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手术期的胃肠监护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淑迪[1](2021)在《ERAS联合FICare在新生儿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管理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采取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家庭参与式管理(Family Integrated Care,FICare)模式进行管理,分析比较两种管理模式的相关康复措施结局,探讨ERAS联合FICare模式在先天性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并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Grosfeld分型的Ⅰ、Ⅱ、Ⅲa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作为纳入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传统管理组)选取43例;研究组(ERAS联合FICare组)选取29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围手术期管理,研究组采取以下措施:术前对患儿父母进行宣教、围术期沟通、手术后镇痛、早期活动、FICare模式。观察比较以下指标: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术后开始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出院30天再入院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The Parental Stressor Scale: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PSS:NICU)(手术后1-2天,手术后14天))。应用SPSS25.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静脉营养时间[12(11,13)天vs.14(12,18)天,P<0.05]、住院天数[17(15.5,19.5)天 vs.19(17,22)天,P<0.05]、住院费用[23.042(20.374,28.815)千元 vs.30.014(26.268,35.521)千元,P<0.05]、手术后 14 天(PSS:NICU)评分[(129.6±8.84)vs.(154.6±5.35),P<0.0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RAS联合FICare管理模式在先天性小肠闭锁管理中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出院30天内再入院率,可用于先天性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的管理中;2.ERAS联合FICare管理可促进先天性小肠闭锁术后的康复,减少住院时间约4.5天、降低住院费用约8740元;3.ERAS联合FICare可减少患儿父母的焦虑感,手术后2周PSS:NICU评分降低约25分左右。
翁慧[2](2021)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和出院准备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制定食管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化访谈和预调查,形成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专家函询问卷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2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筛选标准和各位专家提出的反馈意见,最终形成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2.采用类实验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安徽省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按照食管癌手术患者护理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干预时间从患者入院时即开始至患者出院结束。采用胸部手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出院准备度量表、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术后康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两组患者一般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出院准备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减压管及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文献分析,拟定患者和医护人员访谈提纲;访谈10名患者和6名医护人员后,初步拟定健康教育路径专家函询问卷初稿,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1个和三级指标58个;通过预调查,形成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和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应答率分别为100.00%和91.67%,平均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5,专家函询结果的变异范围为0.00~0.21。通过两轮专家函询进行指标筛选,构建了以入院评估教育、术前教育、手术教育、术后教育、康复教育和出院教育为主要结构框架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43个二级指标。2.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83.40±7.35)、健康信念(21.23±2.49)和健康行为(41.34±4.43)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中,试验组患者胃肠减压管和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以入院评估教育、术前教育、手术教育、术后教育、康复教育和出院教育为一级指标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路径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以及出院准备度,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为临床规范开展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工具。
卢锐敏[3](2020)在《《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在结直肠癌术后气滞气虚证患者中信度、效度、反应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肠道恶性肿瘤是胃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中前列,手术是治疗肠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理念广泛运用于外科手术,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作为胃肠外科手术,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是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如何准确的评估术后胃肠动力功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是胃肠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目前评价术后胃肠动力的标准尚未统一,用于胃肠动力的评估指标大多散乱,且各评价指标无量化标准,对客观科学地评估术后胃肠功能造成了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外科中医药研究团队,对胃肠动力评价文献进行系统化研究,对常用的胃肠动力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统计整理,并通过专家质询、论证,形成了《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规范》(量表),2015年广东省质监局发布《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规范》(DB44/T 1581-2015),但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临床考评,为此,本研究运用临床研究的方法,结合量表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临床运用的考评。目的: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规范》(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患者自评及医务人员填写结合的形式,收集胃肠外科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气虚气滞证患者胃肠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数据,并根据王琦教授体质分类法进行体质分类。运用量表研究及统计学方法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通过量表回收率和合格率、完成率、完成量表平均时间来评价可行性;通过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切半法;效度评价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标准关联效度;利用干预治疗前后量表的评分变化来评价反应度。结果:纳入研究患者183例,回收率100%,完成率98.02%,最终纳入180例,可接受性良好;总克朗巴赫α系数(Cronbach’s alpha)、Spearman-Brown分别为0.728,0.702,提示信度可;KMO0.689,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368.747,P<0.001,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0.908%,提示效度良好。患者治疗后的测试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标准化效应值及标准化反应均数均为1.34,提示有高度的反应度。结论:《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及反应度,是胃肠外科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动力评价的一种良好工具。
谢栋[4](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方案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案的对比研究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共纳入100例。其中ERAS组53例,传统方案组47例。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术后第1d、3d、及5d的白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进半流食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指标,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治疗方案较传统方案是否具有优势。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既往基础病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espectively),两组具有可比性。ERAS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比传统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进半流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比传统对照组明显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pectively)。ERAS组患者住院费用较传统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白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respectively),两组具有可比性。ERAS组患者的术后1d、3d、5d白蛋白水平均高于传统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pectively),ERAS组患者术后1d、3d、5d血糖水平均低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pectively)。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espectively)。结论1加速康复外科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2加速康复外科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营养情况、减少术后应激反应。3加速康复外科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图0幅;表7个;参134篇。
刘祖平[5](2020)在《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及术后感染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胃肠道肿瘤病人手术前的营养状况并分析病人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为有效防控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重庆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期间行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病人的病历资料,病人手术前的营养筛查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进行,根据病人营养状况的筛查结果进行分组,NRS 2002≥3分的病人纳入有营养风险组,NRS 2002<3分的病人纳入无营养风险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营养观察指标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针对术后感染情况,筛选出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胃肠道肿瘤病人手术后容易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感染的策略。结果共收集了271例胃肠道肿瘤手术病人的资料,NRS 2002≥3分的病人121例(44.6%),NRS 2002<3分的病人150例(55.4%),有营养风险组病人的年龄、肿瘤位置、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水平与无营养风险组相应指标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总感染人数55例,总感染率为20.3%,有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分别有33例与22例发生术后感染,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NRS 2002、饮酒、手术时长、入住ICU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S 2002≥3分(P=0.012)、饮酒(P=0.007)、手术时长≥6h(P=0.007)是影响病人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1.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在胃肠道肿瘤病人中常见,年龄、肿瘤位置、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水平、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这些指标在有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之间存在着差异。2.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高,NRS 2002≥3分、饮酒、手术时长≥6h是影响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3.应对有术后感染高危因素的胃肠道肿瘤病人进行严密监测,并采取科学的防控策略。
鲍利[6](2020)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共1198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肿块的部位,肿块的大小(最大直径),肿块的性质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参考Clavein-Dindo术后并发症分级系统将PD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分为一般并发症(Ⅰ-Ⅱ级)和严重并发症(Ⅲ-Ⅴ级)。以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为结局,对可能影响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98例PD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7.60%,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8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9%。胰瘘(P<0.001),腹腔感染(P<0.001),胆瘘(P<0.001),术后出血(P<0.00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P<0.001),肺部感染(P<0.001)与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P=0.022),术前总胆红素水平(P=0.001),手术持续时间(P=0.013)和淋巴结转移(P=0.013)是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总胆红素>207.5μmol/L(P=0.003,OR,2.126;95%CI,1.287-3.513),CA19-9>1198.6U/m L(P=0.042,OR,1.768;95%CI,1.021-3.062),手术持续时间>510.5min(P=0.003,OR,2.009;95%CI,1.259-3.204)是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合并胰瘘、胆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PD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手术时间>501.5min、CA19-9>1198.6U/L、术前总胆红素水平>207.5μmol/L是PD术后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泽荃[7](2020)在《不同时机电针干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术前或术后电针干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探讨适合的干预时机。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组(术前1天)、术后组(术后6h)、对照组(空白组),各30例。三组均接受术后常规护理,术前组即术前1天电针干预一次,术后组即术后6h电针干预一次,均取穴双侧内关、足三里,留电针30min。记录90例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6h、24h腹胀评分,术后1周内腹泻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组间比较:(1)术后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低于术前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组的术后6h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术后组的术后24h腹胀评分低于术前组、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术前组的术后24h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组的术后1周内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的术后1周内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术后组干预后即时腹胀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3.整个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电针的安全性较高。结论:1.术后电针干预能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缓解术后24h内腹胀症状,减少术后1周内腹泻发生率,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前电针干预能缓解术后6h内腹胀症状。2.对于促进微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电针干预有效、更优,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康宁宁[8](2019)在《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世界上新增加的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外科手术仍然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开放食管切除术(open esophagectomy,OE)一直是治疗食管癌主要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左经胸食管切除术(Sweet术)、经腹右经胸食管切除术(Ivor Lewis术)、右经胸经腹经颈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经腹经颈食管内翻剥脱术等等。这些手术需要常规开胸、开腹或附加颈部切口,切口较长,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腔镜下的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保证肿瘤彻底根治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目前,主流的微创食管切除术按照吻合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neck,TLE-neck,MIE-Mckeown)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chest,TLE-chest,MIE-Ivor Lewis)。TLE-neck术开展较早,操作相对较简单,应用更加广泛,已逐渐成为各大医院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而TLE-chest术相对难度较大,开展较晚。由于其省去了颈部切口,相对于颈部吻合术更加“微创”。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是一种新式的TLE-chest术。其特点是术中仅仅用一根最常规的Prolene线将食管肌层荷包缝合,完成钉砧头的置入,简化了胸内吻合的流程和耗材,目前关于这种术式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报道较少。近年来,我们将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均进行了持续的优化与完善,许多新的操作和流程被加入到这两种术式中,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究竟该选择颈部吻合还是胸内吻合,目前仍没有定论。目的1.分析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应用于食管中、下段癌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2.总结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3.将两种术式进行改进后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对比,为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共计2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0例为TLE-neck术,110例为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及术前临床分期。术中术后观察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由腔镜中转为开放的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吻合口瘘、上消化道出血、肺部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及术后病理分期。将两组术式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组的平均年龄为64.05±8.38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28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49±2.78 Kg/m2,其中57(50.18%)例有吸烟史,49(44.55%)例有饮酒史。73(66.36%)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7(33.64%)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2.73%。TLE-neck组的平均年龄为64.99±7.05岁,其中男性100例,女性4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61±2.74Kg/m2,其中60(42.86%)例有吸烟史,51(36.43%)例有饮酒史。107(76.43%)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3(23.57%)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5.7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术前临床分期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3.71±48.85min,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2.58±10.77个,术后平均总引流量为2172.59±1130.03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2例,Ib期15例,IIa期27例,IIb期12例,IIIa期6例,IIIb期28例,IVa期10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9.93±3.53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1.67±4.10天。吻合口瘘4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行保守治疗治愈,另外1例术后行全麻下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后治愈。肺部并发症11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乳糜瘘2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TLE-neck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23±58.78min,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4.52±13.14个,术后总引流量为2329.97±1587.39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3例,Ib期23例,IIa期24例,IIb期18例,IIIa期9例,IIIb期45例,IVa期8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11.31±6.09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3.88±8.24天。吻合口瘘15例,其中14例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7例,均行保守治疗治愈。肺部并发症24例,喉返神经损伤21例。乳糜瘘3例,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剖腹探查后发现为乳糜池破损,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其中1例并发吻合口瘘,继而出现食管气管瘘、呼吸衰竭,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治疗无效而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中转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病理分期、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乳糜瘘等指标上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术后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着小于TLE-neck术组(P<0.05)。结论:1.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通过对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提高了可操作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3.对于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微创治疗来说,采用镜下荷包技术的TLE-chest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盛巧凤[9](2020)在《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研究热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关于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文献的刊载情况,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究国内外学科发展阶段及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梳理文献的社会网路关系,为今后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资源,获取资料,借助文献计量学完成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展示学科发展结构特征。结果:(1)共纳入中文文献1480篇,英文文献300篇。国内核心作者机构以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主。国外在该领域的高产作者机构有McGill Univ(麦吉尔大学)、Univ Copenhagen(哥本哈根大学)、Univ Toronto(多伦多大学)、Univ Auckland(奥克兰大学)等。(2)中文文献中在知识图谱中出现的关于此领域的关键词共现显示该领域的热点有快速康复护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结直肠癌等。英文文献中在知识图谱中出现的关于此领域的关键词热点依次为colorectal surger(结直肠外科)、colonic surgery(结肠手术)、perioperative care(围手术期护理)、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随机对照试验)、meta analysis(meta 分析)、program(方案)等。(3)中文文献近几年的高突变词为医疗费用、应激反应、住院时间、安全性、护理干预、康复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护理满意度等。英文文献高突变词集中在perioperative care(围手术期护理)、meta analysis(meta 分析)等。结论:(1)胃肠手术领域ERAS护理的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国内中东部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国外相比,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也相对较高,但与欧美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联系不够紧密,有待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2)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疾病种类、手术方式、结局指标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3)有关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护理满意度、术后护理将是以后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演化方向。而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演化方向将集中在perioperative care(围手术期护理)、meta analysis(meta分析)等方面。
张福[10](2019)在《术后低白蛋白血症和补充人血蛋白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切口并发症是影响骨科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与处理,对于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十分重要。虽然目前认为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骨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术后低白蛋白血症是否会增加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仍未有定论。另外,目前国内外普遍存在将人血白蛋白用于纠正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现象,但补充人血白蛋白是否可以改善术后临床结局尚存在争论,尤其是,是否可以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白蛋白水平与切口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再次住院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估术后低白蛋白血症是否会增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以及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和增加术后再次住院风险。而且,通过分析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与切口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评估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是否可以改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以及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旨在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人血白蛋白应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行后路腰椎内固定手术的6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术前检验、手术资料、术后检验结果、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资料等信息,评估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感染等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运用R软件以及Empower(R)软件分析发生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的相关性,并且评估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与切口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术后共有483人出现低白蛋白血症(72.76%),与术后正常白蛋白水平的患者相比,两组间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节段数和ASA分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节段数相关(P<0.05)。2.术后共有24人出现切口感染(3.99%),出现切口乙级愈合的有51人(8.47%)。另外,30天内再次住院的患者有28人(4.65%)。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术后是否输注人血白蛋白,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切口感染以及切口乙级愈合的发生皆无相关性(P>0.05)。并且与术后正常白蛋白水平的患者相比,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不会增加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增加术后再次住院风险(P>0.05)。3.术后共有207人输注人血白蛋白(34.39%),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与术后发生切口乙级愈合无相关性(P>0.05),而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1.腰椎内固定术后出现低白蛋白血症与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节段数相关。2.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不会增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且不增加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再次住院风险。3.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不能改善切口愈合情况,同时可能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
二、围手术期的胃肠监护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围手术期的胃肠监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ERAS联合FICare在新生儿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管理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表(PSS:NICU) |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新生儿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理论基础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研究内容 |
5 操作性定义 |
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
附录 2 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 |
附录 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4 一般资料问卷 |
附录 5 患者疾病及康复情况调查表 |
附录 6 胸部手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
附录 7 出院准备度量表 |
附录 8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 9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在结直肠癌术后气滞气虚证患者中信度、效度、反应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依据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改变研究现状 |
一、术后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的机制 |
二、现代医学改善或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方法 |
第三节 中医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改变研究现状 |
一、中医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改变的认识 |
二、中医在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运用研究进展 |
三、中医体质学说在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运用研究进展 |
第四节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的监测、评估办法现状 |
一、临床体征评价指标 |
二、病人主观性评价指标 |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 |
第五节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的研制背景及其临床意义 |
一、QOL量表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
二、PRO量表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
三、胃肠动力评价量表的研制背景及临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一节 资料的建立和方法 |
一、受试人群 |
二、病例纳入标准 |
三、病例排除标准:有以下排除标准任何一项者 |
四、样本量选择依据 |
五、数据收集方法 |
六、填写量表的具体方法 |
七、量表填写质量控制 |
第二节 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的特性评价方法 |
一、可行性 |
二、信度评价 |
三、效度评价 |
四、反应度评价 |
第三节 研究数据的整理、统计学评价方法 |
一、量表资料的整理录入 |
二、数据的统计及分析方法 |
三、可行性、信度、效度、反应度的统计学评价 |
第四节 技术路线总结 |
第五节: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量表的特性评价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一、建立《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循序的科学性原则 |
二、建立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的意义 |
三、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的特性 |
四、对不同人群的评价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4)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病例资料 |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3 各组围手术处理方案 |
1.1.4 手术方式 |
1.1.5 观察指标 |
1.1.6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情况 |
1.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和医疗费用 |
1.2.3 两组患者白蛋白及空腹血糖指标 |
1.2.4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
1.3 讨论 |
1.3.1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可加速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
1.3.2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患者术后白蛋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
1.3.3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1.3.4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的由来、步骤和意义 |
2.1 结肠癌的流行病学发展趋势 |
2.2 加速康复外科与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 |
2.2.1 加速康复外科的定义与发展 |
2.2.2 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的发展与肯定 |
2.2.3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
2.3 加速康复外科的主要内容 |
2.3.1 术前宣教 |
2.3.2 术前优化患者整体情况 |
2.3.3 术前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
2.3.4 术前肠道准备 |
2.3.5 术前碳水化合物负荷 |
2.3.6 麻醉方式的选择 |
2.3.7 手术方式的选择 |
2.3.8 预防术中低体温 |
2.3.9 鼻胃管插管 |
2.3.10 术后多模式镇痛 |
2.3.11 围手术期液体容量的管理 |
2.3.12 术后早期经口喂养 |
2.3.13 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
2.3.14 腹盆腔引流管和尿管的管理 |
2.3.15 预防术后肠梗阻 |
2.3.16 血栓的预防 |
2.3.17 术后早期动员 |
2.4 加速康复外科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及术后感染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与术后感染情况的研究进展 |
1 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情况的现状 |
2 胃肠道肿瘤病人手术后感染的现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参加重要会议目录 |
(6)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资料收集 |
2.3 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介绍 |
2.4 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诊断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3.2 患者手术及病理资料 |
3.3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
3.4 PD术后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对严重并发症的影响 |
3.5 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
3.6 PD术后影响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7 PD术后影响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脏肉瘤样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不同时机电针干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研究 |
1.1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1.2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 |
1.3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理机制 |
1.4 西医治疗现状 |
1.5 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
2 祖国医学研究 |
2.1 传统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现状 |
2.4 围手术期针灸的干预时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随机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观察 |
2.4 安全性评价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情况 |
3.3 术后6、24h腹胀情况 |
3.4 术后1周内腹泻发生率 |
3.5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基线分析 |
2 研究结果分析 |
2.1 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情况 |
2.2 术后腹胀情况 |
2.3 术后腹泻情况 |
3 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理论基础 |
3.1 基于“形气神”-针灸之“调气、御神、运形” |
3.2 穴位特性 |
4 针灸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 |
4.1 针灸改变胃肠运动节律 |
4.2 针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
5 针灸的介入时机 |
5.1 术后胃肠恢复的生理机制 |
5.2 针灸的时效性 |
6 针灸参与加速康复外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9)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研究热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资料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常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
3.2 胃肠手术领域ERAS护理研究热点分析与确定 |
3.3 胃肠手术领域ERAS护理研究领域演化路径探索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文献的特征分析 |
4.2 研究热点分析 |
4.3 演化趋势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研究的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综述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领域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10)术后低白蛋白血症和补充人血蛋白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
2、低白蛋白血症与外科术后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
3、人血白蛋白在外科术后的应用现状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假设 |
3、研究对象 |
4、诊断标准 |
5、资料收集 |
6、统计分析 |
结果 |
1、研究人群基本资料 |
2、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
3、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
4、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切口乙级愈合的相关性分析 |
5、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
6、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再次住院的相关性分析 |
7、术后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情况分析 |
8、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
9、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与切口乙级愈合的相关性分析 |
10、关于多重插补数据的灵敏性分析 |
讨论 |
1、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
2、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研究现状 |
3、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研究现状 |
4、人血白蛋白的不合理应用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四、围手术期的胃肠监护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ERAS联合FICare在新生儿小肠闭锁围手术期管理的应用[D]. 杨淑迪.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翁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在结直肠癌术后气滞气虚证患者中信度、效度、反应度研究[D]. 卢锐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D]. 谢栋.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及术后感染因素分析[D]. 刘祖平.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D]. 鲍利. 浙江大学, 2020(02)
- [7]不同时机电针干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朱泽荃.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D]. 康宁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9]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研究热点分析[D]. 盛巧凤. 延边大学, 2020(05)
- [10]术后低白蛋白血症和补充人血蛋白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影响[D]. 张福.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