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简易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机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床边简易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机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一、床边简易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沉,曾冬冬,陆文杰,卢晶[1](2021)在《方舱血液透析治疗室的构建设想》文中指出目的针对大疫情时期许多透析患者救治难的需求,设计一种新的医疗装备,解决透析患者的生存问题。方法在方舱内部搭建支撑血液透析机运行的基础配套硬件与床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机治疗方案对比,配备隔离、通风、排污、消毒设施应对交叉感染问题,采取便于运输、吊装、部署的模块化设计。结果方舱透析室能提高治疗效率2.5倍、医疗场地利用率4.17倍,节省护理人力资源76%,室内压差>10 Pa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并能在13 h内完成部署投入使用。结论该方舱具有治疗效率高、预防交叉感染、机动性强、易于部署、灵活支援的特点,为新冠疫情期间的透析患者实现正常治疗提供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2](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孙卉丽[3](2016)在《软坚通脉汤对PCI术后Ⅲ期康复患者心脏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对目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摸底,结合《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重点调查PCI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控制及生活质量情况,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2.初步观察软坚通脉汤对冠心病PCI术后Ⅲ期心脏康复患者的疗效,并从炎症及纤维化角度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探索在现有条件下,采取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配合中药处方作为PCI术后心脏康复形式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住院的PCI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控制等情况,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问卷(CQQC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PCI术后Ⅲ期心脏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有充分循证证据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软坚通脉汤,两组均给予家庭康复,疗程8周。观察软坚通脉汤对PCI术后Ⅲ期心脏康复患者中医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炎症指标IL-6、NF-α、hs-CRP,心衰标志物Gal-3的影响。结果:1.问卷调查部分:(1)共纳入患者132例(Ⅰ期27例,Ⅱ期17例,Ⅲ期88例),其中男性91例(68.9%),平均年龄61.02±8.89岁,女性41例(31.1%),平均年龄66.51+8.24岁,男性年龄明显小于女性(t=-3.353,P=0.001),男女比例2.2:1。(2)心脏康复的知晓率极低:88.6%的患者表示从未听说过心脏康复,9.8%的患者听说过心脏康复,但不知道具体的涵义,132名患者中只有2名听过并且知道心脏康复的内容。(3)药物使用:阿司匹林、p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89.4%、76.5%、58.3%和94.7%。用药依从性Morisky问卷得分4分的患者仅占48.57%,一半以上的患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能规律服药的问题。(4)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情况:①血压:按照130/80mmHg的标准,达标率为52.1%,按照140/90mmHg的标准,达标率为61.0%;②血糖:达标率为55.2%;③血脂(LDL-C):高危人群(70/132,53.0%)的达标率为82.9%,极高危人群(62/132,47.0%)的达标率为38.7%;④吸烟:有吸烟史的患者年龄非常显着的小于无吸烟史的患者(60.0±8.9岁vs66.3+7.9岁;t=-4.2,P<0.001),戒烟率62.2%(46/74),仍在吸烟者占比21.2%(28/132);⑤体质量:BMI的总达标率为23.5%,男性达标率19.8%,女性达标率31.7%;腰围的总达标率为50.0%,男性达标率37.4%,女性达标率为78.0%;⑥运动:Ⅱ、Ⅲ期康复患者的运动频率调查显示,60.0%的患者3-5次/周,9.5%的患者1-2次/周,3.8%的患者<1次/周,26.7%的患者没有运动,近八成的患者运动形式局限于散步,运动的时间多集中在30~60分钟。(5)中医证候的调查结果发现,PCI术后患者中血瘀证、气虚证和痰浊证的比例分别为89.4%、60.6%、70.5%,其中气虚证患者在Ⅰ期(29.6%)、Ⅱ期(58.8%)、Ⅲ期(70.5%)患者中的比例逐渐升高。(6)生活质量:①PCI术后患者CQQC问卷得分为66.86+18.06分,其中男性平均得分70.16+18.34分,女性平均得分59.51+15.19,男性生活质量显着高于女性(t=3.249,P=0.001).②CQQC问卷得分与年龄呈显着的负相关(r=-0.348,P<0.001)。(7)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关系:①CQQC问卷得分与气虚证积分呈负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0.317,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0.425,P<0.001);②CQQC问卷得分与痰浊证积分也呈负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0.208,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0.284,P=0.001);③气虚证患者CQQC问卷得分明显低于非气虚证患者(62.31±17.85vs73.85±16.18:t=.3.762,P<0.001).2.随机对照试验:(1)试验共纳入患者62例,失访3例,随访期间服用其他中药患者1例,主动退出试验2例,最后纳入分析5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2)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6.4%。(3)炎症因子:①组内比较,治疗后hs-CRP水平无论在治疗组(P=0.004<0.01)还是对照组(P=0.016<0.05)均较治疗前出现了降低,但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0.05);②与hs-CRP结果一致,组内比较,治疗后IL-6水平无论在治疗组(P=0.001<0.01)还是对照组(P=0.007<0.01)都较治疗前出现了降低,但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0.05);③TNF-α水平在两组治疗前后均没有出现显着差异。(4)心衰指标:治疗组在治疗后出现了GaL-3水平显着的下降,由3.93±0.29ng/ml下降到3.66±0.33ng/ml (P=0.004<0.01),而对照组则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203>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0>0.05)。(5)生活质量:①治疗前后CQQC问卷得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以从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和社会心理状况四个维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治疗前后CQQC问卷得分差值比较,治疗组对于患者体力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6<0.01),因而更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0.007<0.01);③经过治疗,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11/56)生活质量虽然有改善趋势,但无论治疗组(P=0.217>0.05)还是对照组(P=0.246>0.05)治疗前后CQQC问卷得分并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结论:1.PCI术后患者普遍缺乏系统和全面的健康管理,对于心脏康复的知晓度极低,在用药规范性和依从性方面有待提高,在戒烟、血压、血脂、血糖、体质量的达标率等方面亦不令人满意,气虚证和痰浊证的程度的加重显着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经过康复教育、规范的循证用药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强化管理措施后,PCI术后Ⅲ期康复患者在中医症状、生活质量、部分炎性因子(hs-CRP、IL-6)等方面均得到改善;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加用中药软坚通脉汤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明显,提示在PCI术后Ⅲ期康复方案中加用中药软坚通脉汤可以提高康复疗效。3. 软坚通脉汤可能通过下调GaL-3的表达而在早期延缓心衰的进展,值得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进一步研究。

白雪[4](2007)在《医疗建筑中重症监护单元(ICU)的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症监护单元(ICU)作为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集中了医院的危重患者,聚集了医院大量的先进设备及强有力的急救医疗技术人员,在医疗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CU的医疗功能反映了医院整体的抢救治疗水平,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在重症监护单元诞生以来的30余年间,发展迅速,取得显着业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量先进的数字化医疗设备迅速进入医院,发挥着关键作用。ICU的集中监测功能和强化治疗效果被不断提升,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目前,我国多数医院都面临改扩建问题,而重症监护单元属于医院中的特殊空间之一,虽然我国的ICU建设发展迅速,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本文以重症监护单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危重病医学、建筑学、社会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对典型医院中重症监护单元的空间环境现状和活动人群的行为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危重病医学的医疗工作和病人心理护理的需求,讨论了目前国内重症监护单元存在的问题:并从ICU的规模、分类、位置、平面布局形式、功能分区、流线组织、洁净室的设计及相关专业等方面,阐述了ICU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运用专业理论和设计方法,对重症监护单元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将理论应用于指导设计实践,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的重症监护单元的设计提供科学、有益的资料和设计建议。

刘庆森[5](2004)在《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是指食管下段扩约肌(Lower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驰障碍,导致功能性梗阻,出现吞咽困难、反流、胸痛、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诊断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多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但病人痛苦大,有造成食管穿孔的危险。国外报道通过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获得肯定疗效,但研究病例较少,中远期疗效不一。1997年本研究小组在国内首先开展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其后国内相继有一些零星报道,但缺乏大组病例的系统研究。 本研究通过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对该病治疗适应症、治疗方法、安全性、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分析评价,旨在探讨这一新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 对象和方法:1997年9月至2003年3月,我院对182例贲门失弛缓患者进行系统研究,前10例病人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推广为内镜下直接注射。于齿状线上缘分4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共80U(每点20U),对治疗前后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三大症状分别打分,测定治疗前后食管下段扩约肌压力,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疗效。 结果:治疗后1周内95.6%(174/182)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病人主要症状总积分为6.33±2.27,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为1.69±1.14,相差极显着(P<0.01)。LESP治疗前为46.54±27.60mmHg,治疗后20.77±11.36mmHg,有显着差异(P<0.01)。LESRP治疗前为15.57±8.30mmHg,治疗后9.49±7.31mmHg。疗效随访12、24、36、48、60个月分别为78.8%(104/132)、65.0% 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贪门失弛缓症的研究(67/103)、40.5%(32/79)、26.0%(13/50)、20.0%(5/25)病人无症状复发。所有病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合并症发生。疗效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治疗后LESP、LESRP较治疗前下降,治疗有效的病例二者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无效病例虽有下降,统计学差异无显着性(P>.05)。 结论: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责门失弛缓症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90%以上,近50%病人中期疗效肯定,但仅约20%病人远期疗效稳定。

王三亨[6](2003)在《血液灌流技术临床应用现状》文中研究指明

吴平勇,张建鄂,孙世澜[7](2001)在《床边简易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郭媛,郭方,潘玲,蔡华琦[8](2001)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1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按首字汉语拼音音节及论文发表顺序为序)》文中提出

二、床边简易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床边简易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方舱血液透析治疗室的构建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构建方法
    1.1 总体结构布局
    1.2 构建原则
    1.3 反渗水供应系统
    1.4 供电系统
    1.5 排污系统与污物通道
    1.6 透析液供应系统
    1.7 照明系统
    1.8 血液透析机
    1.9 信息化管理系统
    1.1 0 通风系统
    1.1 1 消毒措施
    1.1 2 消防措施
2 应用效果分析
    2.1 治疗效率
    2.2 院感问题
    2.3 机动性与部署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2)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3)软坚通脉汤对PCI术后Ⅲ期康复患者心脏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冠心病心脏康复的概况
    1 心脏康复的历史
    2 心脏康复的涵义和内容
    3 心脏康复的分期
    4 心脏康复的参与率、依从性和安全性
    5 心脏康复的形式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在冠心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1 药物处方
    2 戒烟处方
    3 运动处方
    4 营养处方
    5 心理处方
    6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一 PCI术后心脏康复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1 人口学资料
        2 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
        3 PCI术前情况
        4 心脏康复知晓度
        5 循证用药情况
        6 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7 情绪管理与睡眠管理
        8 运动情况
        9 中医证候分型
        10 生活质量
    讨论
        1 人群特征及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2 PCI术后的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
        3 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型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软坚通脉汤对PCI术后Ⅲ期康复患者心脏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
        2 中医疗效比较
        3 生化指标对比
        4 生活质量前后对比
    讨论
        1 软坚通脉汤对支架术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2 软坚通脉汤对延缓支架术后患者心衰进展的探讨
        3 软坚通脉汤对支架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 软坚通脉汤应用于支架术后Ⅲ期康复方案中的理论依据
        5 康复方案实施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介入术后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试行)
附录二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
附表三 对自我理解的用力程度进行计分的Borg评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医疗建筑中重症监护单元(ICU)的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课题的提出
        1.1.1 危重病医学发展迅速,重症监护单元受到广泛重视
        1.1.2 现有重症监护单元存在问题
        1.1.3 专科专属空间研究的迫切性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1 相关概念
        1.4.2 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危重病医学和重症监护单元(ICU)概述
    2.1 危重病医学
        2.1.1 发展与现状
        2.1.2 危重病护理
    2.2 重症监护单元
        2.2.1 发展历史
        2.2.2 服务对象
        2.2.3 住院时间
        2.2.4 组织与管理
        2.2.5 监护仪器和治疗设备
    2.3 危重病人
        2.3.1 危重病人的心理社会改变
        2.3.2 ICU环境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影响
        2.3.3 对危重病人亲属的心理护理
    2.4 小结
3. 重症监护单元(ICU)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3.1 概述
        3.1.1 ICU的分类
        3.1.2 ICU的规模
        3.1.3 ICU的位置
    3.2 ICU的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
        3.2.1 功能分区
        3.2.2 流线组织
    3.3 ICU的平面设计及布局
        3.3.1 病室设计
        3.3.2 护士站设计
        3.3.3 辅助用房设计
    3.4 ICU的内部环境设计
        3.4.1 病室的气候环境
        3.4.2 界面设计
    3.5 ICU的相关专业设计要求
        3.5.1 净化空气处理系统
        3.5.2 医用气体设施
        3.5.3 电气设备
        3.5.4 给排水
    3.6 小结
4. 典型医院中重症监护单元(ICU)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研究对象概况
    4.2 空间环境现状分析
        4.2.1 空间布局形式分析
        4.2.2 空间环境分析
    4.3 人群行为和使用要求
    4.4 存在问题
    4.5 小结
5. 新时期重症监护单元(ICU)设计方法探讨
    5.1 广泛开展专科性ICU
        5.1.1 流线组织的特殊需求
        5.1.2 与专科密切相关的检查治疗空间的处理
        5.1.3 专科对病室空间的特殊要求
    5.2 ICU高标准洁净病室设计
        5.2.1 空气调节
        5.2.2 负压病房
        5.2.3 配套设施
    5.3 ICU的人性化设计
        5.3.1 医治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5.3.2 办公辅助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5.3.3 家属等候探视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5.4 小结
6. 工程实践
    6.1 西安中美合资长安医院(二期)
        6.1.1 医院概况
        6.1.2 设计理念及分析
    6.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
        6.2.1 医院概况
        6.2.2 设计理念及分析
    6.3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5)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名词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贲门失弛缓症与肉毒毒素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
科研课题及获奖情况

(6)血液灌流技术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HP的临床应用
2 HP的副作用
3 结语

四、床边简易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方舱血液透析治疗室的构建设想[J]. 陈沉,曾冬冬,陆文杰,卢晶. 中国医疗设备, 2021(07)
  • [2]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3]软坚通脉汤对PCI术后Ⅲ期康复患者心脏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研究[D]. 孙卉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医疗建筑中重症监护单元(ICU)的建筑设计研究[D]. 白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
  • [5]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D]. 刘庆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4(04)
  • [6]血液灌流技术临床应用现状[J]. 王三亨.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3(02)
  • [7]床边简易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 吴平勇,张建鄂,孙世澜.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1(04)
  • [8]《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1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按首字汉语拼音音节及论文发表顺序为序)[J]. 郭媛,郭方,潘玲,蔡华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12)

标签:;  ;  ;  ;  ;  

床边简易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机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