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的影响 |
2.2 富锌蛹拟青霉对小鼠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
2.3 富锌蛹拟青霉对小鼠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
2.4 富锌蛹拟青霉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三节 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富锗蛹拟青霉对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的影响 |
2.2 富锗蛹拟青霉对小鼠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
2.3 富锗蛹拟青霉对小鼠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
2.4 富锗蛹拟青霉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四节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的比较分析 |
1 三种菌丝体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影响的比较分析 |
2 三种菌丝体对小鼠血乳酸含量影响的比较分析 |
3 三种菌丝体对小鼠血尿素氮含量影响的比较分析 |
4 三种菌丝体对小鼠耐缺氧能力影响的比较分析 |
5 结论 |
第八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多糖抗突变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多糖中有机硒、锌、锗及多糖含量 |
2.2 富硒、锌、锗多糖对丝裂霉素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
2.3 富硒、锌、锗多糖对紫外线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九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胞内多糖抗肿瘤功能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胞内多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
2.2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胞内多糖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
3 讨论与结论 |
第十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急性毒理评价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第十一章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北虫草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北虫草的活性成分 |
1.1 虫草菌素 |
1.2 虫草多糖 |
1.3 虫草酸 |
1.4 麦角甾醇 |
1.5 超氧化物歧化酶 |
1.6 硒 |
1.7 核苷类 |
2 北虫草的药理功能 |
2.1 延缓衰老、抗疲劳和耐缺氧 |
2.2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
2.3 抗癌作用 |
2.4 抗菌抗病毒作用 |
2.5 抗惊厥及镇静作用 |
2.6 促使雄性激素分泌作用 |
2.7 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 |
3 展望 |
(10)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生物学特性及发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蛹虫草的研究进展 |
1 引言 |
2 蛹虫草的研究进展 |
2.1 命名与分类地位 |
2.2 寄主与资源分布 |
2.3 生物学特性 |
2.4 人工栽培 |
2.5 化学成分 |
2.6 药理活性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蛹虫草的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供试培养基 |
2.3 试验方法 |
2.4 ITS序列测定 |
3 结果 |
3.1 野生和人工培养子实体形态比较 |
3.2 蛹虫草菌丝结构及产孢类型 |
3.3 子囊壳、子囊、子囊孢子及其萌发产生的菌丝、菌落的形态 |
3.4 ITS序列测定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蛹虫草菌丝的生长特性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供试培养基 |
2.3 试验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2 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3 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4 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5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分离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虫草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2.3 虫草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
2.4 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含量的方法 |
3 结果 |
3.1 虫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 |
3.2 虫草多糖提取得率和粗多糖CP-1的柱层析分离 |
3.3 虫草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虫草素含量测定方法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虫草素含量测定 |
2.3 液相色谱法的考察 |
3 结果 |
3.1 线性关系 |
3.2 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 |
3.3 样品中虫草素的含量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供试培养基 |
2.3 固体菌种平板培养 |
2.4 液体菌种培养 |
2.5 液体发酵 |
2.6 液体发酵主要指标测定方法 |
3 结果 |
3.1 摇瓶培养过程中菌丝体生长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变化 |
3.2 碳源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3.3 氮源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3.4 起始pH值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3.5 温度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NH_4~+对发酵菌丝体中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摇瓶培养 |
2.3 添加铵根离子实验 |
2.4 干燥菌丝体生物量及发酵液的酸碱度测定 |
2.5 菌丝中虫草素含量的测定 |
2.6 发酵液中胞外多糖含量测定 |
3 结果 |
3.1 NH_4~+对菌丝生物量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
3.2 NH_4~+及酸度对菌丝产量的影响和发酵液pH值变化 |
3.3 NH_4~+及pH对虫草素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蛹虫草的双向固体发酵初探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培养基 |
2.3 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 |
2.4 样品中多糖及虫草素测定方法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培养基中子实体产量的变化 |
3.2 不同培养基中子实体及发酵菌质的多糖含量变化 |
3.3 不同培养基中子实体及发酵菌质的虫草素含量变化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结论 |
2009年毕业生在校已发、拟发论文登记表 |
致谢 |
四、人工蛹虫草胞外多糖对受抑制的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疲劳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制备、结构分析及其免疫活性[J]. 于悦,陈卓,王亚非,张明泽,王亚慧,艾楠,沈明浩,姜斌. 食品科学, 2021(23)
- [2]蛹虫草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J]. 张瑞华.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20(03)
- [3]虫草多糖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D]. 杨建鑫. 青海大学, 2020(02)
- [4]蛹虫草的生长生理与光的相关性研究[D]. 李怡霖.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5]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与品质评价[D]. 朱丽娜.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6]蛹虫草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 陈方圆,焦子伟,努尔买买提,郭岩彬,马正海.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6)
- [7]虫草多糖药理学研究进展[J]. 余伯成,唐亮,茅孝先,李晓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03)
- [8]蛹拟青霉对三种重要微量元素的有机转化及有机转化物的功能研究[D]. 陈宏伟.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7)
- [9]北虫草药理作用研究[J]. 叶博.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09)
- [10]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生物学特性及发酵研究[D]. 陈磊.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07)
标签:多糖论文; 冬虫夏草的功效与作用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 辐射剂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