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B超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一、B超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张赵雪[1](2021)在《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第一原发癌和第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联系、治疗情况和生存状况,探究BPBC的发病趋势和危险因素,并对BPB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BPBC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部分诊疗思路及参考。方法:按照BPBC诊断及排除标准,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确诊为BPBC的患者信息。两侧乳腺癌诊断时间间隔小于等于6个月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SBBC),两侧乳腺癌诊断时间间隔大于6个月为双侧异时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MBBC),对纳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PBC的发病人数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P=0.002),且SBBC和MBBC发病人数也呈现逐渐增加趋势(P<0.001和P=0.035)。SBBC各年份在同期乳腺癌病人中占比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0.02)。MBBC患者初诊年龄要小于SBBC患者(P=0.006),且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在MBBC患者中占比较高,而老年乳腺癌患者(年龄>60岁)在SBBC患者中占比较高(P=0.03)。SBBC患者首发侧病灶较对侧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更常见、病灶分期晚(P<0.01)。MBBC患者首发侧病灶较对侧肿瘤直径大且病灶分期晚(P<0.01),两侧病灶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差异。SBBC患者两侧病灶ER和PR阳性一致率高于MBBC,ER和PR阴性一致率低于MBBC(P<0.001)。MBBC中两侧病灶PR的不一致率高于SBBC(P=0.001),但两侧病灶ER的不一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BBC组患者Her-2表达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一般(Kappa=0.445,P<0.001)。MBBC患者第一原发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多于第二原发癌(P<0.05)。SBBC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患者多于MBBC组(P<0.05)。结论:1、BPBC的发病人数总体上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并主要归因于SBBC发病人数的逐年增加。2、单侧乳腺癌患者在初次诊断为乳腺癌后的至少11年内都应加强对侧乳腺的筛查。3、BPBC两侧病灶在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期上存在差异,首发侧病灶总体上较对侧病灶肿瘤直径更大、淋巴结转移更为常见且分期更晚。4、SBBC患者两侧病灶ER和PR阳性一致率高MBBC,ER和PR阴性一致率低于MBBC。MBBC中两侧病灶PR的不一致率高于SBBC。5、BPBC患者的治疗与单侧乳腺癌的治疗无明显差异。6、SBBC和MBBC患者的预后可能与不同的诊断间隔时间有关。

刘茜茜[2](2021)在《胃癌卵巢转移的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来分析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与生存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索可能对其生存有益的治疗方法,并找出影响其生存及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并整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的136例Ⅳ期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卵巢转移瘤切除组(n=34)及卵巢转移瘤未切除组(n=102)。分析两组患者的1、2、3、5年生存率,生存期及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并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卵巢转移瘤切除组的生存期明显优于卵巢转移瘤未切除组(16.8个月︰6.1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卵巢转移瘤切除术[HR(95%CI):2.730(1.673-4.456),P<0.001]、CA-125升高[HR(95%CI):0.637(0.420-0.965),P=0.033]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胃癌卵巢转移患者,卵巢转移瘤切除术可延长1、2、3年的生存率及生存期。转移灶切除术,CA-125水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吕淑贞,李艳萍,吕大鹏,郭怡晖,赵霞[3](2018)在《3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依据。方法收集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共31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状态、肿瘤初诊方式等。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第二原发癌的初诊肿瘤大小(T)较第一原发癌偏小(P<0.05),TNM分期较第一原发癌更早(P<0.05);第二原发癌的TNM分期以0期或Ⅰ期较为多见。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的激素受体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通过自检发现的比例分别为64.5%、41.9%,由临床医师手诊、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发现的比例分别为35.5%、58.1%,其中有2例(6.5%)对侧乳腺癌漏诊,通过MRI检查发现。结论对于已罹患乳腺癌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对侧乳房检查并结合钼靶、超声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对可疑病灶予以积极处理,从而提高对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双侧乳腺癌的诊疗效果。

范文军[4](2016)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拟诊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其结果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特异性、敏感度。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内血流0级9例,1级12例,2级5例,3级4例。病理检查24例为阳性,6例阴性,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单纯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乳腺增生症1例,乳腺纤维瘤5例。病理阳性2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22例,误诊2例;阴性6例,超声按恶性1例,准确诊断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0%,阳性预测值95.7%,阴性预测值71.4%。结论针对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侯荣山,魏敏,陈伟国[5](2012)在《女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诊治分析》文中提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独立原发癌灶,根据发生间隔时间的长短分为同时性乳腺癌(间隔时间≤6个月)和异时性乳腺癌(6个月<间隔时间<12个月);也有人按间隔12个月或24个月划分[1],文献报道差异很大,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以间隔时间≤6个月或>6个月为界判定同时或异时性双侧乳腺癌。近年由于对乳腺

吴宗桧,李吉昌,苗瑞政,靖昌庆[6](2005)在《B超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 作者自1997年以来应用B型超声诊断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例1 女,42岁。右乳房肿块及左乳头溢液3个月。查体:双侧乳房对称,乳头无凹陷,乳房皮肤未见桔皮样改变。右乳外上象限扪及2cm×

吴宗桧,李吉昌,苗瑞政,靖昌庆[7](2001)在《B超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

韩有溪[8](2013)在《双乳癌术后胸壁同时照射与分次照射剂量学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侧胸壁同时照射与分次照射不同放疗计划的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研究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佳放疗方案。方法:选择18例双侧均接受改良根治手术的双侧乳腺癌患者,利用三维适形调强治疗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双侧胸壁同时照射及分次照射两种放疗方案,用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DVH)、靶区剂量均匀度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来比较两种计划。结果:在两种计划具有相同靶区覆盖率(90%)的情况下,与双侧胸壁分次照射计划比较,同时照射计划的V105%从7.6%降至4.8%,V110%从0.8%降至0.2%,降低了靶区的最大剂量,减少了PTV中接受高剂量照射的区域,靶区剂量均匀性较好。双侧胸壁同时照射计划的总跳数(Mus)平均值低于分次照射计划。在降低正常组织器官如肺、心脏的高剂量照射体积(肺V20、V30、V40,心脏V30、V40)上,双侧胸壁同时照射计划低于分次照射计划,对于低剂量照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乳腺癌术后双侧胸壁同时照射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降低了邻近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受照剂量与体积,并可能使治疗耗时减少,理论上能够得到较大的治疗增益比。

刘海泉[9](2011)在《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及MRI在乳腺癌高危妇女人群检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文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研究在中国乳腺癌高发地区进行乳腺癌筛查的可行性,探讨合适的筛查模式,并比较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乳腺超声在中国妇女乳腺癌筛查中的性能。第二部分研究中国妇女人群乳腺癌术后再次发生乳腺癌的发生率和发病特点,探讨乳腺磁共振在该妇女人群中检查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第一部分资料基于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开展的乳腺癌筛查项目,该筛查项目于2008年5月开始,第1轮筛查于2010年10月结束。入选妇女为35-74岁的常驻居民共13183人。向该年龄段的妇女发放问卷调查,由社区医生常规进行乳房触诊,对于入选妇女中45-69岁的全部妇女、乳房触诊阳性和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妇女进行重点筛查,重点筛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超声检查,重点筛查妇女有8234人。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分类系统。如果影像学检查怀疑恶性病变(BI-RADS 4或5),则进一步检查包括活检,发现恶性病变则进行手术治疗。对筛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第1轮筛查结束后乳腺癌的发病率,筛查所发现的乳腺癌的早期率,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进行乳腺癌筛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了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的筛查性能,以及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对不同年龄妇女和不同肿瘤类型(导管原位癌或者浸润癌)的检出能力。第二部分资料来源于2007年1月到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磁共振检查的人群中具有有乳腺癌个人病史的妇女,剔除了乳腺癌术后不足6个月的病例和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用于本研究的病例为798例,其中保乳治疗471例,其余327例为乳腺癌根治手术。查阅每个病例的放射诊断结果和病历记录,并跟踪其随访记录至2011年2月,以确定病人是否在乳腺癌术后发生了再发乳腺癌(thesecond breast cancer, SBC),包括对侧再发性乳腺癌(the seco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SCBC)和同侧再发性乳腺癌(the second ipsilateral breast cancer, SIBC)。以798例病人为基础,统计具有乳腺癌个人史的妇女人群SBC (SCBC+SIBC)的发生率,并分别计算SCBC和SIBC的发生率,其中SIBC的发生率的计算以471例保乳病人为基础。为了计算SBC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将病人分为《45 vs>45岁组和≤50 vs>50岁组,分别计算SBC的发生率。为了计算SBC与第1乳腺癌发生时的年龄关系,将病人的年龄校正到第1乳腺癌发病时的年龄,并分为≤45 vs>45岁组和≤50 vs>50岁组,分别统计SBC的发生率。为了评价磁共振对SBC的检出能力,记录每个进行磁共振检查病人的BI-RADS分类结果,BI-RADS 4或者5被视为阳性结果,BI-RADS 3及以下被视为阴性结果。以此为基础计算了磁共振对再发乳腺癌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活检率及活检的阳性预测值。对于36例同时有匹配的乳腺X线摄影检查及39例同时有匹配的有乳腺超声检查的病例,将乳腺X线摄影与乳腺超声对再发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与磁共振的检出率进行比较。为了研究磁共振的在诊断再发乳腺癌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将2010年2月以前进行磁共振检查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在此期间磁共振发现有活检结果或者磁共振检查后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的病例425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比较磁共振,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超声对再发乳腺癌的检出性能,选择了348例同时还进行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超声检查的病例,选择的标准是磁共振,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超声三项检查中,每两项之间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而且进行手术的病人各项检查均在手术之前。结果:社区筛查项目至第1轮筛查结束,8234名重点筛查妇女中的8231人完成了乳腺x线摄影筛查,共发现乳腺癌39例,其中筛查发现36例,间期癌为3例。筛查对乳腺癌的发现率为273.1/10万(36/13183)。总的检出率为92.3%(36/39)。筛查发现的36例乳腺癌中,16例为早期癌,早期癌率为41.0%(16/39)。乳腺X线摄影的敏感性为84.6%(33/39),乳腺超声的敏感性为59.0(23/39),乳腺X线摄影的敏感性显着高于乳腺超声的敏感性(p=0.012)。乳腺X线摄影的敏感性与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的敏感性相比(84.6%vs 92.3%)无显着差异(p=0.89)。比较乳腺X线摄影单独发现的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发现的浸润性乳腺癌的大小(2.4cm vs 2.3cm),无显着差异(t=-0.85)。将病人分为≤50岁和>50岁组,发现在>50岁组乳腺X线摄影的敏感性略高于≤50岁组(83.3%vs 84.8%),但无统计学意义(p=1.00)。无论在≤50还是>50岁组乳腺X线摄影加上超声的敏感性均大于单独乳腺X线摄影的敏感性,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乳腺X线摄影在诊断浸润性乳腺癌和导管原位癌方面较超声的优势,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的敏感性较超声高20.6%(7/34),在导管原位癌高80%(4/5),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17)。5例导管原位癌,乳腺癌X线检出4例,乳腺超声没有检出导管原位癌(另外1例为间期癌)。第1轮筛查中,共召回(recall)病人262例,召回率为3.2%(262/8234),有160次活检,活检率为1.9%(160/8234,发现乳腺癌36例,活检的阳性预测值为22.5%(36/160)。798名乳腺癌术后病人中,共确诊49例SBC,其中SCBC为36例,SIBC为13例,总发生率为6.1%(49/798),其中SCBC发生率为4.5%(36/798),SIBC发生率为2.8%(13/471)。将术后时间分为≤36月组和>36月组,无论SBC还是SCBC或者SIBC的发病率,>36月组均高于≤36月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将病人分为≤45岁组vs>45岁组和≤50岁组vs>50岁组,发现SCBC的发生率在高龄组(>45岁组和>50岁组)均显着高于低龄组(5.8%vs 2.6%和7.1%vs 2.6%,p=0.033和p=0.0025)。将病人年龄校正到发病年龄后,同样的分组则发现高龄组和低龄组SCBC发病率无差别(4.5%vs 3.5%和4.8%vs 4.4%,p=0.45和p=0.82)。49例SBC中,磁共振诊断45例,检出率为92.8%(45/49)。45个磁共振检出乳腺癌的病例中,36例同时有匹配的乳腺X线摄影检查,其中20例乳腺X线摄影没能诊断,占55.6%(20/36);45例中,39例同时有匹配的乳腺超声检查,其中12例超声没能诊断,占30.8%(12/39)。798个病例中,磁共振分类为BI-RADS4以上者76例,阳性预测值为59.2%(45/76)。磁共振产生活检62次(磁共振结果在BI-RADS 4以上者),发现癌症病人45个。故基于磁共振活检率为7.8%(62/798),磁共振活检的阳性预测值为72.6%(45/62)。利用随访组425例计算磁共振对SB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36/40),94.8%(365/385),64.3%(36/56),98.9%(365/369);对SCB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29/32),97.5%(383/393),74.3%(29/39),99.2%(383/386);对SIB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7/8),97.5%(233/239)58.3%(7/12),99.6%(233/234)。用对比组348例计算磁共振对SB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21/23),97.5%(317/325),72.4%(21/29)和99.4%(317/319);乳腺X线摄影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3.4%(10/23),95.4%(310/325),40%(10/25)和96.0%(310/323);乳腺超声的敏感性为73.9%(17/23),97.8%(318/325),70.8%(17/24)和98.1%(318/324)。在常规检查(乳腺X线摄影加上乳腺超声)基础上加上磁共振,对SBC诊断的敏感性由80.6%(25/31)上升为93.5%(29/31)。对比组共有17个浸润性乳腺癌有大小记录,常规检查发现(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病灶15个,其中≤1cm的病灶7个为46.7%(7/15),>2cm的病灶3个,为20%(3/15);磁共振加上常规检查(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的病灶有17个,其中≤1cm的病灶8个,为47.1%(8/17),>2cm的病灶3个,为17.6%(3/17),常规检查是否联合磁共振所发现肿瘤的大小构成无显着性差异(p=0.73)。对SCBC和SIBC的表现磁共振也优于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超声,比较乳腺X线和乳腺超声发现乳腺超声优于乳腺X线摄影。结论:1.在社区进行乳腺癌筛查是可行的,可以增加癌症的检出率,而且早期癌率比较高,可能改变乳腺癌的预后:2.采用乳腺触诊进行初筛,对乳腺癌高发妇女群体进行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进行重点筛查的模式是有效的;3.乳腺X线摄影结合乳腺超声可以增加癌症的检出率,但乳腺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乳腺X线摄影诊断导管原位癌的能力明显优于超声;4.乳腺癌术后妇女再发乳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发生率,她们属于乳腺癌高危妇女群体;5.磁共振对再发乳腺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有能力发现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不能发现的乳腺癌,增加放射科医生的诊断信心。常规检查是否联合磁共振所检出的肿瘤在大小构成上无显着差异。

王婧欣[10](2010)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与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 BP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回顾性的对吉林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199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7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临床特点与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8%、74.2%。同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sBPBC)5年生存率为77.9%,10年生存率为70.7%,异时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mBPBC)的5年生存率为84.2%,10年生存率为76.3%,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5年生存率为88.8%,10年生存率为73.3%,sBPBC与mBPBC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BC与UBC亦是如此。sBPBC与mBPBC发病危险因素比较中发现,按第一侧原发癌计算,两者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第二侧原发癌计算时,两者激素受体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PBC与UBC发病危险因素比较中发现,哺乳史情况、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按第二侧癌计算时两者激素受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单侧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与生存及预后显着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第一侧肿瘤TNM分期、第二侧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BPBC的发病率为2.1%(47/2241)。哺乳是乳腺的一项保护因素。对于mBPBC,第一侧癌发病越早,以后发生第二侧癌的机会就越多。sBPBC的生存率总体上较mBPBC的生存率低,但是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BPBC预后研究发现: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侧肿瘤的TNM分期和第二侧肿瘤的大小;第二侧原发癌灶大小每增大一期,术后的死亡风险将增大4.441倍,第一侧原发癌TNM分期每增加一期,患者术后死亡风险将增大4.094倍。

二、B超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胃癌卵巢转移的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胃癌卵巢转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4)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2 方法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表现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
3 讨论

(5)女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分期 (TNM分期)
    三、手术方式
    四、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讨论
    一、发病率
    二、诊断标准
    三、病因及危险因素
    四、治疗原则
    五、预后因素

(8)双乳癌术后胸壁同时照射与分次照射剂量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样本选择
    2. 仪器与设备
    3. 放疗计划制作流程图
    4. 计划评估
    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及MRI在乳腺癌高危妇女人群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社区乳腺癌筛查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入选人群
        1.2 筛查的技术线路
        1.3 影像学检查设备
        1.4 图像解释和结果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参加人数
        2.2 乳腺癌检出情况
        2.3 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在检出乳腺癌中的效能
        2.4 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
        2.5 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对不同肿瘤类型的检出能力
        2.6 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发现肿瘤的大小
        2.7 召回率和活检率
    3. 讨论
        3.1 国外目前筛查的现状
        3.2 国内筛查的状况
        3.3 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敏感性
        3.4 联合超声后对乳腺癌检出的影响及超声与乳腺X线摄影的比较
        3.5 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对不同类型肿瘤的检出能力
        3.6 召回率和活检率
        3.7 间期癌
        3.8 七宝筛查模式的启示
        3.9 研究的缺陷
    4. 小结
第二部分 磁共振在乳腺癌高危妇女人群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检查技术
        1.3 图像解释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SBC的发病情况
        2.2 磁共振检出病变的总体情况
        2.3 磁共振对SBC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
        2.4 磁共振,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对SBC检出性能的比较
    3. 讨论
        3.1 乳腺癌高危妇女的概念
        3.2 SBC在乳腺癌术病人的发病情况
        3.3 乳腺癌术后SCBC的发病情况
        3.4 乳腺癌术后SIBC的发生情况
        3.5 磁共振在乳腺癌高危妇女群体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3.6 磁共振在SCBC检查中的价值
        3.7 磁共振在SIBC检查中的价值
        3.8 召回率和阳性预测值
        3.9 研究的局限性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着
致谢

(10)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与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BPBC 的发病率
    2.2 发生BPBC 的病因
    2.3 危险因素
    2.4 BPBC 的分类
    2.5 BPBC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6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治疗原则与预后
    2.7 预防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基本资料
    3.3 随访情况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BPBC 的发生率
    4.2 BPBC 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
    4.3 生存率
    4.4 预后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BPBC 诊断问题
    5.2 BPBC 的发病率
    5.3 BPBC 的危险因素
    5.4 BPBC 总体生存率
    5.5 SBPBC 和MBPBC 的生存率
    5.6 预后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B超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D]. 张赵雪.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2]胃癌卵巢转移的预后分析[D]. 刘茜茜.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3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吕淑贞,李艳萍,吕大鹏,郭怡晖,赵霞. 癌症进展, 2018(04)
  • [4]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 范文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16(12)
  • [5]女性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诊治分析[J]. 侯荣山,魏敏,陈伟国.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02)
  • [6]B超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A]. 吴宗桧,李吉昌,苗瑞政,靖昌庆. 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 2005
  • [7]B超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 吴宗桧,李吉昌,苗瑞政,靖昌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06)
  • [8]双乳癌术后胸壁同时照射与分次照射剂量学比较[D]. 韩有溪.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9]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及MRI在乳腺癌高危妇女人群检查中的应用研究[D]. 刘海泉. 复旦大学, 2011(12)
  • [10]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与预后分析[D]. 王婧欣. 吉林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B超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